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中學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中學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中學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中學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中學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中學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如果國聯是世界最好的希望,那么犧牲中國的一小部分領土或許是值得的。”美國威爾遜總統眼中的“中國的一小部分領土”是指A.上海 B.山東 C.北京 D.臺灣2.據1903-1905年江浙地區多個城鎮的調查統計,當地共訂購報刊62種,20227份,11000余份多為私人訂閱。其中日報銷量最大,不僅開明士紳、官吏、商人和學生訂閱,一般市民也加入訂閱行列。這反映了當時A.革命潮流使民眾萌發趨新意識B.政府加強了對公眾輿論的控制C.社會變革提升傳媒文化的功能D.崇尚西方文明的社會風氣盛行3.《十二銅表法>第9表規定:“不得為任何個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這一規定A.有助于緩和平民與貴族的矛盾 B.確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則C.說明法律是公共意志的體現 D.有利于保護平民的利益4.中共中央決定,允許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有利于農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B.農民獲得了土地買賣的自主權C.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被取代D.推動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5.明末清初,男性文人筆下出現了一大批勇于抗爭的女性形象,她們或滿望愛情大膽追求,或山河且變誓死死守節。同時,女姓作家亦顯露出不同以往的平等意識、自我關懷乃至優于男性的家國情懷。這一現象A.折射出社會轉型的趨勢 B.體現了男女平權的發展C.得益于女性經濟的獨立 D.反映出自我意識的覺醒6.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這時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這位歷史學家所說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走城市革命道路的策略 B.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 D.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7.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上備受爭議的重要人物。學校課題小組在研究“李鴻章與中國的近代化發展”時,收集到如下材料,其中最有史學價值的材料是A.梁啟超的《李鴻章傳》 B.網絡搜集的李鴻章軼聞C.關于李鴻章的史學評論 D.李鴻章的部分奏折、書信影印件8.18世紀中后期的法國,“文化的權威不再是宗教宣揚的‘信仰’,而是科學揭示的‘自然”’。這一思想新變化A.動搖了封建專制理論基礎 B.否定了宗教的社會作用C.導致第一次科技革命發生 D.推動了近代科學的產生9.《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名畫,如圖所示。圖中城門不設任何城防工事,沒有駐兵,而是在城門內側設了一間稅務所。這反映了當時A.重農抑商政策被摒棄B.民眾的稅收負擔沉重C.城市的經濟職能增強D.財政困難和軍備廢弛10.“草市”的發展是古代商業發展的重要表現,以下關于草市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時期B.草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間集市,因此政府對草市不實行行政管理C.草市大都出現在水運交通便利的地方D.草市發展到宋代,除了商業功能外還具有其它服務功能11.本改簽指內閣將票擬好的題本進呈皇帝后,如皇帝不同意內閣票簽的意見,就會下令內閣重新票擬,或直接擬好交內閣發出。乾隆時期,很多題本改簽的內容或是由軍機處傳達到內閣,或是先由軍機大臣草擬,然后呈報皇帝,獲準后,發交內閣照簽辦理題本改簽。這一變化表明乾隆時期A.中央集權日益強化 B.制衡機制得到完善C.內閣決策受到削弱 D.君主專制日益加強12.“文明婚禮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監督自由。”這里的“文明婚姻”最顯著的特征是A.徹底沖破傳統婚姻束縛B.具有新舊雜陳的時代特點C.體現出婚姻自由的原則D.受到西方文明觀念的熏染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48年,東北行政委員會吸取蘇聯的經驗,頒布了《東北公營企業戰時暫行勞動保險條例》,該條例對企業職工的醫療、養老、生育保險方面都做了細致的安排,有統一的待遇標準并進行統一管理。這是我國第一次在較大范圍內實行的社會保險制度,為1951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在全國統一的保險條例頒布之前,東北共有79.6萬名職工參加了該保險。1982年,東北部分城市開始試行合同制工人社會養老保險制度。1986年國務院頒布《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借鑒了東北地區的改革成果,決定實行勞動合同制,合同工的養老保險實行社會化統籌,費用由國家、企業、個人共同承擔,同時探索替代公費醫療的改革辦法,這是我國社會保障領域的重大變化。——摘編自邵漢明等《東北地區社會保障建設》(1)根據材料,概括東北地區企業社會保障建設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東北地區企業社會保障建設的影響。14.(20分)材料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英美等國認為中國將同埃塞俄比亞命運一樣,因此不愿支持中國同日本對抗。1939年7月24日,英日同時公布初步協定《克萊琪——有甲協定》,該協定事實上承認了日本侵略中國的現狀的合法性,嚴重出賣了中國的利益,將英國的對日綏靖政策推到了頂點。美國的綏靖政策則集中表現于1941年美日談判。1941年7月至8月間,日本軍隊完成了對整個印度支那的占領,對美英的戰爭一觸即發。但是,美國仍然想通過犧牲中國利益與日本達成某些妥協,以延緩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間。中國對美日談判可能達成犧牲中國的妥協保持高度警惕。中共領導人毛澤東指出:“美國絕不應聽信日本的陰謀,與日本訂立任何妥協,美國應和中國及英國一道,以實力制裁日本法西斯。”同時,中國政府也向美方表示:堅決反對放松對日本的經濟制裁。中國所持的堅決態度,促使美國在對日談判中態度越來越強硬——摘編自胡德坤《中國抗日戰爭與戰時國際關系》(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期間英美對日綏靖政策的表現。(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二戰期間英美對日綏靖政策的危害。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據材料中“國聯”、“犧牲中國”、“威爾遜”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在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上,英、法、美等幾個大國為了自己的利益,決定犧牲中國的合法利益,先后向日本妥協,最終決定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獲得的一切特權轉交給日本,并強迫中國無條件接受,因此B選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此時上海和北京并未被犧牲,A、C選項錯誤;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已經將臺灣割讓給日本,D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B選項。2、C【解析】因為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急遽,傳媒行業的發展適應了群眾了解社會變革的熱切渴求。因此,出現材料中的現象,故答案選C。A選項錯在“萌發”,實際上,鴉片戰爭后,民眾即有趨新意識的出現,經洋務運動和戊戌變化,到辛亥革命時期,民眾的趨新意識應該是進一步發展,而不是“萌發”階段。題干中,開明士紳、官吏都訂閱報紙,說明政府中的部分官吏極為重視公眾輿論的影響,也產生了變革圖強的意識,并付諸實踐。政府從出于維護自己統治的角度出發,也開放部分“言禁”和“報禁”,以緩和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排除B。當時中國人閱讀到的報紙里,不僅有西方文明的傳播,也有大量中國社會變革的報道,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當時國人崇尚西方文明的現象,排除D。3、C【解析】

依據材料“不為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別的法律”來看,法律不是為維護某一階層利益而制定的,是為了全體公民的利益服務的,體現了公共意志。C正確,排除D;該規定不涉及平民與貴族矛盾點,不能緩和平民與貴族的矛盾,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體現法律至高無上的地位,B排除。故選C。4、A【解析】

根據材料“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可知有利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A選項符合題意。中國的土地所有權屬于國家所有,農民只有經營權,B選項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被取代,C選項排除。材料未反映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反映的是一種經營方式的改變,D選項排除。【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解題關鍵在于對材料和相關知識的準確把握。5、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末清初,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三綱五常的觀念不斷受到沖擊。文學作品中出現的一大批勇于抗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姓作家的平等意識、自我關懷等,正是這一社會轉型趨勢的表現,故A正確;材料體現不出男女平權,故B錯誤;此時女性經濟還未獨立,故C錯誤;材料信息還不足以說明自我意識的覺醒,故D說法錯誤。6、D【解析】

略【詳解】根據材料中的“華南山區”“毛澤東”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得出材料強調的是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故D正確。7、D【解析】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史學理論研究,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根據所學,在研究李鴻章的資料中最具有史學價值的是第一手資料,所以符合題意的是D項,ABC項內容都帶有主觀色彩,排除即可。8、A【解析】

18世紀中后期法國用“科學”代替宗教‘信仰’,說明啟蒙運動動搖了封建專制理論基礎,A項正確;法國思想界崇尚科學,并沒有否定宗教的社會作用,B項錯誤;第一次科技革命即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中后期的英國而不是法國,C項錯誤;用科學代替宗教信仰,是近代科學的產生的作用而非原因,D項錯誤。9、C【解析】

《清明上河圖》中城門不設任何城防工事,沒有駐兵,而是在城門內側設了一間稅務所。這充分說明北宋城市軍事職能在減弱,經濟職能在增強,故C項正確;重農抑商是封建國家的基本國策,故A項錯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出民眾的稅收負擔沉重,故B項錯誤;該繪畫不能反映出財政困難,故D項錯誤。10、B【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草市是受到政府監管的,因為在《南齊書》中提到“草市尉”一職,B選項錯誤,符合題意。ACD關于草市的描述是正確的,排除。11、D【解析】

材料表明內閣、軍機處都只是在遵照皇帝的旨意處理政務,決策權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表明君主專制得到了加強。D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君主專制,而不是中央集權,A排除;內閣與軍機處都服從于皇帝一人,沒有制衡,B排除;內閣只有票擬權,決策權在皇帝手中,C排除。故選D。12、B【解析】

材料“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屬于中國傳統婚姻特征;“取得男女之同意”說明尊重男女雙方的意愿是文明婚姻的體現,因此B選項符合題意;A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D選項僅能表現材料的一方面,過于片面,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政府頒布相關政策,統一管理;覆蓋面較廣;影響較大;探索走在全國前列;社會保障建設制度與時俱進;前期借鑒了蘇聯經驗。(2)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進了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和鞏固;促進了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為全國性改革積累經驗。【解析】

(1)依據材料“1948年,東北行政委員會吸取蘇聯的經驗,頒布了《東北公營企業戰時暫行勞動保險條例》”可知東北地區企業社會保障建設前期借鑒了蘇聯經驗;依據材料“《東北公營企業戰時暫行勞動保險條例》,該條例對企業職工的醫療、養老、生育保險方面都做了細致的安排,有統一的待遇標準并進行統一管理。”可知東北地區企業社會保障由政府頒布相關政策,統一管理,并且覆蓋面較廣;依據材料“這是我國第一次在較大范圍內實行的社會保險制度,為1951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可知東北地區企業社會保障建設影響較大,走在了全國前列,并為國家企業社會保障建設提供了借鑒;依據材料“1982年,東北部分城市開始試行合同制工人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知東北地區企業社會保障建設根據現實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2)依據材料“這是我國第一次在較大范圍內實行的社會保險制度,為1951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鑒。”、“1986年國務院頒布《國營企業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借鑒了東北地區的改革成果”可知東北地區企業社會保障建設為全國性改革積累經驗;結合社會保障政治建立的意義相關所學可知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進了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而東北地區企業社會保障建設也為全國性改革積累經驗,有利于社會主義政權的建立和鞏固。14、(1)表現:英日簽訂出賣中國的協定:美日進行犧牲中國的談判:美國放松對日本的經濟制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