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少先隊教育導論》課件-【第2章】 少先隊的歷史發展(上)_第1頁
《當代少先隊教育導論》課件-【第2章】 少先隊的歷史發展(上)_第2頁
《當代少先隊教育導論》課件-【第2章】 少先隊的歷史發展(上)_第3頁
《當代少先隊教育導論》課件-【第2章】 少先隊的歷史發展(上)_第4頁
《當代少先隊教育導論》課件-【第2章】 少先隊的歷史發展(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少先隊的歷史發展(上)第一節

20世紀上半葉的共產黨領導的少年兒童組織的發展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少先隊的初建與發展第三節

改革開放至20世紀80年代末少先隊的恢復與重建內容梗概1.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創建的早期少年兒童組織2.少先隊的初建與發展3.少先隊的恢復與重建重要概念安源兒童團

勞動童子團

共產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

地下少先隊

中國少年先鋒隊學習目標1.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創建的早期少年兒童組織的發展狀況,能準確說出組織名稱和對應的時期;2.知道少先隊組織初建時期的主要目標及采取的措施,能對這一階段少先隊組織取得的經驗和啟示有所體會。一、第一個革命兒童組織“安源兒童團”安源兒童團大約成立于1922年,是中國共產黨組建和領導的第一個少年兒童革命組織。安源兒童團有三條紀律:保守秘密、不許打架、完成任務。兒童團的工作方式是:每當工人們在夜校開會,商討重要事情時,兒童團員們就按照黨交給的任務,在夜校附近放哨,如果工頭到來,他們就立即報信。在罷工運動中,兒童們還負責張貼標語、制作紅旗、參加游行、散發傳單、舉行演講會等。隨著工人子弟學校的建立,共產黨又在工人子弟中建立了更多的兒童團,到1923年3月,工人子弟學校四百多名學生中,就有二百多人先后參加了兒童團。二、大革命時期的“勞動童子團”1924年,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開展了第一次合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了震驚世界的五卅慘案,標志著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當時,廣大工人參加罷工運動,他們的子女沒人看管,大多在街頭巷尾游蕩??紤]到這些兒童的安全問題,中國共產黨創建了工人子弟學校。隨著中國國內革命斗爭形勢的加劇,各黨派都注意到兒童在革命斗爭中的重要性,如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及官私立教會學校都成立了童子軍組織,中國國民黨青年部也有了組建童子軍的計劃。1926年7月,中國共青團中央三屆三次擴大會議通過了《兒童運動決議案》。決議指出開展兒童運動的意義在于:教育兒童養成勇敢犧牲的精神和團體生活的習慣,經過他們去影響現代社會生活,訓練他們成為將來繼續斗爭的戰士。決議確定了兒童組織的對象是工廠童工及工人子弟,鄉村農民子弟,小學學生及街市窮苦兒童;組織名稱可用勞動童子團或兒童團等,這些兒童團組織隸屬于工會、農會或學生聯合會,并公開受他們的領導,無需統一服裝,但需要有紅色領結,旗幟各地自定,口號需要用“準備好”。隨后,團中央正式發布了《勞動童子團簡章》,這是由團中央發布的第一個革命兒童組織的章程。鏈接2-1《勞動童子團簡章》(1926)一、宗旨本團以養成勞動兒童團體生活的習慣、勇敢犧牲的精神,替勞動階級服務為宗旨。二、團員凡不超過十六歲勞動階級之子女,愿遵守本團章程者,得團員或工會會員二人以上之介紹,經團部執行機關之通過,皆得為本團團員。三、組織每十人為一排,每排設排長、副排長各一人,三排為一隊,由各隊長組織隊長聯席會并推隊長、副隊長各一人。如有三隊以上之區,即成立區聯席會,各隊隊長組織隊長聯席會,推出區隊長及區副隊長各一人。由各區聯隊組織全縣或全市童子團總部,設區隊長聯席會,并推出團長及副團長各一人,總理全部團務。各級聯席會設組織、訓練二股,每股推主任一人負責。四、名稱某工會或某工業區域之勞動童子團,即定名為工會或某區域勞動童子團。五、會議各級聯席會每周開會一次,討論一切團務之進行。每排每周集會一次。六、操練每排每周操練一次,每隊及區聯隊可于相當時期舉行會操。七、團禮以右手五指并攏舉至頭額,表示敬禮。團員相遇或當舉行慶祝、哀悼禮時,均須舉手敬禮。八、制服仿舊式童子軍制服形式,惟領帶須紅色。九、紀律團員須服從排長命令,排長須服從排長聯席會及排長之決議和命令。下級聯席會須服從上級聯席會議決議。團員違反團章程,經三次告誡而不改者,由本排會議決議開除。十、經費團員每月須繳團費銅元二枚,不足時向各社會團體募集。十一、口號準備著打倒帝國主義!準備著打倒軍閥!準備著做全世界的主人!這一時期,為了讓更多工人階級的兒童加入到勞動童子團的隊伍中,中國共產黨還專門出版了各種少年兒童刊物。其中《小孩子周刊》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和省港罷工委員會聯合創辦的機關報《工人之路》的副刊,也是最早的革命兒童報刊,主要報道勞動童子團建團初期的一些狀況、消息、通訊和富有戰斗氣息的兒歌、故事等兒童文學作品。1927年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濟難兒童團的機關刊物《濟難兒童》,也在上海創刊,從第四期開始改名為《革命兒童》。三、土地革命時期的“共產兒童團”1927年隨著汪精衛集團引發反共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1927年8月7日,共產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提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發動了武裝起義,創建了紅軍,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和廣大農村革命根據地。1928年7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做出了《兒童運動工作決議案》,指出各級童子團組織必須要有系統地聯合組織,在所屬團體的帶領下參加政治的經濟的斗爭和進行文化教育工作,用合乎兒童興趣的方法教育他們形成階級意識。在1930年12月共青團五屆三中全會上,青年團根據少共國際執委會決議與國際兒童局來信精神改造兒童運動,明確了兒童運動的性質是共產主義兒童運動,運動的任務是要讓廣大無產兒童清楚自己的階級狀況,參加階級斗爭。會上通過了《兒童運動決議草案》,指出蘇區的兒童組織名稱統一為“共產兒童團”,共產兒童運動由共產主義青年團直接領導,從中央到各級團部成立兒童運動的組織和領導機構——“兒童局”。鏈接2-2共產兒童團共產兒童團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委托共產主義青年團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兒童組織,宗旨:把兒童培養成繼承革命事業的新一代。8歲—14歲男女兒童均可加入。標志:紅領帶??谔枺骸皽蕚渲?,時刻準備著!”節儀:舉右手高過于頭,伸五指手心向左。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基層稱村團部委員會,其下酌設小組或小隊。其上級為各級兒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鄉、區、縣、省團部委員會。對兒童進行共產主義教育,組織他們參加力所能及的革命斗爭。1931年10月,蘇區中央兒童局又一次做出決議,要求兒童工作要教育兒童擁護蘇維爾和紅軍,擁護土地革命,參加反對地主、富農的斗爭,同時要改善兒童的生活和教育狀況,并制定了共產兒童團的組織法和編制法。1932年中央蘇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做出了《兒童運動決議案》,并召開了中央蘇區兒童干部會議,確定了今后兒童運動要圍繞讀書運動、擁護紅軍和蘇維埃、關注兒童利益問題、衛生宣傳、反對宗教迷信和賭博等內容展開。這一時期,兒童組織的主要功能是參與革命斗爭,如在蘇區革命根據地,兒童團員們積極參加當地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他們站崗放哨,監視敵人,幫助紅軍偵察敵情,撿子彈殼,收集軍用物資,為紅軍籌款籌糧,慰問紅軍和紅軍家屬,并和紅軍戰士通信,鼓勵紅軍戰士勇敢殺敵,以及學習文化和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為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四、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兒童團”“九一八”事變成為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的開端。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兩黨進行了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格局。各界群眾紛紛組織救亡團體,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包括廣大少年兒童在內,進行全民族的抗戰。1937年4月,在陜西延安召開了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國代表大會,通過《目前政治形勢與青年救亡運動的決議》,決定建立“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作為全國青年救國會成立前現有各地青年團體的最高領導機關,隨后中國學生救國聯合會、民族解放先鋒隊、青年救國團、青年抗日聯合會等青年抗日救亡組織紛紛建立起來。在1938年10月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決定建立抗日兒童團組織,作為青救會的團體會員。在青救會的直接領導下,根據地、游擊區的抗日兒童團員們廣泛開展抗日宣傳;站崗放哨,盤查行人;偵察敵情,傳遞消息;擁軍優屬,支援前線;學習文化,掃除文盲;開展軍事訓練;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等。1940年,冀西阜平兒童團員站崗放哨查路條(沙飛攝)五、解放戰爭時期的兒童團和地下少先隊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后,階級矛盾成為了我國的主要矛盾。1946年7月國民黨對共產黨各解放區發動了軍事進攻,解放區人民奮起自衛。這一時期的少先隊是一個帶有半武裝性質的軍事組織,一般以學?;蛞宰匀淮鍨閱挝贿M行組建。任務主要是積極學習文化知識,開展小先生運動,提高文化水平和政治覺悟;積極參加革命斗爭,配合民兵站崗放哨、清查戶口、防奸防特;輔助大人生產;參加社會活動,擁軍優屬,宣傳衛生等。在國統區的上海,中國共產黨于1946年創辦了《新少年報》和《青鳥》叢刊,以這些少年兒童刊物為載體,將一批小通訊員和小發行員召集起來。1949年4月,成立了“鐵木兒團”,不久又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地下少先隊”,并在報童中建立了“報童近衛軍”。在上海地下黨的領導下發起了“讀書讀報運動”、“小先生運動”、“模范少年運動”、“石榴花運動”等一系列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兒童運動。這些少年兒童接受地下黨交給的任務,積極配合上海的解放運動。第二章少先隊的歷史發展(上)第一節

20世紀上半葉的共產黨領導的少年兒童組織的發展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少先隊的初建與發展第三節

改革開放至20世紀80年代末少先隊的恢復與重建一、少先隊誕生初期的任務與工作開展(一)召開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明確少先隊的任務和基本原則1950年,團中央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這次會議著重強調少先隊要配合學校把隊建好,并強調根據兒童特點,明確少先隊的任務是培養德智體兼備的新社會未來的主人和新中國的優秀兒女。這次會議還頒布了中國少年兒童隊的隊旗、隊歌、隊員標志——紅領巾、隊禮、誓詞和口號等,少先隊的組織要素基本健全,極大促進了少先隊建隊工作的開展。1953年,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工作會議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圍繞國家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確定了少年兒童工作的方針和任務是以共產主義精神教育少年兒童,堅持長期正面教育原則,發揮少年兒童的獨立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把他們培養成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健壯、活潑、勇敢、誠實的新中華兒女。第三次全國會議是在1955年召開,主要解決少先隊組織發展過于緩慢,少先隊和少年兒童課余生活不活躍,不能滿足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要求的問題。這次會議要求少先隊應積極大量地發展新隊員,開展更多少年兒童喜愛而又富于教育意義的活動,并要逐步為少年兒童創設一些活動陣地。1960年在第四次全國少先隊工作會議上重申了大搞少年兒童運動,使少年兒童運動與全民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結合起來,使學校教育與少先隊活動結合起來,促進少年兒童德育、智育、體育全面發展的要求。此外還研究了少年兒童組織分級問題和教育社會化問題,提請全社會關心加強少年兒童教育,形成校外教育網絡。1962年第五次全國少先隊工作會議強調了應當堅持以無產階級思想教育少年兒童;應當幫助少年兒童打好科學文化知識基礎;作為少先隊的一項重大而有意義的戰略任務,還應積極開展體育文娛活動,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少先隊工作要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全面安排,不可偏廢,培養少年兒童成為共產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二)制定和修改隊章,規范少先隊組織建設1949年的《中國少年兒童隊章程草案》是新中國少年兒童組織的第一部章程。章程規定了少先隊的隊名、目的、隊員、作風、組織、活動以及隊的領導機構等,奠定了少先隊工作的基本框架。1954年,團中央又頒布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章》,新修改的隊章增加了隊員的義務和權利,隊的組織建設、機構設置,并修改了隊禮的含義、呼號等內容。同時,團中央還頒布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入隊誓詞》、《中國少年先鋒隊集會儀式》、《中國少年先鋒隊入隊儀式》、《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儀式》和《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表使用辦法》等文件,進一步規范了少先隊的儀式制度。1958年共青團三屆三中全會又對1954年頒布的《隊章》進行了修改,1958年版隊章最大的特點就是通篇用第一人稱“我們”一詞來闡述隊章的內容,意在突出少先隊是兒童組織,隊員是隊組織的主人。除此以外,在內容上關于隊的任務,強調了熱愛勞動和繼承中國共產黨的傳統;增加了“立志做一個共產主義建設者和保衛者”;呼號改為“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等。(三)繼承和發揚“團帶隊”的優良傳統1949年1月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在闡述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基本任務中指出“領導少年與兒童工作,吸收七歲到十二歲的兒童參加兒童團,吸收十三歲到十七歲的少年參加少年先鋒隊,較小的農村則合組為少年兒童團。青年團應選派最好的干部領導,并在各級團委之下設立少年兒童部,或少年兒童委員會,作為兒童團和少年先鋒隊的領導機關?!?949年《關于建立中國少年兒童隊的決議》指出“區級以上少年兒童隊不設隊部,團的區委以上的少年兒童部,即作為少年兒童隊的領導機關。”同樣在少先隊的隊章中也給予了規定。加強各級團委對少先隊工作的領導和重視,是保障少先隊組織建設的重要依托。這一時期在多個文件中提到要加強團委對少先隊工作的指導,如1952年團中央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少年兒童工作的指示》,規定省市以上團委建立少年兒童工作部門,配備專職干部,地縣團委配備專職或兼職干部;各級團委應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少年兒童工作并幫助少年兒童工作干部提高政治業務水平。1958年共青團三屆三中全會上做出了《關于改進少年先鋒隊工作,開展共產主義兒童運動的決議》,該決議強調改進和加強少先隊工作的關鍵是全團帶隊,要求凡是有少年兒童的單位,團的基層組織都要設少年委員,定期舉行“團隊月會”,各級團委要把少年兒童運動作為團組織經常的重要任務。二、少先隊建隊初期的組織發展(一)以學校為主陣地建隊育人建隊工作開始以后,各級團委廣泛地向學校、家庭、社會進行宣傳,僅半年時間的動員工作,根據哈爾濱、北京、上海等5省6區20市和一些城市及學校的不完全統計,隊員人數就已經達到了478488人。到1954年時,由于學校教育的恢復和興建,學校和一些少年兒童教育機構日益成為了少先隊活動的主要場所。據統計,1955年全國50多萬所小學中,建少先隊的學校有15.6萬所,隊員人數達到1000萬,占到了適齡入隊兒童總人數的13%,中小學適齡入隊兒童的26%。到1958年隊員人數達到了3500萬,1959年后達到了將近5000萬。(二)建設少先隊輔導員師資隊伍表彰和激勵是這一時期少先隊加強輔導員隊伍吸引力的重要抓手。除了利用表彰、獎勵等方式調動輔導員的積極性外,通過召開會議、舉辦夏令營、培訓班等方式對少先隊工作干部和輔導員隊伍進行培訓,成為了這一時期輔導員隊伍建設最為重要的舉措。這一時期學習蘇聯少先隊工作經驗也成了我國少先隊組織發展的重要途徑。1951年和1959年,共青團少先隊工作代表團兩次訪問蘇聯,重點考察和學習蘇聯實行教育改革后少先隊工作的新情況和新經驗。三、少先隊建隊初期的教育活動(一)根據國家形勢所需開展各類少先隊活動1.開展“三要三不要”活動廣大少年兒童積極開展“三要三不要”活動,“三要”即要愛護公共財物,要愛惜實踐,要艱苦樸素;“三不要”是指不要損人利己,不要浪費,不要貪小便宜和拿別人的東西。除此之外,少先隊員們還積極參加了斗地主、捉特務、慰問革命烈屬等活動,全國少先隊員捐獻“少年先鋒號”飛機,支援抗美援朝。2.開展“小五年計劃”和“三項”活動1955年團中央和教育部支持由江蘇宜興縣、北京市、遼寧復縣松樹區少先隊倡議的“小五年計劃”,建議全國少先隊員參與栽培植物、飼養動物,幫助農業合作社和家庭做事情,幫助學校制作簡單的教學實驗用品、綠化環境綠化學校、做小先生幫助掃除文盲等。1958年團中央又發起了“種植、除四害、講普通話”三項活動,廣大少年兒童積極響應,通過勞動和活動,參與改造大自然、改造社會風氣,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3.開展學習雷鋒活動1963年2月15日,共青團中央發出了《關于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學雷鋒”的教育活動通知》,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表“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全國各地少先隊普遍開展了聽雷鋒故事、讀雷鋒日記、看雷鋒電影、朗誦雷鋒詩歌等各種主題和班隊活動,使雷鋒的光輝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廣大少年兒童的頭腦中。(二)開展國際交流活動少先隊初建期,少先隊開展了一些國際交流活動,一方面對少年兒童進行國際主義教育,加強與社會主義國家少先隊組織的聯系,增強社會主義國家間少年兒童的友誼;另一方面通過交流活動學習他們的建設經驗。1951年阿爾迪克夏令營中國少年兒童出國代表隊與夏令營主任合影第二章少先隊的歷史發展(上)第一節

20世紀上半葉的共產黨領導的少年兒童組織的發展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少先隊的初建與發展第三節

改革開放至20世紀80年代末少先隊的恢復與重建一、少先隊組織恢復后各項工作走向正軌(一)少先隊組織的恢復與重建1978年10月16日,共青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恢復少先隊,并在《中國共青團章程》中明確共青團與少先隊的關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受中國共產黨的委托領導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工作?!?978年10月27日,共青團十屆一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恢復中國少先隊名稱的決議》,經黨中央批準,決定我國少年兒童組織仍然恢復“中國少年先鋒隊”(簡稱“少先隊”)的名稱,各級團組織要加強對少先隊組織的領導。1979年10月,團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少先隊撥亂反正的重要會議——第六次全國少先隊工作會議,這是“文革”結束后召開的第一次研究少先隊工作的全國會議。這次會議糾正了文革中少先隊的一些錯誤做法,并通過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工作條例》(試行)。該條例對少先隊活動內容與方法、輔導員聘請及其主要工作、隊的組織建設、共青團如何領導少先隊等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說明,進一步明確了少先隊組織怎么重建,如何重建等問題。1981年共青團中央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少先隊工作的決議》,要求各級團委要加強對少先隊工作的領導,拓展校外教育活動陣地,發揮各類報刊作用來為少先隊工作服務;明確“把全體少年兒童組織起來”是少先隊發展工作必須遵循的方針,今后少先隊組織的發展工作,要在小學一年級新生中進行入隊前教育和規范入隊程序等,同時在校外少年兒童比較集中的農村和城鎮,進行建立少先隊的試點工作。1983年團中央和教育部又聯合下發了《關于小學少先隊工作幾個具體問題的補充規定》,進一步針對小學少先隊工作中加強少先隊的領導、輔導員選拔配備培訓以及隊活動開展等問題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為小學少先隊工作的全面恢復和重建提供了進一步的指導。(二)少先隊輔導員隊伍的恢復與重建這一階段重申了少先隊輔導員的選派標準,指出少先隊輔導員是少先隊員親密的朋友和指導者,各級團委負責選派優秀團員或聘任思想進步、作風正派、熱愛少年兒童的教師以及各條戰線的先進人物擔任這一職務。輔導員隊伍培訓主要由團中央牽頭,采用夏令營、講習班等形式進行培訓。此外,師范學校也開設少先隊工作課程,加強輔導員的培養工作。為吸引更多優秀的人員加入輔導員隊伍,團中央還通過表彰、獎勵等形式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二、成立新的領導機構與學術團體(一)成立“團中央少先隊工作委員會”少先隊組織恢復以來,中央層面的少先隊組織的具體工作由團中央少年部負責,但因受政治體制改革,精簡機構等政策的影響,團中央少年部和學校部曾一度合并。1983年年初,團中央決定成立“團中央少先隊工作委員會”來領導少先隊工作,少先隊的日常工作由原少年部承擔,當時主管少先隊工作的書記胡錦濤擔任團中央少先隊工作委員會主任。(二)成立“中國少年先鋒隊工作學會”1979年,共青團成立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工作學會”,這是中國第一個專門研究少先隊工作的群團性學術團體。學會主要負責組織研究少先隊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組織少年兒童情況的調查,開展組織國內外少年兒童工作者學術交流,指導學會創辦的各項為少年兒童服務的實體。1980年中國少先隊工作學會召開了首次年會,各地也成立了各省(市)少先隊工作學會作為其會員單位。三、以全面培養教育少年兒童為目標開展少先隊活動(一)開展“我們愛科學”活動和“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鄧小平提出“四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并著重闡述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觀點,澄清了長期束縛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理論是非問題,少先隊員積極響應。1979年江蘇常州市少先隊組織發出了“我們愛科學”的活動倡議,活動圍繞“六個一”展開:讀一本科技書、講或聽一個科學故事、做一項科學小實驗、做一件科技小作品、用科學解釋一種自然現象、了解一門科學的未來發展遠景,以引導廣大少先隊員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為進一步引導廣大少先隊員熱愛學習,擴大知識面,1982年全國開展了“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為了吸引更多的隊員參加讀書活動,各地創新方法,舉辦“讀書節”、“讀書演講”、“知識競賽”、“征文比賽”等活動。1983年“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宣傳畫(遼寧)(二)開展“可愛的祖國”和支援“四化”建設活動1980年1月,鄧小平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的報告中提出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在全黨和全國范圍內進行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提高民族自尊心的教育。2月,團中央為加強少年兒童的愛國主義教育開展了“可愛的祖國”遠足活動。各地許多基層少先隊組織從引導隊員認識家鄉開始,通過春游、秋游、旅行、參觀、訪問、考察等多種形式,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史、國家建設史、家鄉發展和國情,廣大少年兒童在這些活動中接受了深刻的愛國教育。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國人民投身于“四化”建設之中。1980年1月,北京通縣少先隊向全國少先隊員發出倡議:開展“大種蓖麻、支援四化”活動,提出“每人種三棵,全國小朋友為爭取收獲一億斤蓖麻籽而奮斗”的目標。除此以外,許多省市還開展了紅領巾為“六·五”作貢獻活動,引導隊員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了解四化、關心四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鏈接2-3“四化”建設對四個現代化建設的簡稱,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最早是在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由周恩來總理在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不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重拾“四化”建設目標。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