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55頁,共=sectionpages1212頁2025年黑龍江省哈爾濱重點學校高考歷史二模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2023年底,“華彩萬象——石窟藝術沉浸體驗”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對公眾開放。人們多角度沉浸體驗石窟藝術,從而減少了因為游客實地參觀而給石窟帶來的危害。網友足不出戶通過網絡也可以觀看此展。這說明文物保護()A.維護文化的多樣性 B.適應時代的現代性 C.確保遺產的完整性 D.還原歷史的真實性2.《隋書?經籍志》曰:“后魏初定中原,軍容號令,皆以夷語。”遷都洛陽后,孝文帝下詔:“不得以北語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這一轉變()A.利于加速民族融合進程 B.導致漢族文化取代了鮮卑文化
C.致使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實現了北魏社會制度的封建化3.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晉商,“以商賈興,以官宦顯”,在經商做官發財后大興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譽為“中國民間故宮”。這一現象()A.妨礙了君主專制的加強 B.使手工業品缺乏市場
C.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D.影響農業經濟的商品化4.13世紀,蒙古大軍西征,基輔羅斯遭到沖擊。東北羅斯在蒙古金帳汗國統治下,受蒙古文化與統治方式影響,逐漸形成俄羅斯民族及其獨特發展路徑;而西南羅斯因地理位置相對偏遠,蒙古統治相對薄弱,發展為烏克蘭(邊陲之地)民族,有其自身特色文化與歷史軌跡。這可以用于說明蒙古西征()A.是影響民族分化重要因素 B.引發大規模的民族遷徙
C.決定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D.促進中外民族多元一體5.()1840年2月,在澳門的葡萄牙人傳言,英軍即將來華,林則徐認為,那是謊言!1840年3月,一艘英艦抵達廣東海面。林則徐認為,那是虛張聲勢!1840年6月中旬,四艘英艦抵達廣州沿海。林認為,那是武裝走私!1840年6月下旬,遠征軍艦隊出現在珠江海口……以上材料反映了:A.林則徐應為戰爭失敗負主要責任 B.英軍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懾清政府
C.中國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D.這是清王朝長期以來閉目塞聽的表現6.根據如表可知,當時()
1931年~1934年中國鋼鐵業情況表單位:噸年份鐵砂產量鐵砂及生鐵輸出量鋼鐵消費量鋼鐵輸入量19311840279831652804000557625193218392127584414040004306551933190346699252169400052567319342135031864107770000617726A.中國民族工業失去發展空間 B.民族企業規模日益萎縮
C.國民政府實業政策無甚成效 D.中國工業基礎薄弱落后7.如圖為《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繪畫作品。該圖以人民的視角,描繪了中國共產黨在長征途中召開的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會議。該會議()
A.第一次提出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B.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
C.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建黨建軍原則
D.開始獨立自主地解決黨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8.解放戰爭時期,中央軍委回復第二、三野戰軍的電報指出:“今后軍隊干部要善于對付資產階級,善于領導工人和組織工會,善于處理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問題,善于處理金融和財政問題”。該電報()A.奠定了革命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B.旨在保障根據地社會經濟發展
C.折射出黨的工作重心即將轉移 D.意在應對戰爭初期的惡劣形勢9.如表為中美貿易狀況表,導致貿易額發生變化的原因在于中國()年份美國對華出口(百萬美元)中國對美出口(百萬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6A.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 B.恢復了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C.成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D.與美國的關系走向正常化10.20世紀80年代以來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浙江德清縣采取招股、招工帶資、聯戶集資、農民投資等形式籌集資金100多萬元,興辦鄉村兩級集體企業640余家;織里鎮開辦鄉村兩級企業29家,年創工業總產值198萬元。到1991年,我國鄉鎮企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從1988年的24%提高到30.83%。據此可知,鄉鎮企業的發展()A.得益于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B.擴大了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
C.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D.沖擊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1.如表是《漢謨拉比法典》的兩則條款。這些條款()條款內容第23條如強盜不能捕到,被劫者應于神前發誓,指明其所有失物,則盜劫發生地點或其周圍之公社及長老,應賠償其所失之物。第24條倘生命被害時,公社與長老應賠償其親族銀一明那。A.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B.說明巴比倫王國的治安較亂
C.表明當時法律制度的完善 D.體現出一定的人道主義關懷12.羅馬共和國時期,一般貪污賄賂(危害國家利益)按民法計算,只能處以罰款,最多予以流放;而對些債務處理,卻采用司法鎮壓,如在《十二銅表法》中,有給債務人戴“足枷或鐐銬”以及“債務人得被砍成碎塊”的規定。這主要反映了羅馬法()A.與公法相比更加注重私法 B.注重維護統治階級利益
C.私法內容已經比較完善 D.帶有古老落后的習俗13.馬克思說:“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加快了資本原始積累 B.歐洲主導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
C.商業經營方式發生變化 D.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產生14.1917年3月4日,列寧撰文指出:臨時政府主要是由自由派資產者和地主構成的。他們的施政綱領中“一個字也沒有提到八小時工作制和其他改善個人生活狀況的緊急措施,一個字也沒有提到農民的土地問題”。唯有工人政府才能確保各族人民擁有和平與面包。這說明列寧()A.認為推翻沙皇統治迫在眉睫 B.肯定二月革命對俄國社會的深遠影響
C.主張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 D.強調世界大戰對俄國革命的推動作用15.面對經濟大蕭條,改革往往是渡過危機的重要手段,下列組圖展現了20世紀30年代西方某國改革中采取的一些措施。下列對這一改革的看法最符合史實是
A.經濟“滯脹”誘發了改革前的危機 B.通過國家干預達到經濟的穩定與發展
C.改革使該國徹底擺脫了危機困境 D.建立了高度發達的福利國家16.1947年7月10日到8月26日,蘇聯政府分別與保加利亞等六個東歐國家簽訂了雙邊貿易協定。通過這些協定,一些本應流向西歐的商品大量流向蘇聯、東歐地區。這樣,以蘇聯為中心的經濟貿易圈初步形成。這些協定的簽訂()A.反映了大國對抗的加劇 B.標志著經濟互助委員會成立
C.適應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D.促進了東歐國家的持續發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19世紀末20世紀初,孟德斯鳩、盧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國資產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官位宣傳.《論法的精神》和《社會契約論》也被譯成漢語出版.(1)概括孟德斯鳩和盧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國廣為傳播的原因.魯迅和雨果分別是中國和法國的偉大作家,雖然相隔萬里,但是他們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處.下文為魯迅文化基金會秘書長、魯迅長孫周令飛先生在“魯迅對話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動中講話的部分內容.“雨果在他的《悲慘世界》里說:‘只要本世紀三個問題得不到解決:貧窮使男子潦倒,饑餓使女子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換句話說,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魯迅先生以他高度濃縮的小說、精美絕倫的散文和浩瀚滾燙的雜文,表達了同樣的意愿和同樣的意志,正如他那首《無題》絕句所言:‘萬家墨面沒蒿草,敢有歌吟動地哀.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2)結合材料,分析“魯迅對話雨果”交流活動的文化意義.1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徐鴻:一個奔赴延安女工的傳奇人生
徐鴻(1916-1995),原名徐紅貞,是徐光啟的后裔。徐家世代居住在上海徐家匯地區,到徐鴻祖父這一代時,家道中落。那時,當地流行著一種特殊的雇傭勞動形式-“家庭女工”。徐鴻五歲半起就跟著姐姐學做花邊,十歲時,進五洲廠做包裝女童工,開啟了長達八年的工廠生涯。在工廠中,她每日工作時長達12小時,工資微薄,環境惡劣。但通過這份工作,她有了獨立的經濟來源,不再完全依賴家庭,也有了拒絕包辦婚姻的底氣。
1933年,徐鴻遇到了影響她人生軌跡的引路人-地下黨員關露。關露介紹她看革命小說,并讓她參加婦女問題座談會,這些大大提升了她的思想境界。1935年,徐鴻與抗日救亡運動負責人之一柳湜相識并結下姻緣。1937年下半年,在黨的積極號召下,徐柳夫婦抵達漢口,開展抗日救國工作。至此,徐鴻開始真正踏上革命的征途。1938年,徐鴻成為正式黨員,積極投身黨的革命活動。經黨組織安排,徐鴻到重慶婦女慰勞會工作,發動群眾開展支前募捐、為前線殺敵將士寫慰問信、為棉軍裝加工廠義務工作等。
1951年,徐鴻調到中國人民大學研究部編譯室,任編譯室副主任,不久又任研究部黨支部書記。在人大馬列主義研究班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之后,被教育部調往武漢大學。在一些院系開設歷史唯物主義課程,并先后任哲學系黨總支書記及校圖書館副館長等職。她一心撲在黨的工作上,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尊重知識分子勞動,培養了大批人才。
——摘編自《口述史紅色徐家匯:“阿妹頭”-徐鴻的傳奇人生》(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按階段概括徐鴻的人生經歷,并分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徐鴻的人生經歷談談你對中國近現代女性解放的認識。19.【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內涵豐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清代,宗族遍及城鄉,設立了義學、義倉、養濟院等組織;修訂《宗約》、《族規》、《族范》、《家誡》等,內客涵蓋“勤、儉、學、善、廉”等。宗族族長可協助保、甲長,稽查鄉里,如有“糾眾持械互斗者,該保、族、鄰即預防阻止,如勸阻不從,即赴地方報官”。——摘編自何一民《清代: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要歷史時期》材料二英國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部分社會救濟舉措時間內容1834年英國議會先后通過修訂《濟貧法》1847年增設濟貧部1870年頒布《初等教育法》等,要求政府承擔更多扶助貧困和提供基礎教育的責任1871年成立地方事務部1899年成立教育部等政府機構,搭建起管理社會事業的基礎框架1908年出臺《養老金條例》和《兒童法》1909年頒布《勞工交換法》1911年頒布《教育改革法》《國民保險法》政府逐步介入社會事業和“有限管理”?——摘編自閻照祥《英國史》材料三1883年,德國制定了《疾病社會保險法》,標志著德國法定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德國的醫療保險現已達到比較完善的程度……德國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競爭”的理念,這樣患者就可以獲得較高質量的醫療服務,據統計,德國男性平均壽命為72.7歲,女性為79.0歲。但是,社會福利立法卻對長時間在私人醫療保險公司投保、歲數比較大的群體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們轉為法定醫療保險的難度。這些現象的存在就表現出對互助原則的損害。
——摘編自陳成武《德國醫療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宗族在清朝社會治理中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世紀至20世紀初英國社會救濟發生的變化,并分析其根本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簡要評價德國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本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精神,“并一海內,以為郡縣”,將所有新征服疆域全部納入一體化管理,視邊疆同內地。西漢的統治者在實踐中則采取“同服不同制”的務實性政治理念,在周邊少數民族地區設立西域都護,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以及確立一種邊疆部族和屬國由邊郡代管的新管理體制。唐代在所有邊疆地區構建起規模龐大的羈縻體制,其基本政策就是“全其部落,順其土俗”。同時,唐代還構建起三重環狀結構的天下秩序:處于核心地位的是內環區,即以精耕細作農業為基礎的中原州縣地區,羈縻府州構成中環區,其外則是與唐朝保持宗藩朝貢關系的外環區。其后,元代的軍民萬戶府制度、明代的都司衛所制度以及清代的盟旗制度、將軍轄區。其后,元代的軍民萬戶府制度、明代的都司衛所制度以及清代的盟旗制度、將軍轄區等,均是歷代統治者行之有效的治邊政策和措施。
——摘編自程妮娜《中國歷代邊疆治理研究》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將處理民族關系、解決民族問題作為邊疆治理的核心。由于少數民族的構成及其地理分布具有特殊性,中國政府往往使用“邊疆民族地區”概念,甚至采用“民族地區”指代“邊疆地區”。在維護國家統一的前提下,新中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大力支援邊疆建設和發展,不斷提高邊疆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保障各族群眾平等的經濟發展權益;對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不局限于某種文化類型,而是關涉少數民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立足更大的空間、以更長遠的眼光謀劃邊疆發展的大格局;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形成面向國內和國際開放合作的新格局,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區域聯動發展。
——摘編自楊力源《邊疆治理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演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的特點,并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邊疆治理的措施,并說明其意義。(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對邊疆治理問題的認識。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人們多角度沉浸體驗石窟藝術”“網友足不出戶通過網絡也可以觀看此展”可知,這些新的展示和體驗方式,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讓文物保護與展示適應了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需求,體現了文物保護適應時代的現代性,B項正確;
維護文化多樣性強調的是保護不同文化的獨特性和豐富性,使各種文化都能得以傳承和發展。而題干主要圍繞的是通過新的展示方式來保護石窟這一具體文物,減少游客實地參觀對其造成的危害,并沒有著重體現對多種文化多樣性的維護,排除A項;
確保遺產的完整性通常側重于保護文物本身在物質形態、歷史信息等方面不被破壞、缺失。題干重點在于借助現代方式展示石窟藝術,減少實地參觀危害,并非主要圍繞確保石窟遺產在物質或信息層面的完整性,排除C項;
還原歷史的真實性主要是指通過各種研究和展示手段,盡可能真實地呈現文物所承載的歷史面貌和信息。題干中未涉及到對石窟藝術所反映歷史真實性的還原相關內容,排除D項。
故選:B。
2.【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遷都洛陽后,孝文帝下詔規定,朝中禁鮮卑語,統一說漢語,違反的免官。禁鮮卑語、說漢語利于加速民族融合進程,A項正確;
禁鮮卑語、說漢語不會導致鮮卑文化被完全取代,排除B項;
“民族矛盾基本消除”的說法夸大了漢化政策的作用,排除C項;
實現北魏社會制度的封建化需要政治、經濟、文化多個方面的改革,僅憑“禁鮮卑語、說漢語”不能實現,排除D項。故選:A。
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并調動所學知識的能力。根據題干材料的信息,太原王氏把資本大量投入到土木工程中,影響了工商業的擴大再生產,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C符合題意,與ABD無關。故選C。4.【答案】A【解析】據題干“東北羅斯受蒙古統治形成俄羅斯民族,西南羅斯因蒙古統治薄弱發展為烏克蘭民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蒙古西征后對基輔羅斯不同地區的統治強度差異直接導致同一地域內的民族走向分化,東北羅斯因深度受蒙古文化影響而形成獨特民族路徑,西南羅斯則因較少受蒙古干預而保留自身文化軌跡,說明蒙古西征是促成民族分化的重要外部因素,A項正確;題干未提及民族遷徙現象,僅強調同一地域內因統治差異導致的分化,排除B項;民族文化特色由多種因素塑造,蒙古統治是重要影響而非“決定”因素,排除C項;“多元一體”多指中國境內民族關系,與題干中東歐民族分化現象無關,排除D項。
故選A。
5.【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考查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林則徐認為英國不可能對中國發動戰爭,體現了當時“天朝上國’的觀念,D項正確;A、B、D三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D項。6.【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以看出,1931-1934年間,每年的鐵砂生產,主要用于出口,鐵砂是工業原料,而作為工業產品的鋼鐵,通過對比鋼鐵消費量和鋼鐵輸入量可知,主要依賴進口,這說明當時中國還沒大規模生產鋼鐵的能力,說明工業基礎薄弱,所以D正確;
本題并未體現鋼鐵的消費量和鐵砂生產量究竟是出自民族工業,還是外國企業,所以AB未提及,AB錯誤;
對比1931-1934年間的鐵砂產量,可以看到是逐漸增加的,說明國民政府的政策有一定成效,所以C錯誤。
故選:D。
7.【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是在沒有共產國際的直接指導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中國打一次立自主正確解決黨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是中共“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故D正確;
A出現在中共“中共二大”上,排除;
八七會議上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故排除B;
1929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故排除C。
故選:D。
8.【答案】C【解析】分析題目:解放戰爭時期電報強調軍隊干部需處理資產階級、工人運動、民主黨派、金融財政等問題,這些內容指向城市工作,與此前農村工作重心不同,折射出黨的工作重心即將從農村轉向城市,符合解放戰爭后期形勢,C正確;
奠定革命全國勝利基礎的是三大戰役的勝利,題干未體現,排除A;
“根據地社會經濟發展”主要對應土地革命、抗戰時期,解放戰爭后期工作重心向城市轉移,非保障根據地,排除B;戰爭初期以軍事防御為主,題干內容針對后期城市接管,時間不符,排除D。故選:C。
9.【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概括可知:從表中可知中美貿易額急劇增加,主要原因是70年代隨著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緩和,與美國的關系走向正常化導致中美貿易發生變化,D項正確;“求同存異”方針,是針對發展中國家提出的,排除A項;恢復了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主要是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不特別涉及兩國關系,排除B項;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排除C項。
故選D。
10.【答案】C【解析】市場經濟體制在21世紀初才基本確立,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國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所以A項錯誤;
材料主要講述的是鄉鎮企業發展,與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擴大無關,B項不符合題意;
鄉鎮企業的發展使農村經濟從單一的農業生產向工業等多元產業發展,眾多農民從農業生產轉向鄉鎮企業就業,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C項正確;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勞動力,為鄉鎮企業提供了人力等條件,鄉鎮企業發展是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進一步發展,而不是沖擊,D項錯誤。故選:C。
11.【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如強盜不能捕到,被劫者應于神前發誓,指明其所有失物,則盜劫發生地點或其周圍之公社及長老,應賠償其所失之物”“倘生命被害時,公社與長老應賠償其親族銀一明那”體現了漢謨拉比法典對亡者具有一定的人文主義關懷,D項正確;
材料不能得出被劫者和傷亡者的階級屬性,排除A項;
材料只是具體的法律條文,不能體現出當時的社會狀況,排除B項;
材料不能表明巴比倫王國的法律發展程度,排除C項。故選:D。
12.【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可知,羅馬法對待一般貪污賄賂(危害國家利益)按民法計算,只能處以罰款或流放,而對某些債務處理,卻采用司法鎮壓,體現了對待不同的階級采取了不同的辦法,充分說明其維護貴族的利益,故B項正確;
材料反映的是羅馬法對待不同階層的法律規定,不能說明與公法相比更加注重私法,故A項錯誤;
僅從材料信息私法比較完善,故C項錯誤;
材料不能體現羅馬法帶有古老落后的習俗,故D項錯誤。故選:B。
13.【答案】B【解析】美洲大陸的發現為歐洲資產階級提供了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促使歐洲主導的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故B正確;A不能體現材料的主旨,故A錯誤;CD材料未涉及,故CD錯誤。故選:B。
14.【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時間,這一時期已經推翻了沙皇專制,排除A項;
材料未涉及二月革命的影響,排除B項;
依據材料“一個字也沒有提到八小時工作制和其他改善個人生活狀況的緊急措施,一個字也沒有提到農民的土地問題”可以看出臨時政府忽視工人和農民階級的利益,所以列寧主張無產階級要掌握國家政權,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世界大戰,排除D項。故選:C。
1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考查遷移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最典型的措施是美國羅斯福采用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這種改革最終緩解了危機,使社會逐漸趨于穩定,經濟得以恢復。改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危機,故C項不正確,AD兩項都是二戰以后出現的問題,與題干中的時間不符。故選B。16.【答案】A【解析】據題干“1947年7月10日到8月26日,蘇聯政府分別與保加利亞等六個東歐國家簽訂了雙邊貿易協定。通過這些協定,一些本應流向西歐的商品大量流向蘇聯、東歐地區。這樣,以蘇聯為中心的經濟貿易圈初步形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初期,美蘇兩極格局逐漸形成,蘇聯為了與美國的馬歇爾計劃相抗衡,加強與東歐國家的經濟合作,簽訂了雙邊貿易協定,初步形成了以蘇聯為中心的經濟貿易圈,這反映了美蘇之間大國對抗的加劇,A項正確;經濟互助委員會成立于1949年,與本題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項;這些協定的簽訂是美蘇兩極格局下區域經濟集團化的一種表現,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相悖,排除C項;雖然這些協定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歐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但“持續發展”的表述過于絕對,且這些協定本身并不能保證東歐國家的持續發展,排除D項。
故選A。
17.【答案】(1)思想:反對君主專制,主張三權分立,倡導平等、自由,提倡天賦人權,倡導主權在民.
原因:中華民族危機嚴重,需要政治變革;政治變革需要新的理論指導;西方民主思想成為中國政治變革的理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2年度護士工作總結范文(26篇)
- 海水(咸水)淡化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研發安全運維
- 南通職業大學《單片機綜合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智能控制工程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大氣輻射學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新媒體技術與創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工程圖學C》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汽車電氣系統檢修》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交通大學《施工測量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醫院培訓課件:《床旁快速檢測(POCT)》
-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實驗題04 機械能的實驗(含答案詳解)
- 醫院護理培訓課件:《老年綜合評估與護理安全》
- 失能老人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表
- 基礎工程之地基處理培訓講義
- 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課件
- 肺動脈瓣狹窄球囊擴張術臨床路徑
- 一年級語文繪本《烏鴉面包店》課件PPT
- 中級技工防水工考核試題及答案
- 新店特大橋45#墩水渠改移施工方案打印版
- 消化系統(寵物解剖生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