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精選高頻考題50題·選擇題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1.(2022秋·湖南長沙·七年級統考期中)被譽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僅有著優美的風景,怡人的氣候,更有悠久的歷史,這里曾生活著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A.元謀人 B.北京人C.山頂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前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經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A項正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20萬—70萬年前,排除B項;山頂洞人和河姆渡人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也沒有生活在云南,排除CD項。故選A項。2.(2022秋·河南駐馬店·七年級統考期中)考古學者在云南元謀縣發掘出遠古人類的兩顆門齒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現了炭屑和燒骨,可以看出他們已經能夠制造工具,會使用火。從材料中可知對遠古人類的認知主要是通過(
)A.考古發掘 B.化石 C.石器 D.燒骨【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考古學者在云南元謀縣發掘出遠古人類的兩顆門齒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現了炭屑和燒骨”,研究得出元謀人已經能夠制造工具,會使用火,所以今人對遠古人類的認知主要是通過考古發掘、遺跡等,是研究遠古人類的第一手史料,A項正確;化石屬于考古發掘得到的其中一種,排除B項;石器屬于考古發掘得到的其中一種,排除C項;燒骨屬于考古發掘得到的其中一種,排除D項。故選A項。3.(2022秋·遼寧沈陽·七年級統考期中)“考古學者在云南、北京、重慶、陜西、山西、湖北、遼寧、河北、安徽、江蘇、山東、四川、廣東等地發現了多處不同時期的古人類遺址。”上述材料反映中國古人類遺址分布特點為(
)A.分布范圍廣 B.分布地域集中 C.分布南方為主 D.集中于沿海地區【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可知,題干說明中故宮國古人類遺址分布在多個省份,說明了中國古人類遺址分布特點為分布范圍廣,A項正確;古人類遺址分布于我國東南西北各個省份,分布地域集中、分布南方為主、集中于沿海地區的說法均與題干說法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4.(2022秋·山東青島·七年級統考期中)為了宣傳東方古人類悠久的歷史,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在元謀縣修建了“東方人類祭祖臺”,整個祭祖臺高170米,基座呈正方形。.在元謀縣修建“東方人類祭祖臺”的主要原因是元謀人(
)A.已經會人工取火 B.已經會使用石器C.已經會建造房屋 D.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整個祭祖臺高170米”表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從元謀人在古人類中的地位上看,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D項正確;已經會人工取火的是山頂洞人,排除A項;遠古人類都會使用石器,排除B項;已經會建造房屋的是原始農耕時代的遠古居民,元謀人不會建造房屋,排除C項。故選D項。5.(2022秋·河南信陽·七年級統考期中)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假如可以穿越時空,去體驗我國境內的最早的古人類生活,你應該去(
)A.約170萬年前的云南省 B.約70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C.約3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 D.約70萬年前的云南省【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我國境內的最早的古人類”指的是距今約170萬年的的元謀人,元謀人位于我國云南省元謀縣,A項正確;位于距今約70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的是北京人,位于距今約3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的是山頂洞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均不是我國境內最早的古人類,排除BC項;位于云南省的最早古人類距今約170萬年,而不是70萬年,排除D項。故選A項。6.(2022秋·云南昭通·七年級統考期中)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遺址堆積層厚40多米。我們準確地知道北京人的存在,主要是依靠(
)A.《詩經》中的傳說 B.考古發現的人類化石C.《史記》中的記載 D.北京人狩獵的想像圖【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遺址堆積層厚40多米。”并結合所學可知,要想準確地知道北京人的存在,必須依靠考古發現的人類化石進行推斷,B項正確;《詩經》中的傳說、《史記》中的記載、北京人狩獵的想像圖都有人為因素在里面,有一定的主觀性,會影響推測,不能準確地研究人類遺址,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7.(2022秋·河北邢臺·七年級統考期中)上古時期,人們“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這種狀況的改變主要得益于(
)A.使用打制石器 B.狩獵和采集 C.發明使用弓箭 D.懂得使用火【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與“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這說明人類因茹毛飲血食用生食而導致疾病,這種狀況的改變主要得益于懂得使用火,開始食用熟食,D項正確;八王之亂發生于西晉,排除A項;七國之亂發生于漢代,排除B項;陳橋兵變發生于宋代,排除C項。故選D項。8.(2022秋·河南鄭州·七年級校聯考期中)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里,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大量的灰燼及火燒過的石塊和獸骨,有的灰燼集中成堆,厚達6米。以上考古發現說明(
)A.元謀人會使用火 B.北京人會用火并保存火種C.北京人會人工取火 D.山頂洞人有愛美意識【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里,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大量的灰燼及火燒過的石塊和獸骨,有的灰燼集中成堆,厚達6米。”可知,灰燼厚的原因是北京人不但會使用火,而且會保存火種。B項正確;題干說的是北京人,不是元謀人,排除A項;北京人不會人工取火,排除C項;題干說的是北京人,不是山頂洞人。排除D項。故選B項。9.(2022秋·山東濟寧·七年級統考期中)“在長期的勞動中,人類逐漸學會如何說話、制作簡陋工具,從而進化成了‘人’。”材料中的“進化”應發生在(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夏商周時期 D.堯舜禹時代【答案】A【詳解】根據“人類逐漸學會如何說話、制作工具和使用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會制作工具和使用火,A項正確;新石器時代,人們使用磨制石器,過定居生活,會種植農作物,排除B項;夏商周時期和堯舜禹時代不是早期人類時期,排除CD項。故選A項。10.(2022秋·湖南衡陽·七年級校考期中)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是我國境內著名的原始人類。獲得他們生產生活的第一手資料,要通過(
)A.神話傳說 B.史書記載 C.互聯網查詢 D.考古發掘【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手資料指的是實物史料,要獲取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的第一手史料需要通過考古發掘,通過考古發掘獲得原始人類的遺物遺跡,D項正確;神話傳說、史書記載、互聯網查詢到的資料均是第二手史料的,排除ABC項。故選D項。11.(2022秋·山東臨沂·七年級統考期中)在一期《自然》雜志封面上,赫然印著“北京人曾經很冷”的黑色標題。氣候條件將讓更多學者重新考慮北京人“主動用火”的可能。北京人“主動用火”來(
)①燒烤食物
②煮小米粥
③御寒
④燒制陶器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這反映出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北京人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從而改善了生存條件。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因此,①③是北京人“主動用火”的可能,C項正確;小米(粟)與陶器出現于新石器時代,北京人人生活的時代是舊石器時代,北京人不可能用火來煮小米粥和燒制陶器,②④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12.(2022秋·江蘇泰州·七年級統考期中)如圖是北京人遺址出土的部分石器,這反映出北京人(
)A.使用磨制石器 B.已學會使用火 C.過著群居生活 D.使用打制石器【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D項正確;AB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13.(2022秋·福建三明·七年級統考期中)據考古發現,在距今約3萬年的山頂洞人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間發現一堆灰燼,底部的石鐘乳層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燒炙。這說明他們(
)A.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C.已經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實行禪讓制【答案】C【詳解】由材料“據考古發現,在距今約3萬年的山頂洞人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間發現一堆灰燼,底部的石鐘乳層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燒炙。”現象說明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C項正確;山頂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經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排除B項;禪讓制是在堯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于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在歷史上代表著禪讓制的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14.(2022秋·山東德州·七年級統考期中)參考如下圖:假如你在電影中看見一個中國原始人脖子上戴著這樣的石珠飾品,并旦在用一根骨針縫衣服,可以推測他可能最早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現代人類【答案】C【詳解】依據“一個中國原始人脖子上戴著這樣的石珠飾品,并旦在用一根骨針縫衣服”可知他可能最早是山頂洞人,山頂洞人已掌握鉆孔技術和磨制技術(會制造骨針),已經有了審美的觀念,C項正確;元謀人、北京人都是山頂洞人之前的原始人類,其生活方式與題干中所說的情景不符,排除AB項;題干反映的是原始人類的生活,并非現代人類,排除D項。故選C項。原始農耕生活15.(2022秋·湖南常德·七年級統考期中)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列考古發現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原始農耕生活的是:(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 C.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骨耜 D.三星堆青銅面具【答案】C【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遠古居民最早種植水稻,過上了原始農耕生活,骨耜就是他們使用的農耕工具,C項正確;北京人、山頂洞人處于舊石器時代,還沒有過上原始農耕生活,排除AB項;三星堆青銅面具反映了商周手工業方面青銅鑄造業的發展,排除D項。故選C項。16.(2022秋·山西呂梁·七年級統考期中)歷史文物、遺址、遺跡是研究古人類活動的重要證據。下列資料可用于研究(
)A.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B.半坡人的生產生活C.河姆渡人的生活 D.炎黃部落的農業【答案】C【詳解】根據圖片“干欄式建筑”“碳化稻谷”“豬紋陶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人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他們建造干欄式房屋,用船、筏載人荷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錘、鏟、矛、碗、筒、小棍、器柄、紡輪、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養羊、鹿、猴子等牲畜。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國境內所發現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準,估計最高燒成溫度達1000攝氏度。C項正確;北京人不會種植農作物,排除A項;半坡人種植粟,排除B項;材料圖片反映的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狀況,“炎黃部落的農業”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17.(2022秋·廣西南寧·七年級統考期中)央視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時節》展現了不少中國傳統美食的生產、加工工藝。假設該劇組想拍攝我國最早種植粟的專題片,你認為最符合他們拍攝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河姆渡遺址中發現有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遺跡,說明河姆渡居民會種植水稻,C項正確;元謀人和北京人均以采集狩獵為生,他們不會種植農作物,排除AB項;半坡居民種植的是粟,排除D項。故選C項。18.(2022秋·河南鄭州·七年級校聯考期中)古代傳說中常有關于原始農業出現的說法。下列可能佐證此說法的文物是(
)A. B.C. D.【答案】A【詳解】河姆渡人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典型代表,他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種植水稻。手工業方面會制作陶器和玉器,還有簡單的樂器骨哨。A項正確;BCD都是青銅器,與原始農業無關,排除BCD項。故選A項。19.(2022秋·江西吉安·七年級統考期中)分布在浙江金衢盆地的上山文化早期遺存距今1萬年前后,紅燒土殘塊中發現大量炭化稻殼,通過浮選發現了炭化稻米,從陶片斷面上觀察到陶土中摻有稻殼。根據材料可以推測(
)A.上山人開始管理野生植物 B.稻已經成為上山人不可或缺的植物C.原始農業已進入耜耕階段 D.上山人制作了精美的陶器盛稻【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二“紅燒土殘塊中發現大量炭化稻殼,通過浮選發現了炭化稻米,從陶片斷面上觀察到陶土中摻有稻殼”可知,稻已經在上山人生活中已經廣泛存在,成為上山人不可或缺的植物,B項正確;綜上所述,AC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ACD項。故選B項。20.(2022秋·山西運城·七年級統考期中)王華同學正在研究我國的農耕文化,通過收集整理出了以下圖片。從圖片中獲取的正確信息有哪些(
)①半坡人會建造房屋②河姆渡人使用的生產工具是骨耜③半坡人會制作陶器④河姆渡人會種植水稻⑤河姆渡人生活在原始農耕時代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圖示內容反映的分別是河姆渡人的干欄式房屋,河姆渡人種植水稻使用的骨耜和水稻稻粒,所以能夠獲取的信息是河姆渡人使用的生產工具是骨耜、河姆渡人會種植水稻和河姆渡人生活在原始農耕時代,②④⑤符合題意,D項正確;圖片內容和半坡人無關,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21.(2022秋·貴州·七年級校聯考期中)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距今10000年左右,我國出現了最早的人工栽培農作物 B.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D.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可知,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是對原始農業的評判,D項正確;ABC項是對歷史事實的陳述,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BC項。故選D項。22.(2022秋·寧夏固原·七年級統考期中)某考古學家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在這里,我們發掘過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發現了一些小罐罐。打開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沒有米瓢。”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A.山洞 B.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C.磚木瓦房 D.干欄式房屋【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中的“小米”,結合所學可知,考古學家發掘的可能是半坡遺址,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圓形房屋,會種植粟,B項正確;根據材料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以確定房子不是山洞和磚木瓦房,排除AC兩項;干欄式房屋是河姆渡人的建筑,而河姆渡人主要種植水稻,與材料中的“小米”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23.(2022秋·廣東揭陽·七年級統考期中)河姆渡原始居民所處的長江流域氣候濕潤,草木茂盛,蟲獸較多。因此,最適合他們居住的房屋樣式是(
)
A.洞穴 B.干欄式房屋C.搭上草棚的水井 D.半地穴式房屋【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以木樁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B項正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生活在洞穴中,排除A項;在河姆渡遺址,考古學者還發現了木結構水井,這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木結構水井,但河姆渡人不居住在搭上草棚的水井,排除C項;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樣式是半地穴式房屋,排除D項。故選B項。24.(2022秋·山東臨沂·七年級統考期中)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黃河和長江流域的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已經進入到農耕文化時代。下列表述符合這兩個居民農耕文化特征的是(
)A.飼養家畜制造陶器 B.逐步推廣牛耕技術C.開始使用鐵制農具 D.普遍使用青銅器【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人,主要種植水稻,農業工具骨耜最為典型,家畜以豬、狗和水牛為主。河姆渡人會制作陶器和玉器,還會陶器的制作和使用。距今6000年的半坡居民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主要種植粟,飼養豬和狗等家畜,他們還用弓箭、長矛、石球等捕獵斑鹿、獐、兔;用漁叉、漁溝、漁網捕魚;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因此飼養家畜、制造陶器都符合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農耕文化特征,A項正確;逐步推廣牛耕技術、開始使用鐵制農具都是春秋戰國時期,與題干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農耕文化特征,排除BC項;普遍使用青銅器是商周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25.(2022秋·湖北武漢·七年級統考期中)《哈佛極簡中國史》中寫道:“這一時期,中國人清理土地并焚燒表層,種植粟、白菜,稍晚期開始種植水稻和大豆。這一時期的工具均為石器:石斧、石鋤等,居民畜養豬、羊、牛、狗、雞等,狩獵依然是重要的經濟活動。”這一時期人類生活形態發生重大變化,故稱之為“新石器革命”。學者認為這是一場革命的主要根據是(
)A.使用鐵質農具 B.開始使用文字 C.學會使用火 D.從事農業活動【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這一時期,中國人清理土地并焚燒表層,種植粟、白菜,稍晚期開始種植水稻和大豆。這一時期的工具均為石器:石斧、石鋤等,居民畜養豬、羊、牛、狗、雞等,狩獵依然是重要的經濟活動”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屬于新石器時代,人們開始從事原始農業,生活逐漸穩定,D項正確;這一時期屬于新石器時代,使用的是磨制石器,特質農具產生于春秋時期,排除A項;我國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排除B項;在舊石器時代時期北京人就已經會使用火,排除C項。故選D項。26.(2022秋·廣東深圳·七年級統考期中)張光直在《中國青銅時代》一書中介紹了西方按照社會進化的觀點將民族學上的各種社會加以分類排列的理論,其演進模式為:游團(地域性的狩獵采集集團)——部落(一般與農業經濟相結合)——酋邦(具有初步不平等的復雜社會)——國家(階級社會)。據此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相當于(
)A.“游團” B.“部落” C.“酋邦” D.“國家”【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中“部落(一般與農業經濟相結合)”及所學知識可知,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出現于距今7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期,在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中都發現了農作物的遺存,說明兩者屬于“部落”時期,B項正確;根據材料中“游團(地域性的狩獵采集集團)”可知,“游團”屬于舊石器時期,排除A項;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屬于“部落”時期,社會結構簡單,時間早于“酋邦”,排除C項;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時間晚于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27.(2022秋·重慶沙坪壩·期中)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從100年來上萬個重要遺址的考古發現中遴選最有代表性的考古大發現,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入選。下列不能作為河姆渡遺址入選理由的是(
)A.能夠修建干欄式建筑 B.留下人工栽培水稻遺跡C.可以開鑿木結構水井 D.會制作人面魚紋彩陶盆【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會制作人面魚紋彩陶盆是半坡人的成就,不是河姆渡人的,D項符合題意;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前,能夠修建干欄式建筑,排除A項;河姆渡人會種植水稻,會飼養家畜,排除B項;河姆渡人可以開鑿木結構水井,排除C項。故選D項。28.(2022秋·江西萍鄉·七年級統考期中)在上栗縣赤山大寶山、蘆溪縣新泉羊路上、蓮花縣桃嶺等古人類遺址中發現了紅燒土居住面、柱洞遺跡、陶窯址遺跡、谷殼、飲酒器陶鬶、觚以及玉和石質佩飾、禮品等。據此可知萍鄉古人類所處的時間與下列最接近的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答案】D【詳解】據材料“古人類遺址中發現了紅燒土居住面、柱洞遺跡、陶窯址遺跡、谷殼、飲酒器陶鬶、觚以及玉和石質佩飾、禮品等”可知,這些古遺址已經進入農作時代,如谷殼、飲酒器陶鬶等,并且有較高級的玉文化,據所學可知,河姆渡人已經進入原始農耕時代,D項正確;元謀人距今170萬年,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北京人會使用天然火,但未涉及農耕等,排除B項;山頂洞人以漁獵和采集為生,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29.(2022秋七年級廣州市統考期中)中國原始文化經歷了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從群居到聚族、從狩獵到飼養,推動這個演進過程的根本原因是(
)A.人工取火的發明 B.飼養水平的提高C.建筑技術的進步 D.生產工具的改進【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形態與發展,原始人類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發展進步,本質上是由生產工具的進步造成的,從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到新石器時代的磨制石器的演變,就是這一變化的突出表現,D項正確;人工取火教人吃上了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排除A項;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飼養水平不斷提高,相對地,飼養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排除B項;建筑技術也是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大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排除C項。故選D項。30.(2022秋·河北邢臺·七年級統考期中)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原始農業發展和興起的重要標志是(
)①農作物種植②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③磨制石器的發展④城市的出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原始農業發展和興起的重要標志是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所以,①②③正確,A項正確;城市的出現不是原始農業發展和興起的重要標志,排除B項;城市的出現不是原始農業發展和興起的重要標志,排除C項;城市的出現不是原始農業發展和興起的重要標志,排除D項。故選A項。31.(2022秋·山東聊城·七年級統考期中)考古學者發現了一處大型的原始聚落遺址,該遺址的居住區有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客穴、壕溝,居住區外有公共墓地和燒制陶器的窯場。該遺址位于(
)A.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 C.遼河流域 D.淮河流域【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居住區外有公共墓地和燒制陶器的窯場”并結合所學可知,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多用木頭作柱子,屋內有灶坑。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因此該遺址是“半坡遺址”。遠古時期的黃河流域,氣候較今天更為溫暖濕潤,適宜人類活動。在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一帶,考古學者發現了一處大型的原始聚落遺址。這處遺址距今約6000年,定名為“半坡遺址”,因此該遺址位于黃河流域,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32.(2022秋·寧夏固原·七年級統考期中)從“獲取現成的天然產物”到“學會靠人的活動來增加天然產物的生產”,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學會靠人的活動來增加天然產物的生產”是指(
)A.原始農業 B.原始紡織業C.石器加工業 D.房屋建造業【答案】A【詳解】根據“學會靠人的活動來增加天然產物的生產”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靠人的活動來增加天然產物的生產是指人開始培植農作物,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因此指的是原始農業,A項正確;原始紡織業是對天然產物進行加工,不是增加生產,排除B項;石器加工業和房屋建造業都明顯不是“增加天然產物的生產”,排除CD項。故選A項。33.(2022秋·廣東茂名·七年級統考期中)運用比較的方法,能更清晰地了解遠古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的發展與進步。下列有關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比較匯總,說法錯誤的一項是A.他們都是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代表 B.他們都是同處于新石器時代C.他們已經學會了飼養家畜 D.他們都會建造房屋,過上了定居的生活【答案】A【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發現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屬于長江流域,A項符合題意;BCD項表述與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關史實相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34.(2022秋·福建龍巖·七年級校聯考期中)某博物館以“衣食之源,文明之根”為主題舉辦了一期農耕文化展。根據所學,下面哪一項不是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
)A.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 B.會種植莊稼,從事原始生產C.會建造船只,海上活動興盛 D.會飼養家畜,以備不時之需【答案】C【詳解】建造船只,海上活動興盛體現的是海外貿易,屬于商業文明的特征,不能體現農耕文明的特點,C項符合題意;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種植莊稼和飼養家畜都體現了農耕文化的特征,與題意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遠古的傳說35.(2022秋·四川廣安·七年級統考期中)“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我們一般認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傳說中的(
)A.炎帝和黃帝 B.盤古與女媧C.元謀人和北京人 D.堯、舜、禹【答案】A【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傳說中在阪泉之戰是黃帝與炎帝之間為爭奪華夏部落聯盟首領而進行的戰爭,后炎帝族戰敗,和黃帝族融合,成為了后來的華夏族的祖先,被稱為人文初祖,A項正確;其余三項不是人文初祖,排除BCD項。故選A項。36.(2022秋·山東菏澤·七年級統考期中)傳說4000多年前,炎帝、黃帝結盟打敗蚩尤,后來又與九黎族經過長期發展融合,形成了華夏族。后為尊奉的華夏族祖先是(
)A.炎帝、堯 B.炎帝、黃帝 C.黃帝、堯 D.堯、舜【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帝、黃帝結盟打敗蚩尤,后來又與九黎族經過長期發展融合,形成了華夏族,因此黃帝和炎帝被尊稱為華夏初祖,B項正確;被尊奉為華夏族祖先的是黃帝和炎帝,不包括堯和舜,排除ACD項。故選B項。37.(2022秋·河北秦皇島·七年級統考期中)在我國古代的神話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黃帝教民養蠶繅絲”的傳說。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
)A.農耕文明 B.和諧平等的社會秩序C.神話傳說 D.采集、狩獵的游牧文明【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相傳炎帝教人農耕,是中華原始農業的創始人,因此號稱“神農氏”;黃帝教民養蠶繅絲,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農耕文明”,A項正確;材料與“和諧平等的社會秩序”無關,排除B項;我國古代流傳著大量有關人類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跡的神話傳說,它們反映了早期中華文明的一些內容,但不是中華文明的核心,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中華文明的核心是“農耕文明”,不是游牧文明,排除D項。故選A項。38.(2022春·海南海口·七年級統考期中)《史記?黃帝本紀》中記載:“堯之子丹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這一描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禪讓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分封制【答案】A【詳解】根據“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予舜。”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原始社會時期,部落首領通過禪讓制來選舉下一任首領,例如堯是黃帝以后比較著名部落聯盟首領,堯去世后,堯把部落聯盟首領位置讓于舜,推舜為帝,A項正確;宗法制開始于西周,排除B項;郡縣制開始于秦朝,排除C項;分封制是西周的自讀,排除D項。故選A項。39.(2022秋·云南曲靖·七年級校考期中)據《史記·夏本紀》記載:(他)“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終于治平了洪水。這位傳說中的治水英雄是(
)A.黃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禹是中國古代傳說時與堯、舜齊名的賢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洪水,消除水患,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后人稱他為大禹,D項正確;黃帝是中國古代部落聯盟的首領,是五帝之首,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炎帝的主要成就是發明醫藥,教民用耒耜種五谷,制作陶器等,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蚩尤是傳說中制造兵器的人,為主兵之神,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40.(2022秋·福建三明·七年級統考期中)小明在復習時制作了如下歷史思維導圖。據此可知,其空白處應填入的是(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答案】A【詳解】為了增強實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世三個部族結成聯盟,堯舜禹依次成為聯盟的首領,當時實行禪讓制,A項正確;啟繼承禹的王位,標志世襲制取代禪讓制,排除B項;分封制是始創于西周,排除C項;郡縣制是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41.(2022秋·湖北武漢·七年級校聯考期中)《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用人標準是(
)A.血緣關系 B.德才兼備 C.學識淵博 D.戰功顯赫【答案】B【詳解】由材料“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并結合所學可知,相傳在黃帝之后,黃河流域有許多部族。為了增強實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個部族結成聯盟,堯、舜、禹依次成為聯盟的首領。當時實行禪讓制,即將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賢德之人,B項正確;禹最初想傳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兒子啟憑借強大的勢力,在禹死后繼承了他的位置,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出政治制度的用人標準是學識淵博,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出政治制度的用人標準是戰功顯赫,排除D項。故選B項。42.(2022秋·陜西西安·七年級統考期中)彩陶最早流行于黃河中下游一帶。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響范圍達到黃河上游和下游、長江上中游、遼河流域(如圖)。中原地區彩陶向周圍地區施加影響的年代和到達的區域;與炎黃部落聯盟興盛的時間、空間一致。從上述材料中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炎黃部落實力強大對周邊地區文化施加影響B.中國的彩陶文化具有多元一體特征C.距今五六千年,中華文明逐漸興起D.炎帝、黃帝部落創造了多彩的彩陶文化【答案】D【詳解】根據“與炎黃部落聯盟興盛的時間、空間一致。”可知,這并不能證明是炎帝、黃帝部落創造的,因此不能說明炎帝、黃帝部落創造了多彩的彩陶文化,D項符合題意,選擇D項;根據“彩陶文化影響范圍達到黃河上游和下游、長江上中游、遼河流域(如圖)。中原地區彩陶向周圍地區施加影響的年代和到達的區域;與炎黃部落聯盟興盛的時間、空間一致。”可得出這反映出炎黃部落的影響力,也體現出多元一體的特征,同時也反映出距今五六千年,中華文明逐漸興起,ABC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43.(2022秋·陜西西安·七年級統考期中)我國古代流傳著大量神話與傳說,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這些神話和傳說能流傳下來的主要原因是(
)A.在沒有文字記載的時期,傳說記述了真實的歷史 B.這些神話和傳說反映了先民的智慧,體現我們的民族精神追求C.這些傳說經過歷史考古驗證是真實的歷史 D.傳說是第一手口述資料【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神話和傳說是先民口耳相傳的歷史記憶,反映了先民的智慧,體現我們的民族精神追求,B項正確;神話和傳說包含后人附會的成分,不能全部信以為真,排除A項;題干不能說明這些傳說經過歷史考古驗證是真實的歷史,排除C項;傳說包含后人附會的成分,不是第一手資料,排除D項。故選B項。44.(2022秋·云南昭通·七年級統考期中)“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也。”從材料中可以看出華夏民族(
)A.發祥地是黃河流域 B.多元一體交融而成C.祖先是炎帝和黃帝 D.擁有很多發明創造【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華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來,諸族錯居,接觸交通,各去小異而大同,漸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謂諸夏是也。”可以看出華夏民族的形成是由諸侯雜居,在不斷交往中交融而成。華夏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從古自今,遠古時期的各部落,相互往來,排除各自之間習俗、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趨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認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走向融合,形成了統一民族,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黃河流域,排除A項;祖先是炎帝和黃帝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擁有很多發明創造材料無法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45.(2022秋·河北邢臺·七年級統考期中)國慶期間,小王同學一家去浙江紹興會稽山旅游,游覽了一座祭祀中國古代某位歷史人物的陵墓和廟宇,其中有一幅歌頌這位歷史人物的對聯:”三過其門,虛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漢江淮.”這副對聯歌頌的是(
)A.炎黃大戰 B.黃帝發明歷法 C.神農嘗百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做最好的自己》的讀書心得
- 《老人與海》讀書心得集合15篇
- 年產200噸醫藥中間體項目實施方案
- 年產60萬噸新型功能肥料項目實施方案(模板范文)
- 節能改造提升標準廠房環境與成本效益
- 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實施綱要
- 武漢輕工大學《硬件描述語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南財經大學《食品微生物學(含食品微生物檢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聽力障礙兒童心理與教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華東交通大學《金融時間序列分析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工程管理試題及答案
- 《電纜狀態監測》課件
- 神經鞘瘤MRI診斷要點及鑒別診斷課件
- 青梅綠茶測試題及答案
- 法治護航成長路-四年級法制教育專題
- 聯鎖系統設備調試施工作業指導書
- 熱網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鄉村振興智慧農業項目計劃書
- 電工技能培訓課件下載
- 2025年上半年黑龍江牡丹江市“市委書記進校園”活動暨“雪城優才”企事業單位人才招聘1324人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髕骨骨折的中醫護理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