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龍坡區2025屆4月高三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重慶市九龍坡區2025屆4月高三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重慶市九龍坡區2025屆4月高三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重慶市九龍坡區2025屆4月高三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重慶市九龍坡區2025屆4月高三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九龍坡區2025屆4月高三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1964年,新中國郵電部發行編號為特66的郵票《知識青年在農村》,分別表現知青在農村收獲、種植、學習,科研的場景:該郵票A.客觀反映了文革中的“左”傾錯誤B.表明農村已初步改變落后的局面C.記錄現象推動農村生產關系變革D.意在宣傳知青建設農村的新風貌2.1836年,在廣州商館中落腳的外國商人約有50余家,其中英商31家,美商9家,葡萄牙、瑞典、荷蘭、法國商人各一家,還有“港腳”商(主要是英印的所謂“自由商人”)11家。這反映出A.西方列強已經打開中國市場 B.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爭奪對象C.清朝并未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D.中國對外貿易潛伏重大危機3.如表是在20世紀五十年代的中國古代史分期大討論中影響最大的兩種觀點。這反映出當時西周封建說和戰國封建說A.官方意識形態影響學術研究 B.“雙百方針”沒有得到貫徹C.土地問題是史學研究的重點 D.古代史研究很難有統一觀點4.《權端的年代》一書在介紹大蕭條時宣稱:“蘇聯,卻仿佛免疫似的,絲毫不為所苦……最保守的估計,從1929年開始,一直到1940年,蘇聯工業產量便增加了3倍”。蘇聯取得如此成就的內因在于A.新經濟政策調動了人民的熱情 B.資本主義的危機帶來了發展機會C.高度集中經濟體制的推動 D.國營企業的自主權擴大5.“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見豚尾及鋒試,道旁觀者拍手呼。”這首詩描寫的社會現象最有可能發生在A.太平天國時期B.洋務運動時期C.義和團運動時期D.辛亥革命之后6.下表摘編自《清代外債史論》,據該表可知借款次數總額經建借款額及占總額百分比鐵路借款額及占經建借款額百分比晚清政府2082.1億兩(白銀)3.7億兩;1.2%2.8億兩;76%北京政府64615.7億元(銀元)4.5億元;1.6%3.2億元;71%南京政府10845.0億元(銀元)6.0億元;2.3%2.2億元;37%A.政治民主運動推動經濟獨立發展B.近代中國政府比較重視鐵路建設C.經濟建設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D.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不斷加深7.有學者分析殷墟1004號大墓出土的兩件方鼎(如圖)時指出:來源不同的多類神獸融合成混合性的造型,取代了單一獨特的崇拜對象,將不同地區的禮儀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這說明A.中國的原始文化星羅棋布 B.各地接受商王族信仰崇拜C.商朝已形成統治地方力量 D.蘊含著大一統的權力模式8.1938年至1945年,國民政府建立起一整套從營造、入祀、公祭、日常管理到調查統計的國家忠烈祭祀制度。普設“忠烈祠”涵蓋了國民政府所認可的辛亥以來所有烈士但以抗日烈士為主。這一制度設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強對意識形態的控制 B.激發國人的抗戰精神C.促進對辛亥革命的研究 D.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9.有學者寫道:“為求侵華列強饒恕,不惜強迫中國四億五千萬人,每人出銀一兩,換取她回鑾北京充當女皇的地位。”該言論主要依據下列哪一條約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10.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是A.“萬能蒸汽機”的研制 B.電機的發明和運用C.鋼鐵冶煉技術的重大進展 D.交通運輸的新面貌11.秦代的基層組織最初是鄉、里,后來增加了亭。漢代在此基礎下又實行什伍制,令“五家為伍,十家為什”。這種做法A.減輕了民眾賦稅負擔 B.提高了國家動員能力C.強化了人身依附關系 D.導致了冗官問題出現12.《雅典的勝利》中寫到:多達兩萬名雅典公民,可以拿到國家發放的不同形式的津貼。約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至更多。這有利于A.改變雅典公民參政的政治結構 B.提高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質C.實現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 D.消除雅典公民之間的矛盾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農村經濟經營形式的改革以及經濟形式的多樣化,導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經濟職能分散。改革人民公社管理體制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1979年8月,四川省廣漢縣開始人民會社改革試點,拉開了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的序幕。人民會社體制改革的基本內容是由政社合一改為政社分設。具體來說分為三個層次:一、將人民公社的政權職能和經濟職能分開,原來有人民公社行使的基層政權職能由新成立的鄉政府或鎮政府行使;二、撤銷作為行政機構的生產大隊,但生產大隊作為獨立的經濟組織可以保留,成立農村基層的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辦理本地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三、生產大隊成了獨立的自負盈虧的集體經濟組織,其名稱或保留,或采用農村生產合作社等其他名稱。廢除人民公社的過程從1979年試點到1984年基本結束,歷時5年多,是一個逐步推開、分層次完成的漸進過程。1984年年底,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完成建鄉工作,人民公社改革基本完成。——趙德馨《中國近現代經濟史1949一1991》(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的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的特點及歷史意義。14.(20分)材料徐悲鴻(1895—1953)浙江宜興人,1918年,被聘為北大畫法研究會導師,他主張繼承古代繪畫的優良傳統,吸取西方繪畫中的優秀技法。1919年,徐悲鴻赴巴黎求學,8年后學成回國。從30年代后一直到建國初期,徐悲鴻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不少取材于中國傳統古籍如《列子》《史記》《尚書》等,表現出頑強抗爭、追求光明的民族精神。抗戰時期,他一方面不畏旅途奔波,輾轉籌辦畫展為抗戰籌集錢款,歷經九死一生從南洋奔波回國,另一方面又將滿腔愛國熱忱注到畫筆中,畫了很多激勵人們熱愛祖國、抵抗外侵的精品杰作。他以嫻熟的西方寫實主義繪畫手法對特定的時空環境進行描寫,表達了深刻的寓意和鮮明的主題,從而成為中國主題性繪畫史上的一個界碑,對于建國后50年代和60年代的主題性繪畫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摘編自石晶《藝術家的自我實現與時代擔當》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徐悲鴻藝術作品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徐悲鴻藝術創作的意義。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郵電部發行編號為特66的郵票內容,表現知青在農村收獲、種植、學習,科研的場景,可見其意在宣傳知青建設農村的新風貌,D正確;1964年“文革”尚未開始,排除A;農村初步改變落后局面是在改革開放后,排除B;1964年農村生產關系尚未發生變革,排除C。2、D【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在中國落腳的外商以英商居多,反映了英國的商業利益與中國聯系越加緊密,體現了英國工業革命即將完成對原料及市場的需求,中國閉關鎖國政策面臨嚴峻挑戰,對外貿易潛藏危機,D項正確;鴉片戰爭后通商口岸開放使中國市場被打開,排除A項;此時中國尚為獨立主權國家,排除B項;清朝此時仍繼續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排除C項。故選D。3、A【解析】

西周封建說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上層建筑,戰國說中的地主階級等內容說明當時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對歷史研究影響深刻,即官方意識形態影響學術研究,A正確;古史分期中出現了不同學說,這種學術爭鳴貫徹了雙百方針,B正確;題干主旨是古史分期,而非土地問題,C偷換概念,排除;D表述錯誤,排除。4、C【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斯大林執政時期開創了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國家按照統一計劃調配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較短時間里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受益于此,蘇聯迅速實現了工業化,故選C;1929年,斯大林已經公開宣布停止實施新經濟政策,排除A;B項是外因,不是內因,排除;斯大林模式下的國營企業的自主權很低,排除D。5、D【解析】

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材料“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見豚尾及鋒試,道旁觀者拍手呼”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剪辮的社會風潮,故D正確;太平天國時期和洋務運動時期并未形成剪辮的社會風氣,故AB排除;義和團運動扶清滅洋,與剪辮無關,故C排除。6、B【解析】從表格反映的鐵路借款額及占經建借款額百分比在不同歷史時期數額均較大可以看出,近代中國政府比較重視鐵路建設,對外借款有較大部分用于鐵路建設。故答案為B項。“政治民主運動”和“經濟獨立”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A項;從表格數據看,不能反映經濟建設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排除C項;《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化過程已經完成,排除D項。點睛:本題的解答主要是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從鐵路借款額及占經建借款額百分比在不同歷史時期數額均較大這一關鍵信息來確定答案。7、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殷墟作為商都,其出土文物呈現出“來源不同的多類神獸融合成混臺性的造型,取代了單一獨特的崇拜對象”可知,商代出現了文化融合的趨勢,說明商朝在政治力量方面出現了整合的趨勢,即已經形成統治地方的國家力量,故選C;材料強調的是融合,而非多樣,排除A;禮儀崇拜合并成共同信仰,并不意味看各地區接受了商王族的信仰,排除B;選項D不符合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排除。8、B【解析】

根據材料國民政府在各地普設“忠烈祠”的目的是弘揚抗日烈士精神,從而達到激發國人的抗戰精神的目的,故選B;材料顯示對抗日烈士的褒揚,而不是意識形態的控制,A錯誤;材料體現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不是辛亥革命時期,C錯誤;抗日戰爭是全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目的不是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D錯誤。9、D【解析】從題干中可知,賠款數額為4.5億兩白銀,可以判斷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強迫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慈禧太后希望借此來保住自己的地位。所以D正確。10、B【解析】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中,最突出的是電氣、內燃機和化工。電能的應用、電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故B正確;A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排除;鋼鐵冶煉和交通運輸發明均不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內容,排除C和D。故選B。11、B【解析】

根據題干可知,秦代到漢代,通過鄉、里、亭和什伍制度,強化了政府對民眾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官府的組織員力度,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賦稅減輕的信息,排除A項;政府加強對民眾的管理不能等同于人身依附,排除C項;秦漢基層組織不屬于官僚體系,排除D項。故選B。12、A【解析】

材料信息是,伯利克里的津貼制度促使“約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至更多”的公民積極參政,這就使大量平民參與到政權中來,從而有利于改變雅典公民參政的政治結構,故A正確;津貼制度和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質無關,故B錯誤;這一制度不能實現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故C錯誤;這也無法消除雅典公民之間的矛盾,故D錯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背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農村經濟形式的多樣化;人民公社體制不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2)特點:政治職能和經濟職能分開;先個別試點后全國推廣;政社分設;逐步推開、分層次漸進。意義: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促進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利于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改善國家基層治理【解析】

(1)依據材料中“農村經濟經營形式的改革以及經濟形式的多樣化,導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經濟職能分散。”、“改革人民公社管理體制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1979年8月,四川省廣漢縣開始人民會社改革試點,拉開了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的序幕。”信息結合所學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農村經濟形式的多樣化、人民公社體制不適應農村經濟的發展等方面概括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的背景。(2)特點:依據材料中“人民會社體制改革的基本內容是由政社合一改為政社分設。”、“將人民公社的政權職能和經濟職能分開”、“廢除人民公社的過程從1979年試點到1984年基本結束,歷時5年多,是一個逐步推開、分層次完成的漸進過程。”等信息結合所學從政治職能和經濟職能分開、先個別試點后全國推廣、政社分設、逐步推開、分層次漸進等方面分析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的特點。意義:依據材料中“農村經濟經營形式的改革以及經濟形式的多樣化,導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經濟職能分散。”、“改革人民公社管理體制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將人民公社的政權職能和經濟職能分開,原來有人民公社行使的基層政權職能由新成立的鄉政府或鎮政府行使”、“撤銷作為行政機構的生產大隊”等信息結合所學從推進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促進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有利于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改善國家基層治理等方面分析人民公社體制改革的歷史意義。14、(1)特點:受中西文化的影響;有強烈的時代特色;運用西方寫實主義手法;主題鮮明,寓意深刻;體現民族精神。原因:曾留學海外接觸大量外國藝術文化;抗戰時期民族精神高漲;徐悲鴻的個人擔當意識與愛國主義思想濃厚。(2)意義:激勵人們熱愛祖國、抵抗外敵;對后世主題性繪畫產生積極影響;樹立了一代藝術家的光輝典范。【解析】

(1)特點:據“主張繼承古代繪畫的優良傳統,吸取西方繪畫中的優秀技法”得出受中西文化的影響;據“畫了很多激勵人們熱愛祖國、抵抗外侵的精品杰作”得出有強烈的時代特色;據“以嫻熟的西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