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浙江省浙南名校聯盟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考試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5分)現代文閱讀Ⅰ材料一:挑條馬面裙,配上素色襯衣,做個發簪盤發,在古風景點打卡,同爛漫山花合影……這個春天,中式穿搭受到青睞,成為游園踏春的一道風景。提起中式服裝,人們可能會想到立領、對襟、盤扣等設計,棉麻、真絲、夏布等面料,提花、扎染、刺繡等工藝……這些經典元素,共同成就其典雅端莊。如今受歡迎的中式服裝,多保留了傳統服飾的大體形制和諸多元素,但卻并非簡單復制,而是結合當代審美和著裝習慣進行了改良。比如,有的設計師對旗袍的腰線和下擺做寬松處理,方便人們日常穿著;有的廠商對馬面裙面料組織和壓褶工藝進行調整,使其便于機洗。在傳承基礎上融入現代風格和技術工藝,既不失復古優雅的質感,又更添時尚活力、好看又好穿,賦予了中式服裝新的生命力。一段時間以來,在消費市場上,以漢服為主要代表的中式服裝一直不乏擁躉。近期,隨著馬面裙等走紅、出圈,“新中式”服裝迎來爆發式增長。從旅游景點到城市商圈,從婚禮儀式到朋友聚會,中式穿搭愈發常見。這體現在供給端——訂單源源不斷,廠商開足馬力、加緊趕工;反映在銷售端——在商場門店、線上直播間,相關產品成為暢銷款。有數據顯示,在山東曹縣,今年以來漢服網上銷售額超12億元,1—2月馬面裙銷售額超5億元。從款式設計、材料選擇,到生產加工、包裝營銷,中式服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款式更時尚、價格更親民,實現了銷量、口碑雙豐收。“新中式”走紅,為文旅融合打開了新思路。以漢服為例,除了漢服生產銷售,漢服租賃、寫真拍攝等周邊產業也蓬勃發展,還與劇本殺、演繹劇目等有機融合,給消費者帶來新體驗。比如,在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周邊,漢服館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為消費者提供化妝造型、跟拍攝像等全套服務;在河南洛陽,應天門遺址博物館打造演藝劇目《唐宮樂宴》,游客不僅可以換上漢服體驗詩、樂、茶、禮等傳統文化,還能搖身一變成為劇中人。這說明,在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場景創新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既能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也有利于挖掘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空間。“新中式”受追捧,離不開新興消費群體的壯大。從表面上看,年輕人往往對潮流文化和時尚元素比較敏感,也樂意為商品的美學體驗、文化價值買單。由更深層次去觀察,作為平視世界的一代,他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與生俱來、與日俱增。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彰顯個性品位的“新中式”,自然能贏得他們的喜愛。不只是年輕消費群體,著眼未來,隨著熱度的走高和供給的不斷豐富,“新中式”將收獲越來越多年齡段消費者的關注。服飾是文化禮儀的載體,“國潮”服飾彰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越來越多的“國潮”服飾現身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無形中加深著人們對中式美學的理解,提升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如今,在國際T臺秀場上,帶有中國元素的服裝設計頻頻亮相,映照著中華文化走向更廣闊舞臺。讀懂“新中式”熱度背后的審美價值和文化意義,在傳承創新中賡續中華文脈,我們一定能讓服章之美綻放新光彩,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摘編自何娟《讓服章之美綻新彩》)材料二:位于北京五道營的那曲,是一家生長在老胡同里的新中式服裝店。手工盤扣開衫、木機機織宋錦馬甲、手繪青碧蠟染衣裳……透過窗口,能看到店內擺滿了各式各樣傳統手工制作的新中式服裝,不少消費者正在參觀選購。深耕行業10多年的那曲品牌主理人、設計師咪娜觀察到,新中式的走紅并非一日之功。早在2020年左右,關注新中式的消費者就已明顯增多。“圍爐煮茶、琴棋書畫等一些傳統生活方式的回歸,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新關注傳統中式服裝,產生穿新中式服裝的需求。”咪娜說。新中式為何能出圈?一方面,消費者力挺傳統文化。楠玉表示,新中式風格既符合當代時尚審美標準,又展示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吸引這些消費者的是新中式所代表的文化傳承和民族自信,更是年輕消費者對傳統文化日益提升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新中式服裝是展現傳統文化的一個很好載體。“比如,我們嘗試通過用漳絨和漳緞去表現漁樵耕讀,用米漿做古法盤扣,希望讓消費者通過服飾深入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咪娜說。另一方面,消費者不僅僅是在為新中式服飾等商品買單,更是認可其背后承載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價值。楠玉表示,新中式流行的背后體現出消費者對多元化和豐富精神層面消費的需求。很多新中式服裝都是圍繞真絲、香云紗、綢緞等天然質感的傳統面料展開,無不透露著獨特的中式審美氣質。“穿上帶有傳統元素和古法手工藝的新中式服裝,就是一個字——美。”劉曉倩說。當前,新中式消費已形成一條從設計、生產到衍生周邊及線下活動的完整產業鏈。消費端需求的增長也給上游供應端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讓更多人關注傳統紡織技術。“新中式火了以后,帶動了整個傳統手工業的繁榮。隨著需求量的增加,我們上游供應商訂單也多了起來,為當地的不少紡織工人提供了就業崗位,為我們傳承傳統手工藝技術積累了更多力量。”咪娜說。(摘編自李思雨《“新中式”服裝為啥受追捧》)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穿著設計新穎、面料舒適、做工精湛的中式服裝游園踏春,成為今春的一道獨特風景。B.結合當代審美和著裝習慣對傳統服飾進行改良,使中式服裝好穿又好看,更具時尚活力。C.“新中式”服裝爆發式增長,既體現在供給端和銷售端,也體現在中式穿搭愈發常見。D.新中式走紅,可帶動傳統手工業的繁榮,同時有利于促進就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的傳承。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只有因地制宜地推動文旅融合,才能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進而挖掘其消費潛力、拓展其市場空間。B.“新中式”不僅受到平視世界一代的追捧,而且隨著其熱度的不斷走高,其它年齡段的人群也日益壯大。C.國際T臺秀場上,帶有中國元素的服裝設計頻頻亮相,這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在逐步提升。D.新中式消費形成完整產業鏈,其消費需求的增長,讓更多人關注傳統紡織技術,帶動傳統手工藝的繁榮。3.下列選項,關于兩則材料的論證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則材料均從具體的生活場景切入,引出文章的話題,讓文章更具生活氣息。B.兩則材料都圍繞“新中式”服裝展開論述,論述重心都分析其受追捧的原因。C.兩則材料的主體部分均采用并列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章觀點進行論證。D.兩則材料的論證方法明顯不同,材料一多用舉例論證,材料二多用引用論證。4.根據材料內容,下列選項對下面這幅圖表的解讀最恰當的一項是()第4題圖【注:E表示預測的年份】A.中國漢服銷售規模一路攀升,主要原因是“馬面裙”等走紅、出圈的溢出效應。B.中國漢服銷售預計在2027年達到峰值241.8億的規模,此后會出現明顯的下跌。C.2020年以后,漢服銷售增長率逐年下降,這說明企業在創新上下的功夫還不夠。D.2019年漢服銷售增長率最高,這可能是因為此時關注“新中式”的消費者增多。5.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概括“新中式”服裝受追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代文閱讀Ⅱ石鐘山水韻洪忠佩①靜坐江邊,聆聽江水撞擊巖石洞穴的“鐘鳴之聲”,如同諦聽石鐘山的心跳。激蕩的“鐘鳴之聲”,成就了石鐘山的傳奇。沒有人聲的喧嘩,只有江水的回蕩,還有與我一樣耐著性子傾聽“千古奇音”的友人。對這“千古奇音”奧秘的解釋,我肯定不如地理學家透徹。我以為,是江風、江水、山巖、巖洞,孕育了石鐘山的骨骼形態,還有生命的傳奇。真正讓石鐘山名聲大噪的是蘇東坡。宋元豐七年(1084年),蘇東坡送長子蘇邁赴德興任縣尉,走水路來到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的湖口石鐘山。乘小舟于絕壁下考察和聆聽“奇音”之后,蘇東坡寫下了《石鐘山記》。從此,石鐘山名揚天下。歷史上,湖口先后隸屬九江郡、豫章郡、彭澤縣。陶淵明任彭澤縣縣令時,縣衙就設在今天的湖口縣均橋鎮柳德昭村。湖口縣作為行政區劃始于南唐(950年)。今天的湖口縣隸屬江西省九江市。打開湖口的歷史畫卷,石鐘山是當然的地標。石灰巖聳立的石鐘山位于湖口縣城區,海拔不到六十二米,面積很小,歷史上卻是“江湖鎖鑰”之地。石鐘山有南北之分,靠南面臨鄱陽湖的為上鐘山;北面抵長江的,則是下鐘山。石鐘山雖不高,意境卻高遠。山上的懷蘇亭、清濁亭、上諭亭、梅花廳、昭忠祠、碑廊、禪林、古樹,與山下滔滔的長江水,一起生發出無盡的詩情畫意。事實上,與石鐘山結緣的名人很多。除蘇東坡外,還有陶淵明、酈道元、王安石、黃庭堅、鄭板橋、曾國藩等,都留下了詩文遺墨。如今,石鐘山和鄱陽湖中的鞋山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時間如江水般流淌。這些已是幾年前登臨石鐘山的記憶了。似乎有關石鐘山的人和事,相距那么遠,卻又感覺離得這么近。不承想,這次再次來到石鐘山,能夠他鄉遇故知——正在石鐘山從事景區景觀提升改造工作的胡文全,是從我家鄉江西婺源走出去的古建修繕名匠。在石鐘山相遇,他自然成了我的義務向導。從石鐘山山門拾級而上,胡文全引領我去江天一覽亭和泛舟巖俯瞰,出現在視線中的是鄱陽湖水與長江水相融后向東奔流的壯闊景象。不過移步清濁亭眺望,所看到的“江湖兩色”自然奇觀,卻顛覆了我之前關于長江水渾濁、鄱陽湖水清澈的認知——此刻,江湖交匯,鄱陽湖水渾濁而長江水清澈。石鐘山景區的工作人員小李解開了我的疑惑,這是因為冬季枯水、船運往來變化而發生的改變。江風呼呼地吹,江上船來船往。風太大,很難下到江邊去傾聽那“鐘鳴之聲”了。②胡文全如數家珍,一一向我介紹石鐘山的歷史文化遺存。確實,如果沒有《石鐘山記》,沒有亭臺樓閣等景觀,石鐘山與長江邊其它寂靜山野沒有兩樣。那天下午黃昏時返回,往鄱陽湖大橋方向的游輪碼頭走。江邊的警示牌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地為長江八里江段長吻鮠鯰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上至鄱陽湖公路大橋上游七百米,下至金砂灣園區江銅集團公司碼頭,為永久性禁釣區域……湖口縣水域遼闊,漁業資源豐富,而生活在江邊的漁民,世代以捕魚為生。幾年前湖口縣率先在全國實施禁捕退捕,漁民上岸轉產。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保護生活在長江流域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江豚。每年7月到10月間,江豚會在石鐘山到鞋山水域出沒。我到石鐘山時已錯過了江豚逐浪嬉水的季節。石鐘山景區負責人夏美貴見我對長江文化和生態保護興趣濃厚,極力推薦我去與石鐘山相距不遠的江豚灣。說若是去了石鐘山,不去江豚灣,等于沒到湖口。江豚,因萌萌的樣子,被人們稱為長江的“微笑精靈”。一片湖光山色的江豚灣,位于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原稱南北港。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政策的實施,以及養護、救治江豚的工作越來越受重視,這里成為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基地和長江江豚保護救助中心。走進江豚灣長江流域淡水魚類展示館,我看到了生活在這里的珍稀魚類家族。③此前,我從未如此近距離看到中華鱘、大鯢、豹紋鯊、金吉羅、鰩魚等珍稀魚類。在播放的視頻中,我還一次次看到了“江豚的微笑”,聽到了它們逐浪時歡快的“笑聲”。在長江生活的魚類是個大家族,有400多種,其中純淡水魚類360余種、洄游性魚類11種。白鱘等魚類如今已經只能看到標本。在江豚灣,我覺得最幸福的莫過于在這里工作的小沈,每天能夠與那么多魚類親密接觸。小沈從小生活在石鐘山腳下,熱愛家鄉山水,長大后選擇在魚類展示館做一名飼養員。④再訪石鐘山,俯瞰滔滔江水,江面波光粼粼。如果說,是長江孕育了石鐘山的千古神奇,那如今的江豚灣,則是實施“長江大保護”造就的新傳奇。(有刪節)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說自己的解釋不如地理學家透徹,地理學家應該包含酈道元在內,但蘇軾認為酈道元的解釋是錯誤的。B.歷史上蘇軾、酈道元等很多人都在石鐘山留下詩文遺墨,石鐘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可能與此有關。C.以前見的“江湖兩色”是長江水渾濁、鄱陽湖水清澈,現在截然相反,這是當地生態環境惡化的必然結果。D.作者對長江文化和生態保護興趣濃厚,得他鄉所遇故知的極力推薦,這些因素促使“我”去游覽江豚灣。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①句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石鐘山的“千古奇音”,暗示石鐘山名聲大噪的原因。B.②句中的“如數家珍”,寫出胡文全對石鐘山歷史文化遺存十分熟悉,和前文寫他從事的工作相照應。C.③句不厭其煩地羅列中華鱘、豹紋鯊等各種珍稀魚類,意在凸顯“長江大保護”政策實施的重要成果。D.④句運用疊音詞“滔滔”寫出江水奔流的氣勢,“粼粼”寫出江水清澈、明亮,照應標題中的“水韻”。8.文中說:“說若是去了石鐘山,不去江豚灣,等于沒到湖口。”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作者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經討論,甲組提出一個關鍵詞:水韻;乙組提出一個關鍵詞:傳奇。請任選一個小組加入,或自己提出一個關鍵詞,圍繞關鍵詞寫出你的短評要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文言文閱讀《氾勝之書》曰:黍者,暑也;種者必待暑。黍心未生,雨灌其心,心傷無實。黍心初生,畏天露。令兩人對持長索,概去其露,日出乃止。凡種黍,覆土鋤治,皆如禾法。稗:既堪水旱,種無不熟之時,又特滋茂,宜種之,備兇年。稗中有米;熟時,搗取米炊食之,不減粱米。又可釀作酒。酒勢美儼,尤逾黍秫。魏武使典農種之,頃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儉,可磨食之,若值豐年,可以飯牛、馬、豬、羊。《齊民要術》:旱稻用下田,白土勝黑土,非言下田勝高原,但夏停水者,不得禾、豆、麥;稻田種,雖澇亦收。所謂彼此俱獲,不失地利故也。下田種者,用功多;高原種者,與禾同等也。凡下田停水處,燥則堅絡,土干也。濕則污泥,難治而易荒,境而殺種。其春耕者,殺種尤甚。故宜五、六月暵之,以擬大麥。時水澇,不得納種者,九月中復一轉,至春種稻,萬不失一。春耕者,十不收五,蓋誤人耳。《士農必用》:桑之種性惟在辨其剛柔得樹藝之宜使之各適其用。桑種甚多,不可遍舉;世所名者,“荊”與“魯”也。荊桑多椹,魯桑少椹。葉薄而尖,其邊有瓣者,荊桑也;凡枝、干、條、葉堅勁者,皆荊之類也。葉圓厚而多津者,魯桑也;凡枝、干、條、葉豐腴者,皆魯之類也。荊之類,根固而心實,能久遠,宜為樹。魯之類,根不固而心不實,不能久遠,宜為地桑。然荊桑之條、葉,不如魯桑之盛茂;當以魯條接之,則能久遠而又盛茂也。魯為地桑,而有“壓條”“換根”之法,傳轉無窮;是亦可以長久也。荊桑之類,宜飼大蠶;其絲堅紉,中紗羅。《書·禹貢》“厥篚原絲”,注曰:“膘,山桑。”此荊之類而尤者也。魯桑之類,宜飼小蠶。(摘自《農桑輯要》,有刪節)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桑之種A性B惟在C辨D其剛柔E得樹F藝之宜G使之H各適其用。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凡,指總共,與《項脊軒志》“軒凡四遭火”中的“凡”詞義相同。B.堪,指受得住,與《孔雀東南飛》“妾不堪驅使”中的“堪”詞義相同。C.擬,指準備,與《蘇武傳》“復舉劍擬之”中的“擬”詞義不同。D.薄,指厚度小,與《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中的“薄”詞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相對于黍,稗的適應性較強,它成熟的種子堪比粱米,用它釀出的酒,氣味很好,因此魏武帝曾經下令種植。B.旱稻適合種植在低洼地帶,因為種在低洼即使遇到水災也會有收成,不致喪失地利,且低田種稻費工較少。C.可從桑葚多少,枝干、桑條、桑葉的形態,根的深淺,樹的心材是否堅實,樹的高矮來區分荊桑和魯桑。D.我國很早就掌握了植物繁殖的方法,如材料中的把魯桑的枝條嫁接到荊桑上,采用壓條換根法繁殖魯桑新株。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大儉,可磨食之,若值豐年,可以飯牛、馬、豬、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此荊之類而尤者也。魯桑之類,宜飼小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高中語文·必修上》第二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熱愛勞動”,學習這一單元時老師要求同學們閱讀一些相關農業勞動的書籍,某同學要把《農桑輯要》介紹給大家,請你結合材料內容,幫他擇要推薦該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詩歌閱讀山行即事【宋】王質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風吹袖清。鵲聲喧日出,鷗性狎①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醒②。①狎(xiá):親熱、玩樂的意思。②程(chéng):酒醒后的困憊狀態。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首聯統攝全詩,頷聯承“陰”,頸聯承“晴”,尾聯點明“山”,全詩的藝術構思十分精巧。B.頷聯中寫“荷雨”灑濕衣服,“蘋風”吹拂著衣袖,伴隨這樣風雨的“山行”給人清爽的感覺。C.尾聯寫經風吹雨洗之后,山色更加明凈秀麗,它雖然不言不語,卻使人陶醉其中,三日不醒。D.全詩未見“行”字,但浮云往來、荷雨濕衣、蘋風吹袖等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歷、見聞。16.詩歌頸聯寫景很有特色,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難》中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2)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以“烽火揚州路”記述完顏亮對揚州的破壞,姜夔《揚州慢》中“,”用擬人的手法同樣寫完顏亮對揚州破壞造成的影響。(3)古人水上乘船游覽歌吟時,經常用手擊船邊作為的節拍,如“,”。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6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芒種。①春生、夏長、秋收、冬藏。②在和大自然的相處中,③中國人把節氣和生存、生活用自己的智慧聯系在一起,④節氣把握時間規律、指導農耕生產。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文明是革故鼎新、輝光日新的文明,靜水深流與A____交織”。作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節氣文化生動彰顯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承載著華夏文明B____的基因密碼,真正印證了總書記所說的“中華文明別開生面,實現了從傳統到現代的跨越,發展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在各大博物館的國寶文物中,“芒種”留下了亙古彌新的文化印記。這些印記至今仍然流淌在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是今人對于千年歲月、列代祖先的脈脈溫情。二十四節氣之一的芒種,在初夏,端午節前后。此時,正是北方收麥與南方種稻的時候,因此“芒種”也可解釋為“有芒的麥子搶收,有芒的稻子快種”。宋代詩人陸游寫道:“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____,但芒種這一節氣名稱,更側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們,勿過天時,____,以成豐年。一年好景在春耕。不誤農時,是中華文明積淀下來的傳統智慧,飽含著新時代“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戰略定力和深遠考量。茁壯成長的莊稼、____、____、____、____、____……在漢畫像石里,可以看到漢代田間耕種的忙碌情景。漢畫像石《牛耕圖》拓片正如諺語所說“小滿趕天,芒種趕刻”,或許,這是老祖宗在提點后人,無論春種還是秋收,都要搶時間、占先機。也提醒著今天的人們:趁天長,及良時,努力請從今日始。18.文中第二段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19.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0.請在文中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根據文中“漢畫像石《牛耕圖》拓片”的內容,在橫線上填寫恰當的語句,和前面的句子一起構成排比句式且條理清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多處使用雙引號,請結合文段內容概括其不同的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本試卷語言運用提到二十四節氣,她是中國人觀察太陽周年運動形成的知識體系及實踐,體現著順天應時的思想智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標識。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如今,古老的智慧在新時代、在廣袤中國大地上依舊綻放璀璨光芒,煥發勃勃生機。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A3.B4.D5.①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彰顯個性品位;②更添時尚活力、好看又好穿;③價格更親民;④迎合平視世界的一代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⑤消費者力挺傳統文化,“新中式”服裝是展現傳統文化的一個很好載體;⑥消費者認可其背后承載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價值。【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能力。這類題選項往往是對原文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改動(或刪或添或調或漏或拼),注意將選項轉述內容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同時還要注意選項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注意敘述角度和表達方式的轉換。分辨可能與必然、必然與或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
(2)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推斷能力,四個選項所涉及的內容或觀點,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題人依據文本所做的“推斷”性表述,大多以前提與結論的方式組合,構成一個簡單復句,形成假設關系、條件關系、因果關系、順承關系。需要透徹地理解了文本的內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觀點態度,才能正確地作出正誤判斷。注意推斷不夸大不縮小,不無中生有。
(3)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
(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歸納內容要點,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5)本題考查歸納概括文本內容要點的能力,這是信息性閱讀的重要考查點,解答此類題目,要精讀深析,確定檢索區間,然后分類整合,即按照一定標準對信息進行提取、壓縮、合并或者刪減、替換,保證信息的全面、準確、簡練。概括時,要提取精要,獨立歸納。1.A項“穿著設計新穎、面料舒適、做工精湛的中式服裝”分析錯誤,原文“這個春天,中式穿搭受到青睞,成為游園踏春的一道風景”,不僅僅是“中式服裝”,而是“中式穿搭”,選項縮小了原文的范圍。
故答案為:A2.A項“只有……才……”“進而”說法錯誤,原文“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既能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也有利于挖掘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空間”。“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是“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也有利于挖掘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空間”的充分條件,選項變為必要條件;原文“因地制宜推動文旅融合”和“有利于挖掘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空間”是并列關系,選項變為遞進關系。
故答案為:A3.B項“論述重心都分析其受追捧的原因”分析錯誤,材料一的標題為“讓服章之美綻新彩”,從內容看重心是分析如何讓“中國式”服裝綻新彩以及“中國式”服裝受追捧的意義。
故答案為:B4.本題需要排除三個錯誤選項:
A項“其主要原因是‘馬面裙’等走紅、出圈的溢出效應”錯誤,原文“近期,隨著馬面裙等走紅、出圈,‘新中式’服裝迎來爆發式增長”,原文表述的可能就是時間先后,選項給確定為“馬面裙等走紅、出圈的溢出效應”,過于武斷。
B項“在2027年達到峰值241.8億的規模,此后會出現明顯的下跌”原文沒有依據,無中生有;
C項“漢服銷售增長率逐年下降,這說明企業在創新上下的功夫還不夠”錯誤,2021年和2024年是上升的,且“企業在創新上下的功夫還不夠”文中沒有依據。
故答案為:D5.本題作答注意提煉文中的關鍵句,然后梳理合并,得到答題要點:
①由“在傳承基礎上融入現代風格和技術工藝,既不失復古優雅的質感,又更添時尚活力、好看又好穿,賦予了中式服裝新的生命力”和“作為平視世界的一代,他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與生俱來、與日俱增。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彰顯個性品位的“新中式”,自然能贏得他們的喜愛”概括出第一、二點。
②由“從款式設計、材料選擇,到生產加工、包裝營銷,中式服裝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款式更時尚、價格更親民,實現了銷量、口碑雙豐收”概括出第三點。
③由“作為平視世界的一代,他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與生俱來、與日俱增。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彰顯個性品位的‘新中式’,自然能贏得他們的喜愛”“吸引這些消費者的是新中式所代表的文化傳承和民族自信,更是年輕消費者對傳統文化日益提升的認同感和自信心”概括出第四點。
④由“一方面,消費者力挺傳統文化”“新中式服裝是展現傳統文化的一個很好載體”概括出第五點。
⑤由“另一方面,消費者不僅僅是在為新中式服飾等商品買單,更是認可其背后承載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價值”概括出第六點。
故答案為:①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彰顯個性品位;②更添時尚活力、好看又好穿;③價格更親民;④迎合平視世界的一代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⑤消費者力挺傳統文化,“新中式”服裝是展現傳統文化的一個很好載體;⑥消費者認可其背后承載的美學意義和文化價值。【答案】6.B7.A8.①看到“江豚的微笑”視頻;②看到了生活在這里的珍稀魚類家族;③領略實施“長江大保護”的意義;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9.水韻:①伴隨回蕩的江水傾聽“千古奇音”;②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和滔滔的江水生發出無盡的詩情畫意;③觀看江豚逐浪嬉水。④全文以“石鐘山水韻”為標題,圍繞“水韻”逐層展開,描繪石鐘山的風光。傳奇:①激蕩的“鐘鳴之聲”,成就了石鐘山的傳奇;②江風、江水、山巖、巖洞,孕育了石鐘山的生命的傳奇;③江豚灣,是實施“長江大保護”造就的新傳奇。④文章以“傳奇”開頭,以“傳奇”結尾,收尾照應,明確文章的主旨。【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散文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2)本題考查句子表達的情感分析能力。有些句子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直接而明顯,而有些句子在敘述、描寫、抒情中表達了人物某些很強烈的思想感情,就顯得比較含蓄、隱晦,需深入進去才能體會出句子表達的感情。①結合上下文,正確理解句子的意思;②以句中的關鍵詞語為突破點,進行體會;③聯系時代背景進行思考、推敲;④結合作者寫作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3)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理解與分析概括的能力。概括文中物象的特點,首先要從文中找到描寫的相關語段,然后找出描寫物象的相關語句或詞語,修飾性的詞語直接提取,描述性的詞句可自己概括作答。
(4)本題考查文學短評的微寫作能力。寫作時要亮明觀點,可以從意象、情感、語言特色、構思等角度賞析,分析要恰當,闡述宜深入,做到層次清晰,語言流暢優美。具體寫作時可以選擇一個角度,一般明確論點,然后分析文本,鑒賞文本內容從而論證自己的觀點。6.本題需要排除三個錯誤選項:
A項“蘇軾認為酈道元的解釋是錯誤的”理解錯誤,《石鐘山記》原文“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蘇軾說酈道元記述的簡單。
C項“這是當地生態環境惡化的必然結果”理解錯誤,原文“這是因為冬季枯水、船運往來變化而發生的改變”,“這是當地生態環境惡化的必然結果”無中生有。
D項“他鄉所遇故知得極力推薦”理解錯誤,原文“石鐘山景區負責人夏美貴見我對長江文化和生態保護興趣濃厚,極力推薦我去與石鐘山相距不遠的江豚灣”,選項張冠李戴。
故答案為:B7.A項“暗示石鐘山名聲大噪的原因”賞析錯誤,原文“真正讓石鐘山名聲大噪的是蘇東坡”,是蘇軾寫的《石鐘山記》,此句和《石鐘山記》沒有任何關系。
故答案為:A8.本題注意篩選文本相關句子進行整合分析作答:
①由“在播放的視頻中,我還一次次看到了‘江豚的微笑’,聽到了它們逐浪時歡快的‘笑聲’”概括第一點,看到“江豚的微笑”視頻;
②由“走進江豚灣長江流域淡水魚類展示館,我看到了生活在這里的珍稀魚類家族”概括第二點,看到了生活在這里的珍稀魚類家族;
③由“則是實施‘長江大保護’造就的新傳奇”概括第三點,領略實施“長江大保護”的意義;
④由“白鱘等魚類如今已經只能看到標本”概括第四點,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故答案為:
①看到“江豚的微笑”視頻;②看到了生活在這里的珍稀魚類家族;③領略實施“長江大保護”的意義;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9.本題作答注意從內容、結構、主旨等角度進行分析。
(一)水韻:先根據“沒有人聲的喧嘩,只有江水的回蕩,還有與我一樣耐著性子傾聽“千古奇音”的友人”“石鐘山雖不高,意境卻高遠。山上的懷蘇亭、清濁亭、上諭亭、梅花廳、昭忠祠、碑廊、禪林、古樹,與山下滔滔的長江水,一起生發出無盡的詩情畫意”“所看到的‘江湖兩色’自然奇觀”“歷史上卻是‘江湖鎖鑰’之地”“每年7月到10月間,江豚會在石鐘山到鞋山水域出沒”概括“水韻”的內容;然后從結構的角度概括“水韻”的作用。
(二)傳奇:根據“激蕩的‘鐘鳴之聲’,成就了石鐘山的傳奇”“我以為,是江風、江水、山巖、巖洞,孕育了石鐘山的骨骼形態,還有生命的傳奇”“是長江孕育了石鐘山的千古神奇,那如今的江豚灣,則是實施‘長江大保護’造就的新傳奇”概括“傳奇”的內容,然后從結構和主旨的角度概括“傳奇”的作用。
故答案為:
水韻:①伴隨回蕩的江水傾聽“千古奇音”;②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和滔滔的江水生發出無盡的詩情畫意;③觀看江豚逐浪嬉水。④全文以“石鐘山水韻”為標題,圍繞“水韻”逐層展開,描繪石鐘山的風光。
傳奇:①激蕩的“鐘鳴之聲”,成就了石鐘山的傳奇;②江風、江水、山巖、巖洞,孕育了石鐘山的生命的傳奇;③江豚灣,是實施“長江大保護”造就的新傳奇。④文章以“傳奇”開頭,以“傳奇”結尾,收尾照應,明確文章的主旨。【答案】10.BEG11.A12.B13.①荒年可磨成面充饑;如果遇到收成好的年份,可用來喂牛、馬、豬、羊。②這是指荊桑類中最優異的一種。魯桑一類,適宜于喂飼小蠶。14.①《農桑輯要》是集多種農家書籍為一體的書籍;②它記述了各種農作物特征和栽培技術;③有助于提高我們對農業生產的認識。【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借助句子成分,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實詞的語境意義,可以先從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語境搭配,進而判斷實詞的詞性作用,是帶雙賓語的動詞還是使動詞還是普通及物動詞等等。
(3)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題要求把選項涉及的內容與文本表述一一對應起來,然后逐一認真比對作出正誤判斷,還要注意這類題常見設題陷阱,如時序錯亂、強加因果、偷梁換柱等。
(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譯要注意把握“增、刪、調、改、并、留”六字訣,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后難以表達原文意蘊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順。
(5)本題考查篩選、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然后翻譯并理解文章內容,根據題目要求找出關鍵語句;最后組織語言,概括答案。【附參考譯文】《氾勝之書》說:黍就是暑的意思,種黍必須等待到暑天。黍心沒有長成以前,如果被雨水灌了心,黍心受傷,便不會結果實。黍心剛生時害怕露水。叫兩個人面對面,拉上一條長的繩索,括去上面的露水,等到太陽出來才停止。種黍的壅土、鋤草等作務方法,皆如同種谷法。稗:耐干旱水澇,只要種下去,沒有不收成的。又生長得特別旺盛,應當種上一些,以防備荒年。稗的種子中有米,成熟后可以將其舂搗取出煮作飯吃,不比粱米差。還可以用來釀酒。酒的氣味既美且濃,大大超過黍酒和秫酒。魏武帝曾經令典農校尉種稗,一頃地可收兩千斛,每斛搗凈米三四斗。荒年可磨成面充饑;如果遇到收成好的年份,可用來喂牛、馬、豬、羊。《齊民要術》:旱稻適合種植在低洼地帶,白色土壤比黑色土壤要好。并不是說下田比高原地好,而是因為夏季積水的下田,無法種植禾、豆、麥,而稻種在下田,就算遇到水災也會有收成。這樣便可使高田和下田,都可以有收獲,不致喪失地利。低田種稻,費工較多;高田種稻,所費人工和種禾同樣多。凡是積水的低洼地,干涸后,土壤必然會板結堅絡;土壤干結。水濕時,地必泥濘。既難耕種,又極容易草荒;地既境,又極為殺種。春天翻耕的土地,殺種現象更加嚴重。故應在五六月間,進行膜地,準備種大麥。如果到了種麥時,水澇尚未退去,是不能種植的,到九月中旬再翻耕一遍,等到來春種稻,必會萬無一失。到了春天才來翻地,種十次不一定能夠有五次收成,實在是誤人。《士農必用》:關于桑樹的特性,重要的是在于辨別桑葉的剛勁和柔嫩,探求合適的種植方法,使各種桑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桑的種類繁多,不勝一一列舉。世上有名的品種,即為荊桑和魯桑。荊桑的葚多,魯桑的葚少。葉子薄而尖,葉子邊緣有鋸齒的是荊桑;凡是樹的枝干、桑條、桑葉皆非常堅實剛勁的,均為荊桑一類。葉子又圓又厚又多津液的皆屬于魯桑類;凡是樹的枝干、桑條、桑葉柔嫩茂盛的,均為魯桑一類。荊桑類,根深、樹的心材堅實、樹高,適宜于長成大樹。魯桑類,根不深、心材不堅實、樹矮,適宜于作為地桑種植。但是荊桑的枝條和葉子,都不如魯桑生長茂盛,故應當用魯桑的枝條嫁接到荊桑上,便會使桑樹既能維持長久,又可以生長得非常茂盛。魯桑為地桑,故可采用壓條換根法繁殖新株,代替老桑,傳遞不絕,所以也是可以保持長久的。荊桑類的桑葉,適宜用來飼喂大蠶,蠶絲非常堅韌,可織紗和羅。《尚書·禹貢》“厥筐原絲”的注解為:“膘,山桑。”這是荊桑類中最優異的一種。魯桑一類,適宜于喂飼小蠶。10.本題斷句注意結合句子語法結構特點進行:首先看“種性”是“特性”的意思,不要斷開;“桑之種性”作句首狀語,后面斷開;“辨其剛柔”作“惟在”的賓語;“其剛柔”作“辨”的賓語,中間都不要斷開;“樹藝”意思是“種植的藝術”,中間不要斷開;“宜”修飾“樹藝”不要斷開;“各適其用”是“使之”的結果,不要斷開;“得樹藝之宜”和“辨其剛柔”并列關系,中間斷開;“使之各適其用”是結果,前面斷開。
句意:關于桑樹的特性,重要的是在于辨別桑葉的剛勁和柔嫩,探求合適的種植方法,使各種桑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故答案為:BEG11.A項“詞義相同”解說錯誤,文中的“凡”是“所有”的意思;
B項解說正確;
C項解說正確,《蘇武傳》中的“擬”是“比劃”的意思;
D項解說正確,“日薄西山”中的“薄”是“迫近”的意思。
故答案為:A12.B項“且低田種稻費工較少”概述錯誤,原文“下田種者,用功多”。
故答案為:B13.本題注意關鍵字詞和特殊句式的準確理解和翻譯:①儉:荒年(年成不好);值:遇到;飯:喂。
②尤:好;宜:適宜;“此……者也”為判斷句。
故答案為:
①荒年可磨成面充饑;如果遇到收成好的年份,可用來喂牛、馬、豬、羊。②這是指荊桑類中最優異的一種。魯桑一類,適宜于喂飼小蠶14.本題作答注意分析書籍特征,內容和閱讀的意義。
①由“《氾勝之書》曰”“《齊民要術》”“《士農必用》”可以得出第一點;
②由選文的記述的“黍”“稗”“旱稻”“桑”的特征及栽培技術可以概括第二點;
③由題干“閱讀一些相關農業勞動的書籍”和閱讀的收獲概括第三點。
故答案為:①《農桑輯要》是集多種農家書籍為一體的書籍;②它記述了各種農作物特征和栽培技術;③有助于提高我們對農業生產的認識。【答案】15.C16.①變換視角,高低映襯,喜鵲在高處,鷗鳥在水面,視角俯仰變換,增加畫面的廣度;②多處著眼,視聽結合,“喧”從聽覺的角度寫景,鷗鳥從視覺的角度寫景,視聽結合增加畫面的韻味;③擬人的手法,親切生動,“喧”和“狎”運用擬人的手法,借禽鳥傳達出“山行”的喜悅之情。【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古詩詞的綜合鑒賞與評價能力。這類題往往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一般錯在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2)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寫景所使用的表現手法。先準確地答出是怎樣的手法,再結合詩句具體分析為何是這樣的手法,最后點明表達效果與傳達的感情。15.C項“卻使人陶醉其中,三日不醒”賞析錯誤,尾聯中是“喚醒三日醒”,意思是“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氣爽”。
故答案為:C16.本題作答注意結合頸聯采用的意象和煉字角度進行分析:
①從“喜鵲”和“鷗鳥”兩意象所在的位置,分析俯仰視角的變化和高低的映襯;
②從“喧”的聽覺和畫面的視覺分析視聽結合的方式;
③從“喧”“狎”從修辭的角度分析擬人的手法,答題時注意分析效果和表達的情感。
故答案為:
①變換視角,高低映襯,喜鵲在高處,鷗鳥在水面,視角俯仰變換,增加畫面的廣度;
②多處著眼,視聽結合,“喧”從聽覺的角度寫景,鷗鳥從視覺的角度寫景,視聽結合增加畫面的韻味;
③擬人的手法,親切生動,“喧”和“狎”運用擬人的手法,借禽鳥傳達出“山行”的喜悅之情。17.【答案】(1)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2)廢池喬木;猶厭言兵(3)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解析】【分析】本題注意準確分析題干的情境提示語,然后結合所背誦的文本確定應填語句,同時注意關鍵字詞的準確書寫,如崩、摧、棧、鉤、厭、舷、嘯。
故答案為:(1)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2)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3)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點評】本題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能力,屬于情境理解型默寫,難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題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點:一是熟練背誦,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準確書寫。只有同時做到這三點才能真正不丟分。【答案】18.③中國人運用自己的智慧把節氣和生存、生活聯系在一起;④以節氣把握時間規律、指導農耕生產。19.A波瀾壯闊(波濤洶涌波瀾起伏洶涌澎湃);B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生機勃勃)20.雖說收種兩頭忙;抓緊播種21.奮力揮鋤的婦人挑擔送飯的老者,裝滿肥料的大車健步驅牛的農夫,播撒種子的兒童靜臥車旁的大狗22.標示引用的內容。如“時雨及芒種,四野皆插秧”。標示需要著重論述或強調的內容。如“芒種”。標示語具有特殊含義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成分,如“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現代漢語常見語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對于結構性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的句子,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
(2)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分析成語的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切忌望文生義;第二,體會成語的感情色彩;第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海南省海口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統編版期末考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數控鋸床行業發展監測及投資形勢預測研究報告
- 船舶建造標準與法規遵循考核試卷
- 殘疾人座車燃油經濟性分析考核試卷
- 電工儀表的模塊化生產考核試卷
- 紡織品的印染與花紋設計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冶煉的政府采購考核試卷
- 玻璃保溫容器生產過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實踐探索分析考核試卷
- 美容儀器原理與應用考核試卷
- 編織品的結構設計原理考核試卷
- 2025年無人機駕駛員職業技能考核試卷(無人機操控技術)
- 2025-2030中國延緩衰老食品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需求與投資研究報告
- 頌缽療愈師培訓課程大綱
- 2025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研究報告-2025-04-零部件
- 2025年廣東大灣區高三二模高考英語試卷試題(精校打印)
- 2025年關于美發學員合同
- 2025-2030中國改性塑料市場盈利能力預測及發展機遇規模研究報告
- 2024-2025年部編版語文小學二年級下冊全冊單元測試題(共8個單元附答案)
- 2025年福建能化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一年級下冊口算題卡大全(50套直接打印版)
- (高清版)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