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難點03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
【命題趨勢】
【思維導航】
【重難詮釋】
重難點01: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
重難點02: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
重難點03: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
重難點04: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分階訓練】
重難限時練
a
命題趨勢《
◎
在歷史中考中,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專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農具的創新、水利工程為主)、
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絲織業、制瓷業為主)、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城市、國內外貿易為主)、中國
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兩宋完成南移為主)等考點。比如2024年四川宜賓卷考查了中國古代農業生產工具
的不斷創新、山東東營卷考查了商朝最重青銅器司母戊鼎以及漢武帝時期統一鑄造五銖錢、江蘇宿遷卷考
查了通過絲綢之路交換的物種、青海西寧卷以材料題的形式考查了經濟重心南移的知識點。
在具體考法上,選擇題會從細節上考查農具創新、水利工程建設、制瓷業的發展、絲綢之路、經濟重
心完成南移的具體表現等;材料題則會以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絲綢之路、貨幣的發展演變等作為重
點進行考查。
思維導航
原始農耕半坡居民種粟,制作彩陶,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使用天然漆
「商周青一器時代,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春秋戰國鐵質農具和牛月L商鐵變法,今冰修井都江堰
秦統一貨幣、度量衡、車軌
漢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光武中興,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史示三國兩晉南北朝麥梧兼作,雙李梧
隋唐開鑿大運河,重視發展牛產(曲轅犁、筒車),貞觀之治,開元磷世,蜀錦,唐三彩
宋經濟重心南移,交子出現,鼓勵海外貿易,設置市舶司
元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時期
明景德鎮,音花瓷,《天工開物》,鄭和下西洋
清前期得到發展,出現產工業匚場,''閉關鎖期”政策
<1
重難詮釋
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專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農業的發展、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發展、中國古代商
業的發展、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等內容。總體趨勢是隨著耕作技術、耕種品種的改善,生
專題
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手工業和工商業不斷發展,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同時,經濟重心從魏晉
南北朝開始不斷南移,到南宋時期最終完成。
重難點
(1)生產工具:石器(遠古居民)一青銅工具(商朝、西周)一鐵制農具、牛耕(春秋戰國)
01:中國
一曲轅犁、筒車(唐朝)一秧馬(宋朝)
古代農業
的發展(2)水利興修:都江堰(戰國)一靈渠(秦朝)一隋朝大運河。促進了我國農業發展、經濟
的交流與發展。
(3)主要農作物:最早種植水稻、粟一河姆渡居民(水稻)、半坡居民(粟)一漢代張騫通
西域后從西域引進葡萄、石榴、胡麻、胡蘿卜等農作物一北宋引進占城稻一明代從美洲引進玉
米、甘薯等高糧食產物,引進馬鈴薯、花生等。
(4)經驗總結:《齊民要術》,北朝農學家賈思勰著,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
作;《天工開物》,明朝科學家宋應星著,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是“中國17
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農政全書》也是有關國計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學家徐光
啟,該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1)紡織業:①絲織業:漢代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的絲織品運到歐洲,絲織技術處于世界
領先地位一北宋時,南方絲織業勝過北方,蜀地絲織品"號為冠天下”一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
中心,明朝后期在江南地區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資本主義萌芽。②棉紡織業:元
朝時棉紡織業發達,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
重難點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
02:中國
(2)制瓷業:①唐朝:唐三彩、越窯青瓷、邢窯白瓷;②北宋: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都,南
古代手工
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制瓷業重心;③明朝時期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造
業的發展
型多樣,色彩艷麗,花紋優美,暢銷海內外。
(3)造船業:宋朝的造船業居當時世界首位,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一明朝鄭和下西洋,航海規
模大、路程遠,顯示出了明朝造船業的發達。
(4)冶鑄業:商朝時青銅鑄造業發達,青銅器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1)國內貿易:秦朝統一車輛、貨幣、度量衡,方便了經濟交往;漢朝漢武帝把鑄幣權收歸
重難點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煮鹽、冶鐵等經營權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專營、專賣,統一調配物資,
03:中國平抑物價;宋代商業繁榮超過前代,出現早市和夜市,形成新的商業區一一草市等;清朝前期
古代商業商貿興盛,形成了由農村集市、城鎮市場、區域性市場和全國性市場組成的商業網。
的發展
(2)城市:唐朝都城長安,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
大都會;北宋時的開封、南宋時的臨安、元朝時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明朝
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有名的商幫,比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等;清朝
時北京、江寧、揚州、蘇州、杭州、廣州等大城市工商業非常繁榮。
(3)貨幣:秦朝時期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西漢時期漢武帝統一鑄造五銖錢;北宋
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
幣。
(4)對外貿易:西漢時絲綢之路開通,東西方貿易往來頻繁;宋代海外貿易發達,廣州、泉
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朝廷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外貿所得在財政收
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元朝海上交通發達,海外貿易繁榮,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國家達到140多
個;清朝實行“閉關鎖國”,順治時期,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廣州十三行
“統一經營對外貿易。
(1)南移過程:魏晉南北朝:趨向平衡一隋唐五代:開始南移一兩宋時期:最終完成南移
(2)南移原因:①北方人口南遷給南方地區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
重難點
術;②南方社會環境相對安定;③江南地區自然環境優越;④南方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興修
04:中國
水利。
古代經濟
重心的南(3)南移表現:①農業:北宋景德鎮成為瓷都;南宋“蘇湖熟,天下足”反映糧食產量重心
移南移;②手工業:蜀錦、景德鎮瓷器、明州造船均為南方代表性產業;③商業:揚州、泉州等
港口成為貿易樞紐,市舶司設立標志外貿管理完善;④人口數據:北宋初南方戶數占全國60%
以上,南宋時進一步上升。
<1
分階訓練
01重難限時練(建議用時:30分鐘)
1.(2024?重慶?模擬預測)我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與精神的底蘊。戰國時期體現了人與
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大型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大運河C.長城D.靈渠
2.(2024?江西吉安?三模)如圖反映的主題是()
骨耙商代青銅鏟戰國鐵雙鐮范
A.社會制度的變化B.青銅冶煉技術的發展
C.農耕技術的發展D.文字歷史的悠久
3.(2024?山西太原?三模)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制度,在中央設立鹽鐵丞總管全國鹽鐵事務,在郡縣設立
鹽、鐵官負責鹽鐵的產銷。民眾若私自煮鹽鑄鐵,則要受到鈦左趾(在腳趾掛鐵鉗)的處罰。鹽鐵專賣制
度旨在()
A.打擊不法商販B.增加財政收入
C.推動鹽鐵生產D.削弱王國勢力
4.(2024?廣東?模擬預測)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全球財富的主要創造中心在東方;古羅馬最珍貴的進口商
品一定來自遠東。古羅馬來自遠東“最珍貴的進口商品”應是()
A.中國絲綢B.阿拉伯數字C.印度棉花D.西亞青銅器
5.(2024?廣東東莞?三模)漢代的冶鐵遺址中,河南鞏義的冶鐵遺址規模最大。鞏義生鐵溝遺址發現煉爐、
熔爐、燃爐共20座,附近還有開采礦石的豎井和礦石加工場、配料地。這表明,漢代冶鐵業()
A.民營手工業較發達B.北方技術領先南方
C.生產分工較為明確D.管理體系相對完備
6.(2020?廣東?一模)兩晉和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水稻種植,由原來的直接播種變成育秧移栽,并普遍
實行麥稻兼作,還發展種桑養蠶、培植果樹、種植藥材等。這表明()
A.南方賦稅較輕,社會相對安定B.南方農業發達,經濟重心南移
C.江南開發加速,農業多種經營D.南方商業活躍,城市經濟繁榮
7.(2024?重慶?二模)從西晉八王之亂、十六國到南朝時期,長江中下游社會經濟在原有基礎上迅速發展;
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刺激了南方區域經濟的發展;宋金對峙時期,北方人民大量南遷,這促進南方的開發。
這些現象反映出,影響南方開發的因素是()
A.北方地區戰亂頻繁B.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C.南方統治者的重視D.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8.(2024?湖南?三模)歷史圖片做為一種凝固的歷史記錄,能夠讓我們獲取歷史信息,更好地學習和理解
歷史,下列圖片資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發展的生產工具B.獨特的陶瓷藝術C.高超的手工工藝D.先進的科技成就
9.(2024?陜西寶雞?二模)唐朝生產工具“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
高則泄水”。它的用途()
A.紡織B.耕地C.冶鐵D.灌溉
10.(2024?湖北?二模)如圖反映了兩宋時期()
宋代五大名窯宋代《耕獲圖》北宋紙幣銅板拓片
A.經濟重心南移B.手工業成就突出C.經濟發展繁榮D.商業貿易的興盛
11.(2024?山東臨沂?二模)南宋《都城紀勝》中曾這樣描述臨安:“自大內(宮城)和寧門(北門)外,
新路南北,早間珠玉、珍異及花果、時新海鮮、野味、奇器,天下所無者悉集于此。以至朝天門、清河坊、
中瓦前、潘頭、官巷口、棚心、眾安橋,食物店鋪,人煙浩穰”。這反映了南宋時期()
A.晉商、徽商活動較頻繁B.海外貿易領先世界
C.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D.都市商業貿易繁榮
12.(2024?廣東?模擬預測)南宋時期,南方大量種植小麥,“稻麥共存”“處處稻分秧,家家麥上場”“九郡報
來都雨足,插秧收麥喜村村”是對當時南方的真實寫照。這一景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經濟重心南移B.飲食習慣改變C.民族出現交融D.生產技術發展
13.(2024?廣東?模擬預測)如下圖是中國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圖,宋代南方人才比重逐漸超過北方,
形成這一轉折是因為當時()
(%)
100
90南方人才比重
80
70
60
中原文化中心時江浙文化中心時代
40
30\北方人才比重
20
10
春
東
唐
宋
漢
匕
明
J清
0J
-
秋
戰
國
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圖
A.科舉制度進行改革B.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C.經濟重心逐漸南移D.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14.(2024?貴州貴陽?二模)中國外銷瓷器產地,宋朝之前幾乎都位于北方,而在宋朝以后,燒制瓷器的名
窯多數在南方。瓷器大量經由海運外銷東南亞、中亞和歐洲。這一變化反映了宋朝()
A.海上貿易超過前代B.制瓷工藝日漸成熟
C.經濟格局逐步改變D.社會生活豐富多彩
15.(2024?安徽亳州?一模)玉米在傳入中國后,到18世紀中期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甘薯約在
明朝后期傳入中國,后也成為百姓的重要食物。據此可知玉米和甘薯的傳入使中國()
A.增加了糧食產量B.豐富了飲食結均
C.加劇了民族危機D.增加了財改收入
16.(2024?山西臨汾?模擬預測)有學者指出,古代中國中原農耕區所需要的耕牛、戰馬和皮毛一類的產品
主要來自北方蒙地區,游牧民族所需要的糧食、茶葉以及日常用品則主要依賴中原的供給,而山西正是處
這樣一個民族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的地區。該學者意在說明()
A.山西處于對外貿易的中心B.北方區域性的經濟分工
C.晉商崛起的經濟地理因素D.民族間經濟發展的差異
17.(2024?山東濟寧?二模)清朝前期,江寧著名機戶李扁擔、李東陽等,都各自擁有織機五六百張,佛山
鎮經營棉織業的手工工場達2500家,織工超過50000人。材料表明,清朝前期()
A.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發展B.出現比較成熟的手工工場
C.商幫對社會經濟產生很大影響D.手工業部門齊全,技術先進
18.(2024?安徽安慶?三模)下面是有關清朝耕地面積變化情況和康乾盛世人口增長統計的圖表。該圖表反
映了這一時期()
A.人口增長,人地矛盾突出B.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C.經濟作物種植進一步發展D.清朝土地兼并極其嚴重
19.(2024?廣東?模擬預測)北方邊遠的一些新城市的發展與晉商商業的發展壯大同步而行。如遼寧流傳著
“先有曹家號,后有朝陽縣”,內蒙古則有“先有復字號,后有包頭城”,西北人又稱“先有晉益老,后有西寧
城”。以上材料說明了()
A.商業發展助推城市繁榮B.晉商推動北方城市出現
C.中國古代邊境貿易發達D.北方邊遠城市開始興起
20.(2024?湖北?模擬預測)“自明朝中期起,高產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等美洲糧食作物通過多種途徑
傳入中國,它們不僅單位畝產量大,而且適應性強,不與五谷爭地。明清時期,棉、麻、桑、茶、甘蔗、
蔬菜、果木等作物的種植日益廣泛,產品大量流入市場。”由此可知明清較前代()
A.耕地面積增加,興修水利工程
B.經濟作物品種增加,種植面積擴大
C.農作物品種增加,農產品大量流入市場
D.種植技術改進,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
02培優爭分練
1.(2024?河南平頂山?三模)春秋戰國時期,北方出產的良種犬馬,南方出產的象牙,東方出產的鹽,西
方出產的特種皮革,在中原市場上都可以見到。材料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
A.商業貿易活躍B.民族交融加強C.思想文化繁榮D.手工生產進步
2.(2024?河南許昌?一模)戰國時,秦國工匠們充分利用自然特點,合理安排引水、泄洪、排沙、歲修等
工作,使都江堰成為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一座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發揮作用。這主要體現了()
A.鐵器的推廣應用B.秦國國力的強大
C.商鞅變法的影響D.勞動人民的智慧
3.(2024?江西九江?模擬預測)分析圖1、圖2,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圖1秦半兩圖2五銖錢
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
秦始皇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
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
幣,流通全國,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
錢。
A.漢朝傳承了秦朝的鑄幣技術B.貨幣種類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C.漢朝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D.幣制改革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管理
4.(2024?湖北?模擬預測)2023年10月25日,絲綢之路(西安)國際傳播論壇開幕。“通過絲綢之路,中
國產品遠抵西亞和歐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斷地涌入中國。”這說明古代絲綢之路的開辟
()
A.使得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國絲綢B.加強了漢朝對西域的管理
C.促進了沿途地區經濟文化交流D.鞏固了西漢大一統的局面
5.(2024?廣東?模擬預測)戰國秦漢時期,北方一直是全國經濟重心,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經濟
獨占鰲頭的局面不復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經濟獲得了顯著的發展,使長期以來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性獲得改善,差距縮小了。這表明魏晉南北朝時期()
A.江南經濟發展水平超過了北方B.人口南遷推動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C.北魏的改革促進了江南的開發D.全國經濟重心已逐漸轉移至南方
6.(2024?全國?三模)歷史課上,老師正在講解一本北朝著作:“它介紹了選種、浸種和給水稻催芽等技術
以及輪作和套種的經驗。在強調因地、因時制宜的同時……書中提出的綠肥輪作法,歐洲人直到19世紀30
年代后才實行。”此著作應是()
A.宋應星《天工開物》B.徐光啟《農政全書》
C.祖沖之《九章算術》D.賈思勰《齊民要術》
7.(2024?湖北?模擬預測)宋史專家楊渭生教授在論及宋代歷史時提到,兩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
的高度,在中國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是座頂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領先地位”。下列史實能說明這一
觀點的是()
①太湖流域成為全國重要糧倉②商品經濟發展,紙幣出現
③商業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④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2024?山西長治?三模)宋代在廣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設置市舶司,以管理商舶,征收關稅,收買進口
物資。《宋會要輯稿》中記載,南宋高宗認為:“市舶之利,頗助國用”,因此,南宋一如北宋重視發揮市
舶司的作用。這反映南宋()
A.鼓勵海外貿易發展B.政治制度因循守舊
C.經濟重心轉移海外D.嚴格限制商業發展
9.(2024?重慶?一模)學者孫機在其著作《中國古代物質文化》中梳理了許多農作物的傳入時間。根據如
表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描述符合史實的一項是()
作物原產地傳入時間作物原產地傳入時間
葡萄大宛西漢白薯(番薯)美洲明
西瓜非洲五代辣椒(蕃椒)美洲明
玉米美洲明西紅柿(番茄)美洲明
A.西周的諸侯國君覲見周王時普遍進貢葡萄
B.魏晉南北朝時期西瓜在我國南方大量種植
C.表中的農作物均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
D.白薯、玉米等農作物傳入有助于人口增長
10.(2024?廣東中山?二模)貨幣是社會經濟的產物,也見證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中國古代主要貨幣
朝代貨幣
秦一五代銅錢
宋朝北宋誕生“交子”,紙幣與銅錢兼行
明朝自明中期起,白銀成為基本支付手段
清朝完全承認白銀的法定地位,與銅錢兼用
材料二《醒世姻緣傳》、“三言”“二拍”等反映明朝的小說中有關白銀的描述不可勝數,大到如捐官、
行賄、購房、買賣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費和社交饋贈,處處可見。銅錢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
不頻繁。
——據《醒世姻緣傳》等
材料三有學者認為,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間,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擁有一流
城市和最為密集、完善的市場網絡的中國,成為當時世界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區域。然而當時它卻沒有形成
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
——摘編自陳其鹿《資本主義發展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國古代主要貨幣的演變趨勢。
(2)閱讀材料二,分析這一文字材料對明代白銀貨幣化研究的價值。(可從材料本身的價值、材料內容的
價值來思考。)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個與“世界白銀產量的一半流入中國”相關的史實或歷史現象,并
說明“它卻沒有形成強大的掃蕩舊經濟基礎的革命性變化”的理由。
11.(2024?陜西?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A圖B
(1)漢武帝派遣_______出使西域后,逐漸形成了圖A線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根據圖B人物
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記載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山川風物及社會習俗,是研究中外
交流史的珍貴文獻;明初(人物)的遠航,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
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從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了
一系列改革,史稱“”,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材料二唐代以前,對外貿易的通道主要是陸路,“絲綢之路”就是這種陸路商道的代表,它的起點就
是北方的政治中心城市長安。從唐宋開始,中國對外貿易的通道轉向主要是海上商道了,中國的外貿主要
地區已由北方轉移到明州(寧波)、溫州、廣州等地。當時來中國進行商貿活動的外國人之多,創造了歷
史上的新紀錄。
——摘編自張立英《唐宋對外貿易的特點及其影響》
(2)依據材料二,概括唐宋時期對外貿易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宋時期對外貿易通道變化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交通的認識。
12.(2024?全國?三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關。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A齊桓公之所以能夠劃時B唐代北方出現了用木桶相
代地成為五霸之首,在諸侯中特連汲井水的水車。長江流域出現了
出一頭地,在這兒可以找出它的形似紡車的筒車。筒車的輪子周圍
第一組史料物質根據。煮海為鹽積累了資縛有竹桶,由水流推動而旋轉,把
金,鑄鐵為耕具提高了農業生水由低處送到高處。
產。——摘編自白至德《白壽彝
一摘自《郭沫若全集》史學二十講:中古時代.隋唐》
第二組史料
HCUDUEBIF
----整理自統編版歷史七年級教材
材料二為恢復和發展經濟,唐前期的統治者采取措施加快人口再生產。唐代開元、天寶之際,人口
數量為6000萬左右;宋代自宋仁宗時起,戶口即超過1200萬……唐宋的水路運輸發達,承接了隋代開鑿
大運河帶來的便利,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得以連接貫通……這個時期,出現了船戶、挑夫和舵工等
職業勞動者,他們把產品運轉到全國各地,使各地互通有無……據《通典》記載,當時全國有耕地620萬
頃,以1唐畝合今0.786市畝和以每市畝產糧154斤計算,全國糧食總產量為750428萬斤;宋徽宗時墾
田面積達到1000萬頃,耕作技術進步和水利條件改善,糧食產量大幅度增長。
——摘編自歐陽嶗《唐宋時期經濟增長的大國效應》
材料三明清時期,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市鎮,一大批工商業市鎮以及商品經濟發達的府城得到
快速發展,其中江南地區尤多。劉家港鎮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依托發達的航運,商品北達京師,西至
巴蜀,甚至銷往歐洲,消費市場十分廣闊。明中后期的蘇州,占總人口半數以上的手工業者或與之相關聯
的從業人員在當地生產出的大量商品都被銷往外地,江南地區自古就有“重農不抑商,扶商不危農”的商貿
傳統。江南市鎮從農村商業產業鏈的發端開始,種植經濟作物,發展手工制造業,向內、向外拓展交易市
場,形成了富有江南特色的商品經濟模式。
——摘編自張軼倫《明清江南市鎮在商品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請回答:
(1)請在以上兩組史料中,選擇相互印證的史料,提取兩則信息。
(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
(3)根據材料三,概括明清時期江南商品經濟發展的新變化及原因。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能從哪些方面了解經濟情況。
13.(2024?遼寧?三模)某班級布置我國古代經濟繁榮主題展板,并圍繞該主題進行探究性學習,請你參與
完成。
中國古代?經濟繁榮
原始農
史前篇業的發
展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
□
□
□
□
商業的日
盛唐篇日
二
o1Rh□匚
繁榮Gd
日
rnn日aE
』
」LLJ
汝窯哥窯
①的興
大宋篇盛
定容官將徹窗
宋代五大名窯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海外貿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宋朝國庫的重要財源。
易的發大型遠洋海船裝載絲織品、瓷器等,遠銷亞非許多
達國家和地區,輸入中國的商品則以香料、珠寶等為
主。主要外貿港口有廣州、泉州、明州等。——《中
外歷史綱要(上)》
(1)根據“史前篇”圖文資料并結合所學回答,原始農業興起的標志有哪些?(寫出兩點即可)耒耙的用途
是什么?
(2)將①處補充完整。結合所學回答長安城有怎樣的地位?
(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大宋篇”中促使宋代航海業領先世界的先進科技是什么?宋代在主要港口設置了
哪一機構管理海外貿易?
(4)綜合上述材料,唐宋經濟發展的史實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何啟示?
14.(2024?廣東廣州?二模)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社會穩定的保障、社會變革的動力。閱讀材料,
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唐朝時期,在農業方面,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
要的生產工具,如曲轅犁和筒車。唐政府非常重視興修水利,在全國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自明
朝中期起,高產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馬鈴薯(土豆)自海外傳入中國,它們不僅單位畝產量大,而
且適應性強,不與五谷爭地,旱地、山地等處皆可種植,因此得到廣泛傳播。
——摘編自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材料二北宋初,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商品貿易活動日益繁榮,市場對錢幣的需求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炭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室內設計中家具選擇的影響因素分析試題及答案
- 教育科學試題及答案
- 大學物理考前心理建設方法試題及答案
- 注冊土木工程師考試考試期間心態調整試題及答案
- 聚焦2025:職業培訓學校建設方案初步設計評估與建議報告
- 屋面防水考試題及答案
- 2025護士考試題及答案
- 2025國企會計崗位面試題目及答案
- 家居產品的功能與審美考試題及答案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地理試卷(含答案)
- 2024年探放水工技能大賽理論考試題庫500題(供參考)
- XX道路危險運輸企業安全管理臺賬標準化表格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
- 球形網架屋面板安裝專項施工方案
- 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
- 新高考高中物理競賽專題1力學50題競賽真題強化訓練解析版
- GB/T 6184-20001型全金屬六角鎖緊螺母
- GB/T 13025.7-2012制鹽工業通用試驗方法碘的測定
- 全文《中國式現代化》PPT
- 行政執法講座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