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
B16
T/JXXCCY
江西鄉村產業振興協會團體標準
T/JXXCCY00X—2024
富硒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eencontrolofdiseasesandinsectpestsinselenium
enrichedrice
XXXX-XX-XX發布XXXX-XX-XX實施
江西省鄉村產業振興協會發布
T/JXXCCY00X—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主要病蟲害種類.....................................................................2
5防治技術原則.......................................................................3
6主要綠色防控技術...................................................................3
附錄A:主要病蟲害防治科學安全用藥指南.................................................6
I
T/JXXCCY00X—2024
富硒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
1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富硒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術語和定義、主要病蟲害種類、防治技術原則、主要
綠色防控技術。
本文件適用于江西省富硒水稻生產的病蟲害綠色防控。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所有部分)
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
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綠色防控
指在農作物生長期間集成應用優化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生物防治和科學安全用藥等措
施防治病蟲害,達到不用或少用化學農藥的目的,從而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
環境安全,實現農業綠色發展。
3.2
農業防治技術
通過選用抗病蟲品種,優化作物布局,科學合理種子處理,培育壯苗,加強栽培管理,科學管水、
管肥,中耕除草,清潔田園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3.3
理化誘控技術
利用害蟲的趨光性、趨化性等特性,利用燈光、昆蟲信息素(性引誘劑)等誘殺措施防治農作物害
蟲,降低田間蟲口基數,減少田間落卵量,進而減輕害蟲為害。
3.4
1
T/JXXCCY00X—2024
生態調控技術
通過實施農田生態工程、培育天敵,改造病蟲害發生源頭及孳生環境,增強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
病蟲能力技術。
3.5
生物防治技術
通過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菌、稻鴨共育,以及植物、微生物本身或者其產生的物質為主要
原料加工而成的生物農藥等防治病蟲害的技術。
3.6
科學安全用藥技術
根據不同作物和不同病蟲害,做到對癥下藥,科學選用高防效、高活性、高含量和低毒性、低殘留、
低污染的化學農藥,嚴格遵守農藥合理使用準則,輪換使用、精準使用和安全使用農藥。
3.7
破口抽穗初期
水稻群體5%的幼穗從稻苞開始露出的時期,稱為破口抽穗初期,是防治紋枯病、穗瘟、稻飛虱等病
蟲害的最佳時期。
3.8
安全間隔期
最后一次施藥至作物收獲時安全允許的間隔天數。
3.9
防治指標
害蟲種群達到經濟損害允許水平時的蟲口密度。
3.10
防治適期
病蟲等有害生物發生過程中,控制有害生物為害最有效、減少作物受害損失最顯著的時期。
4主要病蟲害種類
防控對象主要有“三蟲二病”,即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水稻紋枯病、稻瘟病。其次為
稻薊馬、福壽螺、稻曲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細菌性病害、惡苗病、立枯病等病蟲。
5防治技術原則
2
T/JXXCCY00X—2024
以富硒土壤資源為基礎,在標準化富硒水稻生產基礎上,從稻田生態系統出發,實施健身栽培,綜
合運用農業防治、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科學安全用藥等綠色防控措施,將水稻病蟲害危害
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農藥的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NY/T1276的規定,優先采用NY/T393
的規定方法。
6主要綠色防控技術
6.1植物檢疫
按照國務院《植物檢疫條例》、《江西省植物檢疫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執行,加強植物檢疫,阻
截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水稻細菌性條斑病菌(Xanthomonasoryzaepv.
oryzicola(Fangetal.)Swingsetal.)等檢疫性有害生物入侵。
6.2農業防治
6.2.1品種選擇
選用抗(耐)性品種防病蟲。因地制宜選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褐飛虱、白背飛虱的水稻品
種,適時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種,及時更換種植年限長的品種。
6.2.2耕漚滅蛹控螟蟲
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在春季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統一翻耕冬閑田、綠肥田(贛南在3月
中旬,贛中在3月下旬,贛北在4月上旬),灌深水浸沒稻樁7d~10d,降低蟲源基數。早稻收割后及時
耕漚稻田,減少螟蟲蟲源。
6.2.3健身栽培控病蟲
通過合理布局水稻品種、合理密植、測土配方施肥和科學管水,促進健苗壯稈、生長發育整齊,增
強水稻抗病蟲能力,減少病蟲發生危害。
6.3理化誘控
6.3.1燈光誘控
可按照棋盤式連片布局,每2hm2~3hm2安裝一臺殺蟲燈,安裝高度以燈管底部距地面1.5m為宜,4
月~10月上旬每天夜間開燈,誘殺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害蟲的成蟲。
6.3.2性信息素誘控
在各代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成蟲羽化始期,每667m2稻田插掛1個誘捕器,誘捕器間距約30m,內置
二化螟或稻縱卷葉螟性誘劑誘芯1個。水稻秧苗期時,誘捕器放置高度(指誘捕器底部,下同)距地面
50cm;水稻植株長高時,放置在低于水稻葉面20cm左右。根據誘芯的不同特性,及時更換誘芯,誘殺雄
蛾,干擾成蟲正常交配,減少田間有效卵量。
6.4生態調控
6.4.1種植誘蟲植物誘殺二化螟
于水稻種植前,在道路、溝渠、田邊種植香根草、蘇丹草等多年生誘集植物,叢距3m~5m,誘殺二
化螟。
3
T/JXXCCY00X—2024
6.4.2稻鴨共育控害
水稻移(拋)栽后10d左右,將15d的雛鴨放入稻田內,放鴨10只~15只/667m2,放養至水稻齊穗
期結束。通過鴨子的取食活動,減輕田間雜草和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危害。
6.5生物防治
6.5.1保護利用天敵控害
田埂種植大豆、芝麻等顯花植物,為天敵提供食料、替代寄主和庇護場所,保護培育天敵,提高天
敵控害能力。
有條件的地方(如示范區),于二化螟蛾高峰期釋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次,間隔3~5d,每
次放蜂1萬頭~1.5萬頭/667m2,均勻放置5個~8個放蜂點/667m2,兩點之間相距15m左右,放蜂高度以分
蘗期蜂卡高于植株頂端5cm~20cm、穗期低于植株頂端5cm~10cm為宜。
6.5.2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
在病蟲害防治關鍵時期,選用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短穩桿菌、乙基多殺菌素、多殺霉素、多角
體病毒等微生物殺蟲劑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應用苦參堿、金龜子綠僵菌、多殺霉素等防治稻薊馬、
稻飛虱;應用春雷霉素或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稻瘟病;應用申嗪霉素、井岡?蠟芽菌等防治紋枯病和稻曲
病。生物農藥要按照農藥標簽或說明書規范使用,使用時間要比化學農藥提前2d~3d。
6.6科學安全用藥
6.6.1科學選藥
根據當地水稻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抓住關鍵時期,選擇優質高效環境友好型對路農藥防治病蟲害。
堅持生物農藥優先原則,能用生物農藥防治時,盡量不要用化學農藥。使用化學農藥時,盡量選擇國家
登記的高防效、高活性、高含量、低毒性、低殘留、低污染的化學農藥。推薦藥劑使用見附件。
6.6.2適時用藥
重點是抓好種子處理,打好秧田送嫁藥,防好分蘗期重點病蟲和用好穗期混合藥劑保穗。
6.6.2.1種子處理
早稻:用咪鮮胺浸種,預防稻瘟病和惡苗病。
中晚稻:用咪鮮胺浸種后,再用噻蟲嗪、吡蟲啉等種子處理劑拌種處理,預防稻瘟病、稻飛虱、南
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和稻薊馬。
6.6.2.2秧田送嫁藥
早稻秧田:選用氯蟲苯甲酰胺或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三環唑或春雷霉素,秧苗移栽前2d~3d
噴施,預防大田二化螟和稻瘟病。
中晚稻秧田:選用氯蟲苯甲酰胺或甲氧蟲酰肼+三環唑或稻瘟酰胺+吡蚜酮或烯啶蟲胺+寧南霉素,
秧苗移栽前2d~3d噴施,預防大田二化螟、稻瘟病、稻飛虱、稻薊馬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6.6.2.3分蘗期重點病蟲防治
早稻:重點防治二化螟和葉瘟。
中晚稻:重點防治二化螟、稻飛虱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4
T/JXXCCY00X—2024
防治二化螟可選用蘇云金桿菌、阿維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氧蟲酰肼;防治葉瘟可選
用枯草芽孢桿菌、春雷霉素、三環唑;防治稻飛虱可選用金龜子綠僵菌、醚菊酯、烯啶蟲胺、吡蚜酮;
防治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可選用毒氟磷、寧南霉素。主要有稻瘟病、稻紋枯病、二化螟、稻縱卷葉螟、
稻飛虱、薊馬等病蟲。
6.6.2.4穗期混合用藥
早稻:重點防治稻瘟病、紋枯病、二化螟、稻飛虱。
中晚稻:重點防治稻曲病、紋枯病、細菌性病害、二化螟、稻飛虱及稻縱卷葉螟。
防治稻瘟病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春雷霉素、三環唑;防治紋枯病、稻曲病可選用申嗪霉素、井岡
?蠟芽菌、苯甲?丙環唑、氟環唑;預防細菌性病害可選用噻唑鋅;防治二化螟可選用蘇云金桿菌、阿維
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氧蟲酰肼;防治稻飛虱可選用金龜子綠僵菌、醚菊酯、烯啶蟲胺、
吡蚜酮;防治稻縱卷葉螟可選用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甲維?茚蟲威。
6.6.3安全用藥
按照農藥合理使用準則以及農藥安全使用操作規范的要求使用農藥,參照《江西省水稻主要病蟲害
科學安全用藥指南》選用農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稻田生態安全和施藥人員作業安全。水稻揚花期
要慎用新煙堿類殺蟲劑,減少對授粉昆蟲的影響。
5
T/JXXCCY00X—2024
附錄A:主要病蟲害防治科學安全用藥指南
A.1水稻殺蟲劑
主要農藥名稱
防治對象施藥適期
生物農藥化學農藥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甲氧
多殺霉素、蘇云金桿二化螟卵孵化高峰
蟲酰肼、丁蟲腈、殺蟲雙、殺蟲單、
二化螟菌、二化螟性引誘劑、三期或水稻枯鞘叢率8%時;
溴氰蟲酰胺、喹硫磷、乙基多殺·甲
化螟性引誘劑三化螟卵孵化盛期
氧蟲酰、阿維·甲蟲肼、多殺·甲維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
甘藍夜蛾核型多角
威、氯蟲苯甲酰胺、四氯蟲酰胺、喹稻縱卷葉螟卵孵盛
體病毒、阿維菌素、多殺
硫磷、氯蟲·噻蟲、多殺·茚蟲威、期至1齡~2齡幼蟲高峰
稻縱卷葉螟霉素、蘇云金桿菌、阿維
多殺·甲維鹽、甲維·茚蟲威、阿維期或初見葉尖卷曲(新苞
·多霉素、稻縱卷葉螟性
·氯苯酰)時
引誘劑
吡蚜酮、呋蟲胺、烯啶蟲胺、三
氟苯嘧啶、噻蟲胺、醚菊酯、哌蟲啶
稻飛虱苦參堿、氟啶蟲酰胺、阿維·三氟苯、烯啶低齡若蟲高峰期
·呋蟲胺、烯啶·吡蚜酮、吡蚜·噻
蟲啉
醚菊酯、氯蟲苯甲酰胺、三唑磷越冬代成蟲遷飛高
稻水象甲
、丁硫克百威、氯蟲·噻蟲峰期至卵孵化高峰期
多殺霉素、球孢白僵噻蟲嗪、噻蟲啉、溴氰蟲酰胺、
稻薊馬低齡若蟲高峰期
菌馬拉硫磷、
吡蟲啉、毒死蜱、三唑磷、丁硫成蟲發生盛期至卵
稻癭蚊
克百威孵化高峰期
殺螺胺、殺螺胺乙醇胺鹽、四聚
福壽螺產卵盛期
乙醛
備注:蘇云金桿菌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在卵孵化高峰期前2d~3d施藥;阿維菌素、
氯蟲苯甲酰胺每季水稻使用次數不超過1次;
嚴格限制吡蚜酮、呋蟲胺、三氟苯嘧啶、烯啶蟲胺防治褐飛虱的使用次數,每季水稻最多使用1次,
延緩其抗性繼續發展;苦參堿主要用于預防稻飛虱,在低齡若蟲始盛期施藥;
丁硫克百威僅限用水稻種子拌種防治稻癭蚊。
6
T/JXXCCY00X—2024
A.2水稻殺菌劑
主要農藥名稱
防治對象施藥適期
生物農藥化學農藥
稻瘟靈、稻瘟酰胺、吡唑醚菌酯防苗瘟、葉瘟在發病
春雷霉素、枯草芽孢、嘧菌酯、咪鮮胺、三環唑、春雷·初期,防穗瘟在水稻破口
稻瘟病
桿菌三環唑、稻瘟靈·已唑、春雷·稻瘟抽穗初期,重發田塊在齊
靈、咪鮮·三環唑穗期再施藥一次
噻呋酰胺、丙環唑、氟環唑、己
井岡霉素、申嗪霉素發病初期施一次藥,
唑醇、戊唑醇、苯甲·丙環唑、苯甲
紋枯病、嘧啶核苷類抗菌素、井重發田塊隔10d~15d再
·嘧菌酯、氟環·嘧菌酯、噻呋·苯
岡·蠟芽菌施一次藥
醚甲
在水稻破口前5-7天
(稻肚發白或劍葉葉枕與
井岡霉素、申嗪霉素戊唑醇、氟環唑、氯啶菌酯、肟倒二葉葉枕齊平的植株
稻曲病、井岡·嘧苷素、井岡·菌·戊唑醇、噻呋·戊唑醇、苯甲·
比例達到10%~15%)用藥
蠟芽菌丙環唑
,間隔7d~10d再施藥一
次
發病初期施藥一次;
噻唑鋅、噻森銅、噻菌銅、氯溴
細菌性條斑病四霉素發病嚴重田塊隔7d~10d
異氰尿酸辛菌胺醋酸鹽、
再施藥一次
秧苗2葉1心期、移栽
南方水稻黑條矮縮寧南霉素、甾烯醇、
毒氟磷、低聚·吡蚜酮前2d~3d、移栽后7d~
病幾丁聚糖、香菇多糖
10d各施藥一次
水稻種子播種前用
咪鮮胺、噁霉靈、咪鮮胺錳鹽、
惡苗病藥液浸種,浸種后帶藥直
氰烯菌酯、咪鮮·甲霜靈
播或催芽
備注:防治稻瘟病時咪鮮胺主要用于種子處理、送嫁藥和防治苗瘟、葉瘟,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主
要用于防治苗瘟、葉瘟。
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藥劑須與防治稻飛虱藥劑混合使用。
7
T/JXXCCY00X—2024
參考文獻
[1]GB/T15790-2009稻瘟病測報調查規范
[2]GB/T15791-2011稻紋枯病測報技術規范
[3]GB/T15792-2009水稻二化螟測報調查規范
[4]GB/T15793-2011稻縱卷葉螟測報技術規范
[5]GB/T15794-2009稻飛虱測報調查規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富硒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團體標準編制說明
一、工作簡況
1.任務來源
本項目依托江西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32BBF60019、
20232BCJ22059)提出。
2.起草單位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豐城市現代農業技
術服務中心、江西粒粒香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3.主要起草人
姓名性別職務/職稱工作單位任務分工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
張標金男副研究員負責人
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張露女高級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
昌曉宇女助理研究員條款編制
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黃玉紅女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甘云龍男高級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雷良輝男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曾金國男高級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袁茂林男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豐城市現代農業技術服務
鄒春江男農藝師條款編制
中心
二、制定(修訂)標準的必要性和意義
硒(Selenium,Se)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對人體具有抗衰老、
抗癌、抗氧化、增強機體免疫力、解毒排毒、防治克山病和大骨節病等多
1
種生理功能,與人類健康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被世界衛生組織和中華醫
學會定為二十一世紀繼碘、鋅后必補的第三大微量營養保健元素。根據中
國營養學會營養調查報告,我國成人的硒攝入量僅為26.63μg/日,距離
中國預防醫學中心衛生所推薦的安全進硒量40~240μg/人/日和美國國
家科學院推薦的安全進硒量50~200μg/人/日相差甚遠。
江西天然富硒土壤資源非常豐富。目前,已在環鄱陽湖地區的豐城、
高安、樟樹、進賢、樂平、余干和鄱陽等地發現了4362平方公里富硒土
壤。此外,在贛州和吉安地區也發現了大面積的富硒土壤資源,如興國-
尋烏地區發現1233平方公里,吉泰盆地及附近地區發現4227平方公里。
而且我省富硒土壤的硒含量都適中,如據江西省地質調查院調查,豐城市
富硒土壤面積達524.7平方公里,富硒土壤中硒元素含量0.40~0.99
mg/kg,平均含量0.538mg/kg,非常適合天然富硒農產品的開發。
水稻具有適應性強、產量高且穩定等特點,已成為我國一半以上居民
的主食,在我國糧食生產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江西省作為我國糧食
主產省和重要的稻米產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從未間斷向國家輸送商品糧
的兩個省份之一,也是我國東南沿海和港澳地區優質稻米主要供應基地。
江西省水稻播種面積居全國第2位,總產量居全國第3位,且占全省糧
食總產量的95~98%。因此,我省富硒地區常將富硒水稻作為首要的富硒
農產品來開發。
2017年11月,江西省政府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的行
動計劃》,提出實施優質稻等九大產業發展工程,將富硒功能大米作為優
質稻米發展工程的主要內容,規劃以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袁州區等
2
為重點的300萬畝富硒功能大米產業基地,要求形成“產地生態、產品綠
色、產業融合、產出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天然富硒土壤上生產
的富硒農產品屬于有機態硒產品,經我所大范圍的抽樣檢測,天然富硒稻
米有機硒含量均達到總硒含量的80%以上。有機態硒與無機態硒的生理保
健功能完全不同,有機態硒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利用,持續時間長且可積
累。
近年來,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所富硒功能農
業研究團隊,主要圍繞富硒水稻生產技術開展系統攻關。在國家自然基金、
省科技廳等項目支持下,與兄弟單位產學研密切協作,以江西天然富硒土
壤資源為基礎,發掘一批高富硒水稻種質資源,鑒定分子標記和功能基因,
選育富硒優質水稻新品種;開發集成了綠色富硒栽培技術,實現良種良法
配套;研制規范性技術標準綜合體,構建江西省富硒大米標準綜合體,建
立水稻綠色富硒生產技術體系。成果“水稻綠色富硒生產技術創新與集成
應用”獲得2019~2021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入選農業農村
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農產品質量安全營養健康優質化領域科研技術創
新亮點成果名錄(2021~2022)》,“水稻綠色富硒生產技術體系”入選
江西省2023年和2024年農業主推技術,在全省推廣應用。
項目成果富硒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在豐城市建立了核心示范基
地,并依托省農業主推技術,向全省推廣。為了進一步推廣本技術,有必
要制定“富硒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團體標準,以指導和規范富
硒水稻的生產,促進我省富硒稻米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三、主要起草過程
3
本項目立項以來,成立了“富硒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團體
標準起草小組,標準起草人員組成主要為從事富硒稻米等研究成員和技術
專家,承擔過相關的科技攻關和示范推廣項目,有著較強的相關專業技術
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得起草內容具有代表性和廣泛性。起草小組通
過搜集資料、開展試驗、調查研究等方法獲得第一手材料,在總結多年來
富硒稻米生產實踐和研究基礎上,全面開展本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
1、標準內容的確立
為了做好本標準的起草工作,編寫小組在省內富硒稻米的企業、合作
社和生產大戶等10多個業主和技術人員進行實地調研,為江西綠色生態
富硒稻米等的技術要求和技術指標的確立提供了詳實的資料。編制小組通
過反復認真的討論,確定了本規程編寫提綱、規程內容、技術要求和指標。
明確了標準的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確定了基本要求
和評價指標等技術要求。內容的研究盡可能全面,既要考慮一般性要求,
又要有針對性,同時又提出量化的指標,便于操作和使用標準。
2、標準的起草
根據標準研究成果進行總結。規程的起草編寫格式根據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
規定來編寫。2024年3月,標準起草小組完成了技術標準的征求意見稿。
3、標準的制定
2024年4月,起草小組將《富硒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規程》函
送給專家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在廣泛征求有關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起
草小組對專家意見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對專家們提出的合理意見予以
4
采納吸收。本標準的整個編制過程認真、嚴謹。
四、制定(修訂)標準的原則和依據,與現行法律、法規、
標準的關系
利用課題組積累的富硒稻米生產技術研究基礎,汲取生產實踐經驗,
參照國內有關研究資料和科研成果,并結合我省富硒產業發展趨勢制訂本
標準。
1、編制原則
本標準編制充分考慮我省富硒水稻生產實際情況,做到生產可行性,
技術先進性,指標準確性。
(1)質量至上的原則:本標準的核心是規范富硒水稻的病蟲害綠色
防控技術要求,確保生產科學、合理、可行,從源頭上保證江西富硒稻米
的品質,達到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
(2)規范可靠的原則:標準格式按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
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技術內容上總結
課題組成果經驗、廣泛征求專家意見,使標準技術規范、可靠、先進,指
標準確,實踐可操作性強。
(3)繼承與發揚的原則:本標準處理好繼承與發揚的關系,在傳統
生產模式的基礎上創新,同時汲取國內先進經驗,并要有測試數據和建立
檔案。
(4)環保性原則:本標準中規定的基本要求和評價指標等做到在現
行的標準和條例前提下,力求安全、綠色、生態。
2、編制依據
5
本標準是根據課題組多年來富硒水稻生產試驗和示范推廣的實踐經
驗加以歸納、總結,依據強調前瞻性和先進性及實用、有效、易于推廣的
原則編寫。編寫格式根據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村家庭農場租賃協議
- 廠房出售居間服務費協伐協議
- 臨川區城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3家區屬國企2025年公開招聘員工【15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福建省泉州鳳棲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社會招聘1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紡織工程師技術創新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藥物銷售考試題及答案
- 出機票合同協議書
- 合同協議書圖片
- 雙人合同協議書
- 情侶合同協議書
- 《上海地區公共數據分類分級指南》
- 矢車菊簡介課件
- 幼兒園食堂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崗位職責
- 《散貨船結構簡介》課件
- 創業法律風險防范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溫州大學
- 高壓設施維修合同范例
- AI新時代算力需求高增長-算力網絡建設有望奔向太空
- 2023年安全員繼續教育題庫800道及答案(考點梳理)
- 走向未來:國際經濟合作(青島工學院)知到智慧樹章節答案
- 【MOOC】3D工程圖學-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全國青少年數獨比賽U8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