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文綜歷史真題(全國甲卷)試題試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文綜歷史真題(全國甲卷)試題試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文綜歷史真題(全國甲卷)試題試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文綜歷史真題(全國甲卷)試題試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文綜歷史真題(全國甲卷)試題試卷原卷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甲卷)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當“盟主”。齊國、晉國、楚國接續爭雄,吳越爭霸。諸侯成為“盟主”可以()A.取代周天子獲得分封權力 B.成為諸侯國的“大宗”C.免除向周王室納稅義務 D.號令各諸侯國的行動2.隋唐時期,常有商販運著木材到城中指定區域進行售賣,也有人在城外種植桑樹,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為柴薪進行售賣為生。由此可知,該時期()A重農抑商政策廢弛 B.城市能源問題突出C.商品經濟不斷發展 D.市鎮經濟開始興起3.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廣泛參與日用類書籍編纂。弘治年間進士鄺璠以《耕織圖》為藍本,編撰《便民圖纂》一書,為蘇南一帶農村日常生活及農事活動提供指導。其內容龐雜,載有農藝、園藝、養畜等農業技術和飲食器用方面的知識。《便民圖纂》的出現體現了()A.朝廷加強對社會的控制 B.士大夫階層趨于世俗化C.平民文化需求范圍擴大 D.日常生產生活的標準化4.清初《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小說出版盛行,廣為傳播,同時出現了滿文版本進行刊印。而對于清政府認為會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穩定的書籍則被列為禁書,進行銷毀。這導致了()A.世俗文化發展停滯化 B.社會政治和平失序化C.政府的思想專制僵化 D.傳統倫理道德的延續5.19世紀50年代之前,江蘇鎮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鎮江府“大地主不復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農戶手上。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西方列強入侵 B.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太平天國運動 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6.20世紀初,清廷正式宣布考察政治的決定后,獲得了國內外社會各界廣泛認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朝廷對立憲政治認識的大轉變。“紛紛革命頸流血,無非蠻動力。一人坐定大風潮,立憲及今朝。”一時間內國內外革命的風聲也都消失。由此可見清末憲政()A.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 B.使得知識分子意見趨向統一C.是清廷通過改革自救的手段 D.符合其時代背景和政治需求7.下圖表(表)為1943年陜甘寧邊區佳縣城關區各階層公糧負擔情況。階層戶數人口總收入(石)公糧(石)公糧占收入%地主1691462.0104.7022.6%富農40356679.592.0913.5%中農24413521481.8120.958.1%貧農58824981376.830.342.1%雇農6423558.8——其它37214111.32.922.6%合計98947464170.2351.008.4%這一現象體現了()A.社會階級間的差距的擴大 B.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的滿足C.中國共產黨階級基礎擴大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8.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七條中規定: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于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這一規定()A.有助于“雙百方針”的貫徹落實 B.開啟了全國性的思想解放運動C.推動了基層的民主與法治建設 D.確立以人民為導向的創作方向9.在14世紀之前,人們把時間寄托給上帝,時間是“走向永恒過渡”。而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除了在職業古用的時間之外,勤奮研究古典文藝,他們強調要掌控時間,把握當下。一位意大利的母親在給她兒子的信中說道,“要好好利用時間,不要荒廢了時間……”這表明文藝復興()A.沖擊了宗教勢力 B.因信稱義開始確立C.強化了世俗觀念 D.天賦人權廣泛傳播10.18世紀上半葉,英國紡織廠女工如果在勞作的時候停下來休息,并不會有人過多在意。而到了18世紀下半葉,紡織原料由工廠統一供應和調配,整個生產過程處于工廠主的監督管理之下,紡織廠各生產環節協同勞作,這使得女織工不能夠輕易休息。這一現象表明工業革命()A.解放了女工人身的自由 B.提高了工人生產自主性C.推動了生產組織的變革 D.強化了工廠的管理能力11.伏爾泰在一次集會上說“像牛頓這樣一千年才出現一個的人,才真正是個偉大的人物……而那些該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們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們變成奴隸的人,是指認識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據此可知,伏爾泰()A.崇尚理性精神力量 B.批判封建并且反對愚昧C.主張實行精英政治 D.倡導建立自然科學體系12.20世紀40年代,好萊塢曾經拍攝過一系列正面表現蘇聯的電影,從蘇聯的視角對其進行了相對正面的刻畫。而20世紀50年代年之后,蘇聯在美國電影里的形象也很快出現了急轉彎,蘇聯對美國的威脅成了好萊塢電影的重要主題之一。美國這一態度轉變反映出()A.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 B.國際形勢影響價值觀C雅爾塔體系走向瓦解 D.冷戰聚焦于文化領域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2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數學歷史悠久,周代“六藝”中就有“數”的內容,歷代天象觀測、歷法編定等均須依靠數學知識。漢代的《九章算術》通過具體問題的應用運算,在分數、開方、線性方程組、勾股等多方面領先世界。魏晉的劉徽、南朝的祖沖之及其子祖暄,都是世界級數學家。隋唐置算學,與太學并立,將前代的十部數學專著作為講習內容。宋元時出現了以秦九韶、朱世杰等為代表的杰出數學家,明清時期,官方數學教育衰落,西學傳入,中國傳統數學受到沖擊。——摘編自(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等材料二洋務運動時期,奕?等人認為西方科學技術“無一不自天文算學中來”,清廷遂于京師同文館增設天文算學館。清末興辦新式學堂,在各級學堂開設數學課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已“與歐美日本并駕齊驅”,大學紛紛成立數學系。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擁有一批年輕的著名數學教授,如華羅庚、陳省身等。1940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設立自然科學院,開設微積分、微分方程等數學課程,培養專門人才。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的作用愈益突出,中國科學院設立數理化學部,推動了科學事業的發展。——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近代以來數學受到重視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中國數學發展的歷史啟示。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據材料,結合所學世界近現代史知識,概括出1900年~2000年世界變化趨勢,并加以闡釋。(要求:趨勢正確,觀點明晰,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1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魏獻文帝、孝文帝皆年幼繼位,馮太后長期主持朝政。她主張“準古典”,即遵從周漢魏晉傳統制度文化,鑒于西晉末年以來北方歷經動亂、學校不興,她下令在各郡置博士、助教官,建立官辦學校,又因“皇子皇孫,訓教不立”,下令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創立“皇宗學”,專門教育皇室子弟。孝文帝在皇宗學學習期間,“未嘗不《書典》在懷,《禮經》為事”。鮮卑人喜歡歌舞,馮太后親自參與編寫淺顯易懂的《勸戒歌》300余首,并譜成曲調演唱,以鮮卑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中原文化,這些措施為進一步改革做了準備。馮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將她的謚號定為“文明”。——據《魏書》等(1)根據材料,概括馮太后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馮太后教育改革的意義。1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1911年3月,摩洛哥非斯地區爆發了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起義,法國派兵鎮壓。德國出面干涉,7月1日派軍艦到摩洛哥阿加迪爾港,引發阿加迪爾危機。由于擔心德國獲得摩洛哥沿岸港口并建立海軍基地,英國于21日發出警告,強調英國是處理國際事務不可或缺的角色。英國海軍進入戰備狀態,總參謀長訪問法國并視察德法邊界。在英國強硬態度面前,德國同意與法國妥協,摩洛哥由法國“保護”,法國向德國轉讓法屬剛果部分地區。11月底,德國軍艦駛離阿加迪爾港,危機結束。德國對此十分失望,決心在下一次“考驗”時不再退縮。同時,英法同盟的實質合作進一步加強。——摘編自徐棄郁《脆弱的崛起:大戰略與德意志帝國的命運》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在阿加迪爾危機中的立場及其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阿加迪爾危機對德國的影響。17[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清帝退位后,黃興認為政治目標已實現,“將來政治競爭,但能以政見相折沖,不愿以武力相角逐”,中華民國初年的國會選舉期間,孫中山專心從事實業建設,對國民黨黨務“一切不問,純然放任”;黃興則積極為國民黨爭取選票,并認為“今者共和成立,欲蘇民困,厚國力,舍實業末由”。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黃興主張“法律討袁”,反對起兵,孫中山“格于眾議,只好從緩發動”,后袁世凱欲武力鎮壓革命黨,黃興與孫中山領導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后逃亡日本。在日本,孫中山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繼續發動式力革命,黃興主張積蓄力量,循序漸進地反對袁世凱。——摘編自李新總編《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華民國建立后黃興和孫中山政治主張的相同之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華民國建立后黃興和孫中山的政治分歧及其后果。絕密★啟用前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甲卷)歷史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當“盟主”。齊國、晉國、楚國接續爭雄,吳越爭霸。諸侯成為“盟主”可以()A.取代周天子獲得分封權力 B.成為諸侯國的“大宗”C.免除向周王室納稅的義務 D.號令各諸侯國的行動【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時期(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部分諸侯成為“盟主”,其自身的號召力不斷增強,一定程度上來說,周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諸侯同盟此舉,無不威脅著周王室的統治,固稱成為諸侯國的“大宗”,B項正確;春秋時期,周王室權力式微,但在宗法和禮樂制度之下,各諸侯即使力量壯大,也不可取代周室,排除A項;諸侯受周天子分封,具有向其納稅,貢賦等義務,排除C項;諸侯成為“盟主”,只能號令同盟諸侯,并不能號令各諸侯,D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B項。2.隋唐時期,常有商販運著木材到城中指定區域進行售賣,也有人在城外種植桑樹,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為柴薪進行售賣為生。由此可知,該時期()A.重農抑商政策廢弛 B.城市能源問題突出C.商品經濟不斷發展 D.市鎮經濟開始興起【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唐時期(中國)。根據材料“隋唐時期,常有商販運著木材到城中指定區域進行售賣,也有人在城外種植桑樹,然后砍伐送到城市作為柴薪進行售賣為生。”可分析得出隋唐時期,商品貿易逐漸走向規范化和自發性,反映出當時商品經濟不斷發展,C項正確;重農抑商政策在中國古代史上是歷史主流,并未廢除,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城市能源問題,B項表述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所給時間為隋唐,市鎮經濟出現在明朝中后期,與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3.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廣泛參與日用類書籍編纂。弘治年間進士鄺璠以《耕織圖》為藍本,編撰《便民圖纂》一書,為蘇南一帶農村日常生活及農事活動提供指導。其內容龐雜,載有農藝、園藝、養畜等農業技術和飲食器用方面的知識。《便民圖纂》的出現體現了()A.朝廷加強對社會的控制 B.士大夫階層趨于世俗化C.平民文化需求范圍擴大 D.日常生產生活的標準化【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代中后期(中國)。根據材料“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廣泛參與日用類書籍編纂”可知,明代中后期士大夫材編纂的書籍更關注日常生活與農事活動,體現出士大夫更愿意參與到世俗生活中去,強調的是士大夫思想的世俗化特征,B項正確;《便民圖纂》的編纂與朝廷加強對社會的控制無關,且該類書籍是服務于百姓生活的,排除A項;材料的主語是士大夫階層編纂書籍出現新方向,并非平民的文化需求的變化,排除C項;《便民圖纂》有利于增加百姓日用生活方面的知識,但并非意味著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走向標準化,排除D項。故選B項。4.清初《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小說出版盛行,廣為傳播,同時出現了滿文版本進行刊印。而對于清政府認為會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穩定的書籍則被列為禁書,進行銷毀。這導致了()A.世俗文化發展停滯化 B.社會政治和平失序化C.政府的思想專制僵化 D.傳統倫理道德的延續【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清初(中國)。根據材料“而對于清政府認為會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穩定的書籍則被列為禁書,進行銷毀。”可知,政府對其認為影響社會風氣的書籍進行封禁,體現出政府對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通過鉗制思想去鞏固統治,C項正確;世俗文化發展會走向緩慢,并非停滯,排除A項;清政府將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穩定的書籍列為禁書,其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不會導致社會政治和平失序化,排除B項;《三國演義》小說中就提及了忠、孝的思想,這些小說是否被封禁,并不會直接導致傳統倫理道德的發展進程,傳統倫理道德始終在延續著,排除D項。故選C項。5.19世紀50年代之前,江蘇鎮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鎮江府“大地主不復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農戶手上。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西方列強入侵 B.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太平天國運動 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世紀六七年代(中國)。據材料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鎮江的大地主不復存在了,土地為農民所有。結合所學可知,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活動區域包括了江浙地區,農民起義沖擊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因此這一時期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被沖擊,農民獲得了土地。C項正確;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沿海北上,在天津和北京地區,與材料的江蘇鎮江地區無關,排除A項;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城市,而不是農村,對土地制度不會產生影響,排除B項;大地主不復存在意味著地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壞,而土地商品化指土地的買賣,與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破壞不一樣,排除D項。故選C項。6.20世紀初,清廷正式宣布考察政治的決定后,獲得了國內外社會各界廣泛認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朝廷對立憲政治認識的大轉變。“紛紛革命頸流血,無非蠻動力。一人坐定大風潮,立憲及今朝。”一時間內國內外革命的風聲也都消失。由此可見清末憲政()A.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 B.使得知識分子意見趨向統一C.是清廷通過改革自救的手段 D.符合其時代背景和政治需求【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20世紀初(中國)。據材料可知,晚清政府的考察憲政的決定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革命風聲也消失了。因此清末憲政符合當時很多國人希望立憲改革的呼聲,D項正確;A項和C項都符合清末憲政的意義,但沒有D項表述完整全面,排除AC項;“趨向統一”說法絕對,革命黨人是不同意改良的,排除B項。故選D項。7.下圖表(表)為1943年陜甘寧邊區佳縣城關區各階層公糧負擔情況。階層戶數人口總收入(石)公糧(石)公糧占收入%地主1691462.0104.7022.6%富農40356679.592.0913.5%中農24413521481.8120.958.1%貧農58824981376.830.342.1%雇農6423558.8——其它37214111.32.922.6%合計98947464170.2351.008.4%這一現象體現了()A.社會階級間的差距的擴大 B.農民生產生活需求的滿足C.中國共產黨階級基礎擴大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43年(中國)。據材料可知,1943年陜甘寧邊區佳縣政府征收除了雇農之外各階層的公糧,地主繳納公糧占收入最多,不同層次的農民繳納相對較少。結合所學可知,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雙減雙交政策,團結了各個階層力量來共同抗日,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因此各階層負擔公糧,緩和了矛盾,凝聚了抗日力量,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項正確;各階層的公糧負擔是有差異,但不能得出差距在擴大,排除A項;材料體現了各階層繳納公糧的情況,不能得出農民生產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排除B項;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和農民,地主并不是中共的階級基礎,排除C項。故選D項。8.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七條中規定: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國家對于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這一規定()A.有助于“雙百方針”的貫徹落實 B.開啟了全國性的思想解放運動C.推動了基層的民主與法治建設 D.確立以人民為導向的創作方向【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82年(中國)。據材料可知,1982年的憲法中規定:公民有從事科學研究和文藝創作、活動的自由權力。國家鼓勵和支持以人民為導向的創造性工作。結合所學可知,“雙百方針”是指黨和政府保障科學文藝工作活動的自由。因此憲法的規定有助于“雙百方針”的貫徹落實,A項正確;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推動了全國性的思想解放運動,而不是1982年的憲法,排除B項;憲法規定公民的權利,而不是基層組織的民主與法治建設,排除C項;憲法對有益于人民的創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不能得出該規定就確立了以人民為導向的創造方向,屬于絕對化表述,排除D項。故選A項。9.在14世紀之前,人們把時間寄托給上帝,時間是“走向永恒過渡”。而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除了在職業古用的時間之外,勤奮研究古典文藝,他們強調要掌控時間,把握當下。一位意大利的母親在給她兒子的信中說道,“要好好利用時間,不要荒廢了時間……”這表明文藝復興()A.沖擊了宗教勢力 B.因信稱義開始確立C.強化了世俗觀念 D.天賦人權廣泛傳播【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文藝復興時期(世界)。根據材料“而在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者除了在職業古用的時間之外,勤奮研究古典文藝,他們強調要掌控時間,把握當下。”并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以人為核心,尊重人的價值,材料強調時間從上帝到世俗,提倡珍惜時間,反映出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思想獲得解放,更加關注現世生活,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宗教勢力的沖擊,排除A項;16世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時,提出因信稱義,排除B項;啟蒙運動時期提出天賦人權的思想,并逐漸廣泛傳播,排除D項。故選C項。10.18世紀上半葉,英國紡織廠女工如果在勞作的時候停下來休息,并不會有人過多在意。而到了18世紀下半葉,紡織原料由工廠統一供應和調配,整個生產過程處于工廠主的監督管理之下,紡織廠各生產環節協同勞作,這使得女織工不能夠輕易休息。這一現象表明工業革命()A.解放了女工人身的自由 B.提高了工人生產自主性C.推動了生產組織的變革 D.強化了工廠的管理能力【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8世紀下半葉(英國)。據材料可知,18世紀下半葉,紡織廠的生產組織和管理形式發生了變化,女工不能輕易的休息。結合所學可知,18世紀下半葉,以改良蒸汽機為代表的一系列技術革新引發了手工勞動到機器大生產的巨大變革。工廠出現,工廠制度逐漸形成。工廠制度帶來了生產組織的巨變,因此材料的現象表明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組織的變革,C項正確;工業革命束縛了女工的人身自由,排除A項;工業革命降低了工人生產的自主性,排除B項;工業革命改變了紡織廠的管理形式,而不是強化了工廠的管理能力,排除D項。故選C項。11.伏爾泰在一次集會上說“像牛頓這樣一千年才出現一個的人,才真正是個偉大的人物……而那些該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們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們變成奴隸的人,是指認識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據此可知,伏爾泰()A.崇尚理性精神力量 B.批判封建并且反對愚昧C.主張實行精英政治 D.倡導建立自然科學體系【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像牛頓這樣一千年才出現一個的人,才真正是個偉大的人物……而那些該尊敬的,是以真理的力量主宰人們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用暴力把人們變成奴隸的人,是指認識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并結合所學可知,伏爾泰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推崇理性思考,否定外在權威,A項正確;伏爾泰批判反對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但材料未涉及相關內容,排除B項;政治精英是西方政治學術語,指由政治共同體全體成員中最優秀的少數人組成的上層集團,伏爾泰主張開明君主制,排除C項;牛頓倡導建立自然科學體系,排除D項。故選A項。12.20世紀40年代,好萊塢曾經拍攝過一系列正面表現蘇聯的電影,從蘇聯的視角對其進行了相對正面的刻畫。而20世紀50年代年之后,蘇聯在美國電影里的形象也很快出現了急轉彎,蘇聯對美國的威脅成了好萊塢電影的重要主題之一。美國這一態度轉變反映出()A.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 B.國際形勢影響價值觀C.雅爾塔體系走向瓦解 D.冷戰聚焦于文化領域【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40年代(世界)。根據材料可知,20世紀40年代美蘇是世界反法西斯戰場中的盟友,故美國方面對蘇聯形象的刻畫較為正面,二戰結束后,美蘇從盟友走向了對手,兩極格局逐步形成,故蘇聯在美國電影里的形象也受到了影響,這反應出美蘇大國之間國際關系的變化,從二戰同盟到大國爭霸的趨勢,本質是國家利益和國家意思形態的不同,B項正確;1955年華沙條約的形成標志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A項正確;1989年的東歐劇變和1991年的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上的瓦解,也象征著雅爾塔體系最終瓦解,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冷戰聚焦于文化領域,而是美蘇關系變化的實質,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2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數學歷史悠久,周代“六藝”中就有“數”的內容,歷代天象觀測、歷法編定等均須依靠數學知識。漢代的《九章算術》通過具體問題的應用運算,在分數、開方、線性方程組、勾股等多方面領先世界。魏晉的劉徽、南朝的祖沖之及其子祖暄,都是世界級數學家。隋唐置算學,與太學并立,將前代的十部數學專著作為講習內容。宋元時出現了以秦九韶、朱世杰等為代表的杰出數學家,明清時期,官方數學教育衰落,西學傳入,中國傳統數學受到沖擊。——摘編自(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等材料二洋務運動時期,奕?等人認為西方科學技術“無一不自天文算學中來”,清廷遂于京師同文館增設天文算學館。清末興辦新式學堂,在各級學堂開設數學課程。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已“與歐美日本并駕齊驅”,大學紛紛成立數學系。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擁有一批年輕的著名數學教授,如華羅庚、陳省身等。1940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設立自然科學院,開設微積分、微分方程等數學課程,培養專門人才。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的作用愈益突出,中國科學院設立數理化學部,推動了科學事業的發展。——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近代以來數學受到重視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中國數學發展的歷史啟示。【答案】(1)特點:歷史悠久;注意總結繼承、體系較為完整;階段性特征明顯;實用數學和應用數學發達,為農業發展服務;成就突出、領先世界;近代受西學沖擊,逐漸落后;政府重視。(2)背景: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重;中國近代數學落后與西方;政府為挽救危機,維護統治;新文化運動倡導科學;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推動;新中國成立前后黨和政府的探索及發展經濟需要;一批數學人才及有識之士的推動和付出。(3)啟示:國家民族獨立是科技近代化發展的前提;善于吸收借鑒外國先進文化;適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重視人次培養,促進科技發展。【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中國數學歷史悠久”得出歷史悠久;根據所學得出注意總結繼承、體系較為完整;階段性特征明顯;根據材料“歷代天象觀測、歷法編定等均須依靠數學知識”并結合所學得出實用數學和應用數學發達,為農業發展服務;根據材料“漢代的《九章算術》通過具體問題的應用運算,在分數、開方、線性方程組、勾股等多方面領先世界”得出成就突出、領先世界;根據材料“明清時期,官方數學教育衰落,西學傳入,中國傳統數學受到沖擊。”得出近代受西學沖擊,逐漸落后;根據材料“隋唐置算學,與太學并立,將前代的十部數學專著作為講習內容”得出政府重視。【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以來的中國。背景:根據材料“洋務運動時期”并結合時代得出列強入侵、民族危機加重;根據所學得出中國近代數學落后與西方;根據材料“廷遂于京師同文館增設天文算學館。清末興辦新式學堂,在各級學堂開設數學課程”得出政府為挽救危機,維護統治;根據所學得出新文化運動倡導科學;根據所學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推動;根據材料“1940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設立自然科學院,開設微積分、微分方程等數學課程,培養專門人才。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的作用愈益突出,中國科學院設立數理化學部,推動了科學事業的發展。”得出新中國成立前后黨和政府探索及發展經濟需要;根據材料“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擁有一批年輕的著名數學教授,如華羅庚、陳省身等。”得出一批數學人才及有識之士的推動和付出。小問3詳解】本題是認識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現代中國。啟示:結合材料和近代數學發展歷程以及所學知識可得出國家民族獨立是科技近代化發展的前提;善于吸收借鑒外國先進文化;適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重視人次培養,促進科技發展。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據材料,結合所學世界近現代史知識,概括出1900年~2000年世界變化趨勢,并加以闡釋。(要求:趨勢正確,觀點明晰,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答案】示例觀點: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得到明顯地提高。闡釋: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工業化進程加速了城市化的步伐。大城市分布在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數量也較少。而亞非拉國家或地區被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業化發展的緩慢使得城市化進程落后。世界各國發展明顯地不平衡。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產業升級帶動了城市化進一步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獲得政治獨立后,著力于現代化的建設,亞非拉的部分國家取得了顯著成就,同時冷戰后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各國聯系日益緊密。這些有利于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的加快發展。因此二戰后在亞非拉國家大城市的數量明顯地增加。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和城市化的發展仍有很長的道路要走。總之,21世紀以來世界多級化繼續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各國只有合作共贏才能促進全球的共同發展。【解析】【詳解】本題是論述題之選擇觀點闡釋題。時空:近現代(世界)。首先,仔細閱讀材料中的兩幅圖片來擬定正確世界變化趨勢,例如,根據兩幅圖片的比較可以擬定觀點為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得到明顯地提高。然后,結合世界近現代史相關知識加以闡述此觀點,例如:對第一幅圖的分析,結合所學從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動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下城市化的發展、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或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緩慢的角度來分析世界各國城市化發展的不平衡。對第二幅圖的分析,結合所學從二戰后發達國家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下的城市化的發展、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后現代化建設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加快發展的角度分析。最后,總結歸納,例如:21世紀以來世界多級化繼續發展和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各國只有合作共贏才能促進全球的共同發展。1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魏獻文帝、孝文帝皆年幼繼位,馮太后長期主持朝政。她主張“準古典”,即遵從周漢魏晉傳統制度文化,鑒于西晉末年以來北方歷經動亂、學校不興,她下令在各郡置博士、助教官,建立官辦學校,又因“皇子皇孫,訓教不立”,下令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創立“皇宗學”,專門教育皇室子弟。孝文帝在皇宗學學習期間,“未嘗不《書典》在懷,《禮經》為事”。鮮卑人喜歡歌舞,馮太后親自參與編寫淺顯易懂的《勸戒歌》300余首,并譜成曲調演唱,以鮮卑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講中原文化,這些措施為進一步改革做了準備。馮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將她的謚號定為“文明”。——據《魏書》等(1)根據材料,概括馮太后教育改革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馮太后教育改革的意義。【答案】(1)主要內容:遵從華夏統制度文化,建立官辦學校;推行儒學;建立專門教育皇室子弟學校,編寫《勸戒歌》。(2)有利于推動少數民族教育發展,提高文化水平;有利于華夏民族認同,促進民族交融;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加快北魏封建化進程,為孝文帝漢化改革奠定基礎;有利于鞏固北魏政權。【解析】【15題詳解】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北魏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她主張‘準古典’,即遵從周漢魏普傳統制度文化,鑒于西晉末年以來北方歷經動亂、學校不興,她下令在各郡置博士、助教官,建立官辦學校”得出遵從華夏統制度文化,建立官辦學校;推行儒學;根據材料“下令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創立‘皇宗學’,專門教育皇室子弟。……馮太后親自參與編寫淺顯易懂的《勸戒歌》300余首,并譜成曲調演唱”得出建立專門教育皇室子弟學校,編寫《勸戒歌》。【16題詳解】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北魏時期的中國。根據上述材料從教育本身來說,有利于推動少數民族教育發展,提高文化水平;根據材料“下令在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創立‘皇宗學’,專門教育皇室子弟。……馮太后親自參與編寫淺顯易懂的《勸戒歌》300余首,并譜成曲調演唱”得出有利于華夏民族認同,促進民族交融;根據措施推行儒學得出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根據所學結合材料“這些措施為進一步改革做了準備。”得出加快北魏封建化進程,為孝文帝漢化改革奠定基礎;根據所學得出有利于鞏固北魏政權。16.[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1911年3月,摩洛哥非斯地區爆發了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起義,法國派兵鎮壓。德國出面干涉,7月1日派軍艦到摩洛哥阿加迪爾港,引發阿加迪爾危機。由于擔心德國獲得摩洛哥沿岸港口并建立海軍基地,英國于21日發出警告,強調英國是處理國際事務不可或缺的角色。英國海軍進入戰備狀態,總參謀長訪問法國并視察德法邊界。在英國強硬態度面前,德國同意與法國妥協,摩洛哥由法國“保護”,法國向德國轉讓法屬剛果部分地區。11月底,德國軍艦駛離阿加迪爾港,危機結束。德國對此十分失望,決心在下一次“考驗”時不再退縮。同時,英法同盟的實質合作進一步加強。——摘編自徐棄郁《脆弱的崛起:大戰略與德意志帝國的命運》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英國在阿加迪爾危機中的立場及其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阿加迪爾危機對德國影響。【答案】(1)立場:堅決反對德國干涉摩洛哥,支持法國,強調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擺出強硬姿態。原因:擔心德國在摩洛哥獲得港口和海軍基地會威脅到英國的海上霸權和殖民利益;維護英法同盟關系;英國傳統的外交政策是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不允許德國勢力過度擴張。(2)影響:危機的解決使英法同盟的合作進一步加強,刺激德國尋求新的戰略和外交突破;德國對英法更加不滿和失望,促使德國更加積極地準備軍事力量;危機的解決方式讓德國感到屈辱,加劇了德國與英法之間的矛盾。【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20世紀(世界)。立場:據材料“英國于21日發出警告,強調英國是處理國際事務不可或缺角色。英國海軍進入戰備狀態,總參謀長訪問法國并視察德法邊界”可知,決反對德國干涉摩洛哥,支持法國,強調英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