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考藥物化學講義_第1頁
執考藥物化學講義_第2頁
執考藥物化學講義_第3頁
執考藥物化學講義_第4頁
執考藥物化學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藥物化學結構與體內生物轉化的關系

基本概念

1.定義:在酶的作用下,將藥物轉變成極性分子,再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藥物代謝

2.研究目的:闡明藥理作用特點、作用時程、產生毒副作用的原因

3.藥物在體內代謝的化學變化類型(分類)

藥物代謝的分類(分兩相)

第I相:生物轉化(官能團的反應)

藥物分子進行氧化、還原、水解、羥基化,引入或使分子暴露出極性基團(羥基、竣基、

筑基、氨基等)。

第II相:生物結合(結合反應)

I相的產物與體內內源性分子(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谷胱甘肽)共價鍵結合生

成水溶性的物質,排出體外。

第一節藥物的官能團化反應(第I相生物轉化)

九個標題,主要歸為:氧化(羥基化)、還原、水解

一、含芳環的藥物(氧化)

芳環的氧化,生成酚類化合物。-一般在立體位阻小的位置

例:苯妥英

一個芳環羥基化

苯妥英羥舂要英

二、含烯鍵和快鍵的藥物(氧化)

氧化為環氧化物,再轉化為二羥基化合物

例:卡馬西平

經環氧化反應(活性成分),再進一步轉化為二羥基化合物

三、含飽和碳原子的藥物(氧化)

1.氧化成羥基

2.長碳鏈端基的甲基進行3氧化生成竣基,3—1氧化為羥基化合物

3.埃基a碳:易氧化為羥基化合物

例:地西泮城基a碳的羥基化反應

四、含鹵素的代謝(氧化脫鹵)

一部分鹵代煌與谷胱甘肽結合排出,其余的氧化脫鹵,生成活性中間體,產生毒性。

例:氯霉素二氯乙酰基氧化為酰氯,產生毒性

五、胺類藥物

“一脫烷基,脫胺,?氧化

例:普蔡洛爾

叔胺和含氮芳雜環類:N一氧化反應

OH

六、含氧的藥物

0—脫烷基,醇的氧化,酮的還原

例醒類藥物:0—脫烷基

可待因

脫甲基

酮經還原反應生成醇

例:美沙酮被還原為美沙醉,引入手性碳

美沙酮美沙醇

七、含硫的藥物

與氧類似,s一脫烷基,硫氧化,硫還原

例:舒林酸是前體藥物,在體內還原生成硫酸化合物,具有活性。

八、含硝基的藥物(還原)

1.硝基經還原生成芳香胺類

NHCOCHCI

NHCOCHCI22

II

CHCHCHjOHCHCHCH2OH

OHOH

2.中間經過羥胺中間體,可致癌和產生細胞毒

九、酯和酰胺藥物的代謝(水解)

1.酯和酰胺的代謝途徑為水解反應

2.酰胺較酯水解較慢

3.酯和酰胺的可水解性可用于前藥設計

第二節藥物的結合反應(第II相生物結合)

掌握要點:

①酶催化下將內源性極性小分子(葡萄糖醛酸、硫酸、氨基酸、谷胱甘肽)結合到藥物

上或藥物經第1相生物轉化的產物上

②代謝結果是產生水溶性物質,有利于排泄

③分兩步進行(活化、結合)

④被結合的基團一般是羥基、氨基、竣基、雜環氮原子和疏基

NH2

藥物結合反應的類型六類(六個標題):

一、與葡萄糖醍酸結合

二、與藺1瞬合雷

三、與氨基酸結合噌加極性

四、與谷胱甘膿結合J

結合基團:羥基、氨基、竣基、雜環氮原子和疏基

例1:嗎啡的3、6位羥基和葡萄糖醛酸結合形成背

7v'OH

例2:代謝與藥物毒性

新生兒不能使氯霉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排出體外,引起“灰嬰綜合癥”

尿昔二磷酸轉移前活性不健全

例3:白消安的代謝是與谷胱甘肽結合

CH3soOSOjCHs---------?QSH

(鈿mt)

谷胱甘肽和酰鹵的結合是解毒反應

五、乙酰化結合反應

1.可經乙酰化結合反應代謝的基團有:伯氨基、氨基酸、磺酰胺、腓、酰朋

2.結果是:把親水性的氨基結合形成水溶性小的酰胺

例:對氨基水楊酸乙酰化代謝

六、甲基化結合反應

1.特點:降低被代謝物極性和親水性

2.參與甲基化結合的基團為:酚羥基(ArOH)、氨基(NH。、航基(SH)

3.例:腎上腺素,產物為3-0-甲基腎上腺素

第三節藥物的生物轉化和藥學研究

基本概念:

研究藥物代謝的目的是了解藥物在體內活化、去活化,解毒或產生毒性的過程

指導:①合理的藥物設計,②合理用藥,③理解藥物相互作用

一、藥物的生物轉化對臨床合理用藥的指導

1.藥物的口服利用度

首過效應使生物利用度降低

2.合并用藥——藥物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來自兩個方面:

(1)化學性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2)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對另?個藥物的影響

①酶抑制劑

使合用的藥物代謝減慢、血藥濃度增加,活性增加,毒性增加

如西米替丁是酶抑制劑,使華法林、苯妥英鈉、氨茶堿、苯巴比妥、地西泮、普蔡洛

爾、合用使毒性增加,宜選用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②酶誘導劑反之

如苯巴比妥是醐誘導劑,使洋地黃毒甘、氯丙嗪、苯妥英鈉、地塞米松等代謝增加,

半衰期縮短

3.給藥途徑

有高首過效應的藥物,改變給藥途徑,如美昔他酚將口服改為直腸給藥

4.解釋藥物產生毒副作用的原因

如抗癲癇藥丙戊酸的代謝產物引起致畸毒性

二、藥物的生物轉化在藥物研究中的應用

1.前藥原理

①什么是前藥:

是指一些無藥理活性的化合物,在體內經代謝生物轉化或化學途徑轉化為有活性的藥物

②前藥修飾的目的

前藥修飾是藥效潛伏化的一種方法,克服先導化合物的種種不良特點或性質

③前藥修飾的主要用途:

增加藥物溶解度;改善藥物吸收和分布;增加藥物穩定性;減低毒性或不良反應;延長

藥物作用時間;消除藥物不適宜性質

④前藥的修飾方法:

通常方法:將原藥與某種無毒化合物(暫時轉運基團)用共價鍵連接

(1)成酯修飾

(2)成酰胺修飾

(3)成亞胺或其他活性基團的修飾

2.硬藥和軟藥原理

①什么是硬藥:具有活性,但不發生代謝或化學轉化的藥物,很難消除

②什么是軟藥:具有治療活性,在體內作用后,經預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謝轉變成無活

性和無毒性物質的藥物,可減少毒性

例:抗真菌藥

氯化十六烷基毗咤繪

硬藥

電子等排體

C為(CHj)12F-

酯基取代的軟藥

③軟藥與前藥區別:

軟藥:有活性,代謝失活為無活性的代謝物

前藥:無活性,代謝活化為有活性的藥物

練習題

一、最佳選擇題

1.哪個與胰島素的結構特點不符合?()

A.其結構山A、B兩個肽鏈組成

B.由于結構不穩定,需要冷凍保存

C.臨床使用的是偏酸性水溶液

D.結晶由六個胰島素分子組成三個二聚體,與兩個鋅原子結合形成復合物

E.其性質是兩性,具等電點

【答疑編號21020101】

答案:B

二、配伍選擇題

[17?20]

A.維生素B,

B.維生素灰

C.維生素K3

D.維生素C

E.維生素E

17.結構的2位有一個16碳側鏈的苯并二氫毗喃醇衍生物()

【答疑編號21020104】

答案:E

18.與空氣長期接觸,可被氧化成為具有熒光的硫色素()

【答疑編號21020105】

答案:A

19.在體內轉變為有活性的硫胺焦磷酸酯()

【答疑編號21020106】

答案:A

20.含甲蔡酸結構,具有凝血作用()

【答疑編號21020102】

答案:C

三、多選題

19.下面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A.美沙酮被還原為美沙醇,引入手性碳

B.脫鹵代謝反應降低藥物的毒性

C.硝基還原過程經過亞硝基及羥胺中間體,是產生毒性的原因之一

D.與谷胱甘肽的結合代謝反應可降低藥物毒性

E.酰胺類比酯類藥物更容易進行水解代謝反應

【答疑編號21020103】

答案:ACD

第三章藥物的化學結構修飾

基本概念:

1.結構修飾是僅對某些官能團進行結構改變。

結構改造和優化:用化學的原理改變藥物的結構。

2.目的是改變藥代動力學性質,提高活性、降低毒性、方便應用。

第一節藥物化學結構修飾對藥效的影響

藥物結構修飾的影響共7方面

(克服種種缺點)

七個標題及標題下的舉例(各章中有的例子)

一、改善藥物的吸收性能

例:氨芳西林U服吸收差,竣基制成匹氨西林

二、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

例:氟奮乃靜羥基制成庚酸酯或癸酸酯

三、增加藥物對特定部位作用的選擇性

例:氮芥引入苯丙氨酸制成美法侖,使其較多地富集于腫瘤組織中

美法侖

氟尿蹄咤制成去氧氟尿背

四、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例:阿司匹林制成貝諾酯

五、提高藥物的穩定性

前列腺素E2不穩定,制成乙二醇縮酮,同時將竣基酯化(注:考綱無此藥)

六、改善藥物的溶解性能

雙氫青蒿素制成青蒿琥酯

七、消除不適宜的制劑性質

苦味、不良氣味

例:克林霉素制成磷酸酯,解決疼痛,棕稠酸酯解決味苦

克林霉素

第二節藥物化學結構修飾的常用方法

要點1、藥物結構修飾的常用方法有:

一、酯化和酰胺化

二、成鹽

三、成環和開環

要點2、修飾方法和修飾部位

一、酯化和酰胺化

①含羥基(一。H)

②含竣酸基(一COOH)

③含氨基(-NH2)

1.具有竣酸基(-COOH)的藥物的修飾:

例:貝諾酯

阿司匹林

既是竣基酯化,又是羥基酯化

2.具羥基(-0H)藥物,修飾方法,以段酸化合物進行酯化

以含竣基的化合物進行酰胺化

例:對氨基水楊酸氨基的酰化

二、成鹽修飾

修飾的作用:降低刺激,增加溶解度

酸性的多數制成鈉鹽

竣酸類、磺酸類、磺酰胺類、磺酰亞胺類、酰亞胺類、酰版類、酚類、烯醇類

堿性的可制成鹽酸鹽硫酸鹽

脂肪胺類、含氮雜環和含氮芳雜環類

三、成環和開環

例1:地西泮開環修飾,體內閉環產生作用

例2:維生素B季鏤口服吸收差,開環修飾

最佳選擇題:

2.不符合西沙必利的是

A.本品有同質多晶現象

B.分子中具2個手性碳,藥用其反式的兩個外消旋體

C.與其他CYP3A4抑制劑合用,會使其血漿水平顯著升高,發生心臟不良反應

D.只能限制在醫院里使用

E.用于以胃腸動力障礙為特征的疾病

【答疑編號21030101】

答案:B

配伍選擇題:

A.別喋醇

B.蔡丁美酮

C.貝諾酯

D.咧躲美辛

E.安乃近

1.是由阿司匹林與對乙酰氨基酚所形成的前藥()

【答疑編號21030102】

答案:C

2.是非酸性的前體藥物()

【答疑編號21030103】

答案:B

3.是黃喋吟氧化酶抑制劑()

【答疑編號21030104】

答案:A

多選題:

哪些是非備體抗炎藥的結構類型

A.芳基烷酸類

B.1,2-苯并唾嗪類

C.苯胺類

D.芬那酸類

E.3,5Tl比哇烷二酮類

【答疑編號21030105】

答案:ABDE

第四章抗生素

基本要求一:按結構類型分4類

1、B-內酰胺類

2、四環素類

3、氨基糖甘類

4、大環內酯類

基本要求二:作用機制分4類

1、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B-內酰胺類

2、與細胞膜相互作用:多粘菌素

3、干擾蛋白質的合成:大環內酯、氨基糖甘、四環素、氯霉素

4、抑制核酸的轉錄和復制:利福霉素

第一節B-內酰胺類

基本結構特征:

CH20coe電

青霉素類頭抱菌素類

(1)含四元B-內酰胺環,與另一個含硫雜環環拼合(青霉素類、頭抱菌素類)

(2)2位含有竣基,可成鹽,提高穩定性

RC0

H2OCOCH3

青霉素類腦菌素類

書(3)和(7):兩類均有可與酰基取代形成酰胺的伯氨基。

青霉素類的基本結構是6氨基青霉烷酸(6-APA),頭抱菌素是7-氨基頭胞霉烷酸

(7-ACA)o

酰胺基側鏈的引入,可調節抗菌譜、作用強度和理化性質。

青霉素類頭抱菌素類

(5)都具有旋光性,

青霉素:2S、5R、6R

頭抱霉素:6R、7R

(6)頭抱菌素的3位取代基的改變,可增加抗菌活性,改變藥代動力學性質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類

母核上3個手性碳2S,5R,6R

1、化學名:(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雜T-氮雜雙

環[3.2.0]庚烷-2-甲酸鈉鹽

內酰胺環不穩定

酸、堿、B—內酰胺酶導致破壞

(1)不耐酸不能口服

強酸加熱開環?青霉酸和青霉醛酸

青霉醛和青霉胺

稀酸室溫,青霉二酸

(2)堿性分解及酶解

堿性或P—內酰胺酶

一^青霉酸

不耐酶,產生耐藥性

(3)半衰期短

解決辦法有三種:

①排泄快,與丙磺舒合用

②段基酯化,緩慢釋放

③與胺成鹽延長時間

與胺成鹽

延長時間

(4)過敏反應

生產過程中引入雜質青霉曝哇等高聚物是過敏原

過敏原的抗原決定簇:青霉曝哇基

交叉過敏,皮試后使用!

青霉素的缺點:

①不耐酸,不能口服

②不耐醐,引起耐藥性

②抗菌譜窄

3、發展半合成青霉素(詞干西林):

(1)耐酸青霉素

6位側鏈具有吸電子基團

(2)耐酶青霉素

側鏈引入體積大的基團,阻止酶的進攻

(3)廣譜青霉素

側鏈引入極性大的基團,如氨基

半合成青霉素

(二)氨莘西林

4個手性碳,臨床用右旋體

(1)性質同青霉素,可發生各種分解

(2)含游離氨基,極易生成聚合物(共性)

(3)具a-氨基酸性質,與芮三酮作用顯紫色,具肽鍵,可發生雙縮胭反應

第一個廣譜青霉素

(三)阿莫西林

(三)阿莫西林

化學名:(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羥基苯基)乙酰

氨基]-7-氧代-4-硫雜T-氮雜雙環[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1、結構類似氨芾西林,苯環4羥基

2、同氨苫西林,四個手性碳,R右旋體

4、同緘芳西林,會發生分子內成環反應,生成2,5-毗嗪二酮

1、是氨苫西林的4一乙基哌嗪甲酰胺衍生物

2、在氨基上引入極性大基團,改變抗菌譜,可抗假單胞菌

(五)替莫西林

二輸產

UO

/boon

6位有甲氧基,對B-內酰胺酶空間位阻,具耐酶活性

COONa

H2O

?34。

二、頭抱菌素及半合成頭抱菌素類

比青霉素類穩定、酸穩定、可口服、毒性小

生成內酯環

第一個半合成頭抱類

頭抱菌素的代謝:3位去乙酰基,脫水,內防環

3位甲基、鹵素、雜環可改善藥代動力學

2、頭抱美哇

3位是硫代四哩環

7a位有甲氧基,耐酶性強

7位側鏈端頭含氟基

3、頭抱羥氨芾

3個手性碳

化學名:(6R,7R)-3-甲基-7-[(R)-2-氨基-2-(4-羥基苯基)乙酰氨基]-8-氧代-5-

硫雜T-氮雜雙環[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

堿性下迅速被破壞

3一甲基穩定性好、可口服

化學名:(6R,7R)-7-[(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雜-1-氮雜雙

環[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

3位取代基為氯、(甲基、乙烯),提高穩定性提高,改善藥代動力學性質等

5、頭抱哌酮鈉

化學名:(6R,7R)-3-[[(1-甲基-1H-四嗖-5-基)硫]甲基]-7-[(R)-2-(4-乙基-2,

3-二氧代-1-哌嗪碳酰氨基)-2-對羥基苯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雜T-氮雜雙環[4.2.0]

辛-2-烯-2-甲酸鈉鹽。

3位甲基上引入硫雜環,提高活性、顯示良好藥代動力學性質

6、頭抱睡月虧鈉

化學名:(6R,7R)-3-[(乙酰氧)甲基]-7-[(2-氨基-4-嚷噪基)-(甲氧亞氨基)乙

酰氨基]-8-氧代-5-硫雜T-氮雜雙環[4.2.0]辛-2-烯-2-甲酸鈉

(1)7位側鏈a-位順式甲氧基月虧,對酶穩定

順式體〉反式體40倍,但光照可轉化

(2)7位側鏈B位是2-氮基唾哇,可增加對青霉素結合蛋白的親和力(第三代頭抱側

鏈共同)

三、B-內酰胺酶抑制劑

經典的B-內酰胺類抗生素

CH2OCOCH3

非經典的8-內酰胺類:碳青霉烯類、青霉烯、氧青霉烷類、單環8-內酰胺類

針對3-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機制,解決耐藥性

按結構分兩類:

1、氧青霉烷類

結構:氫化異嗯陛、乙烯基酸、6位無酰胺側鏈

(1)第一個B-內酰胺酶抑制劑

(2)作用機制特點:自殺性機制的酶抑制劑,不可逆

(3)單獨使用無效,與6-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使用,如與阿莫西林的復方制劑

2、青霉烷碉類

舒巴坦鈉

COONa

(1)青霉烷酸,S氧化成硯

(2)作用特點:不可逆競爭性B-內酰胺酶抑制劑

(3)口服吸收少,與冢葦西林1:2混合

四、非經典的8-內酰胺類抗生素

1、碳青霉烯類

亞胺培南

二氫毗咯

特點:單獨使用時,受腎肽酶代謝分解失活,需和酶抑制劑西司他丁合用

2、單環B-內酰胺類

(2)N上連有強吸電子磺酸基

(3)2位甲基,增加對酶穩定性

(4)副作用小,不發生交叉過敏

第二節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結構特征:

1、十四或十六元的大環內酯

2、環上羥基與氨基糖形成堿性甘

包括:紅霉素、麥迪霉素、螺旋霉素

共同化學性質:內酯鍵、甘鍵對酸堿不穩定,水解,活性降低

(-)紅霉素

1、結構特點

0

紅霉素ABC

14元紅霉內酯環,環內無雙鍵

偶數碳上6個甲基

9位埃基

5個羥基

3位紅霉糖

5位脫去氧氨基糖

酸堿不穩定,內酯環水解,甘鍵水解降低活性

2、在酸不穩定,易被胃酸破壞

破壞反應涉及:6-0H,9位黑基,所以進行修飾,得到半合成衍生物

(二)結構改造后耐胃酸的衍生物(共4個)

1、琥乙紅霉素

0

2、克拉霉素(甲氧紅霉素)

0H

CH3

3、羅紅霉素

特點:N原子引入到大環,第一個環內含氮的15元環大環內酯

堿性增加,對革蘭陰性桿菌活性強

乙酰螺旋霉素:

16元大環內酯

是螺旋霉素三種成分的乙酰化產物,對酸穩定

吸收后去乙酰化變為螺旋霉素發揮作用

麥迪霉素:

16元大環內酯

含Al、A2、A3、A4四種成分

第三節氨基糖昔類抗生素

1、氨基糖與氨基醇形成昔

2、氨基堿性,可形成鹽

3、多羥基,極性化合物

4、多手性碳,有旋光性

5、對腎、耳有毒性(兒童毒性更大)

6、細菌產生鈍化酶(三種),易導致耐藥性

(-)硫酸卡那霉素

1、阿米卡星是卡那霉素引入羥基丁酰胺,突出優點是對各種轉移酶都穩定,不易耐藥

2、側鏈a-羥基丁酰胺含于性碳,其構型為L-(一)型,活性強

L-(-)型活性〉DL(±)型>D-(+)型

(三)硫酸慶大霉素

是慶大霉素G、CH,、G的混合物

廣譜,易產生耐藥性

第四節四環素類抗生素

一、鹽酸四環素

1、氫化并四苯基本骨架(四個環)

2、酸性基團:烯醇羥基(3,12位)]

酚羥基C—10卜兩性化合物

3、堿性基團:4位a-二甲胺J

4、作用特點及毒性:

①羥基、烯醇羥基、堀基與多種金屬螯合生成不溶性有色絡合物

鈣離子,四環素牙,孕婦兒童不宜服

②廣譜抗生素、對立克次體、濾過性病毒和原蟲也有作用,耐藥和毒副作用

6位羥基除去,得到穩定的半合成四環素(多西環素、美他環素)

OHOOHO

二、鹽酸多西環素

三、鹽酸美他環素

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

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結構中含有四個手性中心的藥物是:()

A.阿莫西林B.青霉素

C.頭抱羥氨革D.頭抱克洛

E.頭泡嚷臉鈉

【答疑編號21040201】

答案:A

二、配伍選擇題

A.青霉素鈉B.頭抱羥氨芳

C.頭抱克洛I).頭泡哌酮鈉

E.氨革西林

1.化學名為(6R,7R)-3-甲基-7-[(R)-2-氨基-2-(4-羥基苯基)-乙酰氨基]-8-氧代

-5-硫雜-1-氮雜二環[4.2.0]辛-2-烯-2-甲酸-水合物:()

【答疑編號21040202】

答案:B

2.化學名為(6R,7R)-7T(R)-2-氨基-2-苯乙酰氨基]-3-氯-8-氧代-5-硫雜--氮雜

雙環[4.2.0]辛-2-烯-2-甲酸一水合物:()

【答疑編號21040204】

答案:C

3.化學名[2S,5R,6R]-3,3-二甲基-7-氧代-6-(苯乙酰氨基)-4-硫雜T-氮雜二環[3.2.0]

庚烷-2-甲酸鈉鹽:()

【答疑編號21040205】

答案:A

三、多選題

76.某患者青霉素皮試呈陽性,以下哪些藥物不能使用?()

A.氨平西林B.頭抱克洛

C.阿莫西林D.哌拉西林

E.替莫西林

【答疑編號21040203】

答案:ACDE

第五章合成抗菌藥

抑制或殺滅病源性微生物

喳諾酮類、磺胺類

第一節喳諾酮類抗菌藥

一、結構分類及發展概況

COOH

R5

1.蔡咤段酸類

B:毗碇環

代表藥:依諾沙星

2.毗啜并喀啜竣酸類

B:嘴咤環

代表藥:毗哌酸

3.喳咻竣酸類

B:苯環第三階段

二、喳諾酮藥物的構效關系

(1)A環是必需的藥效團

(2)B環可以是苯、毗混、嘴嚏

(3)1位的取代基是乙基或環丙基(后者活性強)

(4)3位竣基和4位酮基基本藥效團

(5)5位氨基可提高吸收能力或組織分布

(6)6位F取代,改善對細胞的通透性

(7)7位引入雜環,增強抗菌活性,哌嗪最好

(8)8位以氟、甲氧基或與1位成環,增強活性

8位氟有光毒性(4毒性)

三、重點藥物

1.諾氟沙星

化學名:1-乙基4-氟-1,4-二氫-4-氧代-7-

理化性質和毒性:

喳諾酮藥物共同性質

(1)3位竣基和4位酮基易和金屬離子形成螯合物,降低活性,不易和富鈣、

鐵的食物藥品同服,婦女老人兒童

(2)室溫相對穩定,光照3位脫竣,7位哌嗪分解

(3)酸堿兩性(竣基,哌嗪)在酸堿中均溶解

2.鹽酸環丙沙星

化學名:1-環丙基-6-氟-1,4-二氫-4-氧代-7-(1-哌嗪基)-3-喳琳竣酸

其他同諾氟沙星

3.左氧氟沙星

特點:活性好、水溶性好、毒副作用最小

化學名:(S)-(―)9-氟-2,3-二氫-3-甲基-10-(4-甲基T-哌嗪基)-7-氧代-7卅

毗咤并[1,2,3-de][1,4]苯并嘿嗪-6--酸

注意學習方法!注意考點!

3位手性碳

補充手性藥物的基本知識:藥物分子的手性和手性藥物

凡是連有4個不同的原子或基團的碳原子稱為

手性碳原子,具手性原子的稱手性藥物

當藥物分子結構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一對互為實物與鏡象的對映異構體(R構型、

S構型)

四個基本概念:

1.構型:R、S(氨基酸、糖等習慣用D、L);

HO,

Cl,S,F,0,N,C,H第一個原子相同時比第二個

關系

消旋

土)

、(

左旋

(一)

旋、

)右

:(+

光性

2.旋

偏振

平面

定,當

儀測

旋光

面。用

偏振

稱為

習慣

動面

的振

振光

性:偏

旋光

具有

物都

手性藥

光性

為旋

,稱

旋)

或右

(左旋

角度

一個

轉了

被旋

向就

的方

振面

,偏

液后

物溶

性藥

過手

光通

體;

消旋

稱外

合物

的混

等量

映體

對對

3.一

體;

內消旋

面的稱

對稱

中有

分子

4.

謝和毒

、代

活性

體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