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河北省地方標準 旱地秸稈覆蓋與秸稈還田1999-01-20發布1999-02-01實施河北省標準計量局發布2作農業區劃與主導技術模式》,第三項《十大旱作農業技術配套技術規DB13/T396.1-1999坡改梯田與綜合治理技術規范DB13/T396.4-1999旱地培肥改土技術規程DB13/T369.5-1999抗旱耐旱作物、DB13/T396.7-1999旱地地DB13/T396.8-1999旱地花生(5000kg/hm2)覆膜高產栽培技術規程DB13/T396.11-1999旱地秸稈覆蓋與秸稈還田技術規程DB13/T396.13-1999抗旱、保水化學制劑應用技術規程3本標準規定了旱地小麥、玉米秸稈還田的方式、時間、粉碎程度、翻壓深度、土壤水分、還田數量等。本標準適用于不同旱作農業類型區可秸稈還田作業的旱作基本農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2.1秸稈還田把農作物秸稈通過翻壓和覆蓋等形式歸還農田,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作物產量的方法。按還田方式分為直接翻壓還田和覆蓋還田;按還田作物分為小麥秸稈還田、玉米秸稈還田和其它作物秸稈還年降水量不低于350mm,且雨季集中在6、7、8三個月。適宜土壤類型:除沙地可高留茬還田外的各種土壤類型包括覆蓋還田和高留茬還田。4.1小麥秸稈覆蓋還田玉米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玉米進入拔節生長期;棉田在6月中旬;小麥田在冬前。4.1.2作業方式人工覆蓋玉米行間,以不壓苗為度。4.1.3粉碎程度秸稈粉碎長度小于15cm。DB13/T396.11-199944.1.4還田數量每畝還田秸稈數量300kg-400kg。4.2小麥秸稈高留茬還田4.2.1作業方式收割機調至預留茬高度。一般留茬20cm-40cm。實行機械貼茬播種玉米的留茬高度≤25cm。4.2.2還田數量4.2.3施用肥料及其他中南部小麥收割后鐵茬播種玉米,播后出苗前噴施除草劑每公頃用50%乙草胺乳油0.9L加40%阿特拉津3.5L噴霧。玉米6葉-7葉時,每畝串施10-15kg純N,及時定苗滅茬。包括粉碎直接還田、整株直接還田、粉碎覆蓋還田。5.1玉米秸稈粉碎翻壓還田9月下旬—10月上旬有適宜土壤含水量時作業。5.1.2土壤含水量0cm-20cm耕層土壤含水量達到70%以上。5.1.3選用機具與作業方式在一年一作地區,采用重型或輕型拖拉機牽引粉碎拋撒機進行粉碎拋撒;在一年二作地區采用還田機粉碎秸稈。然后用旋耕機或滅茬機二5.1.4粉碎程度秸稈粉碎長度10mm-15mm。5.1.5還田數量第一年每畝增施純氮3kg-4kg,調節碳氮比例。隨后采用重型拖拉機深翻20cm,地表不露秸稈,再用重耙耙糖。5.2玉米秸稈整株翻壓還田在一年一作地區,首先選擇好還田地塊,然后采用人工或機械收獲55.2.2還田時間9月下旬—10月上旬,達到適宜土壤含水量時作業。5.2.3土壤含水量0cm-20cm耕層土壤含水量達到70%以上。5.2.4選用機具與作業方式采用重型拖拉機直接深翻,或人工掩埋、機械翻壓。5.2.5粉碎程度5.2.6還田數量5.2.7施用肥料施用化肥:第一年每畝增施純氮3kg-4kg,調節碳氮比例。5.2.8機械翻壓作業程度地表不露秸稈,隨后再用重耙耙糖。5.3玉米秸稈覆蓋還田5.3.1還田時間根據需要,小麥在冬前,棉花在6月中旬,玉米在6葉-7葉期。5.3.2選用機具與作業方式機械或人工切碎。5.3.3粉碎程度秸稈粉碎長度10mm-15mm。5.3.4還田數量每畝還田秸稈數量300kg-400kg。5.3.5作業方式6旱地秸稈還田技術規程編制說明一、任務來源、完成單位及主要工作過程農作物秸稈是我國的一項重要資源,秸稈還田是當前增加有機肥料投入,旱地培肥改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抉擇。我省每年產玉米和小麥秸稈約4000多萬噸。如果將其全部還田,相當于向土壤補充氮肥21萬噸,磷肥4.9萬噸,鉀肥49萬噸和大量的有機質。由于旱區土壤基礎肥力不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養分結構不平衡,保水保肥能力差,肥水利用率低。因此,加快秸稈還田技術推廣步伐,對實現旱地農作物的穩產、高產、高效,具有重要意義。旱地秸稈還田技術是河北省《不同類型區旱地農業綜合配套技術》項目中推廣的十項主要技術之一。本項目自1991年開始示范推廣,1996年立項以來,累計完成秸稈還田面積772萬畝,其中96年247萬畝,97、98年525萬畝。在推廣過程中,還存在操作隨意性大,技術規范性差等問題,為了更好的推廣秸稈還田技術,急需制定標準加以規范。為完成此項工作,在河北省農業廳農業處立項,我們成立了項目規程編制小組,經過多方論證,及大量的試驗,參考了有關技術文獻,形二、主要技術指標的確定依據及說明參考大田農作物秸稈還田的有關技術指標,根據旱地的特點,我們認為旱地作物的秸稈還田主要受還田的方式、時間、粉碎程度、翻壓深度、還田數量等限制,為使規程內容更科學、合理,增強可操作性,因1、科學分析旱地農作物秸稈還田的機理。一是農作物秸稈還田為土壤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和能量,使微生物數量猛增,在旱地上明顯增加2倍。由于土壤中微生物數量的增加,土壤的呼吸強度也明顯增加,旱地土壤上增加81.5-117.8%,同時也提高了土壤中多種酶的活性,堿性磷酸酶、轉化酶、脲酶、過氧化氫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二是農作物秸稈還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一方面,增加土壤養分和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據有關資料顯示,經兩年秸稈還田后土壤有機質提高0.1-0.27個百分點,容重下降0.032-0.062g/cm3,土壤總孔隙度增加1.25-2.04%。全氮、速效磷分別提高0.002-0.009%和0.4-5.3mg/kg,速效鉀增加8.3-105.1mg/kg,平均比不還田處理提高38.3mg/kg,相當于一畝地多施5.8kg鉀肥。秸稈鉀很容易分解釋放并被作物吸收利用,所以秸稈還田對改良土壤、平衡養分,特別對土壤鉀素的補充有重要意義。7效果最為顯著。一方面,有利于截留雨水,減少徑流,蓄水保墑,減少蒸發,提高土壤含水量;另一方面,有利于調節地溫,達到冬季提溫,夏季降溫,促進作物生長的目的。試驗表明,覆蓋秸稈后,冬天5cm地溫提高0.5-0.2℃,夏天高溫季節降低2.5-3.5℃,土壤四是施用適量氮肥(約10-15%),調節秸稈轉化的碳氮比,既可加(1)麥秸覆蓋還田量每畝200-300公斤為宜。夏玉米6-7葉期,棉花畝,撒施均勻,不壓苗。黃驊市試驗結果表明,連續三年進行麥秸覆蓋的地塊,0-40cm土壤容重降低0.08g/cm3,土壤含鹽量由0.13%降低到0.069%。分別增產11-17%。大城、阜城試驗,小麥越冬前每畝行間覆蓋200-300公斤秸稈(碎麥秸或玉米秸),可有效抑制土壤蒸發,調節麥田生物環境及水分狀態,(萬個)(個))對照0(2)小麥秸稈留茬高度20-40cm,相當還田量150-300公斤/畝。采用施除草劑阿特拉津或乙草胺一次。玉米5-6葉時,每畝一次追施10-15公農業部農業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確定的還田指標見表8表2麥秸還田主要技術指標小麥高留茬小麥覆蓋(kg/高肥力中低肥力土壤水分(%)翻壓深度(cm)粉碎程度(cm)覆蓋玉米行間覆蓋玉米行間(kg/滅茬后一次追磷(P?O?)肥用量(底肥)(kg/畝)翻壓、覆蓋時間拔節期冬前小麥收獲期收割機或人工防除雜草小麥、玉米產區還田周期每年至少將麥秸或玉米秸任選一季還田(3)玉米秸稈粉碎翻壓還田數量、方式根據試驗結果,參照表3制定。在一年一作地區,首先選擇好還田地塊,然后采用人工或機械收獲玉米穗,接著采用重型或輕型拖拉機牽引粉碎拋撒機進行粉碎拋撒,其粉碎程度約10-15mm。最佳時間是在玉米成熟后,秸稈呈綠色,含水量在30%以上,此時秸稈本身含糖分、水分較大,易碎,有利于加快腐解和增加土壤養分。粉碎拋撒后,采用旋耕機旋耕,達到滅茬和切斷未粉碎的秸稈的目的,最后采用重型拖拉機深翻20厘米以上,再用重耙耙磨。秸稈粉碎后,撒施農家肥和化肥再耕翻,翌年春天播種前采取頂凌耙地,播前鎮壓等措施進行保墑。在一年二作區,在玉米收獲前,依據天時適墑時依次采用以下工藝:還田機粉碎秸稈→旋耕機或滅茬機碎茬→施底肥→重型拖拉機深翻20厘米以上→耙糖整地→機播下種。宣化、黃驊試驗,旱地連續用切碎玉米秸直接還田三年后,0-20cm土壤有機質提高0.11個百分點,堿解氮增加7-9mg/kg,速效磷增加1.5-91.9mg/kg;土壤容重降低0.065g/cm3,含鹽量下降0.52個千分點(黃驊),秸稈存放。根據作物需要分別在小麥冬前,棉花在6月中旬,及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前進行拋撒覆蓋,均勻覆蓋于地表或作物行間。井陘縣試在培肥地力的同時,還可提高雨水納蓄能力,減少雨季徑流和蒸發,調產13-17公斤。還田數量(kg/畝)還田時間9月下旬—10月上旬粉碎程度(mm)翻壓深度(cm)地表或行間土壤水分(%)不要求氮用量底肥(kg/畝)追肥(kg/畝)磷用量(kg/畝)輕型、重型防治病蟲防治雜草除草劑玉米產區玉米產區我省每年產玉米和小麥秸稈約4000多萬噸,如果能將70%的秸稈進行還田,可消化秸稈2800萬噸,減輕焚燒秸稈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可向土壤補充氮肥14萬噸,磷肥3萬多噸,鉀肥34萬噸和大量的有機質,可有效提高旱區土壤肥力,增強保水保肥能力。因此,加速旱區秸稈還田技術推廣,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四、本標準與已有標準比較與本標準有關的旱作農業技術規程在河北省尚未發布過,本規程是第一個。它適于河北省不同旱地秸稈還田技術操作,規程中制定的技術簡明、扼要,可操作性強,簡單實用,易于掌握。五、實施本標準的建議建議各地根據實際參照本規程認真組織好培訓工作,使本規程更好六、參考資料1、農業部農業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秸稈直接還田技術2、河北省科委、河北省科技情報所《農作物秸稈利用技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視道具專業保險及責任承擔協議
- 知識產權代管與新能源技術合作合同
- 微信視頻號美食烘焙教程制作與推廣服務協議
- 智能家居股權變更登記及智能家居生態合作協議
- 建筑空調系統安裝與節能改造及運維服務協議
- 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項目投資協議
- 商業銀行柜員崗位全職聘用與業務流程優化合同
- 智能教育平臺課程內容版權授權與品牌合作合同
- 數據中心備用電源租賃及智能運維服務合同
- 抖音平臺火花話題挑戰賽合作伙伴市場推廣與品牌宣傳協議
- 蜜雪冰城合作加盟合同
- 急性心衰的急救護理與流程
- 新聞記者職業資格《新聞基礎知識》考試題庫(含答案)
- 國開2024年秋《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務1-9答案
- 妊娠紋的治療
- 電力運維管理平臺方案設計
- 安全培訓管理體系
- 古詩教案模板范文
- 屠宰場安全培訓
- 光伏電站運維課件
- 廠區綠化環境提升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