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鴨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24講區域聯系教師備用題庫_第1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24講區域聯系教師備用題庫_第2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24講區域聯系教師備用題庫_第3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24講區域聯系教師備用題庫_第4頁
浙江鴨2025版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24講區域聯系教師備用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24講區域聯系老師備用題庫改革開放以來,國外跨國公司逐步加大對我國投資。下圖為長三角地區跨國公司空間布局演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兩題。1.(2024浙江11月選考,20,2分)關于長三角地區跨國公司空間布局演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第Ⅰ階段,地區分部布局在中心城市B.第Ⅱ階段,子公司向周邊城市遷移C.第Ⅲ階段,公司總部遷至中心城市D.第Ⅲ階段,地區分部集中于中心城市答案B本題考查產業轉移的過程。示意圖顯示第Ⅰ階段,跨國公司尚未在我國設立地區分部;第Ⅱ階段,在我國設立地區分部,子公司起先向周邊城市遷移,并在中心城市設立研發中心;第Ⅲ階段,公司總部仍設立于國外,中心城市的研發中心增加,周邊城市不僅子公司數量增加,個別城市還設立地區分部。故正確答案為B。2.(2024浙江11月選考,21,2分)第Ⅱ、Ⅲ階段跨國公司在中心城市設立研發中心,主要影響因素是()A.土地、科技 B.科技、市場C.市場、政策 D.政策、土地答案B本題考查產業轉移的影響因素。示意圖顯示在第Ⅱ、Ⅲ階段,中心城市的政策影響并不是最強(尤其是第Ⅲ階段),故政策因素并不是其主要影響因素;研發中心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土地價格等因素影響較小;研發中心的設立,還有一個主要目的便是剛好駕馭市場信息。故正確答案為B。讀圖文材料,回答下面兩題。隨著全球化發展,中國紡織服裝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上圖顯示了我國省級行政區1987—2010年紡織服裝業總產值占全國該產業的份額及2010年職工年平均工資。3.(2024天津文綜,4,4分)據上圖推斷,下列省級行政區紡織服裝業發展改變特征與緣由的正確組合是()A.京津滬產業份額下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B.福建產業份額增長快——原有工業基礎雄厚C.蘇浙產業份額逐年遞增——本地市場需求旺D.新疆產業份額歷年較低——紡織業原料短缺答案A本題考查工業區位及區域經濟發展。讀圖可知,京津滬產業份額下降,主要緣由是三地作為中國的直轄市,經濟發展水平高,因產業升級,紡織服裝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出京津滬地區,A項正確;福建產業份額增長快,應當是改革開放后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所致,B項錯誤;讀圖知蘇浙產業份額并不是逐年遞增的,2002—2010年有所下降,C項錯誤;新疆產業份額歷年較低,且有下降趨勢,但新疆作為中國的主要牧場以及長絨棉基地,原料并不短缺,應當是受技術、市場的限制所致,D項錯誤。4.(2024天津文綜,5,4分)近年來,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業向河南、江西等地區轉移,其最主要影響因素是()A.交通運輸 B.勞動力成本C.技術水平 D.距市場遠近答案B本題考查工業區位及產業轉移。紡織服裝業屬于勞動力導向型工業。讀圖可知,河南、江西勞動力工資水平低,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力工資水平較高,故東部沿海地區的紡織服裝業向河南、江西等地區轉移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應當是勞動力成本。我國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國。明清時期,“瓷都”景德鎮是全國的瓷業中心,產品遠銷海內外。20世紀80年頭初,廣東省佛山市領先引進國外現代化陶瓷生產線,逐步發展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產區被劃入中心城區范圍,陶瓷產業向景德鎮等陶瓷產地轉移。據此完成下面兩題。5.(2024課標Ⅰ,2,4分)促使佛山陶瓷產業向外轉移的主要緣由是佛山()A.產業結構調整B.原材料枯竭C.市場需求減小D.企業競爭加劇答案A陶瓷產業是高污染產業,由于佛山陶瓷主產區被劃入中心城區范圍,地價上漲、環保壓力等因素促使該主產區產業結構進行調整,進而促使該主產區的陶瓷產業向外轉移,故A項正確。6.(2024課標Ⅰ,3,4分)景德鎮吸引佛山陶瓷產業轉移的主要優勢是()A.資金足夠B.勞動力成本低C.產業基礎好D.交通運輸便捷答案C景德鎮是世界著名的“瓷都”,技術水平高,制瓷歷史悠久。所以其吸引佛山陶瓷產業轉入的主要優勢是產業基礎好,故C項正確。資金、交通是佛山的優勢,故解除A、D項。佛山陶瓷產業的轉移不是因為勞動力因素,故B項錯誤。自20世紀70年頭起先,日本家電企業將組裝工廠向其國外轉移。下圖示意日資家電組裝工廠轉移目的地隨時間的改變。據此完成下面三題。7.(2024課標Ⅱ,3,4分)影響日資家電組裝工廠不斷轉移的主要因素是()A.市場規模 B.勞動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 D.技術水平答案B本題考查產業轉移的因素。家電組裝工廠是勞動力導向型工業,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工廠不斷向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轉移,故B項正確。8.(2024課標Ⅱ,4,4分)20世紀90年頭末,越南對日資家電組裝工廠的投資吸引力已超過中國,但其日資家電組裝工廠數量卻遠少于中國,主要緣由是中國()A.市場規模大B.技術水平高C.勞動力素養高D.基礎設施水平高答案A本題考查工業區位因素以及比較分析問題的實力。越南勞動力成本低,對日資家電組裝工廠投資吸引力大,但其日資家電組裝工廠數量卻遠少于中國,主要是因為中國有巨大的市場,A項正確。家電組裝工廠的技術來源于日本,B項錯誤。中國的勞動力素養高,基礎設施水平高,生產成本也較高,因此對日資家電組裝工廠吸引力下降,故C、D項錯誤。9.(2024課標Ⅱ,5,4分)在日資家電組裝工廠向越南等國家轉移的背景下,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戰略是()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資回來B.進口越南產品,替代國內生產C.擴大生產規模,保持價格優勢D.加強技術研發,培育競爭優勢答案D本題考查產業轉移的影響。在全球化、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要加強技術研發,培育競爭優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而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漸漸成熟,沒有接著加大力度的可能。進口越南產品,替代國內生產,不利于我國家電產業的發展。我國家電產品的價格優勢已不具備,不能盲目擴大生產規模。故D項正確。下表為我國2007—2010年四大地區之間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儀器儀表等制造業轉移規模(單位:億元)表。完成下面兩題。區域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凈轉出東部地區0645167239-5281中部地區2369041601469西部地區31402310423173東北地區82312532063910.(2015浙江10月選考,23,2分)該類產業轉移的主要方向是()A.中部向西部地區 B.中、西部向東部地區C.東北向中部地區 D.東部向其他三個地區答案B本題考查產業轉移學問。由表格中的信息可以推斷,東部地區的凈轉出為負值,說明東部地區為凈轉入地區,而東北、中部和西部的凈轉出為正值,說明該類產業主要轉向東部地區,故B選項正確。11.(2015浙江10月選考,24,2分)影響該類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成本 B.自然資源C.集群效應 D.勞動力成本答案C本題考查影響產業轉移的緣由。依據材料可以推斷出該類制造業為技術密集型產業,因東部地區科技發達,產業向東部地區轉移可以獲得集群效應,降低生產成本,故C選項正確。東部地區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較高,自然資源(特殊是礦產資源)不豐富。12.(2024江蘇單科,28,1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和第一大粗鋼生產國,2015年粗鋼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50%,但高端鋼材生產不足。圖Ⅰ為“2015年世界鐵礦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略圖”。圖Ⅰ材料二有探討顯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粗鋼需求增幅與人均GDP有肯定的相關性。2015年、2024年中國人均GDP分別為7990美元和8836美元。圖Ⅱ為“人均粗鋼需求增幅與人均GDP關系示意圖”。圖Ⅱ材料三產能利用率是指行業發揮生產實力的程度,是實際產量與設計產能的比率。一般認為,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處于78%~83%時較為合理,低于75%則為產能嚴峻過剩。圖Ⅲ為“我國2010年—2015年粗鋼產能和產能利用率統計圖”。圖Ⅲ(1)我國鐵礦石進口最主要的源地是,從該地進口鐵礦石在運輸上的優勢是。(2分)

(2)推想我國將來粗鋼需求量將出現的改變及其根本緣由。(3分)

(3)我國粗鋼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3分)

(4)針對上述問題,我國粗鋼生產領域的應對策略是。(4分)

答案(1)澳大利亞運輸成本低(距離相對較近)(2)先升后降經濟水平提高;產業升級轉型(3)產能過剩;對原料和市場依靠性強;經濟效益低;技術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4)去產能;多種途徑保障原料供應;開拓國際市場;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環保力度解析(1)由圖Ⅰ中的信息和數據可知,我國鐵礦石進口最主要的源地是澳大利亞,與其他進口地相比,澳大利亞與我國距離相對較近,運輸成本低。(2)結合材料二可以推想我國將來粗鋼需求量會出現先升后降的改變,其根本緣由是經濟水平提高、產業升級轉型。(3)2012年以來,我國粗鋼產能利用率低于75%,說明我國粗鋼生產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粗鋼生產屬于原料導向型工業,2010年以來,我國粗鋼產能持續提高,會使我國粗鋼生產對原料依靠性強;實際產量高但產能利用率低,導致粗鋼對市場的依靠性強;粗鋼生產屬于對礦產資源的初級加工,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低,能耗大,對環境污染嚴峻。(4)針對上述問題,我國粗鋼生產應當去產能、保障原料供應、開拓市場、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環保力度。13.[2024浙江4月選考,27(1),2分]讀中國某區域略圖(圖1)及重慶市示意圖(圖2),完成下題。圖1圖2圖示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A是,該主體工程西起我國三大自然區中的。

答案西氣東輸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或西北內陸干旱半干旱區)解析視察圖中的A資源調配工程走向和路途,可推斷是“西氣東輸”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始于我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屬“西北干旱半干旱區”。此題強調“三大自然區”名稱,不要錯填為“西北地區”“西部地區”,否則不得分。14.(2015浙江10月選考,27,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為解決城市問題、協調京津冀發展,北京加快了產業和人口向河北、天津轉移。材料二圖甲為2011年遼、吉、黑三省和全國單位地區生產總值(GDP)能耗(能源消費總量/地區生產總值)圖。圖乙為我國某區域冬季某時刻海平面等壓線(單位:hPa)分布圖。圖甲圖乙(1)北京此時的風向是,該季節的氣候特征是。(2分)

(2)從區域發展階段看,北京處于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在該階段,三次產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產值比重最高的是,區域發展的主導力氣是。(2分)

(3)與全國相比,遼、吉、黑三省的單位GDP能耗的共同特點是,這和三省的產業結構偏重于有關。(2分)

(4)北京產業和人口的外遷,反映出城市化進程所處的階段是。(1分)

(5)與河北相比,天津作為北京產業轉入地的優勢條件有哪些?(3分)答案(1)西北(偏北)寒冷干燥(2)第三產業高科技(3)較高(高于全國)重型工業(4)逆城市化(5)技術水平較高;對外開放程度高;基礎配套設施更完善;海運便利;與北京聯系緊密。解析本題以我國北方地區為區域背景,考查等壓線判讀、季節判讀、氣候特征等自然地理內容,以及區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城市化、產業轉移等人文地理內容。(1)依據風向判讀法則,推斷出此時北京是西北風;從圖中的等壓線數值看,陸地氣壓大于同緯度的海洋氣壓,屬于北半球冬季,我國北方地區寒冷干燥。(2)高效益的綜合發展階段的特點是: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比重超過其次產業,第一產業比重最低;高科技是主要發展驅動力。(3)遼、吉、黑三省的煤炭、石油、鐵礦等礦產資源豐富,以傳統的重工業為主,產業結構單一,能耗大、污染重、效益低。(4)“逆城市化”是指產業和人口從城市中心區遷往城市外圍的衛星城和新區的現象。其緣由是:城市內環境污染嚴峻、交通擁堵、住房驚慌等;居民對環境的要求提高;衛星城和新區的基礎設施完善,交通條件便利等。(5)留意題干的細致審讀。題干要求說出天津“與河北相比”的優勢條件,必需是天津具備而河北不具備的比較優勢。天津位于海濱地區,京津之間的交通便捷,天津的科技水平更高,對外開放程度更高。15.[2015浙江文綜,37(3),10分]依據下列材料,完成下題。材料一下圖為長江下游部分地區略圖。材料二蘇州地處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組裝制造企業,擁有較為完善的生產配套。在當前社會經濟條件改變的背景下,部分企業面臨遷移或不遷移的選擇。蘇州某組裝制造企業探討是否遷往安徽的方案。若遷移,其生產條件有何改變?若不遷移,其需實行什么應對措施?答案改變:生產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運輸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動化生產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解析本題以長江下游部分地區略圖為背景材料,考查長三角地區工業區位選擇的相關學問。探討企業是否外遷要綜合考慮影響企業成本和利潤的各方面要素,辯證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16.[2015廣東文綜,41(4)(5),14分]山東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組成,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區工業以煤炭、電力、造紙為主。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學問,完成問題。材料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圖。(1)分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后對南四湖地理環境可能帶來的有利影響。(6分)(2)為了滿意調水的水質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