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新高考解析版)_第1頁
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新高考解析版)_第2頁
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新高考解析版)_第3頁
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新高考解析版)_第4頁
選擇題滿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新高考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04選擇題滿分攻略

--目錄-------

國技巧匯總

因題型攻堅

攻略一:計算型選擇題

攻略二:等值線型選擇題

攻略三:地理圖象解讀型選擇題

攻略四:地理坐標圖解讀型選擇題

攻略五:因果型選擇題

攻略六:正誤型選擇題

攻略七:比較排序型選擇題

攻略八:最佳型選擇題

攻略九:組合型選擇題

EI能力提升(建議用時45分鐘)

--技巧總------

1.選擇題審題要注意以一F幾點

注意題中的關鍵字詞題中的關鍵字詞,是試題的“題眼”,需認真把握才能為正確解題打下基礎

注意選擇正確項還是大多數情況下,試題要求考生選擇出其中的正確選項,但也有一些試題要求考生選

錯誤項擇出其中的錯誤選項

注意觀察和提取圖中地理試題離不開圖,正確提取圖中的信息是解題的基礎

的信息

注意題組中各題之間地理選擇題多以題組的形式出現,這說明該題組中的各題并非獨立的,而是有著某

的關系種密切的聯系,有時上題正好是解答下一題的重要條件

2.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直選法一些試題往往考查考生對教材中基礎知識的記憶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題時根據自身對知識的記

憶情況,選擇出正確選項即可

排除法所謂排除法,就是在認真閱讀、分析題干所給條件的基礎上,對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逐一分析排

除。解題時可先從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選項開始,然后把比較有把握的選項排除,直至最后

剩下唯一的選項。找準解題的關鍵點,根據這個關鍵點進行排除,不僅可以正確解題,也可大大

節約寶貴的考試時間

優選法選擇題有時所給選項有一個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題目要求,而試題又明確說明該題為單項選擇

題,這時,考生切不可懷疑試題出了問題(尤其是高考試題),而應采用優選法,即從這幾個符

合條件的選項中,找到最符合題意的或最佳的選項

特例反反證法是解答地理選擇題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謂反證法,就是在解題時,并不是直接判斷某選項

證法描述的正誤,而是通過逆向思維,找出不符合選項描述的特例,進而來確定選項的錯誤,從而排

除一個個障礙。用特例反證法來解答的選擇題,在語言描述上一般較有特色,大多選項中會現“全”

“都”“均”等語氣比較肯定的詞語

因果聯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往往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因此不少命題者據此編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聯

系法系的選擇題。在解答這類選擇題時,考生先要認真審題,分析出題干中的關鍵詞,找出題干和選

項之間的聯系,然后就此探究現象的成因或追尋某種現象可能帶來的結果

圖文轉圖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色,在解題時,要注意適時地進行圖文轉換,使題中所給的圖(或文)信

換法/圖息朝我們比較熟悉的文(或圖)去轉換,這將極大地提高解題效率。如在做地球運動習題時最好

解法是畫出最常見的圖來輔助思考、想象,如側視日照圖、直射點回歸運動圖、區時計算模板圖等

比較法有時為了考查對地理事物或現象的綜合評價與對比分析能力,設計兩個區域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

相似的,如對地形、氣候、水文等進行比較,在解答時首先應認真審題,明確題干所涉及的地理

事物或現象的本質特征,從相關的角度仔細比較找出其異同點,結合題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斷

精確計地理學習中會遇到不少的計算問題,如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比例尺和實際距離的計算、氣溫的

算與估計算等,計算類選擇題經常會在試題中出現。在解答這類題時,先要看清題目的要求,然后結合

算法有關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最后在備選項中找出與計算結果一致的選項即可。但地理計算并不是

考數學,重在方法,許多數據和角度都是特殊情況,計算過程并不復雜

排序法地理事物或現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圍等特征,會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對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規律

排序是考題中經常會出現的情況,對此同學們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現象的發展或分布規律,逐

一進行排序

同意相單項選擇題只要求選出一個正確選項,因此在備選的四個選項中,只要能夠確定其中某兩項或三

溶法項的含義是相同或相近的,就可把它們先溶解掉(即去掉),這樣就可大幅度地減小選擇的難度,

甚至直接得出答案

前呼后多間組合型試題注意前后題目的相互印證。因為該類題目一般是在呈現一張信息量豐富的圖表或

應法信息量較大的材料的基礎上,設計若干個相關問題,其中存在前邊的題目可能成為后邊題目的條

件,也可能存在后邊的題目成為前邊題目的信息等,其綜合性特別強,著重考查分析問題的綜合

能力,在解題時應注意宏觀本組全部題目,前后簡單分析,特別是對于第一個題目難以拿下時,

考慮一下后邊的題目是否與前邊的題目之間存在一定關系

逆向思當我們看到一道試題涉及面較廣,或者是感到無從下手的時候,不妨先假定某一選項是正確的,

維法然后把它放到條件中去檢驗,進而逐一排除或確定

分析推對于高考來說,絕大多數試題都需要分析和推理,而且這類題目一般知識跨度大,綜合性強,能

理法力要求高。這些試題選項與題干之間知識轉換的環節往往較多,不管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

都有可能遇到這類試題。止匕外,根據地理事象之間的因果聯系,通過由因導果或由果溯因來進行

因果推理

型攻—

攻略一:計算型選擇題

題型特征地理計算與單純的數字計算不完全等同,它不僅需要一定的數學基礎,還要求能把握其內在的

地理原理和規律,即能夠運用已有的地理知識,通過數學計算得出結論。對于各類地理計算,

同學們首先要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地理原理,其次要多練習,只有熟悉各種題型才能做到舉

一反三、靈活運用

答題技巧結合地理原理,運用計算公式來完成計算

計算類別比例尺的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三者之間的換算)

距離計算經緯網上計算兩點間的距離,1°經線長約為111km,1°緯線長約為111cos。

km(其中。為緯度)

海拔和相對高等高線圖上任意兩地相對高度的計算可根據:(n—l)dWAH〈(n十l)d(其中n

度的計算表示兩地間不同等高線的條數,d表示等高距)

氣溫計算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每上升100m,氣溫下降0.6℃

人口自然增長自然增長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率的計算

人口密度的計人口密度=某地總人口數+總面積

城市化水平的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數+該地區總人口數

計算

G典例解析

(2023?河北?高考真題)人口年齡結構三角圖適合刻畫國家人口結構的演變路徑。三角圖中的點坐標

記作(C,L,A),C、L、A分別表示少兒、勞動力和老年人的人口比重,且C+L+A=100%,如下圖a點P所

示。任意點0的運動方向含義如左圖所示。圖b描述了1966-2020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演變路徑。據此完

成下面小題。

AA

ab

1.1966-1982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演變呈現出的顯著特征為勞動力比重(%)()

A.少子化、紅利化B.多子化、年輕化

C.少子化、老齡化D.紅利化、年輕化

2.假設自2020年到2100年,我國總和生育率(相當于育齡婦女平均的終身可能生育數)由1.3逐步提升

到2.1,人口預期壽命由78歲逐步提升到85歲,那么我國人口年齡結構演變趨勢如右圖中()

A.①B.②C.③D.④

【答案】LA2.D

【解析】L讀右圖可知,1966-1982年,人口年齡結構演變路徑往圖的右方移動,少子化和紅利化明顯;

路徑上下變化不大,說明年輕化或老齡化區時不明顯。綜上所述,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如果我國總和生育率(相當于育齡婦女平均的終身可能生育數)由1.3逐步提升到2.1,那么少年兒童比

重應逐步上升,人口年齡結構路徑應逐步變到往左移動;人口預期壽命由78歲逐步提升到85歲,那么老

年人口的比重會逐步上升,老齡化的程度會逐步加深,人口年齡結構路徑應逐步往上移動。綜上所述,人

口年齡結構路徑應逐步變到往左上方移動,④符合題意,D正確;①②③都明顯往下移動,不符題意。

故選D。

攻略二:等值線型選擇題

題型特征在等值線圖上根據等值線數值大小、排列方向、形狀變化、疏密程度等判斷地理事物變化的急

緩、遞變的方向及分布的特點

等值線圖是將大量的文字內容,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內在規律等以圖形的形

式表示出來,既科學嚴謹又簡明扼要

答題技巧解答等值線判讀型選擇題的前提是掌握等值線圖的判讀方法:找出等值線的數值變化幅度一看

疏密情況一看等值線封閉與否一等值線走向特點。如等溫線圖一讀出氣溫值一各地溫差大小一

高(低)溫中心f分析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等,等降水量線圖一讀出降水量約數一各地降水量大

小一多雨(干旱)中心一影響降水的主要原因等。總之,等值線的判斷一般需掌握“五讀”,即讀

延伸方向、密度、極值、彎曲及局部小范圍的閉合等

G典例解析

(2023?浙江?高考真題)當空氣經過較暖的下墊面時,底部的大氣增溫形成比周邊溫度高的“熱泡”,

并不斷向上運動,這是一切對流現象的基礎。“熱泡”超過凝結高度就會形成云層,海面上的云層在夜間

常常會發生強烈對流,形成雷雨天氣。下圖為甲地下墊面附近“熱泡”上升運動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5.若甲地上空1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氣壓系統控制,則符合圖示"熱泡”運動的等壓線分布是()

6.造成夜間海面上云強烈對流的原因有(

①云底接受海面輻射,降溫慢②云頂長波輻射,冷卻劇烈③云底向下墊面輻射,降溫慢④云頂水汽蒸發,

冷卻劇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5.D6.A

【解析】5.1000米之下有兩個熱泡,相同氣壓系統控制說明甲地的風向既要滿足熱泡1時的西北風,又要

滿足熱泡2的偏西風,根據圖示的等壓線數值大小關系,A圖中的甲地氣壓梯度力方向是由東北指向西南,

結合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右偏應形成偏東風,既不是西北風也不是偏西風,A錯誤;B圖中甲地的氣壓梯度力

方向由南指向北,結合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左偏應形成偏東風,B錯誤;C圖中甲地氣壓梯度力方向由東南指

向西北,結合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風,而在熱泡1時風向需要是西北風,C錯誤;D圖中甲地氣

壓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東南,熱泡1時,結合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左偏和摩擦力的影響應是西北風(偏西

風),在熱泡2時遠離地面摩擦力較小的情況下,結合南半球地轉偏向力左偏應形成西南風,西南風屬于偏

西風,符合題意,D正確。故選D。

6.大氣的主要熱量來源是地面輻射,云層底部更接近地面輻射,受海面輻射的影響,降溫慢,①正確;云

頂遠離地面,大氣的長波輻射散熱快,冷卻劇烈,②正確;云底向下墊面輻射說明下墊面氣溫低,對流運

動微弱,不符合題意,③錯誤;云頂海拔高,氣溫低,水汽不易蒸發,④錯誤。①②正確,故選A。

攻略三:地理圖象解讀型選擇題

題型特征地理圖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是地理試題展示地理信息的重要平臺,也是考查同學們獲取

和解讀地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方式

答題技巧(1)先讀圖名。(2)細辨圖例。(3)挖掘信息。前兩點是該步驟的前提,提取有效的地理信

息是圖表分析的關鍵,也是解題的歸宿。

⑥典例解析

(2025?浙江?高考真題)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圖中出露巖層經歷了晚古生代的泥盆紀、石炭紀、

二疊紀和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等地質時期的變遷。完成下面小題。

門堊紀

1.圖示石灰巖形成時期()

A.爬行動物盛行B.被子植物興盛C.蕨類植物繁盛D.三葉蟲開始出現

2.圖中未知巖層可能是()

A.泥盆紀砂礫巖B.石炭紀粉砂巖C.二疊紀砂頁巖D.侏羅紀花崗巖

【答案】1.C2.D

【解析】1.據圖可知,石灰巖形成于距今3億年的石炭紀,屬于晚古生代時期,蕨類植物繁盛,C正確;

爬行動物在中生代盛行,被子植物興盛于新生代,三葉蟲開始出現于早古生代的寒武紀,排除ABD。故選C。

2.據圖結合可知,未知巖層形成時間距今1.6億年,從時間上看,介于2.6億年形成的古生代二疊紀頁巖

與1.2億年的中生代白堊紀碎屑巖之間,可能為中生代侏羅紀花崗巖,D正確;根據材料可知,泥盆紀、石

炭紀、二疊紀均屬于古生代,時間早于1.6億年,排除ABC。故選D。

攻略四:地理坐標圖解讀型選擇題

題型特征坐標圖是采用數字坐標形式來表示多項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圖象。坐標圖有二維坐標(平面直

角坐標)圖、三維坐標圖和多維坐標圖。

二維坐標圖用橫、縱坐標分別代表兩個地理要素,坐標中的點、線等內容表示兩者之間的關系,

能夠簡明地反映地理要素的時空變化規律。根據點和線的不同,二維坐標圖可分為折線圖、曲

線圖、柱狀圖和點狀圖等。

三維坐標圖是用三維空間反映三個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或將三個地理要素統一放在一個平面

內,最常見的多維坐標圖是平面正三角形坐標圖。多維坐標圖是根據坐標的一般原理,將眾多

具有并列關系的信息反映在一幅圖上,常見的有雷達統計圖、風玫瑰圖等

答題技巧解讀坐標圖,首先要能正確判讀、理解坐標系統中各坐標的具體含義,讀清坐標軸上的地理事

物名稱、單位、尺度等,明確該圖反映了哪兩個或幾個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思考橫坐標與縱

坐標所反映的內容之間的關系;其次要正確讀取坐標圖的有關數值及其變化趨勢,準確判讀出

各坐標對應的時間與數值;同時特別要注意峰值和谷值,分析數值的谷峰變化與地理事物的相

關性

◎典例解析

(2024?貴州?高考真題)元謀縣位于金沙江下游,海拔898~2835m,年均氣溫21.90C。科研人員在該

縣選取海拔和坡度相近的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地塊測定土壤儲水量、降水量及蒸發量。下圖示意調查區域不

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月平均儲水量、月降水量及月蒸發量變化。完成下面小題。

1.該區域b5月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月平均儲水量呈下降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起伏大B.徑流量增多C.降水量較少D.蒸發量增大

2.該區域8、9月土壤月平均儲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強度大B.植被覆蓋高C.前期補給多D.土壤較黏重

3.與林地相比,該區域坡耕地土壤儲水量較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植物蒸騰作用小②水土保持作用強③坡面徑流量較小④植被截留作用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1.D2.C3.B

【解析】1.1-5月份是冬春季節,氣溫逐漸回升,土壤表層蒸發量增大,土壤月平均儲水量呈下降趨勢,D

正確;蒸發量增大,降水量較少,變化不大,對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月平均儲水量呈下降趨勢影響不大,

C錯誤;降水量較少,徑流量較少,變化不大,B錯誤;海拔和坡度影響不大,A錯誤。故選D。

2.6、7月份降水多對土壤補給多,故8.9月份土壤月平均儲水量高,C正確;讀圖可知,5、6、7月的降

水量和強度更大,A錯誤;8、9月較7月植被覆蓋率沒有明顯的增加,B錯誤;土壤質地未發生變化,D錯

誤。故選C。

3.坡耕地較林地植被覆蓋率低,植物蒸騰作用小,植被截留作用小,土壤儲水量較大,①④正確,B正

確;坡耕地較林地植被覆蓋率低,坡面徑流量大,水土流失嚴重,水土保持作用差,②③錯誤,ACD錯誤。

故選B=

攻略五:因果型選擇題

題型特征該類選擇題的重要特征是題干與選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特征之一由因求果:題干為原因

或條件,選項為結果;第二特征由果推因:題干為結果,選項為原因或條件

答題技巧解答該類試題時要充分調動所學知識及題目提供信息,熟練把握知識之間內在聯系與因果關

系,運用直選法、邏輯推理法或逆向思維法得出結論

G典例解析

(2024?天津?高考真題)下圖是澳大利亞地形和氣候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如果只考慮緯度地帶性,那么25陷的植被類型應當是()

A.荒漠B.低矮灌木叢C.泰加林D.苔原

2.下列關于澳大利亞東、西兩岸水熱條件不同的原因最準確的是()

A.相對海拔高度差異大B.大氣環流和海陸位置不同

C.兩側洋流性質相同D.盛行風不同

【答案】1.B2.B

【解析】1.緯度地帶性是指自然地理現象沿緯度方向有規律的更替。在南半球,從赤道向兩極的植被依次

為熱帶雨林、熱帶稀樹草原、熱帶荒漠、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苔原、冰

原。25。S大致處于熱帶荒漠和亞熱帶常綠硬葉林的過渡地帶,其植被類型多為低矮灌木叢而不是荒漠,B

正確,A錯誤;泰加林主要分布在較高緯度,C錯誤;苔原分布在高緯度地區,D錯誤。故選B。

2.澳大利亞東部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影響,形成溫暖濕潤的氣候;西部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且在西

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下,氣候干燥少雨,因此澳大利亞東、西兩岸水熱條件不同的原因最準確的是大氣環

流和海陸位置不同,B正確;相對海拔高度差異大不是主要原因,A錯誤;兩側洋流性質不同,東岸是暖

流,增溫增濕;西岸是寒流,降溫減濕,C錯誤;盛行風不是導致東西兩岸水熱條件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大

氣環流的整體作用以及海陸位置的差異更為關鍵,D錯誤。故選B。

攻略六:正誤型選擇題

題型特征判斷正誤是該題型最主要的考核目的。該類試題的題干中往往有“是”“不是”“正確的是”“不

正確的是”等,這類選擇題一般是基礎知識測試題

答題技巧解題時要認真閱讀各選項,充分調動和運用所學基本知識和基本規律進行判斷,切忌想當然,

或只看了一個熟悉的選項而不顧其他選項

G典例解析

(2024?海南?高考真題)下表為2008-2020年南京市郊某鄉村空間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情況。據此完

成下面小題。

時間鄉村空間用地類型

耕地,養殖坑塘等

2008年傳統型農村宅基地和公共服務用地等

林地,水域等

家庭式旅游餐飲用地,購物用地,娛樂用地等

新型復合

2020年

型旅游活動的水域,林地,耕地等

1.2008年以來,該村產業發展方向為()

A.林業B.特色種植業

C.鄉村旅游業D.小商品加工業

2.下列對2008-2020年該村空間功能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土地功能單一化B.家庭式旅游餐飲用地功能生產-生活復合化

C.各功能用地界線逐漸明顯D.水域,林地功能生活-生態復合化

【答案】1.C2.B

【解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2020年與2008年相比,該村用地類型由耕地、養殖坑塘、農村宅基地等

傳統農村用地轉變為家庭式旅游餐飲用地、購物用地、娛樂用地、旅游活動用地等,說明鄉村旅游產業在

該村得到大力發展,2008年以來,該村產業發展方向為鄉村旅游產業,C正確;林業、特色種植業、小商

品加工業不是其產業重點發展方向,ABD錯誤。故選C。

2.根據表格信息可知,2008-2020年該村空間由傳統型轉變為新型復合型,土地的功能更加復雜多樣,A

錯誤;家庭式旅游餐飲用地即有當地居民生活用地的功能,又有農家樂旅游用地的功能,所以生產一生活

復合化,B正確;各功能用地界線更加不明顯,C錯誤;水域、林地的功能主要是生態功能,沒有生活功能,

D錯誤。故選B。

(2024?海南?高考真題)南極冰蓋(不包括冰架)面積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8.3%,冰儲量約3.0xl07km3,

平均厚度約2100m(下圖)。雖然冰蓋表面氣溫很低,但冰蓋底部溫度相對較高,底部會融化,形成冰下湖

泊。地球上大多數冰山來源于南極冰川,南極洲周圍大洋冰山的總量約20萬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關于圖所示冰下湖泊的說法,正確的是()

A.湖水參與海陸間水循環B.湖水鹽度高于周圍海洋

C.湖泊中漁業資源豐富D.湖泊熱量來源于太陽輻射

4.關于南極洲周圍大洋冰山的說法,正確的是()

A.冰山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明顯B.冰山融化改變了西風漂流的流向

C.冰山周圍海水可形成上升流D.冰山運動方向受極地東北風影響

【答案】3.A4.C

【解析】3.冰下湖泊的湖水最終會通過一定的途徑(如地下徑流等)流入海洋,參與海陸間水循環,A正

確;湖水的鹽度通常低于周圍海洋,因為湖水主要來自冰川融水,含鹽量低,B錯誤;冰下湖泊環境惡劣,

缺乏充足的光照和營養物質,漁業資源不豐富,C錯誤;冰下湖泊位于厚厚的冰層之下,熱量主要來源于地

球內部,而非太陽輻射,D錯誤;故選A。

4.冰山融化的水量相對于海洋的總體水量來說較小,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不明顯,A錯誤;西風漂流的流

向主要由盛行西風和海陸分布等因素決定,冰山融化不會改變其流向,B錯誤;冰山周圍的海水溫度較低,

海水密度大,會下沉形成補償流,導致底層海水上涌形成上升流,C正確;南極洲周圍受極地東風影響,極

地東風為東南風,不是東北風,D錯誤;故選C。

攻略七:比較排序型選擇題

題型特征比較型選擇題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地理事物作為題干,要求經過比較指出各地理事物之間的

共同點或不同點,主要考查考生對相關地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比較分析能力。排序型選擇題一

般是指把地理事物按時間或空間分布排序的一類選擇題。這類選擇題要求理解地理事象的時間

和空間分布規律,然后按照題干的要求進行排序。

答題技巧解答比較型選擇題的關鍵是要善于利用比較法進行不同地理事物之間相似性和差異性的比較。

解答排序型選擇題時,要注意抓住關鍵詞語,結合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出現的相對位置來推理

它們的位置關系,重在比較判斷再排序。

G典例解析

(2024?北京?高考真題)如圖示意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和尤卡坦半島的位置。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尤卡坦半島西側海域存在污染現象是由于()

A.陸地河流眾多,注入海域物質濃度高B.受東南信風影響,大氣顆粒物數量多

C.天然井數量多,風化溶解物注入海灣D.海灣較為封閉,海洋污染物不易擴散

2.與尤卡坦半島相比,下加利福尼亞半島()

A.以熱帶氣候為主,年降水量大B.地勢起伏大,鐵路里程短

C.沿岸受暖流的影響,海霧頻發D.海岸線長,遍布深水良港

【答案】1.D2.B

【解析】L讀圖可知,尤卡坦半島北側有大量巖溶天然井分布,巖溶天然井應多受流水作用侵蝕,不會有

過多風化溶解物。C錯誤;圖中尤卡坦半島西側河流分布少,A錯誤;該地盛行東北信風,B錯誤;尤卡坦

半島西側海灣為墨西哥灣,該海灣深入內陸較封閉,與外界海水交換程度低,海洋污染物難以擴散,D正確。

故選Do

2.由所學知識分析可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年降水量小,A錯誤;根據地形圖可知,

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地勢起伏更大,鐵路里程短,B正確;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西側

有加利福尼亞寒流流經,C錯誤;雖然下加利福尼亞半島海岸線長,但西岸水深較淺,東岸面臨太平洋,許

多沿岸沒有良好的避風港,因此當地并不遍布深水良港,加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港口分布數量

較少,D錯誤。故選B。

(2024?江西?高考真題)貨物周轉量指在一定時期內,由各種運輸工具運送的貨物重量與其相應運輸

距離的乘積之總和。下圖示意某年甲、乙、丙、丁四個省級行政區的鐵路、公路與水路貨物周轉量占三者

總量的比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030405060708090100

鐵路(%)

3.四個省級行政區的鐵路貨物周轉量占比從大到小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

C.甲>丁>丙>乙D.乙>丙>丁>甲

4.據圖判斷甲、乙、丙、丁分別可能是()

A.湖南、上海、山西、重慶B.山西、湖南、上海、重慶

C.湖南、山西、重慶、上海D.山西、上海、重慶、湖南

【答案】3.C4.D

【解析】3.讀圖可知,甲鐵路貨物周轉量占比約為52%,乙鐵路貨物周轉量占比約為2%,丙鐵路貨物周

轉量占比約為9%,丁鐵路貨物周轉量占比約為34%,因此甲乙丙丁四個省級行政區的鐵路貨物周轉量占比

從大到小的排序是甲>丁>丙〉乙,C正確,ABD錯誤,故選C。

4.選項中四省山西水運條件最差,讀圖可知,甲水路貨物周轉量占比幾乎為0%,應為山西;選項中四省

上海位于黃金水道長江的入海口,還是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水運條件最為優越,是我國最大的港口城

市,乙水路貨物周轉量占比約為95%,應為上海;重慶位于嘉陵江和長江交匯處,水運條件較好,丙水路

貨物周轉量占比約為68%,遠高于甲和丁,應為重慶;丁公路貨物周轉量占比約為50%,水路貨物周轉量

占比比山西高,比重慶低,應為湖南。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

攻略八:最佳型選擇題

題型特征題干中往往含有“最”這個關鍵字,即在給出的選項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適的選項。所給

選項往往與題干都有聯系,但聯系最為密切的或最為合理的選項只有一項

答題技巧這樣的題型四個選項可能都與題干相關,做題時要通過比較優化并抓住關鍵字“最”,仔細斟

酌每個選項,切忌粗心大意,看到有相關的選項就盲目作答

G典例解析

(2024?廣東?高考真題)倫敦泰晤士河南岸舊城核心地帶的某片區,19世紀初期工業繁榮、交通便捷。

20世紀30年代開始,該片區工業快速衰落。后經持續更新改造,該片區現已建成國家劇院、藝術中心和電

影院等文化場館,成為倫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創意片區之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更新改造初期,選擇該片區布局文化場館的最有利條件是()

A.失業工人數量多B.工業閑置用地多

C.功能分區較完善D.生產技術水平高

2.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該片區河段功能提升最明顯的是()

A.休閑游憩B.水源供給C.物流運輸D.生態保育

【答案】LB2.A

【解析】L根據材料可知,該片區是工業快速衰落后經更新改造成為文化場館,所以該片區布局文化館最

有利條件是工業閑置用地多,與失業工人數量、功能分區是否完善、生產技術水平關系不大,B正確,ACD

錯誤。故選B。

2.根據材料可知,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該片區是文化場館,是人們休閑游憩的場所,雖能起到生態保護

作用,但不是最明顯的,A正確,D錯誤;文化場館對水源供給和物流運輸的影響較小,B、C錯誤。故選A。

(2024?貴州?高考真題)某鐵路采用中國標準建造,其中一段穿過寬約40km且地裂縫廣泛發育的裂

谷帶。該路段四季不分明,植被覆蓋率高,是大型野生動物遷徙的重要通道。完成下面小題,

3.該鐵路最可能位于()

A.墨西哥高原B.東非高原C.德干高原D.巴西高原

4.為保障運行安全,該鐵路通車后最需要()

A.加強地裂縫的監測預警B.降低列車的運行速度

C.加強鐵路沿線污染治理D.留野生動物遷徙通道

【答案】3.B4.A

【解析】3.東非高原是東非大裂谷的主要分布區,地殼活動頻繁,地裂縫廣泛發育,與題干中"40km寬的

裂谷帶"完全吻合。四季不分明、植被覆蓋率高符合熱帶草原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東非高原

以熱帶草原為主,且是大型野生動物(如角馬、斑馬)遷徙的核心區域。綜上所述,該鐵路最可能位于東

非高原,B對;墨西哥高原位于美洲,主要是火山活動形成的,以火山地貌為主,B錯;德干高原為古老穩

定地塊,地勢相對平坦,沒有大規模的裂谷帶,C錯;巴西高原為南美古老高原,無典型裂谷帶和動物遷徙

通道,D錯。故選B。

4.東非大裂谷地殼活動活躍,地裂縫可能持續發育甚至擴展,對鐵路路基和軌道穩定性構成直接威脅。通

車后需長期監測地裂縫變化,及時預警以保障運行安全,A對;降低運行速度并不能減少地裂縫帶來的風險,

B錯;加強鐵路沿線污染治理與運行安全無關,C錯;留野生動物遷徙通道通常屬于建設階段的生態保護措

施,而地裂縫的監測是通車后持續性的安全需求,D錯。故選A。

攻略九:組合型選擇題

題型特征該類選擇題的選擇項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組成,是多項選擇題變成單項選擇題的一種主要形式,

往往比其他類型的選擇題要復雜一些

答題技巧從選項入手,找準一個或多個正確或錯誤選項,排除1?3個選項。各項都有的不用判斷;在選

項中出現多的經常為正確敘述,也可先不判斷其正誤;注意一下長短項

⑥典例解析

(2025?浙江?高考真題)我國某都市圈2020年0~14歲、15~64歲和65歲及以上各年齡段人口比重分

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33、高4.42、高1.91個百分點。下圖為該都市圈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口密

度隨圈層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

Z

E

*

/

Y

P

2

)

te?!

U

Y

1.20年來,該都市圈人口增長主要來自()

①勞動年齡人口②老年人③政策性人口集聚④自發性人口集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年來,該都市圈0~50千米范圍內人口密度增長迅速,反映出()

A.人均居住用地擴大B.土地人口承載力提高

C.生態環境質量較優D.公共服務集聚效應強

3.該都市核心圈交通布局形態為“環形十放射狀”的主要目的是()

A.引導人口向交通沿線分布B.促進物流功能向市郊聚集

C.吸引服務業沿交通線布局D.構建方便快捷的通勤網絡

【答案】1.B2.D3.D

【解析】L根據材料可知,該都市圈2020年0-14歲比全國平均水平低6.33個百分點,15-64歲高4.42

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高1.91個百分點。15-64歲為勞動年齡人口,其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勞

動年齡人口增長,所以該都市圈人口增長有來自勞動年齡人口,①正確;老年人口多為本地人口,老年人

口增多對該都市圈20年來人口增長影響不大,②錯誤;題中信息表明存在政策性人口集聚,③錯誤;都

市圈因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就業機會多,會吸引大量勞動力自發流入,以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所以自發

性人口集聚可能是人口增長原因之一,④正確。綜上所述,B正確,排除ACD。故選B。

2.在都市圈中,0-50千米范圍內往往是城市核心區域附近,公共服務如教育、醫療、商業等資源集中,

會吸引大量人口集聚,導致人口密度增長迅速,D正確;人口密度增長迅速,一般意味著單位面積內人口增

多,與人均居住用地擴大相悖,A錯誤;土地人口承載力主要受資源、科技等多種因素影響,僅從人口密度

增長迅速不能直接得出土地人口承載力提高,B錯誤;材料中沒有關于該都市圈生態環境質量的相關表述,

無法得出該結論,C錯誤。故選D。

3."環形+放射狀”的交通布局可以使城市各個區域之間聯系更便捷,便于人們在城市不同區域工作和生活

之間的通勤,構建方便快捷的通勤網絡,D正確;交通布局主要目的不是單純引導人口向交通沿線分布,而

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出行等需求,A錯誤;"環形+放射狀”交通布局主要是為了城市內部及對外聯系便捷,

并非單純促進物流功能向市郊聚集,B錯誤;雖然交通便利會對服務業布局有影響,但這不是交通布局的主

要目的,C錯誤。故選D。

(2025?浙江?高考真題)馬鈴薯具有耐旱、耐寒和耐瘠的習性。將馬鈴薯列為主糧有利于保障我國糧

食安全。下表為2021年世界部分國家馬鈴薯單產比較表。完成下面小題。

國家科威特新西蘭美國愛爾蘭德國中國世界平均

單產(噸/公頃)51.950.849.145.643.816.320.7

4.為提高我國馬鈴薯單產,下列因素中貢獻最大的是()

A.科學技術B.播種面積C.勞動力數量D.復種指數

5.未來馬鈴薯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原因是()

①易保鮮儲存②增產潛力大③環境適應能力強④符合大眾飲食習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4.A5.C

【解析】4.聯系已學可知,我國致力于農業科技發展,通過培育優良品種、改進種植技術、采用先進的灌

溉與施肥技術等科學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馬鈴薯的單產,對提高我國馬鈴薯單產貢獻最大,A正確;播種面

積的變化影響的是總產量,而非單產,B錯誤;傳統農業時期,通過大量勞動力的精耕細作可以提高單產,

但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勞動力數量對單產的影響較小,C錯誤;復種指數主要影響的是一年內農作物收獲

的次數,進而影響總產量,對單產提升貢獻不大,D錯誤。故選A。

5.從表格數據看,我國馬鈴薯單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增產潛力大,②正確;材料中提到馬鈴薯具

有耐旱、耐寒和耐瘠的習性,說明其環境適應能力強,在一些其他作物難以生長的地區也能種植,從而增

加糧食供給,保障糧食安全,③正確;馬鈴薯不易保鮮儲存,①錯誤;馬鈴薯在我國并非像水稻、小麥那

樣符合大眾飲食習慣,④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排除ABD。故選C。

能力提升

(2025?全國?模擬預測)克氏針茅草原是旱生禾草草本群落,其植被特征受坡向影響較顯著。下表示

意2010年內蒙古自治區某研究區內5組樣點不同坡向(坡向以正北方向為0。,順時針旋轉計算)與克氏針

茅草原植群的平均高度和平均蓋度關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組顯著顯著

坡類與坡向平均高度(cm)平均蓋度(%)

別性性

陰坡(315°?45°)7.185±0.15110.682±1.083

1NSNS

半陰坡(45。?135。)7.418±0.2069.789±0.483

陰坡(315°?45°)7.185±0.15110.682±1.083

2*****

陽坡(135°?225°)10.503±1.1576.791±0.442

陰坡(315。?45。)7.185±0.15110.682±10.083

3****

半陽坡(225°?315°)10.126±1.2498.502±0.324

半陰坡(45°?135°)7.426±0.0849.789±0.483

4****

陽坡(135°?225°)9.976±0.856.791±0.442

半陰坡(45。?135。)8.426±0.0849.789±0.483

5NSNS

半陽坡(225°?315°)9.572±0.9098.502±0.324

注:NS表示差異不顯著,**、***分別表示差異較顯著、差異顯著。

1.該研究區域克氏針茅草原()

A.陰坡與半陽坡植群平均蓋度差異不顯著B.陽坡平均蓋度高,平均高度低

C.陰坡與半陽坡植群平均高度差異較顯著D.陰坡平均高度高,平均蓋度低

2.相較于陽坡與半陽坡,研究區域內陰坡和半陰坡克氏針茅草原植群平均蓋度狀況的成因是()

A.坡度相對較小B.水分條件較好C.光照條件較好D.人類干擾較少

3.影響表格中第5組克氏針茅草原植群差異狀況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兩者光照條件相似B.半陽坡大風日數多

C.兩者降水條件相似D.半陰坡水分易下滲

【答案】1.C2.B3.A

【解析】1.據表可知,陰坡與半陽坡無論是植群平均高度還是平均蓋度差異均較顯著,C正確,A錯誤;

陰坡植群平均高度低,陽坡植群平均蓋度低,BD錯誤。故選C。

2.結合材料可知,克氏針茅草原植群為旱生植群,研究區域位于我國內蒙古自治區,故相較于陽坡和半陽

坡,陰坡和半陰坡光照條件較差,土壤水分蒸發較少,水分條件較好,植被生長較茂密,平均蓋度較高,B

正確,C錯誤;由材料無法判斷陰坡和半陰坡的坡度、人類活動情況,AD錯誤。故選B。

3.結合材料和表格中數據可知,半陰坡與半陽坡克氏針茅草原植群平均高度和蓋度差異不顯著,其原因主

要是兩者坡向關于東西方向對稱,光照條件相似,造成土壤水分條件相似,植群植被特征相似,導致差異

不顯著,A正確;無法判斷兩者大風日數、降水和水分下滲的差異,BCD錯誤。故選A。

(2024?廣西?模擬預測)地質圖上,構造等高線是指某一巖層頂部海拔相同點的連線。下圖示意南半

球某區域的白堊紀巖層構造等高線和地形等高線,地形等高線的等高距是60米,丁處附近有一落差為20

米的瀑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海拔約為500m

B.乙地的坡面徑流流向西北

C.丙地可以看到乙地

D.丁地埋藏深度最合適開采白堊紀巖層的礦產資源

5.丙地的構造地形為()

A.背斜山B.向斜山C,背斜谷D.向斜谷

【答案】4.D5.C

【解析】4.根據等高距為60m以及河谷兩側的等高線數值相等且對稱分布原理,甲地海拔應介于420-480m,

A錯誤;據材料可知,圖中有一個指向標的指向為北方,根據坡面的地勢高低判斷,乙坡面徑流流向為西南

方向,B錯誤;圖中乙丙之間的連線之中會過乙地偏東側的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