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C教學大綱_第1頁
高等數學C教學大綱_第2頁
高等數學C教學大綱_第3頁
高等數學C教學大綱_第4頁
高等數學C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等數學C》教學大綱

、,?__S—.

刖§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要使學生獲得微積分學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具有一

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計算和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函數與極限

[目的要求]

1.理解函數、分段函數、復合函數及初等函數的概念。

2.理解函數極限的概念。掌握極限的四則運算及兩個重要極限,能用來熟練計

算一些簡單的極限。

3.理解無窮小量及無窮大量的概念,了解無窮小量的性質及其階的概念。

4.了解函數的連續性概念及連續函數的主要性質。

[教學內容]

1.函數的概念,復合函數,初等函數。

2.數列的極限,函數的極限,極限的四則運算法則,兩個重要極限。

3.無窮小量,無窮小量的階,無窮大量。

4.函數連續性的概念,函數的間斷點,連續函數的性質。

(二)導數與微分

[目的要求]

1.理解導數的概念及導數的兒何意義,了解可導與連續的關系,熟練掌握基本

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

2.熟練掌握函數四則運算的求導法則以及復合函數、隱函數的求導法則,熟練

掌握基本的導數公式表。理解高階導數的概念。

理解微分概念,熟練掌握微分的運算法則,了解微分的應用。

[教學內容]

1.導數的定義及兒何意義,兒個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函數的連續性與可導性

的關系。

2.函數四則運算的求導法則,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隱函數的求導法則,累函

數、指數函數和反三角函數的導數,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高階導數。

3.微分的概念,微分的運算法則。微分的近似計算、誤差估計。

(三)導數的應用

[目的要求]

1.了解羅爾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的內容。熟練掌握洛必達

法則,能正確使用洛必達法則求各種類型未定式的極限。

2.掌握函數的單調性、極值、曲線凹凸性及拐點的判別和計算方法,并能解決

一些有關的實際問題。掌握漸進線的求法。

3.會根據函數的特性比較準確的描繪函數圖象。

[教學內容]

1.羅爾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2.洛必達法則。

3.函數的單調性,函數的極值,最大值、最小值問題,曲線的凹凸性和拐點

4.函數圖形的描繪。

(四)不定積分

[目的要求]

1.理解原函數與不定積分的概念及其幾何意義。熟練掌握基本積分公式,能熟

練運用不定積分的基本性質和基本積分公式求不定積分。

2.掌握不定積分的兩類換元積分法。

掌握不定積分的分部積分法。

[教學內容]

1.不定積分的概念,基本積分公式,不定積分的性質。

2.第一類換元積分法,第二類換元積分法。

3.分部積分法

(五)定積分及其應用

[教學內容]

1.定積分的概念,定積分的性質。

2.微積分的基本定理,定積分的計算法。

3.微元法,定積分的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旋轉體的體積,變力所作的功,

液體的靜壓力。

4.廣義積分。

[目的要求]

1.理解定積分的概念和幾何意義,了解定積分的性質。

2.了解積分上限函數的求導定理,熟練掌握牛頓―萊布尼茲公式,掌握定積分

的換元積分法和分部積分法。

3.掌握“微元法”,能正確運用“微元法”求平面圖形的面積,旋轉體的體積,

函數平均值及變力所作的功。

4.理解并會計算廣義積分。

(六)多元函數微分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空間直角坐標系的概念。

2.理解多元函數(主要是二元函數)的概念,了解多元函數的極限與連續性概

念。

3.理解偏導數的概念及其幾何意義,了解高階偏導數的概念,知道二階混合偏

導數與求導無關的充分條件。理解全微分的概念。熟練掌握偏導數及全微分

的計算方法。

掌握多元復合函數的求導方法。理解多元函數的極值的概念,理解有偏導數的函

數或可微函數取得極值的必要條件。熟練掌握求二元函數極值的方法,掌握利用

極值的必要條件求一些簡單的最大(小)值的實際問題的方法。掌握條件極值

[教學內容]

1.空間直角坐標系。(自學)

2.多元函數的概念,二元函數的極限與連續性。

3.偏導數,高階偏導數,全微分。

4.多元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

5.多元函數的極值。包括無條件極值和條件極值。

(七)多元函數積分學

[目的要求]

1.了解二重積分的概念。了解二重積分的基本性質。

2.熟練掌握利用直角坐標計算二重積分。

[教學內容]

1.二重積分的概念與性質。

2.利用直角坐標計算二重積分。

(八)微分方程

[目的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解、初始條件與特解、通解等基本概念。

2.熟練掌握可分離變量方程的解法。

3.熟練掌握一階線性方程的解法,掌握伯努利方程的解法。

4.掌握可降階的二階微分方程的解法。

了解二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性質,掌握二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的

解法。

[教學內容]

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2.一階可分離變量的微分方程。

3.一階線性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

4.可降階的二階微分方程

5.二階常系數齊次線性微分方程。

使用說明

1.本大綱供藥劑、藥學、中藥專業本科生使用。

2.本課程均為理論課,根據需要安排適量習題討論課。

自學說明

1.空間解析幾何、無窮級數為自學內容

2.自學時數分別為1、1學時。

3.自學章節內容納入檢測方法:布置習題

課時分配

早下理論課習題討論合計

(-)函數與極限6學時

(二)導數與微分8學時

(三)導數的應用8學時(自1學時

學1學時)

(四)不定積分6學時1學時

(五)定積分及其應用10學時

(六)多元函數微分學8學時(自學

1學時)

(七)多元函數積分學9學時1學時

(A)微分方程10學時

合計65學時3學時68學時

參考書目:

1.《高等數學》上、下冊同濟大學數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醫藥高等數學學習輔導》嚴云良等主編科學出版社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A》教學大綱

、,廣-

刖5

數理統計是以隨機現象的統計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所建立的各種方

法,是大多數科學實驗、科學研究和科學管理中必需的工具。它是醫藥類專業的

一門重要基礎課。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數理統計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為學習

有關專業課作好準備,初步形成由隨機性認識確定性,由偶然性認識必然性和由

樣本認識總體的邏輯思維能力;能用有關的方法,正確制訂試驗方案,處理試驗

數據,作出合理的科學結論。培養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應講清概念和原理,力求少而精,有啟發性;在重點講授數理統計方

法這一主題中,注意各種方法之間的類比。

針對實踐性較強這一特點,力求多與各種有關實驗、實習、中醫藥的具體問

題相結合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體現中醫藥學的特色。

教學要求與內容

第一章隨機事件與概率

【目的要求】

1.掌握概率的古典、統計定義

2.了解概率的幾何定義

3.掌握概率的基本運算方法,貝葉斯公式及其在生物醫學中的某些應用

【教學內容】

1.事件與概率

2.概率的加法和乘法定理

3.全概率公式和貝葉斯公式

第二章隨機變量概率分布和數字特征

【目的要求】

1.掌握隨機變量的概念,正確區分離散型和連續型的隨機變量

2.掌握隨機變量的概率函數和分布函數的意義,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

3.熟悉二項分布、泊松分布、正態分布和均勻分布

4.掌握均數和方差的概念、性質和計算方法

【教學內容】

1.離散型和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念函數、分布函數

2.二項分布、泊松分布、正態分布、標準正態分布和均勻分布

3.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均數和方差

第三章隨機抽樣與抽樣分布

【目的要求】

1.熟悉隨機抽樣的概念

2.掌握樣本的數字特征及抽樣分布

【教學內容】

1.簡單隨機樣本,樣本均數,樣本方差,標準誤

2.樣本均數的分布,(的分布,t分布,F分布

第四章連續型變量的參數估計與檢驗

【目的要求】

1.熟悉假設檢驗的邏輯思維方法—小概率事件原理和概率反證法

2.總體均數的區間估計和假設檢驗,掌握兩個均數差異的假設檢驗

3.掌握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和假設檢驗

【教學內容】

1.總體均數的區間估計和假設檢驗

2.兩個總體均數差異的假設檢驗

3.總體方差的區間估計和假設檢,兩個方差比的估計和檢驗(自學)

第五章方差分析

【目的要求】

1.了解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

2.掌握基本的計算方法

【教學內容】

1.單因素的方差分析

第六章離散型變量的參數估計與檢驗

【目的要求】

1.掌握查表法,近似正態變量法對離散型變量的參數的區間估計和假設檢驗

2.重點掌握列聯表中獨立性的X?檢驗和參照單位法

【教學內容】

1.離散型變量的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

2.列聯表(2X2,RXC)的X?檢驗

3.參數單位法

第七章相關與回歸

【目的要求】

1.掌握相關系數的定義和計算及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計算和應用

2.了解ID。的計算方法

【教學內容】

1.相關系數的概念、計算和檢驗

2.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3.IA。的計算方法(自學)

第八章正交試驗設計

【目的要求】

1.了解正交設計的意義

2.掌握用正交表安排試驗、正確處理數據、分析試驗結果,確定較優方案

的方法

【教學內容】

1.用正交表進行試驗設計

2.數據的直觀分析

3.多指標的處理,考慮交互作用的試驗(自學)

使用說明

1.本大綱供管理、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生使用。

2.本大綱所列內容,尤其是掌握和理解的內容,任課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

學方法使學生達到掌握和理解。

3.任課教師對教學順序可作適當變動,但不要破壞課程的基本體系。

4.本課程全為理論課,需安排實例教學。

關于自學的說明

1.兩個方差比的估計和檢驗;LD50的計算方法;多指標的處理,考慮交互

作用的試驗為自學內容。

2.自學時數分別為1、2、2學時。

3.教學應先指導性輔導,并布置思考題,要求學生通過自學達到大綱要求

的目標。

4.參考書目:

(1)嚴云良等主編《醫藥數理統計學習輔導》,科學出版社

(2)謝式千等主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浙江大學出版社

(3)王展青、李壽貴主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科學出版社

5.自學章節內容納入檢測方法:

(1)作業

(2)考試

課時分配

課時分配

早T合計

討論或習

理論課

事件與概率60

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與數字特征81

隨機抽樣和抽樣分布60

連續型隨機變量的參數估計與檢驗82

方差分析50

離散型變量的參數估計與檢驗61

相關與回歸41

正交試驗設計30

合計46551

《統計學原理》教學大綱

刖a

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是收集、整理和分析統計數據的方法科學,

其目的是探索數據內在的數量規律性,以達到對客觀事物的科學認識。現在《統

計學》課程已成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通過本課程應使學生理解統

計原理,掌握統計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增強學生搜集、整理和分析數據信息的能

力,培養學生對信息量化分析的素養和技能。

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

緒論

[目的要求]

1.掌握統計學的研究對象和學科特色

2.理解統計學的研究方法

3.了解統計學的產生和發展

[教學內容]

1.統計數據與統計學

2.統計學的產生和發展

3.統計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一章、統計數據的搜集與整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數據的計量尺度與數據的類型,

2.初步掌握統計調查的基本方法,理解數據搜集、分類匯總的基本方法,

3.掌握次數分布表與圖的制作方法。

[教學內容]

1.數據的計量與類型

2.統計數據的搜集

3.統計數據的整理

第二章、數據分布特征的描述

[目的要求]

1.掌握集中趨勢各測度值的計算方法、特點和應用場合;

2.掌握離中趨勢各測度值的計算方法、特點和應用場合。

[教學內容]

1.絕對數與相對數

2.集中趨勢的描述

3.離散程度的描述

第三章、概率與概率分布

[目的要求]

1.了解掌握推斷統計的基礎知識

2.掌握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

[教學內容]

1.概率基礎

2.隨機變量及其分布

第四章、時間數列分析

[目的要求]

1.掌握時間數列的水平、速度分析方法;

2.了解時間數列長期趨勢、季節變動分析以及循環變動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學內容]

1.時間數列分析基礎

2.長期趨勢分析

3.季節變動分析

4.循環波動與不規則波動分析

第五章、指數

[目的要求]

1.理解指數的概念及其分類;

2.掌握綜合指數和平均指數的編制方法;

3.理解指數體系的概念,掌握指數因素分析方法。

[教學內容]

1.指數的性質與分類

2.加權指數

3.指數體系

4.兒種常用的重要指數

第六章、參數估計

[目的要求]

1.了解掌握統計推斷的基本原理,抽樣分析的重要概念

2.掌握參數估計的基本方法以及參數估計量的評價標準

3.介紹兒種重要的區間估計

[教學內容]

1.統計推斷的基本概念

2.參數估計基本方法

3.總體均值和總體比例的估計

4.兩個總體均值及兩個總體比例之差的估計

第七章、假設檢驗

[目的要求]

1.理解假設檢驗的基本原理;

2.掌握參數顯著性檢驗的基本步驟;

3.掌握常用的參數顯著性檢驗的方法;

4.理解假設檢驗和區間估計的聯系。

[教學內容]

1.假設檢驗的一般問題

2.假設檢驗方法

3.假設檢驗方法的總結

第八章、方差分析

[目的要求]

1.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2.掌握單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及應用。

[教學內容]

1.單因素方差分析

2.五交互作用的雙因素方差分析

第九章、相關與回歸分析

[目的要求]

1.掌握相關系數的含義、計算方法;

2.掌握一元線性回歸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學內容]

1.簡單線性相關

2.一元線性相關

3.多元線性相關

第十章、國民經濟核算概述

[目的要求]

1.介紹國民經濟核算的常用分類和整體框架

2.使學生對國民經濟核算的內容有一個整體把握。

[教學內容]

1.國民經濟核算的對象

2.國民經濟核算常用分類

3.國民經濟核算的內容框架

第十一章、國民經濟基本總量統計

[目的要求]

1.介紹經濟管理與經濟分析中常用的一些總量指標

2.準確把握它們的涵義和核算方法

[教學內容]

1.生產范圍與生產總量統計

2.國內生產總值及其核算方法

3.收入和財產總量統計

4.經濟增長率及其分析

使用說明

1.本大綱提供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使用。

2.本大綱所列內容,尤其是掌握和理解的內容,任課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

學方法使學生達到掌握和理解。

3.任課教師對教學順序可作適當變動,但不要破壞課程的基本體系。

4.本課程全為理論課,但每章節均需安排練習。

關于自學的說明

1.第十章、第十一章為自學內容。

2.教學應先指導性輔導半小時,并布置思考題,要求學生通過自學達到大

綱要求的目標。

3.參考書目:

(1)袁衛、賈俊平、金勇進等主編《統計學》,中國統計出版社

(2)劉漢良主編《統計學教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3)潘省初著《計量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自學章節內容納入檢測方法:

(1)作業

(2)考試

課時分配

課時分配

草節合計

理論課討論

緒論112

統計數據的描述與整理426

統計數據的描述314

概率與概率分布426

參數估計426

假設檢驗426

方差分析426

相關與回歸426

時間數列分析426

指數213

合計341751

《微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八—1-.

刖S

微觀經濟學是管理專業、營銷專業的門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

習,要求學生能掌握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分析方法和基本經濟學原理,初步具

有運用微觀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培養基本的經濟學思維能力,

為以后學習宏觀經濟學和其它管理類、營銷類的后續課程打好基礎。

本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掌握微觀經濟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結合現實經濟

問題,系統掌握消費理論、生產理論、市場理論、成本理論,并對生產要素分

配理論、-?般均衡理論及福利經濟學等理論有較深入的了解。

本教學大綱要求授課教師結合大量的案例教學及習題練習進行教學,以期

學生切實掌握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并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理解教材內容。

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

第一章緒論

[目的要求]

1.掌握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2.了解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歷程

[教學內容]

1.西方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2.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3.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4.對待西方經濟學應持的態度

第二章需求、供給與均衡

[目的要求]

1.掌握供求法則、均衡價格的確定及需求價格彈性

2.通過對經濟現象的分析理解供求理論的具體應用

[教學內容]

1.需求與供給

2.均衡價格

3.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

4.供求理論的應用

第三章消費者行為理論

[目的要求]

1.掌握消費者行為理論中的兩種基本分析方法

2.理解收入效應及替代效應

[教學內容]

1.基數效用論與消費者行為

2.無差異曲線及其特性

3.消費者均衡——無差異曲線分析法

4.收入、價格的變動與消費者的需求

5.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

第四章生產者行為理論

[目的要求]

1.掌握長期、短期基本概念,及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原則

2.理解規模報酬原理

[教學內容]

1.生產函數

2.邊際收益遞減規律

3.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

4.規模報酬原理

第五章成本理論

[目的要求]

1.掌握成本的基本概念,短期成本分析和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

2.了解長期成本分析

[教學內容]

1.成本的性質與成本函數

2.短期成本分析

3.長期成本分析

4.廠商利潤最大化原則

第六章完全競爭市場

[目的要求]

1.掌握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條件和完全競爭市場下廠商的短期均衡

2.理解完全競爭廠商所面對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教學內容]

1.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條件

2.完全競爭廠商所面對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3.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

4.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5.完全競爭產業的長期供給曲線(自學)

第七章不完全競爭市場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種不完全競爭市場的基本條件和三種市場均衡

2.理解四種市場結構下經濟效率的比較

[教學內容]

1.完全壟斷市場

2.壟斷競爭市場

3.寡頭壟斷市場

4.各種市場結構條件下經濟效率的比較

第八章生產要素價格理論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產要素的供求、工資理論

2.理解洛倫茨曲線的含義

3.了解其它生產要素價格的決定

[教學內容]

1.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

2.工資理論

3.利息理論(自學)

4.地租理論(自學)

5.利潤理論(自學)

6.洛倫茨曲線

第九章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

[目的要求]

1.掌握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2.了解帕累托最優境界

[教學內容]

1.一般均衡分析與經濟效率

2.帕累托最優境界與生產效率

3.帕累托最優境界與產品分配

4.生產、分配與帕累托最優境界(自學)

5.完全競爭市場與經濟效率

第十章市場失靈與政府的微觀經濟職能

[目的要求]

1.掌握市場失靈的含義及其特征

2.了解政府的微觀經濟職能及政府失靈

[教學內容]

1.市場失靈的含義與成因

2.自然壟斷

3.外部性

4.公共物品

5.收入分配與經濟公平(自學)

6.政府失靈及其矯正(自學)

使用說明

1.本大綱提供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生使用。

2.本大綱所列內容,尤其是掌握和理解的內容,任課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

學方法使學生達到掌握和理解。

3.任課教師對教學順序可作適當變動,但不要破壞課程的基本體系。

4.本課程全為理論課,但每章節均需安排案例教學、練習或討論。

關于自學的說明

1.第六章第五節、第八章第三、四、五節、第九章第四節、第十章第五、

六節為自學內容。

2.自學時數分別為1、3、1、3學時。

3.教學應先指導性輔導半小時,并布置思考題,要求學生通過自學達到大

綱要求的目標。

4.參考書目:

(1)高鴻業著,《西方經濟學(第二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厲以寧著,《西方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3)保羅.A.薩繆爾森,《經濟學》,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

(4)曼昆,《經濟學原理(上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5)黎詣遠,《西方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6)張培剛,《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湖南人民出版社

(7)(M)JosephE.Stiglitz.Economics.W.W.NortonofCompany,Inc

5.自學章節內容納入檢測方法:

(1)作業:撰寫讀書報告

(2)考試

課時分配

課時分配

早節合計

理論課討論

緒論213

供求理論與均衡價格的決定516

消費者行為理論516

生產者行為理論516

成本理論516

完全競爭市場理論51(自學)6

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314

生產要素價格理論13(自學)4

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41(自學)5

市場失靈與政府的微觀經濟職能32(自學)5

合計381351

《宏觀經濟學》教學大綱

刖a

宏觀經濟學是管理專業、營銷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

習,要求學生能掌握西方經濟學中的宏觀分析方法和基本經濟學原理,初步具

有運用宏觀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國民經濟問題的能力,培養基本的經濟學思維

能力,為以后學習其它管理類、營銷類的后續課程打好基礎。

本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掌握微觀經濟學系統理論原理的前提下,掌握宏觀

經濟學基本原理,并結合現實國民經濟問題,系統掌握國民收入核算理論、簡

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市場理論、成本理論,并對生產要素分配理論、一般均

衡理論、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理論、宏觀經濟政策及經濟周期與經

濟增長理論等有較深入的了解。

本教學大綱要求授課教師結合大量的案例教學及習題練習進行教學,以期

學生切實掌握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并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理解教材內

容。

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

第一章國民收入核算理論

[目的要求]

1.掌握國民收入的定義及其核算

2.熟悉宏觀經濟學的性質及其內容

3.了解國民收入的兩種核算體系

[教學內容]

1.宏觀經濟學引論

2.國民收入的定義及其核算體系

3.國民收入的核算(自學)

第二章國民收入核算理論

[目的要求]

1.掌握國民收入的定義及其核算

2.熟悉宏觀經濟學的性質及其內容

3.了解國民收入的兩種核算體系

[教學內容]

1.宏觀經濟學引論

2.國民收入的定義及其核算體系

3.國民收入的核算

第三章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目的要求]

1.掌握消費、儲蓄與投資的定義及兩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的決定

2.熟悉三部門的國民收入的決定

3.了解四部門的國民收入的決定

[教學內容]

1.消費、儲蓄與投資

2.兩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的決定

3.三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的決定

4.四部門經濟的國民收入的決定(自學)

第四章貨幣市場與利率

[目的要求]

1.掌握貨幣的性質及貨幣的需求

2.熟悉貨幣市場的均衡及其利率的決定

3.了解均衡利率的變動

[教學內容]

1.貨幣及其作用

2.貨幣的需求

3.貨幣市場均衡及其利率的決定

4.均衡利率的變動

第五章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目的要求]

1.掌握貨幣市場與產品市場兩種市場的均衡

2.熟悉IS-LM模型

[教學內容]

1.產品市場的均衡與IS曲線

2.貨幣的需求

3.貨幣市場的均衡與LM曲線

4.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第六章宏觀經濟政策分析: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目的要求]

1.掌握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及其效果

2.熟悉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效果

3.了解貨幣供給

[教學內容]

1.中央銀行與貨幣供給

2.貨幣政策及其效果

3.財政政策及其效果

4.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七章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自學)

[目的要求]

1.掌握AD-AS模型

2.熟悉總需求函數及總供給函數

[教學內容]

1.需求函數

2.供給函數

3.需求一總供給模型

第八章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

[目的要求]

1.掌握通貨膨脹理論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2.熟悉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

3.了解失業理論

[教學內容]

1.失業理論

2.通貨膨脹理論

3.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第九章經濟增長理論

[目的要求]

1.掌握經濟哈羅德一多馬經濟增長模型

2.熟悉經濟增長的性質

3.了解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及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

[教學內容]

1.經濟增長的性質

2.哈羅德一多馬經濟增長模型

3.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自學)

4.新劍橋經濟增長模型(自學)

使用說明

1.本大綱提供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本科生使用。

2.本大綱所列內容,尤其是掌握和理解的內容,任課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

學方法使學生達到掌握和理解。

3.任課教師對教學順序可作適當變動,但不要破壞課程的基本體系。

4.本課程全為理論課,但每章節均需安排案例教學、練習或討論。

關于自學的說明

1.第三章第三節、第七章、第八章第三、四節為自學內容。

2.自學時數分別為1、3、1、1學時。

3.教學應先指導性輔導半小時,并布置思考題,要求學生通過自學達到大

綱要求的目標。

4.參考書目:

(1)高鴻業著《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厲以寧著《西方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3)肖桂山著《西方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4)黎詣遠《西方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5)(美)JosephE.Stiglitz.Economics.W.W.NortonofCompany,Inc

5.自學章節內容納入檢測方法:

(1)作業:撰寫讀書報告

(2)考試

課時分配

課時分配

章節合計

理論課討論

國民收入核算理論314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314

貨幣市場與利率41(自學)5

產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均衡426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325

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3(自學)03

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314

經濟增長理論12(自學)3

合計241034

《會計學原理與實務A》教學大綱

刖5

《會計學原理與實務》是講述各種會計原理,闡述有關會計實務的一門學科,

它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

通過《會計學原理與實務》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基

本知識,能看懂實際工作中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會計報表,而且也能運用掌

握的知識進行基本的會計實務操作,使學生具備相當的財會能力。

《會計學原理與實務》的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務教學兩部分。理論教學主

要介紹會計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論;實務教學重在通過基本原理、基本理論的講

授,學生能進行相關的會計實務操作。教學過程采用理論講授與實務操作相結合,

使理論密切聯系實際。

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

第一章緒論

[目的要求]

1.了解會計學的發展史,掌握會計的內涵

2.掌握會計的對象、會計的職能

3.熟悉我國會計的目的和任務

4.熟悉會計的基本方法

[教學內容]

1.會計的涵義

2.會計的對象、職能

3.會計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帳戶與復式記帳的基本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會計的六大要素及相應內容

2.掌握會計恒等式的含義,經濟業務的四種基本類型及其對會計恒等式的

影響

3.掌握會計科目的涵義,熟悉會計科目的名稱歸類

4.掌握帳戶的概念及不同性質的帳戶結構

5.熟悉總分帳戶和明細分類帳戶的相互關系,掌握兩者之間的平行登記及

核對

6.掌握復式記帳的涵義,了解復式記帳的意義

7.了解借貸記帳法的起源與發展,掌握借貸記帳法的概念、要點和應用

8.掌握帳戶間的對應關系及會計分錄的涵義、應用

[教學內容]

1.會計六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的涵義及其

包含的內容

2.會計恒等式的含義,經濟業務的四種基本類型及其對會計恒等式的影響

3.會計科目的涵義及名稱歸類

4.帳戶的概念及不同性質的帳戶結構

5.總分類帳戶和明細分類帳戶之間的平行登記及核對

6.復式記帳的涵義及基本原理

7.借貸記帳法的記帳符號、帳戶結構、記帳規則和試算平衡

第三章借貸記帳的具體應用—企業經營過程的核算

[目的要求]

1.掌握企業的采購活動、生產活動、銷售活動、籌資活動這四大主要經濟

活動中相關的業務核算

2.掌握材料采購成本、產品生產成本、產品銷售成本的計算

[教學內容]

1.企業主要經濟活動:采購活動、生產活動、銷售活動、籌資活動這四大

主要經濟活動中相關的業務核算

2.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3.在產品和完工產品之間的生產費用分配

第四章帳戶的分類(自學)

[目的要求]

1.掌握帳戶按經濟內容的分類

2.熟悉帳戶按用途和結構的分類

[教學內容]

1.帳戶按經濟內容的分類及相應的內容

2.帳戶按用途和結構的分類及相應的內容

第五章會計憑證

[目的要求]

1.了解會計憑證的作用,掌握會計憑證的概念和種類

2.掌握原始憑證的概念、種類,熟悉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

3.掌握記帳憑證的概念、種類,熟悉記帳憑證的填制和審核

4.了解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教學內容]

1.會計憑證的概念和種類

2.原始憑證的概念、種類、填制和審核

3.記帳憑證的概念、種類、填制和審核

4.會計憑證的傳遞和保管

第六章帳簿

[目的要求]

1.掌握帳簿的概念,了解帳簿的作用和意義

2.掌握帳簿的種類、格式、登記方法和適用范圍

3.熟悉帳簿的啟用規則、登記規則和錯帳更正規則

4.掌握錯帳的更正方法

[教學內容]

1.帳簿的概念、作用

2.序時帳:普通日記帳、特種日記帳各自的格式、登記方法和適用范圍

3.分類帳:總分類帳、明細分類帳各自的格式、登記方法和適用范圍

4.帳簿的啟用規則、登記規則和錯帳更正規則

5.錯帳的更正方法:劃線更正法、紅字更正法、補充登記法的適用條件、

更正的內容、方法

第七章財務會計報告

[目的要求]

1.掌握會計報表的概念,了解會計報表的作用、分類和編報要求

2.掌握資產負債表的概念、作用、結構、內容及編制方法

3.掌握損益表的概念、作用、結構、內容及編制方法

4.掌握現金流量表的概念、作用、結構、內容及編制方法

5.掌握合并會計報表與匯總會計報表各自的概念及兩者的區別

[教學內容]

1.會計報表的概念、分類、編報要求

2.資產負債表的概念、作用、結構、內容及編制方法

3.損益表的概念、作用、結構、內容及編制方法

4.現金流量表的概念、作用、結構、內容及編制方法

5.合并會計報表與匯總會計報表各自的概念及兩者的區別

第八章會計循環與會計核算程序

[目的要求]

1.熟悉會計循環的涵義及包括的步驟

2.掌握會計核算程序的概念、各自的特點、帳務處理步驟、優缺點和適用

范圍

[教學內容]

1.會計循環的涵義、步驟

2.記帳憑證核算程序、匯總記帳憑證核算程序、多欄式日記帳核算程序、

日記總帳核算程序各自的概念、特點、帳務處理步驟、優缺點和適用范圍

3.案例實務操作

第九章財產清查

[目的要求]

1.掌握財產清查的概念,了解財產清查的作用

2.掌握財產清查的范圍、方法及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

[教學內容]

1.財產清查的概念、作用

2.永續盤存制和實地盤存制的概念、優缺點

3.實物財產、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的清查方法

4.未達帳項的概念、類型及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的編制

5.財產清查結果的處理程序、帳戶設置及帳務處理

第十章會計準則與會計工作的組織

[目的要求]

1.掌握我國會計準則的有關內容

2.了解我國會計制度的沿革和主要內容

3.熟悉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條件、職責、權限及專業技術職務

[教學內容]

1.我國會計準則包括的內容

2.會計制度的涵義及包括的內容

3.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條件、職責、權限及專業技術職務

使用說明

1.本大綱提供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使用。

2.本大綱所列內容,尤其是掌握和熟悉的內容,任課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學方

法使學生達到掌握和理解。

3.任課教師對教學順序可作適當變動,但不要破壞課程的基本體系。

4.本課程教學為理論教學和實務教學相結合,實務教學主要安排上機實務操作、

案例教學或討論。

關于自學的說明

1.第四章為自學內容。

2.自學時數為:2學時

3.教學應先指導性輔導半小時,并布置思考題,要求學生通過自學達到大

綱要求的目標

4.參考書目:

(1)韋安特等主編[美],《會計學原理》中信出版社,2002

(2)楊雄勝主編,《會計學概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3)俞機先主編,《基礎會計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5

(4)張捷主編,《基礎會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5.自學章節內容納入檢測方法:

(1)作業

(2)考試

課時分配

課時分配

章節合計

理論實務

緒論303

賬戶與復式記帳的基本原理628

復式記帳的具體應用——企業經營過程的核算6511

帳戶的分類3(自學)03

會計憑證224

帳薄325

財務會計報告325

會計循環與會計核算程序325

財產清查314

會計準則與會計工作的組織303

合計351651

《經濟法》教學大綱

.、,.,,、?

刖S

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治國方略。

這就意味著為保持我國經濟健康,快速地發展、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活都要納入法

治的軌道。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也是法治化的經濟。在法治條件下,無論是國家

干預、協調經濟活動,還是市場改革的設立變更和終止,市場交易行為的達成,

交易規則的制定與實施,交易秩序的維護和監管等,均需有法可依,依法操作,

經濟法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部位應運而生。

通過學習經濟法的這門學科,可以使學生掌握經濟法產生的歷史、經濟法的

地位和性質等基本理論以及相關的企業法、公司法、破產法、合同法、公平交易

和權益保護法、知識產權法、金融法、稅法等知識,從而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

jut.

o

本學科教學的方針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多結合實

際生活中的案例予以討論并講解,使學生能做到學以致用。

教學目的要求和內容

緒論

[目的要求]

1.了解經濟法的產生、發展歷史

2.理解經濟法的含義和調整對象

3.理解經濟法的性質和地位

4.理解經濟法與其他部位法的關系

5.理解經濟法的作用

[教學內容]]

1.經濟法的產生和發展歷史

2.經濟法的性質、含義和調整對象

3.經濟法的地位、與其他部位法的關系

4.經濟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講授為主,輔以自學

第一章企業法

[目的要求]

1.了解企業法的分類

2.了解我國企業法的發展歷史

3.理解各類企業的法律地位和特征

4.理解各類企業設立的條件和程序

5.掌握各類企業的資本制度和組織機構

[教學內容]

1.企業的定義、特點和分類

2.我國企業法的發展歷史

3.企業的基本制度,包括企業的設立、企業的組織機構和企業資本制度

4.國有企業法的基本制度

5.合伙企業法的定義、特點和基本制度

6.三資企業法的定義和基本制度

[教學方法]

講授為主,輔以自學

第二章公司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公司制度的產生、作用

2.理解公司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3.理解公司的分類、公司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4.理解有限責任公司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5.理解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6.理解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條件和程序

7.理解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條件和程序

8.理解公司的財務會計、組織變更和結算

9.掌握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制度和組織機構

10.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制度和組織機構

[教學內容]

1.公司法的產生、公司法的地位、作用

2.公司法的含義和法律特征、公司的分類、公司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3.有限責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4.有限責任公司的設立、注冊資本制度和組織機構

5.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6.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資本制度、組織機構

7.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會計、組織變更、解散和結算

8.違反公司法的法律責任

[教學方法]

講授、案例解釋,輔以自學

第三章合同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合同的性質、特征、合同的分類

2.掌握合同的定義

3.掌握合同的成立

4.掌握合同的生效

5.掌握合同的擔保和保全

6.掌握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7.掌握合同的履行

8.掌握締約過失和違約責任

[教學內容]

1.合同的概念、特征、分類

2.合同的成立:包括要約、承諾和締約過失制度

3.合同的生效條件、合同的無效、合同的撤銷和變更

4.合同的擔保和保全

5.合同的變更和解除

6.合同的履行

7.違約責任

[教學方法]

講授、案例解析為主,并輔以自學

第四章公平交易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公平交易法的定義、性質、作用、內容

2.理解消費者的含義

3.理解不正當競爭的含義

4.理解產品質量的監督管理制度

5.理解經營者的義務

6.理解消費者權益爭議的解決途徑

7.掌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種類

8.掌握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

9.掌握消費者的權益

[教學內容]

1.公平交易法的定義、性質、作用和內容

2.不正當競爭的概念、不正當競爭法的概念、特點

3.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種類

4.產品質量法的概念、產品質量的管理機構以及監管方式

5.產品責任的概念以及構成要件

6.消費者的定義、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守旨、運用范圍和基本原則

7.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

8.非法權益爭議的解決途徑和法律責任

[教學方法]

講授、案例分析并輔以自學

第五章商標法

[目的要求]

1.了解商標的起源

2.了解商標的功能、作用

3.理解商標的種類

4.理解商標的特征

5.理解商標權的內容

6.理解商標申請的程序

7.掌握商標法的基本原則

[教學內容]

1.商標的起源、商標的功能作用、商標的特征種類

2.商標權的內容

3.商標取得的程序

4.商標法的基本原則

[教學方法]

講授、案例分析,輔以自學

第六章稅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稅收的含義、功能

2.理解稅收的特征、稅法的概念、稅收的征收制度

3.掌握稅收的構成要素、稅收的種類

4.掌握增值稅的概念和制度

5.掌握消費稅的概念、特征和制度

6.掌握營業稅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制度

7.掌握所得稅的概念、分類、含義和基本制度

[教學內容]

1.稅收的概念、特征

2.稅法的概念、與構成要素

3.增值稅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制度

4.消費稅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制度

5.營業稅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制度

6.所得稅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制度

7.稅收征收管理制度

[教學方法]

講授為主,輔以自學

第七章票據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票據的產生、發展歷史、分類

2.理解票據的含義

3.理解匯票、本票、支票的含義

4.理解票據的特征

5.理解票據法上的非票據關系和票據基礎關系

6.理解票據的更改、偽造和變造

7.理解票據喪失和票據時效、票據的抗辨

8.掌握票據行為的特點

9.掌握匯票的出票、背書、保證、承兌、付款、追索制度

[教學內容]

1.票據的產生歷史、票據的分類、票據的含義、票據的特點

2.票據法上的非票據關系、票據基礎關系

3.票據的更改、偽造、變造

4.票據的抗辨與票據的喪失、時效制度

5.票據行為的特點

6.匯票的含義、特征

7.匯票的出票、背書、保證、承兌、付款、追索制度

8.本票的含義和特征

9.支票的含義和特征

[教學方法]

講授為主,輔以案例分析和自學

第八章證券法

[目的要求]

1.了解證券的發展歷史、證券的分類

2.理解證券法的含義、證券登記機構的含義和功能

3.理解證券交易服務機構的含義和功能

4.理解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職責

5.理解證券法上的法律責任

6.掌握證券法的三公原則

7.掌握證券的發行和交易制度

8.掌握證券交易所的含義、分類和制度

9.掌握證券公司的含義、分類和制度

[教學內容]

1.證券的發展歷史、證券的分類

2.證券法的三公原則

3.證券的發行與交易制度

4.證券交易的含義、分類和制度

5.證券公司的含義、分類和制度

6.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交易服務機構、證券監督管理機構

7.違反證券法的法律責任

[教學方法]

自學

使用說明

1.本大綱提供公共衛生管理專業本科生使用。

2.本大綱所列內容,尤其是掌握和理解的內容,任課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教

學方法使學生達到掌握和理解。

3.任課教師對教學順序可作適當變動,但不要破壞課程的基本體系。

4.本課程全為理論課,但每章節均需安排案例教學或討論。

5.參考書目:

(1)《經濟法教程》,李存星、吳勇敏,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

(2)《經濟學》,萬壽義,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4月

(3)《經濟學》,楊紫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

課時分配

課時分配

章節合計

理論課討論

緒論202

企業法314

公司法314

合同法426

公平交易法224

商標法303

稅法426

票據法303

證券法2(自學)02

合計26834

《公共關系學》教學大綱

刖5

公共關系學是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必修課程。公共關系

學是一門綜合性的應用科學。學科以建立社會組織與社會公眾之間良好的溝通關

系,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樹立社會組織的良好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