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5土壤發育1.(2023·山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白漿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層以下存在白漿層的棕壤,白漿層底部常見堅硬的鐵錳結核層。白漿化棕壤分布區地下水位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漿化棕壤大部分被辟為農田,以種植花生、地瓜、冬小麥為主,是低產土壤之一。圖1示意白漿化棕壤的剖面構型及各土層主要理化性質。(1)分析白漿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構型在不同季節對土壤水分的影響。(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針對白漿化棕壤低產的原因,江蘇北部某地農民在長期生產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了一種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漿化棕壤的農田工程措施——豐產溝(圖2)。說明豐產溝如何克服白漿化棕壤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10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2·湖南地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土壤有機質包括腐殖質、生物殘體等,大多以有機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機碳密度是指單位面積內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機碳儲量。海南島某自然保護區內保存著較完整的熱帶山地雨林,此地常受臺風影響。下圖示意該保護區內一塊樣地的地形及該樣地內部分點位土壤表層(0~10cm)的有機碳密度(單位:kg/m2)。(1)指出該樣地山脊與山谷土壤表層有機碳密度的差異,并分析其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長白山更強,請說明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重要途徑,提出增強當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土壤的形成過程土壤是巖石、氣候、生物、地形、時間、人類活動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隨著時間推移,土壤從無到有,從薄到厚,層次由少到多,逐步發育成熟。(1)在風化作用下,巖石形成成土母質。巖石受到氣候因素(風吹、日曬、雨淋、冰凍等)的影響,物理結構變得疏松,化學成分也發生改變,形成成土母質。這是土壤形成的初始階段。(2)在低等生物改造作用下,有機質陸續積累,形成原始土壤。藻類、地衣、苔蘚等低等生物在裸露的巖石表面著生,巖石表面逐漸形成生物風化層,是原始土壤發育的基礎,為高等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更好的條件。(3)在高等生物、微生物改造作用下,養分富集,形成成熟土壤。(4)在人類耕作培育下,形成有利于農業生產的耕作土壤。人類的耕作活動,將自然土壤改造為各種耕作土壤,改善土壤的結構與性狀,提高土壤的生產能力。2.土壤發育的影響因素(1)自然地理要素與土壤的發育(2)人類活動對土壤形成的影響3.土壤特征的形成(1)土壤的顏色土壤顏色主要由有機質含量、礦物質組成以及含水量等因素共同影響。因素影響有機質含量有機質,尤其是腐殖質,是影響土壤顏色的主要因素之一。腐殖質由動植物殘體經過微生物分解后形成,一般呈黑色或棕色。因此,當土壤中的腐殖質含量較高時,土壤會呈現較深的顏色,如黑土礦物質組成土壤中的礦物質對土壤顏色有顯著影響。例如,氧化鐵是土壤中的一種重要礦物質,它能賦予土壤偏紅色含水量含水量的多少會影響土壤的顏色深淺,水分含量較高的土壤通常顏色較深意義:根據顏色可以理解土壤的性質和肥力,從而為農業生產和土地管理提供指導(2)土壤的質地土壤質地是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徑的礦物顆粒的組合狀況,根據土壤中這些顆粒的比例,土壤可以被分為砂土、壤土和黏土。4.土壤的性質及其影響因素土壤性質影響因素土壤含水量①“收”:大氣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凝結水等;②“支”:蒸發、植物吸收和蒸騰、水分滲漏和徑流(壤中流);③“儲”:最大儲水量受土壤空隙空間大小制約土壤透氣性受土壤空隙空間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響:①土質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氣性好(但水分不足時,植物會凋萎);②土質黏重、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透氣性差(水分充足易導致空氣受到排擠,土壤溫度下降,透氣性減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最終取決于水、肥、氣、熱的協調程度:①“收”:外力搬運輸入;自身有機質產出(生物提供);自身礦物質產出(巖石風化);人類活動補充(施肥)等。②“支”:微生物分解;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徑流侵蝕;不合理的人類活動等土壤酸堿度①母質:基性巖母質形成的土壤偏堿性;酸性巖母質形成的土壤偏酸性。②氣候:濕潤地區往往與酸性土壤的分布是一致的;干旱和少雨地區,淋溶作用弱,往往是中性或堿性土壤的分布區。③人類活動:增施熟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酸雨導致土壤酸性增強等土壤溫度①“收”:直接來源為太陽輻射;②“支”:地面輻射、蒸發;③“調”:土壤含水量增加導致土壤溫度變化減小,人類活動(如覆蓋黑膜可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使土壤溫度降低;覆蓋透明膜可減少地面輻射的散失,提高土壤溫度)可以影響土壤溫度(2024·九省聯考河南地理)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區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組成。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該地區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擴張,植被出現“綠化”現象(下圖);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溫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溫度高1.45℃。據此完成1~3題。1.該地區植被“綠化”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增多 B.氣溫升高C.光照增強 D.風力減弱2.該地區夏季灌木下土壤溫度低于地衣的主要原因是灌木下土壤()A.吸收太陽輻射較少B.吸收大氣逆輻射較少C.反射太陽輻射較多D.釋放地面輻射較多3.隨著灌木的擴張,該地區土壤()A.日溫差變大 B.厚度增加C.有機質減少 D.生物多樣性減少(2024·湖南長沙模擬)土壤有機碳是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對植被的更新與恢復、生物多樣性的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等具有重要作用。伏牛山為秦嶺東段支脈,植被種類多樣。下圖分別示意伏牛山地理位置及其土壤有機碳含量與海拔的關系。完成4~5題。4.伏牛山()A.海拔越低處,受人類活動影響越大,土壤有機碳含量越多B.海拔高處氣溫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機碳較豐富C.海拔1600m附近,土壤有機碳輸入量最大D.土壤有機碳含量主要受氣溫影響,與降水關系不大5.伏牛山相同海拔處北坡土壤有機碳含量較南坡大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緯度 B.坡度C.水分 D.海陸位置位于橫斷山區的貢嘎山,垂直高差極大,自然帶類型多,從山麓到山頂依次發育了森林、草原、冰雪等植被類型。下圖為“貢嘎山東坡主要植被類型下土壤有機質沿土壤剖面分布圖”,圖中各點所對應縱坐標分別為取樣點凋落物層、腐殖質層、淀積層、母質層的取樣深度(亞高山草甸無凋落物層)。完成6~7題。6.隨海拔升高,貢嘎山東坡主要植被類型下土壤腐殖質層有機質含量的變化趨勢是()A.“單峰”型變化 B.“雙峰”型變化C.先升后降再升 D.先降后升再降7.次生闊葉林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豐富,淋溶作用強②氣溫高,微生物分解快③植被單一,凋落物較少④發育時間短,土層較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24·廣西南寧模擬)為研究祁連山南坡中段微地形對土壤水分的影響,某研究團隊選取了該區腹地普遍分布的典型坡地(海拔約為2090~3120m)進行試驗,其陰陽坡典型植被分別為青海云杉(東北向)和高山草地(西南向),且陰坡土壤細顆粒占比較陽坡高,有機層及腐殖質層均較陽坡厚。下圖示意試驗區兩類植被近地表土壤(0~50cm)的蓄水能力。完成8~10題。說明:土壤飽和蓄水量為土壤孔隙中水分達到飽和時的蓄水量。8.關于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蓄水能力的敘述,正確的是()A.土壤飽和蓄水量完全不受坡位影響B.土壤實際蓄水量受坡位的影響較大C.隨海拔升高,土壤實際蓄水量先減后增D.在坡頂附近,土壤飽和蓄水量達最大值9.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實際蓄水量普遍小于高山草地,主要是因為()A.地表的坡度較大,導致地表徑流相對較少B.所在坡向為陽坡,近地表土壤水分易蒸發C.降水被林冠層截留,到達地表的降水量較少D.受土壤質地的影響,近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滲10.青海云杉近地表土壤飽和蓄水量普遍大于高山草地,主要是因為()A.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使近地表土壤疏松多孔B.有機質集中于近地表,利于促進地表徑流下滲C.細顆粒占比較高,有利于抑制近地表土壤水分蒸發D.土壤易板結,阻擋近地表土壤水分向深處下滲答案精析真題體驗1.(1)上層砂土土質疏松,蓄水保水能力弱,蒸發能力強,下層黏土堅實,阻礙地下水向上補給,在少雨季節土壤水分少;多雨季節上層沙土質地粗,水分易下滲,受黏土阻礙容易滯水,使土壤水分過多。(2)培壟增加了耕作層厚度,提高了土壤養分供給能力;培壟和溝底深翻減少了白漿層的不利影響,利于作物扎根;溝底深翻改變土層“上砂下黏”的不良構型,有效緩解了土壤少雨季易旱、多雨季易澇的問題,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溝底有利于冬季積雪,可以改善冬小麥生長期內的土壤墑情;雨季前冬小麥收獲,兩壟之間的溝有助于排水,可以減少漬澇危害。2.(1)差異:山脊土壤表層有機碳密度較大,山谷土壤表層有機碳密度較小。原因:與山谷相比,山脊受臺風影響更大,易使植被傾倒死亡、腐爛,樹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機碳輸入。(2)與長白山相比,該地水熱條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熱帶森林光合作用更強,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體內。(3)積極恢復森林,擴大森林面積;加強森林撫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護性間伐與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預測演練1.B2.A3.B[第1題,制約高海拔地區植被生長的主導因素是熱量。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較高海拔處熱量條件改善,逐漸適合灌木生長,B正確。第2題,根據大氣受熱過程可知,土壤主要靠吸收太陽輻射增溫。灌木地上生物量較多,遮擋了太陽輻射,導致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少,土壤溫度更低,A正確。第3題,隨著灌木的擴張,該地區土壤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少,白天土壤溫度降低;夜間受灌木的保護,地面輻射損失減少,日溫差變小,A錯誤。灌木擴張,生物活動增加,加速土壤的形成,厚度增加,B正確;灌木的生物量大,枯枝落葉多于地衣群落,土壤有機質增多,C錯誤;灌木擴張,物種比地衣種類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多,D錯誤。]4.B5.C[第4題,據圖可知,伏牛山低海拔處土壤有機碳含量低,A錯誤。高海拔處,雖然生物量較少,但氣溫較低,微生物分解慢,經過長期積累,土壤有機碳較豐富,B正確。海拔1600m附近土壤有機碳含量最大,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分解較慢,低海拔處有機碳輸入量最大,C錯誤。土壤有機碳輸出主要通過微生物分解及雨水淋溶等,因此土壤有機碳含量受降水的影響也較大,D錯誤。第5題,伏牛山地處秦嶺東段,北坡是陰坡,與南坡相比,光照較弱,蒸發較少,土壤含水量較高,植被更豐富,枯枝落葉更多,土壤有機碳含量更大,因此主要影響因素是水分,C正確。伏牛山南北坡緯度相差不大,排除A。材料并無坡度的信息,無法推知坡度對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影響,排除B。南北坡與海洋的距離差別不大,排除D。]6.B7.C[第6題,隨著海拔升高植被類型遵循“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灌叢-草甸”的演替規律,而次生林是受人類活動干擾形成的,應位于最底部坡度較緩的山麓地帶,所以隨著海拔升高植被是按照圖例中自下而上的順序分布;腐殖質層屬于取樣的第二層,所以要讀取自地表向下的第二個數據,注意文字材料中“亞高山草甸無凋落物層”的特殊信息,因此亞高山草甸讀取的是第一個數據,從圖中讀取的數據可以推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2025新入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參考答案【綜合卷】
- 2025工廠員工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企業聘用離職人員合同范本
- 2025機密資料保密合同協議書
- 2025年網絡設備租賃合同
- 2025養殖合同書(家畜) 承包合同
- 2025兼職工作合同范本
- 2025分銷授權合同范本
- 2025年風電電纜項目建議書
- 2025技術服務合同書模板
- 傳統園林技藝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直播中的禮儀與形象塑造
- 2024年八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檢測卷【含答案】
- 老年人中醫健康知識講座總結
- 海南聲茂羊和禽類半自動屠宰場項目環評報告
- 跳繩市場調研報告
- 《民法典》合同編通則及司法解釋培訓課件
- 《大學生的情緒》課件
- 交通事故法律處理與索賠案例分析與實踐指導
- 2023年河北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物理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
- 大學生組織管理能力大賽題庫第三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