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 課件 2-4《致云雀》_第1頁
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 課件 2-4《致云雀》_第2頁
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 課件 2-4《致云雀》_第3頁
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 課件 2-4《致云雀》_第4頁
高一語文(統編版必修上冊) 課件 2-4《致云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致云雀

珀西·比?!ぱ┤R導

入中國古典詩詞中寫鳥的詩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詩人寫鳥的形象是為了表現什么呢?教學目標語言構建與運用:了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音律和意境之美。思維發展與提升:把握詩歌的抒情脈絡,深刻領會詩歌意蘊,審美鑒賞與創造:把握“云雀”的象征意義,賞析詩歌表現手法以及表達效果。文化傳承與理解:理解詩人對光明的向往和對理想的追求。走進作者雪萊短暫的一生也正像他的詩歌展現的那樣,雖然屢遭挫折,身處逆境,卻仍能正直剛強,勇敢前行。1792年出生于貴族家庭,雪萊天資聰慧、根骨異于常人,當同齡孩子還在識字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寫詩了。12歲進入伊頓公學,1810年進入牛津大學,1811年由于散發《無神論的必然》,被牛津大學開除。1822年7月8日,詩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風雨,溺水而亡。珀西·比?!ぱ┤R作者簡介雪萊(1792—1822),英國浪漫主義民主詩人、第一位社會主義詩人、小說家、哲學家,散文隨筆和政論作家,改革家,柏拉圖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頗深。馬克思稱他是“社會主義的急先鋒”,恩格斯贊揚他為“天才的預言家”。魯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羅詩力說》中以“時既艱危,性復狷介”八個字概括了詩人的時代背景和性格特征。珀西·比希·雪萊徐志摩:我實在夠不上讀他,因為太濃厚偉大了。他的小詩,很輕靈,很微妙,很真摯,很美麗,讀的時候,心靈真是顫動起來,猶如看一塊純潔的水晶,真是內外通靈。郭沫若:雪萊是我最敬愛的詩人中之一個。他是自然的寵子,泛神宗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兒。他的詩便是他的生命。他的生命便是一首絕妙的好詩。評

價抒情詩以集中抒發詩人在生活中激發出來的思想感情為特征,主要通過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詳細敘述生活事件的過程,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不具體描寫人物和景物。抒情詩側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優秀的抒情詩則往往激蕩著時代的旋律。根據內容的不同,分為:抒情詩頌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文體知識浪漫主義藝術風格興于18世紀末-19世紀上半葉。當時法國革命的現實宣告了啟蒙運動理想的破滅,在廣大社會階層引起了一種普遍的失望情緒。浪漫主義藝術風格廣泛吸收德國古典哲學和康德、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此外,英法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也對其具有不小的影響。像我們所熟悉的作家雨果(著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也屬于浪漫主義作家。文體知識雪萊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一生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抒情詩及政治詩,《致云雀》《西風頌》《自由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暴政的假面游行》等一直為人們傳唱不衰。作品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后期的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的獨立戰爭使得歐美資產階級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論自由,但是好景不長,英國資產階級與封建主重新勾結,之后又爆發了一系列戰爭,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雪萊借他的文學作品來歌頌自由,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自由的極度渴望。據雪萊夫人回憶,《致云雀》這首詩是1820年夏季的一個黃昏,雪萊在郊野散步時聽到云雀的鳴叫有感而作。寫作背景初入文本感受詩韻

“致云雀”中“致”是“送給”的意思;云雀是丹麥、法國的國鳥。文題點明了詩歌的歌頌對象。

云雀,以活潑悅耳的鳴聲著稱,高空振翅飛行時鳴唱,接著作極壯觀的俯沖而回到地面。以食地面上的昆蟲和種子為生。有高昂悅耳的聲音。在詩歌中,云雀是歡樂、光明、美麗的象征。解讀標題云雀麻雀第一部分(1~2節):贊美云雀不事雕琢的天籟之音,描寫云雀不斷向上、邊飛邊鳴的颯爽神姿,為全詩定下誠摯熱切的抒情基調。第二部分(3~7節):極力贊美云雀豐沛四溢的歌聲。第三部分(8~12節):對云雀歌聲的優美品質作出判斷,抒發自己對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第四部分(13~16節):探討云雀歌聲美的根源。第五部分(17~19節):歌頌自然,以反襯人類社會的丑惡和人的不幸。第六部分(第20節):對云雀歌聲的美妙作進一步的概括。第七部分(第21節):抒發詩人的希冀,渴望學會云雀的歡欣,向全世界潑灑歡樂、希望與愛!梳理層次賞析詩歌你好啊,歡樂的精靈!你似乎從不是飛禽,從天堂或天堂的鄰近,以酣暢淋漓的音樂,不事雕琢的藝術,傾吐你的衷心。第一節詩人以熱情的問候語開頭,稱云雀是“歡樂的精靈”,以來自“天堂或天堂的鄰近”暗示歡樂歌聲的神圣;以“不事雕琢的藝術,傾吐你的衷心”表達了詩人的美學觀點和對云雀的贊美,為全詩定下誠摯熱切的抒情基調。形容非常暢快、舒適。指文章繪畫,文藝作品感情飽滿,筆意流暢,情感得到充分抒發。向上,再向高處飛翔,從地面你一躍而起,象一片烈火的輕云,掠過蔚藍的天心,永遠歌唱著飛翔,飛翔著歌唱讀者的解讀過程呈現空間畫面感,大地和深藍色的天空作為背景,云雀這個體型略似麻雀的小鳥,快速從背景中向上移動。云雀本身背部是花褐色和淺黃色,顏色并不鮮明,詩人將其描述成火云,那紅色的、熱烈的色彩與深藍色天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突出其“圖形”的焦點位置。“烈火的輕云”形象的比喻描寫云雀不斷向上、邊飛邊鳴的颯爽神姿,亦是詩人蔑視地面(黑暗現實),追求光明與真理,勇于獻身理想的精神寫照。第二節地平線下的太陽,放射出金色的電光,晴空里霞蔚云蒸,你沐浴著明光飛行,似不具形體的喜悅剛開始迅速的遠征。背景縮小為夕陽西下時所放出的“金色電閃的光明”和同樣“明亮的云間”,云雀的“圖形”地位僅僅依靠“浮游而又飛行”

的運動軌跡來凸顯,在這個畫面中,“背景”以絢麗的色彩愈發引人注目,而云雀的前景化地位有所下降。第三節比喻景物絢爛縟麗。淡淡的紫色黎明在你航程周圍消融,象晝空里的星星,雖然不見形影,卻可以聽得清你那歡樂的強音——背景轉化為“淡紫色的黃昏”,云雀的“翱翔”逐漸與之“融合”,隨著云雀越飛越高,漸漸消失在背景之中。此時,讀者循著詩人描繪的路線,視野中已經漸漸觀察不到云雀。第四節那犀利無比的樂音似銀色星光的利箭它那強烈的明燈,在晨曦中暗淡,直到難以分辨,卻能感覺到就在空間。“背景”再一次轉變為“清澈的晨曦”,在清澈星辰銀色光輝下,云雀的“明光”縮小到若隱若現,只能依稀辨別。第五節整個大地和大氣,響徹你婉轉的歌喉,仿佛在荒涼的黑夜,從一片孤云背后,明月射出光芒,清輝洋溢宇宙。云雀的物理形態已經完全退出畫面,只留下歌聲作為“圖形”與整個大地與天空構成的“背景”鳴唱,產生了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第六節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什么和你最為相似?從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這樣美的雨,能和當你出現時降下的樂曲甘霖相比。從第7節到結尾,詩人又構建出一個“真與美”的虛擬空間,從形美、音美升華到精神美,并展開了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的對比,詩人借此展開了自己對一些重大命題,如“快樂、死亡的冥思”。第七節合作探究一,“云雀”特點飛鳥象征著幸福飛鳥象征著自由飛鳥象征著喜悅飛鳥象征著荒涼破敗、離情別思飛鳥象征著孤單、悲壯凄涼飛鳥象征著時代變遷飛鳥的意象自由高貴優雅旺盛生命力①云雀展翅翱翔沖上天際體現著詩人希望沖破世俗的阻撓,渴望自由美好的新社會到來。②云雀隱身在云中歌唱體現著詩人不求功名利祿、高官顯爵,他愿意用自己的筆喚起人間的愛與同情的高貴品格。③云雀的歌聲清脆動聽,如同雪萊的作品風格自然清新,優雅大氣。④云雀具有旺盛生命力、歡快而又充滿不屈的戰斗精神,表達詩人希望人們保持樂觀的精神去戰勝痛苦與悲哀,呼喚更多的讀者像云雀一樣,沖破舊世界與舊思想的藩籬,最終達到個人的全面自由。二,“云雀”形象詩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純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且還是詩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義時代的理想形象。

詩人和云雀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渴望離開地面,翱翔天際。

但是詩人受到現實的束縛,無法像云雀那樣隨心所欲,展翅高歌。詩人通過云雀這一意象,表達自己追求光明、蔑視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二,“云雀”形象①運用擬人的寫法,將云雀人格化,“明朗、歡悅”“甜蜜美妙”等詞語生動地表現了云雀的美、力量以及詩人對它的愛。②用第二人稱表明詩人視云雀為朋友、知音,更能直接地傾訴詩人內心的苦悶與追求。三,第二人稱“你”來代指云雀的作用1.語言風格清麗明快,大開大闔、雄渾磅礴。2.富于幻想性,無一處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