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下學期綜合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下學期綜合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下學期綜合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下學期綜合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下學期綜合測試(一)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2025屆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下學期綜合測試(一)歷史試題本試卷共6頁,20小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填涂考生號。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據青海柳灣齊家文化的氏族公共墓地考古發掘,一九七號墓隨葬品共66件,其中有斧、錛、鑿等生產工具;五六四號墓隨葬品共95件,其中僅陶器就有91件;四十五號墓出土了3枚海貝,九十一號墓出土了仿海貝制成的石貝,三四五號墓出土了骨貝。據此可推斷,青海柳灣齊家文化()A.尚未出現貧富分化 B.部落組織較為復雜 C.存在遠距離的交換 D.冶煉技術得到發展【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四十五號墓出土了3枚海貝,九十一號墓出土了仿海貝制成的石貝,三四五號墓出土了骨貝”可知,墓葬出土天然海貝及仿制的石貝、骨貝,表明內陸的齊家文化與沿海地區存在跨區域交換,印證遠距離的交換,C項正確;隨葬品數量懸殊(如95件與3枚),反映貧富分化已出現,與“尚未分化”矛盾,排除A項;隨葬品差異可能體現分工或財富差異,但無直接證據(如等級制度遺存)表明“部落組織復雜”,排除B項;題干僅提石器(斧、錛)及貝類,未提及金屬工具,無法證明冶煉技術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2.漢朝時犀、象、香藥的來源已不限于本土。漢武帝派遣使者和應募商人“俱入海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赍黃金雜繒而往”。漢政府還對嶺南邊郡實行“毋賦稅”的經濟政策,即當地可定期朝貢方物土產代替賦稅,如香藥、象牙、犀角、珊瑚等。這些做法()A.體現了休養生息政策的延續 B.反映了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弛C.刺激了民間對外貿易的發展 D.擴大了郡國并行制度的影響【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漢武帝派使者和商人去域外尋找珍寶,同時還讓沿海地區以域外的土特產取代賦稅,這些都有利于推動民眾進行海外貿易換取財富,刺激了民間對外貿易的發展,C項正確;修養生息是漢初實行的政策,此時漢武帝時期已經轉變了此政策,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對農業的重視,且漢武帝時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設置,無法得出擴大了郡國并行制度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3.下圖為唐朝不同時期刑部尚書出身階層變化圖。據此可知,唐朝()A.君主專制的加強 B.九品中正制影響權力分配C.尚書省地位上升 D.士族階層仍有較大影響力【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中的示意圖可知,唐代刑部尚書出身階層占比最高的是地方郡姓,即一郡的大姓望族,而非地方郡姓的占比逐漸下降,這說明唐朝士族階層影響仍在,D項正確;君主專制強調的是決策權的問題,材料涉及的是刑部尚書的出身,與材料內容無關,排除A項;此時唐朝時期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而非九品中正制,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尚書省權力的擴大,無法得出尚書省地位的上升,排除C項。故選D項。4.北宋仁宗時期連中三元的馮京,“其父商也”;南宋袁采認為,如若士大夫子弟“不能為儒,則巫醫、僧道、農圃、商賈、伎術,凡可以養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為也”;歐陽守道指出“后世農、工、商皆非古,所謂士雜于三人者之中,亦各隨其習焉”。據此可推知,宋代()A.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 B.社會主流價值觀發生轉變C.社會門第觀念日漸淡化 D.社會群體間的流動性增強【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連中三元的馮京”“其父商也”“巫醫、僧道、農圃、商賈、伎術,凡可以養生而不至于辱先者”“士雜于三人(農工商)者之中”等信息可知,兩宋時期,商人子弟可以參加科學入仕,讀書人的擇業更加靈活多樣等,反映出當時社會群體間的流動性增強,D項正確;材料沒有強調兩宋賤民減少等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分析的是抑商政策松動,并非兩宋時期崇文抑武、儒學復興等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轉變,排除B項;社會門第觀念日漸淡化只是材料部分信息,沒有分析百姓擇業等方面的變化,排除C項。故選D項。5.1362年,元順帝頒布圣旨,任命云丹堅贊為察翁格奔不地方招討使,要求其監督差發、賦稅等事務,并規定:“(若)云丹堅贊依仗對他的委托,未經與朵甘思宜慰司商議,處罰無辜的人,要上奏我們。”這反映出元朝()A.地方治理注重相互制衡 B.賦稅征收制度漸趨完善C.行省制度提高行政效率 D.邊疆管理采用羈縻政策【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在任命云丹堅贊為察翁格奔不地方招討使,負責地方監督、賦稅征發等大權的同時其權力受到朵甘思宜慰司的制約,朵甘思宜慰司有權直接上報中央,說明元朝在地方治理注重相互制衡,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賦稅征收的具體發展歷程,無法得出賦稅征收制度漸趨完善,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行省制度的論述,無法得出行省制度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在邊疆地區任命該地區的少數民族首領進行管理,實行因俗而治的政策,無法體現其邊疆管理采用羈縻政策,排除D項。故選A項。6.以下是關于明朝援朝戰爭(1592—1598年)的部分看法:人物看法董其昌(1555—1636年)倭以平秀吉之死,因而惰歸,非戰之功也谷應泰(1620—1690年)楊鎬(援朝將領)冒功之舉,罔上行私,損威失重張廷玉(1672—1755年)糜餉數百萬,中朝(明朝)與朝鮮迄無勝算上述看法認為()A.明朝統治存在隱患 B.交戰雙方實力懸殊 C.宗藩體系名存實亡 D.明朝后期白銀外流【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因而惰歸,非戰之功也”“冒功之舉,罔上行私,損威失重”“糜餉數百萬……迄無勝算”等信息可知,明清士大夫看來,明代援朝戰爭的勝利只是僥幸,存在將領冒領軍功、營私舞弊、軍心不穩、軍費消耗過度等問題,反映出明朝統治存在隱患,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中日雙方的實力對比,排除B項;材料只介紹了明朝援助其屬國朝鮮時暴露的軍政問題,并未強調明代宗藩體系已遭破壞、名存實亡,排除C項;據所學,明朝后期白銀大量流入而非外流,排除D項。故選A項。7.1867年,清政府出臺《中國引水總章》,規定各港口的引水員應持有引航執照,無照不得執業;凡中國人及與中國締結了通商條約之國家的公民,都可以投考,經考試合格者,由中國海關稅務司發給執照。這一做法()A.體現了科舉選官考試的創新 B.引進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C.發展了中國近代輪船運輸業 D.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答案】C【解析】據材料“1867年,清政府出臺《中國引水總章》,規定各港口的引水員應持有引航執照,無照不得執業;凡中國人及與中國締結了通商條約之國家的公民,都可以投考,經考試合格者,由中國海關稅務司發給執照”可知,晚清政府出臺政策,規范引水員的資格認證,這有利于規范行業,同時也有利于引進外國先進的專業人才,以促進近代輪船運輸業的發展,C項正確;題干強調的引水員考試是職業資格認證,不是選拔官員,因此與科舉選官考試無關,排除A項;該政策僅涉及航運管理,未觸及政治體制,如議會、選舉、政黨等,排除B項;引水員資格認證由中國控制,反映清政府的獨立性,排除D項。故選C項。8.甲午中日戰爭前后,“世界”一詞成為國人看待中外關系的重要概念。在此基礎上,以列強展開激烈國際競爭為基本內涵的“世界大勢”論風行于清末十年。“世界大勢”論的風行()A.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B.反映了救亡圖存的需要C.加速了清朝統治集團的分裂 D.延緩了清末新政的實施【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戰爭前后,人們對“世界”的認知逐步深化,逐步明確了中外關系,并且突出于列強展開激烈的國際競爭,反映的是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中國在救亡圖存的背景下,國家主權意識和競爭意識的逐步覺醒,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儒家思想的批判,無法得出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統治集團內部觀點的不同及由此引發的分裂,無法得出加速了清朝統治集團的分裂,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國內輿論的變化對政府施政的影響,無法得出延緩了清末新政的實施,排除D項。故選B項。9.“三毛”是漫畫家張樂平創作的一個漫畫形象,張樂平在漫畫《游擊戰術》中塑造的“三毛”長著一個機靈的小腦袋,他已經學會用游擊戰術消滅鬼子。該漫畫意在()A.謳歌敵后游擊戰爭的輝煌戰績 B.展現抗戰相持階段的戰爭態勢C.抨擊日軍對根據地的瘋狂掃蕩 D.鼓舞中國軍民團結抗戰的信心【答案】D【解析】據題干“三毛學會用游擊戰術消滅鬼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樂平通過塑造機智勇敢的“三毛”形象,生動展現普通民眾參與抗戰的智慧與勇氣,其核心意圖在于以通俗易懂的藝術形式激發軍民抗戰熱情,增強必勝信念,鼓舞中國軍民團結抗戰的信心,D項正確;漫畫中并未直接展示敵后游擊戰爭的輝煌戰績,而是側重于表現“三毛”的機智和游擊戰術的運用,排除A項;漫畫《游擊戰術》創作于1938年春,1938年10月武漢會戰后才進入抗戰相持階段,排除B項;據“他已經學會用游擊戰術消滅鬼子”,可知漫畫的重點是鼓舞士氣,而非直接抨擊日軍的暴行,排除C項。故選D項。10.1949年10月到1950年1月,《人民日報》連載了經濟學家王學文的通俗教科書《政治經濟學教程緒論》。該書圍繞著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框架、對象、特征等問題,介紹了生產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在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闡明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時代局限性等。這一做法()A.貫徹落實了“雙百”方針 B.體現工業化建設為首要任務C.意在建立完整的教育體系 D.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通俗教科書《政治經濟學教程緒論》”“介紹了生產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在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闡明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時代局限性”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后,經濟學家介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通俗讀物被黨的機關報《人民日報》連載報道,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大眾化,D項正確;據所學,“雙百”方針的提出是在1956年,排除A項;據所學,當時國家的首要任務是鞏固政權,排除B項;建國初期,《人民日報》連載介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文章,是在推進思想教育工作,并非建立完整教育體系的努力,排除C項。故選D項。11.20世紀80年代初,上海青年先后成立了各種義務服務隊,利用業余時間為群眾修理水管、維修電器等。此后,“為您服務”活動在各地展開,山東2萬余名團員青年到公共場所打掃衛生,陜西重型機器廠青年“為您服務”小組利用工余時間為職工洗衣理發。這體現當時()A.青年對精神文明的自覺追求 B.經濟結構調整速度加快C.社會經濟發展呈現活躍局面 D.民眾就業存在地區差異【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等各地青年利用業余時間為民眾服務的事例,體現了青年無私奉獻、為民眾服務的精神品質,體現了青年對精神文明的自覺追求,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比例及調整問題,不能得出經濟結構調整速度加快,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青年的精神文明建設,未涉及經濟發展狀況的描述,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青年就業狀況問題,涉及的是青年所展現的精神文明建設,排除D項。故選A項。12.新巴比倫王納布尼德(前556—前539年在位)在境內多個城市開展城市復建工程,工程以神廟的復建、修復為主。他熱衷研究所發現的古物,“我取出古老的泥板和寫字板,復原了從前書寫的鑲嵌版”,根據出土文獻記錄修繕烏爾辛神廟中的“禁地”。納布尼德的這些做法旨在()A.創立楔形文字 B.彰顯君主權威 C.維護城邦利益 D.探尋歷史真實【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在古代西亞,建筑神廟、修復古物等行為通常被視為是得到神靈庇佑與認可的象征,通過開展以神廟為主的復建工程與古物研究,納布尼德可以借助宗教與歷史的權威來鞏固自身統治,向民眾彰顯作為君主的地位與威嚴,強化民眾對其統治的認同感與合法性,B項正確;結合所學,楔形文字在約公元前3200年已被使用,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城邦國家指的是以一個獨立、自主的城市為中心,結合周邊鄉村地區構成的小型國家,新巴比倫王國位于兩河流域,屬疆域面積較為廣闊,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發展的是君主專制制度和奴隸制經濟,并不是城邦國家,排除C項;納布尼德作為新巴比倫國王的根本意圖是鞏固統治,探尋歷史真實并非其根本目的,排除D項。故選B項。13.15世紀,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在威尼斯流傳著經院哲學(基督教神學)版本和古希臘版本。有學者以古希臘版本為主,批判其謬誤之處,吸收其他版本的合理觀點,豐富和完善了亞里士多德思想體系,確立了古希臘版本的權威。這一行為()A.曲解了古希臘文化的內涵 B.推翻了基督教會的思想專制C.適應了新時代變革的要求 D.描繪了理性王國的理想藍圖【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5世紀的威尼斯重新確立了古典權威,這為文藝復興提供思想資源,這一學術活動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的覺醒,逐步打破經院哲學壟斷,為思想解放創造條件,適應了新時代變革的要求,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其學術研究豐富和完善了古希臘文化的內涵,而非曲解了其內涵,排除A項;“推翻了”不符合史實,16世紀的宗教改革沉重打擊了基督教會的統治,排除B項;描繪了理性王國的理想藍圖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14.以下是17世紀德意志地區成立的部分語言學會:成立時間名稱宗旨1617年收獲學會像揚凈麥場一樣,揚凈德意志語言,像把麥子收進倉里一樣,將德語詞匯收進德意志大廈1643年德意志同志會保衛德意志語言免受外國詞匯侵蝕的過程中,培養德意志情感1644年佩格尼茨花卉協會彰顯德意志的榮譽,維護和改善德意志的語言和詩藝這些語言學會的成立()A.加快了德意志統一的進程 B.表明了德語書寫的統一 C.推動了德意志的民族認同 D.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深入【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這些語言學會都以維護、凈化和改善德語為宗旨,強調德意志語言的獨特性,在當時分裂的德意志地區,語言是民族認同感形成的重要紐帶。通過對德語的重視和保護,能夠增強德意志地區人民之間的文化聯系和歸屬感,進而推動德意志的民族認同,C項正確;17世紀時,德意志的統一進程還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如政治分裂、諸侯割據等。德意志統一進程是通過自上而下的王朝戰爭完成的,且時間在19世紀60年代,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了對德意志語言的保護,未涉及書寫是否統一,排除B項;宗教改革主要反對的是教會的特權統治,涉及人們的宗教信仰方式的轉變,與材料著重保護德意志的民族語言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C項。15.19世紀,法國的男子服飾不再色彩繽紛,去掉了以往在貴族中流行的蕾絲花邊、褶邊、珠寶等裝飾,轉而崇尚黑、白、灰三色,以象征謙虛、勤勉、中規中矩等道德觀。此時紡織業與成衣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這一服飾風尚的流行。這一服飾風尚的變化反映了()A.共和政體確立促使服飾觀念變革 B.社會結構變化影響服飾文化風尚C.啟蒙運動沖擊了社會的等級秩序 D.法國的小農經濟使服飾趨于保守【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9世紀法國服飾風尚轉向黑白灰,象征謙虛勤勉等道德觀,并伴隨紡織業與成衣業發展而流行,工業革命推動社會結構變化,中產階級崛起成為社會主流,其價值觀強調實用、節儉,與貴族者華風格形成對比;紡織業技術進步和成衣制造業普及使大眾化服飾成為可能,反映新興中產階級的文化需求,B項正確:共和政體在法國多次反復,材料未明確服飾變化與政體直接關聯,且19世紀中后期才穩定,排除A項;啟蒙運動雖沖擊等級觀念,但服飾變化主要源于工業革命后經濟與社會結構變遷,而非思想運動直接作用,排除C項;小農經濟在工業化進程中逐漸瓦解,紡織業發展屬于工業化成果,與保守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16.1960年12月,17個非洲國家成立了“非洲國家咖啡組織”,決定共同確定咖啡的出口價格;此后,又出現了“非洲花生理事會”“非洲油料生產國組織”等行業性經濟合作組織。這反映了非洲國家力圖()A.推動南北間經濟合作 B.改變國際經濟舊秩序 C.謀求區域內經濟平衡 D.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非洲通過聯合制定統一的農產品的出口價格,試圖提升農產品的經濟價值,打破發達國家制定的價格體系,維護本國的利益,其本質是通過共同的合作改變舊的經濟秩序,即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經濟秩序,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非洲內部的合作,未涉及南北間的經濟合作,排除A項;其成立的合作組織不是為了非洲內部經濟的平衡發展,而是為了提升價格,打破西方為主導的價格體系,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農產品的價格制定問題,未涉及非洲內部產業結構的調整,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班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發現華佗在中國古代有著多種形象:時期關于華佗的記載漢代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唐代華佗因五禽戲而年逾萬歲宋代北宋初,民間建有華佗廟華佗為道教仙官“天醫功曾”華佗“見曹(操)不仁,來荊州見關公”,主動為關公療傷元明清華佗作為醫神被供奉于佛、道祭祀場所,甚至被視作河神清代華佗是因行刺曹操未遂而被殺,時人對華佗德行大加贊揚——摘編自《三國志通俗演義》等(1)根據材料,指出中國古代華佗形象的變化。(2)根據材料,分析影響華佗形象變化的因素。【答案】(1)變化:漢代:華佗被視為士人,以醫術為業,但內心常感悔恨。唐代:華佗因五禽戲而被神化,傳說其壽命超過萬歲。宋代:華佗被道教尊為“天醫功曾”,并出現在民間傳說中,如為關羽療傷。元明清:華佗被供本為醫神,甚至被視為河神,清代還出現其因行刺曹操未遂而被殺的傳說。(2)因素:宗教影響:道教和佛教的傳播使華佗逐漸被神化,成為醫神或仙官。民間傳說:隨著《三國志通俗演義》等文學作品的流傳,華佗的形象被賦予更多傳奇色彩。社會需求:古代社會對醫術的需求促使華佗被塑造成醫神,以滿足民眾對健康和平安的祈求。歷史演變:不同時期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價值觀影響了華佗形象的塑造,如宋代道教盛行,清代對忠義道德的推崇等。【解析】【小問1】變化:漢代:根據材料“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可知華佗被視為士人,以醫術為業,但內心常感悔恨。唐代:根據材料“華佗因五禽戲而年逾萬歲”,可知華佗因五禽戲而被神化,傳說其壽命超過萬歲。宋代:根據材料“華佗為道教仙官‘天醫功曾’華佗‘見曹(操)不仁,來荊州見關公’,主動為關公療傷”,可知華佗被道教尊為“天醫功曾”,并出現在民間傳說中,如為關羽療傷。元明清:根據材料“華佗作為醫神被供奉于佛、道祭祀場所,甚至被視作河神”“華佗是因行刺曹操未遂而被殺,時人對華佗德行大加贊揚”,可知華佗被供本為醫神,甚至被視為河神,清代還出現其因行刺曹操未遂而被殺的傳說。【小問2】因素:根據材料“華佗作為醫神被供奉于佛、道祭祀場所,甚至被視作河神”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受宗教影響:道教和佛教的傳播使華佗逐漸被神化,成為醫神或仙官。根據材料“華佗‘見曹(操)不仁,來荊州見關公’,主動為關公療傷”,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民間傳說:隨著《三國志通俗演義》等文學作品的流傳,華佗的形象被賦予更多傳奇色彩。根據材料“北宋初,民間建有華佗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社會需求:古代社會對醫術的需求促使華佗被塑造成醫神,以滿足民眾對健康和平安的祈求。根據材料“華佗為道教仙官‘天醫功曾’華佗‘見曹(操)不仁,來荊州見關公’,主動為關公療傷”“華佗是因行刺曹操未遂而被殺,時人對華佗德行大加贊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演變:不同時期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價值觀影響了華佗形象的塑造,如宋代道教盛行,清代對忠義道德的推崇等。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年11月,中國民用航空局設立,后改稱軍委民航局,受空軍指導。當時的民航機隊規模僅有30多架小飛機。1950年,中國與蘇聯簽訂協定,合資經營中蘇民航公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從蘇聯引進了伊爾-14、伊爾-18等型號的中小型客機,逐步更新了早期的英英老舊機型。1957年,南昌飛機制造廠以蘇制飛機為原型,仿制成功我國第一種民用運輸機。——摘編自李軍《中國民航年譜(1949—2010)》等材料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開始嘗試研究國產的大型噴氣式客機,歷經十年,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架大飛機運-10并試飛成功,但該項目后因故擱置。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先后與美國麥道、歐洲空客開展了多個型號的飛機研發合作,但隨著麥道被波音收購、空客毀約等原因,通過國際合作研發大飛機宣告失敗。2007年,國產民用大飛機C919正式立項。隨后,22個省、200多家企業、近30萬人深度協同,攻克了一系列難題。2015年,C919首架飛機總裝下線。2022年,C919交付中國東航,標志著我國真正具備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機的能力。2023年,第一架C919正式商業化運營。——摘編自張妙甜等《大飛機產業國企民企協同發展之路》(1)根據材料一,指出新中國初期民用客機研制的有利條件。(2)根據材料二,簡析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國民用客機發展的特點及其意義。【答案】(1)有利條件:政策支持:1949年設立中國民用航空局,為民用客機研制提供了政策保障。國際合作:1950年與蘇聯簽訂協定,合資經營中蘇民航公司,引進蘇聯的飛機技術。技術積累:1957年南昌飛機制造廠成功仿制蘇制飛機,為后續研制積累了技術經驗。(2)特點:自主研發:1970年代開始嘗試研制國產大型噴氣式客機,如運-10。國際合作:1980-1990年代與美國麥道、歐洲空客開展合作,但最終失敗。自主突破:2007年C919立項,通過全國協同攻關,成功實現自主研制。意義:技術突破:c919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具備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機的能力。產業升級:大飛機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整體進步。國際競爭力:C919的商業化運營提升了我國在全球航空市場的競爭力。【解析】【小問1】根據材料一“1949年11月,中國民用航空局設立,后改稱軍委民航局,受空軍指導”得出,政策支持:1949年設立中國民用航空局,為民用客機研制提供了政策保障;根據材料一“1950年,中國與蘇聯簽訂協定,合資經營中蘇民航公司”得出,國際合作:1950年與蘇聯簽訂協定,合資經營中蘇民航公司,引進蘇聯的飛機技術;“1957年,南昌飛機制造廠以蘇制飛機為原型,仿制成功我國第一種民用運輸機”得出,技術積累:1957年南昌飛機制造廠成功仿制蘇制飛機,為后續研制積累了技術經驗。【小問2】特點:根據材料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開始嘗試研究國產的大型噴氣式客機”得出,自主研發:1970年代開始嘗試研制國產大型噴氣式客機,如運-10;根據材料二“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先后與美國麥道、歐洲空客開展了多個型號的飛機研發合作,但隨著麥道被波音收購、空客毀約等原因,通過國際合作研發大飛機宣告失敗。”得出,國際合作:1980-1990年代與美國麥道、歐洲空客開展合作,但最終失敗;根據材料二“2007年,國產民用大飛機C919正式立項。隨后,22個省、200多家企業、近30萬人深度協同,攻克了一系列難題”得出,自主突破:2007年C919立項,通過全國協同攻關,成功實現自主研制。意義:根據材料二“2015年,C919首架飛機總裝下線。”得出,技術突破:c919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具備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機的能力;“2022年,C919交付中國東航,標志著我國真正具備了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機的能力。”得出,產業升級:大飛機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我國航空工業的整體進步;“2023年,第一架C919正式商業化運營。”得出,國際競爭力:C919的商業化運營提升了我國在全球航空市場的競爭力。19.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國際創新傳播的情況(部分)國家制棉廠(1771年)瓦特式蒸汽機(1775年)蒸汽火車(1825年)巴西753529法國737德國13812印度463028墨西哥644348俄羅斯222311西班牙—723美國20285備注:表中數字表示英國出現新技術的時間與該技術首度運用于他國的相距年數——摘編自(英)格里高利·克拉克《告別施舍:世界經濟簡史》材料二20世紀初,國際市場經濟有效地把亞馬遜流域的橡膠、馬來亞的錫、印度的黃麻、剛果的銅、俄國的錳、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亞的羊毛、埃及的棉花等,都利用于歐洲的工業。1850——1913年間,英、法工人的收入提高了一倍,同期第三世界工人的工資并沒有相應地提高。——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綜合以上材料信息,擬定一個論題,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論題:技術創新與傳播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論述:技術創新:英國在18-19世紀率先實現了工業革命,制棉廠、蒸汽機和蒸汽火車的發明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推動了英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技術傳播:英國的新技術迅速傳播到其他國家,如巴西、法國、德國等,促進了這些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全球影響:技術的傳播推動了全球經濟的整合,如20世紀初亞馬遜河流域的橡膠、印度的黃麻等資源被用于歐洲的工業生產,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展。不平等加劇:雖然技術創新和傳播推動了全球經濟發展,但第三世界國家的工人工資并未相應提高,導致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等加劇。【解析】首先,綜合以上材料信息,擬定一個論題,根據材料一“國際創新傳播的情況”和材料二“20世紀初,國際市場經濟有效地把亞馬遜流域的橡膠、馬來亞的錫、印度的黃麻、剛果的銅、俄國的錳、西非的棕油、澳大利亞的羊毛、埃及的棉花等,都利用于歐洲的工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技術創新與傳播對全球經濟發展的影響。其次,圍繞觀點進行論述,持論有據,表述清晰,可從技術創新的內容,如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的內容與影響、技術傳播,工業革命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最后整理技術發展對全球的影響,需要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進行整理,如:技術創新:英國在18-19世紀率先實現了工業革命,制棉廠、蒸汽機和蒸汽火車的發明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推動了英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技術傳播:英國的新技術迅速傳播到其他國家,如巴西、法國、德國等,促進了這些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全球影響:技術的傳播推動了全球經濟的整合,如20世紀初亞馬遜河流域的橡膠、印度的黃麻等資源被用于歐洲的工業生產,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展。不平等加劇:雖然技術創新和傳播推動了全球經濟發展,但第三世界國家的工人工資并未相應提高,導致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等加劇。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紀,西班牙在美洲發現了古墨西哥人提取的胭脂蟲紅具有鮮艷和持久的染色效果,并將其出口到歐洲。16——19世紀,胭脂蟲成為僅次于金、銀的最具有價值的美洲特產。西班牙嚴密控制著胭脂蟲的秘密,他們假稱胭脂紅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一些泄密染色工人甚至會被處死。16——17世紀,英國和荷蘭的艦隊先后虜獲了西班牙運載胭脂紅的船只,狠狠地賺了一筆。十七世紀后期,為了觀察研究胭脂紅,荷蘭的列文·虎克制作了更精確的顯微鏡對胭脂紅進行了觀察,發現這是一種昆蟲而非植物。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荷蘭的一些冒險家們偷走爬滿胭脂蟲的活仙人掌葉,移植到了他們位于印尼爪哇的殖民地種植園,強迫當地居民摧毀良田,集體種植胭脂蟲。后來,胭脂蟲養殖蔓延到世界各地。——摘編自譚冬春《“紅色”的戰爭》等材料二約在16世紀末,美洲胭脂蟲紅進入中國,其中文術語發生了變遷:時間稱呼概況約16世紀末洋紅指稱的是美洲胭脂蟲紅的外來紅色顏料屬性,亦可作為具有該屬性物品的一般名稱18世紀初各作泥臘在康熙皇帝的自然知識筆記手稿《幾暇格物編》中對胭脂蟲紅的音譯名稱,是一個僅在清朝宮廷與耶穌會士間交流的知識術語18、19世紀呀蘭呀蘭米粵語對西班牙語詞“grana”的音譯。此詞出現在廣東、福建的海關進出口貨物檔案中。在《海國圖志》《瀛寰志略》中也有出現19世紀下半葉呀蘭米蟲江南制造總局首席翻譯傅蘭雅在譯介西方科學知識時引入了“呀蘭米蟲”一詞,并在《格致匯編》中向讀者進行了介紹20世紀初胭脂蟲“胭脂蟲”一詞最早出現在上海的報刊,并逐漸成為漢語中的標準名稱——摘編自嚴旎萍《從“洋紅”到“胭脂蟲”:18——20世紀中文文獻所見美洲紅色染料的命名與認知》高(1)根據材料一,概括胭脂蟲紅從西班牙壟斷到走向世界過程中所反映的歷史特征。(2)根據材料二,指出胭脂蟲紅中文術語變遷反映的歷史現象,并運用中國近代史的具體史實予以闡釋。(要求:指出一個歷史現象,史實正確,邏輯清晰)【答案】(1)西班牙壟斷:16世紀,西班牙在美洲發現胭脂蟲紅,并嚴密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