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湖南省益陽市重點中學高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湖南省益陽市重點中學高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湖南省益陽市重點中學高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湖南省益陽市重點中學高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湖南省益陽市重點中學高考歷史四模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湖南省益陽市重點中學高考歷史四模試卷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17年,有報紙報道,“此疫(華北蒙綏鼠疫)傳播全國乃意中事耳。政府所采取之計劃如何……實則以予所知,政府獨未嘗有所舉動耳”。同時駐華外交團特開聯席會議,“促請我政府趕即采取積極辦法,務期從速撲減,勿任蔓延”。這些主要說明當時A.政府對疫情風險認識不足 B.報紙對疫情的報道客觀公正C.鼠疫蔓延引發百姓的恐慌 D.外交團關心中國民眾的健康2.國民黨《中央日報》就國共關系某一事件的影響評論道:“這一結果固然還有不能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內戰之不致發生,卻已有確實的保障。”這指的是A.國民黨“一大”召開 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雙十協定》的簽訂 D.達成《國內和平協定》3.下圖是魯迅先生于1917年8月設計的北大校徽(后稱“北大紅”),劉半農戲稱為“哭臉校徽”。其圖案以篆體的“北大”二字構成傳統的瓦當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個人,上面的“北”字又像兩個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下列理解最準確的是①北大人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任②隱含了面向全民大眾的價值取向③承載了北大人“肩負重任”理想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4.巴黎公社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公社委員會,公社委員會同時行使立法權和行政權,實行普遍的直接選舉,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員直接向選民負責,接受選民的監督,為后來的社會主義國家提供了重要經驗。這里的“經驗”是指A.為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鑒B.為民主共和制度開辟了道路C.為直接民主制積累了經驗D.豐富了三權分立理論的內涵5.下表所示為南宋前期紹興府部分地區每年征購鹽額情況地區會稽縣曹娥會稽縣三界余姚縣石堰山陰縣錢清鹽額(石)1658629323643766635由此可推知,當時A.煮鹽業技術高超 B.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商品經濟占主導 D.特色的手工業市鎮興起6.“NIRA于1933年6月16日通過。它促使屬員和雇主一起協商并就勞動時間、工資以及其他雇傭問題達成協議。只要這些協議符合政府法規,他們就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約束。”材料中的“NIRA”指的是A.《農業調整法》 B.《全國工業復興法》C.《全國勞工關系法》 D.《公平勞動標準法》7.1862年京師同文館成立時“應考者寥寥”。1867年,僅有98人報名,錄取30人,最終到館只有10人。而1885年的招考異常順利,報考者達394人,經初試、復試,最后錄取到館達108名。這一變化說明A.教育救國成為社會共識 B.民主科學思想已得到廣泛傳播C.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 D.“西用”思想的社會基礎擴大8.畫家庫爾貝繪畫的對象往往是工人、農民、家庭主婦等,有人批評他“崇尚丑陋”,他說:“我從來沒有見過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沒有什么興趣去畫她們。”庫爾貝的藝術風格是A.浪漫主義B.現實主義C.印象派D.現代主義9.1958年7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巴黎。他與戴高樂的會談圍繞東西方關系、法國大國地位、北約、法國發展核武器、黎巴嫩問題、最高級會談、歐洲等眾多話題展開,但總的基調是分歧大于一致。這一狀況的出現反映出A.兩極格局下政治力量的變化 B.歐洲已成為美蘇爭霸的重點C.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發生動搖 D.法國利用強大的歐盟作后盾10.漢初,半兩雖仍延用,但不斷減重,自二十鐵而榆莢、而八鐵、而五分、而四珠、而三銖,民間還出現剪邊半兩:呂后曾親自參與錢幣設計,給方孔圓錢增加了圍邊,定五鐵為計重單位,漢五銖從此誕生:至漢武帝時以強制方式行五銖。上述變化主要反映出,西漢A.成為古幣重如其文的開端 B.通貨膨脹非常嚴重C.貨幣鑄造權趨于集中統一 D.確立了圓形方孔的貨市樣式11.中國夏商之際的“方國”名稱來源于商朝晚期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卜辭,卜文中多以“X方”的形式稱呼這些諸侯部落或國家,它們與中原共主王朝夏、商構成一種政治聯盟關系,而西周在廣闊的疆域內授土授民,既封且分。這表明A.夏商實現了對方國的直接統治 B.方國與夏商王朝政治關系平等C.分封制增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力 D.分封制促進了邊遠地區的開發12.1985年9月,為解決美國貿易赤字問題,美日等國簽訂《廣場協議》,宣稱各國政府將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促使美元貶值,在此后3個月時間里,美元兌日元迅速下跌20%,此事表明A.美無徹底喪失了主導地位 B.美國實施了利益優先原則C.日本消除了對美國的依賴 D.世界貿易正式走向規范化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維利.勃蘭特(亦作威利.勃蘭特WillyBrandt,1913年12月18日——1992年10月8日),德國政治家,1969年一1974年任西德總理。1970年3月勃蘭特訪問了民主德國,之后簽訂了兩國關系基礎條約。此后他又訪問了蘇聯、波蘭、捷克,先后與這些國家簽訂了包括放棄使用武力、承認戰后邊界和領土現狀、促進相互關系正常化等內容的條約,統稱《東方條約》。從此,西德和蘇聯以及其它東歐國家的關系大大改善。1970年12月7日上午,整個東歐大雪壓境,這是東歐最寒冷的季節。勃蘭特訪問波蘭時,冒著凜冽的寒風,來到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下。他向紀念碑獻上花圈后,肅穆垂首,這本來是一個十分普通的儀式,隨行的人開始等著這個儀式的結束,突然,勃蘭特的雙腿跪在了猶太人死難者的紀念碑下,他這一舉動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1971年,勃蘭特獲得了當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同年美國《時代》周刊把他評為“1971年新聞人物”。勃蘭特達到了他事業的頂峰。——搜狐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勃蘭特實施新東方政策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勃蘭特獲得1971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原因14.(20分)17世紀,英國出現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產生了重要的歷史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目錄(部分)第十章第二次內戰1648第十一章克倫威爾和國王的處決1649第十二章共和國及其敵人1649……第十五章長期議會的終結1651-1653第十六章護國公制的建立1653第十七章克倫威爾的國內政策1654-1658……——[英]查爾斯·弗思《克倫威爾傳》材料二有些人把君主專制當作是世界上唯一的政府形式,但實際上,這種政府形式和公民社會是格格不入的。人們生來是自由、平等和獨立的,如果得不到本人的認可,任何人不得剝奪別人的這種權利。不管人數多少,人們都可以通過社會契約組成一個共同體,這不會危及他人的自由。——[英]洛克《政府論》材料三1688年7月,兩黨領袖中的七位政治要人起草了一份邀請信,派密使送往荷蘭,要求荷蘭的執政威廉(詹姆士二世的女婿)率軍隊前來英國,幫助捍衛英國人的自由。威廉接到邀請喜出望外,率軍隊在英格蘭西部地區登陸。威廉登陸后,很長時間沒有英國人前來歸順,但漸漸地終于有一些重要人物歸順過來,詹姆士眾叛親離,被迫遠走法國,復辟王朝的統治結束。這一事件是英國歷史的轉折點,從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沒有變,只是換了國王。但實質上新國王是由議會創造出來的,這對后來的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克倫威爾的歷史功過,結合所學指出這一時期克倫威爾的對外經濟舉措。(2)洛克是17世紀英國民主政治理論的代表人物。根據材料二,簡要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張,結合所學,簡述這些主張的歷史影響。(3)閱讀材料三,結合所學,概述“這一事件”的經過,分析該事件對英國“后來的歷史產生的巨大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面對鼠疫,北洋政府“實則以予所知,政府獨未嘗有所舉動耳”,可知北洋政府對疫情風險認識不足,A正確;“此疫(華北蒙綏鼠疫)傳播全國乃意中事耳”這種推斷明顯不符合實際,排除B;題干反映的是外國使團的恐慌,而非中國百姓,排除C;外交團認為政府應當及時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因為疫情蔓延會危及其利益,而非關心民眾健康,排除D。2、C【解析】注意題中提供的關鍵信息:“內戰之不致發生,卻已有確實的保障”強調國共內戰的爆發有一定因素的限制。A項是在1924年初,會議召開后,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B項是在1936年底,說明當時國共兩黨為即將實現的國共第二次合作鋪平了道路;C項是在1945年10月,雙方確立了和平民主建國的方針;D項是在1949年,在解放戰爭的最后階段,國共合談達成《國內和平協定》,但最終國民黨政府未在協定上簽字。C項正確。3、A【解析】

魯迅先生設計的北大校徽體現了北大的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圖案中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的意象,給人以“北大人肩負著開啟民智的重任”的想象。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A;北大的教育屬于精英教育,不是面向全民大眾,②不符合題意。排除B、C和D。故選A。4、A【解析】

從材料中的“公社委員會同時行使立法權和行政權”“公社的一切管理人員直接向選民負責”等信息來看,巴黎公社一方面確立了民主制度,另一方面又實行民主基礎上的權力集中,為后來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借鑒。故答案為A項。民主共和制度最早由資產階級確立,排除B項;公社委員會由選舉產生,代表人民行使權力,說明巴黎公社實行間接民主,排除C項;“公社委員會同時行使立法權和行政權”說明巴黎公社不是實行三權分立體制,排除D項。5、D【解析】

紹興下轄縣征收鹽額數量較大,可見這些地方鹽業發達,選項D正確;材料未體現煮鹽技術,排除A;鹽業屬于手工業,排除B;古代農業占據主導,排除C。6、B【解析】

《全國工業復興法》建立了關于公平競爭和關于產量、價格、銷售方面的規則,給工人集體談判的權力,規定了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該法案以恢復工業生產為目標,將生產的各個環節置于國家監督之下,以減少盲目生產。因此根據材料“它促使屬員和雇主一起協商并就勞動時間、工資以及其他雇傭問題達成協議”可判斷出是《全國工業復興法》,B正確;《農業調整法》主要是向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以提高農產品的價格,A排除;《全國勞工關系法》主要是重申工人的權利,規定雇主不得干預和圖謀控制勞工組織,C排除;《公平勞動標準法》主要是規定工人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D排除。故選B。7、D【解析】

京師同文館的招考由“應考者寥寥”到異常順利,說明“西用”思想的社會基礎有所擴大,促進了京師同文館的招考,故選D項;A項與題意不符,且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民主、科學是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的指導思想,B項排除;清政府廢除科舉制是在1905年新政,排除C項。故選D。8、B【解析】

試題分析:考點:19世紀以來的西方文學藝術的發展·19世紀以來的美術流派·現實主義【詳解】本題主要考查現實主義繪畫的知識,旨在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的繪畫的風格是注重寫實,同情人民,故選B;浪漫主義主張抒發情感,排除A;C突出光與色的運用,排除;D是各種反傳統的藝術流派的總稱,排除D。9、A【解析】

據材料中關鍵信息“1958年”“法國大國地位”“北約、法國發展核武器”“歐洲”“但總的基調是分歧大于致”可知,當時戴高樂總統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試圖擺脫美國的控制,這反映了兩極格局下政治力量的變化,故選A項;美蘇爭霸的重點始終在歐洲,故排除B項;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歐和日本經濟的崛起,沖擊了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地位,故排除C項;D項中“歐盟”與材料時間不符,故排除D項。10、C【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漢朝貨幣由最初的幣制混亂到漢武帝時期大力推行五銖錢,這說明國家對地方的控制力加強,貨幣鑄造權趨于集中統一,C正確;成為古幣重如其文的開端是秦朝的半兩錢,A排除;通貨膨脹的典型表現就是物價飛升,貨幣貶值,材料未涉及,B排除;秦朝的半兩錢確立了圓形方孔的貨市樣式,D排除。故選C。11、C【解析】

夏商時期中原王朝和地方諸侯方國構成政治聯盟,到西周時期“授土授民、既封且分”建立諸侯國,形成中央與地方的統屬關系,表明分封制增強了對地方的控制力,C項正確;夏商時期中原王朝與方國是政治聯盟,還未實現對地方的直接統治,A項錯誤;夏商王朝是各方國的“共主”,與方國不是平等關系,B項錯誤;材料分析的是中央與地方關系,不僅局限于邊遠地區的開發,D項錯誤。12、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美國為擴大出口,扭轉貿易赤字,要求他國作出犧牲和讓步,突出了美國利益優先的原則,B項正確;“徹底喪失”表述過于絕對,排除A項;美國此舉,恰恰證明美日之間經濟聯系密切,排除C項;世界貿易走向規范化的標志是1995年是世貿組織的成立,排除D項。故選B。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東西歐諸國擺脫蘇、美控制,謀求獨立自主的傾向在不斷發展;聯邦德國在經濟上的強大要求擴大市場進而要求緩和與東歐、東德的關系;美蘇爭霸,蘇攻美守;勃蘭特維護德意志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場。(2)向猶太死難者下跪,體現其有正視歷史、勇于承擔責任的勇氣;推行新東方政策,緩和了二戰后歐洲的對立和緊張局勢;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兩大陣營的關系,緩解了冷戰局面;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解析】

(1)根據材料“1970年3月勃蘭特訪問了民主德國,之后簽訂了兩國關系基礎條約”“放棄使用武力、承認戰后邊界和領土現狀、促進相互關系正常化等內容的條約”“西德和蘇聯以及其它東歐國家的關系大大改善”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隨著西歐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普遍要求擺脫蘇、美控制,謀求獨立自主;在美蘇冷戰方面,這時期處于蘇攻美守的狀態;同時勃蘭特作為西德總理,與其維護德意志民族利益的一系列努力分不開等從當時國際、國內背景角度分析回答。(2)根據材料“突然,勃蘭特的雙腿跪在了猶太人死難者的紀念碑下,他這一舉動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可得出向猶太死難者下跪,體現其有正視歷史、勇于承擔責任的勇氣;根據材料“統稱《東方條約》。從此,西德和蘇聯以及其它東歐國家的關系大大改善”可得出推行新東方政策,緩和了二戰后歐洲的對立和緊張局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勃蘭特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兩大陣營的關系,緩解了冷戰局面,促進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14、(1)歷史之功:領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資本主義發展。(寫出兩點即可得分)歷史之過:建立軍事獨裁統治。對外經濟舉措:頒布《航海條例》;與強國簽訂商約。(2)思想主張: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公民社會;人生而自由、平等和獨立,神圣不可侵犯;社會契約。歷史影響: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基礎;對其他國家反對封建專制暴政的斗爭產生廣泛影響。(3)經過:斯圖亞特復辟王朝的倒行逆施,阻礙了英國人的自由;議會邀請荷蘭執政威廉率軍來英國,并成為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逃亡,復辟王朝統治結束。影響:確立了國王權力來源于議會而不是來源于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