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六則》-課件_第1頁
《論語六則》-課件_第2頁
《論語六則》-課件_第3頁
《論語六則》-課件_第4頁
《論語六則》-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們說山東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山是泰山,水是黃河,那么你認為圣人應該指的是誰呢?山東曲阜尼山——相傳孔子出生地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經典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學習目標:1、誦讀時讀準字音,正確停頓;2、背誦課文,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語感;3、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4、理解六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5、理解語錄的含義,受到啟發,聯系自身實際,學以致用。預習作業:1、注音論曰

慍罔殆

識誨哉焉lúnyùnzhìyānzāidài同“悅”yuèyuē

wǎnghuì

劃分節奏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試著解釋下列各字的意思,并翻譯句子孔子說:“學了并時常溫習它,不也高興嗎?子:而:時:習:之:亦:說:乎:曰:古代特指有學問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稱。這里指孔子。表承接關系,然后時常,經常溫習、復習代詞,它,指代所學習的東西也,也是。助詞,表疑問,可譯為“嗎”說同“悅”,愉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朋:知:而:慍:君子:同門師兄弟了解表轉斬;卻、但、然而(yùn)怨恨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自求長進,不怨他人,提高修養。

——學友互相激勵,探討、切磋促進(人生之樂)——時常學習,享受學習(學習之樂)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做,成為得到新的體會,悟出新的道理舊的知識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卻,表示轉折就迷惑不解危險,這里指學業上陷入困境。這兩則都是講學習方法而:表承接,“就”(討論正確的學習方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憑借這一點當老師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試試自己來翻譯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知識的繼承與創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與思考結合的必要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的人以……為樂趣愛好指學習知道孔子說:“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態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數量少,不是確數一定選擇他們的優點采納,聽從缺點改正孔子說:“幾個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們好的方面學習,看到他們不好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嘗試翻譯這則講的是什么?學習態度,提出了隨時隨地地向別人學習表承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立志有所成就疑惑上天的意旨明辨是非真假超越法度通“又”試試自己來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研究學問,三十歲確立自己的理想,四十歲不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律和法則,六十歲時無論聽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領會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歲我的道德修養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規矩。”這一則講的是什么?孔子自述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學習效果)看誰背得快。自由朗讀,21、《論語》六則(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理解六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2、理解語錄的含義,受到啟發,聯系自身實際,學以致用。快速回答:《論語》六則中,是從哪些方面來談論學習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閱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是闡述學習方法,哪些是闡述學習態度的?學而時習之學習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態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效果(終身學習):第六則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溫故知新:復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從中體會和發現新的東西。形容回顧過去;認識現實。溫:溫習;故:舊的。擇善而從:從:學習(善者)的優點。“擇善而從”指采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討論交流:本文中有很多語句現在已凝固為成語流傳下來了,你能說說有哪些成語嗎?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四十不惑:一個人到了四十歲,經歷了許多,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了(主要指價值判斷即判斷是非、善惡、好壞、美丑...)。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你認為是學習方法重要還是學習態度重要?為什么?你是在學習方法上做得不夠,還是學習態度上做得不夠呢?學習了本文之后,你在今后的學習上有什么打算呢?延伸:練習:一、文學常識:1.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末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家、____家、

_____家學派的創始人。2.《論語》屬_______散文,____家經典之一。3.四書是《》《》《》《》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語錄體儒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政治練習:二、注音:說慍罔殆

識誨哉焉yuèyùnwǎngdàizhìhuìzāiyān1、學而時習之,不亦

說乎?2、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3、溫故而知新,可

為師矣。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時常、經常也同“悅”,愉快。怨恨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這里指學過的知識理解、領會可以憑、憑借做迷惑不解學業上陷入困境練習:三、解釋畫線的字5.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6.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7.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8.擇其善者而從之憑什么認為可恥因此暗暗,私下記住滿足教導厭倦采納,聽從1.畫線詞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默而識之(記住)學而不厭(厭倦)B.不恥下問(恥辱)可以為師矣(憑)C.擇善而從(采納)誨人不倦(教導)D.學而不思則罔(迷惑不解)思而不學則殆(懶惰)C四、選擇題2.下列句子說法有誤的一項是:()A.孔子是戰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論語》是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B.成語溫故知新、不恥下問、誨人不倦、擇善而從、都出自于《論語》。C.“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要學思結合,辨證對待學思之間的關系。D.“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講的是知識的繼承與創新。A3.畫線詞語活用的一項是()A.溫故而知新B.不恥下問C.敏而好學D.必有我師焉4.畫線詞語是通假字的一項是()A.不亦說乎B.誨人不倦

C.不亦樂乎D.擇其善者而從之AB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復習了學過的知識,獲得了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做老師了。幾個人一同走路,這里面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練習:五、翻譯:3、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選取他們好的東西加以學習、采納,他們(身上)不好的東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作業:1、摘抄有關于學習的中外格言警句,在班上交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

讀一切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笛卡爾

我的成就,當歸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頓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魯迅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魯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弗萊格

學習

永遠不晚——

高爾基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

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知識就是力量——培根作業:2、默寫全文1、字體安裝與設置如果您對PPT模板中的字體風格不滿意,可進行批量替換,一次性更改各頁面字體。在“開始”選項卡中,點擊“替換”按鈕右側箭頭,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