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廣東茂名十七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廣東茂名十七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廣東茂名十七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廣東茂名十七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廣東茂名十七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廣東茂名十七中高三最后一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有學者曾說:“民族工業被新的工業排擠掉了,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該學者意在說明①近代民族工業趨向消亡②資產階級開拓了世界市場③人類開始改變閉關自守的狀態④生產與消費具有國際性特征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周平王死后,其孫桓王繼位,與鄭國矛盾激化,刀兵相見,結果王室軍隊敗北,桓王肩頭還中了一箭,狼狽撤走。隨后鄭國派人去“慰問”,桓王只好忍氣吞聲,不了了之。據此可知A.天下共主權力格局發生變動 B.諸侯國與王室矛盾不可調和C..尊卑等級秩序受到嚴重沖擊 D.傳統宗法血緣關系趨向瓦解3.有學者對歐洲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評論道:“科學的探討與實證,代替了過去神學的教條與武斷:民約論及法律觀念也替代了君權。從此以后,一般平民嘗試用選票決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場運動是A.智者運動B.文藝復興C.宗教改革D.啟蒙運動4.下表為1928—1935年中國輪船統計表。據此判斷正確的是A.國民政府日益重視發展海洋經濟 B.表明外國侵略由沿海轉向內陸C.國家經濟建設促進輪船業的發展 D.表明工業結構逐漸趨于合理化5.先秦時期,我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被稱為“南蠻”。春秋時,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幟擊退北狄、征伐楚國,成就霸業。后來崛起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楚、吳、越等國又先后北上中原爭霸。這一現象表明A.周王室集權統治削弱B.華夏文化圈逐漸擴展C.宗法分封制已經瓦解D.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6.根據對下圖的觀察,所得到的下列有關神廟與古代雅典的認識中,最確切的是A.神廟規模巨大,可能是公民大會集會議政的主要場所B.神廟工程浩大,雅典依靠集權政府才能組織人力完工C.神廟精美宏大,能作為雅典社會全面繁榮的直接物證D.神廟的設計與建造代表了全希臘建筑藝術的最高水平7.1908年,在香港生長并加入英國國籍的李寶鑒、李寶鏞兄弟因與居住在香山縣的堂兄爭奪田產發生訴訟,被地方官訊辦。駐廣州英國領事多次要求廣東官府將二人交出,兩廣總督則認為二人自稱新會縣人,無疑是中國人,拒絕交人。當時這種雙重國籍現象在沿海、沿邊地區明顯增加。晚清的這種雙重國籍現象A.是中國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 B.促進了晚清社會治理現代化C.是中國外交近代化的標志 D.體現了國家意識的普遍提高8.理學家強調人對天理自覺追求,具體的修身方法是A.克己復禮 B.重義輕利 C.正心誠意 D.天人感應9.如表為太行山北部根據地1937年至1943年土地買賣中各階層的占比情況。對此理解正確的是,這一時期階層買入土地賣出土地中農、貧農、雇農、工人和小工商業者93.18%34.81%地主、富農6.57%65.19%A.革命形勢發展迫使地主富農逃亡 B.新民主主義經濟逐步發展C.戰爭環境對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 D.土地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10.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清晰地反映了現代化的進程和社會的進步。對下列“變遷”的重要節點按時序排列正確的是①中國建成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輪船②中國人修筑的第一條鐵路建成③制作完成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④中國第一家電視臺試播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11.1980年,深圳允許內地乃至國外設計、施工隊伍進入深圳,推出了“設計搞評選、施工搞招標”,保工期、造價、質量的工程大包干等辦法。結果在深圳國貿大廈的建設中出現了三天一層樓的現象,成為深圳速度的標志。可見,深圳特區的基建A.揭開改革開放序幕 B.探索引入市場機制C.帶動內地同步發展 D.開創引進外資先河12.彼得蓋伊在《啟蒙運動》中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人中間,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觀,相對來說是很少見的……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這說明文藝復興A.完全沒有擺脫神學的束縛 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學體系C.以宗教形式表現人文精神 D.繼續倡導天主教的價值觀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新文化運動時期,部分學者將中國國力的衰敗歸罪于普遍較低的識字率及結構復雜的漢字,漢字簡化運動開始興起。新中國成立后,為加快經濟建設,文化普及成為當務之急。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1964年頒布《簡化字總表》對將近2000個常用漢字進行簡化,平均筆劃從11.2筆下降為9.4筆。根據中央“盡量用一個宇替代多個字”的指示,簡化方案大量合并漢字:“發”同時作為“發(發fa射)”“髪(頭發fa)”的簡體字。隨著單字表意準確度的下降,只能搭配進詞組中使用,形成“字簡詞繁”的負面效果。而且民間自主簡化、類推簡化的風潮四起,大量混亂的字形帶來了溝通的不便。隨著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70年代之后繼續頒布的簡化方案逐漸被廢止。1985年后漢字簡化的熱潮時告一段落。——摘編自陳熾洪《試論漢字簡化的失誤》(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字簡化改革的目的。(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漢字簡化改革的影響。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五”計劃(1953—1957年)是新中國第一個發展國民經濟的中長期計劃。指導方針和基本任務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培養技術人才,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穩步增長,保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摘自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經濟成長歷程》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六個五年計劃”,簡稱“六五”計劃(1981—1985年)。具體要求主要有:大力增加適合社會現實需要的農產品、輕紡產品和其它日用工業品的生產,保持市場物價的基本穩定;努力調整重工業的服務方向和產品結構,使生產資料生產同消費資料生產的發展保持大體協調;統一組織全國的科技力量,進行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有計劃有重點地對現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努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提高軍隊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大力擴展對外貿易,有效利用國外資金,積極引進適合國內需要的先進技術;嚴格控制人口的增長,使城鄉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繼續得到改善;加強環境保護。——摘編自中國人大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一五”計劃的特點并對“一五”計劃進行簡要評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六五”計劃反映的國家發展導向變化并簡析“六五”計劃制訂的背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加工“來自極其遙遠地區的原料”,產品供應本國和“世界各地消費”等反映出19世紀中后期,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歐美資產階級開拓世界市場,使其生產與消費具有國際性特征,②④正確,B項符合題意;工業革命后“被新的工業排擠掉”的民族工業不是近代工業,而為落后的傳統手工業,人類開始改變閉關自守狀態始于新航路的開辟,而不是工業革命,①③錯誤,與之組合的ACD三項不符合題意。2、A【解析】

由材料“桓王只好忍氣吞聲,不了了之”可知,周天子的權威已不如從前,天下共主的權力格局已經發生變動,故選A;戰爭之后,鄭國還是派人去“慰問”周王的,這說明兩者之間的矛盾沒有到達不可調和的地步,排除B;周桓王在位時間為春秋早期,尊卑等級秩序確實受到了沖擊,但沒有到達非常嚴重的程度,排除C;與C項同理,D項存在程度夸大的問題,不適用于春秋早期,排除。3、D【解析】

根據“代替了過去神學的教條與武斷”“民約論及法律觀念也替代了君權”等信息可知這場運動是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崇尚理性,反對君主專制,構建資產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與材料“一般平民嘗試用選票決定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一信息主旨也是相符的,故D正確;ABC三項的運動中并沒有涉及到反對君主專制,“如何治理自己的國家”這些主張,故排除。4、C【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背景的理解和認識。表格中的時間是1928—1935年,屬于國民政府統治的前期,該時期民族工業得以發展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推行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故C項說法正確;國民政府日益重視發展海洋經濟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故A項說法錯誤,排除;早在19世紀末,列強侵略的觸角即已伸入中國內地,故B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近代中國的工業屬于畸形發展狀態,地區分布、行業分布均不合理,故D項說法錯誤,排除。5、B【解析】

根據材料“我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被稱為‘南蠻’”可知當時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文化相對中原落后。根據材料“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楚、吳、越等國又先后北上中原爭霸”可知楚、吳、越等國認同中原文化,說明華夏文化圈向外擴展。正確答案為B;周王室當時地方實行分封制,還沒有實現中央集權,A錯誤;宗法制分封制已經瓦解過于絕對,C項錯誤;春秋時期是爭霸戰爭,戰國時期才出現兼并統一戰爭,D與史實不相符,排除。6、C【解析】

根據材料的圖片“帕特農神廟遺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帕特農神廟是為了歌頌雅典戰勝波斯侵略者的勝利而建,帕特農神廟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農原意為貞女,是雅典娜的別名.此廟不僅規模最宏偉,坐落在衛城中央最高處,廟內還存放一尊黃金象牙鑲嵌的全希臘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這能夠作為雅典社會全面繁榮的直接物證,C項正確;A、B、D無法從材料圖片中得到體現。7、A【解析】

晚清,中國出生并加入英國國籍的雙重國籍現象在沿海、沿邊地區明顯增加。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種雙重國籍現象和列強迫使華工出國有關,即中國半殖民地社會的產物,故A正確;雙重國籍不能促進晚清社會治理現代化,故B錯誤;總理衙門的設立是中國外交近代化的標志之一,故C錯誤;材料體現不出國家意識的普遍提高,故D錯誤。8、C【解析】

理學家強調通過道德自覺達到理想人格的凈化,實際上就是“正心誠意”,故C正確;克己復禮是孔子的思想,排除A;重義輕利是孟子的思想主張,排除B;天人感應是董仲舒提出的限制暴君的思想,排除D。故選C。9、B【解析】

抗日戰爭時期,在敵后根據地里,地主、富農賣出土地現象較多,貧下中農則較多買入土地,說明新民主主義經濟逐步發展,B項正確;根據地內土地買賣現象不能說明地主富農被迫逃亡,A項錯誤;土地買賣現象不能說明戰爭嚴重破壞了生產,C項錯誤;抗戰時期根據地內不同階層買賣土地與土地改革無關,D項錯誤。10、A【解析】

①是1865年,②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鐵路,③1931年3月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故事片《歌女紅牡丹》公開上映,④1958年中國第一家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排列順序應為①②③④,故選A;BCD不符合題意,排除。11、B【解析】

根據材料,深圳特區基建時,“允許內地和國外設計、施工隊伍進入”,并推出“設計稿評選,施工搞招標”、“大包干”等辦法,結合可所學知識可知,這說明當時深圳特區在探索并引進市場機制,B選項符合題意;揭開改革開放序幕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1980年深圳是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與內地并不同步,基建中開創“引進外資”先河的說法,在材料里無從體現,ACD三項錯誤。12、C【解析】

根據材料“神圣的東西仍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建筑師和畫家的中心主題”可知,文藝復興時期人文精神的主要載體是宗教題材的藝術作品,選項C正確;選項A表述絕對,排除;選項B是啟蒙時期的內容,排除;文藝復興批判天主教的價值觀,排除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簡化書寫難度;提升文化普及程度;推動社會主義建設。(2)一定程度上簡化書寫筆劃,有利于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有利于文化的推廣和普及;破壞原有漢字文化;帶來大量使用混亂與不便。【解析】

(1)依據材料中“部分學者將中國國力的衰敗歸罪于普遍較低的識字率及結構復雜的漢字”、“為加快經濟建設,文化普及成為當務之急。”等信息結合所學從簡化書寫難度、提升文化普及程度、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面概括漢字簡化改革的目的。(2)依據材料中“隨著單字表意準確度的下降,只能搭配進詞組中使用,形成‘字簡詞繁’的負面效果。而且民間自主簡化、類推簡化的風潮四起,大量混亂的字形帶來了溝通的不便。”信息及上述作答結合所學從一定程度上簡化書寫筆劃,有利于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有利于文化的推廣和普及、破壞原有漢字文化、帶來大量使用混亂與不便等方面簡析新中國漢字簡化改革的影響。14、(1)特點:生產力發展與生產關系變革并重;以工業化為重點,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管理形式是中央計劃經濟,市場調節的空間有限;工業化模式主要是學習蘇聯模式;工業化路徑是重工業優化發展,生產資料工業優先發展;關注民生。評價: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國的強烈愿望;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際國內環境及實際發展需要相符合;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初步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一定程度忽視輕工業、農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對緩慢;集中計劃管理,從長遠看有負面影響。(2)發展導向變化:從高度計劃到計劃與市場逐漸結合,市場化成為新的發展取向;衡量發展的標準從單一的工業化標準轉變為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標準(或社會發展計劃開始列入國家發展計劃之中);更關注民生,重視農業和輕工業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發展;更加注重在吸取先行現代化國家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