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林州市林慮中學2025屆高三二診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布達拉宮不僅是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漢藏人民團結協作的有力佐證。頤和園有中國古典園林博物館之稱,其中與布達拉宮有相似風格的建筑是A.智慧海 B.樂壽堂 C.佛香閣 D.四大部洲2.如圖為朱熹所著《小學集注》《童蒙須知》等讀本的頁面。這種重在規范兒童日常行為習慣的讀本自元朝起成為蒙學教材,一直延續到近代。這表明朱熹()A.開始以儒家倫常為教育內容 B.推進了儒學的普及和通俗化C.注重“知行合一”開啟民智 D.順應了儒學復興的發展趨勢3.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對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評價“(它)就是一個……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如是則地方絕無權,權只在中央。”這一制度是A.分封制B.郡縣制C.郡國并行制D.行省制4.創作下面漫畫所依據的歷史史實是A.一球兩制 B.美蘇爭霸 C.美蘇結盟 D.柏林危機5.玉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商周時期,玉器主要服務于禮儀活動。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佩玉替代禮玉成為“風潮”。這體現出A.儒家正統地位確立 B.禮樂制度逐漸完善C.崇德重教漸人人心 D.玉器制造技術進步6.下表可以說明當時李鴻章A.全盤建設了軍工以圖自強 B.清晰規劃了近代化的建設C.加強國防近代化涉及甚多 D.師夷長技的領域十分有限7.“這次起義促使共產國際改變了對國共合作的態度,這才有了革命轉折點的八七會議,堅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對這次起義的描述有誤的是①參加軍隊稱紅軍②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③發生在1927年8月④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劉少奇在1954年的報告中說:“這個憲法草案是我國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產物,是我們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的產物。”此“巨大變化”是A.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B.三大改造的大規模開展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 D.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完成9.20世紀30年代,西方世界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泥淖中備受折磨。歷史學家霍布斯鮑姆說,當年“非共產主義的政治家和知識分子曾排著隊去莫斯科探尋‘計劃’的秘密”。這種“探尋”在美國新政中得到一定程度體現的是A.實行“混合經濟” B.堅持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C.推行福利國家制度 D.實行有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10.西方某作家在其一部作品中,細致描寫了19世紀初西班牙人民抗擊法國占領軍的情景,集中塑造了一個曾經參加薩拉哥薩保衛戰的女英雄形象.作品以歌頌大海作為結尾,因為大海是自由的象征。該作品A.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 B.揭露了侵略者的殘忍C.體現了現代主義色彩 D.表達了對理想的失望11.《明史·食貨志》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因以病。故唐、宋以來.行以茶易馬法,用制蕪、戎”,當時亦有“用‘漢中茶’三百萬斤,可得馬三萬匹”之說。明朝廷對走私茶葉定性為“通番”,朱元璋還規定“私茶出境者,斬:關隘不覺察者,處以極刑”。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馬貿易A.是中國古代朝貢貿易的典例 B.順應了經濟重心南移的趨勢C.開啟了中國閉關鎖國時代 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邊疆穩定12.下表為明清時期中國農業發展的概況(部分)。表格中的數據反映出明清時期中國的農業()年份人口(百萬)糧食產量(千頓)糧食種植面積(百萬公頃)糧食單產(千克/公頃)1400722052019.8103616501233505532.0109517502607410048.01544182038110858559.01840A.成為中國經濟領先世界的基礎 B.生產力取得了質的發展C.支撐了人口的高速增長 D.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13.根據下面的紙幣蘊含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可能流通于A.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的蘇俄 B.斯大林時期的蘇聯C.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的根據地 D.抗日戰爭時期的陜甘寧邊區14.《人民日報》評論說:國家不分大小強弱,在國際關系中都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它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尊重,而不應受到侵犯。……任意擺布亞非人民命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它評論的是A.日內瓦會議B.萬隆會議C.不結盟運動D.“上海五國機制”15.洋務派官僚郭嵩燾指出“西洋立國,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輔以益其強”,更有淮軍將領張樹聲批評洋務運動學習西方是“遺其體面求其用”。材料反映了A.洋務派內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 B.“天朝上國”心理仍十分強大C.主張停止使用“中體西用”口號 D.洋務運動在實踐中存在缺陷16.據《后漢書》記載,東漢后期出現了“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商販,周于四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現象。該現象所反映的農業經營方式A.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B.破壞了小農經濟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財稅 D.緩和了階級矛盾17.1919年3月,蘇俄政府頒布了《關于消費公社》的法令,規定一切非農業人口都必須加入消費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種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該規定A.提高了蘇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鞏固十月革命成果C.激發了工農的生產積極性D.促進了蘇俄社會公平18.關于下面兩幅圖反映的信息,說法正確的是①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②袁世凱在列強的支持下篡奪了革命果實圖謀復辟帝制③由圖一到圖二情形的主要原因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④中華民國的成立根本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9.嚴格地說,是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的紡紗作坊而不是達·芬奇的繪畫作坊養育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這說明文藝復興運動最早在意大利興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最早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B.意大利保留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C.意大利的中世紀神學思想淡薄D.意大利具有豐富的人才資源20.下面為山東省陵縣農民增收統計表年份合作社戶數比單干時收入增加的戶數與單干時收入相等的戶數比單干時收入減少的戶數10%11%—20%21%—30%30%以上小計195217840012321953272527052151906814195422194014465492271623616180195535987187185544942484874240據此可知,當時該地A.農村經濟中出現了平均主義傾向B.農民的生產收入得到了普遍增長C.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任務基本完成D.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激發了農村活力21.19世紀末,美國工程師弗雷德里克·泰羅提出科學管理理論體系,認為應科學地研究工人的生產過程,依據研究出的“標準操作方法”制定生產規程及勞動定額;科學地挑選和培訓工人;實行差別工資制;實行職能式管理等。這一理論體系的推行A.不利于緩解勞資雙方矛盾 B.使工人的生活得到根本改善C.提高了社會生產的計劃性 D.適應了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22.如圖是張仃于1947年作的《美國救生圈也救不了性命》。該漫畫A.反映了人民解放軍拉開了戰略反攻 B.說明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被基本消滅C.體現了國民政府反動統治危機重重 D.表明解放軍基本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23.1895—1898年維新派在全國共設立學堂19所,他們不再要求青年學子潛心訓詁詞章,而是引進西方當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倡導學生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思想。據此可知,維新派A.開創西式教育先河 B.促成教育形成完整體系C.注重培養技術人才 D.教育理念符合時代潮流24.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進,人們對建筑的需求越來越大,工業與力學、數學、材料科學的發展,促進了建筑技術的進步,1889年為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建造的埃菲爾鐵塔便是典型。這主要表明第二次工業革命A.科學與技術結合的特點 B.促使城市家庭生活的改進C.促進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 D.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25.伯里克利說:“一個公民只要有任何長處,他就會受到提攜。“雅典的這種政治理念通過抽簽選舉和公職受酬得以實現,這是保證公民能夠平等參政的兩大重要指施。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抽簽選舉和公職受制保障了政治民主性B.這種理念導致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C.雅典公民平等參政權擁有制度性保障D.雅典公民可以擔任民主機構的一切公職26.有航海家寫道:“從西班牙向西航行,橫渡大洋,可到達印度……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包括被印第安人稱為海地……的小西班牙……王上依據我的陳述,命令我進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發現,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A.這位航海家是哥倫布B.1492年航行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C.市場擴大刺激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D.新航路開辟帶有殖民擴張色彩27.明朝《天工開物》記載:“吳郡(今蘇州)力田者,以鋤代耜,不藉牛力。愚見,貧農之家,會計(總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亦便。”這說明A.牛耕技術沒有傳播到蘇州 B.蘇州地區經濟發展落后C.牛耕的生產效率低于人力 D.牛耕使用成本高影響其推廣28.公元130年,羅馬皇帝哈德良指示法學家猶里阿努斯把歷年來的行政長官告示全部加以整理校訂,并進行必要修改。后經哈德良咨請元老院決議通過,并予發布。此后,凡行政長官告示皆以此為標本,不得擅自更改或標新立異。羅馬帝國的這一做法反映出A.立法活動服務于政治需要B.立法的民主基礎得以加強C.少數法學家壟斷了立法權D.行政官員的立法權被剝奪29.“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僅僅25年時,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在戰后頭幾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兩極分化已經消失。歐洲不再是世界棋盤上的一個卒子——或兩個卒子,東歐和西歐;中國也不再是蘇聯的衛星國或地位較低的伙伴。”這段敘述意在強調A.兩極格局已經瓦解 B.多極化趨勢開始出現C.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盛行 D.國際力量形成“一超多強”局面30.古希臘的赫爾墨斯神祇既有保護城邦和私人財產的功能,也是旅行者、傳令者、運動員的保護神;既是幸運、貿易、獲利和辯才之神,也是度量衡的發明者和保證者。這表明古希臘宗教A.植根于城邦社會生活 B.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C.保障了民主制的運行 D.是人文主義精神的產物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國的“華夷”現念,至少在戰國時代已經形成,中國人在自己的經驗與想象中建構了一個“天下”。他們想象,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地理空間越靠外緣就越荒蘢,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越野蠻,文明的等級也越低。但是這種中心與邊緣的劃分并不完全是空間的,往往中心清晰而邊緣模糊。但是,在北宋一切都變化了。民族和國家有了明確的邊界,天下縮小成中國,而四夷卻成了敵手…在關于“中國”的各種觀念和話題里面,我們很可以看到當時人感受,焦慮、緊張的情緒,而這些感受,焦慮、緊張情緒所呈現的一般思想世界,就成了精英觀念和經典思想的一個背景與平臺,使他們總是在試圖證明“中國(宋王國)”的正統性和“文明(漢族文化)”的合理性。——摘編自葛兆光《宅茲中國一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材料二:在對外關系中,整個嘉慶朝,“中國”的使用頻率在微弱的增加,鴉片戰爭前后,“天朝”使用的次數減少,“中國”使用的頻度相對增加;至光緒年間,“天朝”已經幾乎不用。“天朝”減少后,出現在史料中的自稱主要是“大清國”“中國”…1905年后,“世界”一詞的使用次數急劇增加。在1898年超過“萬國”,1903年后超過“天下”;與此同時,“國家”和“民族”這兩個關鍵詞的使用也超過“天下”。——據鄒明洪馮建勇《從傳統天下到近代國家:清季近代國家觀念之構筑一兼論民族國家構筑視野下的中國邊疆》(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從戰國到宋代,“華夷”觀念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并簡述其對宋代思想產生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晚清對外關系中的稱謂發生的變化,并分析這些變化反映的歷史趨勢。(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導致兩次“天下觀”變化原因的相同點。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廣播公司,簡稱BBC,是英國的一家政府資助但卻獨立運作的媒體,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體之一。20世紀末,英國廣播公司(BBC)舉行一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的網上評選活動,世界各國所有人士均可參加投票,一個月后評選揭曉,評出千年十大思想家。政治、經濟及社會學家馬克思以遙遙領先的得票榮登榜首。排名在馬克思之后的分別是:愛因斯坦、牛頓、達爾文、阿奎那、霍金、康德、笛卡爾、麥克斯韋、尼采。——摘編自《參考消息》2002年(1)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指出馬克思對人類歷史發展做出了哪些重大貢獻?(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概括)材料二“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39卷(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括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材料三“自然界和自然規律隱藏在黑暗中,上帝說,讓牛頓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為光明。”——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伯材料四有人說,17世紀的牛頓把“造物主”(神)從無生命現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了(雖然牛頓承認了上帝的第一推動力),19世紀的達爾文又把“造物主”從有生命現象的研究領域驅逐出去了。支持達爾文的人稱他是“生物學領域的牛頓”。(3)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牛頓、達爾文的主要貢獻。依據材料三、四,指出牛頓和達爾文兩位科學家的成就對當時社會所產生的共同作用。33.材料宋神宗即位后“志在刷恥”,希望重新樹立宋朝天朝上國的威嚴,解除長期以來遼朝和西夏帶給宋朝的軍事壓力。熙寧元年(1068年),宋神宗便下詔淘汰年紀過大的士兵。二年,下詔“并廢諸軍營,陜西馬步軍營三百二十七,并為二百七十,馬軍額以三百人,步軍以四百人”。五年,神宗“詔于武成王廟置武學”,制訂了武學入學標準,入武學者須先進行考試,諸如“武舉進士文煥及第,注兩使職官,熙河路準備差遣侯抱真而下二十三人,授以三班奉職、借職、差使,緣邊差遣”。元豐二年(1079年),神宗下詔“以兗、鄆、齊、濟、濱、棣、德、博民饑,募為兵,以補開封府界、京東西將兵之闕”。將前朝規定的逃亡士兵三日內歸營不處罰的時限,改為了七日,以此爭取因各種原因逃亡的士兵主動回營,對其他的逃亡士兵“嚴行收捕,為首人凌遲處斬,余并斬訖”。普遍設置諸如指使、都教頭之類軍官和軍吏,專掌訓練事宜——摘編自《宋神宗軍事思想研究》(1)根據材料,概括宋神宗軍事改革的主要內容。(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宋神宗軍事改革的作用。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據所學可知,頤和園的四大部洲象征著佛教世界,是典型的藏式寺廟建筑風格,符合題意。D正確;智慧海,是頤和園最高處的一座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不符合題意,A錯誤;樂壽堂是慈禧太后的寢宮,不符合題意,B錯誤;佛香閣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不符合題意,C錯誤。故選D。2、B【解析】
根據圖片中“仁義禮智人性之綱”“童蒙之學始于衣服冠履”和題干中“重在規范兒童日常行為習慣”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理學集大成者朱熹重視以理學修養觀教化兒童,提高道德修養和基本素質,從而推進了儒學的普及和通俗化,故B項正確;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起,儒學人倫綱常已成為教育內容,故A項錯誤;“知行合一”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故C項錯誤;儒學復興運動是在唐后期至北宋,隨著宋代理學產生與發展,這一運動即已結束,故D項錯誤。3、D【解析】
材料中“如是則地方絕無權”可以否定AC項,行省是“行中書省”屬于中央中書省在地方機構,行省官員沒有實權,一律聽從中央,故D符合題意。【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4、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蘇兩國指點全球,將世界一分為二的漫畫,其歷史依據是美蘇爭霸,B選項符合題意;一球兩制沒有準確揭露美蘇兩國外交活動的本質,且沒有這個說法,A選項錯誤;二戰時期美蘇結盟是為了戰勝法西斯侵略,與圖中美蘇操控全球不符,C選項錯誤;柏林危機是冷戰在歐洲的表現,不是美蘇對全球領導權的爭奪,D選項錯誤。5、C【解析】
材料表明隨著玉代表德的思想產生之后,玉器逐漸受到了人民的歡迎,表明當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德教。C正確;儒家正統思想在漢朝確立正統地位,A排除;依據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制度逐漸被破壞,B排除;材料表明因為德的關系,玉才受到人民的歡迎,而不是玉器的制造技術進步,D排除。故選C。6、C【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李鴻章籌辦鐵甲兵船直到興辦海軍,大部分與國防相關,說明加強國防近代化涉及甚多,故C選項正確;創建機器織布機不屬于軍工,故A選項錯誤;近代的建設不僅包括國防,故B選項錯誤;D項與主題無關,故D選項錯誤。7、B【解析】
依據材料“這次起義促使共產國際改變了對國共合作的態度,這才有了革命轉折點的八七會議”可知,這次起義對八七會議產生深遠影響,結合所學可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為八七會議召開奠定基礎,因此該起義是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時,中共仍然沿用國民革命軍的旗號,沒有打出工農紅軍旗號,故①錯誤;遵義會議是中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故②錯誤;南昌起義發生在1927年8月,故③正確;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反革命政變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在南昌起義之前,故④錯誤。綜上所述,故B項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8、B【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可知,從1953年起,我國已經按照社會主義的目標進入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時期,逐步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1954年憲法的頒布奠定了基礎,故B項符合題意;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排除A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在憲法中確立,排除C項;1954年我國工業化并未完成,排除D項。故選B。9、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借鑒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的某些優點,對經濟進行干預,實行有宏觀調控的市場經濟,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是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調整的內容,排除;B選項不符合羅斯福新政的特征,排除;C選項也是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策調整的內容,排除。故選D。10、A【解析】
啟蒙運動倡導的是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材料中的作品以大海作為自由的象征說明該作品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A正確;BD說法與材料無關,排除;現代主義主要是反傳統、反理性,C排除。故選A。11、D【解析】
唐宋至明朝的茶馬貿易有利于中原地區和邊境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互通有無,通過經濟交往密切了民族之間的往來,有利于中原王朝邊境的穩定,D正確;朝貢貿易是指古代中國的封建王朝與周邊及海外各國建立起來的一種寓政治和經濟為一體的對外政策,A排除;經濟中心南移在南宋時期就已經完成,且當時的少數民族主要是在北方,B排除;閉關鎖國政策主要針對的海外交流,C排除。故選D。12、C【解析】
表格數據顯示,明清時期“糧食產量”和“人口”呈現大幅增長趨勢。說明農業發展為人口的增長提供了經濟基礎,故C正確;材料沒有比較和世界的相關數據,排除A;明清時期中國農業仍然是傳統農業技術,生產力沒有取得了質的發展,排除B;表格數據沒有顯示生態環境的信息,排除D。故選C。13、C【解析】
根據圖片紙幣上面的文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可知這是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共產黨領導的各革命根據地的中央政權的名稱,故C項正確,D錯誤;圖片與蘇聯無關,故AB兩項錯誤。14、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以萬隆會議為切入點考查重大歷史事件的再現能力。此題只要抓住題中的關鍵詞“亞非人民”就可輕易得出結論:萬隆會議,因為其他幾個選項中涉及到的國家都不止亞非國家的范圍,故B項正確,排除ACD項。考點: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萬隆會議15、D【解析】
材料指出了洋務運動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導實踐中的缺陷,D項正確;材料體現郭嵩燾和張樹聲對“中體西用”的反思并不體現洋務派內部矛盾,A項錯誤;材料體現洋務派官僚對“中體西用”的反思并不是“天朝上國”心理作用,B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中體西用”口號停用了,C項錯誤。故選D。16、B【解析】
東漢后期豪強地主控制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經營田莊,破壞了小農經濟,B項正確;豪強地主控制下奴婢和徒附沒有人身自由,不會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A項錯誤;田莊控制大量的人口,減少了中央政府的財稅收,C項錯誤;農民成為奴婢和徒附,受到的剝削壓迫很重,不能緩和階級矛盾,D項錯誤。17、B【解析】
根據材料“規定一切非農業人口都必須加入消費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種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蘇俄加強對社會物資的控制,體現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主要是為了保護十月革命果實,B選項符合題意。提高了蘇俄的公有化程度和促進了蘇俄社會公平的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D選項排除。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C選項排除。【點睛】戰時共產主義是蘇俄在1918—1921年實行的經濟政策。主要內容為:進一步剝奪資產階級,對小企業普遍實行國有化;實行余糧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貿易,實行產品實物供應及主要消費品配給制;取消貨幣和核算制,實行總管理局制,國家直接給每個企業制定產、供、銷計劃;實行普遍義務勞動制。戰時共產主義是在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爆發時期,為適應戰爭需要而采取的臨時措施,對集中國內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國武裝干涉,贏得國內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18、A【解析】
依據題干中第一幅圖可知是孫中山成立南京臨時政府,這一政府是一個以資產階級革命派為主體的政府;圖二的信息說明袁世凱在列強的支持下篡奪了革命果實圖謀復辟帝制;由圖一到圖二情形說明辛亥革命的失敗,其主要原因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導致,①②③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選A;中華民國的成立沒有完成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故④錯誤;排除B、C和D。故選A。19、A【解析】
材料認為“是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的紡紗作坊”而不是“達芬奇的繪畫作坊”培育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經濟的反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藝復興運動最早在意大利興起的根源應從經濟角度上去分析,“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的紡紗作坊”反映了當時意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結合所學可知,十四五世紀,意大利出現了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業城市,這些城市紛紛采取鼓勵發展工商業的政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故A項正確;BD兩項是文藝復興運動最早在意大利興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經濟上的根源,故排除;意大利的中世紀神學思想并不淡薄,故C項錯誤。20、D【解析】
材料表明農民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后的收入總體上增加較為明顯。由此可知,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激發了農民生產積極性。D正確;A項材料未體現,排除;B項當時存在著比單干時收入相等和減少的農戶,“普遍增長”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故選D。21、D【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的工業生產和管理領域的標準化,這主要是為了適應壟斷資本主發展而產生的,D正確;材料未涉及勞資糾紛,A排除;材料與改善工人生活無關,B排除;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以市場經濟為主,計劃性說法錯誤,C排除。故選D。22、C【解析】
根據題干,漫畫中的“蔣”代表著蔣介石的國民政府,在1947年面臨著軍事、政治、經濟危機,即使美國給予國民黨援助,但是也救不了國民政府,這體現了國民政府的統治危機重重,C項正確;材料不能得出人民解放軍是否展開戰略反攻,排除A項;國民黨軍的主力被基本消滅是在1949年三大戰役后,排除B項;題干信息強調國民黨統治危機重重,不能反映人民解放軍基本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排除D項。23、D【解析】
根據材料“不再要求青年學子潛心訓詁詞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維新派引進西方當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引導學生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思想的做法符合了時代的潮流,有利于推動救亡圖存運動的發展,故D項正確;僅憑材料無法得出維新派開創西式教育先河的結論,并且不符合史實,故A項錯誤;B項完整的體系不符合史實,故B項錯誤;維新派不僅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還注重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因此注重培養技術人才不能體現材料主旨,故C項錯誤。24、A【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工業與力學、數學、材料科學的發展推動了建筑技術的進步,反映了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的特點,A項正確;題干未體現城市家庭生活的進步,排除B項;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排除C項;題干未體現城市產業結構的變化,排除D項。故選A。25、C【解析】
據材料“……雅典的這種政治理念通過抽簽選舉和公職受酬得以實現,這是保證公民能夠平等參政的兩大重要指施”可知,抽簽選舉和公職受酬是保證公民能夠平等參政的兩大重要指施,這說明雅典公民平等參政權擁有制度性保障,C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雅典的這種政治理念通過抽簽選舉和公職受酬得以實現,A說法錯誤;材料強調的是雅典政治理念的優越性,而不是“這種理念導致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B與材料不符;伯里克利執政時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期,當時規定初十將軍外的一切官職向全體公民開放,可見D說法錯誤。26、C【解析】
材料信息未涉及西歐資本主義發展,C敘述符合題意,故選C;通過“從西班牙向西航行,橫渡大洋”“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海地”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這是指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發現美洲,故AB是對材料的正確解讀,不符合題意,排除;通過“并在我所發現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可以看出新航路開辟帶有殖民色彩,故D敘述正確解讀,不符合題意,排除。27、D【解析】
題干分析了吳郡農戶在耕作時不使用牛力的原因是“貧農之家,會計(總計)牛值與水草之資,竊盜死病之變,不若人力亦便”,即牛耕成本較高,因此農戶使用人力,選項D正確;選項A不符合史實,漢代牛耕技術就已經傳播到這一地區,排除;選項B不符合史實,明代江浙地區經濟發達,排除;選項C不符合史實,牛耕效率高于人力,排除。28、A【解析】
根據材料“羅馬皇帝哈德良指示法學家”“凡行政長官告示皆以此為標本,不得擅自更改或標新立異”可知皇帝通過立法手段來加強行政集權,體現了立法活動服務于政治需要,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立法的民主基礎,故B項錯誤;材料只體現了法學家被指派整理告示,并不能說明少數法學家壟斷了立法權,故C項錯誤;行政官員沒有立法權,故D項錯誤。29、B【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材料表明二戰后確立起的美蘇的兩極格局,隨著歐洲一體化的出現和發展,中國的不斷壯大,這些新興力量的崛起沖擊了戰后的兩極格局,使世界朝多極化方向發展,故B項正確;兩極格局瓦解的標志是蘇聯的解體,A項錯誤;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盛行,不是材料強調的主旨,C項排除;“一超多強”的局面是兩極格局結束后的多極化趨勢加強的表現,D項排除。故選B。30、A【解析】
依據材料“既有保護城邦和私人財產的功能,……也是度量衡的發明者和保證者”并結合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可知,赫爾墨斯神祇的地位、作用與古代希臘的城邦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緊密相連,表明古希臘宗教植根于城邦社會生活。A正確;“保護城邦和私人財產的功能”不代表僅僅保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B錯誤;赫爾墨斯神祇是度量衡的發明者和保證者,不代表整個宗教都是保障民主的運行,C錯誤;依據所學可知,古代希臘的民主只針對公民,對非公民不給與公民權,D錯誤。故選A。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變化:劃分依據從偏重文明到注重疆界;華夷之間的邊界由模糊到清晰;對自身文明由自信優越到焦慮緊張。(其它言之成理亦可)影響:催生了以“天理”為核心的理學思想。(2)變化:“天朝”逐漸減少并消失,“中國”和“大清國”增加;“天下”逐漸減少,“世界”“國家”和“民族”日益增加。趨勢:清廷逐漸拋棄傳統的“天下觀”思想,形成一種近代國家意識;逐漸形成世界意識;民族意識逐漸覺醒。(3)外部勢力威脅統治者認識的變化;地位或實力的變化;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感。【解析】
(1)依據材料“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地理空間越靠外緣就越荒蘢,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越野蠻,文明的等級也越低。但是這種中心與邊緣的劃分并不完全是空間的,往往中心清晰而邊緣模糊。”、“在北宋一切都變化了。民族和國家有了明確的邊界,天下縮小成中國,而四夷卻成了敵手…在關于“中國”的各種觀念和話題里面,我們很可以看到當時人感受,焦慮、緊張的情緒”結合所學可從劃分依據的變化、華夷邊界的變化、對自身文明的態度變化等方面概括從戰國到宋代“華夷”觀念發生的變化。依據材料“而這些感受,焦慮、緊張情緒所呈現的一般思想世界,就成了精英觀念和經典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Y2Co17-xNix(x=0-9)的結構和磁性研究
- 碘催化轉酰胺反應及喹唑啉、吲哚啉的合成方法研究
- 軟件技術咨詢合同
- 智能物流倉儲系統優化合同
- 月季RhMYB114和RhMYB16調控花青素合成及花瓣細胞pH的分子機制
- 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合作協議
- 古詩文閱讀指導:中學階段全面覆蓋
- GSDME在黑色素瘤臨床病理中的意義及參與發病的作用和機制研究
- 舊工業建筑群再生項目運維期安全韌性研究
- 寒旱區平原水庫浮球覆蓋下水面蒸發風函數研究
- 2025年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制造業自檢自控流程優化計劃
- 《人工智能的進展》課件
- 風濕免疫病患者結核病診治及預防實踐指南(2025版)解讀課件
- 大建安-大連市建筑工程安全檔案編制指南
- 上海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聯考模擬試題含答案
- GB/T 45421-2025城市公共設施非物流用智能儲物柜服務規范
- 高中家長會 高三高考沖刺家長會課件
- 北京市豐臺區2025屆高三一模試卷語文試題(含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數學試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觸覺馬達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