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全冊2017年用_第1頁
西師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全冊2017年用_第2頁
西師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全冊2017年用_第3頁
西師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全冊2017年用_第4頁
西師版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全冊2017年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

克、千克、噸的認識

總第1課時

教學執課課

余朝友余朝友克、千克、噸的認識第1課時

設計教題時

教學

教科書第2頁內容

內容

知識與技能通過調查與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及計量工具。

過程與方法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

概念。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與價值觀

教學建立“克”的概念。

重點

教學建立“克”的概念。

難點

教具1學生進行課前調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質量及秤。

準備2準備天平、電子秤、2分硬幣、1克鹽及一些較輕的物品。

任課教師

師生活動

自主意見

一、組織交流,了解單位與工具

1了解質量單位

課前,老師請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誰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與大家

交流?

學生交流。

老師把學生說的物品的質量寫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000克、

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噸……

教師指出: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噸都是計量物品輕重的單位。其

中的公斤、斤、兩是中國傳統的計量單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噸

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是咱們將要研究的內容。

2認識工具

在調查活動中,你發現了哪些工具可以稱出物品有多重?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教科書第1頁圖上的各種秤,并作必要的補

充與說明。

二、動手操作,認識克

1教師出示一小勺鹽(重1克),估一估它的質量

請學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來稱?

經過討論,學生確定要用天平來稱。

2介紹天平

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強調指針左右擺動得一樣就平衡了)。

3稱鹽

教師示范用天平稱出這一小勺鹽的質量是1克C

用手掂一掂1克的鹽,說一說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幣有多重嗎?誰來估一估

學生用天平稱出2分的硬幣重1克。用手掂一掂,說一說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拿出學生能想到的一些輕的物品。

6討論:你認為什么情況下使用克作單位

三、課堂活動

1分組活動;稱學習用品

先估一估,再稱一稱,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寫記錄單。

2獨立作業,看圖,填一填(教科書第2頁)

指導學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后延伸

總第2課時

教學執課課

余朝友余朝友克、千克、噸的認識第2課時

設計教題時

教學

教科書第3頁內容

內容

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實踐活動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

知識與技能

的概念。

維掌握克與千克的進率,能進行簡單換算。

過程與方法

標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對物品質量的估計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操作能力。

與價值觀

教學建立“千克”的概念。

重點

教學建立“千克”的概念。

難點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準備

任課教師

師生活動

自主意見

教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你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嗎?誰愿意說給大家聽?

當一個學生說出體重之后,問一問,誰比他重?還有誰更重?咱們班上誰

學最重?

教師隨機作記錄:30千克、32千克、40千克、46千克……

我們班最重的同學都沒有老師重?看了老師的體重,你有什么感覺?

過為了便于比較,也為了記錄簡便,老師用來表示體重的單位應該與你們的

一樣,都用千克作單位。

教師:今天這節:果,我們就來認識千克。(板半:認識千克)

程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1千克

(1)出示一袋500克的碘鹽,用手掂一掂,再估一估它有多重。

請學生讀出包裝上的數據。

再出示一袋同樣的碘鹽,問學生:兩袋這樣的碘鹽重多少?

告訴學生1000克就是1千克。

教師板書:1000克=1千克

千克用kg表示。lkg=1000g

(2)將這兩袋鹽放在臺秤上,請學生看指針所指的刻度是1千克。

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重1千克?

(3)學生一只手拿一枚2分硬幣,另一只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掂一掂,

說出自口的感受。

(4)討論:你認為通常在什么情況下用千克作單位?

結論:計量較重的物品有多重時,通常用千克作單位。

(二)操作活動,稱物品

每組拿出自己準備的秤。

(1)稱出1千克鹽、3千克大米、2千克水果糖。(也可以用作業本、數

學書等代替)用手掂一掂。

(2)稱8個蘋昊、3個蘿卜,掂一掂,估計一下這些物品有多重,再稱

一稱。

學生交流:你用什么工具稱?怎樣稱的?

(三)克與千克的換算

(1)這袋大米重3千克,如果用克作單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學生說出:1千克是1000克,3千克就是3000克。3kg=3000g(板

書)

這3個蘿卜重2000克,如果用千克作單位,怎么表示?你是怎樣想的?

比較這兩個式子:3kg=3000g2000g=2kg,你發現了什么?

(3)老師的體重是50000克,真的比全班所有的人都重嗎?

50000克就是50千克,全班最重的是48千克,老師比全班的同學都重。

三、課堂活動

(1)對口令。(2)填一填。(3)分組活動,稱一稱。

選擇一件你想稱的物品(例如書包、椅子、桌子、學生……),估計一下

有多重。

全班交流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后延伸

小豬重30千克,小貓重5千克,大公雞重3千克,母雞重2千克,兩只

小雞分別重500克。它們要坐船去游玩,大木船規定不能超過33壬克,

小木船規定不能超過9千克。它們怎樣坐船?

教學

反思

總第3課時

教學執課課

余朝友余朝友克、千克、噸的認識第3課時

設計教題時

教學

教科書第4頁內容及第5頁課堂活動

內容

知識與技能在實踐、觀察與推算的活動中,認識1噸物品有多重,建立噸的概念。

維過程與方法掌握千克與噸的進率,能進行簡單換算。

目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實際應用的能力。

標與價值觀

教學建立噸的概念。

重點

教學建立噸的概念。

難點

教具1請學生課前去調查貨車的載重量。

準備2教師準備體重秤、1桶水、等。

任課教師

師生活動

自主意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愿意把你了解到

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學生交流自己看到的貨車車身上寫著準載2噸、4噸……

教師發現了一輛長安小貨車,車身上寫著準載1000千克,另一輛小貨車

車身上寫著準載1噸,哪輛車的準載量大?

引發學生的爭議.進而引出課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噸。(板書:認識噸)

二、建立概念

1認識1噸

(1)請一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學生站上體直秤。告訴大家,余朝友的

小學生大約重25千克。

同桌互相抱一抱,或者背一背。說一說對25千克的感受。

(2)請4個學生上臺,算一算,他們的體重一共約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樣?100千克重不重?

(3)請40個學生起立,算一算,他們的體重一共約是多少千克?

想象一下,把這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4)1000千克就是1噸。1噸重不重?

板書:1噸=1000千克。

2算一算,加深對1噸的認識

(1)出示重20千克的一桶水,放在體重秤上v請學生用手拎一拎,說一

說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桶水重1噸?

(3)出示重50千克的1袋米。請學生用手提一提(先請一個學生提,再

請兩個學生一起提,然后請三個學生一起提),說一說感受。

推算:一下,多少袋米重1噸?

3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噸

啟發學生舉例:如大象約重4噸,大黃牛約重1噸,家中上月用水約5

噸...

教師舉例:城市家庭每月的排放污水量,城市家庭全年生活垃圾量,每人每

年消耗的食品量……從而進行環保教育。

與克、千克相比較,你認為什么情況下使用噸作單位?

結論:計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認識進率

1噸=1000千克。

(1)出示兩輛車的圖片,其中一輛車身上寫著2000kg,另一輛車身上

寫著4噸。

填一填:2000kg=()噸4噸=()kg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啟發學生說出1000千克是1噸,2000千克就是2噸;1噸是1000千克,

4噸是4000千克。

噸與千克的進率是1000。把用千克作單位的數換算成用噸作單位的數,

要去掉3個0;把用噸作單位的數換算成用千克作單位的數,要加上3個

0o

(2)判斷。

(3)解決問題。

①看圖,這幅圖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問題?

②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答。

③教師: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你遇到了什么情況?怎樣思考的?

學生2:都變成用千克作單位的數,5噸=5000kg,5000-2000=3OOO(kg)。

總結:可以統一成用噸作單位,也可以統一成用千克作單位。

四、全課小結(略)

五、課堂練習

六、課后延伸(可用計算器)

一個雞蛋大約重50克,如果1個人1天吃1個雞蛋,多長時間能吃掉1

噸雞蛋?

教學

反思

總第4課時

教學初課課

余朝友教余朝友題克、千克、噸的認識時第4課時

設計

教學

教科書練習一內容

內容

1、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晟單位,加深對質吊單位的理解。

知識與技能

2、應用克與千克、千克與噸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維應用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次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標情感、態度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與價值觀

教學單位間的換算

重點

教學單位間的換算

難點

教具掛圖

準備

任課教師

師生活動

自主意見

一、選擇單位

(1)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質量單位?

板書:克千克噸g、kg、T

(2)舉例說明,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哪個單位?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較輕較重很重

(3)想一想,在()中填上合適的單位。

教1個梨重180()o

爸爸的體重是67()。

1頭河馬大約重1()。

學1本連環畫約重216

一輛大貨車運白菜3()o

小馬虎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c

過早晨,天剛亮,我就起床了。我拿起50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

了臉。媽媽早就準備好了一杯250克的牛奶、一個55千克的雞蛋和一個

200噸的蘋果。穴一會兒,早飯吃完了,我親熱地跟可愛的小狗告別,這

程只小狗足足有20克重。我背起3噸重的書包高高興興地向學校跑去,剛

到學校大門,就看見一輛滿載著約4克的糧食的大貨車正在食堂卸貨呢!

說一說,你覺得這篇日記可笑的地方在哪里?應該怎么改?

二、單位換算

1說一說:克與千克、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

克與千克、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板書:克1000千克1000噸

2填一填(教科書第6頁:第7題)

4000g=()kg9kg=()g

()g=7kg6噸=()kg

8000kg=()噸()kg=4噸

學生獨立作業,完成之后,請學生評講,就4000g=()kg,6噸=()kg這兩

題追問單位間的進率及思考過程。

3在O里填上>、<或=

25kgO25g999gOIkg5噸05000kg

4800kgO48噸56kgO65kg7kg07000g

2口屯O1999kg5000gO51噸

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填。

三、解決問題

(1)出示圖及題目:有5000克白糖,每1千克裝1袋,可以裝多少袋?

(2)學生自編一個類似的實際問題,同桌相互解決。

(3)出示圖看圖,你從圖上了解了哪些信息?提出了什么問題?

說一說,你是怎么解答的?

總結:當相加或相減的數單位不一樣時,要先換算單位,統一單位。

(4)出示圖及題目:

王叔叔家裝修房了,這是他在個建材市場購買材料的清單:

水泥河沙地磚紅諾墻磚

2噸3000千克1100千克1噸900千克

王叔叔租了兩輛準載4噸的貨車,可以怎樣裝貨?

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四、數學小調查

(1)到商店調查卜面商品有多重。

一把掛面、一包奶粉、一袋味精、一袋洗衣粉……

(2)查閱資料?,調查下面的動物有多重。

一頭牛、一頭鯨、一只蜂鳥、一只鴕鳥……

小組合作,完成調查任務,并自己交流。

第二單元一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的乘法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能正確地□算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砒上進

行教學的。在本單元中,口算有利于學生掌握筆算和學習估算,在進行筆算和估算的同時乂

可以鞏固口算,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筆算乘法是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問題解

決,,的教學,將乘法計算置于現實情境中,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止確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但缺少

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學生而言計算是枯燥乏味的,機械地訓練使學生厭煩,使學生對數學失

去興趣。因此適當地創設一些具體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一位數

乘多位數,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獨立思考、合作交

流的基礎上一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允許學生用遷移、類推等方法展示思維過程和結果,給他

們質疑、探窕發現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多種多樣的數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計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的乘法。

2、經歷一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的計算過程。

3、在具體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4、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熟練地計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的乘法。

教學難點

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的乘法。

學法指導

在學生充分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允許學生用遷移、類推

等方法展示思維過程和結果,給他們質疑、探究發現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在多種多樣的數

學活動中學習數學。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學具。

課時安排(共18課時)

一位數乘兩位數.........................................................7深時

一位數乘三位數.........................................................6課時

問題解決................................................................「果時

整理與復習.............................................................1課時

練習七..................................................................1果時

單元測試...............................................................2課時

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表(第二單元)

班(年)級三年級學科數學備課教師執教教師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9頁的例1、例2.課型計算課第1課時

教學模式情境引入一新課嘗試一討論交流一小結點撥一鞏固練習

1、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能熟練進行口算。

教學目標2、理解一位數乘整十數和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口算算理。

3、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理解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口算算理。

教學方法觀察法、轉化法、類推法。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一、引入

1、出示教材第8頁情境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一說在這個動物樂園里發生了什么事?

2、提問:對于圖中提出的這些問題你能用什么方法解答?

(1)學生獨立思考。

(2)小組內合作交流,說說怎樣列式解決自己所提出的問題。

(3)指名匯報。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位數乘整十數和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算方法。[教

師板書課題:一位數乘兩位致(口算)]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一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1)合作學習.探討算法。

(課件出示例1)說一說從題中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

(有3箱雞蛋,每箱20個,一共有多少個雞蛋?)

你能列式解答嗎?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計算方法在小組內說?說。

①學生在答題紙上列出算式。

②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說說你為算法。

學生可能說出的方法有:

甲:20+20+20=60a

乙:20X3=60,想:3個20的和,也就是20+20+20=60。

丙:20X3=0,想: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

T:20X3=60,想:因為2X3=6(二三得六),所以20X3=60(在乘得的積的末尾再添上1

個0)。(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選擇性地板書)

(2)動手擺擺,理解算法。

教師:你能根據算式為意義用小棒投一探.并說說口算方法嗎?

①小組內討論、交流,

②選出代表上臺邊演示,邊講解。

(3)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算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歸納:一個整十數乘一位數,先用整十數“()”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計算出結

果后,然后在乘得的積的末尾再添上1個0。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

2、學習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

(出示教材例2)仔細看圖說說已知什么,求什么?

我們該怎樣列式?又該如何計算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學生獨立在答題紙上列出算式,并試著口算出結果。

(2)小組內交流,并說一說口算方法。

(3)集體交流。

(4)擺小棒掌握算法。

想一想13X2的意義是什么?(2個13)

根據13X2的意義,讓學生獨立用小棒擺出來。

小組互相說?一說口算順序。學生邊說,邊動手操作,

(先拿出表示10X2=20,2個10的小棒是20,再拿出表示3X2=6,2個3的小棒是6,合

起來是26,20+6=26o)

教師板書;13X2=26想:13=0+3,10X2=20,3X2=6,20+6=26。

歸納總結:口算一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時,可以用數的組成的方法進行口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9頁例1的“試一試”。

(1)學生先獨立完成。

(2)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3)觀察計算結果,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教師強調:一個整十數乘一位數,先用整十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計算出結果后,

再在積的末尾添上1個0。

2、讓學生完成第9頁例2的“試一試”。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

(2)集體交流、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討論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學會了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力法。知道一般采用轉化成表內乘

法或用數的組成進行口算,

五、作業

口算:

60X2=50X4=90X3=80X7=

23X3=42X2=12X4=22X3=

六、板書設計:

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算

例1:20X3=60(個)想:2個十乘3是6個十,就是60。

例2:13X2=26(個)想:13=10+3,10X2=20,3X2=6,20+6=26。

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表(第二單元)

班(年)級三年級學科數學備課教師執教教師

教學內容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課型計算課第2課十

教學模式情境引入一一新課嘗試一討論交流一小結點撥一鞏固練習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2、理解并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估算。

3、應用估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理解并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正確地進行估算。

教學方法引導探究法、創設情境法。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一、情境引入

1、多摸體課件出示例3情境圖: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觀察情境圖后自由發言。)

2、爸爸摘的這6篋梨共有多少千克?你會怎樣做?

學生各自發表意見。(把每筐梨都稱一稱,然后把每筐的重量加起來得出總重量:6筐梨的

重量可以不是精確的數字,用估算的方法即可。)

3、教師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估算)]

二、探索新知

1、探究?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估算方法。

(1)合作學習,探討算法。

課件出示教材例3問題(1)6筐梨大約重多少千克?

問:你能列式解答嗎?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計算方法在小組內說一說。

①學生在答題紙上列出算式。

②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③全班交流,說說你的算法。

學生可能說出的方法有:

甲:32X6~80(kg),把32看成30來計算。

乙:因為32接近30,把32看作30米計算,即30+30+30+30+30+30=180(kg)

丙:根據題意可以列式為32X6,因為只需要知道這6筐梨大概的重量,所以將32看成30,

計算30X6=180(kg)就可以了……

(2)引導學生對比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出第三種方法較為簡便、快速。問:這里應該用“=”

還是用“7”?

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因為180是30X6的精確值,應該用

教師追問:180對于這道題來說是精確值嗎?

學生討論,思考得出180是這道題的估算結果。

(3)問:為什么把32看作30,而不看成40呢?

小組內討論,并集體交流。

(因為30千克和32千克相差2千克,而40千克和32千克相差8千克,所以32垠接近30,

把32看成30的計算結果更接近于實際重量,即越接近于32,誤差便越小。)

2、遷移類推,發現規律。

教師:同學們能不能根據上面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⑵?

(D學生小組內討論交流,推算出估算方法及結果。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2)指名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3)讓學生完成教材第10頁例3的填空。

3、教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道算式,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引導學生歸納估算方法。

估算步驟:找出兩位數接近的整十數,然后用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計算出結果。注

意如果是所列算式的精確值要用“=",實際是原題的近似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0頁“課堂活動”第1題。

(1)學生先獨立完成“

(2)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一個打字員1分鐘能打89個字,一份文件他打了8分鐘。這份文件大約有多少個字?

(1)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

(2)集體交流、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討論了哪些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在估算時,把兩位數看成?個和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計算。計算結果雖然

是原題的估算值,但仍然用“二"c

五、板書設計

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1)6筐梨大約有多少千克?

30X6=180(kg)32接近30,把32看作30。

答:6篋梨大約有180千克.

(2)3袋化肥大約重多少千克?

50X3=150(kg)48接近50,把48看作50。

答:3袋化肥大約重150千克。

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表(第二單元)

班(年)級三年級學科數學備課教師執教教師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頁練習二。課型練習課第3課時

教學模式復習導入——鞏固練習——討論交流一一小結點撥一一拓展延伸

1.梳理、鞏固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教學目標2.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口算的方法并能結合生活實際進行估算。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

教學重難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及估算方法。

教學方法引導法、講解法。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一、復習引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估算,學會了把一位數乘整十數轉化成表內乘法

來進行口算;還學會了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以及用估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

題……通過學習,你一定有不少收獲,我們一起來回顧交流一下,共同完成練習二。

二、鞏固練習

(一)仔細看圖,列出算式。

練習二第1題。

1.仔細看圖,說說圖意。

2.根據圖意在課本上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

3.交流、訂正。

(-)認真觀察,發現秘密。

練習二第2題。

1.獨立計算出結果

2.仔細觀察每一組算式及結果,說一說你的發現。

3.反饋匯報。

(三)算一算,說一說。

練習二第3題。

1.□算出結果,寫在書上。

2.說說□算方法,組內交流。

3.指名匯報.

(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練習二第8題。

1.仔細讀題,從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要求一篇400字的作文稿她8分能不能打完,首先要求什么?組內交流匯報。

3.怎樣求出她8分鐘能打多少個字?

4.列式計算。

5.反饋匯報。

6.你用什么方法計算?組內討論后匯報交流。

三、布置作業。

練習二第4、5、6、7、9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哪些題你還沒太懂,提出來,大家?起解決。

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表(第二單元)

班(年)級三年級學科數學備課教師執教教師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例4及相應的練習。課型計算課第4課時

教學模式情境引入一新課嘗試一討論交流一小結點撥一鞏固練習

1.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一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2.理解并掌握不進位的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理解并掌握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方法嘗試法,引導法,遷移法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一、情境引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C

(1)出示例4圖,仔細觀察,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質疑:根據情境圖,提出數學問題。

生獨立思考后提問:一共有多少個茶杯?

2.□答列式。12X4=

3.嘗試計算。

<1)學生獨立嘗試計算。

(2)組內交流算法,找出自己喜歡的方法,將其寫或畫在答題紙上。

(3)指名匯報交流,學生講解各自的思路。

方法一:連加。12+12+12+12=48

方法二:分解組合。12=10+2,10X4=40,2X4=8,40+8=48

方法三:用小棒擺圖,(略)

方法四:畫圖。|12_I___12_I___L2I___12_|

二、探究新知

1.討論比較算法。

討論:以上哪種算法比較簡便:說明原因。

組內討論,集體交流,并說明理由。

2.合作學習,探索豎式。

你能試著用數的分解組合的方法,將這幾個算式寫成豎式嗎?試試看。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寫出討論結果。師巡。

(2)指名板書討論結果。

(3)說說自己的思路。

(4)評一評,哪種方法更簡便。

學生1:12學生2:12

X4X4

848

40

48

3、規范格式,歸納方法。

(1)師展示乘法豎式。

1212

X4X4

848

40

48

(2)同桌互說12義4筆算豎式的過程。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13頁“試一試”。

1.學生獨立完成豎式計算,

2.交流訂正,并說說豎式計算的順序。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在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

五、板書設計:

一位數乘兩位數

第四課時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進位)

連加分解組合12X4=48(個)

1212=10+212

1210X4=40X4

122X4=848

+1240+8=48答:一共有48個茶杯。

48

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表(第二單元)

班(年)級三年級學科數學備課教師執教教師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4頁例5及相應的練習課型計算課第5課即

教學模式情境引入——新課嘗試一一討論交流一一小結點撥一一鞏固練習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意義。

教學目標2.理解并掌握進位的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3.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掌握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時進位的方法。

教學方法演示法、嘗試法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出示例5,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二.探究新知

1.由圖解題。

(1)要求一共有多少個玩具?實際上是求什么?(3個24是多少?)如何列式?(24X3)

(2)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板書課題)

2.探討算理算法。

(1)學生獨立探索。(試算)

(2)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同組的同學聽。

(3)分組匯報,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師板書。

方法一:連加方法二:豎式計算

2424

24X13

+24q2

72

方法三:擺小n棒wm

(4)課件演示,借助擺小棒的過程,說明用3乘24個位上的4得12,然后再彤3乘24十

教學過程及師牛活動批注與反思

位上的2得6(),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演示時,強調進位要打進位點。

(5)討論以上計算方法哪種好,并說明理由。

(6)生邊列豎式計算,邊說計算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樣寫?

3.明確算法。

討論:為什么要從個位乘起,而不先從十位乘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4頁“試一試”。

2.列式并用豎式計算。

(1)14的6倍是多少?

(2)3個28相加是多少?

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強調:列豎式計算時,末位對齊.從個位乘起,哪一位上的枳滿

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

四、課堂小結。(略)。

五、板書設計

一位數乘兩位數

第五課時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不連續進位)

24X3=72(個)

20X3=6024

4X3=12X?3

60+12=7272

答:一共有72個玩具。

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表(第二單元)

班(年)級三年級學科數學備課教師執教教師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4頁例6及相應的練習。課型計算課第6課時

教學模式情境引入一一新課嘗試一討論交流一小結點撥一鞏固練習

1、能用一位數乘兩位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目標2、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掌握連續進位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方法討論歸納法、情境引入法。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一、引入

1、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外出參觀嗎?你最想到什么地方去參觀?(指名學生交流)今天,

某學校組織同學們到科技誼去參觀(課件出示:教材例6的情境圖)請仔細觀察,從圖中你了解

了哪燉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己知:有9輛這樣的客車,每輛車準載客35人。問

題:最多可以載客多少人?)

2、學生思考:求”最多可以載客多少人?”應該怎樣列式?為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35X9,也就是求9個35是多少。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35X9=)

二、探索新知

1、估一估。

提問:你能估計這9輛車最多可以載客多少人嗎?

(1)小組討論估算方法,

(2)集體交流估算方法,

學生1:1輛車載客次人,10輛車教客是350人,9輛車載客的人數一定比350人少。

學生2:30X9=270,40X9=360,因為35比30大,比4()小,所以35X9的得數在270和

360之間。

2、算一算。

思考:真的像我們估計的那樣嗎?請同學們計算出它準確的結果進行對比。

(1)請學生獨立思考,并動筆在答題紙上做一做。

(2)小組內說一說你的計算方法。

(3)全班交流。

學生1:35X學-35=315(人)

教師追問學生1:你為什么要這樣算?

學生1:先口算出1()輛車載客的人數,再從10輛車載客的人數里減去1輛車載客的人數就

是9輛車載客的人數。

學生2:35X9=275(人)

35

X49

275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學生3:35X9=315(人)

35

X,9

"31r

(選出兩名用豎式做,而結果不相同的同學,分別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豎式。)

3、議一議。

討論:請同學們說說,為什么都是豎式計算,結果卻不同昵?

(1)小組討論。

(2)班內交流,并分析錯誤的原因,糾正錯誤.

(學生2乘完十位后,忘記加個位進上來的數了。)

4、說一說。

(1)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整個計算過程。

(個位上5X9=45,向十位進4后,十位上3X9=27,表示27個十,27個十還要加上剛才進

上來的4個十,就是31個十,3應該寫在積的百位上,1應該寫在積的十位上。)

(2)教師小結:9與3乘得27,加上個位的進位數4得31,要向百位進3十位寫1,由于第

一個因數沒有百位,所以向百位進的3不必進到橫線上,可直接寫在百位上。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5頁“課堂活動”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一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是什么,計算時需

要注意什么。

教師強調:不要忘記加進位數。

2、(課件出示)找出錯因,并改正。

(1)34⑵34(3)34

X38X「8X38

92262—241

①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

②集體改正,并說明錯因。

教師強調錯因:(1)只注意第一次進位,忘記加后面進上來的數。(2)進位加錯。(3)錯用進

上來的數去乘另一個因數,

四、課堂小結

通過剛才的練習,大家來來說一說在計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時應注意什么?

五、作業

筆算:

2X84=43X8=27X5=14X8=

六、板書設計

一位數乘兩位數

第六課時一位數乘兩位數(連續進位)

35X9=315(人)

35

X49

3To

答:最多可以乘坐315人。

集體備課教學設計表(第二單元)

班(年)級三年級學科數學備課教師執教教師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課型練習課第7課時

教學模式復習導入——鞏固練習——討論交流一一小結點撥一一拓展延伸

1、鞏固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目標2、通過練習,加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戾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準確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難運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熟練、準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方法引導法、討論歸納法。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批注與反思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我們學習了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誰來說一說筆算方法?

追問:在筆算時要注意什么?

2、同學們對一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掌握得怎樣。今天這節課,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我們一

起完成練習三。

(板書:練習三)

二、鞏固練習

(一)說一說,算i算。

出示教材第16頁第3題。

提出要求:

1、讓學生在答題紙上進行豎式計算。

2、指名上前板演。

3、小組討論,找出板演同學錯誤的原因。

4、指名訂正并說說計算的方法。

5、小組內交流計算結果,并進行訂正。

(二)找錯因。

出示教材第17頁第7題。

提出要求:

1、仔細觀察,判斷對錯。

2、說一說計算錯誤的原因。

3、在答題紙上進行改正。

4、投影儀展示改正結果。

(三)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16頁笫2題。

提出要求:

(1)仔細看圖、讀題,從中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匯報討論結果。

(3)請同學們獨立列出教材第2題第(1)題算式,求出結果。

(4)反饋反報.

(5)要求“買9盒彩色筆,100元夠嗎?”要先求出什么?

教學過程及師生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