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12-2019 道地藥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1頁
T∕CACM 1020.12-2019 道地藥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2頁
T∕CACM 1020.12-2019 道地藥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3頁
T∕CACM 1020.12-2019 道地藥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4頁
T∕CACM 1020.12-2019 道地藥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地藥材第12部分:杭白菊Daodiherbs—Part12:Hangba2019-08-13發布2019-08-13實施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T/CACM1020《道地藥材》標準分為157個部分:——第1部分:標準編制通則;——第11部分:浙元胡;——第12部分:杭白菊;——第13部分:杭白芍;本部分為T/CACM1020的第1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部分起草單位:浙江壽仙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桐鄉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浙江省中藥材產業協會、桐鄉市杭白菊產業協會、金杭州師范大學、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無限極(中國)有限公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振皓、王瑛、李振宇、王志安、沈曉霞、馬常念、周建松、沈學根、李明焱、何伯偉、曹鑒清、王龍臺、鄭化先、王漢波、吳葉鋒、趙鳳杰、吳華慶、毛碧增、趙維良、郭增喜、張文婷、王如偉、姚德中、張國亮、王慧中、黃璐琦、郭蘭萍、詹志來、譚沛、張輝、郭亮、余意。道地藥材第12部分:杭白菊T/CACM1020的本部分規定了道地藥材杭白菊的來源及形態、歷史沿革、道地產區及生境特征、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T/CACM1020.1—2016道地藥材第1部分:標準編制通則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cm~150cm,經人工矮化栽培后株高50cm~60cm。莖直立,后期呈半匍匐狀。分枝能力強,被柔毛。葉綠色,單葉互生,卵形或披針形,長約5cm,羽狀淺裂或半裂,有短柄,葉下面被白色短柔毛。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直徑2.5cm~5cm。總苞半球形,外層總苞綠色,條形,有白色絨毛,邊緣膜質。中層苞片闊卵形,內層苞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花托小,凸出,呈半球形;舌狀花雌性,著生花序邊緣,長達2cm~3cm,寬3mm~6mm,白色,無雄蕊,雌蕊1枚,花柱短,柱頭2裂。管狀花兩性,位于花須中央,黃色,花冠管狀,先端5裂,聚藥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長圓形;花柱線形。瘦果柱狀,無冠毛。花期10月~11月。《神農本草經》記載菊花“生川澤及田野,久服能輕身延年”,并將其列為上品。《本草經集注》南宋時期范成大在《吳郡志》卷三十中記載:“杭州屬邑,有白菊者,曰甘菊,一名家種以供蔬茹,葉淡綠柔瑩,味甘,咀嚼香味俱勝,擷以作羹及泛茶,極有者、農學家張履祥,在《補農書》中對杭白菊的栽培情況進行了記載:“甘菊性甘溫,久服最有益,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亦有以此為業者……黃白兩種,白者為勝。”因此,早在300多年自明末清初以來,菊花作為商品逐漸被栽培馴化。本部分遵循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有關浙江種植菊花的最早記載見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周淙的《乾道臨安志》,書中記載:“物崇德、桐鄉(今合并為桐鄉)是全國有名的菊花之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杭州白話報》記載:杭州白菊在清宮曾作為御用上品“貢菊”。因此,清代菊花以杭產者佳,杭產菊花被廣泛栽培與民國時期《本草正義》記載:“近今藥物恒用之品,則以杭產黃色小花為正,而杭產白色小花,有蒸曬二種,蒸菊,將鮮菊入蒸籠內先蒸癟再曬、烘焙至燥,其色老黃,收藏朵瓣不散。曬菊,以鮮花烈日曬干,其花嫩黃,朵松花瓣易散,皆道地。”民國35年(1946)《浙江工商年鑒》記載:“茶菊以杭縣、塘棲、喬司、臨平及杭市筧橋所產者為著,為杭州名貴特產。每年輸出上海,轉銷粵港達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藥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產于浙江嘉興、桐鄉、吳興多系茶菊,產于浙江海寧者多系黃菊,此二者,統稱‘杭菊'……出口以杭菊為主。銷全國,并出口。”綜上分析,杭產菊花聞名全國,海寧、石門(原崇德)、桐鄉、嘉興等地所產菊花統稱杭菊。又因杭產菊花以白色為主,又稱杭白菊。杭白菊既是白菊,也是甘菊,又是茶菊,更是杭菊的主體(杭黃菊現在較少)。頭狀花序的舌狀花片較寬,管狀花多數而外露,其常用處方名為質量要求是色白、氣香、味甘。從清代開始,杭菊主產地逐漸向北推移,在桐鄉形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藥茶兩用菊花種植基地。經過歷代醫藥學家長期的臨床實踐,推選出來的杭菊療效好、質量佳,為道地藥材,同時,杭菊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杭白菊產地沿革見表出處宋明杭州城精產甘菊,香味清美,及時采之,勝于諸品清甘菊花,家園所種,杭產者良。有黃白二種,單瓣味甘者入藥、點茶、釀酒、甘菊即茶菊,出浙江、江西者佳,形細小而香……近日杭州筧橋、安徽池州、長期以來,崇德、桐鄉(今合并為桐鄉)是全國有名的菊花之鄉民國近今藥物恒用之品,則以杭產黃色小花為正,而杭產白色小花,其氣味醇味最甘緩,清香幽靜,尤為過之產杭州海寧等處……有蒸曬二種,蒸菊,將鮮菊入蒸籠內燥,其色老黃,收藏朵瓣不散。曬菊,以鮮花烈日曬干,其花嫩黃,朵松花瓣易散,皆道地茶菊以杭縣、塘棲、喬司、臨平及杭市筧橋所產者為主產于浙江桐鄉、崇德、海寧藥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產于浙江嘉興、桐鄉、吳興多系茶菊,產于浙江海寧者多系黃菊,此二者,統稱“主。銷全國,并出口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8℃,全年大于或等于10℃的平均積溫5258℃,無霜期238.6d,年平均日照時數1983.4h,年平均降水量1193.8mm。田面高程在海拔吳淞基面2.8m~6.0m,平均4.05m,地面高程海拔為5m~8m。地質為錢塘江下游沖積平原,沉積層厚度從西南部約100m增至東北部的180m左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宜種性廣。旱地土壤略偏酸性,pH6.5左右,多系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對菊花的相關質量規定。7.2性狀特征杭白菊呈碟形或扁平狀,直徑2.5cm~4cm,有分散或數個相連成片。舌狀花淺黃色,平展或微折疊,彼此粘連,通常無腺點;管狀花多數,外露。體輕,質柔潤,干時松脆。氣清香,味甘、微苦。杭白菊與其他產地杭菊性狀鑒別要點見表2。表2杭白菊與其他產地杭菊性狀鑒別要點比較項目呈碟形或扁平狀,有分散或數個相連成片呈碟形或扁球狀,常數個相連成片[1]佚名.神農本草經[M].孫星衍,孫馮翼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1.[2]陶弘景.本草經集注(輯校本)[M].尚志鈞,尚元勝輯校.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3]《杭州市地方志》編撰委員會.萬歷杭州府志[M].北京:中華書局,2005:42.[4]張履祥.補農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59.[5]吳儀洛.本草從新[M].北京:紅旗出版社,1996:64.[6]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26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