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1頁
浙江省嘉興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2頁
浙江省嘉興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3頁
浙江省嘉興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4頁
浙江省嘉興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嘉興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末測試高二語文試題卷(2025.01)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義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論》)這里說:“只能”“才是”,就是說,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這是因為,辯證唯物主義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于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因此,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就不能到主觀領域內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域內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特性,否則就無法檢驗。人的社會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系起來的特性。因此,正是實踐,也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科學史上的無數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門捷列夫根據原子量的變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贊同,有人懷疑,爭論不休。爾后,根據元素周期表發現了幾種元素,它們的化學特性剛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預測。這樣,元素周期表就被證實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加勒于1846年確實發現了海王星這顆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才被證實了,成了公認的真理。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承認為真理,正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果。毛主席說:“馬克思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成這些學說的時候,而且在于為爾后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實踐論》)馬克思主義原是工人運動中的一個派別,開始并不出名,反動派圍攻它,資產階級學者反對它,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攻擊它,但是,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終于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摘編自普通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中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材料二:“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引用的一句古詩(見《求是》雜志第13期)。這句詩出自林鴻的《飲酒》,其完整表述為:“儒生好奇古,出口談唐虞。倘生羲皇前,所談乃何如。古人既已死,古道存遺書。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我愿但飲酒,不復知其余。君看醉鄉人,乃在天地初。”“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的原意是如果連一句話都不能付諸實踐,縱然讀萬卷詩書也只是枉然。此句旨在闡述知與行的關系,強調讀書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只會死讀書而不能有效運用的人,學問再多也是紙上談兵。顯而易見,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話的目的,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過程,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從而使主題教育取得扎實成效。在中國傳統哲學中,對知行范疇的討論主要圍繞知行的難易、先后、輕重、分合等問題展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知行觀。重行傳統肇始于先秦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就有“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敏于事而慎于言”等論述,提出君子應當言行一致、以行為本。荀子對于重行講得更為透徹,“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用層層遞進的論證方式,將“行”置于最高層次,使“行”成為檢驗“知”的標準。從先秦到漢唐,中國哲學重行傳統已經形成,但對知行關系的深入探究,則主要來自于宋明理學家的闡發。程頤首倡“知先行后”說,后朱熹修正這種觀點,提出“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此為“知輕行重”說的核心觀點。至明中葉,“天下事勢,如沉疴積痿,所望以起死回生”,在此背景下王陽明提出“知行合一”說,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力圖達到“知”與“行”、“心”與“物”融為一體的境界。知行合一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哲學智慧,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提出了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即“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從而創造性地發展了“知行合一”學說。后來,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又提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把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結合起來的可貴品格。(摘編自2019年7月17日《光明日報》劉舒《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社會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再也沒有第二個標準。B.門捷列夫和哥白尼的研究實踐從科學史角度進一步證明了理論建設的重要。C.“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知行合一,主動擔當。D.中國傳統哲學知行觀經歷了從先秦到漢唐到宋明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特色。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辯證唯物主義關于客觀真理的論斷,決定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是把主觀與客觀聯系起來的實踐。B.無論是哪一種真理,凡是被承認為真理的,必然是經過了長時間實踐的檢驗與證實而得到公認的。C.朱熹所持有的“知行合一”觀在知行觀的發展上有重要意義,為“知輕行重”說的提出奠定了基礎。D.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智慧的代表,“知行合一”說與辯證唯物論相結合之后得到了創造性的發展。3.下列選項不符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論斷的是()A.法國科學家提取海藻中的碘元素時,偶然發現了沉淀在母液背后的深褐色的溴的液體。B.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證據,證實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預言。C.植物學家、病理學家、動物學家研究證明了“所有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細胞”的論斷。D.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4.兩則材料都大量使用了引用論證,簡要分析其好處。5.結合材料,談談“知行合一”學說對高中生學習的啟示。(二)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黃鸝——病期瑣事孫犁(1)這種鳥兒,在我的家鄉好像很少見。童年時,我很迷戀過一陣捕捉鳥兒的勾當。但是,無論春末夏初在麥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紅靛兒,或是天高氣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樹下面網羅虎不拉兒的時候,都好像沒有見過這種鳥兒。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莊后邊高大的白楊樹上同黧雞兒一同鳴叫,也不在村南邊那片神秘的大葦塘里和葦咋兒一塊筑窠。(2)初次見到它,是在阜平縣的山村。那是抗日戰爭期間,在不斷的炮火洗禮中,有時清晨起來,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腳下的叢林里,我聽到了黃鸝的尖利的富有召喚性和啟發性的啼叫。可是,它們飛起來,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樹枝樹葉里忽隱忽現,常常是在我仰視的眼前一閃而過,金黃的羽毛上映照著陽光,美麗極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難。(3)因為職業的關系,對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時簡直近于一種狂熱。在戰爭不暇的日子里,這種觀察飛禽走獸的閑情逸致,不知對我的身心情感,起著什么性質的影響。(4)前幾年,我病了。為了療養,來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島。春天,我移居到離海邊很近,只隔著一片楊樹林洼地的一幢小樓房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一個人住在這里,清晨黃昏,我常常到那楊樹林里散步。有一天,我發現有兩只黃鸝飛來了。(5)這一次,它們好像喜愛這里的林木深密幽靜,也好像是要在這里產卵孵雛,并不匆匆離開,大有在這里安家落戶的意思。(6)每天,天一發亮,我聽到它們的叫聲,就輕輕打開窗簾,從樓上可以看見它們互相追逐,互相逗鬧,有時候看得淋漓盡致,對我來說,這真是飽享眼福了。(7)觀賞黃鸝,竟成了我的一種日課。一聽到它們叫喚,心里就很高興,視線也就轉到楊樹上,我很擔心它們一旦要離此他去。這里是很安靜的,甚至有些近于荒涼,它們也許會安心居住下去的。我在樹林里徘徊著,仰望著,有時坐在小石凳上諦聽著,但總找不到它們的窠巢所在,它們是怎樣安排自己的住室和產房的呢?(8)一天清晨,我又到樹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種病癥的史同志手里拿著一支獵槍,正在瞄準樹上。(9)“打什么鳥兒?”我趕緊過去問。“打黃鸝!”老史興致勃勃地說,“你看看我的槍法。”(10)這時候,我不想欣賞他的槍技,我但愿他的槍法不準。他瞄了一會兒,黃鸝發覺飛走了。乘此機會,我以老病友的資格,請他不要射擊黃鸝,因為我很喜歡這種鳥兒。(11)我很感激老史同志對友誼的尊重。他立刻答應了我的要求,沒有絲毫不平之氣。并且說:(12)“養病么,喜歡什么就多看看,多聽聽。”(13)這是真誠的同病相憐。他玩獵槍,也是為了養病,能在興頭兒上照顧旁人,這種品質不是很難得嗎?(14)有一次,在東海岸的長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為了討取身邊女朋友的一笑,就開槍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鷗。一群海鷗受驚遠飏。被射死的海鷗落在海面上,被怒濤拍擊漂卷。勝利品無法取到,那位女人請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帶培養工人幫助打撈,工人們憤怒地掉頭劃船而去。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無可奈何地寫了幾句詩,也終于沒有完成,因為契訶夫在好幾種作品里寫到了這種人。我的筆墨又怎能更多地為他們的業績生色?在他們的房間里,只掛著契訶夫為他們寫的褒詞就夠了。(15)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誼,不能得到這兩只驚弓之鳥的理解,它們竟一去不返。從此,清晨起來,白楊蕭蕭,再也聽不到那種清脆的叫聲。夏天來了,我忙著到浴場去游泳,漸漸把它們忘掉了。(16)有一天我去逛鳥市。那地方賣鳥兒的很少了,現在生產第一,游閑事物,相應減少,是很自然的。在一處轉角地方,有一個賣鳥籠的兒,坐在一條板凳上,手里玩弄著一只黃鸝。黃鸝系在一根木棍上,一會兒懸空吊著,一會兒被拉上來。我站住了,我望著黃鸝,忽然覺得它的焦黃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帶有一種凄慘的神氣。(17)“你要嗎?多好玩兒!”兒望望我問了。(18)“我不要。”我轉身走開了。(19)我想,這種鳥兒是不能飼養的,它不久會被折磨得死去。這種鳥兒,即使在動物園里,也不能從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寬闊了。(20)從此,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不再想起黃鸝。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兩句文章的好處。(21)是的,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長堤;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葦泊;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氣,使我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這是一種極致。(22)是的,它們的啼叫,是要伴著春雨、宿露,它們的飛翔,是要伴著朝霞和彩虹的。這里才是它們真正的家鄉,安居樂業的所在。(23)各種事物都有它的極致。虎嘯深山,魚游潭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這就是它們的極致。(24)在一定的環境里,才能發揮這種極致。這就是形色神態和環境的自然結合和相互發揮,這就是景物一體。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吧。這正是在藝術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種境界。(選自《孫犁文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我”回憶童年時曾迷戀捕鳥卻好像沒有見過黃鸝,表達了對年少時不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悔恨。B.第二段視聽結合,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在抗戰時期初見黃鸝的美好而深刻的印象。C.“我”觀賞黃鸝和老史打黃鸝都是為了養病,為了愉悅自我,但兩人對黃鸝的美的感受截然不同。D.“我”在太湖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后,對眼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發出了由衷的贊嘆。7.對于第(14)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三句連用了兩個“被”字,寫出了海鷗遭到射殺、被剝奪生命的無辜和悲慘。B.中年人為博女友一笑而射殺海鷗的自私和工人的憤怒、“我”的無奈形成對比。C.最后兩句采用反問和反語的修辭手法,強烈地表達了對丑惡現象的抨擊與貶斥。D.本段插敘海鷗被射殺的事件,是為了引出后文對黃鸝受驚嚇后一去不返的敘述。8.作者的感情因黃鸝而產生了多次變化,請梳理概括。9.有人認為,文章最后兩段所寫內容和黃鸝沒有直接關系,可以刪去。你否認同?請說明理由。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節選自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材料二:人臣之義,以忠正為高,以伏節為賢。故有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榮顯而名著。若夫懷道以迷國,詳愚而不言,顛則不能扶,危則不能安,雖保黃耈,終壽百年,蓋志士之所恥,愚夫之所賤也。今若屈原,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砥矢,言若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而班固謂之“露才揚己,競于群小之中,怨恨懷王,譏刺椒、蘭①,茍欲求進,強非其人。不見容納,忿恚自沉”,是虧其高明,而損其清潔者也。昔伯夷叔齊讓國守志,不食周粟,遂餓而死。豈可復謂有求于世而恨怨哉?且詩人怨主刺上曰:“嗚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②風諫之語,于斯為切。然仲尼論之,以為大雅。引此比彼,屈原之詞,優游婉順,寧以其君不智之故,欲提攜其耳乎?而論者以為“露才揚己”“怨刺其上”“強非其人”,殆失厥中③矣。(節選自王逸《〈楚辭章句〉序》)[注]①椒、蘭:“椒”指大夫子椒,“蘭”指令尹子蘭。②這幾句詩出自《詩經·大雅》,表達了一個功勛卓著的老臣對君王不聽勸諫的憂憤。③厥中:這里指公允。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是以A伍子胥不恨B于浮江C比干D不悔于E剖心F然后忠立G而行成H榮顯I而名著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短,詆毀的意思,和《鴻門宴》中“素善留侯張良”的“善”用法相同。B.顏色,指臉色,與文中“形容”“凝滯”“世俗”等詞都屬于古今異義詞。C.祖,效法、繼承,與《過秦論》“外連衡而斗諸侯”“斗”用法不同。D.讓,指謙讓,與《蘇武傳》“如惠語以讓單于”中“讓”意義不同。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不凝滯于物不拘于時B.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邇之事父C.遂自投汨羅以死而告以成功D.顛則不能扶則知明而行無過矣1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面對濁世,屈原認為真正的圣人應堅守自己的品行,而漁父則主張圣人的品行應隨著世事的變遷而不斷改變。B.王逸認為人臣的本分就是像伍子胥、比干這樣為保全節義而殞身不恤,否則,即便有百歲之壽,也會被恥笑看輕。C.班固認為屈原投江的悲劇有其自身原因,比如喜歡炫耀自身的才華,經常與小人一爭曲直,并且諷刺朝中官員。D.王逸雖然認可文學具有勸諷主上的功能,卻也認為推崇屈原從容平和委婉和順的勸諷言辭,大概是有失公允的。1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2)故有危言以存國,殺身以成仁。(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書憤五首(其二)[宋]陸游白發蕭蕭臥澤中,只憑天地鑒孤忠。厄窮蘇武餐氈久,憂憤張巡①嚼齒空。細雨春蕪上林苑②,頹垣夜月洛陽宮。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注]①張巡:唐朝將領,安史之亂時死守睢陽數月,督戰時“嚼齒皆碎”,后被俘,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漢時舊苑,它和“洛陽宮”當時都已被金人占據。15.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開頭以“白發”“臥”交代了詩人年邁力衰、不受朝廷重用而只能偏居澤中的處境。B.頷聯用典,詩人自比蘇武、張巡,表明自己久處厄窮但依然保持著天地可鑒的孤忠情志。C.頸聯先寫上林苑的生機勃發,再寫洛陽宮的凄清沒落,通過對比表達了盛衰無常的感慨。D.全詩著力于自我表達,由己而人,再由人而景,最后又回歸自己,筆力雄健,一氣呵成。16.《書憤五首(其一)》的尾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與本詩的尾聯在抒情方式與情感內涵上有何差異?請簡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沉迷游戲的小王請李老師寫一幅字,用來告誡自己要防微杜漸,不能玩物喪志。李老師欣然寫下了《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漫步郊外,江水曲折地繞著原野流淌,月光如細密的冰珠,灑在開滿鮮花的樹林,此番美景讓小張不禁吟出了《春江花月夜》中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聲寫聲”是古人描摹音樂的一種手法,在唐代詩歌中并不少見,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不同,它不具有形的實體,不可撫摸,仿佛無所在;但它卻A,既在一切傳統文化之中,也在一切現實文化之中,而且還在你我的靈魂之中。如愿套用一下古老的說法,可以說,文化傳統是形而上的道,(甲);道在器中,器不離道。文化傳統是不死的民族魂。它產生于民族的歷代生活,成長于民族的重復實踐,形成為民族的集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簡單說來,文化傳統就是民族精神。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語言,從而也就有它們共同的意識和無意識,或者叫共同心理狀態。民族的每個成員,正是在這種共同生活中誕生、成長,通過這種語言來認識世界、體驗生活、形成意識、表達愿望的。因而,生活對于他們就是一片園地,語言對于他們便是一種工具。大凡在這種生活里不存在的現象和愿望,由這種生活導不出的方式和方法,為這種語言未曾表達過的意念,用這種語言無法道出來的思想,自不會形成為這一民族的共同心理;縱或民族的某個或某些成員有時會釀出某些獨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忌、孤立等社會力量的威懾,不是迅速銷聲匿跡,就是陷于孤芳自賞,而很難擠進民族的共同圈子里去;除非有了變化著的共同生活作后盾。①唯有那些為這一民族生活所熟悉、所孕育、所崇尚的心理,②就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