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353-2021 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1頁
T-CACM 1353-2021 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2頁
T-CACM 1353-2021 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3頁
T-CACM 1353-2021 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4頁
T-CACM 1353-2021 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C10/29團體標準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規范TC2021-03-16發布2021-03-16實施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T/CACM1353—2021前言 引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設計與評價技術要點 4.2試驗總體設計 4.4辨證標準 4.5受試者的選擇與退出 4.7有效性評價 4.8安全性觀察 4.9試驗的質量控制 4.10倫理學要求 附錄A(資料性)頸動脈粥樣硬化診斷標準 附錄B(資料性)頸動脈斑塊MR影像評估 附錄C(資料性)頸動脈粥樣硬化中醫辨證標準 附錄D(資料性)基于證候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癥狀分級量化列表 參考文獻 ⅠT/CACM1353—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提出。本文件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天壇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吳圣賢、連鳳梅、程金蓮、吳輝、張新榮、杜雅薇、楊文利、王新高、王耀獻、劉金民、鄒憶懷、高蕊、謝雁鳴、王忠、胡鏡清、雷燕、孫增濤、王保和、胡思源、周莉、周靜威、張立山、T/CACM1353—2021Ⅱ頸動脈粥樣硬化(CAS)是指頸動脈由于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狹窄或閉塞性疾病,是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是全身性動脈硬化在頸動脈的表現[1],臨床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中國成年人口中,大約有的人具有頸動脈斑塊[2],新近研究提示,缺血性腦卒中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檢出率高達頸動脈粥樣硬化是頸動脈狹窄、腦卒中和TIA的重要原因,頸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頸動脈狹窄約占頸動脈狹窄的以上、造成的卒中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而且頸動脈狹窄越嚴重,卒中風險越高、病情越重。頸動脈粥樣硬化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S)及強化藥物治療(OMT)是當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治療方式,其中OMT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OMT的核心藥物是他汀,終極目標是逆轉或消退斑塊,但他汀類藥物具有一定副作用,限制了部分患者的臨床應用。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仍是目前防治腦卒中的關鍵問題,臨床上迫切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的創新藥物。在臨床上,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具有一定的優勢,故評價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至關重要,但目前缺乏完善的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規范,大多數相關臨床試驗仍以臨床經驗為主進行試驗,且在臨床試驗設計、診斷與辨證標準、有效性與安全性評價等方面存在缺陷,這嚴重影響了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療效評價等方面的規范性與準確性。為提高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的規范性,結合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協請專家指導,特制定本文件,以指導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試驗設計與有效性、安全性評價的準確性和規范性。本文件尊重中醫臨床思維規律,以“病證結合”為研究思路,通過文獻溯源、統計處理、臨床經驗總結和專家問卷調查等方式,逐步建立本文件,指導針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治療的臨床研究。1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規范本文件提出了中藥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設計與評價的主要方法。本文件適用于中藥新藥及上市后再評價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設計,主要針對治療頸動脈斑塊本身的中藥臨床試驗而設,包括三類:一是定位于減輕頸動脈內中膜增厚的試驗;二是定位于穩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三是定位于消退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其他針對斑塊本身的臨床試驗,如中藥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總負荷的影響、對斑塊內膜厚度的影響、對斑塊炎癥的影響、對斑塊鈣化的影響等,可參照本文件并結合相關文獻進行設計。本文件不適用于腦卒中的治療和預防。本文件供中醫師、中西醫結合醫師及科研人員借鑒與參考。2規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3術語和定義3.1頸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由于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狹窄或閉塞性疾病,是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是全身性動脈硬化在頸動脈的表現[1]。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按照外形特征分為三類:無回聲/低回聲斑塊,混合回聲斑塊和鈣化回聲斑塊[3]。本病的病因多樣,其中年齡>60歲、男性、長期吸煙史、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癥等是頸動脈斑塊形成的危險因素[4]。3.2穩定斑塊不易于受損或不容易破裂啟動凝血反應形成血栓的斑塊。3.3易損斑塊具有血栓形成傾向或極有可能快速進展成為“罪犯斑塊”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內出血[5]、薄/破裂纖維帽、斑塊炎癥等是易損斑塊的重要特征[6]。3.4斑塊潰瘍二維灰階成像模式下顯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面纖維帽破裂不連續:潰瘍深度>2mm,潰瘍長度>2mm,可見明顯潰瘍基底壁,表面呈“火山口樣”凹陷,縱向彩色多普勒超聲示血流信號充盈至基底壁,CDFI顯示潰瘍部有渦流[7]。2T/CACM1353—20213.5內中膜厚度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測以頸動脈分叉處內膜和中膜的厚度(作為內中膜增厚的標準[7]。3.6頸動脈狹窄彩色多普勒超聲或血管核磁檢查頸動脈狹窄程度,狹窄<50%為輕度狹窄。狹窄在50%~69%為4設計與評價技術要點應根據藥物的組方特點、臨床應用經驗和既往研究結果,明確藥物的臨床定位。用于頸動脈粥樣硬化中藥品種的臨床試驗定位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定位于減輕頸動脈內中膜增厚的試驗;二是定位于穩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三是定位于消退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4.2試驗總體設計頸動脈粥樣硬化中藥臨床試驗,尤其是確證性試驗,應采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和/或陽性藥平行對照、優效性檢驗、多中心臨床研究的設計方法。無論何種定位,均可設計劑量探索試驗,觀察不同劑量下的受試者有效性與耐受性,評估風險-效益關系。a)對照:因頸動脈粥樣硬化目前沒有公認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推薦采用安慰劑對照,或包括安慰劑和陽性藥在內的三臂試驗設計。b)隨機與分層:為控制混雜與選擇性偏倚,建議臨床試驗采用合理的隨機化,如簡單隨機、區組隨機、分層隨機等。為保證試驗中心效應可控,建議按照研究中心做隨機化分層。c)盲法:為避免偏倚,建議采用雙盲法。原則上,設盲數量越多,偏倚越小,雙盲設計優于單盲及不設盲,為減少試驗中人為混雜因素,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較嚴格的盲法設計。對于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試驗,若選擇頸動脈超聲作為主要結局指標,則應對超聲測量者進行設盲。如試驗藥與對照藥在規格與使用方法等不相同,可以考慮采用雙模擬技術。d)樣本量估算:需根據試驗藥物前期臨床研究數據進行樣本含量估算。4.3診斷標準頸動脈粥樣硬化主要基于血管超聲做出的診斷,一般不需要其他理化檢查。其診斷標準建議采用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超聲診斷標準[7],見附錄A。使用頸動脈高分辨核磁評估頸動脈斑塊易損性,見附錄B。中醫學并沒有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單獨記載[10],但其涉及的各種病癥如眩暈、頭痛、中風等均有詳細記載,綜合近年來相關研究結果,將頸動脈粥樣硬化分為氣滯痰凝證、氣虛痰凝證、痰瘀互結證、氣虛4.5受試者的選擇與退出4.5.1受試人群與入選標準受試人群可以是符合頸動脈粥樣硬化診斷標準[7](見附錄A)和適應證候標準(見附錄C)的18~3歲)的人群。制定入選標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a)定位于減輕頸動脈內中膜增厚的試驗,應在納入標準中明確內中膜增厚的程度;b)定位于穩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一般應限定斑塊潰瘍大小,或脂質壞死核體積,或斑塊內出血體積等[14、15],以明確斑塊的易損特征和嚴重程度;c)定位于消退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應對目標斑塊位置加以限定,以便準確評估斑塊厚度或狹窄程度,如要求斑塊位于雙側頸總動脈起始部和球部之間,或頸內動脈C1段等。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病例排除標準,主要包括:a)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b)既往腦出血史者;c)活動性潰瘍及有出血傾向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如華法林)者;e)正在使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f)有支架或手術適應癥的高危患者[11];g)患有嚴重精神類疾病(如自閉癥譜系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癥、嚴重抑郁癥等無法配合治療或影響治療反應的患者。包括研究者決定退出與受試者自行退出兩個方面。研究者有權根據臨床具體情況決定受試者退出。受試者有隨時退出臨床試驗的權利。一般情況下,建議以前期臨床常用劑量為基礎,推薦進行劑量探索研究。定位于減輕頸動脈內中膜增厚的試驗,療程一般設計為6~24個月;定位于穩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療程可設計3~18個月;定位于消退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療程一般需要6~24個月(根據前期臨床研究結果制定甚至更長。4.6.3基礎治療和合并用藥篩選時,研究者應對受試者進行一般指導,確保所有受試者接受相同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非藥物干預措施,主要包括:試驗期間,除評價聯合用藥有效性外,一般不允許使用調脂藥物和其他影響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藥物。受試者患有其他疾病,需要繼續服用的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維持原有治療方法和劑量。試驗期間所使用的任何藥物,必須在研究病例中詳細記錄并加以說明,包括病名、藥物、劑量、用法等,以便總結時加以分析和報告。此外,試驗期間也不得開始新的藥物治療、補充或替代治療。如果受試者確實需要4T/CACM1353—2021新的干預或治療,則應由研究者評估其影響,并重新考慮受試者的試驗資格,決定其退出與否。4.7有效性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中藥臨床試驗的有效性評價,應根據不同的臨床定位,合理選擇主要指標。定位于減輕頸動脈內中膜增厚的試驗,則以平均內中膜厚度為主要終點;定位于穩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建議以用藥后潰瘍大小、脂質壞死核體積、或斑塊內出血體積[17~20]為主要終點;定位于消退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試驗,建議以超聲“橫切斑塊厚度”為主要終點。次要終點可以根據目標定位、試驗階段和療程酌情選用。包括:a)中醫臨床單項癥狀改善情況;c)斑塊厚度下百分率;狹窄率;e)斑塊面積下降值、斑塊面積下百分率等。治療過程中新發生的TIA、腦梗死、腦出血等急性腦血管事件均可以作為三類試驗的終點事件。4.7.2終點指標的定義與療效評價標準終點指標及定義如下:橫切斑塊厚度[7]: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雙側(頸總動脈起始部和球部之間)最大斑塊的厚度(橫潰瘍大小[7]:定義為彩色二維灰階成像下潰瘍最大深度和潰瘍長度。c)脂質壞死核體積[9]:建議使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檢測,并經核磁共振動脈硬化斑塊分析系統(等)分析顯示的脂質壞死核體積。見附錄B。d)斑塊內出血體積[9]:建議使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檢測,并經核磁共振動脈硬化斑塊分析系統(等)分析顯示的斑塊內出血體積。見附錄B。內動脈分叉遠端1共12個部位內中膜厚度的平均值。f)中醫證候療效評價:可依據中醫癥狀分級量化列表(見附錄D)計算減分率。g)中醫臨床單項癥狀改善情況:可依據中醫癥狀分級量化列表(見附錄D)評價。注:指標較治療前下降者視為有效。4.8安全性觀察4.8.1藥物可能的不良反應應根據試驗藥物的特點和前期安全性研究基礎(包括同類品種對可能的毒性靶器官的安全性指標進行密切觀察。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中藥多數含有活血化瘀中藥(三七、丹參、乳香、沒藥、川芎等其出血風險及其與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應用的出血風險、循環系統癥狀等[20、21],臨床試驗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4.8.2安全性觀測指標頸動脈粥樣硬化中藥臨床試驗,除《中藥新藥臨床研究一般原則》[22]要求的臨床不良事件、血常規和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等通用安全性指標外,還應根據處方特點及目標定位、臨床前毒性試驗結果等,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觀測指標。建議監測血小板功能和出血事件、動脈-動脈栓塞事件、分水嶺梗死事T/CACM1353—20215件等[23]。定期(建議每3個月)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等實驗室檢查。安全性檢測若受試者出現運動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等神經定位體征時,及時完善CT、MRI、MRA等檢查[24]。試驗過程中若遇到可疑且非預期嚴重不良反應(SUSAR)時,應當立即記錄并分析評估[25]。4.9試驗的質量控制以橫切斑塊厚度,或潰瘍大小,或平均內中膜厚度為終點指標的試驗,關鍵是超聲檢查的質量控制,不同的檢查人員、不同的探查角度都會影響超聲結果。為此,采取以下超聲檢查質量控制措施:所有頸動脈超聲檢查按照統一SOP進行檢查,單中心要求用同一臺設備、同一人操作、同一人記錄。超聲影像傳至數據管理部門,由一名有經驗的超聲醫生再次判斷,以確認超聲結果。為了保證受試者治療前后超聲檢查的一致性,統一使用專用的、帶有刻度的頸部矯形裝置。記錄治療前超聲檢查時的位置和角度,治療結束檢查時采用同一位置和角度。以脂質壞死核體積或潰斑塊內出血體積為終點指標的試驗,關鍵是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檢測的質量控制。要求所有HRMRI檢查按照統一SOP進行檢查,單中心要求用同一臺設備、同一人操作、同一人記錄。HRMRI影像傳至數據管理部門,由專業人員應用經核磁共振動脈硬化斑塊分析系)進行分析。為提高數據質量控制水平,超聲和HRMRI均應由第三方盲態報告數據。中醫指標的采集建議由2名主治及以上職稱的中醫師采集,當兩名醫師診斷的證型一致時,此證型可作為患者的最終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臨床試驗應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和我國有關臨床試驗研究規范、法規進行。T/CACM1353—20216附錄A(資料性)當IMT≥1.5mm,凸出于血管腔內,或局限性內膜增厚高于周邊IMT的50%,可定義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灰階超聲可以觀察斑塊表面纖維帽的完整性(連續性)。A.2斑塊的形態學評估斑塊的形態如下:a)規則形斑塊:灰階超聲顯示斑塊為扁平形,表面纖維帽完整。b)不規則形斑塊:灰階超聲顯示斑塊表面不光滑,纖維帽顯示不完整。CDFI顯示斑塊所在的管腔血流充盈不全。c)潰瘍性斑塊:斑塊表面纖維帽破裂不連續,形成“火山口”征,“火山口”長度≥1.0mm。CDFI顯示血流向斑塊內灌注。A.3斑塊聲學特征評估由于斑塊內組成結構不同,對聲波的吸收及反射不同,斑塊顯像特征也不同。正常血管壁三層結構回聲分別為中等回聲(內膜層)、低回聲(中膜層)、高回聲(外膜層)。斑塊回聲評估可以與血管壁結構進行比較。a)均質性回聲二維灰階顯像圖顯示斑塊內回聲均勻一致。根據斑塊回聲與血管壁回聲強弱的差異分類:1)低回聲斑塊:斑塊內回聲低于內膜層。2)中等回聲斑塊:斑塊內回聲與內膜層相等。3)強回聲斑塊:斑塊內回聲等于或略高于外膜層。b)不均質回聲斑塊內有20%以上的回聲不一致即可確定為不均質回聲斑塊。A.4頸內動脈狹窄評估標準根據2003年北美放射年會超聲會議16個專業及相關專業委員會發布的標準,頸內動脈狹窄閉塞性病變程度分類為四級:狹窄<50%(0~49%,輕度50%~69%(中度70%~99%(重度血管閉a)<50%狹窄(輕度狹窄二維灰階顯像顯示斑塊形成,管徑相對減小,CDFI血流充盈不全,但血流速度正常或相對高于對側,通常PSV<125cm/s,EDV<40cm/s,血流頻譜正常。狹窄<100cm/s,狹窄遠段血流速度下降,但狹窄段與狹窄以遠段流速比值或狹窄段與狹窄以近段流速比值或無典型低搏動7T/CACM1353—2021性血流動力學改變。狹窄重度狹窄狹窄段流速或狹窄以近段動脈血流RI值升高狹窄以遠段動脈RI值明顯減低,血流頻譜呈低搏動性改變。d)頸內動脈閉塞動脈血管腔內充填均質或不均質回聲(斑塊或血栓CDFI或能量多普勒顯像提示血流信號消失。1)完全閉塞。頸內動脈顱外段或頸總動脈或頸總動脈至頸內動脈顱外段血管腔內從近段至遠段均無血流信號。2)次全閉塞。頸內動脈顱外段(頸動脈超聲可視范圍內)血管腔內無異常回聲,但CDFI顯示血流充盈“細線征”。多普勒頻譜呈收縮期單峰型或低流速高阻力性特征。3)遠段閉塞。閉塞病變位于顱內段,需要根據頸內動脈血流頻譜特征改變進行初步判斷。當血流頻譜出現無舒張期、單純收縮期低速血流信號—“單峰型”改變者,應考慮為頸內動脈于眼動脈分支前閉塞;若舒張期血流存在,但出現低流速高阻力型血流頻譜特征者,應考慮為頸內動脈于眼動脈分支以遠閉塞。表A.1頸內動脈狹窄診斷標準(2003年)PSV(cm/s)EDV(cm/s)PSVICA/PSVCCA正常或<50%<125<40<2.050%~69%70%~99%≥230≥100≥4.0閉塞無血流信號無血流信號無血流信號斑塊的易損性是通過對斑塊的形態學、內部回聲、表面纖維帽的完整性等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判斷,與受試者腦血管病變危險因素的治療有效性密切相關。臨床醫務人員無論是超聲專業或非超聲專業人員應通過超聲檢查所見描述并結合受試者的危險因素進行綜合評估與治療隨訪,客觀評估斑塊的易損性。單純以“軟斑塊”或“硬斑塊”提示為易損或非易損斑塊是不客觀的,并且斑塊受血流剪切應力的影響,易損性不是一成不變的,檢查結果的解釋應科學客觀,應告知受試者針對危險因素的治療控制。A.6斑塊檢測評估注意事項斑塊檢測評估注意事項如下:a)不同角度縱橫切面聯合對斑塊連續性檢測觀察評估。b)檢測儀器的調節,使斑塊的聲像圖顯示最清晰。c)斑塊表面纖維帽結構連續性觀察;對于不規則形斑塊表面回聲異常的鑒別,潰瘍性斑塊典型“火山口”征聲像圖的判斷標準。T/CACM1353—20218附錄B(資料性)頸動脈斑塊MR影像評估[9]B.1頸動脈圖像質量評估對于頸動脈斑塊的MR評估,首先要強調圖像質量評估。根據圖像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及頸動脈血管顯示情況將圖像質量分級1~4分進行評分。1分:SNR很差,血管壁和血管外壁邊界顯示不清;2分:SNR尚可,動脈壁可見,而其亞結構、管腔和外壁輪廓顯示不清;3分:SNR較好,血管壁的結構顯示清楚,但管腔和血管外壁局部模糊;4分:SNR很好,血管壁和血管邊緣的細節均顯示良好。B.2頸動脈斑塊定性及定量分析頸動脈斑塊MRI能夠清楚地顯示斑塊內脂質壞死核、出血、鈣化等各種成分和纖維帽狀況,MR信號特征與組織病理學結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具體評估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見表B.1)。a)血管狹窄程度:病變處血管狹窄的判斷方式有多種,可以是目測,也可以采用“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切除試驗”(NASCET)中推薦的狹窄率計算方法:(1-最狹窄處管腔的直徑/狹窄遠端正常血管的直徑)×100%。b)斑塊脂質壞死核:斑塊內的脂質壞死核在T1WI呈等或稍高信號,T2WI呈等或稍低信號,增強T1WI無異常強化。此外,增強T1WI是顯示斑塊范圍的最好序列,斑塊周圍的纖維帽和血管外膜都有明顯強化,斑塊無強化,因此可以勾勒出斑塊的范圍,測量斑塊的體積,用于對斑塊藥物治療效果的評估。c)斑塊內出血:斑塊內出血是易損斑塊的特征之一。斑塊內出血的診斷需要結合T1WI和TOF-MRA原始圖像,表現為這兩個序列中斑塊內的明顯高信號影。此外,磁化強度預備梯度回波序列(序列雖然較低但是斑塊內出血與周圍組織信號強度的對比非常明顯,可以較為敏感檢出斑塊內出血。d)斑塊內鈣化:表現為各個序列上斑塊內的明顯低信號,這里要強調TOF序列一定也要表現為低信號,以便與潰瘍斑塊的龕影相鑒別。雖然MR對于鈣化的顯示不如CT,但是MR可以評估鈣化周圍的斑塊內的炎性反應以及出血,這是CT難以做到的。e)纖維帽:MR斑塊成像的各個序列中,增強T1WI可以較為準確地評估斑塊的纖維帽狀態。在增強T1WI圖像上,較厚的纖維帽表現為斑塊表面光滑、連續、線狀高信號影,如果斑塊表面無這種線樣的明顯強化,則提示斑塊的纖維帽較薄。斑塊纖維帽破潰、龕影形成,表現為斑塊表面不規則,局部凹陷,凹陷區即龕影在黑血序列上為低信號,在亮血序列上為高信號,龕影的底部血栓形成,炎性反應表現為T2WI明顯高信號,增強T1WI可見強化。斑塊纖維帽破裂合并血栓形成可表現為斑塊局部管腔表面不規則的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影。f)斑塊負荷及斑塊內各種成分的體積測量:采用圖像分析軟件,可以獲得管腔面積(lumenarea,管壁面積(血管總面積(管壁指數(斑塊各種成分的體積及百分比。9表B.1頸動脈斑塊的MRI影像解讀成分T1WIT2WITOF增強T1WI脂質壞死核0/+-/00-出血+0/++-鈣化----疏松的間質-/0+0+纖維帽破潰-龕影--+-注:TOF:時間飛躍法:判斷斑塊內成分主要以臨近肌肉組織信號為參考標準為高信號;0為等信號為低信號。T/CACM1353—2021(資料性)氣滯痰凝證具備主癥+次癥1~2項,參考舌脈,即可辨證。氣虛痰凝證具備主癥+次癥1~2項,參考舌脈,即可辨證。痰瘀互結證具備主癥+次癥1~2項,參考舌脈,即可辨證。氣虛痰瘀證次癥:心悸乏力,肢體重著。舌脈指紋:舌淡苔薄,或舌質胖、邊有齒痕,脈虛弱。指紋淡紅。具備主癥+次癥1~2項,參考舌脈指紋,即可辨證。肝陽痰瘀證舌脈:舌紅少苔,脈弦細弱。具備主癥+次癥1~2項,參考舌脈,即可辨證。瘀毒互結證舌脈:舌紫紅或舌紫暗,苔黃厚膩,脈弦滑。具備主癥+次癥1~2項,參考舌脈,即可辨證。T/CACM1353—2021附錄D(資料性)基于證候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癥狀分級量化列表見表D.1。表D.1基于證候的頸動脈粥樣硬化癥狀分級量化列表主癥正常輕中重眩暈無偶爾出現經常出現,尚可忍受頻繁出現,難以忍受氣短無一般活動后氣短稍活動后氣短平素不活動亦感氣短喘促肢體麻木無偶有麻木,程度輕微持續麻木,尚可忍受持續麻木,難以忍受胸悶無輕微胸悶胸悶明顯,時見太息胸悶如窒心悸無偶見輕微心悸心悸陣作心悸怔忡頭如裹無微覺頭沉頭重似蒙布頭重如戴帽而緊失眠無睡眠稍有減少時見失眠不能入睡健忘無偶見忘事,尚可記起時見忘事,不易記起轉瞬即見遺忘,不能回憶腰酸無晨起腰酸,捶打可止持續腰酸,勞作加重腰酸如折,休息不止無晨起口苦口苦食不知味口苦而澀手足心熱無手足心熱手足心灼熱五心煩熱頭痛無偶爾出現,程度輕微經常出現,尚可忍受頻繁出現,疼痛難忍神疲乏力無精神不振,可堅持學習、生活精神疲乏,勉強支持學習、生活精神萎靡,難以堅持學習、生活耳鳴無耳鳴輕微耳鳴重聽,時作時止耳鳴不止,聽力減退T/CACM1353—2021[1]《老年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診治中國專家建議》寫作,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中華老年醫學雜志》編輯委員會.老年人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診治中國專家建議[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9,18(6).[7]華揚,惠品晶,邢瑛琦.中國腦卒中血管超聲檢查指導規范[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2015[8]陳忠,楊耀國.頸動脈狹窄診治指南[J].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9(03):169-175.[9]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MR學組.顱內MR血管壁成像技術與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9,53(12):1045-1059.[10]許凌之,龔少愚.1264例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醫證候特征研究[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5,[11]陳明荃,顧耘,徐輝.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醫證候分布探討[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2[12]徐輝,顧耘.頸動脈粥樣硬化的中醫癥候特征及分類[J].中國老年學雜志,v.32(22):[13]王秋風,王洋,劉坤,潘立敏,徐貴成.117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醫證候特點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03):273-2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