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9課輝煌燦爛的文學課件2新人教版_第1頁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9課輝煌燦爛的文學課件2新人教版_第2頁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9課輝煌燦爛的文學課件2新人教版_第3頁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9課輝煌燦爛的文學課件2新人教版_第4頁
2018-2019學年高中歷史第三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第9課輝煌燦爛的文學課件2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課標要求:一、《詩經》到唐詩(一)詩歌的產生:語言歌謠詩歌(二)《詩經》:(1)概況①地位:《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成熟詩歌形成的重要標志。②時限:匯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詩歌③名稱:《詩經》《詩》、《詩三百》(2)內容①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國風”)——民間的民歌雅——貴族宴飲時演唱的樂歌頌——貴族宗廟祭祀時演唱的樂歌②以四言為主,多采用重章疊句。③以現實主義精神,真實而深刻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3)影響①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奠定了基礎,②對我國文學的發展有深刻影響,③在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楚辭:(1)屈原屈原者,名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於是懷石遂自汨羅以死。—《史記·屈原列傳》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創造出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騷體),在我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2)楚辭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華,采用楚國方言,創造出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①含義②特點自由活潑,句子參差不齊,句末常帶有一個“兮”字,富含浪漫主義色彩③代表作《離騷》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四)漢賦和唐詩1、漢賦:

賦是兩漢時期流行的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它在楚辭基礎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種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1)含義(2)西漢的賦①特點大多篇幅較長,以恢宏的氣勢,奇麗的景物,夸張的手法,華美的詞藻,表現出當時宏闊碩大的文化氣度、豪邁勇進的時代精神,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②代表作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3)東漢的賦①特點篇幅大多較短,以抒情為主,字句平淺,意境較為清新。②代表作張衡的《二京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2、唐詩(重點)政治:開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舉“以詩取士”,不僅使文人思想開放、活躍,直接刺激了詩歌創作的迅猛發展。經濟:國家的統一和國力的強盛,為詩歌的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物質條件;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1)背景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最輝煌的時期,其原因是什么?(2)發展階段及主要代表人物唐詩的發展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個階段①初唐詩歌。初唐詩歌仍處于陳隋時期余光返照中。直到初唐四杰,詩歌的內容和形式才有所開拓。②盛唐詩歌。玄宗開元、天寶間,詩歌全面繁榮,名家大量出現。邊塞詩和田園山水詩在盛唐詩中比重很大。李白、杜甫是盛唐詩歌最高成就的標志。③中唐詩歌。中唐之初,國家衰落,詩壇也不景氣。白居易等倡導新樂府運動,寫下大量廣泛反映現實、批評時政的政治諷喻詩。④晚唐詩歌。杰出詩人李商隱、杜牧在詩歌藝術上有獨特的貢獻。時期代表人物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陳子昂王勃高適岑參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邊塞詩人)(山水詩人)(詩仙)(詩圣)白居易杜牧、李商隱(小李杜)“詩仙”李白——浪漫主義詩人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后我國最為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詩圣”杜甫——現實主義詩人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提示:唐朝社會變遷對詩歌風格的影響盛唐時詩風開朗奔放、剛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國力強盛、文化開放的社會背景;晚唐時詩風凝重濃郁,反映了唐帝國的由盛轉衰。中唐時詩風平實淺近、諷喻詩作大量涌現,反映了唐朝的社會弊端日益暴露;二、宋詞(重點)和元曲1、宋詞:(1)含義詩的另一種形式,起源于唐代。詞曲為什么會成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學形式?①隨著城市手工業、商業經濟的繁榮,為詞曲的興盛奠定了物質基礎。②市民階層的擴大,要求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能夠歌唱的詞和表演的曲,更適應了市井生活的需要。③宋元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銳,詞和曲更能表達作家的思想情感。(2)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柳永(北宋)陸游(南宋)豪放派:婉約派:李清照(兩宋之交)辛棄疾(南宋)蘇軾(北宋)《雨霖鈴》《一剪梅》《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婉約派:柳永(北宋)內容:大量吸收俚俗口語,以柔麗為尚,多謝城市的繁榮和男女的悲歡離合之情,尤長于抒寫羈旅的孤寂與鄉愁。影響:創作中大量融入鋪敘成分,豐富了詞的容量和表現力,不僅擴大了詞的境界,也為元曲的發展開啟了門徑。雨霖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婉約派:李清照(兩宋之交)《一剪梅》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善于運用白描的手法,深入淺出的字句,表達內心的真摯感情。豪放派:蘇軾(北宋)地位:豪放派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內容:把懷古、感舊、記游、說理等題材,都納入詞的抒寫范圍。影響:以豪放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繪雄渾壯觀的景物,給詞注入強勁的生命力。豪放派:辛棄疾(南宋)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并稱為“蘇辛”。作品以豪放為主,婉約詞也很出色。《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作品表達渴望恢復中原的雄心和壯志未酬的悲憤。豪放派:陸游(南宋)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2、元曲:(1)含義到元代,散曲的創作進入繁榮階段,與元雜劇合稱為元曲。(2)發展階段及特點(散曲)興起:宋代特點:可雅可俗,抒情敘事兼長,更為生動活潑繁榮:元代特點:通俗生動,豪放飄逸(元代前期)(3)代表人物關漢卿、馬致遠提示:詩、詞、曲有何區別?詩(主要指絕句和律詩):講究嚴格的格律,句式整齊,對仗工整,用韻規范。詞:句子長短參差,便于抒發感情和演唱。曲:可雅可俗,更為生動活潑。三、明清小說(重點)(1)小說的興起與發展魏晉南北朝——(興起)志怪小說——《搜神記》《世說新語》唐朝——傳奇(短篇小說)——《柳毅傳》《鶯鶯傳》宋代——話本(新階段、奠基)明清——(蓬勃發展、空前繁榮)四大名著(2)明清小說的作品:羅貫中;《三國演義》;

元末明初施耐庵;

《水滸傳》;元末明初吳承恩;《西游記》;明朝蒲松齡;《聊齋志異》;清朝吳敬梓;《儒林外史》;清朝曹雪芹、高鶚;

《紅樓夢》;清朝思考:為何在明清時期,小說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1)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走向衰落,政治黑暗,官場腐朽,為明清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文學題材。(2)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市民階層隊伍的擴大,人們的社會生活日益豐富,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對文化作品的需求進一步通俗化,這是小說在明清時期繁榮的物質和社會基礎。

(3)小說體例,在經歷了唐代傳奇,宋元話本這一過程后,到明清時期已非常成熟。(4)印刷術的的進步促進小說繁榮。謝謝觀看!1、字體安裝與設置如果您對PPT模板中的字體風格不滿意,可進行批量替換,一次性更改各頁面字體。在“開始”選項卡中,點擊“替換”按鈕右側箭頭,選擇“替換字體”。(如下圖)在圖“替換”下拉列表中選擇要更改字體。(如下圖)在“替換為”下拉列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