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3北京重點校高一(上)期末歷史匯編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一、單選題1.(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統考期末)春秋戰國時期被稱之為社會大變革時期,推動社會轉型的決定性因素是(
)A.鐵犁牛耕的使用 B.百家爭鳴的出現 C.分封制的瓦解 D.各國變法圖強2.(2023秋·北京平谷·高一統考期末)下圖為春秋和戰國時期形勢圖,哪組詞最能概括當時的形勢(
)①天下共主
②禮崩樂壞
③戰爭頻仍
④民族交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3秋·北京昌平·高一統考期末)春秋時期,某一學派思想觀念的核心是“仁”,這一學派主張“克己復禮”“為政以德”。該學派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4.(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統考期末)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戰國時期各國變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剝奪和限制貴族的特權 B.富國強兵,增加國家實力C.鞏固分封制維護宗法制 D.建立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5.(2023秋·北京·高一統考期末)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背景包括①“士”階層崛起②分封制開始實施③私學出現④爭霸兼并戰爭頻繁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6.(2023秋·北京·高一統考期末)《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商鞅對秦孝公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這則史料可用來說明A.秦孝公的變法主張 B.商鞅變法的成效C.秦統一六國的過程 D.商鞅的變法思想7.(2023秋·北京·高一統考期末)下圖為侯馬盟書中的一片。侯馬盟書是春秋晚期晉國世卿趙鞅同卿大夫間舉行盟誓時用毛筆寫在玉片上的約信文書,既包括加強宗族內部團結以打擊敵對勢力的內容,也有其他卿大夫宣誓效忠趙氏的誓約等。該盟書反映東周時期的政治現象是A.文明精粹,鐵制工具廣泛使用 B.諸侯爭霸,諸侯國數目減少C.禮崩樂壞,卿大夫專權奪利 D.文化繁盛,甲骨文已相當成熟8.(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一統考期末)“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一思想出自下列哪一位思想家(
)A.孟子 B.莊子 C.韓非子 D.墨子9.(2023秋·北京豐臺·高一統考期末)以下是關于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敘述。其中②處表述的是(
)社會經濟的發展,促使階級關系出現新變化,①舊的貴族等級體系開始瓦解,新興的士階層崛起……當時②出現眾多學說、學派,各自提出對政治社會乃至宇宙萬物的看法。彼此論戰辯駁……這是③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A.歷史背景 B.歷史現象 C.歷史影響 D.歷史評價10.(2023秋·北京東城·高一統考期末)1993年,在湖北郭店楚墓發現的一批戰國前中期儒家文獻(竹簡)記載:“德者,且莫大乎禮樂焉”“教以禮,則民果以勁;教以樂,則民弗德爭將。”這表明儒家強調實現德政的手段是(
)A.賞罰分明 B.禮樂教化 C.兼愛非攻 D.隆禮重法11.(2023秋·北京昌平·高一統考期末)戰國時期,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推行變法,形成一股潮流。各國的變法(
)A.推動了社會轉型 B.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C.結束了兼并戰爭 D.加強了周天子的權力12.(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統考期末)下文標注①②③反映的思想分別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哪些學派?(
)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①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②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③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鑒。A.儒家法家道家 B.儒家道家法家C.法家道家儒家 D.法家儒家道家13.(2023秋·北京朝陽·高一統考期末)有人稱“百家爭鳴是中華文明思想奠基期的一場盛宴”。在下列語句中體現這一時期儒家思想的是(
)A. B.C. D.14.(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統考期末)戰國時期的"士"幾乎與出身無關,可能來自貴族,也可能出身微賤,但他們都必須具有一定的知識、智慧或才能。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會發展的需要 B.個人發展的需要 C.人才流動的需要 D.百家爭鳴的需要15.(2023秋·北京·高一統考期末)西周時期,戎狄主要居于周朝西北部邊境地帶。春秋時期,戎狄中有不少分支已逐步分散地進入中原,與各諸侯國雜居,填充了各諸侯國之間的很多空地。這一變化A.加劇了邊疆地區的民族矛盾 B.推動了小農經濟的逐步確立C.導致了中央集權制度的衰落 D.促進了華夏認同觀念的形成16.(2023秋·北京懷柔·高一統考期末)有學者認為,雖然百家爭鳴中各學派發表自己的觀點,批評別人的看法,但也吸收了其他學派的思想,如荀子政治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禮容法,兼言王霸。這說明(
)A.春秋時期風氣開放 B.各派思想本質相同C.百家既爭鳴又融合 D.爭鳴推動思想繁榮17.(2023秋·北京海淀·高一統考期末)右表為某同學總結商鞅變法的部分內容。若完善此表,在經濟方面可添加的措施是(
)A.獎勵耕織,重農抑商 B.嚴刑酷法,輕罪重罰C.與民休息,輕徭薄賦 D.什伍連坐,相互監督18.(2023秋·北京石景山·高一統考期末)《論語》中孔子曾經對學生仲弓說:“犁牛之子驛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意思是,耕牛的兒子長著紅色的毛,端正的角,雖然人們不想用它作犧牲來祭祀,難道山川之神會舍棄它嗎?)這段材料可以用來佐證春秋時期(
)A.沒有使用牛耕 B.已經使用牛耕C.已經使用鐵犁 D.不再用牛祭祀19.(2023秋·北京東城·高一統考期末)下表是有關《詩經》研究的部分代表性觀點,據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認識是(
)學者觀點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者詩有三千余篇,經孔子去其重,取三百五篇。此說多為后人所贊同,如班固等人孔穎達《毛詩正義)認為:從經傳所引諸詩看.存者多而亡佚者少,不容孔子十去其九朱嘉、葉適認為孔子只是刊定而已,談不上刪與不刪現代學者司馬遷生當西漢初.所見材料多,刪詩與否,亦有不同說法,但他取三千之說,必有依據A.研究《詩經》不能以《史記》作為參考史料B.歷史的真相隨著時代發展一定會被揭開C.歷史敘事通常包含了陳述者的主觀認識D.《詩經》由不同時代學者搜集和整理而成20.(2023秋·北京密云·高一統考期末)事物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對立統一的矛盾。物極必反,柔能克剛。這樣的思想主張最可能出現在下列哪一本書籍中(
)A.《論語》 B.《老子》 C.《韓非子》 D.《離騷》
參考答案1.A【詳解】結合所學可知,隨著鐵犁、牛耕的推廣和使用,土地的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提高,生產力獲得發展,引發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的巨大變革,A項正確;“百家爭鳴的出現”有助于推動社會轉型,但并非社會轉型的決定性因素,排除B項;“分封制的瓦解”有助于推動社會轉型,但并非社會轉型的決定性因素,排除C項;“各國變法圖強”有助于推動社會轉型,但并非社會轉型的決定性因素,排除D項。故選A項。2.D【詳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亂,戰爭不斷,禮崩樂壞,但是不同民族之間相互交融,D項正確;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權威下降,不再是天下共主,排除A、B、C項。故選D項。3.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孔子創立儒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張“克己復禮”“為政以德”,B項正確;老子創立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排除A項;法家主張建立中央集權國家,排除C項;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排除D項。故選B項。4.B【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戰國時期為了富國強兵紛紛展開政治、經濟、軍事等改革,B項正確;AD項都是變法的次要作用,排除AD項;變法是加速了分封宗法制的瓦解,排除C項。故選B項。5.C【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主要包括“士”階層的崛起,私學的出現和兼并戰爭的頻繁,①③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分封制開始實施是在西周時期,春秋戰國之前,②說法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6.D【詳解】根據材料中“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可知,商鞅主張國家治理要因時而變,推行變法,D項正確;上述史料是商鞅的主張,并非秦孝公的,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商鞅變法的成效,排除B項;上述史料不能說明秦統一六國的過程,排除C項。故選D項。7.C【詳解】從材料中“侯馬盟書是春秋晚期晉國世卿趙鞅同卿大夫間舉行盟誓時用毛筆寫在玉片上的約信文書,既包括加強宗族內部團結以打擊敵對勢力的內容,也有其他卿大夫宣誓效忠趙氏的誓約”可以看出,春秋晚期,作為大宗的趙鞅需要借助盟誓拉攏群臣來維護統治,說明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卿大夫專權奪利,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鐵制工具使用情況,排除A項;從材料無法得知諸侯國數量增減情況,排除B項;僅從“侯馬盟書”不能看出東周時期文化繁盛,甲骨文已相當成熟,排除D項。故選C項。8.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法不阿貴”“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等強調以法治國的思想,是戰國時期韓非子的主張,C項正確;孟子重視仁政而非法治,排除A項;材料觀點并非莊子的思想,排除B項;墨子的主張與材料描述的不同,排除D項。故選C項。9.B【詳解】歷史現象指歷史運動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②“出現眾多學說、學派,各自提出對政治社會乃至宇宙萬物的看法”反映的是百家爭鳴的歷史現象,B項正確;①是歷史背景,③是歷史影響,排除AC項;歷史評價通常指人們對歷史人物、事件等一切歷史現象從價值角度所做的認識,帶有主觀性,②是歷史現象的客觀描述,不屬于歷史評價,排除D項。故選B項。10.B【詳解】根據“德者,且莫大乎禮樂焉”“教以禮,則民果以勁;教以樂,則民弗德爭將。”可知,儒家強調禮樂教化,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賞罰分明,排除A項;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排除C項;荀子主張隆禮重法,材料信息無法體現重法,排除D項。故選B項。11.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變法運動成為戰國時期的一股潮流,各國通過變法推動了社會轉型,A項正確;戰國時期君主專制統治還未建立,推翻君主專制統治無從談起,排除B項;戰國時期各國進行的變法沒有結束兼并戰爭,排除C項;戰國時期各國通過變法逐漸增強國力,這削弱了周天子的權力,而不是加強,排除D項。故選A項。12.D【詳解】根據材料“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主張變法,強調“事異則備變”,因此①是法家主張;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強調“仁”,進行德治,體現了其民本思想,符合題干中“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因此②是儒家思想主張;老子是道家主張,強調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本源,因此③是道家主張,綜上所述,材料中的學派分別是法家、儒家、道家,D項正確;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學派分別是法家、儒家、道家,排除A、B、C項。故選D項。13.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于孟子,主張國君要以民為本,實行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體現,D項正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體現的是道家思想,排除A項;“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體現的是法家思想,排除B項;“天下兼相愛則治”體現的是墨家思想,排除C項。故選D項。14.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戰國時期的“士”都具有一定的知識、智慧或才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士”人游學各國,思想活躍,具備一定才能才會被各國國君賞識,A項正確;“士”具有一定的知識、智慧或才能,與個人發展、人才流動無關,排除BC項;“士”階層的崛起為百家爭鳴提供條件,排除D項。故選A項。【點睛】15.D【詳解】材料中春秋時期“戎狄中有不少分支已逐步分散地進入中原,與各諸侯國雜居”,戎狄逐漸融入中原地區的華夏族,促進了華夏認同觀念的形成,故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無法體現民族矛盾加劇,排除A項;鐵犁牛耕促進小農經濟的逐步確立,排除B項;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點睛】16.C【詳解】根據“雖然百家爭鳴中各學派發表自己的觀點,批評別人的看法,但也吸收了其他學派的思想”可知百家爭鳴中,各家學派既相互批判,但同時又相互借鑒吸收,說明百家既爭鳴又融合,C項正確;風氣開放和本質相同的說法無從體現,排除AB項;材料反映的不僅僅只有爭鳴,排除D項。故選C項。17.A【詳解】據材料“右表為某同學總結商鞅變法的部分內容。若完善此表,在經濟方面可添加的措施”可知,商鞅變法在經濟方面實行獎勵耕織,重農抑商,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A項正確;B項屬于政治措施,排除B項;C項屬于道家無為而治思想,與商鞅變法無關,排除C項;D項屬于政治上加強對人民的控制,不屬于經濟措施,排除D項。故選A項。18.B【詳解】根據“犁牛”可知,當時已經使用牛耕,B項正確,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使用鐵犁,排除C項;根據“雖然人們不想用它作犧牲來祭祀”可知,人們不想用牛作犧牲來祭祀,并不等于不再用牛祭祀,排除D項。故選B項。19.C【詳解】通過閱讀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今歷史學者對孔子編訂《詩經》的不同觀點,體現出受時代、立場和視角等多因素影響,歷史敘事通常包含了陳述者的主觀認識,C項正確;研究《詩經》不能以《史記》作為參考史料的說法太武斷,排除A項;歷史的真相隨著時代發展一定會被揭開的說法太絕對,排除B項;材料體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職場婚姻保密協議書
- 簽合同前雙方協議書
- 聯合收購項目協議書
- 自駕旅行搭伴協議書
- 罰沒物品收購協議書
- 掌握衛生資格考試要點試題及答案
- 探索醫學知識邊界執業醫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能源投資開發協議書
- 租賃旅社合同協議書
- 系統復習2025年衛生資格考試的指南試題及答案
- 非遺檔案資源管理系統建設與實施研究
- 工傷賠償私了協議書范本
- 外研版(三起)(2024)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5 單元測試卷(含答案)
- 幼兒保育專業課件
- 畜牧業人才培養的新機遇與發展路徑
- 2025年廣東省中考模擬英語試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 環境監測信息化建設-深度研究
- 上海市2022年中考英語卷試題真題及答案詳解
- 知識產權法律風險防范與應對
- 動靜脈內瘺的建立與維護課件
- 2025年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