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3456-2023-滑子蘑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吉林省_第1頁
DB22-T3456-2023-滑子蘑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吉林省_第2頁
DB22-T3456-2023-滑子蘑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吉林省_第3頁
DB22-T3456-2023-滑子蘑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吉林省_第4頁
DB22-T3456-2023-滑子蘑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吉林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CCSB05DB22吉林省地方標準DB22/T3456—2023滑子蘑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CodeofpracticeforfactoryproductiontechnologyofPholiotanameko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發布DB22/T3456—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吉林省農業農村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吉林市匯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廣耀、李雪、李盛旻、于匯。IDB22/T3456—2023滑子蘑工廠化生產技術規程1范圍本文件確立了滑子蘑[Pholiotanameko]工廠化生產的程序,規定了生產環境條件、廠區設置、投入品選擇、生產與管理、包裝儲運等階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記錄與檔案等追溯方法。本文件適用于滑子蘑工廠化生產。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裝貯運圖示標志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6388運輸包裝收發貨標志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3術語和定義生長在適宜培養基上具有結實性的菌絲培養物,包括母種、原種和栽培種。[來源:GB/T12728-2006,2.5.6]3.2液體菌種liquidspawn培養基為液體狀態的菌種。[來源:GB/T12728-2006,2.5.30]4滑子蘑生產工廠化生產流程1DB22/T3456—2023圖1滑子蘑工廠化生產技術流程圖5應在畜禽養殖區上風口,距農作物栽培區等污染源50m以上,并符合NY/T2798.5的要求。6廠區設置以彩鋼結構為宜,水泥地面。根據生產規模、栽培模式以及不同功能區等要求建設相配套的廠房,分為原料庫,拌料、裝袋車間,滅菌車間,菌種生產車間,冷卻、接種車間,培養區、出菇區、包裝車間、冷藏冷庫、廢菌料處理區等功能區,并配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便于車輛進出,處于廠區下風口或相對獨立的場所,區內設有倉庫與堆料場,區域大小與生產規模相適應,應儲存90d用量的原料。日產1萬袋的規模,面積150m~250m。22靠近原料區,便于原料輸送。區內設有拌料與裝袋兩個車間,拌料區建筑面積100m~150m,222DB22/T3456—20236.4滅菌區緊靠裝袋區,有滅菌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建筑面積200m6.5菌種生產區靠近接種區,設置菌種生產車間。日產1萬袋的規模,液體菌種車間建筑面積150m6.6接種區6.6.1應配備相應的溫控、濕控、空氣凈化、消毒等設備設施,建筑面積200m2。2。2~300m,分為緩2沖室、冷卻室、待接種室、接種室。6.6.2緩沖室、冷卻室的凈化等級應達到萬級,制冷機要求培養基12h內降溫到15℃,待接種室的凈化等級應達到千級,層流罩下接種區域的凈化程度應達到無菌狀態。6.6.3冷卻室分為預冷室和強冷室,各室面積和制冷量應根據生產規模而定。6.7培養區6.7.1應配備溫控、加濕、通風換氣等設備設施。1萬袋容量的培養室面積50m,配備6HP~82HP制冷機,制冷達到10℃,培養室要求有加濕、新風過濾。6.7.2層架式培養,培養室適宜面積45m~55m,層間距35cm~40cm,頂層距屋頂80cm~22100cm,最底層離地面20cm~25cm,兩邊距墻15cm,中間過道100cm。6.7.3堆疊式培養,培養室高度5.5m~6.0m,室內應留4m通道便于叉車運行操作,頂層距屋頂150cm~180cm,新風能力保證15min換3次培養時提及的風量。6.8.1應配備溫控、加濕、通風、空氣循環和光照等設備。1萬袋容量的面積80m~100m,配22備10HP~15HP制冷機,加濕、新風系統,制冷能力0.05KW/m2。6.8.2層架式出菇,床架四周和床架之間留80cm~100cm通道,層間距35cm~40cm,頂層距屋頂100cm~120cm,最底層離地面20cm~25cm。6.8.3網格式出菇,最底層離地15cm~20cm,18層~20層,留通道100cm~120cm。設置在緊靠出菇區,車輛進出方便的位置,區內設有包裝車間和產品貯存冷庫;包裝車間面積100m222,產品貯存冷庫100m~200m,貯存溫度控制在3℃~5℃。7投入品選擇7.1.1主料、輔料等原料產地應符合NY5099的規定。7.1.2闊葉樹硬雜木屑、玉米芯、麥麩、米糠、黃豆粉或豆餅粉、熟石灰、石膏粉等原料應新鮮、干燥、無霉變。7.1.3用水應符合GB5749的規定。3DB22/T3456—20237.2菌種7.2.1品種選擇省級及以上相關部門審(認)定或登記(備案)的,適宜工廠化栽培,高產、商品性狀好的品種。7.2.2質量選擇液體菌種,質量符合附錄A中表A.1要求。7.3設備拌料機、裝袋機、窩口機(或裝袋窩口一體機)、鏟車、叉車、高壓滅菌柜等成套生產設備或生產線購置和使用均應滿足下列要求:a)具有農機鑒定部門出具的農機推廣許可證;b)具有產品質量標準及合格證明;c)高壓滅菌柜應具有特種設備管理部門鑒定及審查證明文件;d)高壓滅菌柜操作人員需取得相應的操作資質方可上崗;e)其他機械需操作人員經過培訓后方可使用。7.4殺菌藥劑用于接種、培養場所消毒的藥劑,應從正規渠道采購。8依據當地原料資源選擇適宜的固體培養基,配方見附錄B。8.1.2按照順序投料攪拌,先是經過發酵的木屑,玉米芯,再是米糠、豆粉、石膏等,干攪拌30min采用自動裝袋窩口機裝料窩口一體機,裝袋前,操作人員應穿戴專用工作服、帽子、手套,袋栽選用對折口徑16cm×36cm的聚丙烯塑料袋,松緊適度,每袋濕料重在1.1kg±0.05kg,料袋高度在20cm±0.5cm,料袋盛放在滅菌筐內,裝在滅菌車上。料袋采用高壓滅菌,30min~50min使滅菌鍋內溫度升至100℃保持30min,108℃保持30min,115℃保持3h,121℃保持1h。8.4.1當鍋內溫度降至60℃~70℃時,及時出鍋,將料袋推入冷卻室。冷卻室溫度設置在15℃,冷卻至菌袋表面溫度達到接種溫度20℃(菌袋內溫22℃~25℃)為宜。使用人造冷源制冷,宜選擇低能耗環保節能型制冷設備。4DB22/T3456—20238.4.2工作人員應穿戴專用的一體式工作服,配戴專用帽子、手套、口罩、一次性鞋套,進入緩沖間前先利用高壓氣槍沖洗衣物表面和鞋底在藥液中浸泡殺菌,在緩沖間內噴淋風沖洗全身后方可進入。8.5接種接種前30min打開FFU進行消毒,對接種室徹底清潔、殺菌,達到無菌、正壓狀態,并經過粒子計數器監測,在達到千級凈化條件下拔出周轉棒接種,整個過程中采用無菌操作,液體菌種通過管路使用高效全自動液體接種機進行接種,接種量為每袋25mL,用海棉塊封口,接種后通過傳送帶運送到發菌室培養。8.6發菌培養8.6.1培養室消毒在使用前1d~2d利用殺菌劑對培養室進行清潔、消毒、殺菌、殺蟲處理,使用化學藥物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276的要求。8.6.2菌袋擺放菌袋搬運周轉須使用叉車或專用設備,筐放在層架上,每筐12袋,共6層,每層放6筐。相鄰的每列層架之間隔開0.5m。8.6.3前期培養接種至菌絲長滿菌袋,在以下條件下培養30d~45d:a)溫度23℃~25℃。b)空氣相對濕度60%~70%。c)二氧化碳濃度1500ppm~2500ppm。d)避光培養。當滑子蘑菌袋達到生理成熟時開口,環割菌袋兩頭,開口后菌絲恢復3d后開始噴水或注水,保證菌袋培養基含水量在65%。5DB22/T3456—20238.7.3.1溫度14℃~16℃。8.7.3.2空氣相對濕度80%~90%。8.7.3.3二氧化碳濃度1500ppm~2000ppm。8.7.3.4光照強度200lx,照射1h,關閉2h。8.8出菇管理8.8.1溫度12℃±2℃。8.8.2菌袋含水量65%,嚴格控制濕度,空氣相對濕度80%~90%。8.8.3二氧化碳濃度500ppm~2500ppm。8.8.4光照強度400lx~800lx,每天9h~12h。8.9采收8.9.1標準8.9.1.1未開傘采收菌柄長5cm~8cm,菌蓋大小2cm~3cm,菌蓋下方的內菌膜尚未破裂時,一次性采收。8.9.1.2開傘采收菌蓋開傘時采收,一次性采收。8.9.2方法采收時將菌袋上的成叢菇體一次性全部采下,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菇根部位,另一只手按住菌袋向上拔起,減少培養料隨菇根帶走。9包裝儲運9.1包裝應符合GB/T191的規定。9.2儲運應符合GB/T6388的規定。10.1生產者應對各生產環節進行有效記錄,建立生產檔案,及時歸檔。10.2檔案內容應包括:菌種、培養料等投入品購買與使用記錄,生產與管理,采收記錄,儲藏、運輸記錄等。生產檔案參見附錄C。10.3檔案至少保存2年,做到可追溯。6DB22/T3456—2023AA附錄A(規范性)液體菌種指標液體菌種指標見表A.1。表A.1液體菌種指標菌種指標項目指標菌液色澤菌液形態球狀菌絲體呈白色,濾液呈棕色。菌液稍粘稠,有大量片狀或球狀菌絲體懸浮,分布均勻,不迅速分層,菌球間液不混濁。感官指標菌液形態pH值有香氣,無異味,如酸、臭味等。培養器排氣口氣味正常,無明顯改變。6.5~7.0菌絲濕重(g/100mL)大于8顯微鏡下菌絲形態和球狀、菌絲體大量分布,菌絲粗壯,菌絲內原生質分布均勻,染色體著理化指標雜菌鑒別色深,無霉菌菌絲、酵母和細菌菌體。留存樣品無菌檢查菌絲生長,劃痕處無霉菌、酵母菌、細菌菌落生長。7DB22/T3456—2023BB附錄B(規范性)培養料配方B.1配方一粉碎闊葉硬雜木屑78%,麥麩20%,石膏粉1%,石灰1%,pH6.5~7.0,含水量60%~65%。B.2配方二粉碎闊葉硬雜木屑78%,麥麩18%,豆粕粉2%,石膏粉1%,石灰1%,pH6.5~7.0,含水量60%~65%。B.3配方三粉碎闊葉硬雜木屑48%,粉碎的玉米芯粉30%,麥麩20%,石膏粉1%,石灰1%,pH6.5~7.0,含水量60%~65%。B.4配方四粉碎闊葉硬雜木屑20%,粉碎的玉米芯粉58%,麥麩20%,石膏粉1%,石灰1%,pH6.5~7.0,含水量60%~65%。8DB22/T3456—2023CC附錄C(資料性)生產檔案原料采購、菌袋生產、出菇儲運管理見表C.1~C.3。表C.1原料采購檔案菌種記錄表日期液體菌種罐編號是否污染備注培養起始日期負責人數量驗收人投入品購買記錄表木屑日期玉米芯石灰粉麥麩9DB22/T3456—2023表C.2菌袋生產檔案裝袋記錄表原材料日期含水量袋長粗木屑玉米芯麥麩豆粕石灰粉石膏粉其他pH(千克)時間拌料時長裝鍋人員封鍋時間裝袋時間其他人員負責人袋重上料人員總計數量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