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元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1頁
仲元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2頁
仲元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3頁
仲元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4頁
仲元中學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廣東仲元中學2016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年級語文學科必修3模塊試卷命題人:審題人:第Ⅰ卷閱讀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頗有一些獨特之處,如虛心、有節、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隨處而安等等.這些特點,很自然地與歷史上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發生契合,進而被引入社會倫理美學范疇,成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不僅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常常以竹來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詡,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況.在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有關竹子的詩詞歌賦層出不窮,畫竹成為中國繪畫藝術中一個重要門類,封建士大夫在私園、庭院中種竹養竹以助風雅,亦成為普遍風氣.最早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會倫理范疇的,要算《禮記》了。《禮記·祀器》中說:“……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魏晉時期政治局勢反復無常,文人士子意氣消沉,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為逃避現實,不與當權者合作,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在當時社會引起很大震動,對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產生了莫大影響,可以說,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況,竹林七賢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國的文人士大夫便與竹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晉室東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麗的山水將他們從對現實的迷惘、懣悶中解脫出來,他們縱情山水、遠離塵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廣袤的竹林正是他們托身、浪跡之所,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質令風流名士們沉醉癡迷。一時間,聞有好竹即遠涉造訪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種竹十頃棲居林中者有之,對竹嘯吟終日不輟者亦有之,王徽之、張廌(zhì)、翟莊、袁粲等,是其中風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聲稱:不可一日無此君!這一時期,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為竹作譜,蔚成風氣,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戴凱之的《竹譜》正是在這種風氣下以韻文的形式誕生的.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盡管對竹的“高節”“堅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對竹的自然風采的禮贊,表現了這一時期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為一種社會風范的竹,在這一時期尚未產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盡管竹子作為一種自然的靈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賞,但它的某些特點如虛心、有節、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等開始被強調并引入社會倫理范疇,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這明顯地反映在中晚唐時期的文學作品之中,白居易在《養竹記》一文里首次總結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節貞”等高尚情操,將竹比作賢人君子;劉巖夫在《植竹記》里則更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剛”“柔"“忠”“義"“謙"“賢"“德”等等品格賦予竹子;此外,“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范也或先或后賦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從此,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并通過種竹養竹、詠竹畫竹等等追求風流雅致的行徑,一代一代傳承并不斷豐富和發展。(選自《漢字趣編》之十二,有刪改)1。下列有關“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竹子成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為它的某些獨特之處與這些君子賢人的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有契合之處。B.《禮記·祀器》中說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會倫理范疇的文字記載。C。戴凱之的《竹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也是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竹文化發展到鼎盛時期誕生的竹譜專著。D.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表現出了文人士大夫對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魏晉時期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是為了逃避現實,不與當權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縱情山水、遠離塵囂,以廣袤的竹林為托身、浪跡之所,是因為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質令他們沉醉癡迷.C.作為一種社會風范的竹,其虛心、有節、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特點被強調并引入社會倫理范疇,是中唐以后的事。D.白居易的《養竹記》總結出竹的高尚情操,劉巖夫的《植竹記》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品格賦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內涵。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從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到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況來看,愛竹源于他們的性格。B。“竹林七賢"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況,對后代封建文人產生了莫大影響,中國的文人士大夫與竹子結下不解之緣與之有關.C。竹子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學作品中,有一個由外表到內在的轉化過程。D。將“剛柔忠義”等品格賦予竹子,將“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范賦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就確立了牢固的地位。(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為了一張五克朗鈔票約·魯德清晨時分,他踏上一家食品商店的臺階,喘著粗氣,小心地坐在最上一級臺階上.他輕輕地嘆了一口氣,又推了推商店的門,可是門鎖著。他很餓,一直在想,這里說不定僥幸會有點兒隔夜的魚丸或者別的殘羹剩飯吧。他把蜷起的雙腿貼住胸膛,腦袋幾乎夾在雙膝中間,就這樣癡呆呆地望著街上的積雪,耐心地等待著。忽然他瞅見一張被污泥和臟水弄得潮膩發亮的藍紙片,它好像是一朵迎春花。他猛然豎直了身體,渾身的血液陡然像潮水一樣涌起來,他一個箭步跳下臺階,撿起那朵在嚴寒之中一枝獨秀的花.他拿著紙的手在簌簌發抖,手指凍得似乎被那藍色所染透,他怔呆呆地凝視著,眼睛里閃出欣喜若狂的光芒.這是一張五克朗的鈔票。他用手把它輕輕揉平,又抻了一抻。他馬上感到上帝的目光盯住了他,于是慌忙把禮物放在兜里,但是不敢把手抽出來.那只手就一直插在兜里,手指緊攥著鈔票,他像一個小偷一樣從那條靜寂的街上逃了出來.他那張好久沒有刮過胡須的臉頰上泛出狂熱的紅暈,眼睛炯炯發亮.這張鈔票對于他來說是一大筆財富。這使他覺得腦袋里一陣眩暈,肚子里咕嚕咕嚕,有巨大的空間可以容納非常多的熱氣騰騰的飯食,這種空蕩蕩的感覺突然從胃的深處一直上升到靈魂。他走過了十幾條大街小巷,沾沾自喜地把這種難忍的欲念當作享受.他一次又一次地來到賣食品的商店,可是走過大門卻并不進去。他在咖啡店門口停住腳步,眼前金星直冒,一再責問自己為什么不進去飽一飽饑腸呢?每次他都想不愿再過手上沒有這筆錢的生活,他想將這區區五克朗利上加利.他抵擋住了一切食物香味的誘惑,頭腦里充滿了雄心勃勃的宏圖大略.他終于找到一家他曾聽別人說過的批發商店,一個目光灼灼的戴眼鏡的老人站在柜臺后面,懷疑地、很不友善地打量他。他已經計劃周全,似乎除了這個想法之外再也找不出更完整的生財之道了。他打算用三克朗買進鞋帶,再花一克朗吃飯,最后一克朗備而不用。他微笑了,緊張的心情放松了,似乎要馬到成功了。老人從暗影處抓出一卷棕色和黑色混在一起的鞋帶,用手掂了掂分量,那只手又青又紫。他不客氣地噘起潮濕的下唇說:“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老人看到了那張五克朗的鈔票,把它展平,揮舞著它放在凍成青紫色的鼻子前嗅嗅。他的兩頰升起了一陣不好意思的紅暈。他收進噘起的下唇:“如果五克朗都買,每一副鞋帶就便宜一些,按批發價.少于五克朗的貨我是不賣的。”他回答說:“我只要三克朗.”現在他后悔事先沒有吃飯或把鈔票兌換開來。“如果你買五克朗,你可以有百分之百的賺頭。”他又盤算起來,覺得饑餓還可以再忍一忍,于是他接過那五克朗鈔票換來的鞋帶,掙他的百分之百的賺頭去了.他唱了一首沒有字眼的歌,他把這首老歌改成了一首歌唱賣鞋帶小販的新歌。他踏進一排辦公室.冷汗從他額頭上冒出來,頭腦反而清醒了一些,不過拿著鞋帶的手卻在發抖。他在心里默默念著上帝,向第一個顧客鞠了一躬,可顧客不要。于是他繼續向前走。又有幾個人不買。人家的態度倒不都是生硬的,他也不敢硬要人買,哪怕是那些看起來最弱的顧客。一個主任模樣的人說道:“鞋帶?我已經收集了滿滿一抽屜,足足可以用鞋帶來上吊了.真是活見鬼,你留著自己上吊用吧!”他向一百多人銷售鞋帶,他們都在慢慢地宰割他,一個個朝他的心坎上扎進冷酷的一刀.天漸漸黑下來,他仍在街上奔走,不斷朝過路人湊上去銷售,他們根本不理他,好像他是看不見的或根本不存在一樣。他們不明白這捆鞋帶對他來說有多沉,不明白鞋帶的重量可以把他壓扁,會把他擠得和路燈、電線桿融成一體.在公園深處,他癱倒在潮濕的泥地上,數了數自己那捆原封不動的鞋帶。他就把這些黑色的、棕色的鞋帶結成一條繩索,然后把這繩索懸到大樹底下的丫杈上,并照別人所說的那樣做了。(原文有刪改)4。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他"有了鈔票,也感到饑餓,但多次走過賣食品的商店時都沒進去,還把這種難忍的欲念當作沾沾自喜的享受,這反襯出“他”是一個堅韌、有毅力的人。B。小說多次對這張“五克朗的鈔票”進行細致描繪,既突出了這張鈔票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時也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C.本篇小說主要圍繞“一張五克朗的鈔票”這條線索來組織材料,這張“五克朗的鈔票”貫穿了小說的主要情節,是小說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D.小說中寫了“他”推銷鞋帶時的場景,雖然“他”有禮貌地鞠躬,向一百多人銷售,可是都未成功,原因是“他"沒力氣吆喝叫賣。5.小說設置“一個老人批發鞋帶”的情節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6。對于撿到的五克朗錢幣,“他"是怎樣處理的?這種做法你同意嗎?請結合材料闡述你的觀點。(6分)(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肖培根院士:根植華夏綠藥覓蹤湯國星肖培根院士是追尋綠藥不老的傳奇.1958年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衛生部將全國第一次中藥普查的任務下達給了年僅26歲的肖培根。“那時候,可以用四個字來講,一無所有。圖書館的文獻,就連哪些是常用的中藥,這類資料都沒有,那個時候都是零。”但是肖培根頗有大將風度,胸有成竹、指揮若定:首先聘請樓之岑、誠靜容等專家做普查工作的兼職指導老師;第二,確定以中藥材的“常用度”為普查的主要范圍,指明任務方向.所謂“常用度”,就是重點抓500~600種常用中藥,抓住了這個大頭,就等于抓住了全國70%~80%的中藥資源;第三,學中干,干中學,邊干邊學,上“實踐大學”。此番韜略,即使今天依然可圈可點。他根據每個人的特點特長,把植物室的其他年輕人派到全國各地中藥“常用度”高的產區,自己則帶頭選擇了工作量大的東北地區。野外調查異常艱苦,他常常是雇一輛馬車拉著鋪蓋行李,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肖培根從來都是以學生的姿態虛心求教。一個來自“中央單位、肩負國家任務”的干部,他的虛心與誠意,著實打動了每一位藥農、每一位中藥師傅的心,他們紛紛把自己“壓箱底"的絕技傾囊相授,這讓肖培根掌握了許多書本上沒有、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絕活”。1959年,全國第一次中藥資源普查圓滿結束,肖培根向國家交出了合格的答卷:這是中國近代中藥資源最具權威價值的普查報告。利用中藥普查的成果資料,他又編寫出新中國第一部《中藥志》。1963年3月,肖培根作為專家被派往西非考察訪問。代表團除了在西非考察當地的植物和藥用植物資源以外,還為我國南方的植物園采集了大約200多種重要的藥用和經濟植物種子。期間,肖培根還專門被阿爾及利亞衛生部長邀請去搶救他們國家草藥的傳統文化。之后,肖培根又奉派到坦桑尼亞幫助整理該國的草藥,那里溫度高得雞蛋放在外面,很快就能曬熟.在這樣的環境下,考察團詳查每種草藥的功效,還訪問了許多草醫,資料匯總起來后,收獲頗豐。考察團提交的報告,被世界衛生組織分發到各成員國,說中國幫助這些落后國家整理出當地豐富的草藥資源,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肖培根是新中國第一個奉派到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工作的技術官員,負責世界藥用植物名錄編制等工作。新中國剛成立時,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了物資禁運,凡是包含進口藥代用品的一概不準向中國出口。那時肖培根剛剛大學畢業,國家交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尋找能夠替代進口藥的國產資源.以肖培根為首的年輕人,奔赴全國各地,風餐露宿,經過不舍晝夜的努力,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蘿芙木,隨后阿拉伯膠、安息香、胡黃連等等也找到了代用品。上世紀50年代初,全國第一次疾病防治大會上,發出了“讓高血壓低頭,讓腫瘤讓路”的豪邁誓言,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正是利用蘿芙木,沖破國外的封鎖,研發出物美價廉、令幾代國人難忘的降壓靈。短短數年,這批可愛可敬的青年才俊們,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尋覓到了取之不盡的替代植物,解決了全國人民的需求。他們心中充滿了萬丈豪情。“這項任務給了我們一個實際的體會:在藥用植物界,相似的藥材有相似的成分、相似的活性,從這里找到了最初的靈感。"“在長期的藥用植物研究中,我發現在某一個植物類群中,它們的植物形態、化學成分和療效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這種相關性如果再通過計算機和數學模式加以整理發掘,就能夠尋找出很多規律性的東西來。”肖培根開闊的視野和開放的思路,使他成為最早將計算機引入中草藥研究的藥用植物專家,并且成功地在中國第一代計算機上展開了藥用植物親緣學的研發。1978年,《藥學通報》終于復刊了,在第1期第1至第5頁上,發表了肖培根重要論文《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和療效間的聯系性》,能夠在復刊的首期首頁上發表論文,只因四個字:分量質量.當然,它標志著孕育二十幾年的新學科誕生了.(有刪改)【相關鏈接】自1963年以來,肖培根應邀訪問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一直在各種國際學術會議上滿懷激情地介紹中藥現代研究的最新成就,擴大中藥在國際上的影響,并撰寫英文專著對中醫藥進行系統論述和介紹。(張東風《肖培根院士的綠藥情緣》)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本文擷取了肖培根人生的若干傳奇經歷,描寫他勇挑重擔、銳意進取、鐘情綠藥的相關事跡,表現了一位杰出藥用植物學家的偉大人格.B.在中藥資料一無所有的情況下,年僅26歲的肖培根卻胸有成竹的承擔起國家交給他的第一個任務-—完成全國第一次中藥普查.C.肖培根安排工作時重點突出、任務明確,他強調進行中藥普查時要以500~600種常用中藥為側重點,因為這些常用中藥占據了中藥資源的大頭。D。《藥學通報》復刊后,第一期的首頁就刊登了肖培根的論文《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和療效間的聯系性》,只因這篇文章分量重、質量高。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肖培根很有大將風范,他勇挑重擔主動選擇了任務量大的東北地區。在實際調研中,他始終是以學生的姿態為人處世,得到了藥農和中藥師傅們的高度認可.B。肖培根幫助落后國家整理出當地的草藥資源,這種援助是南南合作的典范。他本人也因此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奉派到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工作的技術官員。C。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的物資禁運,促使我國研究人員必須尋找到能夠替代進口藥的國產資源。經過肖培根自己晝夜不息的努力,他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蘿芙木。D.肖培根認為通過計算機可以整理出植物類群中規律性的東西,他成功地在中國第一代計算機上展開了藥用植物親緣學的研發,這標志著一門新的學科已經誕生。9.肖培根能夠創立嶄新的學科-—“藥用植物親緣學”的原因有哪些,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李鴻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從曾國藩游,講求經世之學。同治元年,遂命鴻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特起一軍,是為淮軍。外國人見其衣裝樸陋,輒笑之,鴻章曰:“軍貴能戰,非徒飾觀美。迨吾一試,笑未晚也。”旋詔署江蘇巡撫。美國華爾募洋兵數千,號南路軍;學啟等將湘、淮人,號北路軍。四月,賊①悉眾戰敗南路軍,華爾棄青浦走保松江.學啟將千五百人屯新橋,鴻章親督軍來援,賊大奔。外國軍見其戰,皆驚嘆。七年,西捻平,入覲,賜紫禁城內騎馬。國家舊制,相權在樞府。鴻章與國藩為相,皆總督兼官,非真相。然中外系望,聲出政府上,政府亦倚以為重。其所經畫,皆防海交鄰大計。思以西國新法導中國以求自強,先急兵備,尤加意育才。初,與國藩合疏選幼童送往美國就學,歲百二十人.期以二十年學成歲歸為國效用,乃未及終學而中輟。初在上海奏設外國學館,及蒞天津,奏設武備海陸軍,又各立學堂,是為中國講求兵學之始。嘗議制造輪船,疏言:“西人專恃其炮輪之精利,橫行中土。于此而曰攘夷,固虛妄之論。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無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學,茍安目前,遂有停止輪船之議.臣愚以為國家諸費皆可省,惟養兵設防、練習槍炮、制造兵輪之費萬不可省.求省費則必屏除一切,國無與立,終無自強之一日矣."八國聯軍入京,兩宮西狩。詔鴻章入朝,充議和全權大臣,有“此行為安危存亡所系,勉為其難”之語。鴻章孑身入京,卒定和約十二款。鴻章奏陳善后諸務。開市肆,通有無,施粥散米,中外帖然。并奉詔行新政,積勞嘔血薨,年七十有九。事聞,兩宮震悼,賜祭葬,贈太傅,晉封一等侯,謚文忠。鴻章長軀疏髯,性恢廓,時以詼笑解紛難.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后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聞其薨咸集吊唁曰公所定約不敢渝自壯至老未嘗一日言退馬關定約還論者未已或勸之歸。鴻章則言:“于國實有不能恝②然之誼,今事敗求退,更誰賴乎?”(選自《清史稿》,有刪節)【注】①賊:太平軍。②恝(jiá):忽視,不在意。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后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聞其薨/咸集吊唁/曰/公所定約不敢渝/自壯至老未嘗一日言退/馬關定約還/論者未已/或勸之歸/B.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后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聞其薨/咸集吊唁/曰/公所定約不敢渝/自壯至老/未嘗一日言退/馬關定約還/論者未已/或勸之歸/C.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后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聞其薨/咸集吊唁/曰/公所定約不敢渝/自壯至老/未嘗一日言退/馬關定約還/論者未已/或勸之歸/D.及八國定盟/其使臣大將多后進/視鴻章皆丈人行也/聞其薨/咸集吊唁/曰公所定約不敢渝/自壯至老/未嘗一日言退/馬關定約還/論者未已/或勸之歸/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鴻章在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后來他在跟著曾國藩一起游玩的同時,還不忘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B。外國人恥笑淮軍衣裝簡陋,李鴻章說:“軍隊重要的是能夠打仗,不只是衣著的美觀。"打了一個大勝仗以后,外國人才不得不佩服.C.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兩宮太后西逃.李鴻章臨危受命,孤身入京,與敵斡旋,爭執簽訂盟約的條件,最終簽訂和約十二條.D.因為八國聯軍的燒殺搶掠,不但國家的財產遭受損失,百姓的財產也被洗劫一空。李鴻章為國為民,又上奏開通市場,施粥散米,使京城內外秩序井然.1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寡人之于國也》中“謹庠序之教”的“庠、序”都是學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B。《琵琶行》(并序)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秋,當時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州司馬是州刺史的佐官,掌管文化,但白居易此時是有虛職而無實權.C.《過秦論》是賈誼政論散文的代表作,“過秦"即“論秦之過”的意思。D.《師說》是韓愈的一篇著名論文。這篇文章是針對門第觀念影響下“恥學于師”的壞風氣寫的。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其所經畫,皆防海交鄰大計。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無具而能保守之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一15題.詠懷古跡(其一)杜甫

支離①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②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⑤,暮年詩賦動江關。

【注】①支離:顛沛流離。②淹:淹留,久留。③五溪衣服:指在西南湘、貴、川交界處居住的少數民族,他們喜歡穿五彩的衣服。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這里指安祿山。⑤蕭瑟:寂寞,坎坷不得意。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聯是杜甫自安史之亂以來全部生活的概括。杜甫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約五年,流寓梓州閬州一年,嚴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來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間”。B。頷聯承上漂流西南,點明所在之地.這兩句寫這里風情殊異,房屋依山而建,層層高聳,似乎把日月都遮蔽了。C。頸聯追究支離漂泊的起因。頸聯在詠懷之中兼含詠史之意,它只是自己詠懷.D。尾聯承接上聯,說庾信長期羈留北朝,常有蕭條凄涼之感,到了暮年一改詩風,由原來的綺靡變為沉郁蒼勁,常發鄉關之思,其憂憤之情感動“江關”,為人們所稱贊.E.全詩寫景寫情,均屬親身體驗,深切真摯,議論精當,耐人尋味。

15。這首詩和寫于同一時期的《登高》一樣,都既抒寫了詩人對自身際遇的慨嘆,又體現了他心憂天下的情懷。請結合全詩,談談你對此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5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______________"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第Ⅱ卷表達題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17。在下面一段話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這是我僅有的一天,是現實的永恒。我像被________死刑的囚犯,用喜悅的淚水擁抱新生的太陽。我舉起雙手,感謝這________的一天。我是個幸運的人,許多強者都先我而去,為什么我能得到這額外的一天?是不是他們已大功告成,而我尚在旅途跋涉?如果是這樣,這是不是成就我的一次機會,讓我功德圓滿?造物主的安排是否________?赦免無與倫比別具匠心B.饒恕無與倫比別有用心C.赦免無可厚非別具匠心D.饒恕無可厚非別有用心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A。沉船事件發生后,交通運輸部門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召開緊急會議,要求集中力量加大水下掃測搜尋。B.清明節,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前隆重舉行,海外華人華僑也相繼歸國,共同緬懷軒轅黃帝。C。針對多地工礦企業廢渣的排放、轉移、收集、處置的亂象,相關部門將加強監督檢查,對違規企業將進行嚴懲.D.近年來,明星真人秀節目走紅,主要原因是編劇對觀眾心理了解透徹和導演對明星效應的深度發掘功不可沒。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藝術觀點是不斷變化的,①中國文字的傳承是恒久的,它涉及我們文明的存廢.②在今天,③書法已經失去普及性和實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對書法產生誤解。這種誤解,④就體現在對“書法”的理解中,⑤古人學習書法是“認”“念"“寫”三位一體,⑥這三個部分在書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認,對漢字的研究,交給了中文系;念,交給了表演系;寫,則交給了美術系.中國書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藝術,如果把文字的內涵都剝掉了,請剩下一個藝術的殼,那就實之不存了.①②③④⑤⑥A但特別因此/首先其次B但尤其因為首先過去現在C因而尤其因為首先雖然但是D因而特別因此/過去現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5分)塑料制品多屬于一次性使用,用后即扔,①,在公園、車站、影院、風景名勝區和公路鐵路沿線隨風飄揚著塑料袋、塑料薄膜、飲料瓶、包裝填充物等塑料垃圾。自然界幾乎沒有能夠消化降解塑料的細菌和酶,所以②。不僅如此,③。當廢舊塑料作為生活垃圾進入垃圾場被填埋或散落在田野進入土壤后,混在土壤中會影響土壤內的物質、熱量的傳遞和微生物的生長,改變土壤的特性.21.下面是一幅公益廣告圖片“祖輩的井、父輩的井、子孫的井”,請簡要介紹圖片的主要內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100個字。(6分)四、寫作(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隨著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熱播,劇中達康書記因一心為京州GDP努力,做事敢作敢當而圈粉無數,一夜之間各種表情包幾乎刷屏,使當了30年演員的扮演者吳康成為新一代網紅.不知從何時起,“網紅"“闖入"大眾生活,各類“網紅”鋪天蓋地,“網紅”現象成為公共話題。中國有多少“網紅"?《2016中國網紅經濟白皮書》一項調查統計顯示,“網紅”人數目前已超過100萬,八成以上是女性,清一色的錐子臉、高鼻梁、尖下巴,超過54%的受調查的95后稱,渴望當主播、當“網紅"。可見,在年輕一代中,想要成為“網紅”已成為群體現象。同時有人認為網紅繁榮背后也存有較大隱憂。作為00后的你,對“網紅”,你怎么看?請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廣東仲元中學2016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年級語文學科必修3模塊試卷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1。C(“發展到鼎盛時期”錯,原文只說“蔚成風氣”。)2.B(原因表述錯誤,由第二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麗的山水將他們從對現實的迷惘、懣悶中解脫出來”。)3.A(“愛竹源于他們的性格”錯,應源于竹子的特點與“歷史上某些……產生深刻的影響”。)(二)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4。C(A項,“反襯出‘他’是一個堅韌、有毅力的人"錯誤,這里主要體現了改變命運的希望給予‘他’的力量。B項,“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屬牽強附會.D項,“原因是‘他'沒力氣吆喝叫賣”錯誤。他沒有售賣成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造成的)5。①用老人的奸詐反襯“他"的老實,為后面“他”賣不出鞋帶做了鋪墊.②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如“他”后面不能賣出鞋帶以至于后悔沒有買食品吃、用鞋帶上吊自殺等.③批判了社會中金錢至上、人情冷漠的現象,從而揭示了深刻的社會主題。(答出1點給2分,3點給5分)6.第一問:想利用五克朗鈔票發財,改變命運。原本想用三克朗買進鞋帶賣,花一克朗吃飯,最后一克朗備用;后來被老人慫恿全部買了鞋帶,卻沒有賣掉一根。第二問:示例一:同意.作為人,通過正當手段獲取財富無可厚非,何況還是一個相當貧窮的“他”;況且“他”本錢少,沒有更好的投資方式。(2分)老人又提出了不少于五克朗的苛刻條件,無奈之下,他只能通過賣掉鞋帶來解決自己的饑餓問題,因此可以理解,只不過“他”沒有想到社會竟是如此險惡,老人的行為竟是如此卑鄙,從而無法讓“他”實現自己的愿望。(2分)示例二:不同意。“他”強忍饑餓,投資鞋帶生意,這是典型的沒有解決眼前的困難就想解決長期困難的做法,是錯誤的。試想,眼前難關沒有解決,如何會有未來.(2分)其次,“他”過于貪婪,從文中“他想將這區區五克朗利上加利”就可知道.人不能有貪婪之心.若是貪婪,必將遭到懲罰.“他"不懂得如何投資,只妄想一本萬利,再加上不懂得社會的險惡,失敗是必然的結局.(2分)(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7。B(國家交給肖培根的第一個任務是尋找能夠替代進口藥的國產資源。)8.A(B因果不當.C“肖培根自己很快找到了替代利血平的蘿芙木"錯,原文是“以肖培根為首的年輕人很快找到蘿芙木”。D新的學科已經誕生的標識是“肖培根重要論文《植物親緣關系、化學成分和療效間的聯系性》的發表”)9.①自力更生,不負使命。西方對我國實行進口藥的封鎖,肖培根不辭艱辛,完成尋找替代進口藥國產資源的使命,找到了創建藥用植物親緣學的靈感.②善于運籌,潛心研究。肖培根接受中藥普查的重任,確定普查范圍和方向,虛心請教,邊干邊學,編寫出第一部《中藥志》,奠定扎實的學術根基.③交流融合,見廣識多.肖培根赴西非考察,采集整理藥用植物種子;入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工作,編制世界藥用植物名錄,極大地增長了見識,學術底蘊更加厚重.④視野開闊,思路開放.肖培根能觸類旁通,發現植物形態、成分、療效之間的相關性,通過計算機和數學模式加以整理從而找到規律,從而催生“藥用植物親緣學"。(答對任何3點給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10.B11.A(此句對“游”理解有誤,“游”在這里是“游學、學習”的意思。)12。B(掌管軍事)13。(1)他所經營籌劃的,都是設立海防,結交鄰國的大事。(5分。譯出大意給1分;關鍵詞:“經畫"、“皆”、“大計”、“所"字結構,每譯對一處給1分.)(2)即使想保住和平的局面,守護疆土,也不是沒有工具(武器)就能辦到的。(5分.譯出大意給1分;關鍵詞:“即"“保"“而”,“非”表否定判斷,每譯對一處給1分。)參考譯文:李鴻章,字少荃,是安徽合肥人,在道光二十七年中進士,他跟著曾國藩游學,追求治世的學問。同治元年,朝廷命令李鴻章招募淮勇七千人,特別編成一支軍隊,就是淮軍。外國人看見淮軍衣著簡陋,就笑話他們.李鴻章說:“軍隊重要的是能打仗,不只是著裝美觀。等我試一試,你們再笑不遲。”不久,朝廷下詔讓李鴻章擔任江蘇巡撫。美國人華爾招募洋兵幾千人,號稱南路軍;學啟等人率領由湘人、淮人組成的軍隊,號稱北路軍。四月,賊人(太平軍)打敗南路軍,華爾舍棄青浦逃到松江.學啟率領一千五百人駐扎在新橋,李鴻章親自率軍隊支援,太平軍被打跑。外國軍隊看見湘軍、淮軍作戰,都很驚訝嘆服。同治七年,平定西捻軍,(李鴻章)入朝覲見,被特賜在紫禁城內騎馬。按照國家舊有的制度,相權在樞府.李鴻章和曾國藩擔任宰相,都是憑總督的身份兼任的,不是真正專職的宰相。可是他們在朝廷內外的聲望遠遠高出政府,朝廷也依靠他們,以他們為重。他所經營籌劃的,都是設立海防,結交鄰國的大事。考慮用西方的新方法引導中國走自強之路,先是加強兵備,更注意培養人才.一開始,和曾國藩一道上疏選幼童送往美國學習,每年一百二十人.期望二十年后學成歸國,為國家出力,可是這些幼童沒有學完,計劃中途便停止了。當初在上海設立外國學館,等到了天津,上奏朝廷設立武備海陸軍學堂,這是中國講求治兵之學的開始。(李鴻章)曾經想著制造輪船,上疏說:“西方人專門依靠船堅炮利,橫行中國,在這種情況下說攘夷,本來就是不實際的。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