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知識清單
第一部分文學與文化常識積累第二部分重點詞語釋義與積累第三部分技巧方法點撥與應用
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屬河北)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直言敢諫著稱。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晉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于其手。唐貞觀十一年(637)上《諫太宗十思疏》,十三年上《十漸不克終疏》。《舊唐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都著錄《魏征集》20卷,已散佚。2拓展: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627-649)是唐朝第二代皇帝,中國封建社會偉大的軍事家,將領,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千古一帝之一,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繁榮。通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勢力,并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容許百姓休養生息,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后人稱他在貞觀年間的統治為“貞觀之治”。疏“疏”通稱“奏疏”。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來作為一種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員向帝王進言,以便使下情上達的進諫奏文。疏,也就演變為“疏通事理,分條陳述”的意思。它起源于漢代,后世人們以“奏疏”作為這類進言類文體的通稱。疏的用途較廣,論諫、陳乞、待罪、推薦、辭官等都可以用“疏”。如賈誼的《論積貯疏》、晁錯的《論貴粟疏》等。
“諷、諫、謗、譏、誹”區別諷用委婉的言語暗示或勸告諫直言規勸,使改正錯誤。謗公開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公開指責。譏指責別人的過失,是微言諷刺。誹是背地里議論。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抑制大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權,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政策。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被列寧稱為“中國11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因守舊派反對,前后兩次被罷相,后退居江寧。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贈太傅。紹圣元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文學思想及作品王安石的詩文多為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獨樹一幟;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但風格高峻。主要作品有《答司馬諫議書》《傷仲永》《游褒禪山記》等散文名篇;詩歌《泊船瓜洲》《登飛來峰》等。有《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存世。相關文化常識諫院是宋代設立的輿論機關,負責在朝廷中搜集建議和評論。
御史:監督各級官吏,彈劾大臣諫官:提醒皇帝不要犯錯,并且督促其犯錯之后要勇于改正“書”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即書信。古人寫信多有題目,說明寫給誰,信題多為“報……書”“與……書”“上……書”“答……書”等。此外還作書寫、記載講,如“明初四杰”之一高啟的《書博雞者事》,就是記斗雞賭輸贏的人的故事。奏章,奏議,如秦李斯《諫逐客書》。名實之辯名實之辯是中國哲學史和邏輯思想史上對名實關系的研究和爭論。名正則言順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場,對同樣一樣事就會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
名實內涵名稱;形式實際內容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指的是司馬光給新法冠上的罪名王安石變法的實際內容(性質)
杜牧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著名詩人、文學家,出生名門,唐宰相杜佑之孫,26歲中進士,在地方和中央都曾任職。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后世稱“杜樊川”,自號“樊川居士”。杜牧在文、賦、詩方面皆有建樹。文氣勢雄渾,多針砭時事,是繼韓愈、柳宗元之后的散文大家。有《樊川文集》傳世。賦受“唐宋古文運動”影響,推動賦由駢儷走向散文化,《阿房宮賦》歷來被視為“文賦”的開先河之作。詩成就最為突出,詩風清麗自然,在晚唐詩壇獨樹一幟,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
賦內涵
“賦”古代的一種文體,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賦者,鋪也;鋪采摛(chī,舒展散布)文,體物寫志也。”形式手法:注重鋪陳,多對偶、排比、比喻、夸張;語言:講究辭藻和用典,聲律和諧,朗朗上口;句式:以四、六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追求駢偶。內容通過摹寫事物來抒發情志,寄托諷喻之意。詠物說理、托物言志、借古諷今
蘇洵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據說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宋仁宗嘉右元年(1056)帶領兒子蘇軾、蘇轍到京城,以所著文章22篇:《幾策》2篇,《權書》10篇,《衡論》10篇,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賞識這些文章,認為可以與賈誼、劉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振。蘇洵精于古文寫作,尤長于策論,主張“言必中當世之過”。為文見解精辟,論點鮮明,論據有力,語言鋒利,明快酣暢,雄奇遒勁,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后人因其子蘇軾、蘇轍都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三人合稱“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選自《嘉祐集·權書》。《權書》都是評論政治和歷史的,本文是其中的第8篇。2相關評價歐陽修說:蘇洵之文“博辯宏偉”。曾鞏認為:蘇洵之文“其雄壯俊偉,若決江河而下也;其輝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論政論主要用于發表作者對于時政的見解和主張史論
通過評論歷史,總結歷史教訓,為當時統治者提供治國借鑒
《諫太宗十思疏》(一)實詞1.通假字(1)振之以威怒(通“震”,威嚇)(2)則思無以怒而濫刑(通“毋”,不要)2.古今異義(1)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古義:樹木的根;
今義:指事物的本質。(2)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古義,放縱情感;
今義,盡情。(3)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古義,使……謙虛;
今義,一種謙虛的美德。(4)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古義:親人。
今義:自己的身體。(5)人君當神器之重。古義:特指封建社會的國家政權。今義:泛指祭祀用品。(6)臣雖下愚。古義:下愚,最愚昧無知的人。今義:今無此意。
3.詞類活用(1)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使動用法,使……穩固)(2)則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動,居……之下)(3)宏茲九德(使動用法,使……光大)(4)貌恭而不心服(名狀,表面上,內心里)(5)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做君主)(6)人君當神器之重(形容詞作名詞,責任、重權)(7)居域中之大(形容詞作名詞,重大的位置)(8)懼讒邪(形容詞作名詞,邪惡的小人)(9)擇善而從之(形容詞作名詞,好的、可行的意見)(10)則思正身以黜惡(形容詞作名詞,奸惡的小人、不好的行為)(11)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形容詞作名詞,有才能的人;好的意見)(12)居安思危(形容詞作名詞,安逸的環境;危險的情形)(13)智者盡其謀(形作動,窮盡)(14)源不深而望流之遠(形作動,遠長)(15)塞源而欲流長者(形作動,長遠)(16)克終者蓋寡(形作動,堅持到底)(17)欲流之遠者(使動用法,使……流得遠)(18)知止以安人(使動用法,使……安寧)(19)正身以黜惡(使動用法,使……端正)(20)思虛心以納下(使動用法,使……謙虛)
(21)何必勞神苦思(使動用法,使……勞累)(22)樂盤游,則三思以為度(意動用法,以……為樂)(23)憂懈怠,則慎思而敬終(意動用法,以……為憂)4.一詞多義(1)安:①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形容詞,安定)②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疑問副詞,怎么)③項王曰:"沛公安在?"(疑問代詞,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動詞,養生)(2)信:①信者效其忠(形容詞,誠實)②愿陛下親之信之(動詞,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詞,信用)④忌不自信(動詞,相信)(3)求:①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動詞,追求)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動詞,探求)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動詞,請求)④不求聞達于諸侯(動詞,要求)(4)治:①文武兼用,垂拱而治(動詞,治理)
②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動詞,治病)③不效則治臣之罪(動詞,懲治)(5)當:A.dāng
①盛夏之時,當風而立(動詞,對著,面對)②當場(處在某個地方或某個時候)③人君當神器之重(動詞,掌握,主持)④各當時而立法(動詞,適應,相當)⑤當高罪死(動詞,判斷)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動詞,應當)B.dàng
①安步以當車(動詞,當做)②豈非用賞罪當邪(形容詞,適合,得當)(6)固:①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鞏固)②據秦孝公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堅固)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固然)?④藺相如固止之(堅決,堅持)?⑤至于顛覆,理固亦然(本來,原來)?⑥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⑦斯固百世之遇也(確實,實在)
(二)特殊句式1.判斷句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②載舟覆舟,所宜深慎。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2.省略句樂盤游,則思三驅以(之)為度。(民眾)終茍免而不懷仁。3.狀語后置(1)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2)戒奢以儉4.賓語前置(1)則思知足以自戒(2)則思謙沖而自牧5.定語后置(1)居域中之大6.固定句式(1)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豈……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譯為“難道……嗎?”《答司馬諫議書》(一)通假字??1.不復一一自辨(通“辯”,辯解)
2.于反復不宜鹵莽(通“魯”,粗魯)3.故今具道所以(通“俱”,詳細)(二)古今異義?1.故略上報古義:?寫回信。
今義:向上級匯報2.于反復不宜鹵莽古義:書信往來。
今義:多次重復3.則眾同為而不洶洶然古義:大吵大鬧。
今義:形容聲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4.故今具道所以
古義:……的原因。
今義:連詞,表結果,所以?5.不任區區向往之至
古義:謙詞,用于自稱。
今義:指小或少?6.以致天下怨謗也
古義:因而招致。
今義:連詞表結果。以致(三)詞類活用?1.以膏澤斯民
(名作動,施加恩惠)2.如日今日當一切不事事
(名作動,做)(四)一詞多義1.見:(1)冀君實或見恕也
(第一人稱代詞,我)
(2)見漁人,乃大驚
(動詞,看見)(3)于是人朝見威王
(動詞,拜見)(4)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動詞,召見)(5)眾人皆解面我獨醒,是以見放(介詞,表被動,譯為“被”)(6)風吹草低見牛羊
(見通“現”出現)??2.修:(1)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動詞,修改)(2)乃重修岳陽樓
(動詞,修建)(3)謅忌修八尺有余
(形容詞,長)?(4)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動詞,學習)(5)臣修身潔行數十年
(動詞,修養)??(五)句式1.判斷句?(1)所操之術多異故也(2)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3)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4)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5)胥怨者民也2.狀語后置句?(1)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2)受命于人主
3.賓語前置句?(1)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4.定語后置句?至于怨誹之多《阿房宮賦》
(一)古今異義:
1.直走咸陽
古義:跑,奔,趨向;
今義:行
2.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古義:宮室建筑的精巧
;
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3.矗不知乎幾千萬落古義:座,所;
今義:下降,衰敗
4.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古義:指天氣(雨雪陰睛)的意思;今義:指一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5.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古義:搜集保存;
今義:籌劃、計劃或組織
6.可憐焦土古義:可惜;
今義:憐憫(二)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畢,被動用法,被滅亡;一,數詞作動詞,統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云、龍,名詞作動詞,出現云,出現龍)
4.復道行空,不霽何虹?(虹,名詞作動詞,出現彩虹)
5.輦來于秦(輦,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6.朝歌夜弦(歌、弦,名詞作動詞,吟唱、彈奏)
7.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營,動詞作名詞,指收藏的金銀珠寶,經營的金銀珠寶。精英,形容詞用作名詞,精品。)
8.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鑒,意動用法,以……為鑒)
9.廊腰縵回(腰,名詞作狀語,像人腰一樣,像綢子一樣)
10.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詞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11.族秦者秦也(族,名詞作動詞,滅族)
(三)一詞多義:1.一:
(1)六王畢,四海一
(統一)(2)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數詞,一把)(3)黃鶴一去不復返
(一旦)(4)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專一)2.愛:
(1)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喜愛)(2)使秦復愛六國之人
(愛護)(3)晉陶淵明獨愛菊
(喜歡)3.取:
(1)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奪取)(2)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提取)(3)留取丹心照汗青
(著,助詞)4.族:(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滅族)(2)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
(類)(3)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家族)5.縵:(1)廊腰縵回
(名詞,無花紋的帛,這里名詞作狀語)(2)縵立遠視
(形容詞,久長)6.盡:(1)一肌一容,盡態極妍
(副詞,達到頂點)(2)奈何取之盡錙銖
(盡量)(3)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
(竭盡,全部用出)(4)觸草木,盡死
(全,全部)7.使:(1)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動詞,讓)(1)使秦復愛六國之人
(連詞,假使)(四)句式1.判斷句(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明星熒熒,開妝鏡也;(4)綠云擾擾,梳曉鬟也;(5)渭流漲膩,棄脂水也;(6)煙斜霧橫,焚椒蘭也。(7)雷霆乍掠,宮車過也。2.省略句(1)五步(有)一樓,十步(有)一閣(2)長橋臥(于)波,未云何龍(3)幾世幾年,剽掠(于)其人(4)誰得而族滅(秦國)也3.狀語后置(1)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2)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3)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4)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5)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6)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4.賓語前置(1)秦人不暇自哀5.被動句
(1)戍卒叫,函谷舉。《六國論》(一)通假字1.暴霜露,斬荊棘(通“曝”,暴露,冒著)2.暴秦之欲無厭(通“饜,滿足)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通“毋”,不要)4.當與秦相較(通“倘”,如果)(二)古今異義1.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古義:他實際上。
今義: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2.思厥先祖父古義:祖輩父輩。
今義:爺爺。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
古義:這樣以后
今義:表示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之后4.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義:以致,以至于。今義:表示另提一事。5.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古義:智謀,力量。
今義:指人理解并解決問題的能力。6.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古義:舊事,前例。
今義:用來講述的真實或虛構的事。7.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能夠(三)詞類活用1.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使……虧損,使動用法)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形作動,保全)3.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形作名,小的地盤,大的地盤)4.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名作狀,按道理)5.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名作動,堅持正義)6.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方位名詞作狀語,在……之后)7.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使動,使……退卻,擊退)8.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形作動,堅持到底)9.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名作動,侍奉;名作動,禮待;名詞作狀語)10.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名作狀,一天天,一月月)(四)一詞多義1.非:(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不是)(2)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不對)(3)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
(沒)(4)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不能)2.或:(1)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有人)(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有時)
(3)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有人)(4)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或許)3.得:(1)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得到)(2)此得之
(正確)(3)誠不得已
(辦法)(4)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必須,應該)4.相:(1)當與秦相較
(指對方)(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指對方)(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相國)5.勢:(1)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氣勢)(2)其勢弱于秦
(形勢)(3)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態勢)(五)句式1.被動句:(1)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2)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3)洎牧以讒誅2.判斷句: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2)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3)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3.省略句:(1)較秦之(受賂)所得與戰勝而得者(2)思厥先祖父,暴(于)霜露,斬荊棘(3)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之)以予人(4)(諸侯)奉之彌繁,(秦國)侵之愈急?4.狀語后置句:(1)趙嘗五戰于秦5.定語后置句:(1)茍以天下之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中菲機械制造與維修服務合同
- 2025型材購銷合同書范本
- 2025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樣本
- 2025吊車租賃合同(臺班版)
- 9.1《日益完善的法律體系》-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 2025商業房產租賃合同
- 《高血壓自我管理手冊》課件
- 六年級思想品德下冊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教學設計 泰山版
- 《癌痛疼痛治療方案》課件
- 新質生產力局長
- DB65T 8020-2024 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現場從業人員配備標準
- 酒店餐飲銷售培訓
- 情報信息發布規范
- 無鹵阻燃劑知識培訓課件
- DB42∕T 1496-2019 公路邊坡監測技術規程
- 2025-2030年中國小麥加工產業運行動態及發展可行性分析報告
- 乾坤未定皆有可能-2025屆高三百日誓師班會課件
- 2025年山西汾西礦業集團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度英語課件容貌焦慮
- 神經外科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計劃
- 城市違建拆除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