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高》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
一'知識點匯總
1、原文
登高杜甫(唐代〕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2、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消愁的酒杯。
3、課下注釋:
詩題一作《九日登高》。古代農歷九月九日有登高習俗。選自《杜詩詳注》。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
秋天的重陽節。
猿嘯哀:猿凄厲的叫聲。《水經注?江水》引民謠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渚(zhti):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鳥飛回: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蕭蕭:模擬草木飄落的聲音。
萬里:指遠離故鄉。
常作客:長期漂泊他鄉。
百年:猶言一生,這里借指晚年。
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
苦恨:極恨,極其遺憾。苦,極。
繁霜鬢:增多了白發,如鬢邊著霜雪。繁,這里作動詞,增多。
潦倒:衰頹,失意。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剛剛停止。重陽登高,按慣例應當喝酒。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說"新停”。
4、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歷二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他在五十六歲時寫下的。一天他
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
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5、賞析:
杜甫的《登高》總體上給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郁不
得志之苦融于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沉郁頓挫之能事,使人讀來,感傷之情噴涌而出,如火山爆發而一發
不可收拾。
詩人由秋及人,有感而發,寫自己年老多病,拖著殘軀獨自登上高臺,那種異鄉懷人的情感噴薄而出,
心中苦悶躍然紙上。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連用四個字“艱”“難”“苦”“恨”,
組合在一起,極盡筆墨突出詩人內心的痛苦和郁悶程度之深,愁腸百結,愁緒萬千,以致于白了頭發,傷
了身體,失了流年,壯志未酬身先老,悲秋之情,愁苦之緒,綿延不絕,令人哀悸。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
聲、色、態,——得到表現。次聯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
象補充。三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又從白
發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專項練習
《登高》復習訓練
題號二三總分
評分
閱卷人一、單選題
得分
1.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玉露涸傷楓樹林凋傷:草木凋落衰敗。艱難苦恨繁霜鬢繁:增多。
B.渣清沙白鳥飛回渚:水中小塊陸地逮倒新停濁酒杯潦倒:衰頹,失意
C.畫圖首識春風面省:曾經一去紫臺連朔漠去:離開
D.艱難苦恨繁霜鬢苦:極渚清沙白鳥飛回回:回旋
2.選出對《登高》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A.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詩人以“風急”二字帶動全聯,然后隨著視線的移動依
次引出“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一聯對仗工整,讀來富有節奏感,共十四個字,字字精當,
無一虛設,體現了杜甫非凡的藝術功力。
B.頷聯集中表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樹葉和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
水,在寫景的同時也深沉地抒發了自己的情懷,沉郁悲涼的詩句顯示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
C.前兩聯極力描寫秋景,直至頸聯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悲秋”二
字寫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悲壯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異鄉、年老多病的處境,
故而生出無限的悲愁之緒。
D.頸聯中的“萬里”“百年”和上聯中的“無邊”“不盡”遙相呼應,使讀者想到詩人的愁苦孤獨就像落
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詩至此已給客居思鄉的一般含義添上了久客孤獨的內容,增入悲秋
苦病的情思,融入離鄉萬里、人到暮年的感慨,詩意顯得更加深沉。
3.杜甫的《登高》一詩,被人稱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古今七言律詩之冠”,請選出對其對仗理解不
當的一項()
A.首句“風”“天”“猿嘯”分別與下句的“渚”“沙”“鳥飛”對仗,讀來富有節奏感。
B.頷聯的對仗十分精工。“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沉郁悲涼的對句出神入化。
C.頸聯的“萬里”“百年”和上聯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的作用。
D.頸聯表現感情,“萬里”“百年”分別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
4.下列加線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風急天高猿嘯哀高:高遠
B.潘清沙白鳥飛回渚:水中小洲
C.無邊落木蕭蕭下蕭蕭:象聲詞,風吹落葉的聲音
D.艱難苦恨繁霜鬢苦恨:痛苦遺憾
5.對本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寫詩人登高的見聞。詩人對風、天、猿嘯、渚、沙、鳥飛等具體的景物進行了生動具體細致的刻畫。
B.頷聯也是寫景,但手法與首聯不同,如果說首聯是一幅工筆畫的話,那么頷聯就是一幅寫意畫。詩人抓
住典型的景物一一蕭蕭的落木、滾滾的流水,加以渲染,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C.頸聯詩人點名詩旨。詩人登高望遠,由無邊的落木、不盡的長江,聯想到自己漂泊萬里,暮年多病,抒
發怨天尤人的牢騷,這是孤獨者的慨嘆。
D.杜甫是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對人生有大悲憫。“艱難苦恨繁霜鬢”是他關于現實觀照的結果。
6.選出對《登高》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A.全詩通過登寫高所見景色,傾訴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B.詩人在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樹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的同時,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
逝、壯志難酬的悲愴。
C.詩中的“萬里”“百年”與頷聯中的“無邊”“不盡”相呼應,詩人的羈旅之愁與感就像落葉與江水一
樣,推排不盡,驅趕不絕,情景交融。
D.此詩首聯著重刻畫眼前景物,頷聯著重渲染秋江氣氛,頸聯表達感情,從縱橫兩方面著筆,由多病纏身
寫到異鄉飄泊,尾聯又從白發日多,多病停杯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7.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的“風”“天”“猿嘯”分別與下句的“渚”“沙”“鳥飛”對仗,讀來富有節奏。
B.尾聯的“繁霜鬢”對“濁酒杯”,能使讀者在深沉重濁的韻調之中,體味出詩人顛沛流離的痛苦心情。
C.全詩情景交融,筆法錯綜變化卻又相互照應。但落筆的角度相同,都圍繞著詩的中心一一“悲秋”。
D.本詩對偶工穩,音調鏗鏘,瑯瑯上口。尾聯兩句的對偶給人以一種神清目爽整飭對稱的美感,在抑揚有
致的韻調中,表達出詩人需要抒發的感情。
8.下列對《登高》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精選意象,多角度寫景,既寫出了深秋時節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發了凄涼、孤寂之情。
B.頷聯氣象雄渾,境界開闊,為頸聯、尾聯抒發情感創設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個人的痛苦在這個背景
下顯得分外渺小,倍添悲涼。
C.頸聯中“悲”是全詩的詩眼,它集中表達了詩人在全詩中蘊蓄的復雜情感,詩歌所抒之情纏綿怫惻,動
人心弦。
D.詩歌前半部分寫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選景,寓情于景,情與景渾然一體,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
憂國傷時之情。
9.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玉露凋傷楓樹林(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
B.無邊落木蕭蕭下(樹上落下的樹枝)
C.萬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鄉)
D.艱難苦恨繁霜鬢(苦恨:極其遺憾)
10.下列對《登高》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著重刻畫眼前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俱得表現,一“哀”字則奠定了全詩的感情
基調,并為首聯刻畫的長江秋日圖增加了不盡的悲愴意味。
B.頷聯抓住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著重渲染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讓讀者用想象加以補充,充分感受曠
遠意境、宏闊意象中的豪情壯志。
C.頸聯表現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漂泊寫到多病纏身,寫盡無限悲愁。
D.尾聯承接頸聯,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悲秋苦恨之情,既有一己潦倒的生活之苦,更有一生無法釋懷的國難
家愁。
閱卷人
得分
11.首聯兩句中,“渚清沙白鳥飛回”既有“渚清沙白”這樣的描寫,也有“鳥飛回”這樣的描寫,整句屬
于的寫法。而“哀”字寫猿嘯聲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緒,這里采用的是寫法。頷聯兩句中,
“蕭蕭”寫出了的情態,“滾滾”寫出了的氣勢,這兩句意境更加,感情更加。整首詩充分體現了杜甫的
風格。
12.《登高》后四句的抒情議論。第三聯從著筆。由到鑫病殘生,“萬里、百年”呼應上
聯的“",使悲秋具體而沉痛。第四聯從白發日多寫到,使人聯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
。這樣,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13.詩《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這一聯共寫了六種景物:、、、
、、o分另!J用、、、、、
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
閱卷人三、詩歌鑒賞
得分
14.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前人評此詩頸聯有“片言明百意”之贊語,“百意”體現在哪里?
(2)“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中,“艱難”表現在哪些方面?
15.閱讀《登高》,完成問題。
(1)有人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歷來被推為律詩中的杰作,
千百年來為世人傳誦。試就其對仗工整做簡要分析。
(2)詩的前兩聯,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感情基調如何?
16.“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中的“無邊”“不盡”二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17.背誦《登高》,完成下面小題。
(1)下面對《登高》一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猿嘯哀”和“鳥飛回”,畫面慘淡,氣氛悲涼,以映照詩人心上的凄涼。
B.頷聯“無邊”“不盡”,使詩的境界顯得廣闊深遠,氣象萬千。可以看出詩人心情激蕩不已:韶光易逝,
長年漂泊,人生無常。
C.頸聯將以上兩聯景物描寫中所蘊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萬里”與上聯的“無邊”對應,“百年”與“不
盡”對應,從時、空兩個方面把詩人的憂思表現得既深且廣。
D.詩人由異鄉漂泊寫到多病殘生,又從白發我志不得伸歸結到時世艱難,抒發了詩人自己長年漂泊、老病
孤愁的復雜感情。
(2)詩的前兩聯,描繪了怎樣的圖景?感情基調如何?
18.背誦《登高》,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風急天高猿嘯哀”,點明了登高時風急天高,猿啼悲秋的特定環境。
B.“渚清沙白鳥飛回”。詩人視線轉向江水洲渚,動靜結合,境界開闊。
C.“無邊落木蕭蕭下”,描述了秋天樹葉紛紛飄落的蕭索景象。
D.“艱難苦恨繁霜鬢”,表明登高時,詩人因悲傷而頭發突然變白。
(2)下面對“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聯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萬里”指詩人為生活所迫,漂泊異鄉,離家很遠。
B.“百年”指詩人離家時間很長,表達了對故鄉無盡的思念。
C.“多病”指詩人疾病纏身,身體衰弱。
D.“獨”是形容詩人獨自一人登臺,孤獨寂寞的境況。
(3)下面對《登高》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詩是詩人在燮州期間寫的一首即景傷懷的律詩。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
B.本詩是詩人垂暮之年、深秋時節登高望遠的個人詠懷之作,不涉及憂國憂民之情。
C.本詩用字精當,對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贊為“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D.本詩寫出詩人晚年離開成都以后生活的艱辛,內心的凄苦。
19.閱讀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題。
(1)對這首詩的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詩人登高所見所聞,“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勾畫出一幅“萬類霜天競
自由”的優美畫面。
B.三、四句寫詩人遠眺所見,仰望蕭蕭而落的樹葉,俯視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
自己的情懷。
C.五、六句詩人把以上景物描寫蘊涵的感情明朗化了,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傾訴了
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D.七、八句寫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悲愁難以排遣,“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
(2)分析作者復雜感情的具體內容。
20.古代詩歌閱讀
移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①不勝②,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注釋】①將:豈;②勝:美;③紀:經營。
(1)下列對本詩作者及作品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陶淵明是我國東晉著名田園詩人,其塑造的“菊花”形象成為眾多失意文人的精神寄托。
B.本詩從體裁上來說為五言詩。詩歌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本詩為近體詩。
C.陶詩貴在淡而不枯,質而實綺,能在真率曠達的情意中化入淵深樸茂的哲理,從田園耕鑿的憂勤里討出
人生天然的樂趣。
D.本詩描寫不同地點的生活場面,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充分表現了農村的生活氣氛。
(2)對這首詩的理解,恰當的兩項是()
A.全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佳日登高賦詩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與友人邊飲酒邊斟酌詩句。
C.”相思則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無為忽去茲”意思是不要急著離開這種生活。
E.最后兩句是說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凋傷:使草木凋落衰敗。
故答案為:A
理解詩歌實詞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義法: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詩歌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
即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2.【答案】B
【解析】“仰望”錯誤
3.【答案】D
【解析】分別從橫(空間)、縱(時間)兩個方面著筆。
4.【答案】D
【解析】苦恨,極恨,非常悔恨
5.【答案】C
【解析】“怨天尤人”與“孤獨者”錯。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是一貫的,他并不孤獨。
6.【答案】A
【解析】傾訴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
7.【答案】C
【解析】雖然全詩是情景交融的寫法,但是落筆的角度是不同的:前兩句主要寫景,描繪了一幅高遠、壯
闊的秋景圖。后兩句以敘事為主,敘述了自己年老多病、孤苦無依的無奈。由此體現出悲秋的情懷。C項說
落筆的角度的相同的,是錯誤的。
此題考查學生對作品中作者所運用的落筆的角度的理解能力。做該題時,要求學生在通讀作品,全面了解
作品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干問題,做具體的分析辨別,然后認真組織語言,得出答案。
8.【答案】C
【解析】“纏綿俳惻”情感錯
此題考查學生對作者在詩歌中所運用的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的理解能力。做該題時,學生應首先找到文章
中的描寫景物的語句,通過景色所表現出的色彩明暗、動靜結合等等方面感受人物的心情以及作者的情感。
9.【答案】B
【解析】指秋天飄落的樹葉
此題考查學生對新聞標題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A項、C項和D項這三個句子都是表意不明的句子,也就是
說每個句子都可以理解成兩個意思,因此都是表意不明。
10.【答案】B
【解析】B項,“豪情壯志”錯,“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想到落
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故選B。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重要字詞含義作用、情感和藝術手法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詩歌,
整體把握詩歌內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句,看所給選
項的內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或者是否能根據詩歌內容合理地推斷出來或者是否正確。
11.【答案】靜態;動態;動靜結合;寓情于景;秋風掃落葉的聲態;大江東去的雄邁氣勢;雄渾開闊;慷
慨低沉蒼涼悲痛;沉郁頓挫。
【解析】
“渚清沙白”是靜態描寫,“鳥飛回”是動態描寫,有靜有動,整句屬于動靜結合的手法。“哀”字,
通過寫物透露出作者的情感,屬于寓情于景的手法。“蕭蕭”寫出了秋風掃落葉的聲態,“滾滾”寫出了
大江東去的雄邁氣勢,這兩句營造出雄渾開闊的意境,抒發了慷慨低沉蒼涼悲痛的感情。杜甫詩歌的風格
是:沉郁頓挫。
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涉及詩歌內容、手法、情感,解答本題,需充分了解這首詩歌的內容,掌握每句
詩運用到的手法,和整首詩抒發的思想感情。
12.【答案】時空;異鄉飄泊;無邊、不盡;護病斷飲;時世的艱難
【解析】第三聯從時空著筆。由異鄉飄泊到鑫病殘生,“萬里、百年”呼應上聯的“無邊、不盡”,使悲
秋具體而沉痛。第四聯從白發日多寫到護病斷飲,使人聯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時世的艱難。這樣,詩人
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
此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涵義的能力。做該題時,首先要抓住文段中的信息語句,然后理清相關
句子之間的關系,最后對這些句子進行總體的分析評價。
13.【答案】風;天;猿;渚;沙;鳥;急;高;嘯哀;清;白;飛回
【解析】這首詩歌借景抒情,作者在詩歌中一共寫了江風、闊天、清猿、江岸、砂礫、飛鳥六種景物的不
同表現來抒發自己的情懷,可謂字字珠磯,句句逼真,景色與情感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完美程度。
此題考查學生領悟作品豐富內涵和主旨的能力。要求學生平時多讀書,在閱讀的過程中,多批注,多思考,
通過大量的生活現象看到后面的本質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
14.【答案】
(1)“萬里”寫離家之遠;“秋”寫時之凄慘;“作客”寫漂泊異地;“常”寫常年漂泊;“百年”寫一
生;“多病”寫身體之衰弱;“臺”寫高峻闊遠之地;“獨”寫孤苦伶仃,愁苦難遣。
(2)“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
【解析】
(1)本題考查分析詩句豐富含義的能力。解答本題,先理解“百意”的意思是含義多,再具體分析詩句中
重要字的含義,分析出其中包含的多層含義。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這類題目解答時可從以下
幾方面入手:①抓顯情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或句子;②分
析景語。注意按照“意象一意境一詩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古代詩歌類別和常見的內容,把握詩歌的
思想情感。如本題,還可以根據詩人個人的人生遭遇來思考。
15.【答案】
(1)本詩前三聯尤為突出。是字字對,詞詞對,不僅詞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對,音韻諧和。讀起來有節奏
感。
(2)深秋晴空如海,猿嘯空谷傳響,風霜高潔,水落石出;無窮的落葉和不盡的長江,一幅壯闊圖景。極
力渲染雄渾悲涼的氣氛。
(3)不能。因為這兩個詞擴大了詩的意境,有了它們,后面的“蕭蕭”和“滾滾”才有附著點,才能更顯
出秋之悲涼廣曠。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結構的基本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進行具體分析,重點把握詩歌的主要
特點即可。
(2)此題考核鑒賞詩歌的形象的能力,主要概括詩歌的畫面特征,概括詩歌畫面的內容是詩歌常考的題目
之一,答題時首先描述畫面的內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為“通過……等景物,描繪出一幅……(意
境特征)+時令+地點圖景。有時后面需要再加上情感。
(3)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這是一道考核煉字的題目,兩個詞語都是形容詞,起到生動形象、意
境廣闊的作用。
16.【答案】
(1)B
(2)圖景:深秋晴空如海,猿嘯空谷傳響,風霜高潔,水落石出;無窮的落葉和不盡的長江,一幅壯闊圖
景。感情基調:極力渲染雄渾悲涼的氣氛。
【解析】
(1)本題綜合考查賞析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題干要求“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
是”,四個選項的內容是對詩句綜合考查,考生可從內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內容上從意象的選取、意境
的創設、構思的精巧、情感的表達的角度進行分析,形式上從遣詞造句以及藝術手法的運用上分析。
(2)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畫面的能力。主要概括詩歌的畫面特征,概括詩歌畫面的內容是詩歌常考的題目
之一,答題時首先描述畫面的內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為“通過……等景物,描繪出一幅……(意
境特征)+時令+地點圖景。有時后面在加上情感基調。
17.【答案】
(1)D
(2)B
(3)B
【解析】
(1)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這類題目解答時一般要仔細閱讀原詩,逐句翻譯,理解詩歌內容,
再閱讀所給要求,結合作者身世及寫作背景做出回答。
(2)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對于重要字詞鑒賞的題目,需要考生理解字詞的含義、在句中的
含義、把握詩句運用的修辭、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答題步驟一般分三點:①理解字詞、所在詩句,用簡
潔、流暢的語言翻譯詩句;②分析修辭、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和強調、突出的意思;③分析情感。
(3)該題考查詩歌鑒賞的能力。詩歌鑒賞選擇題主要考查關鍵詞語和詩句的理解、表達技巧的分析、情感分
析、詩歌形象的把握。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多練習,從以上幾方面進行總結,達到熟能生巧。
17.【答案】
(1)A
(2)有作客思鄉的情思,天涯孤獨的悵惘,悲秋苦病的愁苦,人在暮年的感嘆,無力報國的苦悶。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
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
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生科技輔助活動課件
- 口腔健康知識講座課件
- 口才課自我介紹課件
- 企業崗位變更管理辦法
- 亳州冷庫庫存管理辦法
- 企業制度管理辦法發文
- 企業科研基金管理辦法
- 人才驛站服務管理辦法
- 優化志愿服務管理辦法
- 交易仲裁機構管理辦法
- 空調電纜施工方案
- 熱電廠2空預器大修施工方案
- 中國兒童嚴重過敏反應診斷與治療建議(2022年)解讀
- 卡吉斯鑄鐵鍋爐
- 鋼箱拱鋼箱梁吊裝施工方案
- GB/T 23821-2022機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觸及危險區的安全距離
- GB/T 25980-2010道路車輛旅居掛車和輕型掛車的連接球尺寸
- GB/T 24218.1-2009紡織品非織造布試驗方法第1部分:單位面積質量的測定
- GB/T 1633-2000熱塑性塑料維卡軟化溫度(VST)的測定
- 手術講解模板:肩關節全部置換術課件
- 食堂伙食收據樣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