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明朝的興亡-【中職專用】《中國歷史》以圖證史教學課件(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1頁
第12課+明朝的興亡-【中職專用】《中國歷史》以圖證史教學課件(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2頁
第12課+明朝的興亡-【中職專用】《中國歷史》以圖證史教學課件(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3頁
第12課+明朝的興亡-【中職專用】《中國歷史》以圖證史教學課件(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4頁
第12課+明朝的興亡-【中職專用】《中國歷史》以圖證史教學課件(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單元

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與封建統治危機第12課

明朝的興亡第六單元主旨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明清兩朝的制度對中國社會發展以及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都有重要影響。這一時期,農業、手工業的發展達到新的高度,人口出現前所未有的增長,商業和對外貿易空前繁榮,科技和文化取得重要成就。清中葉以后,吏治腐敗,軍備廢弛,國庫空虛,封建統治出現危機。第六單元目標①知道明清王朝的更迭;知道明至清中葉各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史實;②認識這一時期維護統一和經略邊疆的意義;③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④了解明至清中葉社會經濟和科技文化的重要變化;⑤知道明至清中葉君主專制統治的發展;⑥認識中國封建社會面臨的危機及原因。第12課明朝的興亡第12課

學習目標①知道明清王朝的更迭;②知道明至清中葉各民族追求團結統一的史實;③認識這一時期維護統一和經略邊疆的意義;④知道明至清中葉君主專制統治的發展;子目明朝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鄭和下西洋與戚繼光抗倭張居正改革明朝的衰亡

元順帝末年,黃河決口,淹沒方圓數千里土地,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元朝下令修治黃河,從各地征發的十幾萬民夫聚集在安徽等地。由于勞役繁重,引起民夫不滿?!凹t巾軍”

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等人在潁州等地發動起義。起義軍頭戴紅巾,被稱為“紅巾軍”。紅巾軍起義迅速蔓延到各地,拉開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凹t巾軍”第一子目明朝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1、明朝的建立

元朝末年,政治腐敗加劇,社會矛盾激化。1351年,紅巾軍農民起義爆發,多地義軍響應并建立政權。其中,朱元璋的勢力逐漸強大,消滅各方勢力,統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區。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以應天府(今江蘇南京)為都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此后,明軍攻占大都,結束元朝的統治,實現了全國的統一。一、明朝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朱元璋上:南京明故宮遺址右:明孝陵,中國現存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2、加強君主專制明初,明太祖廢除宰相制,政務由六部分理,六部尚書直接聽命于皇帝。為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明成祖設立內閣作為皇帝的秘書機構,選用文官作為大學士入閣辦事,負責處理章奏、草擬諭旨等事務。這些措施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一、明朝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廢除丞相設立內閣明皇城校尉銅牌南京明宮殿遺址出土3、遷都北京明成祖朱棣即位后,開始營建北京城。1420年,皇城建成,次年正式遷都北京。明朝以南京為留都,保留中央行政機構,形成了兩京十三布政司的行政格局。左:明成祖右:明北京宮城圖4、設三司

明太祖廢除元朝的行省,在地方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別管理民政、軍事與司法事務,全國形成13個布政使司,下設府、州、縣;一、明朝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大明國十三省圖》局部5、黃冊制度

實行戶口登記的黃冊制度,并丈量全國土地,制成《魚鱗圖冊》,作為征派賦稅徭役的依據;一、明朝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明代登記土地的《魚鱗圖冊》6、頒布法律頒布《大明律》《大誥》等法律;一、明朝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左:《大明律》封面及序右:明御制《大誥》7、設衛所在中央設立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管理地方都指揮使司及京師和各地衛所。一、明朝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左: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夜巡銅牌右:西安右護衛后千戶所百戶印明錦衣衛木印明長隨奉御出入宮禁牙牌8、邊疆治理

明朝在邊疆和民族地區保留元朝建立的土司制度。設立烏思藏都指揮使司管理西藏軍民事務,設立哈密等衛管理西域。一、明朝的建立與統治的鞏固明宣德銅鈴、杵這兩件佛教法器是宣德年間明政府布施給西藏拉薩寺院的。云南麗江麗江是納西族的聚集地,元朝時設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置麗江府,次年以當地的土司木德為知府。因木德征戰有功,知府一職由木氏世襲。8、邊疆治理

明成祖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設立奴兒干都司,管理女真及東北地區事務,這是明朝對黑龍江流域和庫頁島實行有效管轄的標志。左:《平番得勝圖》明,萬歷三年(1575)明政府派兵鎮壓洮州(今甘肅臨潭)西番族叛亂的全過程。右:重建永寧寺記碑(拓片)明成祖派欽差亦失哈在奴兒干都司衙門所在地修建永寧寺,并兩次刻碑立石以紀其事。明朝形勢圖(1433年)第二子目鄭和下西洋與戚繼光抗倭1、鄭和下西洋

15世紀初期,明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積極與周邊地區建立密切聯系,多次遣使赴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地區。1405--1433年,明朝派鄭和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二、鄭和下西洋與戚繼光抗倭1、鄭和下西洋鄭和所率船隊人員最多達兩萬余人,編隊船只種類齊全,并配備航海圖、羅盤等儀器,在裝備、技術等方面領先于世界。二、鄭和下西洋與戚繼光抗倭1、鄭和下西洋船隊的活動范圍從中國南海到印度洋,直至非洲東部廣大海域。鄭和下西洋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顒?,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之間的聯系,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明代“協和萬邦”寶璽“協和萬邦”一詞出自《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有各國和睦相處之意,反映了明朝對外交往的宗旨。鄭和航海路線圖人物掃描

陳誠,江西吉水人,曾任員外郎。1414年,明成祖派遣陳誠攜帶國書和絲綢、布匹等禮品,出使中亞各國。他先后五次出使,幫助明朝與帖木兒帝國建立關系,保障了陸上絲綢之路的暢通。人物掃描:陳誠陳誠(1365年—1457年)

意大利、西班牙、波斯、土耳其及撒馬爾罕、塔什干等地商人經絲綢之路往來貿易,一時朝貢團隊、外交使節也絡繹不絕。陳誠將出使見聞著成《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等書,為后人了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山川物產、風土人情留下了珍貴文獻。人物掃描:陳誠陳誠(1365年—1457年)2、戚繼光抗倭在古代,日本稱為倭國。明初,日本奉表朝貢,恢復元朝時中斷的朝貢貿易。明成祖時規定日本可以在寧波貿易,日本商人須持明朝所發“勘合”。這是明朝中日貿易的制度基礎。戚繼光的軍事著作2、戚繼光抗倭元末明初,日本不法商人、破落武士等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走私貿易、侵襲、搶掠,被稱為“倭寇”。為加強海防,明朝在沿海建立了眾多衛所,配置士兵和戰船,實行積極防御。嘉靖時,沿海衛所軍備廢弛,倭寇與海盜勾結,活動更加猖獗。2、戚繼光抗倭1556年,戚繼光受命平倭。他招募民兵,編練新軍,先后平定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倭寇。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統率的軍隊紀律嚴明,能征善戰,被稱為“戚家軍”。倭患平息后,明朝恢復了正常的海外貿易。(明)仇英《抗倭圖卷》(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畫面描繪了明水軍與倭寇交戰的情景。(明)仇英《抗倭圖卷》(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明)仇英《抗倭圖卷》(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歷史縱橫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的活動日益頻繁。16世紀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曬貨物為由,賄賂香山縣地方官,竊取了在濠鏡澳的租住權。歷史縱橫:明朝時的澳門和臺灣《澳門圖》葡萄牙殖民者占領澳門后繪制

稍晚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分別占據了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人被荷蘭人擊敗,退出臺灣。歷史縱橫:明朝時的澳門和臺灣荷蘭人入侵臺灣時建造的赤嵌城樓

1624年,遷居日本的福建漳州人顏思齊率眾進入臺灣。他安撫土著,伐木辟土,構筑寮寨,建制軍營。顏思齊對臺灣的開發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被稱為“開臺王”。歷史縱橫:明朝時的澳門和臺灣顏思齊雕塑

顏思齊病死后,繼任者鄭芝龍繼續開拓臺灣,大力發展海上貿易。歷史縱橫:明朝時的澳門和臺灣葡萄牙人繪制的航海圖臺灣風光第三子目張居正改革1、改革背景

明朝中期,統治危機加深。北方的蒙古部落不斷南下侵襲,明朝在長城沿線大規模修筑邊墻,財政負擔異常沉重。三、張居正改革張居正像2、改革內容

萬歷初期,內閣首輔張居正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主要內容包括:整頓吏治,裁汰冗官,嚴格考核官員政績;清理積欠,清丈土地,實行“一條鞭法”,將田賦和徭役折成銀兩合并征收;充實軍隊,整飭邊防;等等。三、張居正改革上:《河防一覽圖卷》下:一條鞭法3、改革影響

張居正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百姓負擔減輕,國家財政收入增加,國力有所恢復,北部邊地出現安定局面,緩解了明代中后期以來的衰敗勢頭。張居正去世后,改革措施大多被廢止,改革成果也付諸東流。三、張居正改革張居正雕像元朝形勢圖(1330年)歷史縱橫1592年,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一路攻占釜山,渡過臨津江,攻占朝鮮首都漢城,欲圖進一步威脅明朝。歷史縱橫:萬歷援朝之役豐臣秀吉

日本戰國時代政治家、軍事家朝鮮國王出逃,向明朝求救,萬歷皇帝決定援朝東征。歷史縱橫:萬歷援朝之役左:明朝致豐臣秀吉的詔書右:萬歷皇帝朱翊鈞,明神宗前期交戰遭受挫敗后,明廷派出總兵李如松等將領率軍入朝抗擊日軍,收復漢城。歷史縱橫:萬歷援朝之役右:李如松左:平壤大捷1597年,日本再次糾集14萬軍隊入侵,被明朝和朝鮮軍隊擊敗。次年,豐臣秀吉病死。明朝與朝鮮聯軍在海上大敗日軍,日本侵朝戰爭失敗。歷史縱橫:萬歷援朝之役戰船第四子目明朝的衰亡1、政治腐敗

萬歷末年,宦官專權,特務機關東廠和錦衣衛橫行無忌,黨爭不斷,政治日益敗壞。四、明朝的衰亡《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局部)2、矛盾激化

大官僚集團壟斷土地、礦產和貿易權利,將賦役、加派等負擔轉嫁到百姓身上,社會矛盾空前激化。四、明朝的衰亡明代《流民圖》(局部)3、結社反明

以東林黨人為代表的一些士大夫,與代表大官僚利益的政治集團和宦官集團在朝廷展開斗爭,并且通過結社講學等形式評論朝政,反對橫征暴斂,維護民眾利益。四、明朝的衰亡東林黨(明朝末年官僚政治集團)4、后金建立

1616年,建州女真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明朝與女真的常年戰爭狀態與力量對比發生了重要變化。

四、明朝的衰亡5、農民起義

天啟、崇禎年間,國家支出大增,財政匱乏,統治集團貪腐加劇,全國大范圍的災害連年發生。為鎮壓農民起義和防御后金的襲擾,朝廷加派遼餉、剿餉、練餉等苛捐雜稅,百姓不堪重負,紛紛揭竿而起。四、明朝的衰亡明代后期農民的賣地契左:《饑民圖說》刑科右給事中楊東明編繪右:明末農民起義形勢圖6、李自成起義

1627年,陜北高迎祥等率眾起義,朝廷派軍圍剿。在轉戰河南、湖北、陜南的過程中,高迎祥被俘就義,舊部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率領的起義軍逐漸成為主力。四、明朝的衰亡李自成像7、明朝滅亡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隨即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明朝滅亡。四、明朝的衰亡左:李自成右:崇禎皇帝朱由檢上:大順通寶錢右:明朝中后期形勢拓展閱讀

朝貢制度源于分封制,旨在處理宗主國與周邊民族、部落和政權之間的關系。它將分封諸國和臣服政權納入宗主藩屬體系,宗主國有冊封賞賜、維護秩序的權力,藩屬國負有特定的朝覲和護衛義務。拓展閱讀:朝貢制度永樂十二年(1414)榜葛剌國進貢的麒麟

這一制度至明朝臻于鼎盛,朱元璋將部分藩屬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