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復習 第一部分 素養2 專題5 主題1 地貌形成 講義_第1頁
2025高考地理復習 第一部分 素養2 專題5 主題1 地貌形成 講義_第2頁
2025高考地理復習 第一部分 素養2 專題5 主題1 地貌形成 講義_第3頁
2025高考地理復習 第一部分 素養2 專題5 主題1 地貌形成 講義_第4頁
2025高考地理復習 第一部分 素養2 專題5 主題1 地貌形成 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1地貌形成(2024·廣東地理)發育于云南省臨滄市某處半山腰的硝洞是一個石灰巖溶洞,洞內有較厚的夾雜石灰巖礫石塊的粉砂質黏土沉積物,其表層有約2m厚的文化層(含有古人類活動遺留物的沉積層)。圖1為“硝洞剖面示意圖”;圖2為自洞內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觀照片。據此完成1~2題。1.參與該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學溶蝕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蝕④風力吹蝕⑤流水侵蝕A.①②③ B.①②⑤C.①④⑤ D.③④⑤2.可推斷,該溶洞內的粉砂質黏土沉積物主要源自()A.洞頂的滴水化學淀積物B.人類活動遺留的堆填物C.洞內石灰巖崩塌堆積物D.地質時期的流水搬運物(2024·1月浙江選考)河流階地是發育在河谷兩側高水位之上的階梯狀臺地。下圖為“某河流階地剖面示意圖”,圖中標注的時間為階地形成的距今時間。完成3~4題。3.各級階地形成過程中()A.T1抬升速率最大 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 D.T4下沉幅度最小4.與其他階地相比,T2具有不同結構,可能是()A.形成時位于曲流的凸岸處B.形成時河流側蝕河床展寬C.形成后風力侵蝕向上搬運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5.(福建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河口地貌的演變與海平面、河流輸沙量等密切相關。2萬年以來,恒河流域地殼相對穩定,但由于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約120米;恒河年入海輸沙量在距今約1.1萬年時達到頂峰(約25億噸,當今約10億噸);距今約0.7萬年,海平面開始趨于穩定。當今恒河河口(下圖)原為下切河谷,2萬年以來經歷了下切河谷→河口灣→三角洲的演變。(1)分析當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灣→三角洲演變的原因。(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推測1.1萬年以來恒河流域西南季風強弱的變化趨勢,并說明理由。(8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學者預測恒河三角洲未來將萎縮,分析該預測成立的條件。(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地貌的成因類型(1)內力地貌(2)外力地貌2.地貌的形成過程地貌的形成過程可根據時間連續性分為持續性演變和間歇性演變。(1)持續性演變:即穩定的地質作用長時間持續影響某地的地貌發育過程,如圖1所示:這類過程強調“時序+節點+作用”,是鏈條狀結構(a→b→c→d結構),一鏈到底,具有時間的先后性。圖2示意河谷地貌的形成過程。(2)間歇性演變:不同地質作用交替主導某地的地貌發育過程,地質作用呈現出明顯的活躍期—平靜期交替出現的規律,形成多組不同時期的相同地貌組合,如河流階地、多個貝殼堤、多道冰磧壟等。這類過程同樣強調“時序+節點+作用”,是重復結構(a→b→a→b結構),反復多次。圖3為河流階地剖面,圖4為河流階地的形成過程示意。3.地貌形成答題思路地質作用過程性試題往往是圍繞某地質事象考查,事象的基本構成有物質因素、動力因素、作用過程(包含時間)、作用結果。(1)物質因素:巖層、巖體等。(2)動力因素:內力(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火山噴發、地震等)、外力(流水、風、海浪、冰川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等)。(3)作用過程:各種內、外營力與事象主體(受力物體)在多種地理運動(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循環、巖石圈物質循環等)的聯系之下產生變化的過程。任何地貌的形成都是內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只不過在某時、某地是以某種作用為主。(4)作用結果:作用過程后,事象主體的位置、大小、形狀、性質等方面發生變化,形成特定地貌。(2024·廣東陽江模擬)河漫灘指位于河床主槽一側或兩側,在洪水時被淹沒,枯水時出露的灘地。下圖為“自東向西流淌的河流河漫灘發育示意圖”。完成1~3題。1.圖中南岸沒有河漫灘的原因可能是()A.遭受人為破壞B.位于凹岸,遭受侵蝕C.地轉偏向力作用D.位于凸岸,遭受侵蝕2.圖中河漫灘將()A.向北退縮,北岸面積縮小B.向北退縮,北岸面積擴大C.向南擴展,北岸面積縮小D.向南擴展,北岸面積擴大3.與平原河漫灘相比,山區河漫灘()A.坡度更小 B.發育更充分C.寬度更窄 D.沉積物更細河流流經平坦地形時常會形成千回百轉的曲流景觀。下圖為“北美大草原某地景觀圖”。據此回答4~5題。4.決定該地林地分布的生態因子是()A.氣溫B.水分C.光照D.風向5.在河道變遷過程中,河道景觀的演化過程是()A.曲流→牛軛湖→林地→草地B.牛軛湖→曲流→草地→林地C.林地→草地→曲流→牛軛湖D.草地→林地→牛軛湖→曲流6.(2024·福建廈門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廣東韓江三角洲平原(圖1)原為海灣。距今2500年以來,該地地殼和海平面基本穩定,三角洲上逐漸形成多條高大寬闊的沙壟(圖2)。兩晉開始,大量移民陸續進入韓江流域開墾荒地,建立村鎮。宋末以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長,當地先民“與海爭地”,不斷開發濱海鹽堿地,在沙壟上建立村落。(1)說明韓江三角洲上任一條沙壟的形成過程。(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述韓江三角洲沙壟的走向特點,并分析沙壟數量多的原因。(7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簡述韓江三角洲上村落建立時間的空間差異,并指出這些村落易遭受的自然災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真題體驗1.B2.D[第1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溶洞是流水溶蝕石灰巖等可溶性巖石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該溶洞是可溶性石灰巖受流水侵蝕、化學溶蝕形成的,①⑤正確;洞內有較厚的夾雜石灰巖礫石塊的粉砂質黏土沉積物,說明可能是重力崩塌的產物,②正確。故選B。第2題,結合圖1、圖2可知,硝洞洞穴外地表較高,且洞穴外緣有粉砂質黏土堆積形成的緩坡,推測洞穴外地表較高處的沉積物,通過流水作用被帶入洞穴內,堆積形成粉砂質黏土沉積物,由于粉砂質黏土沉積物位于文化層之下,說明其形成較久遠,故選D。洞頂的滴水化學淀積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不是粉砂質黏土物質,A錯。人類活動遺留物的沉積層在粉砂質黏土沉積物之上,粉砂質黏土沉積物早于人類活動,B錯誤。洞內石灰巖崩塌堆積物主要是石灰巖塊,而不是粉砂質黏土,C錯誤。]3.A4.D[第3題,讀圖可知,越早形成的階地,位置越高、離河谷越遠,T1~T4四級階地都為抬升趨勢,C、D錯誤;讀圖可知,T1抬升幅度為30m,T2抬升幅度為35m,T3、T4抬升幅度為50m,再結合各級階地形成時間,可知T1抬升速率最大,T3、T4抬升幅度大,A正確、B錯誤。第4題,讀圖可知,T2相比其他階地缺失沉積物,基巖裸露,說明T2形成后遭受到強烈的侵蝕和搬運作用,特大洪水發生,流水侵蝕和搬運作用強烈,致使粉砂層和沙礫層消失,D正確。]5.(1)前期海平面上升(海岸線后退,海水入侵),原下切河谷被淹,形成河口灣;當今河口處落差變小,流速變慢,泥沙易淤積;后期海平面趨于穩定,恒河輸沙量大,泥沙大量淤積逐漸形成三角洲。(2)變弱。理由:地殼相對穩定,說明恒河流域面積基本不變,河流落差基本不變,河流攜帶泥沙能力基本不變;輸沙能力銳減,說明徑流量變小,降水量變小,西南季風攜帶的水汽量變小。(3)氣候變暖,會導致海平面繼續上升。西南季風變弱使恒河流域降水量減少,輸沙量減少;生態退耕、修建水庫等人類活動,使河流含沙量減少,輸沙量減少;沉積速率小于侵蝕速率。地殼下降,且下降速率快于泥沙淤積速率。預測演練1.B2.D3.C[第1題,讀圖可知,該河段為河曲,由圖中指向標可知,河流南岸坡度較陡,是被侵蝕的一側,可判定南側應為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的凹岸,選B。第2題,該河段為河曲,南岸為凹岸,易受侵蝕,北岸為凸岸,易受堆積。隨著南岸的不斷侵蝕,河漫灘將會向南擴展,河道的北岸泥沙不斷堆積(河水挾帶底部泥沙,向北岸運移,在北岸沉積),面積擴大,故選D。第3題,與平原河漫灘相比,山區地勢起伏較大,河漫灘坡度更陡;河道較窄,發育不充分,寬度更窄;水流速度較快,沉積物顆粒較大。故選C。]4.B5.A[第4題,讀圖可知,在大草原上局部地區有林地的分布,而林地與草地的生長需要不同的自然條件。據圖可以發現,林地分布于河流曲流處,故可以推斷出是河水改善了局部地區的生態條件,所以決定該地林地分布的生態因子是水分。故選B。第5題,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流在流經平坦地形時會形成千回百轉的曲流景觀。由于河水流動的慣性沖刷,河道在彎曲地區會裁彎取直,曾經彎曲的地方形成牛軛湖。牛軛湖形成之初水分較多,適合林地生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