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屆新高考地理精準復習-沖積平原的形成_第1頁
2026屆新高考地理精準復習-沖積平原的形成_第2頁
2026屆新高考地理精準復習-沖積平原的形成_第3頁
2026屆新高考地理精準復習-沖積平原的形成_第4頁
2026屆新高考地理精準復習-沖積平原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6屆新高考地理精準復習

沖積平原的形成被河流搬運的物質沉積下來,形成河流堆積地貌。沖積平原是比較典型的一種河流堆積地貌,包括山前沖積平原、河漫灘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種類型(圖2.30)搬運作用——流水搬運流水的搬運能力取決于流速。被搬運的球狀顆粒物質重量與起動它的水流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

當挾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如果河流人海處水下坡度平緩,河水流速減慢,河流所挾帶的泥沙便會沉積在河口前方,形成近似三角形的堆積體,稱為三角洲。隨著沉積物質的增加堆積體向海洋一側擴展,發展成為面積廣大的三角洲平原。一些大河有巨大的三角洲,如長江、密西西比河、尼羅河等(一)兩種介質河水的性質往往與注入水體性質有著明顯的區別。比如,河水與海水的性質截然不同。河水通常為淡水,而海水則為咸水;河水通常為酸性或接近于中性,而海水通常為堿性;河水的含沙量一般比海水高,而海水的電解質含量一般比河水高;海水的密度通常比河水大。河水與湖水的性質也不完全相同,比如,含沙量、酸堿度及生物含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由于不同介質在河口相會,出現了一些獨特的現象。比如,密度比較大的海水沿著床底侵入河口便形成鹽水楔;有時密度比較小的河水浮在海水之上成為平面射流,可以向海運行相當一段距離,將懸浮質泥沙帶到口門外很遠的地方;有時如果河水含沙量很大,便可成為濁流,沿海底向海運行相當遠的距離。在河口區,從上游來的淡水通過河口區泄入海中,而含有一定鹽分的海水則隨潮上溯,于是便發生了鹽水與淡水的混合和鹽水入侵問題。當河道中徑流來勢較強而潮汐勢力較弱時,淡水因重力密度較小居于上層而向海中泄出,重力密度較大的鹽水位于底層并隨潮上溯而形成鹽水楔。河口鹽水楔一般河流含沙量大,河口外海水較淺的地方,大量泥沙會在河口堆積,三角洲會均勻向海增長,形成扇形三角洲。在潮流和海流比較微弱的河口,河流會分成幾股汊河入海,各個汊河泥沙堆積,形成像鳥爪子一樣的三角洲。在潮汐作用強烈的河口,因為潮汐沖蝕出很多橫縱交錯的水道,形成星羅棋布的沙洲和島嶼,最容易形成島嶼型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二)三重作用在河口,徑流、波浪、潮流相互作用,形成了河口獨特的動力特征。(三)雙向水流在河流中,通常為單向水流,而在河口卻是雙向水流。并且這種雙向水流還不同于一般的海岸帶。在人海河流的河口,潮流受到徑流的影響,其漲落潮的流速、歷時及潮位往往會發生變化。在通常情況下,河口的漲潮流由于受到徑流的頂托其流速有所減小,漲潮歷時縮短,潮位升高;落潮流由于與徑流流向一致,相互疊加,其流速有所增大,歷時增加。(四)快速沉積河口是世界上沉積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沉積速度大的原因是:(1)河水徑流在河口受到海水或者湖水的頂托,流速減小;(2)河流出口門之后,失去了河床的束縛,斷面展寬,水流攜沙能力降低;(3)不同介質的水體混合,原來呈膠體懸浮狀態的物質凝絮沉降;(4)漲潮流進入河口由于受到徑流的頂托,攜帶的泥沙發生沉積。(五)生物生產率高由于河流將大量營養物質帶到河口,河口營養豐富,因此河口往往成為生物富集的地方。河口的生物生產率往往比河流的其他河段高,也比海洋的其他部分高(除了上升流出現的地方)。大陸架的凈初級生產率平均為360g/(m2?a),河流和湖泊的凈初級生產率平均為500g/(m2?a),而河口的凈初級生產率平均卻高達1800g/(m2?a)。三角洲是由河流補給的泥沙沉積體系,分布于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的地區。其平面形態多呈三角形,頂端指向上游,底邊對著外海,故早在公元前5世紀,就用三角洲一詞來描述尼羅河河口平原。年輕”的黃河三角洲黃河三角洲是以黃河入海口的河道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每年,黃河水將超過億噸的泥沙從黃土高原搬運到入海口。這些泥沙不斷把海岸線向前推進(圖4.10),也為我國每年新增幾十平方千米的“年輕”土地。在這里,沿河道向海邊走,土地越來越年輕,人類活動的痕跡越來越少。望不到邊的蘆葦蕩里,有無數的河灣和水塘。每年,數百萬只候鳥把這里作為遷徙的“中轉站”。三角洲的發育,主要取決于河口區水流變化的基本規律,因此,河流、海洋、構造、氣候和流域自然地理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深刻地影響著三角洲的沉積特征和形態類型。一般形成三角洲的有利條件是:(1)豐富的泥沙來源。這主要取決于河流輸沙量的大小。據統計,世界上多數河流年輸沙量與年徑流量的比值大于0.24時,可形成三角洲;小于0.24,則往往發育三角港。2.海洋的侵蝕搬運能力較小,使得河流攜帶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帶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區沉積,促使三角流的形成。3.口外海濱區地勢平坦,水深較淺。這對波浪具有消能作用,造成河口區水動力能量較弱的沉積環境,有利于泥沙的堆積和三角洲的發育。讀右圖,指出G河沒有形成明顯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積,因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較少,因為G河在M點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較小,易于泥沙沉積;且從緯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內熱帶雨林廣布(植被覆蓋率高),水土流失較輕。尼羅河原本入海時攜帶大量泥沙,為尼羅河三角洲提供物質基礎,但大壩建成后,尼羅河徑流量和入海泥沙明顯減少,導致嚴重的海水內侵和海岸侵蝕。例如三角洲約西塔海角的后退速度達到120~240m/a,至少是大壩竣工前的2倍,直至20世紀末修建了海堤才得以控制(圖2)。在山區,由于地勢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挾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當河流流出山區進入平原,由于地勢趨于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在山前沉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地貌,稱為沖積扇。幾條河流的沖積扇不斷擴大而彼此聯合,就形成廣闊的山前沖積平原(圖2.31)。河流堆積地貌的-山前沖積平原扇緣扇頂沖積扇特點:①平面上呈扇形②沉積物由扇頂到扇緣逐漸變細③地勢由扇頂到扇緣逐漸變低④扇面河網密布,呈瓣狀分布多個沖(洪)積扇形成山前沖積平原圖示區域沖積扇的分布有什么特點?哪些因素影響沖積扇的大小?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帶或位于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與沉積物供給量(或泥沙含量)、氣候因素(或洪水大小)、物質來源區、堆積區的地形條件等因素有關。

(2023年陜西寶雞檢測)沖積扇是在內外力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其大小與地殼運動物質基礎、河流等有關。大青山位于陰山山脈中部,大青山山前斷裂帶是該地區的主要斷裂帶。該地區沖積扇形成于最年輕的地質年代——全新世,且不同時期形成的沖積扇在垂向上存在相互疊覆的現象,即新的扇體疊覆在老的扇體之上。下表示意不同時期沖積扇規模、區域氣候特征和地殼運動強弱,如圖為不同時期大青山山前沖積扇分布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第1~3題。沖積扇形成時期沖積扇規模區域氣候特征地殼運動強弱甲較小冷、干較弱乙較大暖、濕弱丙大暖、較干強1.該地區沖積扇形成的先后順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C.丙→甲→乙

D.丙→乙→甲D

2.導致乙和丙時期沖積扇面積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地殼運動

B.降水差異C.河水流量

D.物質基礎A

沖積扇形成時期沖積扇規模區域氣候特征地殼運動強弱甲較小冷、干較弱乙較大暖、濕弱丙大暖、較干強3.在三個沖積扇形成期間,大青山山體(

)A.先抬升后下降

B.不斷抬升C.先下降后抬升

D.不斷下降B

考向1河谷的演變過程

(2023年山東濰坊期末)河流是地球表面最活躍的外力作用之一,它通過流水的侵蝕、搬運與堆積等作用塑造了絢麗多彩的地表形態。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發源于黃山山脈,如圖示意其發育過程(箭頭代表侵蝕作用方向)。讀圖,完成第1~2題。1.該河流的發育過程為(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2.河流發育的最后兩個階段之間,該地區(

)A.地殼抬升明顯B.河水流速減慢C.河谷不斷變淺D.泥沙含量增加B

A

河流下切侵蝕,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流谷坡上,這種地形稱為河流階地。▋河流堆積地貌的形成--山前沖積平原山前沖積平原:山區落差大,流速快在出山口處,地形趨平,形成沖(洪)積扇河流搬運能力強,攜帶大量泥沙、沙礫等流速趨緩,河道變寬搬運物質在山口處堆積多個沖積扇連在一起形成山前沖積平原河流堆積地貌——河漫灘平原多個廢棄河漫灘形成河漫灘平原河流流經地勢平坦的地區常形成曲流,尤以中下游地區常見。河流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不斷升高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洪水季節,河漫灘被洪水淹沒,繼續接受堆積。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繼續向下侵蝕,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寬廣的河漫灘平原(圖2.32),這是沖積平原的主體河漫灘平原常沿河呈帶狀分布。河流堆積地貌的形成--河漫灘平原河漫灘平原:凹岸侵蝕凸岸在水下形成堆積體河流裁彎取直,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凸岸堆積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洪水期沉沒水低繼續接受堆積多個廢棄河漫灘形成河漫灘平原考向2三角洲的形成及演化

(2023年浙江6月選考)黃河三角洲海岸線始終在不斷變化。1996年,黃河經人工改道朝東北方向入海。如圖為1996—2020年黃河河口區汛期陸地面積變化統計圖。據此完成第4~5題。4.下列遙感影像,能正確反映不同年份黃河河口區汛期陸地形態變化先后順序的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C

5.1996年后,造成老河口陸地面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運動的作用

B.黃土高原植被的恢復C.上游水庫的沖淤

D.汛期流域降水的變化A

(2021年廣東高考地理)邊灘是由于河流沉積作用形成的與河岸相連的泥沙質堆積體。三峽水庫運行后,長江中游邊灘整體呈萎縮態勢。研究表明,長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動流速為0.25~0.50米/秒。圖甲示意該段河道某斷面在不同流量時的流速與水深情況。圖乙示意該段河道流量超過15

000米3/秒的持續天數與邊灘面積關系。據此完成(1)~(2)題。甲

淺灘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規模的沖積物堆積體,它們有的分布在岸邊,稱邊灘,有的分布在河心,稱心灘。淺灘與淺灘之間較深的河段,稱深槽(圖3-8)。(1)由圖甲可知,當流量從14278米3/秒降至6888米3/秒時,該河段(

)A.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擴大B.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縮小C.侵蝕主要發生在邊灘體,深槽區擴大D.侵蝕主要發生在深槽區,邊灘體縮小A

(2)根據圖乙,近年來長江中游邊灘整體萎縮的原因除侵蝕作用外,還可能是(

)A.河道來沙量減少

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護坡工程建設

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A

圖乙示意該段河道流量超過15

000米3/秒的持續天數與邊灘面積關系。(2022年廣東高考地理)河床縱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點的連線剖面。青藏高原東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縱剖面呈階梯狀形態;近幾十年來,在該河段有湖泊發育。如圖示意該段河床縱剖面形態。據此完成(1)~(2)題。(1)第Ⅰ段河床縱剖面階梯狀形態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地質構造差異抬升

B.河流的階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異

D.滑坡、泥石流作用D

(2)在第Ⅱ段河床,縱剖面①→②→③的發育過程反映該段河床(

)A.淤積大于侵蝕

B.侵蝕大于淤積C.侵蝕—淤積平衡

D.持續不斷侵蝕A均衡狀態時的河道縱剖面表現為平滑的形態,然而自然界的河流常因區域構造或環境的擾動而呈現出不均衡狀態。裂點(knickpoint)則位于不均衡河道縱剖面上緩坡段與陡坡段的轉折處,其發育常受控于流域盆地內巖性差異、構造抬升差異、侵蝕基準面變化或氣候變化等控制因素。因構造隆升或侵蝕基準面下降形成的裂點為坡斷型裂點,垂直遷移速率是恒定的,因此同一期侵蝕基準面變化所產生的裂點將處于同樣的海拔高度。因滑坡、巖性差異等因素形成的裂點則常為垂階型裂點,在空間位置上通常是固定的,基本不會向上游遷移。P428(2024年湖北7市聯考)溯源侵蝕又稱裂點,是下蝕作用的一種特殊形式,其方向向河源延伸,主要受到巖性、內外力作用等因素的影響。如圖是我國西部地區某河流支流上的裂點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第10題。10.甲河流T1時期裂點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

)A.巖漿活動

B.風力侵蝕C.持續抬升

D.冰川作用

P414(2022年新課標全國乙卷)如圖顯示黃河桃花峪附近花園口水文站監測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兩次洪水過程的水位與流量的關系。讀圖,完成第9~10題。10.圖示資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相鄰河流或水系間往往有高原、山地、丘陵等地物作為分隔,這些起到分隔流域作用的地物被稱為分水嶺。當分水嶺被破壞或變遷而不能再起到分水的作用時,水系將會重新組織。水系調整或重組有兩種形式,包括流域間分水嶺的緩慢移動和導致流域面積突變的河流襲奪事件。古金沙江曾作為古紅河的上游沿著類似現代紅河的方向匯入南海而在三峽貫通之前的古川江可能就曾匯入古金沙江數百萬年前以巫山為分水嶺,一條古長江自西向東流向江漢盆地一條古川江自東向西流向四川盆地兩江不斷侵蝕巫山山嶺,兩相夾擊之下,巫山被切穿古川江與古長江匯流,一同東流入海,長江正式貫通僅展示長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