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2025年高考生物總復習模擬測試卷(帶有答案)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2023年5月3日《Nature》報道,林愛福團隊揭示了LncRNA通過重編程鐵代謝調控腫瘤進程。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作為DNA的轉錄產物之一,其參與諸多重要細胞生命活動進程,包括細胞周期、代謝增殖等,且在腫瘤發展中發揮重要調控功能。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核中含有DNA和RNA兩類核酸B.DNA和LncRNA分子中所含的元素一定不同C.LncRNA分子被徹底水解后產生6種有機物D.LncRNA中所含的五碳糖可作為能源物質2.圖是海水稻根細胞與耐鹽性相關的生理過程。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H?通過主動運輸運出細胞,保持細胞膜外pH為酸性B.H?O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降低細胞內滲透壓C.Na?以相同方式排出細胞和進入液泡,提高耐鹽性D.土壤中氧含量不足可能會影響水稻的耐鹽性3.自噬是把細胞質中的物質運送到溶酶體中降解的過程,該過程中損傷的細胞器被細胞自身的膜包裹形成自噬體,自噬體再與細胞內的溶酶體結合從而完成細胞自噬的過程。吸煙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要發病因素,銀杏葉提取物(GBE)對COPD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機制是GBE可以通過PI3K蛋白來促進細胞自噬,已知細胞內PI3K蛋白的表達水平下降,會導致自噬程度增強,為驗證上述機制設計實驗如下表,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組別實驗材料檢測指標預期結果對照組COPD組大鼠肺泡巨噬細胞PI3K蛋白含量?實驗組?A.實驗組應選用GBE+COPD組大鼠肺泡巨噬細胞B.細胞自噬過程體現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C.GBE可通過PI3K蛋白來促進細胞自噬,所以預期結果應為實驗組PI3K蛋白含量高于對照組D.溶酶體內的水解酶可水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使細胞獲得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4.長期以來,關于DNA復制過程中是DNA聚合酶在移動還是DNA鏈在移動,一直存在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是DNA聚合酶沿著DNA鏈移動;另一種觀點認為是DNA鏈在移動,而DNA聚合酶相對穩定不動。科學家給枯草芽孢桿菌的DNA聚合酶標上發綠色熒光的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培養,觀察熒光在細胞中的分布,發現綠色熒光只分布在細胞中固定的位點,位點個數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組別營養物含有下列熒光位點個數的細胞所占比例(%)01234①琥珀酸鹽2456190.08<0.08②葡萄糖3434193.6③葡萄糖+氨基酸233322210A.DNA復制過程需要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并消耗能量B.DNA聚合酶只能以DNA單鏈為模板合成其互補鏈C.上述實驗結果中綠色熒光的分布情況支持第一種觀點D.根據結果可推測枯草芽孢桿菌的分裂速度:①<②<③5.圖是某農田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群體密度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符合達爾文進化觀點的是()A.害蟲群體中原來都是非抗藥性個體B.農藥的使用使害蟲產生了抗藥性變異C.害蟲群體的抗藥性與農藥的使用無關D.害蟲抗藥性的形成是農藥對害蟲定向選擇的結果6.人體內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系統的簡易關系如圖所示。圖中箭頭方向表示物質進出或運輸方向,甲、乙、丙、丁表示各系統,其中表示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分別是()A.丙、甲 B.丙、乙 C.丙、丁 D.乙、丁7.圖1表示神經纖維在靜息和興奮狀態下K+跨膜運輸過程,甲、乙為細胞膜上的轉運蛋白。圖2表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1中K+通過載體蛋白甲由M側被運至N側形成胞內外的濃度差B.圖1中K+通過通道蛋白乙由N側被運至M側參與靜息電位的形成C.圖2中的⑤~③段的電位變化主要由Na+內流造成D.圖2中的⑤代表靜息電位重新恢復,此時對應圖1中K+濃度M側高于N側8.與研究生長素類調節劑對黃瓜生根的影響,用一定濃度的α-萘乙酸(NAA)處理黃瓜幼苗,兩周后測定主根長度和側根數目,結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測定項目NAA濃度(×10-4mol/L)010203040主根平均長度(cm)12.114.312.810.58.6側根平均數目(個)6.68.710.57.85.2A.較低濃度的NAA處理插條時,將插條基部在溶液中沾蘸5sB.正式實驗前可通過預實驗減少與濃度相關的誤差C.由表可確定促進主根生長的NAA最適濃度為1×10-3mol/LD.NAA對主根和側根的生長均表現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二、多選題9.根據某農田中引入鴨子后,鴨子與蝗蟲種群數量的變化關系,某生物興趣小組構建如圖所示模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a-b段,蝗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鴨子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由圖可知,引入鴨子后,該農田中蝗蟲種群的K值最可能為N2C.鴨子種群數量在a→b→c的變化過程中,其增長率小于0D.從模型構建類型角度分析,圖示模型屬于數學模型10.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種的蝌蚪,三者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某研究小組在四個條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三種蝌蚪和數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三種蝌蚪的存活率如圖,下列推測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三種蝌蚪的競爭結果可能受捕食者影響C.無捕食者時,蝌蚪的種間斗爭可能導致乙消失D.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三種蝌蚪的食性可能會有較大差異11.我國古文、古詩詞中記載了很多的生物學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肥田之法,種綠豆最佳”是利用了綠豆上寄生的根瘤菌固氮進行肥田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描述了群落的季節性變化C.“數罟(細密的漁網)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可保證魚類種群年齡結構為增長型D.桃花等山寺植物一定屬于生態系統結構中的生產者12.某湖泊因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引起水體藻類爆發,出現水華現象。當地環保部門通過投放生態浮床對該湖泊進行生態修復。生態浮床是指將蘆葦、美人蕉等植物種植于浮在水面的材料上,用來改善水體的生態環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生態浮床能提高物種多樣性,增強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B.浮床中的植物可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吸收水體中的有機物C.生態浮床可利用挺水植物與藻類的競爭關系治理水華D.生態浮床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三、綜合題13.我國是棉花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棉花種植時容易受到棉鈴蟲侵襲,嚴重時可使棉田絕收。蘇云金桿菌能產生Bt抗蟲蛋白來殺死棉鈴蟲。我國科學家將該細菌的殺蟲基因轉到棉花細胞中,讓棉花產生Bt抗蟲蛋白(編碼基因長約2000bp)來抵抗蟲害。回答下列問題。(1)對Bt抗蟲蛋白基因進行PCR擴增時,為維持酶活性,需要在一定的(溶液)中進行。隨后使用兩種限制酶BamHI和HindⅢ同時酶切已擴增的目的基因和質粒,再使用進行連接,可防止目的基因、質粒的自身環化或反接,隨后用重組表達載體(大小為5000bp)轉化大腸桿菌。(2)為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已成功導入大腸桿菌,研究人員從大腸桿菌菌落提取質粒后,分別使用BamHI和HindⅢ雙酶切、BamHI單酶切,通過電泳檢測酶切結果,并采用未轉化的大腸桿菌菌落作為對照,依據圖a判斷,目的基因(填“已”或“未”)導入大腸桿菌,若要證明雙酶切產物中2000bp為目的基因片段,采用的檢測方法有(寫出1種)。(3)研究人員將重組表達載體導入棉花細胞并成功表達出Bt抗蟲蛋白。研究發現,Bt抗蟲蛋白被害蟲分解為多肽后,與害蟲腸道上皮細胞的細胞膜結合,導致細胞膜穿孔,使害蟲滲透壓失衡而死亡。形成的孔道結構越穩定,Bt抗蟲蛋白對害蟲的毒性越大。①已知Bt抗蟲蛋白部分結構參與了昆蟲腸上皮細胞膜中孔道的形成。該部分結構中存在多個螺旋,其中第5號螺旋中部疏水,兩端親水(圖b),從細胞膜結構的角度分析,第5號螺旋能夠貫穿于細胞膜的原因是。②研究人員通過解析Bt抗蟲蛋白晶體的結構發現,第5號螺旋處的第168位氨基酸是孔道結構穩定性的關鍵,將該位點氨基酸替換為疏水性更強的精氨酸后,就有可能提高孔道結構的穩定性。根據這一研究結果,請寫出后續利用蛋白質工程培育出抗蟲能力更強的轉基因棉花的基本思路:。14.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區面臨的生態威脅之一,科研人員針對其入侵的原因與防治方法開展了相關研究。請分析回答:(1)互花米草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由于對氣候、環境的適應性和耐受能力很強,其入侵會導致當地原有植物種類銳減,使降低甚至喪失。(2)蘆葦也是南通沿海地區的本土植物,由于與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二者之間競爭激烈。研究人員對啟東黃海沿岸10個濕地進行調查,每塊濕地隨機選取5個樣方,采集植物和土壤樣本,測定相關數據,結果如下圖。據圖分析可知,推測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3)對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刈制、使用除草劑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圖表示互花米草參與當地食物鏈的部分結果:①a、b、c過程中碳的流動形式是,圖中未標出的生態系統的成分還包括。②若鳥的食物由互花米草和植食性尾蟲,由原來的1:1調整為2:1傳遞效率按20%計算,鳥的數量變為原來的%(保留兩位小數)。③互花米草與植食尾蟲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具有的作用15.玉米籽粒胚乳的顏色有黃色、紫色和雜色,科研人員進行了系列實驗來研究胚乳顏色形成的遺傳學機制。(1)胚乳是由精子與母本產生的兩個極核融合后發育而成,每個極核的染色體組成均與卵細胞一致。從染色體組成分析,胚乳屬于,胚乳一般在發育過程中被吸收,不會發育為成熟個體的組織器官。雜交組合F1胚乳顏色一紫色RR(♀)×黃色rr(♂)紫色二紫色RR(♂)×黃色rr(♀)雜色上述雜交組合一和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別是、。F1自交后代胚乳的基因型和比例為。據此研究人員對胚乳顏色形成的機制作出如下推測。推測一:可能與胚乳中R基因的數量有關;推測二:可能與胚乳中R基因的來源有關。(2)為證實上述推測,研究人員利用突變體甲進行了相關實驗。雜交組合部分F1胚乳基因型顏色三野生型rr(♀)×甲Rr(♂)Rrr雜色RRrr雜色四野生型rr(♂)×甲Rr(♀)RRr紫色①突變體甲的形成過程如上圖,形成甲的過程中發生的變異類型是,R與r遺傳時遵循定律。②研究發現,甲在產生配子時,10號染色體分離有時發生異常,但不影響配子的育性。表中F1出現少量基因型為RRrr的胚乳的原因是:突變體甲產生配子時,期出現異常。③表中雜交結果僅支持推測。研究人員繼續做了以下研究。(3)研究人員推測在雌配子形成過程中,M基因表達產物可以降低R基因甲基化水平,使其表達不被抑制。現有M基因純合突變體乙(mmRR)、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和黃色玉米(MMrr)。欲通過雜交實驗驗證上述推測,請寫出實驗方案并預期結果。實驗組:做母本與做父本雜交,子代胚乳表現為雜色對照組:做母本與做父本雜交,子代胚乳表現為16.圖1為某種擬南芥的氣孔保衛細胞細胞膜中存在的一種特殊的K+載體蛋白(BLINK1)它可調控氣孔快速開啟與關閉。保衛細胞的內外壁厚度不一樣,當植物體內水分較多,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較薄的外壁就會伸長,細胞向外彎曲,于是氣孔就張開;當植物體內水分較少,保衛細胞失水時,較厚的內壁被拉直,氣孔就關閉了。圖2為某同學繪制的物質跨膜運輸相關的一個不完整的模型,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保衛細胞吸收K+的方式為。結合圖示分析BLINK1調控氣孔快速開啟的原因可能是。(2)若圖2中X軸表示保衛細胞外K+濃度,Y軸表示保衛細胞對K+的吸收速率,則限制B點以后K+的吸收速率的因素可能是。(寫一點即可)隨著保衛細胞對K+的吸收越來越多,保衛細胞吸水的速率將。(3)圖3中X軸表示擬南芥根細胞外氧氣的濃度,Y軸表示擬南芥根細胞吸收氧氣的速率,請在圖3中畫出擬南芥根細胞吸收氧氣的速率隨細胞外氧氣濃度變化的曲線。(4)現想確定擬南芥幼苗根細胞對某物質的吸收方式是主動運輸,還是協助擴散,請從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寫出實驗思路。參考答案一、單選題1.2023年5月3日《Nature》報道,林愛福團隊揭示了LncRNA通過重編程鐵代謝調控腫瘤進程。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作為DNA的轉錄產物之一,其參與諸多重要細胞生命活動進程,包括細胞周期、代謝增殖等,且在腫瘤發展中發揮重要調控功能。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核中含有DNA和RNA兩類核酸B.DNA和LncRNA分子中所含的元素一定不同C.LncRNA分子被徹底水解后產生6種有機物D.LncRNA中所含的五碳糖可作為能源物質【答案】A【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都是由C、H、O、N、P五種元素組成。RNA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糖核苷酸,其結構由磷酸、核糖和四種含氮堿基構成。RNA包括mRNA、tRNA、rRNA。【詳解】A、細胞核中DNA通過轉錄產生各種RNA,RNA通過核孔到達細胞質,細胞核中含有DNA、RNA兩類核酸,A正確;B、DNA和LncRNA的組成元素都是C、H、O、N、P五種,DNA和LncRNA所含元素相同,B錯誤;C、LncRNA分子被徹底水解后產生6種化合物,其中核糖、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等5種物質才是有機物,C錯誤;D、核糖和脫氧核糖在細胞內主要作為RNA、DNA的組成成分,不為細胞代謝提供能量。LncRNA中所含的五碳糖為核糖,不能作為細胞的能源物質,D錯誤。2.圖是海水稻根細胞與耐鹽性相關的生理過程。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H?通過主動運輸運出細胞,保持細胞膜外pH為酸性B.H?O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降低細胞內滲透壓C.Na?以相同方式排出細胞和進入液泡,提高耐鹽性D.土壤中氧含量不足可能會影響水稻的耐鹽性【答案】B【分析】1、不同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不同,包括主動運輸、被動運輸;其中被動運輸包括協助擴散和自由擴散。2、主動運輸的特點:①消耗能量(來自于ATP水解或離子電化學勢能),②需要轉運蛋白協助,③逆濃度梯度進行。3、協助擴散的特點: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轉運蛋白協助,③順濃度梯度進行。4、自由擴散的特點: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轉運蛋白協助,③順濃度梯度進行。【詳解】A、據圖分析可知,根細胞膜上H+轉運蛋白使H+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運出根細胞,則可保持細胞膜外pH為酸性,A正確;B、據圖分析可知,H?O即可通過轉運蛋白協助進入細胞,即協助擴散,也可以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B錯誤;C、Na+由細胞內排出細胞的過程是由低濃度到高濃度,需要轉運蛋白,為主動運輸;Na+由細胞質基質進入液泡的過程是由低濃度到高濃度,屬于主動運輸,能量來自H+跨膜運輸的電勢能,C正確;D、Na+由細胞內排出細胞和Na+由細胞質基質進入液泡都可以提高耐鹽性,都是主動運輸,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產生與根細胞呼吸強度有關,而土壤中氧含量會影響細胞呼吸,則土壤中氧含量不足可能會影響水稻的耐鹽性,D正確。3.自噬是把細胞質中的物質運送到溶酶體中降解的過程,該過程中損傷的細胞器被細胞自身的膜包裹形成自噬體,自噬體再與細胞內的溶酶體結合從而完成細胞自噬的過程。吸煙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要發病因素,銀杏葉提取物(GBE)對COPD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機制是GBE可以通過PI3K蛋白來促進細胞自噬,已知細胞內PI3K蛋白的表達水平下降,會導致自噬程度增強,為驗證上述機制設計實驗如下表,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組別實驗材料檢測指標預期結果對照組COPD組大鼠肺泡巨噬細胞PI3K蛋白含量?實驗組?A.實驗組應選用GBE+COPD組大鼠肺泡巨噬細胞B.細胞自噬過程體現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C.GBE可通過PI3K蛋白來促進細胞自噬,所以預期結果應為實驗組PI3K蛋白含量高于對照組D.溶酶體內的水解酶可水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使細胞獲得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答案】C【分析】溶酶體中含有多種水解酶,在一定條件下,細胞會將受損或功能退化的細胞結構等,通過溶酶體降解后再利用,這就是細胞自噬。處于營養缺乏條件下的細胞,通過細胞自噬,可以獲得維持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在細胞受到損傷、微生物入侵或細胞衰老時,通過細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損或衰老的細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從而維持內部環境的穩定。【詳解】A、該實驗目的是驗證GBE可以通過PI3K蛋白來促進細胞自噬,因此自變量為對COPD模型鼠是否進行GBE處理,因此實驗材料實驗組需要選擇COPD模型鼠肺泡巨噬細胞并施加GBE,A正確;B、根據題意,自噬過程中損傷的細胞器被細胞自身的膜包裹形成自噬體,因此細胞自噬過程體現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B正確;C、根據題干信息推測PI3K蛋白的表達水平下降,會導致自噬程度增強,即GBE可以通過減少PI3K蛋白含量來促進細胞自噬,因此預期結果應為實驗組PI3K蛋白含量低于對照組,C錯誤;D、溶酶體中含有多種水解酶,在一定條件下,細胞會將受損或功能退化的細胞結構等,通過溶酶體降解后再利用,使細胞獲得生存所需的物質和能量,D正確。4.長期以來,關于DNA復制過程中是DNA聚合酶在移動還是DNA鏈在移動,一直存在爭論。一種觀點認為是DNA聚合酶沿著DNA鏈移動;另一種觀點認為是DNA鏈在移動,而DNA聚合酶相對穩定不動。科學家給枯草芽孢桿菌的DNA聚合酶標上發綠色熒光的物質,在不同條件下培養,觀察熒光在細胞中的分布,發現綠色熒光只分布在細胞中固定的位點,位點個數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組別營養物含有下列熒光位點個數的細胞所占比例(%)01234①琥珀酸鹽2456190.08<0.08②葡萄糖3434193.6③葡萄糖+氨基酸233322210A.DNA復制過程需要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并消耗能量B.DNA聚合酶只能以DNA單鏈為模板合成其互補鏈C.上述實驗結果中綠色熒光的分布情況支持第一種觀點D.根據結果可推測枯草芽孢桿菌的分裂速度:①<②<③【答案】C【分析】DNA復制條件:模板(DNA的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苷酸)。【詳解】A、DNA的基本組成單位為脫氧核糖核苷酸,故DNA復制過程需要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并消耗能量,A正確;B、DNA復制為半保留復制,以DNA的每條鏈為模板合成堿基互補的子鏈,所以DNA聚合酶只能以DNA單鏈為模板合成其互補鏈,B正確;C、科學家給枯草芽孢桿菌的DNA聚合酶標上綠色熒光,在不同條件下培養,觀察熒光在細胞中的分布,發現綠色熒光只分布在細胞中固定的位點,說明DNA復制時是DNA鏈在移動,而DNA聚合酶相對穩定不動,支持第二種觀點,C錯誤;D、DNA復制時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不含熒光點的細胞比例越小,含有熒光點的細胞比例越大,說明細胞分裂越旺盛,根據表格數據可推測,枯草芽孢桿菌的分裂速度:①<②<③,D正確。5.圖是某農田長期使用一種農藥后害蟲群體密度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符合達爾文進化觀點的是()A.害蟲群體中原來都是非抗藥性個體B.農藥的使用使害蟲產生了抗藥性變異C.害蟲群體的抗藥性與農藥的使用無關D.害蟲抗藥性的形成是農藥對害蟲定向選擇的結果【答案】D【分析】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害蟲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農藥時,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害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農藥時,又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詳解】A、從曲線變化可知,使用農藥時不能把全部害蟲殺死,表明害蟲群體中原來就存在抗藥性個體,A錯誤;B、害蟲原來就存在著變異,不是農藥使害蟲產生變異,農藥只是起到選擇作用,B錯誤;CD、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最終活下來的害蟲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因此,隨著農藥的使用,害蟲群體的抗藥性逐漸增強,害蟲抗藥性的形成是農藥對害蟲長期選擇的結果,C錯誤,D正確。6.人體內消化、呼吸、循環、泌尿系統的簡易關系如圖所示。圖中箭頭方向表示物質進出或運輸方向,甲、乙、丙、丁表示各系統,其中表示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分別是()A.丙、甲 B.丙、乙 C.丙、丁 D.乙、丁【答案】C【分析】人體有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等八大系統,它們相互協調配合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詳解】據圖分析,甲排出物質,是泌尿系統;乙運輸物質,是循環系統;丙和乙之間能進行物質交換,是呼吸系統;丁的物質能進入循環系統,也排出物質,是消化系統。故選C。7.圖1表示神經纖維在靜息和興奮狀態下K+跨膜運輸過程,甲、乙為細胞膜上的轉運蛋白。圖2表示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1中K+通過載體蛋白甲由M側被運至N側形成胞內外的濃度差B.圖1中K+通過通道蛋白乙由N側被運至M側參與靜息電位的形成C.圖2中的⑤~③段的電位變化主要由Na+內流造成D.圖2中的⑤代表靜息電位重新恢復,此時對應圖1中K+濃度M側高于N側【答案】D【分析】神經纖維在靜息時膜電位是由鉀離子外流造成的,鉀離子的外流是通過離子通道的被動運輸。動作電位的形成是由鈉離子內流造成的,也通過離子通道的被動運輸過程。鈉離子從神經細胞膜內運輸到膜外,鉀離子從膜外運輸到膜內都是主動運輸的過程。【詳解】A、由圖可知,K+通過載體蛋白甲由M側被運至N側為主動運輸,該過程形成胞內外的濃度差,A正確;B、圖1中K+通過通道蛋白乙由N側被運至M側為K+外流,屬于靜息電位的形成過程,B正確;C、圖2中的⑤~③段為動作電位的形成,其電位變化主要由Na+內流造成,C正確;D、細胞具有保鉀排鈉的特點,一般情況下,N側(細胞內)K+濃度都大于M側(細胞外),D錯誤。8.與研究生長素類調節劑對黃瓜生根的影響,用一定濃度的α-萘乙酸(NAA)處理黃瓜幼苗,兩周后測定主根長度和側根數目,結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確的是()測定項目NAA濃度(×10-4mol/L)010203040主根平均長度(cm)12.114.312.810.58.6側根平均數目(個)6.68.710.57.85.2A.較低濃度的NAA處理插條時,將插條基部在溶液中沾蘸5sB.正式實驗前可通過預實驗減少與濃度相關的誤差C.由表可確定促進主根生長的NAA最適濃度為1×10-3mol/LD.NAA對主根和側根的生長均表現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答案】D【分析】據表分析:該實驗的自變量是NAA的濃度,因變量是主根的長度和側根的數目,表中數據表明NAA對黃瓜主根長度和側根數目都具有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效果。【詳解】A、將插條基部在溶液中沾蘸5s一般適用于較高濃度的NAA處理,A錯誤;B、預實驗可以為進一步的實驗摸索條件,也可以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設計不周,盲目開展實驗而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但不能減少誤差,B錯誤;C、由表可知,適宜主根生長的NAA濃度小于2.0×10-3mol/L,但不能具體的濃度,C錯誤;D、表中數據表明NAA對黃瓜主根長度和側根數目都具有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效果,D正確。二、多選題9.根據某農田中引入鴨子后,鴨子與蝗蟲種群數量的變化關系,某生物興趣小組構建如圖所示模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a-b段,蝗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鴨子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B.由圖可知,引入鴨子后,該農田中蝗蟲種群的K值最可能為N2C.鴨子種群數量在a→b→c的變化過程中,其增長率小于0D.從模型構建類型角度分析,圖示模型屬于數學模型【答案】ABD【分析】1、由圖可知,該曲線是數學模型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從模型建構的類型角度分析,該模型屬于數學模型,引入鴨子后該地區蝗蟲的數量圍繞N2上下波動,因此蝗蟲的K值為N2。2、模型方法: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體的實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則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3、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K值。【詳解】A、由圖可知,a~b段,蝗蟲種群的數量是增加的,故年齡結構為增長型,鴨子種群的數量也是增加的,故年齡結構也為增長型,A正確;B、由圖可知,引入鴨子后,蝗蟲的數量圍繞N2上下波動,所以該農田中蝗蟲種群的K值最可能為N2,B正確;C、由圖可知,鴨子種群數量在圖中a→b→c(不包括a、c兩點)的變化過程中,總數量一直增加,故其增長率大于0,C錯誤;D、由圖可知,該曲線是數學模型的一種表現形式,D正確。10.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種的蝌蚪,三者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某研究小組在四個條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等量的三種蝌蚪和數量不等的同種捕食者;一段時間后,各池塘中三種蝌蚪的存活率如圖,下列推測合理的是()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三種蝌蚪的競爭結果可能受捕食者影響C.無捕食者時,蝌蚪的種間斗爭可能導致乙消失D.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三種蝌蚪的食性可能會有較大差異【答案】ABCD【分析】四個池塘實驗對照比較,隨著捕食者數量的增加,甲、丙種群數量越來越少,可見甲丙是捕食者的主要食物來源;同時甲、乙、丙相對數量發生變化,說明捕食者數量會影響甲、乙、丙之間的競爭關系。【詳解】A、從柱狀圖中可知,隨著捕食者數量增多,甲與丙數量下降,說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與丙。A正確;B、在捕食者為0時,甲與丙數量較多,乙較少,在捕食者較多時,甲與丙數量減少,乙相對較多,說明三種蝌蚪的競爭關系可能受捕食者影響,B正確;C、從圖看出,無捕食者時蝌蚪的種間斗爭可能導致乙消失,C正確;D、由圖可知,甲、乙、丙之間無相互捕食關系,但存在競爭關系,因此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三種蝌蚪的食性可能會有較大差異,避免競爭激烈影響各自生存,D正確。故選ABCD。11.我國古文、古詩詞中記載了很多的生物學現象,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肥田之法,種綠豆最佳”是利用了綠豆上寄生的根瘤菌固氮進行肥田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描述了群落的季節性變化C.“數罟(細密的漁網)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可保證魚類種群年齡結構為增長型D.桃花等山寺植物一定屬于生態系統結構中的生產者【答案】BC【分析】群落的季節性:由于陽光、溫度、水分等隨季節而變化,群落的外貌和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年齡結構是指一個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目的比例,有三種類型,即增長型、衰退型、穩定性。年齡結構為穩定型的種群,種群數量在近期保持相對穩定。【詳解】A、“肥田之法,種綠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在豆科植物根部互利共生的關系進行肥田,對彼此都有利,A錯誤;B、群落的季節性:由于陽光、溫度、水分等隨季節而變化,群落的外貌和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描述了群落的季節性變化,B正確;C、詩文的意思是捕魚的時候不能用網眼太小的網,以保證捕撈成體,留下幼體,可保證魚類種群的年齡結構為增長型,以獲得持續高產,C正確;D、并非所有植物都是生產者,比如菟絲子在生態系統中屬于消費者,D錯誤。故選BC。12.某湖泊因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排放引起水體藻類爆發,出現水華現象。當地環保部門通過投放生態浮床對該湖泊進行生態修復。生態浮床是指將蘆葦、美人蕉等植物種植于浮在水面的材料上,用來改善水體的生態環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生態浮床能提高物種多樣性,增強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B.浮床中的植物可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吸收水體中的有機物C.生態浮床可利用挺水植物與藻類的競爭關系治理水華D.生態浮床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答案】BD【分析】生物多樣性的價值:(1)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2)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3)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詳解】A、生態浮床是指將蘆葦、美人蕉等植物種植于浮在水面的材料上,生態浮床能提高物種豐富度,增強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A正確;B、種植在浮床上的植物不能吸收水體中的有機物,植物利用的是無機物,B錯誤;C、“水華”是由于淡水中的藻類植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浮床上的挺水植物和藻類競爭陽光等資源,存在種間競爭關系,故可以利用生態浮床上挺水植物與藻類的競爭關系治理水華,C正確;D、直接價值是指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生態浮床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D錯誤。故選BD。三、綜合題13.我國是棉花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棉花種植時容易受到棉鈴蟲侵襲,嚴重時可使棉田絕收。蘇云金桿菌能產生Bt抗蟲蛋白來殺死棉鈴蟲。我國科學家將該細菌的殺蟲基因轉到棉花細胞中,讓棉花產生Bt抗蟲蛋白(編碼基因長約2000bp)來抵抗蟲害。回答下列問題。(1)對Bt抗蟲蛋白基因進行PCR擴增時,為維持酶活性,需要在一定的(溶液)中進行。隨后使用兩種限制酶BamHI和HindⅢ同時酶切已擴增的目的基因和質粒,再使用進行連接,可防止目的基因、質粒的自身環化或反接,隨后用重組表達載體(大小為5000bp)轉化大腸桿菌。(2)為檢測目的基因是否已成功導入大腸桿菌,研究人員從大腸桿菌菌落提取質粒后,分別使用BamHI和HindⅢ雙酶切、BamHI單酶切,通過電泳檢測酶切結果,并采用未轉化的大腸桿菌菌落作為對照,依據圖a判斷,目的基因(填“已”或“未”)導入大腸桿菌,若要證明雙酶切產物中2000bp為目的基因片段,采用的檢測方法有(寫出1種)。(3)研究人員將重組表達載體導入棉花細胞并成功表達出Bt抗蟲蛋白。研究發現,Bt抗蟲蛋白被害蟲分解為多肽后,與害蟲腸道上皮細胞的細胞膜結合,導致細胞膜穿孔,使害蟲滲透壓失衡而死亡。形成的孔道結構越穩定,Bt抗蟲蛋白對害蟲的毒性越大。①已知Bt抗蟲蛋白部分結構參與了昆蟲腸上皮細胞膜中孔道的形成。該部分結構中存在多個螺旋,其中第5號螺旋中部疏水,兩端親水(圖b),從細胞膜結構的角度分析,第5號螺旋能夠貫穿于細胞膜的原因是。②研究人員通過解析Bt抗蟲蛋白晶體的結構發現,第5號螺旋處的第168位氨基酸是孔道結構穩定性的關鍵,將該位點氨基酸替換為疏水性更強的精氨酸后,就有可能提高孔道結構的穩定性。根據這一研究結果,請寫出后續利用蛋白質工程培育出抗蟲能力更強的轉基因棉花的基本思路:。【答案】(1)緩沖液DNA連接酶(2)已瓊脂糖凝膠電泳法(3)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其內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兩側是親水端。第5號螺旋中部疏水,兩端親水,其結構特點與細胞膜結構特點相似,所以第5號螺旋能夠貫穿于細胞膜。把Bt抗蟲蛋白第5號螺旋處的第168位氨基酸替換成精氨酸,找到并改變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再把該基因與載體構建成基因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細胞獲得所需要的蛋白質。【分析】1、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目的基因的獲取、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2、DNA分子具有可解離的基團,在一定的pH下,這些基團可以帶上正電荷或負電荷。在電場的作用下,這些帶電分子會向著與它所帶電荷相反的電極移動,這個過程就是電泳。PCR的產物一般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來鑒定。在凝膠中DNA分子的遷移速率與凝膠的濃度、DNA分子的大小和構象等有關。凝膠中的DNA分子通過染色,可以在波長為300nm的紫外燈下被檢測出來。【詳解】(1)為了維持酶活性,PCR反應需要在一定的緩沖液中才能進行。切下來的DNA片段拼接成新的DNA分子,是靠DNA連接酶來完成的。(2)依題意可知,重組表達載體大小為5000bp,Bt抗蟲蛋白編碼基因長約2000bp,所以載體大小為3000bp。編碼基因和載體是通過雙酶切口連接的,所以如果含有重組基因表達載體,雙酶切的片段大小分別為3000bp、2000bp,單酶切的片段大小為5000bp。結合圖中數據,從大腸桿菌菌落提取的質粒雙酶切的片段大小分別為3000bp、2000bp,單酶切的片段大小為5000bp,所以目的基因已導入大腸桿菌。PCR的產物一般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來鑒定,所以若要證明雙酶切產物中2000bp為目的基因片段,可采用瓊脂糖凝膠電泳法檢測。(3)①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其內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兩側是親水端。第5號螺旋中部疏水,兩端親水,其結構特點與細胞膜結構特點相似,第5號螺旋貫穿于細胞膜中時,形成的孔道結構可以穩定存在。②蛋白質工程的基本思路是:從預期的蛋白質功能出發→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變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獲得所需要的蛋白質。Bt抗蟲蛋白晶體的結構已被解析,也已知第5號螺旋處的第168位氨基酸是孔道結構穩定性的關鍵及精氨酸疏水性更強,所以后續的思路是:把Bt抗蟲蛋白第5號螺旋處的第168位氨基酸替換成精氨酸,找到并改變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再把該基因與載體構建成基因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細胞獲得所需要的蛋白質。14.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區面臨的生態威脅之一,科研人員針對其入侵的原因與防治方法開展了相關研究。請分析回答:(1)互花米草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由于對氣候、環境的適應性和耐受能力很強,其入侵會導致當地原有植物種類銳減,使降低甚至喪失。(2)蘆葦也是南通沿海地區的本土植物,由于與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二者之間競爭激烈。研究人員對啟東黃海沿岸10個濕地進行調查,每塊濕地隨機選取5個樣方,采集植物和土壤樣本,測定相關數據,結果如下圖。據圖分析可知,推測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3)對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刈制、使用除草劑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圖表示互花米草參與當地食物鏈的部分結果:①a、b、c過程中碳的流動形式是,圖中未標出的生態系統的成分還包括。②若鳥的食物由互花米草和植食性尾蟲,由原來的1:1調整為2:1傳遞效率按20%計算,鳥的數量變為原來的%(保留兩位小數)。③互花米草與植食尾蟲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具有的作用【答案】(1)生產者生物多樣性(2)生態位隨土壤鹽度增加和含水量下降,互花米草比蘆葦葉面積下降幅度小,使得互花米草在濱海濕地這樣的環境中更具有競爭力(3)含碳化合物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1.29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穩定【分析】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營養結構包括食物鏈和食物網。【詳解】(1)互花米草屬于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互花米草作為外來物種,可能會導致被入侵地原有植物種類銳減,使生物多樣性降低甚至喪失。(2)蘆葦也是南通沿海地區的本土植物,兩者生活在同一區域,由于與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態位,二者之間競爭激烈。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因此對啟東黃海沿岸10個濕地進行調查,每塊濕地采用等距取樣法隨機選取5個樣方。依據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隨土壤鹽度增加和含水量下降,互花米草比蘆葦葉面積下降幅度小,使得互花米草在濱海濕地這樣的環境中更具有競爭力,從而成功入侵。(3)①圖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的各種生物之間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沿著食物網(鏈)進行,因此a、b、c過程中碳的流動形式是含碳有機物。圖中含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圖中沒有的生態系統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②根據題意分析,如果按照原來食物的1/2來源于互花米草,1/2來源于植食性昆蟲,按傳遞效率20%計算,鳥增重1克需要互花米草=1/2÷20%+1/2÷20%÷20%=15克,如改為2/3來源于互花米草,1/3來源于植食性昆蟲,鳥增重1克需要互花米草=2/3÷20%+1/3÷20%÷20%=35/3克,因此調整后鳥的數量變為原來的15÷35/3=1.29倍。③互花米草與植食尾蟲之間進行的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具有調節種間關系,維持生態系統穩定的作用。15.玉米籽粒胚乳的顏色有黃色、紫色和雜色,科研人員進行了系列實驗來研究胚乳顏色形成的遺傳學機制。(1)胚乳是由精子與母本產生的兩個極核融合后發育而成,每個極核的染色體組成均與卵細胞一致。從染色體組成分析,胚乳屬于,胚乳一般在發育過程中被吸收,不會發育為成熟個體的組織器官。雜交組合F1胚乳顏色一紫色RR(♀)×黃色rr(♂)紫色二紫色RR(♂)×黃色rr(♀)雜色上述雜交組合一和二中F1胚乳的基因型分別是、。F1自交后代胚乳的基因型和比例為。據此研究人員對胚乳顏色形成的機制作出如下推測。推測一:可能與胚乳中R基因的數量有關;推測二:可能與胚乳中R基因的來源有關。(2)為證實上述推測,研究人員利用突變體甲進行了相關實驗。雜交組合部分F1胚乳基因型顏色三野生型rr(♀)×甲Rr(♂)Rrr雜色RRrr雜色四野生型rr(♂)×甲Rr(♀)RRr紫色①突變體甲的形成過程如上圖,形成甲的過程中發生的變異類型是,R與r遺傳時遵循定律。②研究發現,甲在產生配子時,10號染色體分離有時發生異常,但不影響配子的育性。表中F1出現少量基因型為RRrr的胚乳的原因是:突變體甲產生配子時,期出現異常。③表中雜交結果僅支持推測。研究人員繼續做了以下研究。(3)研究人員推測在雌配子形成過程中,M基因表達產物可以降低R基因甲基化水平,使其表達不被抑制。現有M基因純合突變體乙(mmRR)、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和黃色玉米(MMrr)。欲通過雜交實驗驗證上述推測,請寫出實驗方案并預期結果。實驗組:做母本與做父本雜交,子代胚乳表現為雜色對照組:做母本與做父本雜交,子代胚乳表現為【答案】(1)三倍體RRrRrrRRR:Rrr:RRr:rrr=1:1:1:1(2)易位(或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自由組合減數分裂Ⅱ后期二(3)突變體乙(mmRR)黃色玉米(MMrr)用野生型紫色玉米(MMRR)黃色玉米(MMrr)紫色【分析】1.胚乳是由受精極核發育而來的,受精極核是由2個極核(與卵細胞基因型相同)和1個精子結合而成的。2.染色體變異可分為染色體結構異常和染色體數目異常兩大類型。染色體結構變異可分為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發生改變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數目或排列順序,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且這種變異多是有害的甚至導致死亡。染色體數目變異包括個別染色體的增減和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的增減。【詳解】(1)胚乳是由精子與母本產生的兩個極核融合后發育而成,每個極核的染色體組成均與卵細胞一致,因此胚乳是三倍體。組合一中極核的基因型是R,雄配子基因型是r,則F1胚乳的基因型RRr。組合二中極核的基因型是r,雄配子基因型是R,則F1胚乳的基因型Rrr。兩組F1的基因型都為Rr,則F1產生的極核基因型及比例為R∶r=1∶1,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為R∶r=1∶1,所以F1自交后代胚乳的基因型及比例為RRR∶Rrr∶RRr∶rrr=1∶1∶1∶1。(2)①突變體甲中10號染色體的r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片段易位到1號染色體上,1號染色體上的相應片段易位到10號染色體上,所以發生的變異類型是易位(或染色體結構變異)。由于遺傳時R與r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所以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②組合三是野生型rr(♀)×甲Rr(♂),極核的基因型是r,F1出現少量基因型為RRrr的胚乳,則甲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土地合伙購買協議書
- 合作開店分開協議書
- 醫院返聘醫師協議書
- 合伙買房供房協議書
- 商鋪經營食品協議書
- 醫院特聘教授協議書
- 地稅授權劃款協議書
- 加盟平臺公司協議書
- 分手出軌賠償協議書
- 2025年中級會計實務考試全真模擬試題及答案
- 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隊招聘政府專職消防員筆試真題2022
- 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文化路小學小學六年級小升初期末英語試卷(含答案)
- 歷年考研英語一真題及答案
- (高清版)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
- 生活中的工業設計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南開大學
- 2024年高中語文選必下《種樹郭橐駝傳》情境默寫48句含答案
- 飽和蒸汽密度表
- 安全管理職業健康體系適用法律法規要求清單(2023年7月版)
- 農業政策與法規復習題
- MOOC 農學概論-福建農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模擬法庭劇本(五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