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物理八年級下冊北師版章首語教材分析析世界處于永恒的運動中,不同的物質和不同的運動形式之間又發生著相互作用。了解物質的運動和相互作用規律,是認識物理現象所必需的。理解最常見的力的產生條件和特征,是學習力學的基礎。教材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和現象入手,通過觀察、思考、分析、歸納,建立抽象的、科學的物理概念,通過本章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體會物理概念建立的基礎。本章教材安排了七節內容,第一節“力”主要介紹力的概念、力的單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每部分知識的呈現均體現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回歸到實踐中去的認知過程。第二節“力的測量彈力”中力的測量是本節的重點,該部分介紹測力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重點放在測力計的使用;本節要認識兩個重要概念:彈性和彈力。彈力也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之一,彈力是第一類具體的力,在對彈力研究的過程中,加深對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的認識。第三節“重力”在力學中處于基礎地位,學生對重力現象比較熟悉,接受重力概念并不困難,引導學生獲得對重力正確全面的認識。第四節“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合力的概念和力的合成方法是后續研究物體運動和力的關系的基礎,在力學中占重要的地位。第五節“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結合上一節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共同構成了初中階段研究物體受力問題的基礎,本節內容在力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是解決初中物理問題的重要理論基礎。第六節“摩擦力”,學生對摩擦現象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本節課從物理學的角度較為全面科學的認識摩擦問題,靜摩擦和滑動摩擦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教材側重介紹滑動摩擦。第七節“牛頓第一定律”包含認識慣性和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兩部分內容,慣性現象很多,但慣性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讓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慣性的概念。探究運動和力的關系實驗是為慣性定律的得出而做的一個鋪墊實驗,最后得出的慣性定律不是實驗定律而是用科學推理的方法概括出來的。學情分析學生在生活中對力、重力、摩擦力、慣性、運動與力的關系已有感性的認識,但物理學中的概念與生活中學生理解的這些概念還是有一定的偏差,這些概念比較抽象,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對學生思維的一種提升。再讓學生對這些概念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去的認知過程,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使學生真正建立起科學的概念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要使學生深刻全面地理解概念,后續學習中要不斷鞏固、加深。本章滲透了大量的物理研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學生已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但等效法、理想實驗法與科學推理相結合的方法是學生初次接觸。課標要求1.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重力、彈力和摩擦力,認識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并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2.能用示意圖描述力。會測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條件。3.通過實驗和科學推理,認識牛頓第一定律。能運用物體的慣性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本章目標【物理觀念】了解重力、彈力、摩擦力,通過牛頓第一定律和力的作用效果,認識機械運動和力的關系,能用這些知識解釋有關的自然現象,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形成初步的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觀念。【科學思維】能運用運動和力的一些規律分析簡單問題,并獲得結論;能在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時引用證據,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能根據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知識,指出交流中有關說法的不當之處,并能提出自己的見解。體會等效替代的思想和理想實驗與科學推理相結合的思想方法。【科學探究】能基于觀察和實驗,提出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運動和力的關系等有關的科學研究問題,并作出有依據的猜想與假設;在有關摩擦力的影響因素、運動和力的關系等科學探究中,能制訂初步的實驗方案;能通過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推理,體會等效替代的思想和理想實驗與科學推理相結合的思想方法。進行初步的因果推斷,得出實驗結論;能表述實驗結果。【科學態度與責任】知道物理學是對相關自然現象的描述與解釋,物理學需要觀察、實驗和推理,體會物理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內容貼近現代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學生探索的樂趣。教學思路從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設計多種活動,重視概念的建構過程,促進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中提升能力,發展核心素養。教學中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滲透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注重問題導向合理設計探究活動,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牛頓第一定律等活動中,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留出恰當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科學方法收集證據、得出結論;引導學生解釋得出結論的理由,并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估、反思與交流。第一節力本節教材分析教材解讀力的概念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點,建立力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是學習力學的起點,教材主要介紹了三部分,力的概念及單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概念比較抽象,教材通過一些生動的情景圖片,使學生領悟到力的存在;通過分析歸納抽象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從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找出施力物體、受力物體,進而通過各種熟悉的體育項目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改變運動狀態和改變物體形狀)。再以打開房門為例提出力的三要素,學習描述力的方法(力的圖示)。每部分知識的呈現方式都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去的認知過程,降低了學生的認知難度。豐富、熟悉的情景拉近了學生和物理的距離。物理知識中蘊含的建立概念、認識抽象問題的方法潛移默化到學生認識事物的認知過程中學習目標物理觀念1.知道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力的單位,會估測生活中常見力的大小。2.知道物體間力的所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的生活現象。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4.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表示力科學思維1.通過觀察實驗、視頻或圖片對力進行思考,通過分析、歸納抽象出力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2.把抽象的單位和具體的實例結合起來,有效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3.通過“體驗力的三要素對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活動,學會采用控制變量的思想進行實驗分析科學探究1.通過探究活動,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的生活現象。2.通過探究活動感悟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3.通過觀察實驗和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從而知道力的三要素科學態度與責任1.通過觀察活動,使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樂于參與觀察、實驗等科學實踐活動。2.通過作力的示意圖,培養學生嚴謹、規范的科學態度重點難點重點: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難點:力的概念的理解;力的圖示和示意圖合作探究[探究課題]力的作用效果。[器材準備]橡皮泥、小鋼球、磁鐵、彈簧、鋸條、鐵絲、白紙等。[探究過程]建議教師要充分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過程。在課堂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力是怎樣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同時必須認識到不同物體之間才有力的作用;另外觀察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形狀的變化。[總結歸納]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二是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備課資料 word版電子教案、匹配的課件見電子資源新課導入【導入一】(實驗激趣,引入新課)如圖7?1?1所示,將一條形磁鐵綁在一個小車上,拿另一條形磁鐵按圖示方式去靠近綁在小車上的磁鐵,發現小車會由靜止變為沿圖示方向運動,這是為什么?由實驗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圖7?1?1【導入二】(情境導入,引入新課)圖7?1?2展示如圖7?1?2所示圖片,介紹在險峻的絕壁上,徒手攀巖者穩如壁虎又矯似雄鷹。這項挑戰自然、超越自我的驚險運動,被譽為勇敢者的“巖壁芭蕾”。說它驚險,是因為攀巖者僅靠手腳靈活運用抓、撐、蹬等動作,用“力”實現身體的平衡,從而到達難以企及的頂點。像很多體育項目一樣,攀巖運動中蘊含了非常豐富的力學知識,從本章開始,讓我們一起走進力學的世界,揭開它神秘的面紗。教學過程學點1什么是力(1)認識力的存在觀察:如圖7?1?3所示。圖7?1?3思考:問題: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推、拉、提、壓、吸引等,都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我們將這種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叫作力。力一般用符號F表示。
(2)感知力的大小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兩枚普通的雞蛋放在手中靜止時,對手的壓力約為1N。一名普通中學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的壓力約為500N。我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起飛推力達1×107N。
(3)歸納力的概念觀察:如圖7?1?4所示。圖7?1?4思考:問題1:一個力總是涉及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一個物體不可能(選填“可能”或“不可能”)有力的作用。
問題2:飛機在天空中飛行時與地球沒有接觸,但它卻要受到地球對它的重力作用,這表明兩個物體之間有力的作用時,不一定(選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觸;靜止在桌面上的桌球雖然相互接觸,但球和球之間沒有相互作用,這表明物體之間相互接觸不一定(選填“一定”或“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觀察:如圖7?1?5所示。圖7?1?5思考:問題1:坐在小船中的乘客用力推一下另一只小船,兩只小船都會后退;穿著旱冰鞋推墻,結果人會后退。這說明物體與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力,同時也受到后者對它的反作用力,它們同時產生,同時消失,沒有先后之分。
問題2:人踢球時,是腳與球之間發生了力的作用。若以球為研究對象,施力物體是腳,受力物體是球。
學點2力的作用效果觀察:如圖7?1?6所示。圖7?1?6思考:問題:人對拉力器的作用力可以使拉力器的彈簧伸長,彈簧的形狀發生改變;球桿對臺球的作用力可使臺球由靜止變為運動;守門員對足球的作用力可使足球由運動變為靜止;攔網隊員對排球的作用力可使排球改變運動方向。物體由靜止到運動,由運動到靜止,以及運動快慢和方向的改變,都是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綜上所述,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學點3力的三要素(1)影響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觀察:如圖7?1?7所示。圖7?1?7思考:問題1:拉弓射箭時,拉力越大,弓形變的程度越大,表明力的大小影響力的作用效果;踢足球時,腳對足球施力的方向不同,球的運動方向不同,表明力的方向影響力的作用效果;開門(或用扳手擰螺母)時,在A點用力比在B點用力容易把門打開(或把螺母擰緊),表明力的作用點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問題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作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它們的三要素相同(選填“相同”或“不同”)。
觀察:如圖7?1?8所示,某人用不同的力拉固定在物體上的金屬片(已知F1=F3=F4>F2)。圖7?1?8思考:問題:比較圖(a)和圖(b),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有關的結論。
比較圖(a)和圖(c),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的結論。
比較圖(a)和圖(d),可以得出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的結論。
(2)力的圖示和示意圖觀察:如圖7?1?9所示。圖7?1?9思考:問題1: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其中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這種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的方法,叫作力的圖示法。
問題2:在有些情況下并不需要嚴格地按力的圖示法畫出力的大小,只要把力的作用點和方向表示出來就可以了,這種圖叫作力的示意圖。觀察:如圖7?1?10所示。圖7?1?10思考:問題1:畫力的圖示一般分三步:(1)弄清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2)選標度(用一單位長度的線段表示一定大小的力)。
(3)畫線段(從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中2025年高考適應性考試英語試卷含答案
- 2025視覺設計全面外包服務合同
- 2025網絡購物合同協議范本
- 2025年中國裝配機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 綠色物流產業報告:2025年企業節能減排策略與綠色物流運輸
- 交通流量預測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2025年技術創新與應用前景報告
- 數字技術在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中的應用前景展望報告
- 2025年二級建造師管理科目四大糾偏措施及時間總結模版
- 年度考核個人的總結模版
- 新零售背景下便利店智能化門店設計與顧客行為研究報告
- 山東鐵投集團招聘招聘筆試真題2024
- 共有人房屋貸款協議
- 江西卷-2025屆高考歷史4月模擬預測卷(解析版)
- bim安全教育試題及答案
- 交通樞紐的安全管理事故預防與應急處理策略
- 運輸公司機務管理制度
- 婦科管理制度
- 《浙江省中藥飲片炮制規范》 2015年版
- 新晉管理者培訓
- 2025-2030中國二氯乙烷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供電公司故障搶修服務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