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第一單元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課程標準】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目標導航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1.通過了解古代文明的興起、傳播和發展,形成對古代文明的時空認識。2.了解古代文明之間的交往,理解戰爭是古代文明之間交流的重要方式。3.搜集古代各帝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的相關史料,通過史料分析古代各帝國與世界文明發展之間的關系。4.掌握漢朝與羅馬帝國的交往情況,認識絲綢之路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1課程標準2學習聚焦時空坐標前6世紀前4世紀末前3世紀末前2世紀初前1世紀末1世紀2世紀3世紀4世紀末5世紀后期亞述帝國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羅馬帝國滅亡亞歷山大帝國前8世紀波斯帝國興起與滅亡前3世紀中期繁榮頂峰陷入危機古埃及文明的擴展古希臘文明的擴展西亞文明的擴展漢謨拉比時期的巴比倫王國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帝國公元前15c埃及直管范圍公元前15c埃及擴展范圍觀察以下文明的拓展范圍與方向,說明其擴展特點?向敘利亞、巴勒斯坦方向擴展,范圍達到兩河流域統一兩河流域,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擴張,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帝國一度征服埃及。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在東起黑海東岸,西到西班牙建立勢力范圍。區域文明擴展特點:向文明周邊地區擴展范圍,與其他文明逐漸連接。
一塊土地經過開墾、種植若干年之后就得放棄,讓它在8年、10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里處于自然生長狀態,以恢復土壤肥力。農業的這種粗放性,使得被放棄(即休耕)的土地與正在種植的土地在任何時候總是處于5:1到10:1之間。這一點再加上人口不斷增長,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必要性,即人類必須不斷進入新的區域。
——《全球通史》一、古代文明的擴展1、農耕文明的擴展
人類最初的文明僅限于亞非歐大陸的若干地區,猶如茫茫大海中的幾座孤島,相互之間聯系甚少。但農耕文明區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使其具備了穩步擴大范圍和影響的潛能(促使世界農耕文明范圍擴大的因素可能性,而生活穩定人口增長及人地矛盾的突出是必然性)。
武力擴張是古代文明擴展的重要方式。公元前333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與波斯國王大流士在敘利亞北部伊蘇斯決戰。此后,亞歷山大歷經數年征戰,最終滅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從希臘到印度的廣大地區,希臘文化隨之東傳。材料二:由于有了農業,食物有了保障,人們定居下來,生活比較安定了,可以養活更多的孩子。為了養活這些人,人們就必須開墾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方出現農業。所以,農業是一種擴張的力量,它要求越來越多的土地。
——錢乘旦《西方那塊土》材料一:農耕中心形成之后,農業生產技術就緩慢地向其他宜于農耕的地方擴展……農耕生產的增長率,大于游牧生產的增長率。……食物生產豐饒以后,就有可能分出一部分或更多的社會勞動力從事于農耕以外的活動,例如手工制造、金屬開采和冶煉、建筑、開鑿河渠、貿遷有無、社會管理、宗教祭祀等等。總之,較快地誕生了文明,較早地出現了階級分化和公共權力,也在較大范圍內形成了有利于擴大再生產的社會秩序。由于管理、防衛和交換的需要,還逐漸興起了城市或社會分工較細的居民密集點。——吳于廑《世界歷史上的游牧世界和農耕世界》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較早出現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可能性)農耕文明需要更多土地(必要性)一、古代文明的擴展1、農耕文明的擴展擴展的方式:軍事戰爭亞述帝國版圖不斷擴大的同時,亞述文明也不斷擴展到其他地區。亞述帝國——鐵器時代中東軍隊的王者亞述騎兵雕塑亞述弓箭手亞述最初版圖擴張后的亞述帝國一、古代文明的擴展1、農耕文明的擴展擴展的方式:移民殖民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在城邦紛紛建立之后,古希臘展開了大規模的殖民活動。古希臘海外移民的原因是什么?海外殖民的特點是什么?海外殖民的影響是什么?人口增長,耕地不足;發達的商品經濟對原料和市場的需求等母邦和子邦之間是平等的,建立密切的貿易聯系。推動古希臘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為殖民地原住民帶來災難。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的殖民示意圖一、古代文明的擴展2、海洋文明的擴展類型方式表現影響大河文明武力征服開疆拓土古埃及文明主要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張埃及新王國(18-20王朝):約前1567-前1085年。西亞文明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古巴比倫王國:前18世紀,首次統一兩河流域。亞述帝國:前8世紀中葉-前612年。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興起。海洋文明海外移民殖民統治古希臘沿航海通道向地中海黑海周邊殖民前8世紀-前6世紀,東起黑海東岸、西到西班牙的廣大地區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殖民地)。一、古代文明的擴展
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興起。二、古代世界的帝國公元前1553年—公元前1085年公元前十八世紀—公元前十五世紀公元前八世紀公元前800年—公元146年公元前六世紀—公元前4世紀晚期公元前四世紀晚期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古巴比倫埃及新王國亞述古希臘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二、古代世界的帝國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春秋戰國秦朝漢朝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古代世界大帝國的時間定位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27年—公元4世紀二、古代世界的帝國1.波斯帝國(前553-前330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1)建立:公元前6世紀,波斯興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兩河流域、埃及、
小亞細亞和巴爾干半島北部在內的廣大地區,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波斯崛起于伊朗高原,本來是個以草原游牧文化為背景的國家,但它滅四大帝國(米底、迦勒底、呂底亞和埃及),把農耕、游牧、航海眾多文化背景不同的國族納入同一片國土。
——李零《波斯筆記》二、古代世界的帝國①繼承西亞地區傳統的君主專制制度。國王是整個政權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權力被認為來自神(宣揚君權神授);波斯帝國所控制的土地東起印度、西臨地中海、北抵里海、南達埃及。在這一廣闊的土地上居住著許多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和擁有各自強大社會結構的民族。統治這樣一個面積大、民族成分復雜的國家,強大的王權是必不可少。
——摘編黃洋,趙立行,金壽福著《世界古代中世紀史》居魯士大帝(伊朗國父)大流士一世(鐵血大帝)(2)制度:材料:波斯國王大流士宣稱:“凡忠信之士,我賜予恩典;凡不義之人,我嚴懲不貸……凡我給他們
的命令,他們都遵行不誤。……靠阿胡拉瑪茲達之佑,我統治了這個王國。”
——李鐵匠選譯《古代伊朗史料選輯》二、古代世界的帝國1.波斯帝國
(大流士一世)把全國分為20個行省,每個行省由一名總督管理,總督是王國利益的代表。每個行省都征收賦稅以及貢品。由于總督在自己的統治范圍內擁有絕對的權力,于是國王派出密探,來監視總督的行為,使得他們忠于國王。他采用并改進了亞述人所使用的驛站制度,修建了連接帝國各地的交通網,使得密探、征稅官以及商人可以很容易地在國內旅行。②地方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③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比較完善的
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④修建了發達的交通;君主專制制度從西亞傳統繼承,行省制度、交通體系從亞述學習,官僚體系和稅收體系借鑒了亞述和埃及,還有貨幣是從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繼承的。問題3:根據提示分析波斯帝國統治措施有什么特點?特點:向被征服地區學習先進文化波斯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把亞洲、非洲和歐洲直接聯系起來。
波斯帝國建立后,其軍事擴張并未停止,依然在繼續。希波戰爭對波斯帝國來說是衰落的轉折點,波斯帝國從此失去了擴張能力。希波戰爭消耗了波斯帝國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嚴重削弱了它的實力。此次戰爭暴露了它的弱點,激化了帝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周啟迪主編《世界上古史》(3)滅亡:公元前4世紀晚期,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入侵并滅亡波斯。2.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前323年,中國戰國時期)(1)建立:公元前4世紀晚期,馬其頓亞歷山大率軍入侵波斯帝國。歷經10年征戰,亞歷
山大成功滅亡波斯后,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刺客殺死在他女兒的婚禮上。亞歷山大繼位。他16歲起,他就隨父征戰,揮師南下。18歲,他指揮馬其頓軍右翼,以權謀和武力鎮壓了希臘人反馬其頓運動,擊敗希臘聯軍。20歲,他以馬其頓、希臘聯軍最高統率的身份,組織東侵。并于公元前335年組建起一支由3萬步兵、5000騎兵構成的東征軍,在第二年初春渡過赫淪斯滂海峽,開始了歷史性的希臘化征程。32歲,建立起了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藥殺水的以巴比倫為首都的龐大帝國,至今無人超越。
他是一個真正馬背上的皇帝,一生東征西討,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前323年突然發病致死,沒有指定繼承人,導致帝國迅速瓦解。
“馬其頓一向是一個落后的山國。它的迅速強大是和希臘先進城邦的影響分不開。”——吳于廑《古代的希臘和羅馬》(2)制度:亞歷山大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地方實行行省制,任
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推廣希臘文化(希臘化時代)。所謂希臘化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公元前334-前323年)后的三個世紀里,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種進程。問題4: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帶來了哪些影響?材料
希臘化時代,是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后的三個世紀里,古希臘文明和小亞細
亞、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種進程。——陳恒《希臘化時代研究的歷史與現狀》材料
為了報復提爾人的堅決抵抗,馬其頓人屠殺八千提爾人,被俘當奴隸的共約
三萬人!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將底比斯夷為平地,并將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
淪為奴隸,底比斯從此滅亡。消極:給東方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積極:促進了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材料:亞歷山大及其繼承人都熱心于獎掖希臘文明,在整個亞歷山大帝國
中到處都分布著希臘式的劇院、希臘式的廟宇、希臘的文學與藝術、
的商業以及希臘式的城市。這些新的希臘城市逐漸取代了雅典的文
化中心地位,而成為新的希臘藝術、文學和科學的中心。——陳恒《希臘化時代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第110-111頁材料:亞歷山大及其繼承者在東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臘城市,在
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臘式的會所、劇場和體育場,而希臘的巡回
演出劇團則定期在這些城市的劇場中上演希臘的悲劇和喜劇。同時,
東方文化中的君主專制主義和官僚體制、奢侈放蕩的享樂主義等不
斷在對希臘文化進行著反向滲透。——趙林《西方文化概論》第49-50頁促進希臘文化的輸出推動東方文化的輸入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思考】希臘化時代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二、古代世界的帝國帝制——屋大維被授予奧古斯都日耳曼人入侵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
3.羅馬帝國二、古代世界的帝國②接著向地中海擴張,先后征服了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以及今天的法國和英格蘭,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的內海。(1)羅馬的擴張:
①羅馬首先征服了意大利;③在擴張過程中,羅馬把被征服地區的大量居民賣為奴隸,奴隸制迅速發展起來。自從有了外籍奴隸輸人,羅馬的奴隸人數迅速增加。公元前8年,一個叫做伊息杜爾的大畜牧主,在身后就留下4116個奴隸。公元1世紀的史家塔西佗,不止一次地提到羅馬的自由民因為人口中奴隸人數的龐大而感到惴惴不安。在近代的歷史家有推測說在羅馬一城之中,奴隸人數約占自由人口的半數,大概有二十八萬。也有的說羅馬全城的人口共約一百六十萬,奴隸占其中的九十萬。——摘編吳于廑《古代的希臘和羅馬》④由于奴隸和廣大平民的辛勤勞動,帝國內經濟聯系加強,以及貿易的發展,
帝國在公元1—2世紀經濟空前繁榮。
2世紀的演說家阿利斯提德對羅馬城作為商品匯聚地的描繪:“所有的貨物,所有現存的和曾經存在的東西,貿易、航海、農業、金屬加工,任何曾經創造出來或者生長出來的東西,都在這里匯合。這里看不到的東西,肯定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晏紹祥《世界上古史》奴隸主貴族,廣大的被征服者和奴隸遭受到了沉重的壓迫和剝削。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人長期遭受苦難,渴望“救世主”的到來。1世紀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區產生,傳教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臘語中稱作“基督”,所以被稱為“基督教”。早期基督教的教義接近下層百姓,影響逐漸擴大,但受到羅馬帝國壓制。基督教“最初是奴隸和被釋放奴隸、窮人和無權者,被羅馬征服或驅散的人們的宗教”——恩格斯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基督教正式定為羅馬國教,基督教取代多神信仰,成為帝國的官方宗教,后來又成為歐洲封建社會主要精神支柱。⑤3世紀后,官僚體系和職業軍隊使人民的負擔不斷加重,同時邊境壓力也逐漸增大。⑥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實行東西分治,帝國分裂。⑦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西歐奴隸制度崩潰,進入封建社會(中世
紀);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率軍攻滅亡。西羅馬帝國(395-476)東羅馬帝國(395-1453)羅馬原是意大利中部的一個蕞爾小邦。在成功解決內部矛盾后,它憑借強大的由公民組成的軍隊首先征服了意大利,接著向地中海地區擴張,先后征服了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其中包括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解體后形成的一系列國家,以及今天的法國和英格蘭,把整個地中海變成了羅馬的內海。凱撒大帝,羅馬共和國終生執政官,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前49年,他率軍占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于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前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凱撒在羅馬帝國的硬幣上是側面像,此后四張國王K牌中,只有方塊國王是側面像,手持戰斧。二、古代世界的帝國3.羅馬帝國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時間版圖范圍統治概況衰亡時間BC550年—BC330年BC336年——BC323年BC27年—AD476年1.繼承西亞君主專制,宣揚君權神授2.地方實行行省制3.建立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1.繼承波斯帝國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集政治、軍事等大權于一身2.地方實行行省制3.推廣希臘文化1.實行帝制2.大力發展奴隸制3.基督教興起,4世紀末成為國教公元前4世紀晚期,被馬其頓滅亡亞歷山大死后,帝國分裂為三個希臘化國家4C末帝國分裂,5C后期西羅馬帝國滅亡,東AD1453亡伊朗高原、小亞細亞、埃及、兩河流域、巴爾干半島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整個地中海周邊制度在帝國擴展的過程中承繼與創新二、古代世界的帝國材料:為了報復地中海東岸中部城市提爾的堅決抵抗,馬其頓人屠殺八千
提爾人,被俘當奴隸的共約三萬人!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將底比
斯夷為平地,并將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淪為奴隸,底比斯從此滅亡。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材料:大流士采用并改進了亞述人所使用的驛站制度。他在全國修建驛道,
最長的一條稱為“御道”,起自小亞細亞海岸的以弗所,東至伊朗
高原的蘇薩,全長2400公里。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波斯帝國東部的中亞地區……先后傳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
有的地區修建了水庫,出現了灌溉農業。
——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古代史編上卷》給被侵略地區帶來巨大傷害促進各地區文明的交流和發展“世界上只有兩種強大的力量,即刀槍和思想;從長遠看,刀槍總是被思想戰勝的”。
——拿破侖【思考】如何看待古代世界帝國的擴張?人類文明的傳播和交往加強了不同地區之間的聯系,那么古代文明交往的趨勢怎樣?和平交往都有哪些表現?閱讀教材,完成下表。總趨勢: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不斷擴大領域表現技術傳播農耕技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冶鐵技術: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傳播神話故事:____________雕刻藝術:埃及→希臘字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貿往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亞→中亞、歐洲、北非西亞→埃及、希臘西亞→希臘腓尼基字母向東西方的傳播演變絲綢之路上東西方的商貿往來三、文明的交流文物史料見證著文明的交流文字的產生是人類文明形成的重要標志,而字母文字的形成更是推動了人類文明的擴展與交流。思考為什么字母文字會廣泛交流?腓尼基字母(西亞)拉丁字母希臘字母向西阿拉馬字母向東1.字母文字符號少、便于記憶、書寫簡便、有固定讀音等。2.埃及象形文字和兩河流域楔形文字有大量符號需要記憶。材料一人類歷史上各民族和國家經歷了從相互孤立、隔絕到彼此交流融合的過程。東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發生。通過商人、使節、游歷者、文人學者的來往,各地文明發生了直接或間接的傳播與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人類相處的唯一方式,在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產品電商的風險識別與評估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家具設計前景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效復習土木工程師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土木工程師考試環境挑戰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商務英語考試特點試題及答案
- 圣保羅考試試題及答案
- 中國香蔥餅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合肥職業學院試題及答案
- 中國重力式無閥濾池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2025-2028版
- 前沿科學對大學物理考試試題及答案的影響
-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2022-2023學年七年級下學期英語期末試題
- 液面和功圖課件
- 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件專家版10第十講 中外會通與中華民族鞏固壯大(明朝時期)
- 2024年風力發電運維值班員(高級工)理論考試題庫-上(選擇題部分)
- GB/T 19964-2024光伏發電站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
- 美國學生閱讀技能訓練
- 溺水病人的急救護理課件
- 生產加工型小微企業安全管理考試(含答案)
- 重癥新生兒護理課件
- 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深度分析
- 初中教科研課題:《提高初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課題研究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