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江蘇省漣水縣金城外國語學校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江蘇省漣水縣金城外國語學校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江蘇省漣水縣金城外國語學校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江蘇省漣水縣金城外國語學校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江蘇省漣水縣金城外國語學校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江蘇省漣水縣金城外國語學校高考歷史必刷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世紀60年代初肯尼迪上臺后,提出:“從出現在鐵幕上的任何裂縫中培養自由的種子”,“通過援助、貿易、旅行、新聞事業、學生和教師的交流以及我們的獎金和技術”,去提高東歐國家和人民生活水平,積極關懷他們,而不是漠不關心。其主要目的是A.同蘇聯進行全面爭奪 B.擴展馬歇爾計劃C.緩和冷戰緊張局勢 D.擺脫越戰的泥潭2.明末清初,中國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種高勢能的異質文化的挑戰,這就是傳教士輸入的西學。此時的“西學”,主要是A.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學成就B.資本主義代議制文獻C.啟蒙運動中的主權在民思想D.歐洲古典主義音樂3.下表反映了1851~1911年英國女性就業婦女變化情況。此變化情況說明A.婦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 B.工業化增加了女性就業機會C.資本主義貧富差距逐漸縮小 D.婦女知識水平得到普遍提高4.下列對于英國國王和美國總統的比較正確的是()①都是國家元首,在對外交往中代表國家②都是政府首腦,實際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③都與政黨政治關系密切④都受議會制約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5.近年有報刊報道:“最近德國特利爾馬克思博物館天天爆滿,德國本地游客不斷增多,也有大量從世界各地的游客。……經濟不景氣讓馬克思一夜之間又變身大明星。”這段話肯定了馬克思A.對俄國十月革命的精確預言B.對資本主義弊端的深刻分析C.對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指導D.對社會主義運動的無私奉獻6.下表摘編自清末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記》有關材料,表中是江南制造總局支出(1867~1894年)(部分),此表反映出江南制造總局支出項目金額(兩)占總計百分比薪工膏火口糧、購地造房204843312.78華洋工匠工食420961926.26購買機器10551436.58訂購物料及預付各洋行定銀793473249.50購買軍火7207454.50譯書及辦輿圖經費611170.38A.生產產品主要投向市場 B.在經營管理上以洋為師C.財政監管不力入不敷出 D.已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7.《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歐美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時,對其中一次革命活動以“‘進口’的國王”為題加以論述。這一歷史事件最可能是A.英國“光榮革命” 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大革命 D.德意志帝國的統一8.“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包括共產黨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材料中的“轉折點”是: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C.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美國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9.南京臨時政府頒布條例規定,以前的人口買賣契約全部廢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準視為雇主和雇傭人之關系。該條例A.保護了工商業的發展 B.力圖建立平等的社會關系C.實現了生產關系變革 D.有利于重建社會契約精神10.下圖是不同時期日軍軍帽形制與材質。據此推測,較為合理的是日軍A.軍官日益腐敗,克扣軍餉 B.制帽技術進步,紙質輕盈C.經濟困乏,戰爭難以為繼 D.遭盟軍反攻,畜牧業毀滅1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7~18世紀和19世紀中后期我國所譯西書變化圖》,從中得出的推斷是①自然科學書籍增長顯著②學習西方成為社會思潮③維新變法思想興起④馬克思主義成為社會思潮的主流A.①③正確,②④不正確B.①②③正確,④不正確C.①②④正確,③不正確D.①②正確,③④不正確12.1958年7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訪問巴黎。他與戴高樂的會談圍繞東西方關系、法國大國地位、北約、法國發展核武器、黎巴嫩問題、歐洲等眾多話題展開,但總的基調是分歧大于一致。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反映出A.兩極格局受到挑戰 B.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C.美國反對歐洲聯合 D.歐洲成為美蘇爭霸重點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1989年,美國新任總統喬治·布什認為:“現在,是到了超越遏制的時候了,美國的目標已不再是僅局限于遏制蘇聯的擴張主義”,要“以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為后盾,其中突出的是以經濟援助為誘餌,采用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手段,用和平演變的方式將蘇聯、東歐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逐步拉入西方社會的經濟、政治體系中去”,在布什“超越遏制”戰略的指導下,美國積極推動東歐國家實現所謂的“自決與獨立”。1990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指出:“我們將擴大接觸,促進各種思想和民主價值觀在蘇聯自由交流……以期蘇聯的制度和做法發生根本的改變。”——摘編自王朝文《對美國“和平演變”戰略的歷史考察》(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要指出“超越遏制”戰略與以前的“遏制戰略”相比的不同之處。(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布什政府進行戰略調整的主要原因。14.(20分)材料1901年,清政府下詔進行軍制改革,命各省在年內裁汰綠營、防勇十分之二三,在原有各營中精選士兵成立常備、續備、巡警等軍。1902年,清政府以北洋、湖北訓練新軍頗具規模,自應逐漸推廣,因令各省選派將弁赴北洋、湖北學習新軍操練,學成后,發回原地管帶新軍。1903年,清政府設立練兵處,總理練兵事務;各省設督練處。1904年,練兵處會同兵部奏定《新軍營制餉章》、《陸軍常備學堂辦法》以及選派陸軍學生出洋游學章程,正式劃定軍制。1905年,統一全國新軍編制為三十六鎮,按省分配,限年完成。與新軍編練相適應,1895年前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武漢等重鎮設立武備學堂和隨營學堂。……軍制改革不僅使中國出現近代化軍隊的嶄新建制和兵種的分類,而且由于軍隊成分的變化和知識化程度的提高,使中國向來鄙視軍人的傳統觀念發生改變。但是,新軍的產生和擴充并不意味著清王朝的重新鞏固,而是其內在矛盾的繼續擴大。——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末軍制改革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軍制改革的特點。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20世紀60年代初,由于美蘇實力對比的變化,美國處于不利地位。肯尼迪上臺后調整全球戰略,把矛頭指向社會主義國家,強調在和平共處,和平競賽的口號下,通過援助貿易、旅行、科技與文化交流削弱東歐國家與蘇聯之間的關系,以達到擴大其霸權,稱霸世界的目的,故選A;馬歇爾計劃排斥東歐國家,排除B;C項中“緩和”不正確,排除;美國擺脫越戰,應該是在尼克松時期,排除D。2、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材料提到,明末清初,中國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種高勢能的異質文化的挑戰,這就是傳教士輸入的西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的“西學”,主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學成就。因此選A。BC都是在鴉片戰爭后傳入中國的,D與題目無關,排除。考點: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西學東漸3、B【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1851年后女性職員人數大幅增加,說明工業化發展給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B正確;材料中女性職員數量的增加并不能說明婦女在家庭中地位得到提升,A排除;材料未體現貧富差距縮小。C排除;女性職員增加不能證明婦女知識水平得到提高。D排除。故選B。4、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歷史對比分析能力,結合所學的知識可知,有關英國國王和美國總統擁有的權利說法中①④表述正確,英國國王不掌握行政權,最高行政權由首相執行,故②表述錯誤,同時英國國王是世襲繼承而非選舉所以與政黨政治無關,故③表述錯誤,所以答案選擇B項①④。考點:資產階級的代議制政體點評: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與美國的總統共和制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政體效仿的基本模式。盡管英國國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但其依然是國家元首,擁有行使國家元首職責的權力,象征著英國歷史文化傳統的延續,對英國國家和國民而言依然具有重要意義。5、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材料可知,經濟的不景氣促使人們努力去尋找原因,而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問題作了深刻的剖析,因此馬克思成了“大明星”,故B項正確。其他三項與“經濟不景氣”這一原因無直接關系,故ACD項排除。所以答案選B。考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的意義【名師點睛】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歷史條件:(1)經濟條件:隨著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端日益暴露。(2)階級條件:19世紀三四十年代,工人運動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3)思想條件: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三大理論來源)。(4)實踐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參與并總結工人運動經驗。2、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6、D【解析】

“洋工匠”“購買機器”“訂購物料及預付各洋行定銀”“譯書”等支出項目,表明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對外商依賴嚴重,D正確;軍事工業的產品不會“投向市場”,排除A;江南制造局是封建政府官辦的軍事工業,管理上沒有“以洋為師”,排除B;材料只有“支出項目”,未涉及“入不敷出”,排除C。7、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8年,英國議會發動“光榮革命”,邀請“荷蘭執政”威廉三世率軍來到英國,成為英國國王,A項正確;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和德意志帝國統一都沒有從外國“進口”國王,BCD三項錯誤。8、C【解析】

根據“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包括共產黨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可得出這與中國重返聯合國有關,故C項正確。9、B【解析】

依據材料“以前的人口買賣契約全部廢除,不得再有主奴名分,只準視為雇主和雇傭人之關系”并結合辛亥革命的史實可知,南京臨時政府規定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表明其力圖建立平等的社會關系。B正確;材料未涉及對工商業的保護的措施,A排除;材料措施只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涉及對生產關系的變革,C排除;材料中的措施不能證明南京臨時政府重建社會契約精神的想法,D排除。故選B。10、C【解析】

二戰后期日本軍帽材質由純皮改為硬紙,說明隨著戰爭推進,日本經濟水平下降,反映了日本經濟困乏,戰爭難以為繼,C正確;軍餉與軍帽形制和材質無關,排除A;軍帽更注重實用性,而且純皮材質制作工藝更加復雜,排除B;日本屬于島國,畜牧業并不發達,排除D。11、B【解析】馬克思主義成為社會思潮的主流是在1919年五四運動之后,因此④錯誤;圖中顯示科學類明顯上升,翻譯的科學類和人文類逐漸增多,說明學習西方稱為社會思潮。19世紀末維新變法思想出現導致學習西方思潮增多,選擇B正確。12、A【解析】

1958年正值歐洲一體化起步階段,而且題干中“法國大國地位、北約、法國發展核武器”,說明法國正在崛起,因此美國和法國的會談分歧大于一致,兩極格局受到挑戰,A正確;1958年兩國會談圍繞的主要是政治問題,無法說明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排除B;題干中美國未說明其對歐洲聯合的態度,排除C;1958年正處于冷戰時期,冷戰一開始的重點就在歐洲,而非這一時期歐洲成為美蘇爭霸重點,排除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不同:前者強調政治、軍事對抗,后者以經濟援助、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為主要手段;前者重在防止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后者側重于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滲透,瓦解社會主義制度。(2)原因:蘇聯、東歐國家經濟困難,政局動蕩;蘇聯改變與美國全面對抗的方針,尋求緩和;美國實力有所增強,在美蘇對抗中占優勢。【解析】

(1)不同:根據“遏制蘇聯”得出前者強調政治、軍事對抗,根據“以經濟援助為誘餌,采用經濟、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手段”得出后者以經濟援助、文化和意識形態滲透為主要手段;根據“遏制蘇聯的擴張主義”得出前者重在防止蘇聯共產主義的“擴張”,根據“以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為后盾,……用和平演變的方式將蘇聯、東歐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逐步拉入西方社會的經濟、政治體系中去”得出后者側重于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滲透,瓦解社會主義制度。(2)原因:根據“美國積極推動東歐國家實現所謂的‘自決與獨立’”得出蘇聯、東歐國家經濟困難,政局動蕩;根據“促進各種思想和民主價值觀在蘇聯自由交流”得出蘇聯改變與美國全面對抗的方針,尋求緩和;根據“1990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