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本溪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第三次診斷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社會并存的經濟成分有①自然經濟②民族資本主義經濟③洋務經濟④外國資本主義經濟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如表為1842—1858年《籌辦夷務始末》中外交辭令統計情況。這說明當時類別外交辭令對外關系基本哲學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體、撫馭中外、撫有萬邦等對西方國家看法丑類、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詐、裝驁不馴、夷禍、狼狽為奸等對西方國家政策查辦、多方開導、恩準、格外施恩、辦理夷務、馭夷、順其性而馴之等西方對中國態度情詞恭順、仰賴天思、俯首聽命、真自悔過、乞恩、四夷來服等A.列強侵華程度不斷加深 B.西方近代外交觀念影響中國C.中國外交出現制度性變化 D.清延固守傳統華夷觀念3.下表是清代前期民間年畫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這反映出,清代前期年畫名稱主題《女子自強》婦人攜帶兩名幼子向教書先生請教,年畫上文字大意為:女性只有自強,才能與男子共同生存下去《莊稼稼穡難》婦女已經大量邁出家門,參與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妻打男挨》妻子是一副“悍婦”形象,丈夫則被打得跪地求饒A.底層女性地位上升 B.女性自主意識日益凸顯C.女性維權意識強烈 D.封建禮教內容與時俱進4.曾對美國記者斯諾說:“從城市的觀點來看,這個運動似乎注定是要失敗的,因此中央委員會這時就明確的指責我。我被撤銷政治局常委的職務。湖南省委也攻擊我們,說我們是槍桿子運動”。所說的“這個運動”是指:A.發動南昌起義 B.實施戰略轉移——長征C.起義軍攻打長沙 D.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5.在近代社會轉型中,法國貴族恃強凌弱,蔑視工商業活動,恥于與商人為伍。在英國,貴族、紳士與商人雜處,貴族的子弟進入貿易圈。這一反差A.說明商人是左右社會轉型的關鍵力量B.體現出英國的社會結構更有利于創新C.說明法國人文思想的底蘊比英國淺薄D.反映出英法兩國近代化轉型起點不同6.在尼克松政府表示希望同中國對話并采取改善關系的措施后,隨即公開表示:“如果尼克松訪華,他高興同他談,不論作為旅游者,還是作為總統都行。”這表明當時A.美國放棄遏制共產主義B.美國與蘇聯的關系惡化C.中美之間分歧基本化解D.中美雙方都有合作需要7.金字塔作為法老權力的象征,體現了A.古老的埃及文明 B.精湛的建筑藝術C.王權的絕對專制 D.先進的數學水平8.歷史上西方的許多思想家為人類豐富的人文精神寶庫做出了各自不同的貢獻。在以下的啟蒙思想家的觀點中,由法國思想家盧梭提出的是A.我不能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B.地主是貪婪的野獸,永不知足的醉漢,他們留給農民的只是無法搶走的空氣C.社會秩序是為其他一切權利提供了基礎的神圣權利,這項權利是建立在約定之上的D.當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于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9.改革開放后天津市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這得益于黨中央國務院的優惠政策。1988年以后經國務院批準天津成立了A.沿海開放城市 B.經濟技術開發區 C.經濟特區 D.濱海新區10.推動英國從限制進口、鼓勵出口、關稅保護政策向自由貿易政策轉變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開辟 B.光榮革命 C.工業革命 D.經濟危機11.如表是50年代我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表(單位:億元)。對表中數據的變化最為合理的解釋是A.工農業生產協調發展 B.市場仍發揮著重要作用C.社會主義改造步履維艱 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啟動12.18世紀60—80年代,北美地區“人民主權”的觀念經歷了一個從付諸實踐到走向激進,再到被抑制的發展軌跡。這一變化表明,美國建國之初A.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顯現B.背離了啟蒙思想的原則C.忽視了對個人自由的保護D.強化了中央政府的權力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國崛起》解說詞寫道:不可思議的是,開啟人類這一歷史大幕的,并不是當時(指15世紀末16世紀初)歐洲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歐洲大陸西南角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海國圖志》中有如下記載:“昔惟意大利亞足以綱紀西洋,自意大里(意大利)裂為數國,教雖存而富強不兢,手是佛郎機(法蘭西)英吉利代興。”材料二1975年5月,訪問法國。法國總理希拉克在談到這次會談成果時說:“法國人和中國人都拒絕接受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我們都希望有一個更團結一致、更富饒和更有組織的歐洲”。2012年2月,在訪問愛爾蘭期間談到中歐關系時表示:中國作為歐盟的全面戰略伙伴,一直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支持歐洲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一個團結、穩定、繁榮的歐洲,必將為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作出寶貴貢獻。回答:(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15世紀末16世紀初歐洲的經濟、文化中心在哪一地區?說明你判斷的理由。葡萄牙和西班牙揭開了一場怎樣的“歷史大幕”?英、法取代意大利而興盛與這一場“歷史大幕"又有什么關系?(2)根據材料二,不同時代的中法兩國領導人對歐洲有什么共同的期待?結合兩個時代不同的國際形勢分析其出發點的變化。14.(20分)思想啟蒙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雖然人們把“啟蒙運動”的桂冠贈與了它,但它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無法相提并論。中國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所以當我們追溯那段歷史時,不難發現,亡國滅種的陰影,一直盤桓在知識分子的心頭,也成了新文化運動一個轉貫穿始終的主要話題——葉曙明《重返五四現場》(1)為什么說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2)既然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為何它還會贏得“啟蒙運動”的桂冠?(3)你是否同意“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由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洋務運動刺激下開始產生,①②③④符合題意,B、C和D排除。故選A。2、D【解析】

根據表中分類可知,清政府對西方國家采取蔑視態度,說明仍用傳統的華夷觀念來處理對外關系,故答案為D項;A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B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均排除;外交出現制度性變化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排除C項。3、B【解析】

材料中的“女子自強”“婦女已經大量邁出家門,參與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妻打男挨”等信息凸顯了當時女性的自主意識,故選B項;材料未體現底層婦女地位和女性維權意識,故排除A、C兩項;材料沒有涉及封建禮教內容的變化,故排除D項。4、D【解析】試題分析:AC項錯誤,材料主要是說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南昌起義和攻打長沙屬于城市中心路線,不會遭到指責;B項錯誤,長征是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之后;D項正確,開創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雖然符合中國的國情,但是在當時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認可。考點: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點評:工農武裝割據理論是在中國大革命失敗后,學習蘇聯,走城市中心論失敗的情況下,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開辟了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漸走向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武裝割據的的理論在當時并未得到一致的認可,反映了當時共產黨還處于幼年時期,對自己的國情的認識還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見。與此相關的知識點如反圍剿斗爭、長征、遵義會議等需要掌握。5、B【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在近代社會轉型中,英法兩國貴族對商人的不同態度,最終英國經濟迅速發展,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法國卻滯后,這體現出英國的社會結構更有利于創新,B正確;A說法錯誤;C、D與材料無關。6、D【解析】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尼克松表示希望和中國改善關系后,表示贊同,可見中美雙方都有合作需要,故答案為D選項。美國放棄遏制共產主義的說法與史實不符,A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美國與蘇聯關系,B選項排除。中美之間分歧基本化解的說法不符合史實,C選項排除。7、C【解析】

由材料中金字塔作為法老權力的象征,因此金字塔體現了王權的絕對專制,C選項符合題意;埃及文明、建筑藝術和數學水平與法老權力的象征無關,ABD選項排除。8、C【解析】試題分析:A項是蘇格拉底的觀點;B項是18世紀末期俄國著名文學家拉吉舍夫是在他的《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提出的;C項是體現的盧梭的社會契約論;D項孟德斯鳩的觀點。故選C。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啟蒙運動?盧梭的思想9、B【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88年以后經國務院批準天津成立了經濟技術開發區,故B正確;1984年批準天津為沿海開放城市,故A錯誤;天津不是經濟特區,故C錯誤;1994年成立濱海新區,故D錯誤。10、C【解析】

資本主義發展早期盛行重商主義經濟思想,主張積極發展工商業,拓展海外貿易,以追求金銀財富,它對資本主義早期的資本原始積累起了重要作用。隨著工業革命時期興起,新興工業資產階級順應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擴張的需要,主張經濟活動應由市場主導,政府不應干預,強調自由貿易、自由經營、自由競爭,故C符合題意;新航路開辟和光榮革命在工業革命之前,主導的經濟思想是重商主義,故AB不符合題意;受經濟危機的打擊,資本主義國家審視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不足,調整了經濟政策,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1、B【解析】

從表中數據可知,50年代我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及所占工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呈上升趨勢,這表明市場在當時仍發揮著重要作用,故B正確;數據體現不出工農業生產協調發展,故A錯誤;材料數據和社會主義改造無關,故C錯誤;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故D錯誤。12、D【解析】

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建國之初,由松散的邦聯體制到聯邦制的建立過程中,過度的民主受到了抑制,中央政府的權力得到了加強。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人民主權并不等于直接民主,結合所學可知,美國建國之初沒有實行直接民主制;B選項錯誤,美國并未否定“人民主權”思想,沒有背離啟蒙思想的原則;C選項錯誤,材料涉及的是政治自由問題,并未涉及個人自由的問題。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地區及理由:意大利地區或亞平寧半島;意大利地區工商業發達,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文藝復興開始于意大利并在此達到鼎盛。歷史大幕:開辟新航路(西、葡王室支持探尋到東方的新航路),人類歷史由分散孤立向整體世界邁進。關系:隨著歐亞新航路的開辟,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北大西洋沿岸,英法等國利用這一有利位置大力發展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擴張。(2)期待:都希望歐洲團結、繁榮和穩定,在國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變化:70年代——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出發點重在反對霸權主義;初期——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出發點重在加強合作、共同發展。【解析】

(1)地區: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的中心在意大利地區或亞平寧半島;理由: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意大利地區工商業發達,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而且文藝復興開始于意大利并在此達到鼎盛;歷史大幕: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探尋到東方的新航線,促使人類由分散走向整體;關系: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使得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區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利用這一優勢大力發展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擴張。(2)期待:依據材料“我們都希望有一個更團結一致、更富饒和更有組織的歐洲”“一個團結、穩定、繁榮的歐洲,必將為實現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作出寶貴貢獻”來看,兩國領導人都希望歐洲團結、繁榮和穩定,在國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變化:依據所學知識可知,70年代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因此,出發點重在反對霸權主義,初期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因此,出發點重在加強合作、共同發展。14、(1)民族危機因鴉片戰爭而凸顯,因甲午戰爭而激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腐朽統治,但沒有動搖封建專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礎。(2)與啟蒙運動一樣,新文化運動批判了現行的封建專制制度,傳播了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促成人們思維方式的變化,為后續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所以,它同樣具有思想啟蒙的性質。(3)同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華民國,但民主意識并未深入人心,專制殘余死灰復燃,導致帝制卷土重來。而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作為系統的理論如答不同意(觀點),也可適當賦分,因為畢竟是從制度走向文化,本質上可以說是不同的追求。【解析】

(1)根據材料“肇遠因于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所以當我們追溯那段歷史時,不難發現,亡國滅種的陰影,一直盤桓在知識分子的心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與挽救民族危亡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把民族危機對應“鴉片戰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