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門山教學設計_第1頁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_第2頁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_第3頁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_第4頁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望天門山教學設計演講人:日期:06拓展與延伸目錄01課程導入02詩歌內容解析03詩歌藝術特色04情感與主題探討05教學活動設計01課程導入李白生平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于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出生于西域碎葉。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創作背景此詩是李白在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或十四年(726年)游歷天門山時所作,當時他正值年輕壯游,意氣風發,對自然美景有著強烈的向往和贊美之情。李白生平與創作背景簡介天門山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景觀自然景觀天門山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是一座以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景觀區,包含了許多奇特的地貌和植被,如“天門洞開”、“鬼谷棧道”、“通天大道”等。地理位置天門山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大庸中路11號,屬武陵山脈向東進入洞庭湖平原的余脈,海拔1518.6米。唐代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鼎盛時期,詩歌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涌現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偉大的詩人。唐代文學的代表李白的詩歌以豪放奔放、想象豐富、語言優美著稱,他的詩歌不僅反映了唐代社會的繁榮和人民的精神風貌,也展現了他個人的性格和才華。詩歌的藝術價值詩歌在唐代文學中的地位02詩歌內容解析“天門中斷楚江開”楚江浩蕩,把天門山分為東西兩半,水流湍急,山勢雄偉,氣勢磅礴。此句通過描繪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展現了自然界的神奇力量。“碧水東流至此回”江水在這里轉向東流,形成回旋之勢。此句描繪了江水的流動狀態,同時也表現了山勢對水流的影響,展現了自然界的和諧之美。詩句逐句翻譯與賞析(前兩句:山勢與江水)VS當船行至兩山之間時,兩岸的青山仿佛迎面而來,形成夾縫中的遠景。此句通過描繪從夾縫中望過去的景象,展示了山與水的相對運動,增強了畫面的動感。“孤帆一片日邊來”在日光的照耀下,一片孤帆從遠方緩緩駛來,與周圍的景色融為一體。此句通過描繪孤帆與日光的映襯關系,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悠遠的氛圍,同時也展示了詩人的自由與灑脫。“兩岸青山相對出”詩句逐句翻譯與賞析(后兩句詩歌中既有靜態的山水描繪,又有動態的江水流動和孤帆飄動,形成了動靜結合的藝術效果。這種動靜結合不僅增強了詩歌的生動性,還使讀者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詩歌所描繪的景象。動靜結合詩歌中的實景與虛景相互交融,如“天門中斷楚江開”中的“天門”和“楚江”是實景,“中斷”則是詩人的想象和夸張;又如“孤帆一片日邊來”中的“孤帆”和“日”是實景,“一片”則是詩人對孤帆的描繪和感受。這種虛實手法不僅豐富了詩歌的意象和內涵,還增加了讀者的想象空間和審美體驗。虛實手法詩歌中的動靜結合與虛實手法03詩歌藝術特色豪邁奔放全詩以氣勢取勝,節奏明快,旋律舒展,展現出詩人的豪情壯志。如“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中的“開”和“回”字,力度強,氣勢大,充分展現了詩人的豪邁情懷。簡潔凝練詩中用詞簡練,意境深遠,不事雕琢,渾然天成。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中的“出”和“來”字,就生動地描繪出了舟行過程中的景象,令人回味無窮。語言風格:豪邁奔放與簡潔凝練山象征著生命的源泉和流動的力量,反映了詩人對生命力和活力的贊美。在詩中,江水浩蕩奔流,象征著詩人勇往直前、不畏艱難的精神。水舟代表著詩人的自我形象和追求自由、探索未知的精神。在詩中,舟行江中,順流而下,象征著詩人追求自由、超脫世俗的勇氣和決心。代表自然的力量和雄偉,象征著詩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和人生理想。在詩中,天門山被描繪得雄奇壯觀,寓意著詩人的高遠志向。意象運用:山、水、舟的象征意義意境營造:開闊雄偉與自由灑脫自由灑脫詩人通過描繪自己舟行江中的情景,表現出一種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全詩情感奔放,想象豐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展現了詩人追求自由、超脫世俗的內心世界。開闊雄偉全詩意境開闊,氣象雄偉,描繪出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壯麗。04情感與主題探討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表達詩人初出巴蜀的豪情詩中“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描繪出詩人初出巴蜀時的豪情壯志,展現出樂觀豪邁的情感。舟行江中的暢快詩歌節奏與情感的共鳴詩人通過描繪自己乘舟順流而下的場景,表現出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凸顯了豪放不羈的個性。詩歌的節奏明快,氣勢磅礴,與詩人樂觀豪邁的情感相互呼應,形成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123對大自然神奇壯麗的贊美天門山的雄奇壯觀詩人用“天門中斷楚江開”來描繪天門山的雄偉壯觀,展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030201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中“碧水東流至此回”形象地描繪了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凸顯了大自然的壯麗之美。虛實相映的描寫手法詩人通過虛實相映的描寫手法,把天門山和江水描繪得既清晰又朦朧,更加凸顯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詩中表現出詩人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詩人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精神風貌。詩歌反映的精神風貌(無拘無束、自由灑脫)擺脫束縛的渴望詩人通過描繪天門山和江水的壯麗景象,營造出一種超越現實的意境,展現出詩人自由灑脫的精神風貌。超越現實的意境詩中蘊含著詩人勇于探索未知領域的勇氣和決心,體現了詩人無畏無懼、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勇于探索的勇氣05教學活動設計朗讀與背誦:感受詩歌節奏與韻律朗讀指導通過教師示范、學生跟讀、集體朗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準確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背誦要求要求學生背誦全詩,并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默寫,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朗讀分享組織學生分組朗讀,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聲音表達詩歌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和表現能力。畫面感分析引導學生從詩歌中找出描繪天門山景象的詩句,如“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等,分析這些詩句所呈現的畫面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小組討論:分析詩歌中的畫面感與動態美動態美探究組織學生討論詩歌中的動態描寫,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探究這些描寫如何表現山水的動態美,以及這種動態美與詩人情感的關聯。小組匯報各小組選代表匯報討論成果,分享對詩歌畫面感和動態美的獨特見解,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思考。寫作練習:模仿手法描寫一處自然景觀結合詩歌的學習,引導學生掌握描寫自然景觀的技巧和方法,如抓住特點、運用修辭、注重意境等。寫作指導要求學生選擇一處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觀,運用所學技巧和方法進行描寫,力求做到生動形象、意境深遠。寫作實踐將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和評選,鼓勵學生互相欣賞和評價,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水平。作品展示06拓展與延伸詩歌主題《望天門山》與《早發白帝城》都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但《早發白帝城》側重于表達詩人獲赦歸來的喜悅心情,而《望天門山》則更注重描繪天門山的壯麗景象。景物描寫《早發白帝城》通過白帝城、江陵路、山影猿聲等景物來表現詩人的情感,而《望天門山》則重點描繪了天門山、楚江、碧水、白帆等景物,展現了更為壯美的山水畫卷。創作時間《早發白帝城》創作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回之時,而《望天門山》則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但從內容來看應是李白游歷名山大川時的作品。詩歌風格《早發白帝城》寫得輕快活潑,表現出詩人獲得自由后的喜悅和激動;而《望天門山》則顯得更加雄偉壯麗,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贊美。對比其他李白山水詩(如《早發白帝城》)構圖技巧景物描繪色彩運用意境表達中國山水畫注重“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構圖原則,通過“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描繪,可以感受到畫面的層次感和空間感。在山水畫中,山石的描繪往往采用“皴法”來表現其質感,而“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描繪則更加注重山形的整體輪廓和氣勢的展現。在山水畫中,色彩的運用往往以青綠為主,這與《望天門山》中“碧水東流至此回”的描繪相得益彰,共同營造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意境。通過“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構圖,可以營造出一種靜謐、悠遠的氛圍,與《望天門山》中詩人對自然的敬畏和贊美之情相契合。結合中國山水畫欣賞(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構圖)傳承文化自然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描繪自然景物來抒發詩人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啟迪智慧自然詩往往蘊含著深刻的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