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度山東省濰坊一中高一第二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度山東省濰坊一中高一第二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度山東省濰坊一中高一第二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度山東省濰坊一中高一第二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度山東省濰坊一中高一第二學期4月月考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山東省濰坊一中2024-2025學年高一(下)月考歷史試卷(4月份)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45分。1.如表為蘇美爾神話《伊楠娜與恩基》的故事梗概。據此可知,當時蘇美爾地區()公元前四千紀后期,女莫基神伊楠娜前往埃利都,以斗酒的方式從父神恩基處哄得百余種技藝,并以“天船”將它們轉運到烏魯克。在女神獲職的諸多技藝中,包括王權、書寫術、建筑工藝、木工、金屬、制革、編席等。A.手工業技術居領先地位 B.誕生了人類最初的文明

C.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 D.成為東西文化的交匯點【答案】B【解析】A.材料提及木工、金屬、制革、編席等手工業門類,沒有具體生產技術相關信息,不能斷定領先地位,排除;

B.據材料,蘇美爾神話中,有女神將王權、書寫術、建筑工藝、木工、金屬、制革、編席等技藝帶到兩河流域城邦的故事情節,反映當時兩河流域文明發展情況:已經產生文字,各類手工業有所發展,作為國家產生標志之一的王權出現,推斷當時誕生了人類最初的文明,正確;

C.埃利都、烏魯克都是城邦國家,而非中央集權制國家,排除;

D.材料看不出蘇美爾地區吸收了東西方文化,不能得出“東西文化交匯”,排除。

故選:B。

本題側重于考查蘇美爾文明,解題關鍵信息是“公元前四千紀后期,女莫基神伊楠娜前往埃利都,以斗酒的方式從父神恩基處哄得百余種技藝,并以‘天船’將它們轉運到烏魯克。在女神獲職的諸多技藝中,包括王權、書寫術、建筑工藝、木工、金屬、制革、編席等”。

本題側重于考查蘇美爾文明,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2.表所示為埃及莎草紙的使用情況。材料可用來說明古代埃及()時間埃及莎草紙的使用情況埃及第五王朝末期(約公元前2500-前2350年)多為宗教或半宗教文獻,抄寫是神職人員的專利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6-前11世紀)逐漸傳入民間,用來禮贊神明、記錄事件等,并出現以抄寫莎草紙文書為業的專職人員公元前8世紀莎草紙傳入希臘,很快成為古代地中海地區通用的書寫材料A.奴隸生產效率提高 B.商人政治影響增強 C.神職人員地位下降 D.文化交流范圍擴大【答案】D【解析】A.材料中未提及奴隸生產效率的相關內容,無法從莎草紙的使用情況中得出奴隸生產效率提高的結論,排除;

B.材料提到紙莎草的種植、制造和銷售在私人手里,但沒有表明商人政治影響增強,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排除;

C.雖然莎草紙逐漸傳入民間,不再只是神職人員抄寫,但這并不意味著神職人員地位下降,材料中沒有提供關于神職人員地位變化的明確信息,排除;

D.根據材料“公元前8世紀,莎草紙傳入希臘,很快成為古代地中海地區通用的書寫材料”可知,莎草紙從埃及傳入希臘,并在古代地中海地區廣泛使用,這體現了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說明文化交流范圍擴大,正確。

故選:D。

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古埃及文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3.下圖為一枚4德拉克馬銀幣,該銀幣鑄造于波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統治后期(公元前380年一前360年),圖案為希臘雅典貓頭鷹,鷹右下方幣文為古埃及文“埃及的法老”。據此可知()A.幣制改革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B.貨幣統一強化了君主集權

C.帝國擴張促進多元文化融合

D.希臘化世界內部貿易活躍【答案】C【解析】A.根據材料,材料中并沒有關于幣制改革的相關內容,只是介紹了銀幣鑄造的時間、圖案以及幣文等信息,無法得出幣制改革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的結論,排除;

B.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材料中沒有體現貨幣統一以及貨幣統一與君主集權之間的關系,從銀幣的圖案和幣文來看,重點在于展示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而非貨幣統一對君主集權的強化作用,排除;

C.根據材料“該銀幣鑄造于波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統治后期(公元前380年—前360年),圖案為希臘雅典貓頭鷹,鷹右下方幣文為古埃及文‘埃及的法老’”可知,波斯在其統治時期鑄造的銀幣上出現了希臘的圖案和古埃及的文字,這反映了當時波斯帝國通過擴張,其統治范圍涵蓋了多個地區,不同地區的文化相互交融,在貨幣這一文化載體上得到了體現,說明帝國擴張促進了多元文化融合,正確;

D.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希臘化世界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后的一系列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地區,時間是在公元前4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而材料中銀幣鑄造的時間是公元前380年-前360年,此時還未進入希臘化時代,所以不能得出希臘化世界內部貿易活躍的結論,排除。

故選:C。

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波斯帝國,解題關鍵信息是“該銀幣鑄造于波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統治后期(公元前380年—前360年),圖案為希臘雅典貓頭鷹,鷹右下方幣文為古埃及文‘埃及的法老’”。

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波斯帝國,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4.隨著羅馬帝國失去北非、意大利等地區,拉丁語的實際使用范圍逐漸縮小。皇帝希拉克略(610-641年在位)正式將希臘語定為行政語言,希臘語逐漸取代拉丁語成為官方和民間的主要用語。這表明()A.希臘民主傳統得以傳承 B.羅馬帝國文化中心東移

C.拉丁語系退出歷史舞臺 D.文明融合趨勢由此中斷【答案】B【解析】A.羅馬帝國實行君主專制體制,并未繼承希臘的民主政治,排除;

B.據材料信息可知,羅馬帝國失去北非、意大利等拉丁語使用地區后,皇帝將希臘語定為行政語言,希臘語在官方和民間的地位上升,這意味著羅馬帝國的文化中心逐漸向東轉移,因為希臘語地區主要在東部,正確;

C.希臘語逐漸成為主要用語,但不能就此說明拉丁語系退出了歷史舞臺,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D.希臘語成為主要用語會促進羅馬帝國東部地區與希臘文明相關地區的文明融合,而不是“中斷”,排除。

故選:B。

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解題關鍵信息是“隨著羅馬帝國失去北非、意大利等地區,拉丁語的實際使用范圍逐漸縮小。皇帝希拉克略(610-641年在位)正式將希臘語定為行政語言,希臘語逐漸取代拉丁語成為官方和民間的主要用語”。

本題側重于考查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5.10世紀以后,日本中小莊園領主為保護其土地不受豪族干涉,紛紛將土地“寄進”給中央更有實力的貴族。寄進者擔任起一種“莊官”的責任,進行經營管理,并把土地收入的一部分作為“年貢”貢獻給受寄進者。這一現象()A.易導致地方勢力的膨脹 B.促進了幕落體制的形成

C.擴大了天皇的統治基礎 D.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答案】C【解析】A.材料中“寄進”措施削弱了地方豪族的實力,不易導致地方勢力的碰撞,排除;

B.幕府體制是形成是指武士集團重要性的表現,而材料沒有涉及武士集團,排除;

C.據材料可知,日本中小莊園領主將土地“寄進”給中央有實力的貴族,這有利于中央有實力的貴族勢力膨脹。擴大了天皇的統治基礎,正確;

D.“寄進”是一中土地管理方式,與利用效率無關,排除。

故選:C。

本題側重于考查中古時期的日本,解題關鍵信息是“日本中小莊園領主為保護其土地不受豪族干涉,紛紛將土地‘寄進’給中央更有實力的貴族”。

本題側重于考查中古時期的日本,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6.阿茲特克人對植物特別有研究,他們建造了大量植物園,許多植物園集中研究藥用植物學。一些植物園還附設診所治療疾病。在藥用植物普遍應用的基礎上,各部落均一所醫院,為平民治病。據此可推知阿茲特克()A.民眾的健康有一定保證 B.獨立培育了眾多農作物

C.近代科學研究已經開啟 D.農業是國家的經濟基礎【答案】A【解析】A.根據材料可知,阿茲特克人建造植物園并開展藥用植物學研究,在此基礎上,開設診所或醫院為平民治病,這有利于民眾的健康,正確;

B.材料未涉及農作物的培育,排除;

C.近代科學誕生于近代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排除;

D.材料強調阿茲特克人通過研究藥用植物學為民眾治病,未反映農業在國家的經濟地位,排除。

故選:A。

本題側重于考查阿茲特克文明,解題關鍵信息是“阿茲特克人對植物特別有研究,他們建造了大量植物園,許多植物園集中研究藥用植物學。一些植物園還附設診所治療疾病。在藥用植物普遍應用的基礎上,各部落均一所醫院,為平民治病”。

本題側重于考查阿茲特克文明,答題關鍵在于對材料的分析和相關知識點的把握。7.13世紀以前,西歐的行會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學徒、幫工不論家庭出身,只要合乎資格就可以成為行會成員;13世紀以后,掌握著資本和生產的富人階層控制了行會,出身貧寒的學徒、幫工面臨著更高的入會門檻,行會成員逐漸成為世襲身份。這反映出()A.技術革新速度加快 B.市場競爭日益加劇

C.城市管理體制逐步完善 D.王權對城市的控制加強【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內容可知,13世紀以前,西歐的行會具有開放性,普通人能成為會員,13世紀之后,富人階層控制了行會,入會門檻提高,這是因為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普通人無法在競爭中勝出,掌握著資本和生產的富人階層便逐漸控制了行會,B項正確;

這一時期并沒有明顯的技術革新,排除A項;

材料主要體現的行會準入門檻提高,與城市管理體制關系不大,排除C項;

這一時期,中世紀城市實現城市自治,王權并未加強對城市的控制,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中古歐洲的封建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本題考查中古歐洲的封建制度,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如圖反映了1500~1640年英國小麥價格的變化。影響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農業生產技術改善 B.大量貴重金屬流入 C.城市商品經濟發展 D.世界貿易中心轉移【答案】B【解析】據材料可知,新航路開辟之后,黃金等貴金屬大量流入歐洲,歐洲的黃金等貴金屬價格下跌,出現了通貨膨脹的現象,小麥價格不斷上漲,B項正確;

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生產技術大發展情況,排除A項;

新航路開辟后,黃金等貴金屬大量流入,引發歐洲的價格革命,促進商品價格上漲,城市商品經濟發展不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

世界貿易中心轉移是商業革命的主要表現之一,但不是造成小麥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排除D項。

故選:B。

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新航路開辟的影響。

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下表是意大利思想家馬希里奧?費希諾、托馬斯?康帕內拉的論述。二者的論述()思想家論述馬希里奧?費希諾

(1433—1499年)正是人的精神重建了這個動搖的宇宙,正是通過人的行動,物質世界被不斷改變并趨向它曾由之產生的哪些精神的領域。托馬斯?康帕內拉

(1568—1639年)人在世界中……是一個思考者。當人思考時,他想得比太陽更遠,甚至超越天堂;他思考許許多多的世界,它們的無限性。A.主張建立全新的宇宙觀念 B.質疑天主教會的正統地位

C.帶有鮮明的理性主義色彩 D.強調探索人類的內心世界【答案】C【解析】表格中費希諾提到人的精神重建了宇宙,強調了人類精神的重要性,康帕內拉則強調人作為一個思考者,能夠超越物理界限進行思考,這都體現了對人類理性和精神力量的重視,說明二者的論述帶有鮮明的理性主義色彩,C項正確;兩位思想家的論述雖涉及了對宇宙和個人關系的新視角,但并沒有主張建立全新的宇宙觀念,而是更多地強調人類精神和思考的重要性,排除A項;兩位思想家的論述中并未提及對天主教會的態度,因此無法判斷他們是否質疑天主教會的正統地位,排除B項;康帕內拉的“思考許許多多的世界”指向對外部宇宙的探索,而非純粹的內省,費希諾的“精神重建宇宙”雖涉及人的精神,但更強調其對外部世界的改造,而非內心情感的挖掘,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0.11世紀以來,人們認為君主具備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觸摸可以治愈各種疾病,尤其是被稱為“國王病”的淋巴結核。君主觸診成為備受珍視的儀式,成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頓和洛克的時代,就像占星術和煉金術突然間風光不再一樣,觸診也幾乎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科學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君權觀念 B.近代醫學進步攻克諸多傳染疾病

C.君主權力運行受到法律嚴格限制 D.科學宇宙觀動搖了教會神圣地位【答案】A【解析】據材料“君主觸診成為備受珍視的儀式,成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頓和洛克的時代,就像占星術和煉金術突然間風光不再一樣,觸診也幾乎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可知,在11世紀,人們認為國王可以治愈疾病,這成為國王威望的一種象征,但伴隨著自然科學和啟蒙運動的發展,人們對王國能夠治愈疾病的認識幾乎消失,這體現了科學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對君權的認識,A項正確;

材料體現的是近代科學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對國王治愈疾病的認識,并沒有體現近代醫學對諸多傳染疾病的攻克,排除B項;

材料體現了科學對君權認識的沖擊,并沒有體現君權受到法律的限制,排除C項;

材料反映的是科學改變了人們對君權的認識,而非動搖了教會的地位,排除D項。

故選:A。

本題考查了中世紀的歐洲,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中世紀的歐洲,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1.1925年,美國國會通過《法官法》,完全賦予最高法院對上訴案件的自由裁量權,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據其主觀判斷來審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積極干預政府的公共政策。據此可知,美國A.國會地位在這一時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權分立體制進行了一次內部調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權壓制政府 D.分權與制衡機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完全賦予最高法院對上訴案件的自由裁量權,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據其主觀判斷來審理案件”可知,《法官法》給予了最高法院更多的裁量權,體現出了三權分立體制進行了一次內部調整,故B項正確。

根據材料“最高法院得以積極干預政府的公共政策”可知,材料體現的是最高法院對國會的約束,故A項錯誤;

“壓制政府”一詞用法過于絕對,材料體現的是“積極干預政府的公共政策”,故C項錯誤;

“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說法不妥當,材料體現的是三權分立體制的一次內部調整,故D項錯誤。

本題考查美國的共和制,需通過材料和所學知識作答。

本題考查美國的共和制???????,旨在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12.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均確定了聯邦制度。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但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這一現象根植于兩國()A.人民的自愿選擇 B.各州(邦)實力不同

C.建國路徑的差異 D.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美國是十三個州共同努力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因而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而德國則是在普魯士主導下實現統一的,因此普魯士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C正確;

材料和人民的自愿選擇無關,而且德國普魯士之外的小邦也不會自愿讓渡自己的權力給普魯士,排除A項;

BD項不符合美國,排除BD。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了美國和德國代議制,要求學生結合美國和德國代議制的特征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美國和德國代議制,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3.英國國民總收入變化表年份約1770約1790~1793約1830~1835數額(百萬英鎊)140175360英國工人實際工資變化表(即按實際購買力計算的工資,1851年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數42.7442.4878.69綜合上表可知,在工業革命期間,英國(

)A.工人實際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B.經濟快速發展依賴于廉價的勞動力

C.工人生活整體上沒有改善 D.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從表格可以看出,國民收入增加了兩倍多,而工人工資水平增長不到一倍,說明,工人收入增長的速度低于國民收入增長的速度,說明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故選D。從材料可知,英國國民收入總量,1793年比1770年有較大增長,而工人實際工資1797年比1755年有所下降,A項錯誤;表中涉及的數據變化是在英國工業革命期間,經濟快速發展主要依賴于生產工具的改進(使用機器生產),而不是廉價勞動力,B項錯誤;從工人實際工資變化表可以看出,工人生活整體上應該是不斷改善,C項錯誤。

???????故選D。14.圖1為19世紀某思想家的主張。這些主張反映了()◆倡導建立互助合作的社區,在社區中人們共同勞動,成果共享。◆主張廢除貨幣,以勞動券作為交換媒介,勞動券根據勞動時間和強度來發放。◆強調教育應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認為社會管理應由那些品德高尚、知識淵博且熱愛勞動的人來負責。圖1A.法國大革命后社會重建的需求 B.科學社會主義的早期實踐探索

C.啟蒙思想在社會領域的延伸 D.對資本主義社會弊端的反思【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概括可知:倡導人們共同勞動,成果共享,這反映了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平等和剝削的反思。主張以勞動券作為交換媒介,這體現了對資本主義貨幣制度的批判和對更公平分配方式的探索。強調教育應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反映了對社會整體發展和個人全面發展的關注。認為社會管理應由那些品德高尚、知識淵博且熱愛勞動的人來負責,這體現了對社會公正和道德標準的重視。這些主張明顯反映了對資本主義社會弊端的反思,并試圖探索一種更公平、更合理的社會組織形式,D項正確;

法國大革命的時間在18世紀,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項;

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容之一,強調階級斗爭的作用,材料未涉及此內容的敘述,排除B項;

啟蒙思想是資產階級的思想主張,材料內容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反思,二者的內涵不同,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了空想社會主義,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空想社會主義,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5.19世紀后期,用變異和自然選擇揭示生物界演化規律的《物種起源》與用經濟力量和經濟學原理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秘密的《資本論》,在哲學、神學和社會政治學說中引起巨大震蕩。這是因為二者都()A.總結了工業社會的發展規律 B.推動了科學革命的深入發展

C.沖破了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 D.發現了斗爭是人類進步的原因【答案】C【解析】從材料“9世紀后期,用變異和自然選擇揭示生物界演化規律的《物種起源》與用經濟力量和經濟學原理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秘密的《資本論》”和所學知識可知《物種起源》、《資本論》都揭示了新的規律,從材料“在哲學、神學和社會政治學說中引起巨大震蕩”和所學知識可知,二者影響都很大,主要是沖破了原有思想的束縛,C符合題干的意思;

ABD不是二者共同的特征,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

故選:C。

本題考查進化論,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進化論,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中古西歐的城市自治

材料一中世紀時,瑯城是法國北部富裕的工商業城市,是當時法國毛紡織業的中心,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領地上。12世紀初,為了擺脫高德理的統治,瑯城市民湊了一大筆贖金,向高德理和國王路易六世買回了城市自治權。高德理將贖金揮霍一空后又來勒索,瑯城市民于1112年發動武裝起義,成立公社以自治,并殺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國北部的封建領主派軍隊進占瑯城,取消公社。瑯城市民堅持斗爭,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瑯城頒發特許狀,同意瑯城建立公社,實行自治,瑯城公社存在了200多年。

材料二在英國,由于封建王權強大,城市多興起在國王領地,因此并未出現類似歐洲大陸的城市公社運動,城市多通過向王權“贖買”,即每年向國王繳納款項以購買財政和司法等自治權利的方式而形成“自由城市”。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孟廣林《西方歷史文獻選讀(中世紀卷)》(1)根據材料一,指出推動法國瑯城自治的因素。(2)根據材料,概括中世紀歐洲城市實現自治的方式,并分析城市自治的影響。【答案】【小題1】因素:瑯城工商業的發展,經濟實力的增強為城市自治提供了物質基礎;瑯城市民的反抗斗爭,他們通過武裝起義和持續斗爭,最終迫使封建領主和國王承認城市自治權。【小題2】方式: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影響:自治城市的出現有利于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同時也為近代民主制度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促進了市民階層的形成,這些市民階層后來成為西方民主制度形成的重要力量。【解析】本題考查中世紀城市自治。第一問要結合中世紀城市自治的特征來解答;第二問要結合中世紀城市自治的影響來解答。

本題考查中世紀城市自治,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蔗糖中的“甘”與“苦”某學習小組針對蔗糖展開研究,阿拉伯人將制糖技術傳入歐洲。經過研究,該小組認為蔗糖的生產和流通向世界傳播了蔗糖的“甘”與“苦”。

材料一蔗糖在漢代稱“石蜜”,中國古代的“西極石蜜”和“西國石蜜”以至世界各國“蔗糖”(sugar、sucrose)一詞中都包含“sacca”字根,來自梵文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義。漢代文獻中的“石蜜”“西極石蜜”“西國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國”“西極”正是梵文sakara的對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譯。——季羨林《糖史》材料二中南美洲成為全世界的蔗糖生產中心17世紀后,歐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區大量建立種植園,成千上萬的非洲黑奴被販運到此。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蔗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產、在歐洲銷售。18世紀之后,在英國,糖已經從一種奢侈品和稀有品變成一種日用品和必需品。——摘編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材料三蔗糖廉價化后,為人們在糧食以外開辟了另一種更高效的熱量供應來源一多吃幾口糖,就能少吃不少飯。歐洲在人口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糧食價格因為蔗糖的傳入開始下降,感到賣糧食不再賺錢的農民們紛紛開始向城市聚系。勞動力廉價到令作坊主愿意擴大生產規模以掙更多的錢,而生產規模的擴大進而導致了對新技術的需求,工業革命于是應運而生了。

——【德】沃爾夫岡?賴因哈德《征服世界:一部歐洲擴張的全球史》(1)學習小組發現蔗糖在中國古代被稱作“石蜜”,根據材料一,請推測“石蜜”的原產地與傳入中國的路徑。(2)蔗糖在傳播之初,使人們品嘗到了甘甜,但后來部分人卻又感受到了苦澀。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蔗糖傳播中的“甘”與“苦”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邏輯正確。)【答案】【小題1】由梵文可知其原產地在古印度。通過陸上絲綢之路經西域傳入中國【小題2】觀點:蔗糖傳播中蘊含的“甘”與“苦”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國家早期殖民擴張的直接反映。

全球航路開辟后,歐洲國家在商業貿易中發現了比煙草更具市場的蔗糖。隨著歐洲市場對于蔗糖需求的不斷增加,歐洲殖民者將甘蔗移植到美洲的種植園,并使用大量黑人進行勞作,將蔗糖重新銷往歐洲。

蔗糖的大量種植使其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品之一,豐富了歐洲人的食物來源與飲食文化,推動歐洲的人口大量增長并成為推動工業革命形成的重要因素。

蔗糖的傳播乃至產業化生產是西方列強殖民擴張建立的世界市場的一部分,也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這一過程助長了黑奴貿易和種植園經濟,給非洲和拉美帶來嚴重災難。

綜上所述,蔗糖傳播帶來的“甘”-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是建立在對非洲、拉美地區的“苦”的基礎之上,要理性全面的分析蔗糖的“甘”與“苦”【解析】(1)根據材料“中國古代的‘西極石蜜’和‘西國石蜜’以至世界各國‘蔗糖’(sugar、sucrose)一詞中都包含‘sacca’字根,來自梵文sakara”“漢代文獻中的‘石蜜’‘西極石蜜’‘西國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可知,由梵文可知其原產地在古代印度,通過陸上絲綢之路經西域傳入中國。

(2)根據材料“某學習小組針對蔗糖展開研究,阿拉伯人將制糖技術傳入歐洲”可知,阿拉伯人將蔗糖作為一種食物進行傳播,豐富歐洲食物的多樣性。根據材料“中南美洲成為全世界的蔗糖生產中心……17世紀后,歐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區大量建立種植園,成千上萬的非洲黑奴被販運到此。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蔗糖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商品”“在英國,糖已經從一種奢侈品和稀有品變成一種日用品和必需品”可知,蔗糖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蘊含的甘與苦是蔗糖產業作為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國家殖民擴張的產物,蔗糖既作為一種甘甜的食品并推動歐洲社會的發展,又作為種植園制度下奴隸被剝削的苦澀象征。根據材料“由于歐洲人對蔗糖的需求源源不斷,蔗糖很快在歐洲市場上獲得了價格優勢……盡管加勒比海地區最先種植的作物是煙草,但是到17世紀中期時,殖民者們已經普遍放棄它而選擇種植甘蔗了”可知,全球航路開辟后,歐洲國家在商業貿易中發現了比煙草更具市場的蔗糖,隨著歐洲市場對于蔗糖需求的不斷增加,歐洲殖民者將甘蔗移植到美洲的種植園,并使用大量黑人進行勞作,將蔗糖重新銷往歐洲,積累了大量的資本。根據材料“蔗糖廉價化后,為人們在糧食以外開辟了另一種更高效的熱量供應來源——多吃幾口糖,就能少吃不少飯。歐洲在人口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糧食價格因為蔗糖的傳入開始下降,感到賣糧食不再賺錢的農民們紛紛開始向城市聚系。……勞動力廉價到令作坊主愿意擴大生產規模以掙更多的錢,而生產規模的擴大進而導致了對新技術的需求,工業革命于是應運而生了”可知,蔗糖的大量種植使得其不再作為歐洲市場上的稀有產品,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品之一,豐富了歐洲人的食物來源與飲食文化,使得歐洲的人口大量增長,并成為推動工業革命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據材料“17世紀后,歐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區大量建立種植園,成千上萬的非洲黑奴被販運到此”“盡管加勒比海地區最先種植的作物是煙草,但是到17世紀中期時,殖民者們已經普遍放棄它而選擇種植甘蔗了”和所學知識可知,在蔗糖甘甜的口味下,蔗糖的產業化是西方列強所建立的世界殖民體系與世界市場的一部分,是歐洲獲得資本原始積累的途徑,也是奴役、壓榨美洲與非洲人民的手段。

故答案為:

(1)由梵文可知其原產地在古印度。通過陸上絲綢之路經西域傳入中國。

(2)觀點:蔗糖傳播中蘊含的“甘”與“苦”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國家早期殖民擴張的直接反映。

全球航路開辟后,歐洲國家在商業貿易中發現了比煙草更具市場的蔗糖。隨著歐洲市場對于蔗糖需求的不斷增加,歐洲殖民者將甘蔗移植到美洲的種植園,并使用大量黑人進行勞作,將蔗糖重新銷往歐洲。

蔗糖的大量種植使其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品之一,豐富了歐洲人的食物來源與飲食文化,推動歐洲的人口大量增長并成為推動工業革命形成的重要因素。

蔗糖的傳播乃至產業化生產是西方列強殖民擴張建立的世界市場的一部分,也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這一過程助長了黑奴貿易和種植園經濟,給非洲和拉美帶來嚴重災難。

綜上所述,蔗糖傳播帶來的“甘”-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是建立在對非洲、拉美地區的“苦”的基礎之上,要理性全面的分析蔗糖的“甘”與“苦”。

(1)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2)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考查考生閱讀史料、獲取與解讀信息、調動與運用知識等能力和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羅馬教廷把下列書籍列為禁書書目作者生卒時間節選內容(觀點)《天體運行論》哥白尼1473-1543如果真有一種科學能夠使人心靈高貴,脫離時間的污穢,這種科學一定是天文學。《九十五條論綱》馬丁?路德1483-1546觀點:主張因信稱義,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需靠個人虔誠的信仰,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材料二

表5中內容為啟蒙運動時期兩位思想家著作目錄的摘錄

表5書目1書目2第一章

第二節論最初的社會

第六節論社會公約

第二章

第二節論主權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節論公共意志會否犯錯

第四節論主權權力的界限

第八節論人民

第三章

第十八節論如何防止政府篡權

第四章

第一節論公共意志是不可摧毀的第一章

第一節法治概論

第六節政體原則與民刑法繁簡、審判形式和刑罰

第二章

第九節法與防御

第十一節確立政治自由之法與政體

第十二節確立政治自由之法與公民

第三章

第十九節法與培育民族普遍精神、道德習俗之原則

第五章

第二十六節法與調整對象(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別指出兩部著作為什么會被羅馬教廷列為禁書?(2)結合所學概括表5體現的政治主張;任選兩例史實說明近代西方國家對上述政治主張的實踐情況。【答案】【小題1】《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否定了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九十五條論綱》主張因信稱義,斗爭的矛頭直指羅馬天主教會,動搖了教皇的宗教權威【小題2】主張:人民主權;社會契約;法治。實踐:英國:1689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君主立憲制確立;美國: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美國:1787年,頒布《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確立三權分立原則、聯邦制原則、共和制原則等。法國: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1875年,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最終確立共和制度【解析】(1)原因:依據材料“如果真有一種科學能夠使人心靈高貴,脫離時間的污穢,這種科學一定是天文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如下結論:《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否定了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依據材料“張因信稱義,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需靠個人虔誠的信仰,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等信息可得出如下結論:《九十五條論綱》主張因信稱義,斗爭的矛頭直指羅馬天主教會,動搖了教皇的宗教權威。

(2)主張:依據材料“第二節論主權是不可分割的”“第三節論公共意志會否犯錯”“第四節論主權權力的界限”可得出如下結論:

人民主權;依據材料“第六節論社會公約”可得出如下結論:社會契約;依據數目2的相關信息可得出如下結論法治。實踐:結合所學知識選擇英國、美國、法國政治制度進行分析。歸納如下:英國:1689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君主立憲制確立;美國: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美國:1787年,頒布《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確立三權分立原則、聯邦制原則、共和制原則等。法國: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1875年,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最終確立共和制度。(實踐部分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以上舉出其中一條,并加以說明內容或影響。

故答案為:

(1)《天體運行論》提出“日心說”,否定了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九十五條論綱》主張因信稱義,斗爭的矛頭直指羅馬天主教會,動搖了教皇的宗教權威。

(2)主張:人民主權;社會契約;法治。實踐:英國:1689年,英國頒布《權利法案》擴大議會權力,限制王權,君主立憲制確立;美國: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闡述了人民主權思想;美國:1787年,頒布《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確立三權分立原則、聯邦制原則、共和制原則等。法國: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私有財產;1875年,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最終確立共和制度。

(1)本題考查近代科技發展和宗教改革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一表格文字信息的正確解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本題主要考查啟蒙運動對西方政治制度的影響,主要結合西方相應國家的政治制度進行分析。

本題考查近代科技、思想、政治制度演變的相關知識,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難度適中。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維多利亞時代的廣告

◆一組廣告圖片

◆一組廣告詞1855年《莫里郡廣告報》:“承包商在基思、巴基、福克伯斯和埃爾金城內設置了代理點,代收需要運輸的貨物,每周一、周三、周五發貨,如有需要,請在發貨日上午十一點前運往代理點。所有的貨物都會小心保存,避免損壞。”1887年《貝德福德郡時報》:“阿特金斯?史密斯百貨店,位于貝德福德大街121號,您可以批發價購買日常所需品,現金支付。”(下邊所附長長的價格單上,除了售賣食物以及日用品,還有五十多種專利藥,包括比徹姆藥丸等知名藥品。)1890年《女王報》:“本公司(英國楓樹家具公司)擁有獲得專利的鋼絲網床墊、從日本進口的壁紙、產自土耳其和印度的地毯。制造家具的木料有波拉德橡木……以及來自美洲的胡桃木。”1891年《便士畫報》:“人類的疾病之源,就來自于細菌的入侵,它(利奧牌藥丸)可以通過殺死細菌蠕蟲,治療風濕病、痛風、腰痛、癆病、神經衰弱、癌癥、發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