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七年級(下)質檢歷史試卷(3月份)_第1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七年級(下)質檢歷史試卷(3月份)_第2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七年級(下)質檢歷史試卷(3月份)_第3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七年級(下)質檢歷史試卷(3月份)_第4頁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七年級(下)質檢歷史試卷(3月份)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七年級(下)質檢歷史試卷(3月份)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1分)魏征早年參加瓦崗起義,歸順唐朝后,先是輔佐太子李建成?!靶溟T之變”后,唐太宗不計前嫌,委任他為諫議大夫,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這說明唐太宗能夠()A.輕徭薄賦 B.知人善任 C.戒奢從簡 D.從善如流2.(1分)隋唐時期,“庶族希望靠科舉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庇纱丝梢姡婆e制()A.加強了君主專制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促進了教育發展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3.(1分)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題材豐富,風格多樣。以下兩首詩可用于研究()唐胡曾《汴水》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唐皮日休《濘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A.開鑿大運河的影響 B.龍舟競渡的節日習俗 C.造船技術世界領先 D.隋朝統一的根本原因4.(1分)《隋書?裴矩傳》載:“帝令都下大戲。征四方奇技異藝,陳于端門街,衣錦綺,珥金翠者,以十數萬。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這反映出隋朝()A.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 B.重農抑商有所松動 C.悠閑雅致的市井生活 D.民族關系和諧穩定5.(1分)繪畫和雕塑作品不僅能展示藝術之美,也能真實而細致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下側兩幅作品共同反映了()A.多樣的雜劇藝術 B.豐富的醫藥寶庫 C.開放的社會風氣 D.成熟的舞蹈技藝6.(1分)如圖反映了我國古代的一項選官制度,該制度正式確立于()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7.(1分)唐詩通常會把時空背景轉換成秦漢,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宋詞經常提及不為兩宋控制卻有強烈文化符號意味的中國西北地區,如辛棄疾的“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這主要表明()A.唐詩宋詞風格多樣名家輩出 B.科舉制度推動了文學的繁榮 C.家國情懷是超越時空的情感 D.秦朝漢朝邊境貿易較為興旺8.(1分)解讀如圖,當時大運河修建和利用()A.溝通了南北并鞏固統一 B.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C.實現了海上貿易被漕運取代 D.解除了長安遭受的軍事威脅9.(1分)下列材料共同說明了唐朝()唐太宗吸取前朝滅亡教訓,虛心納諫,從善如流。武則天指出,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唐玄宗前期,整頓吏治,精選地方官員。A.興盛的原因 B.農業的發展 C.衰落的過程 D.割據的結果10.(1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馬嵬行》中寫到:“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边@首詠史詩評論的歷史事件是()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安史之亂11.(1分)如表是中國古代不同朝代平民出身的人入仕為官的比例。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是()時期隋朝唐朝前期北宋南宋后期比例17%26%46%58%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B.科舉制的創立與發展 C.多民族政權的并立 D.文學形式的不斷豐富12.(1分)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寫道:“西自黃河東至淮,綠陰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勢不久,宗社之危如綴旒?!迸c詩句描繪相關的是()A.貞觀之治 B.大運河開通 C.安史之亂 D.隋朝的統一13.(1分)安史之亂后,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如常州司士參軍崔千里“因逆胡之亂,流散江淮”,相州參軍李仙裔“避地江干”。據此可知,安史之亂()A.擴大了國家版圖 B.形成了藩鎮割據 C.導致了唐朝滅亡 D.推動了人口流動14.(1分)《唐語林》中寫道“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弊端),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多)。”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 B.“革去弊訛”是指廢除科舉制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開元之治 D.“河清海晏”指貞觀年間政治清明15.(1分)唐太宗認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與這一理念吻合的是()A.進一步完善中央機構 B.嚴格考察官吏政績 C.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D.減輕人民勞役負擔16.(1分)歷史學家錢穆認為,唐玄宗統治前期,國家富裕程度已經和隋朝相差無幾,但是安史之亂后,社會狀況又和隋煬帝時期差不多。這說明安史之亂()A.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B.促進唐朝社會經濟發展 C.直接導致唐朝滅亡 D.與隋唐興亡沒有聯系17.(1分)唐朝時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有一種耕作工具回轉自如,只用一頭牛牽引,不僅節省了畜力,還提高了耕地效率。它是()A.直轅犁 B.筒車 C.曲轅犁 D.秧馬18.(1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唐末農民戰爭()A.平定了安史之亂 B.沖擊了唐朝統治 C.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 D.推翻了唐朝統治19.(1分)如表中的政權出現在哪一時期()政權開國君主即位前的官職后梁朱溫宣武節度使后唐李存勖行營節度使后晉石敬瑭河東節度使后漢劉知遠河東節度使A.五代十國 B.春秋戰國 C.三國兩晉 D.宋遼夏元20.(1分)“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背鲎蕴瞥娙似と招莸脑姟躲旰討压拧贰KJ為大運河的開通()A.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B.加強了對南方地區的控制 C.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 D.為隋朝強盛奠定基礎21.(1分)杜甫曾在詩中寫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彼枋龅氖牵ǎ〢.隋末戰亂 B.五代十國的更迭 C.藩鎮割據 D.安史之亂22.(1分)如圖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局部),展示了唐朝時期農民在田間勞作的景象。它可用于說明當時()A.鐵器牛耕的出現 B.棉花種植的普及 C.生產技術的改進 D.玉米甘薯的推廣23.(1分)《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郭沫若評價武則天時說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自己在死后留下無字碑,“千秋功過,任人評說”。武則天在歷史上有很大爭議,那么,史學家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A.她是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C.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 D.執政時期任用酷吏,濫殺無辜24.(1分)1999年,在印尼海域發現的“黑石號”唐代沉船上打撈到近7萬件中國瓷器,包括數量不等的越窯青瓷、北方白瓷等。瓷器種類多樣,部分瓷器的形制、圖案、色彩有明顯的西亞、波斯藝術風格。這一考古發現可以說明()①唐代制瓷業規模大,行銷范圍廣②景德鎮已成為唐代制瓷業中心③青瓷、白瓷是唐朝瓷器的代表④唐代瓷器風格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26分)26.(5分)隋唐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制度建設、民族和睦,還是在對外交流方面都有著這輝煌的成就。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材料二:進士科開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之際??N紳雖位及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摘自王寶?!短妻浴肪?《散序進士》(1)(1分)材料一圖示的是當時哪一政治制度?材料二進士科的設立標志著哪一制度的確立?材料二反映的選官制度有何影響?材料三:夏四月丁酉,御順天門,軍吏執頡利以獻捷。自是西北諸藩咸請上尊號為“天可汗”,于是降璽書冊命其君長,則兼稱之?!杜f唐書》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關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國首領為渤??ね酰饣丶v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唐朝還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吨袊鴼v史?第二冊》(2)(2分)材料三中的“天可汗”指的是誰?他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為推動民族交融的發展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四:如圖(3)(2分)材料四中兩個人物是誰?27.(7分)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隋唐時期的社會發展變化,對于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依然有著很多可借鑒的地方。根據材料,探究下列問題?!旧鐣c經濟發展的和諧】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來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憶昔》(1)(1分)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個盛世局面?締造這一盛世的君主是誰?請寫出唐朝另一個盛世局面?!揪髋c大臣的和諧】材料二:李世民認為國家興衰的關鍵在于是否能通過納諫防止和改正錯誤,因此他提倡和鼓勵諍諫……使君臣共商國是成為了當時的政治特色,對鞏固君臣關系和臣屬的忠君思想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齊康允(2)(2分)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唐朝時期著名的一對相處融洽的君臣。【國家與人才的和諧】材料三: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摘自高明《琵琶記》(3)(2分)材料三描述的科舉制正式確立的標志是什么?武則天時期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了哪一制度?【人與自然的和諧】材料四:(4)(2分)材料四是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哪一重要水利工程?該工程的南北起止點分別是哪里?28.(4分)唐朝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盛時期,當時國家統一強盛,經濟高度繁榮,中國封建科技文化藝術走向巔峰。請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以下問題。材料一:“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边@是詩人杜甫《憶昔》中的詩句,詩中描繪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二十幾年里出現的興盛景象。材料二:唐時期有位皇帝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指少數民族),朕獨愛之如一”。(1)(1分)依據材料一回答: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了興盛景象,歷史上稱為什么?(2)(1分)唐玄宗前期實行的改革措施有哪些?(3)(2分)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被各少數民族尊稱為“天可汗”的是誰?他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

2024-2025學年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七年級(下)質檢歷史試卷(3月份)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4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DAACBCAADB題號1213141516171819202122答案BDCDACBACDC題號2324答案BC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1分)魏征早年參加瓦崗起義,歸順唐朝后,先是輔佐太子李建成?!靶溟T之變”后,唐太宗不計前嫌,委任他為諫議大夫,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這說明唐太宗能夠()A.輕徭薄賦 B.知人善任 C.戒奢從簡 D.從善如流【分析】本題考查唐太宗的納諫和用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款}干現象說明唐太宗能夠知人善任。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當時朝中人才濟濟,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敢于決斷,他們都是貞觀時期著名的宰相。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唐太宗的納諫和用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1分)隋唐時期,“庶族希望靠科舉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庇纱丝梢姡婆e制()A.加強了君主專制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促進了教育發展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科舉制度的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窘獯稹扛鶕牧稀笆逑M靠婆e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可知,科舉制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故D項正確;科舉制加強了君主專制,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故A項錯誤;科舉制沒有阻止世家子弟的入仕,故B項錯誤;科舉制促進了教育發展,但材料中沒有體現,故C項錯誤。故選:D?!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舉制度的影響。3.(1分)唐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題材豐富,風格多樣。以下兩首詩可用于研究()唐胡曾《汴水》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唐皮日休《濘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A.開鑿大運河的影響 B.龍舟競渡的節日習俗 C.造船技術世界領先 D.隋朝統一的根本原因【分析】本題考查了隋朝大運河,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隋朝大運河的相關知識作出回答?!窘獯稹拷Y合所學知識可知,兩首詩都圍繞大運河展開,分別從不同角度體現了開鑿大運河的影響,如與隋朝滅亡的關聯以及對后世交通等方面的作用,故A項正確;兩首詩主要論述的是大運河與隋朝的關系,而非龍舟競渡的節日習俗,故B項錯誤;詩中未對造船技術進行任何描述或提及與世界其他國家造船技術的比較,所以無法從這兩首詩得出造船技術世界領先的相關研究結論,故C項錯誤;兩首詩主要圍繞大運河的開鑿與隋朝滅亡、后世影響之間的關系展開,沒有涉及到隋朝統一的根本原因,如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促成隋朝統一的因素,故D項錯誤。故選:A?!军c評】本題以隋朝大運河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1分)《隋書?裴矩傳》載:“帝令都下大戲。征四方奇技異藝,陳于端門街,衣錦綺,珥金翠者,以十數萬。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边@反映出隋朝()A.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 B.重農抑商有所松動 C.悠閑雅致的市井生活 D.民族關系和諧穩定【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朝的繁榮。掌握基礎知識?!窘獯稹扛鶕}干信息“帝令都下大戲……耳金翠者,以十數萬”可知,隋朝娛樂活動的盛大和奢華;據材料“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可知,隋朝對外交流的開放和繁榮。故題干信息反映了隋朝時期的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A項符合題意;?重農抑商政策有所松動主要發生在唐朝中期和兩宋時期,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悠閑雅致的市井生活發生在北宋時期,與題干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題干強調的是繁榮開放的時代風貌,與民族關系和諧穩定不符,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總理衙門的相關史實,識記理解隋朝的繁榮的知識。5.(1分)繪畫和雕塑作品不僅能展示藝術之美,也能真實而細致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下側兩幅作品共同反映了()A.多樣的雜劇藝術 B.豐富的醫藥寶庫 C.開放的社會風氣 D.成熟的舞蹈技藝【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朝時期開放的社會風氣,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窘獯稹侩s劇是在宋代諸宮調基礎上發展起來一種傳統文學樣式,與題目信息不符,排除A項;題干反映了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與醫藥成就無關,排除B項;根據圖片信息“《弈棋仕女圖》(局部)唐戴帷帽女子騎馬雕塑”和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兼容并包。人們在衣食住行和婚姻觀念等方面受到北方民族和域外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的尚武風氣盛行一時。許多女子接受詩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射箭、下棋等活動。整個時代充滿著生機與活力,體現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C項正確;題干反映了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與舞蹈技藝無關,排除D項。故選:C?!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時期開放的社會風氣。6.(1分)如圖反映了我國古代的一項選官制度,該制度正式確立于()A.漢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科舉制度的創立,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圖片?!窘獯稹扛鶕}干圖片《清代大金榜》的內容“第一甲賜進士及第……”可知,題干反映的榜示與科舉制度有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故B符合題意;漢朝實行察舉制,沒有實行科舉制度,排除A;唐朝沿用隋朝的科舉制度,排除C;元朝也沿用了科舉制度,不是創立科舉制度的朝代,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隋朝科舉制度的創立。7.(1分)唐詩通常會把時空背景轉換成秦漢,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宋詞經常提及不為兩宋控制卻有強烈文化符號意味的中國西北地區,如辛棄疾的“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這主要表明()A.唐詩宋詞風格多樣名家輩出 B.科舉制度推動了文學的繁榮 C.家國情懷是超越時空的情感 D.秦朝漢朝邊境貿易較為興旺【分析】本題考查唐詩、宋詞,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刻拼娫~常把時空背景轉換為秦漢,如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宋詞經常提及不為兩宋控制卻有強烈文化符號意味的中國西北地區,如辛棄疾的“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這都說明詩詞中蘊含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超越時空的情感。故C正確;題干材料不能表明唐詩宋詞風格多樣名家輩出,排除A;題干材料不能體現科舉制度推動了文學的繁榮,排除B;題干材料不能說明秦朝漢朝邊境貿易較為興旺,排除D。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唐詩、宋詞,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主要表明家國情懷是超越時空的情感。8.(1分)解讀如圖,當時大運河修建和利用()A.溝通了南北并鞏固統一 B.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C.實現了海上貿易被漕運取代 D.解除了長安遭受的軍事威脅【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對我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有利于國家統一?!窘獯稹拷Y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糧食,布匹的北運,進而鞏固隋王朝對去全國的統治。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了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或最北點)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點)余杭(今杭州),全長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大運河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按由北到南的順序);從北到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運河沿線經濟和商業城鎮的發展,對我國以后經濟的發展有重大意義有利于國家統一。A符合題意。BCD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隋朝大運河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9.(1分)下列材料共同說明了唐朝()唐太宗吸取前朝滅亡教訓,虛心納諫,從善如流。武則天指出,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唐玄宗前期,整頓吏治,精選地方官員。A.興盛的原因 B.農業的發展 C.衰落的過程 D.割據的結果【分析】本題考查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開元盛世,知道材料共同說明了唐朝興盛的原因?!窘獯稹刻铺谖∏俺瘻缤龅慕逃?,虛心納諫,知人善用,他統治時期出現貞觀之治的治世局面。武則天重視發展農業,繼續實行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唐玄宗統治前期,整頓吏治,親自選拔地方官員,出現了開元盛世的局面。故材料共同說明了唐朝興盛的原因。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開元盛世,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0.(1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馬嵬行》中寫到:“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边@首詠史詩評論的歷史事件是()A.文景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安史之亂【分析】本題考查安史之亂。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扛鶕牧稀熬G野扶風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并所學可知,“楊貴人”是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帶著寵妃楊貴妃等慌忙出逃長安,行至馬嵬坡時,太子李亨和禁衛軍卻突然發動兵變,宰相楊國忠被殺,并迫使唐玄宗將楊貴妃賜死,故D符合題意;文景之治發生在西漢時期,排除A;李世民執政出現了唐朝初期的盛世“貞觀之治”,排除B;開元盛世發生在盛唐時期與題干信息的事件無關,排除C。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安史之亂,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與題干詩歌寫作背景相關的歷史事件是安史之亂。11.(1分)如表是中國古代不同朝代平民出身的人入仕為官的比例。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是()時期隋朝唐朝前期北宋南宋后期比例17%26%46%58%A.中央集權制度建立 B.科舉制的創立與發展 C.多民族政權的并立 D.文學形式的不斷豐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窘獯稹扛鶕牧闲畔?,隋唐、兩宋時期,平民出身的人入仕為官的比例不斷上升,這主要得益于科舉制的創立與發展。科舉制的最大特點就是徹底否定了以門第和出身作為選拔標準,搭建了一個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的平臺,為人才流動提供了一條渠道,使廣大平民子弟有機會進入官員行列,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各式人才,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B項正確;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時間不符,排除A項;隋唐都是大一統時代,排除C項;平民入仕為官與文學形式無關,排除D項。故選:B?!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2.(1分)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寫道:“西自黃河東至淮,綠陰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勢不久,宗社之危如綴旒。”與詩句描繪相關的是()A.貞觀之治 B.大運河開通 C.安史之亂 D.隋朝的統一【分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知道白居易認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加速了隋朝的滅亡?!窘獯稹俊拔髯渣S河東至淮,綠陰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勢不久,宗社之危如綴旒”反映的是隋朝大運河,白居易認為隋煬帝開鑿大運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加速了隋朝的滅亡。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3.(1分)安史之亂后,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如常州司士參軍崔千里“因逆胡之亂,流散江淮”,相州參軍李仙裔“避地江干”。據此可知,安史之亂()A.擴大了國家版圖 B.形成了藩鎮割據 C.導致了唐朝滅亡 D.推動了人口流動【分析】本題考查安史之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窘獯稹緼.動亂只會使國家版圖縮小,排除A項;B.“因逆胡之亂,流散江淮”,這是人口流動,不能體現藩鎮割據,排除B項;C.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沒有滅亡,排除C項;D.根據所學和材料“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可知,這是說,大量人口流往東吳,這體現的是,安史之亂推動了人口流動,D項正確。故選:D?!军c評】本題以安史之亂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14.(1分)《唐語林》中寫道“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弊端),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多)。”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A.“上留心理道”的“上”即皇帝唐太宗 B.“革去弊訛”是指廢除科舉制 C.“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譽為開元之治 D.“河清海晏”指貞觀年間政治清明【分析】本題考查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稱為“開元盛世”?!窘獯稹緼.開元年間皇帝是唐玄宗,排除A項。B.1905年清王朝廢除了科舉制,排除B項。C.根據材料“開元初……天下大理”,結合所學知識,開元為唐玄宗年號,唐玄宗前期統治局面被稱為開元之治,C項正確。D.貞觀在前,開元在后,根據材料“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訛(弊端),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可知,“河清海晏”不是指貞觀年間政治清明,而是指開元年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以開元盛世為背景,考查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表現和影響。15.(1分)唐太宗認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與這一理念吻合的是()A.進一步完善中央機構 B.嚴格考察官吏政績 C.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D.減輕人民勞役負擔【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唐太宗鞏固統治的措施,重點掌握唐太宗的民本思想?!窘獯稹扛鶕}干材料中的“先存百姓”結合所學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間注重減輕人民勞役負擔,鼓勵生產,這體現了他以民為本,“先存百姓“的理念,D項正確;進一步完善中央機構,嚴格考察官吏政績,都是唐太宗的施政措施,但這些措施屬于政治方面的內容,與“先存百姓”的理念關聯不大,排除AB兩項;注重文教,編修經籍是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的措施,與唐太宗不符,排除C項。故選:D?!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太宗的民本思想。16.(1分)歷史學家錢穆認為,唐玄宗統治前期,國家富裕程度已經和隋朝相差無幾,但是安史之亂后,社會狀況又和隋煬帝時期差不多。這說明安史之亂()A.成為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B.促進唐朝社會經濟發展 C.直接導致唐朝滅亡 D.與隋唐興亡沒有聯系【分析】本題考查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窘獯稹繐}干“唐玄宗統治前期、安史之亂后、隋煬帝”和所學知識可知,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A項正確;安史之亂對唐朝的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排除B項;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沒有直接導致唐朝滅亡,排除C項;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與隋朝的興亡沒有關系,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安史之亂的影響。17.(1分)唐朝時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有一種耕作工具回轉自如,只用一頭牛牽引,不僅節省了畜力,還提高了耕地效率。它是()A.直轅犁 B.筒車 C.曲轅犁 D.秧馬【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掌握唐朝發明的新生產工具?!窘獯稹坑深}干材料“有一種耕作工具回轉自如,只用一頭牛牽引,不僅節省了畜力,還提高了耕地效率?!辈⒔Y合所學可知,唐朝人民發明了新的犁地工具曲轅犁,它由11個部件構成,設計精妙、輕便靈巧,操作時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C項正確;唐代發明的是曲轅犁不是直轅犁,排除A項;筒車是唐代發明的灌溉工具,排除B項;秧馬是宋朝發明的拔秧工具,排除D項。故選:C?!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唐朝經濟的繁榮,考查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8.(1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唐末農民戰爭()A.平定了安史之亂 B.沖擊了唐朝統治 C.形成了藩鎮割據局面 D.推翻了唐朝統治【分析】本題考查了黃巢起義。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窘獯稹刻颇S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沖擊了唐朝統治。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稅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領導下,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原為起義軍將領的朱溫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黃巢起義。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滅亡。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黃巢起義的影響。19.(1分)如表中的政權出現在哪一時期()政權開國君主即位前的官職后梁朱溫宣武節度使后唐李存勖行營節度使后晉石敬瑭河東節度使后漢劉知遠河東節度使A.五代十國 B.春秋戰國 C.三國兩晉 D.宋遼夏元【分析】本題考查了五代十國,需要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窘獯稹緼.據材料“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并結合所學可知,“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一起史稱五代,故A項正確;B.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秦等國,與材料不符,故B項錯誤;C.三國兩晉時期的政權分別是魏蜀吳及兩晉,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D.五代十國之后是遼宋夏元,與材料不符,故D項錯誤。故選:A?!军c評】本題以五代十國為切入點,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0.(1分)“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出自唐朝詩人皮日休的詩《汴河懷古》。他認為大運河的開通()A.鞏固了國家統一的局面 B.加強了對南方地區的控制 C.成為南北交通大動脈 D.為隋朝強盛奠定基礎【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大運河的開通,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題干強調大運河至今還暢通無阻,沒有提到鞏固國家統一,排除A項;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加強對南方地區的控制,說法錯誤,排除B項;根據題干“至今千里賴通波”可知,到現在它還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暢通無阻,和所學知識可知,大運河的開通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C項正確;題干沒有提到隋朝的強盛,強調了大運河至今還暢通無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大運河的開通。21.(1分)杜甫曾在詩中寫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彼枋龅氖牵ǎ〢.隋末戰亂 B.五代十國的更迭 C.藩鎮割據 D.安史之亂【分析】本題考查安史之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進行解答即可?!窘獯稹緼.結合材料分析,可得出詩歌描繪的是唐朝,不是隋朝,排除A項;B.五代是在唐朝滅亡之后,排除B項;C.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但這在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排除C項;D.“國破山河在(國家破碎,但山河依舊還是那片山河),城春草木深(春天來了,昔日繁華的京城長滿雜草)。感時花濺淚(感嘆時局破敗,看到花開也潸然落淚),恨別鳥驚心(內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也心驚膽戰)。烽火連三月(叛亂的烽火已接連不斷燃燒三個月了),家書抵萬金(一封普通的家書已抵得上萬金之重了)。白頭搔更短(愁緒纏繞,撓頭思慮,白發越搔越短),渾欲不勝簪(頭發短得簡直連一根簪子也差不住了)。”杜甫的這首《春望》描寫了安史之亂的戰火破壞。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D項正確。故選:D?!军c評】本題以安史之亂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析題干信息的能力。22.(1分)如圖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局部),展示了唐朝時期農民在田間勞作的景象。它可用于說明當時()A.鐵器牛耕的出現 B.棉花種植的普及 C.生產技術的改進 D.玉米甘薯的推廣【分析】本題考查唐代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唐朝前期,經濟發展迅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在農業方面,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工具,如曲轅犁和筒車,壁畫中牛拉的犁,正是曲轅犁,C項正確;鐵器牛耕的出現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排除A項;棉花種植的普及是在元朝,排除B項;玉米甘薯的推廣是在明朝,排除D項。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唐代農業生產技術發展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23.(1分)《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為誅殺公卿,獨斷專權);郭沫若評價武則天時說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武則天自己在死后留下無字碑,“千秋功過,任人評說”。武則天在歷史上有很大爭議,那么,史學家肯定武則天主要是因為()A.她是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執政時期社會經濟繼續發展 C.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 D.執政時期任用酷吏,濫殺無辜【分析】本題考查武則天的相關知識,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窘獯稹课鋭t天統治時期,重用狄仁杰等人才,發展農業,社會生產持續發展,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美譽。武則天的統治在歷史應予肯定,主要是因為她統治期間,唐朝的社會經濟繼續發展。故選:B?!军c評】本題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對武則天的評價。24.(1分)1999年,在印尼海域發現的“黑石號”唐代沉船上打撈到近7萬件中國瓷器,包括數量不等的越窯青瓷、北方白瓷等。瓷器種類多樣,部分瓷器的形制、圖案、色彩有明顯的西亞、波斯藝術風格。這一考古發現可以說明()①唐代制瓷業規模大,行銷范圍廣②景德鎮已成為唐代制瓷業中心③青瓷、白瓷是唐朝瓷器的代表④唐代瓷器風格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題考查了盛唐的社會氣象。盛唐時期陶瓷業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最負盛名,唐三彩是聞名于世的藝術珍品?!窘獯稹俊昂谑枴碧拼链洗驌频浇?萬件中國瓷器,因為是當時留下遺跡,說明可以作為研究我國古代瓷器生產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表明唐代制瓷業規模大,行銷范圍廣,青瓷、白瓷是唐朝瓷器的代表,唐代瓷器風格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①③④是正確的選項。故選:C?!军c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盛唐的社會氣象,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26分)26.(5分)隋唐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制度建設、民族和睦,還是在對外交流方面都有著這輝煌的成就。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如圖材料二:進士科開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之際??N紳雖位及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酝鯇毐!短妻浴肪?《散序進士》(1)材料一圖示的是當時哪一政治制度?材料二進士科的設立標志著哪一制度的確立?材料二反映的選官制度有何影響?材料三:夏四月丁酉,御順天門,軍吏執頡利以獻捷。自是西北諸藩咸請上尊號為“天可汗”,于是降璽書冊命其君長,則兼稱之?!杜f唐書》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區一些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與唐王朝關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國首領為渤??ね?,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封南詔首領為云南王。唐朝還先后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中國歷史?第二冊》(2)材料三中的“天可汗”指的是誰?他實行怎樣的民族政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朝為推動民族交融的發展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四:如圖(3)材料四中兩個人物是誰?【分析】本題考查科舉制、唐朝的民族關系和中外交往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浚?)材料一圖示的是當時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二進士科的設立標志著科舉制的確立;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2)材料三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唐太宗,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為推動民族交融的發展和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采取了冊封少數民族首領、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唐蕃和親等措施。(3)材料四中兩個人物是玄奘、鑒真。唐太宗時,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經。唐玄宗時,鑒真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和唐朝文化。故答案為:(1)三省六部制;科舉制;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2)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冊封少數民族首領、設置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唐蕃和親等。(3)玄奘、鑒真?!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科舉制、唐朝的民族關系和中外交往等相關史實。27.(7分)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追求,隋唐時期的社會發展變化,對于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依然有著很多可借鑒的地方。根據材料,探究下列問題?!旧鐣c經濟發展的和諧】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