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YlZHANG
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
[情景切入]
據統計,目前人類發現和合成的化學物質已達幾千萬種,人類社會正是在化學發展的基
礎上構筑起現代物質文明的。在感嘆化學科學的飛速發展及其對人類社會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之余,你們是否想過:對于這么多的化學物質和如此豐富的化學變化,人們是怎樣認識和研
究的呢?讓我們走進教材,學習物質及其變化。
[知識導航]
本章內容是學習高中化學的基礎。
本章知識在結構上分為三節:第一節主要學習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物質的分類,分散
系及其分類和物質的轉化;第二節主要學習離子反應——電解質的電離、離子反應及其發生
條件;第三節主要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與還原劑和氧化還原反應的
應用。
[學法指導]
1.明確標準,細分類
依據物質的組成、狀態、性能等方面的共性或者差異,對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在分類的
基礎上,研究純凈物: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化學通性,并建立轉化關系。
2.理解本質,重應用
結合溶液、濁液和膠體的概念來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本質,明確劃分的依據,運用膠體
的性質分析膠體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把握內涵,懂實質
通過溶液導電性實驗,理解電解質概念,結合電離方程式理解電解質導電的實質。
4.由表及里,明方法
從化合價變化以及電子轉移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學會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5.緊扣特征,析規律
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學會判斷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學會書寫氧化還原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
第一節物質的分類及轉化
第1課時物質的分類
學習目標核心素養
1.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可以對物質進行分類。
1.通過對“物質分類”的學習,培養
2.感受分類方法對化學研究和學習化學的重要作
證據推理和宏觀辨識能力。
用,體會日常生產、生活中分類法的應用。
2.通過對“分散系”的學習,培養宏
3.知道膠體是一種常見的分散系和膠體的丁達爾
觀辨識和微觀探析的意識。
效應。
新課情境呈現
處于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中,你是否想過,這些物質都是如何組成的?為了更好地探討
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應怎樣對物質進行分類?各類物質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讓我們走進教
材,學習物質的分類。
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
課前素能奠基
知識回顧
1.元素分為_金屬一元素和一非金屬一元素;物質分為_純凈物一和一混合物一:純
凈物分為單質一和化合物,:化合物可分為酸、堿、鹽和空化物—等。化學反應按反
應前后物質的數目和種類分為_1^_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化學
反應按得氧、失氧分為.氧化.反應和還原一反應。
2.按照酸解離的H+個數,可將酸分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按酸中是否
含有氧元素,將酸分為_含氧一酸與一非含氧一酸。
3.溶液是指.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一另一種一物質里,形成的均一、穩定的
合物,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溶質可以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
4.①食鹽水、②黃河水、③稀硫酸、④石灰乳、⑤碘酒。屬于溶液的有一①③⑤一
屬于濁液的有②④。
新知預習
一、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
1.根據物質的組成分類
(1)同素異形體:由同一種元素形成的幾種性質不同的單質,叫做這種元
素的同素異形體。常見的實例:碳元素——金剛石、石墨和等;氧元素——氧氣和
臭氧;磷元素——白磷和紅磷等。
(2)常見的分類法
樹狀
含義對_同類一事物按照某種屬性進行一再分類一的分類法
分類法
(金屬單質
單質〈
非金屬單質
〃—酸—
堿
純凈物V無機化
舉例物質V<
化合物q合物
氧化物
L.......
〔有機化屋
+物
、混合物
含義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同一事物進行多種分類的一種分類方法
交叉
按陰離子分類按陽離子分類
分類
舉例碳酸鹽鈉鹽
\/Na2SO4
法硫酸鹽效二〉A鉀鹽
2.根據物質的性質分類
(1)酸性氧化物: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如co?、so?等。
多數酸性氧化物可與_水_反應生成對應的一含氧酸一。大多數一非金屬一氧化物屬于酸性
氧化物。
(2)堿性氧化物:能與酸反應生成與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zOa等。
大多數金屬.氧化物屬于堿性氧化物。
二、分散系及其分類
1.定義及組成
衛把一種(或多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
分—7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散
妃用迪分散系中一被分散成粒子一的物質
系
組成
繼型分散系中_容納分散質一的物質
2.分類
(1)按照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分類
(______)(______)(______)
「中WWAT1斗,尸--*
01nm100nm分散質粒
子置徑
(2)按照分散劑的狀態分類
膠體氣溶膠液溶膠固溶膠
分散劑狀態氣體液體固體
實例云、霧Fe(OH)3膠體有色玻璃
3.膠體
(l)Fe(OH)3膠體的制備
將40mL蒸儲水加熱至沸騰,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b飽和溶液,繼
續煮沸至液體呈。褐—色,停止加熱,得到的分散系即為Fe(OH)3膠體。
(2)丁達爾效應
①實驗操作:把盛有40mLCuSO4溶液和40mLFe(OH)3膠體的燒杯置于—幽分
別用紅色激光筆照射燒杯中的液體,在與光線空葭的方向進行觀察。
②實驗現象:光束通過Fe(OH)3膠體時,可看到_一條光亮的“通路”一,而光束通過
CuSCU溶液時,看不到此現象。
③理論解釋:這條光亮的“通路”是膠體粒子對光線形成的,這種現象稱為_
丁達爾效應一。
④應用:丁達爾效應可被用來.區分膠體和溶液。
V
V
預習自測
1.判斷正誤(正確的打“J”,錯誤的打“X”)。
(1)碳酸鉀是鉀鹽,也是碳酸鹽(V)
(2)氯化鈉屬于鹽,也屬于化合物(V)
(3)含氧化合物為氧化物(X)
⑷NaHCCh為鹽中的酸式鹽(V)
(5)所有分散系均為混合物(J)
(6)油水混合物屬于懸濁液(X)
(7)豆漿、煙霧均為膠體(V)
(8)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能發生丁達爾效應(X)
2.鈣是構成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這里的“鈣”是指(D)
A.鈣單質B.碳酸鈣
C.鈣原子D.鈣元素
解析: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鈣是構成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這里的“鈣”是指
元素,它是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于人體中。
3.按照物質的樹狀分類和交叉分類,HNO3應屬于(B)
①酸②氫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難揮發性酸
⑥強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
C.①⑨D.??⑤⑥⑦
解析: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硝酸屬于酸、強酸、含氧酸、一元酸、化合物。
4.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B)
A.濃鹽酸B.液氮
C.稀硫酸D.不銹鋼
解析:濃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是混合物,A錯誤;液氮是液態的氮氣,是純凈物,
B正確;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屬于混合物,C錯誤;不銹鋼屬于合金,D錯誤。
5.當光束通過下列分散系時,能產生丁達爾效應的是(B)
A.蔗糖溶液B.淀粉溶液
C.葡萄糖溶液D.食鹽水
解析:膠體可以產生丁達爾效應,蔗糖溶液、葡萄糖溶液、食鹽水不是膠體,不能產生
丁達爾效應;淀粉溶液屬于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6.一些城市多次出現霧霾黃色預警天氣,致使高速公路關閉,航班停飛。霧霾主要屬
于下列分散系中的(D)
A.溶液B.懸濁液
C.乳濁液D.膠體
解析:霧霾是霧和霾。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
系統。霾也稱灰霾,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組成的氣溶膠
系統。故霧霾屬于膠體。
課堂素能探究
知識點一
物質的組成和分類
問題探究:1.交叉分類法中所涉及的類別之間是什么關系?試舉例說明。
2.樹狀分類法中所涉及的類別之間是什么關系?舉例說明。
3.由同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對嗎?
探究提示:1.交叉分類法中所涉及的不同類別之間是并列與交叉關系,如Na2SO4和
K2s04分類:
(1)并列關系:
鈉鹽鉀鹽
(2)交叉關系:
硫酸鹽
2.樹狀分類法中的類別之間有并列關系,也有從屬關系,如:
金屬單質
單質一
純凈物非金屬單質
化合物
(1)并列關系:
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
(2)從屬關系:
3.不一定。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但二者混合屬于混合物。
知識歸納總結:
1.物質的分類:
金屬單質(如Fe)
非金屬單質(如C)
r酸性氧化物(如co?)
氧化物,
1堿性氧化物(如Na?O)
(f強酸(如HCI、HNOa、H2SO4)
按強弱I
I弱酸(如CH3coOH、H2CO3)
酸〈(一元酸(如HC1)
按電離出的H.數<二元酸(如HzSO。
純、I多元酸(H3po4)
凈<
物化合物《強堿(如NaOH)
按強弱
物<弱堿(如NH3-HQ)
質
減<'一元減(如NaOH)
按電離出
<二元堿[如Ba(OH)2]
的OH數
、多元堿[如Fe(0H)3]
正鹽(如Na2cO3)
酸式鹽(如NaHCOa)
)堿式鹽[如(CU2(OH)£O3)]
I有機化合物
「溶液(如Na。溶液)
膠體[如Fc(0H)3膠體]
混合物<
懸濁液(如泥水混合物)
濁液
乳濁液(如油水混合物)
2.兩種分類方法的特點與區別:
分類方法特點區別
交叉分類法分類角度多樣,物質類別間有交叉的部分使有關的認識全面化
樹狀分類法分類標準唯一,同層次中各類別相互獨立使有關的認識系統化
點撥:酸性氧化物與堿性氧化物的理解
(1)酸性氧化物是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o
②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0?
(2)堿性氧化物是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①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②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MmCh是酸性氧化物。
■典例1按酸、堿、鹽、氧化物的順序排列的一組物質是(C)
A.H2SO4Na2co3NaClCuO
B.H2OCa(OH)2HC1Na2SO4
C.H2SO4NaOHNa2cO3Fe2O3
D.NaOHH2CO3NaClCO2
解析:H2s。4屬于酸,Na2c。3屬于鹽,故A錯誤;H2O屬于氧化物,HC1屬于酸,Na2s0」
屬于鹽,故B錯誤;NaOH屬于堿、H2cCh屬于酸,故D錯誤。
〔變式訓練1〕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種標準劃為同一類物質,
下列分類標準正確的是(D)
①鈉的化合物②能與硫酸反應的物質
③可溶于水的物質④鈉鹽⑤鈉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③④⑤B.⑤
C.②④⑤D.①③
解析:Na。、Na2sO4不能與硫酸反應,②錯;Na2O.NaOH分別屬于氧化物和堿,④
錯誤;NaCl中不含氧元素,⑤錯。
知識點二
溶液、膠體、濁液三類分散系的比較
問題探究:I.丁達爾效應是膠體和溶液的本質區別嗎?
2.已知雞蛋清是一種膠體,現有三瓶無色溶液:NaCl溶液、Na2SO4溶液、雞蛋清溶
液,試根據已學過的知識鑒別它們。
探究提示:1.不是,膠體和溶液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粒子的大小不同。
2.可通過產生丁達爾效應首先鑒別出雞蛋清,然后取余下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幾滴BaCL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該溶液為Na2s04溶液,余下的那種為NaCl溶液。
知識歸納總結:
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濁液
分散系溶液膠體
懸濁液乳濁液
分散質粒子大小<1nm1—100nm>100nm>100nm
少量分子的集合大量分子聚集成大量分子聚集成
分散質粒子結構分子、離子
體或大分子的固體小顆粒的小液滴
不均一、不透明,不均一、不透明,
特點均一透明多數均一透明
久置沉淀久置分層
穩定性穩定介穩定不穩定不穩定
能否透
能能不能不能
過濾紙
能否透
能不能不能不能
過半透膜
Fe(OH)3膠體、淀
實例食鹽水、蔗糖溶液泥水、石灰乳牛奶、油漆
粉溶液
知能拓展
膠體的性質及主要應用
內容主要應用舉例
丁達爾
一束光通過膠體時產生一條“光路”鑒別膠體和溶液
效應
介穩性膠體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一
膠粒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做定向移動[膠粒帶
電泳電:如Fe(OH)3膠粒帶正電,H2SQ3膠粒帶靜電除塵
性負電]
質膠體粒子聚集成為較大的顆粒,形成沉淀從
制豆腐、工業制肥皂,解釋某
分散劑中析出,常見的聚沉方法:加熱、加
聚沉些自然現象,如江河入海口形
入電解質溶液、加入與膠體粒子帶相反電荷
成沙洲
的膠體
由于膠粒較大不能通過半透膜,而離子、小用于將膠體粒子和溶液粒子
滲析
分子較小可通過半透膜,用此法將膠體提純分開
規律方法指導:
正確理解膠體粒子的大小
(1)溶液、膠體、濁液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不是是否具有丁達爾效應。
(2)膠體粒子可以是一個有機大分子(如蛋白質膠體),也可以是多個微粒的集合體(如氫
氧化鐵膠體)。
(3)納米材料(是指直徑從幾納米至幾十納米的材料)不是膠體,只有納米材料分散到液體
分散劑中才可以形成膠體。
■典例2FeC13溶液、Fe(0H)3膠體、Fe(0H)3懸濁液是三種重要的分散系,下列
敘述中錯誤的是(C)
A.Fe(0H)3膠體區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在10-9?io-7m
B.分別用一束光透過三種分散系,只有Fe(OH)3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
C.三種分散系的顏色都相同,且均能與鹽酸反應,具有吸附性
D.三種分散系均屬于混合物
解析:A項,膠體區別于溶液或濁液的本質特征是膠體粒子的直徑在10一9?101m,正
確;B項,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溶液和濁液不會產生丁達爾效應,正確;C項,只有膠
體具有吸附性,FeCb溶液和Fe(OH)3懸濁液沒有吸附性,錯誤;D項,溶液、膠體、濁液
均屬于混合物,正確。
【延伸探究】(1)三種分散系中,最穩定的是FeCb溶液.,其分散系的顏色為一棕黃
(2)三種分散系中,能透過半透膜的是FeCb溶液,能透過濾紙的是FeCb溶液、
Fe(0H)3膠體。
〔變式訓練2〕氯化鐵溶液與氫氧化鐵膠體具有的共同性質是(C)
A.分散質顆粒直徑都在1?100nm
B.能透過半透膜
C.能透過濾紙
D.呈紅褐色
解析:因溶液中溶質粒子直徑小于Inm,膠體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故A錯誤;
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溶液能透過半透膜,故B錯誤;膠體和溶液均能通過濾紙,故C正
確;氯化鐵溶液是黃色的液體,氫氧化鐵膠體是紅褐色液體,故D錯誤。
名師博客呈現
一般物質變為膠體所帶來的新變化
1.光學性質的變化
膠體具有丁達爾效應,非膠體沒有丁達爾效應。科學實驗中常利用丁達爾現象鑒別膠體
與非膠體。
2.物理吸附性的變化
膠體粒子具有較強的物理吸附性。自來水工業常用A12(SC)4)3或KA1(SO4)212H2O作凈
水劑,就是因為AF+在水中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了A1(OH)3膠體,A1(OH)3膠粒吸附水中的懸
浮物而共同沉淀。
3.物理穩定性的變化
膠體具有介穩性,即膠體的穩定性介于溶液和濁液之間。如向FeCb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會立即生成Fe(OH)3沉淀,若將Fe(OH)3膠體在常溫下靜置,較長時間內不會產生
Fe(OH)3沉淀。
4.化學反應速率的變化
如在相同條件下納米鐵比普通鐵粉與水、氧氣等發生化
學反應的速度快。
〔即時訓練〕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寫道:“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
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月光穿過薄霧形成的種種美景的本質原因是
(A)
A.空氣中的小水滴顆粒直徑大小約為1?lOOnm
B.光是一種膠體
C.霧是一種膠體
D.發生丁達爾效應
解析:月光穿過薄霧形成的種種美景,是因為空氣中的小水滴顆粒直徑大小約為1~100
nm,屬于膠體,能發生丁達爾效應,A正確;光是一種能量而不是一種膠體,B錯誤;霧
是一種膠體不是本質原因,本質原因是形成的膠體粒子的直徑大小在1?lOOnm,C錯誤;
膠體可以發生丁達爾效應不是本質原因,本質原因是膠體粒子的大小在1?lOOnm之間,D
錯誤。
課堂達標驗收
1.Na2c03俗名純堿,下面對純堿采用不同分類法進行的分類中正確的是(C)
A.Na2co3是堿B.Na2c。3是酸式鹽
C.Na2cCh是鈉鹽D.Na2cCh是難溶性鹽
解析:根據組成可知Na2cCh屬于鹽,且為正鹽;根據金屬陽離子分類,Na2co3屬于鈉
鹽;根據酸根陰離子分類,Na2cCh屬于碳酸鹽;根據溶解性分類,Na2co3屬于易溶性鹽,
C正確。
2.“納米材料”是粒子直徑為1?100nm的材料,若將“納米材料”分散到液體分散
劑中,所得混合物是(B)
A.溶液B.膠體
C.懸濁液D.乳濁液
解析:納米材料的粒子直徑與膠體粒子直徑具有相同數量級,因此所得混合物是膠體。
3.下列各物質的分類、名稱(或俗名)、化學式都正確的是(B)
A.堿性氧化物氫氧化鈣Ca(OH)2
B.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C02
C.酸硫酸H2s
D.鹽燒堿Na2cCh
解析:氫氧化鈣屬于堿,不屬于堿性氧化物,A項錯誤;二氧化碳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屬于酸性氧化物,B項正確;硫酸的化學式是H2SO4,C項錯誤;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名,
屬于堿,Na2c。3的俗名是純堿,屬于鹽,D項錯誤。
4.下列樹狀分類方法中正確的是(A)
金屬單質混合物
單質
A.純凈物■非金屬單質B.物質溶液
純凈物,
化合物化合物
「有機物
氧化物氧化物
酸.無機物
C.化合物<非氧化物D.純凈物■化合物
無機物<
堿有機物
、鹽
解析:純凈物包括單質和化合物兩類,單質分為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故A項正確。
溶液屬于混合物,故B項錯誤。無機物并不都是化合物,還有單質;氧化物、非氧化物并
不屬于酸,故C項錯誤。無機物和有機物中既有純凈物,也有混合物,且氧化物屬于化合
物,故D項錯誤。
5.按溶液、濁液、膠體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B)
A.食鹽水、淀粉溶液、豆漿
B.碘酒、泥水、血液
C.白糖水、食鹽水、茶葉水
D.Ca(0H)2懸濁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漿
解析:A項中淀粉溶液、豆漿都是膠體;C項中白糖水、食鹽水、茶葉水都是溶液;D
項中Ca(OH)2懸濁液、石灰漿是濁液,澄清石灰水是溶液。
6.取少量Fe2O3粉末(紅棕色)加入適量鹽酸,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6HCl=2FeCb+3H2O,反應后得到的FeCb溶液呈棕黃色。用此溶液進行以下實驗:
(1)取少量上述棕黃色溶液置于試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觀察到有紅褐色沉淀生成,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b+3NaOH=Fe(OH)3I+3NaCl,此反應屬于復分解反
應。
(2)在小燒杯中加入20mL蒸儲水,加熱至沸騰后,向沸水中滴入幾滴飽和FeCb溶液,
繼續煮沸至溶液呈-色,停止加熱,制得的分散系為一氫氧化鐵膠體一。
解析:FezCh是堿性氧化物,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1)鐵鹽可與堿在水溶液中反應生
成沉淀。(2)是Fe(OH)3膠體的制備方法。
第2課時物質的轉化
學習目標核心素養
1.總結酸、堿、鹽的主要化學性1.通過對“酸、堿、鹽”的學習,培養變化觀念和證
質和反應類型。據推理能力。
2.掌握物質間轉化的規律和方法。2.通過對“物質組成和性質”的學習,增強變化觀念
3.認識工業生產中物質的制備途的應用能力。
徑和要求。3.通過對“物質制備”的學習,培養科學態度和社會
責任。
新課情境呈現
研究物質的性質是化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質的性質,才能制造出
更好
服務于生產、生活的物質。
已膨起的汽車安全氣囊
例如,通過對疊氮化鈉(NaN3)性質的研究,制成了一種用于汽車安全氣囊的氣體發生劑;
汽車安全氣囊在膨起的瞬間發生了怎樣的反應,物質之間是如何轉化的,讓我們走進教材,
學習物質的轉化。
課前素能奠基
新知預習
一、酸、堿、鹽的化學性質
1.酸
(1)酸的通性
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或現象反應類型
與酸堿指示劑作多數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為_紅_色;無色酚酥遇酸_
用不變色一
與活潑金屬反應鋅與稀硫酸反應:Zn+H2SO4=ZnSO4+H2t—置換—反應
與堿性氧化物反一復分解一
鹽酸除鐵銹:Fe,O3+6HCl=2FeC13+3H2O
應反應
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HCl+NaOH二=NaCl+復分解
與堿的中和反應
H2Q_反應
鹽酸與硝酸銀溶液反應:_HCl+AgNCh=二AgCl1+復分解
與某些鹽反應
HN03反應
(2)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所有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注意:能使紫色石蕊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CU屬鹽,也能使紫色石蕊溶
液變紅。
2.堿
(1)堿的通性
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或現象反應類型
與酸堿指示堿能使紫色石蕊變為色:使無色酚醐變為
劑作用色
與酸性氧化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
物反應Ca(OH),=CaCC>31+H2O
與酸的中和硫酸與氫氧化鋼溶液反應:H2s04土
復分解反應
反應Ba(OH)2=BaSC>4J+2H2O
與某些鹽反氫氧化鈉與FeCb溶液反應:FeCb+
復分解反應
應3NaOH-Fe(OH)31+3NaCl
(2)堿具有通性的原因:所有的堿溶液中都含有OH」。
3.鹽
(1)鹽的通性
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反應類型
與活潑金
Fe絲插入CuSCU溶液中,Fe+CuSO4-FeSOg+Cu置換反應
屬反應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CaCCh+2HCl=CaCL+H2O+復分解反
與酸反應
CO2t應
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CUS04+復分解.反
與堿反應
2NaOH=Cu(OH)21+Na2S0」應
與某些鹽氯化鋼溶液中滴加硫酸鈉溶液:BaCb+Na2sO4=BaSO常復分解反
的反應+2NaCl應
(2)鹽具有某些通性的原因:不同的鹽溶液中含有相同的金屬離子或酸根離子。
二、物質的轉化
I.判斷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基本依據:原子發生重新組合生成新物質;化學變化中
元素一種類不發生改變。
2.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通過化學變化可實現物質間的變化。
如畫|CaQ|—|Ca(OH)2]1CaSO41
|~c|-ICCh|——*|H2co3I—->|CaCChI
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①2Ca+O2=2CaO
②CaO+H2O=Ca(OH)?
③Ca(OH?+H2so4=CaSO4I+2比0
?_C+O2^=CO2_
⑤CC)2+H2O=H2CC)3—
⑥Ca(OH)2+H2cCh=CaC03I+2H2O
3.從單質到鹽的轉化關系可表示為:
4.工業生產中制取某物質需考慮的問題
除要考慮反應進行的可能性外,還要考慮一原料來源一、一成本高低一和一設備要求一
等因素。
如制備NaOH主要采用的方法為電解飽和食鹽水,過去也曾采用鹽與堿反應的方法,
如反應Ca(0H)2+Na2cC)3=CaCO3I+2NaOH,一般不采用反應:Na2O+
H2O=2NaOH,原因是Na?。來源少、_成本高一。
V
V
預習自測
1.判斷正誤(正確的打“J”,錯誤的打“X”)。
(1)紅熱的鐵絲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Fe-QMX)
(2)金屬銅可與FeSCh溶液發生置換反應(X)
(3)利用稀硫酸或鹽酸與塊狀石灰石反應都可制取COKX)
(4)CuO既可發生置換反應,又可發生復分解反應(V)
(5)復分解反應要同時生成沉淀、氣體和水(X)
(6)只有中和反應才可生成鹽和水(X)
占燃
2.已知存在化學反應:H2+C12=^2HC1O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D)
A.該反應涉及的物質轉化類型為單質一化合物
B.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C.HC1屬于無氧酸
D.液態Ch屬于混合物
解析:液態C12為純凈物。
3.下列物質可以與其他物質直接反應生成鹽的是(D)
①金屬②堿性氧化物③堿④酸性氧化物⑤酸
A.①②③B.①④
C.②⑤D.@@③④⑤
解析:金屬、堿性氧化物、堿與酸反應均會生成鹽;酸性氧化物、酸與堿反應均會生成
鹽。
4.某同學在奧運五連環中填入了5種物質,相連環中物質能發生反應,不相連環中物
質間不能發生反應。你認為“五連環”中物質間發生的反應,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B)
A.復分解反應B.分解反應
C.化合反應D.置換反應
解析:Fe與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NaOH溶液與稀鹽酸的反應為復分解反應;CCh與C
能夠發生化合反應。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分解反應。
5.分類法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下列4組物質中均有一種物質的類別與其他三種不
同,請分別寫出其化學式。
甲:Na、氏、。2、Cl2;
乙:CO、NazO、CO2、SO?;
丙:NaOH、K2co3、KHCO3、K2so4;
T:NaOH、Ca(0H)2、KOH、NaCU
(1)甲Na,乙NazO,
丙NaOH,TNaCl?
(2)根據下圖寫出序號所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回2回士國士口]
①4Na+O2=2Na2O:
②Na2O+H2O=2NaOH;
③NaOH+HCl=NaCl+H2。。
解析:(1)甲組物質中只有Na是金屬單質,其余是非金屬單質;乙組物質中只有Na?。
是金屬氧化物,其余是非金屬氧化物;丙組中只有NaOH是堿,其余是鹽;丁組中只有NaCl
是鹽,其余是堿。
⑵由圖可知是Na-NazO-NaOH-NaCl,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Na+
O2=2Na2。,Na2O+H2O=2NaOH,NaOH+HCl=NaCl+H2Oo
課堂素能探究
知識點
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轉化
問題探究:1.堿和鹽應符合什么條件才能發生反應?舉例說明。
2.有同學認為向氯化鈣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會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為CaC12+H2O+CO2=CaCO3I+2HC1,該判斷正確嗎?
探究提示:1.堿和鹽之間生成新堿和新鹽的反應只有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時才能發
生,例如Ca(OH)2+Na2co3=CaCChI+2NaOH,生成了碳酸鈣沉淀,符合復分解反應發
生的條件,該反應才能發生。
2.不正確。一般“強酸制弱酸”,即強酸與弱酸鹽反應生成弱酸和強酸鹽,如CaCCh
+2HCl=CaC12+H2O+CO2t,反之不能發生。題干中碳酸是弱酸,鹽酸是強酸,該反應
不發生。
知識歸納總結:
1.五類物質的通性
(1)金屬的通性
'+02f金屬氧化物
金屬<+酸一鹽+比
,+鹽一鹽+新金屬
(2)酸的通性
〃+酸堿指示劑一遇石蕊變紅
十活潑金屬一鹽+H2
酸〈+堿f鹽+出0
+堿性氧化物一鹽+比0
、+鹽一新鹽+新酸
(3)堿的通性
'+酸堿指示劑一遇石蕊變藍或遇酚醐變紅
+酸性氧化物f鹽+氏0
堿《
+酸一鹽+比0
、+鹽f新鹽+新堿
(4)鹽的通性
'+酸一新鹽+新酸
鹽?+堿一新鹽+新堿
.+鹽一新鹽+新鹽
(5)氧化物的通性
+H20f含氧酸
酸性氧化物一
+堿f鹽+氏0
氧化物V
+酸一鹽+氏0
堿性氧化物f
+H20f堿
2.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轉化關系:
3.實例:
如Na、S單質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如下
|堿如NaOH|-|..
@|鹽如
..\Na2S0,|
|酸如HzSOj」
上述標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①4Na+O2=2Na2O@Na20+H2O=2NaOH
③$+02誓402
?SO2+H2O=H2SO3
@2NaOH+H2SO3=Na2SO3+2H2O
點撥:物質轉化的幾個不一定
1.不是所有的酸和金屬都能反應,且反應也不一定生成H2。如銅不與稀硫酸、稀鹽酸
反應;銅與濃硝酸反應不生成H2。
2.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與水反應生成酸。如CO、NO等不能與水反應。
3.金屬氧化物不一定與水反應生成堿。如CuO、FezCh等不能與水反應。
■典例1下表所列各組物質中,物質之間按箭頭方向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如
圖所示轉化的是(C)
畫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正規土方開槽合同協議
- 和淘寶商鋪合作合同協議
- 2025企業綠化工程合同苗木購銷合同
- 2025個人消費貸款項目借款合同范本
- 2025超市物業委托管理合同【社區超市管理合同】
- 畢業生簽約派遣合同協議
- 微型水空調采購合同協議
- 2025電子產品出口銷售合同范本
- 微商城開發建設合同協議
- 商品陳列協議書范本
- DB1303T375-2024起重機械使用管理制度編制指南
- 山西省云時代技術有限公司筆試題庫
- (2025新版)建設工程安全防護、文明施工措施費用支付計劃
- 言語治療技術說評估CRRCAE法
-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名著思維導圖專題課件《經典常談》課件
- 鋼結構隔層施工合同范本
- 季度工作總結報告模板
- 跟骨骨折護理查房課件
- 多模態交互反饋機制
- 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8課《大家的“朋友”》課件
- 眩暈中醫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