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課程標準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認識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第21講高考考情分析時間全國卷地方卷20202021
【河北】11·羅馬法;【湖南】12·羅馬法;
2022【浙江】16·羅馬法;【海南】16·唐長安城與君士坦丁堡城2023【甲卷】32·羅馬法【北京】11·羅馬政體;【山東】10·羅馬建筑;【湖北】11·羅馬帝國;【湖南】11·羅馬帝國;2024【新課標】7·波斯契約【新課標】42·羅馬帝國的農業【廣東】12·古代世界三大帝國共性【湖北】11·羅馬帝國;
【江蘇】11·羅馬帝國軍功財產命題趨勢:1古代文明的擴展與交流的方式、影響;2.古代世界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的統治特點及影響。重要概念:波斯帝國、亞歷山大遠征、希臘化時代,希臘化世界、羅馬帝國、楔形文字、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課程標準知識分解世界早期文明的產生及特點;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
一、學習目標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認識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二、基礎知識梳理(學生自主學習)1.古代文明擴張的方式與影響;2.早期帝國:赫梯、埃及新王國和公元前8世紀以后的亞述;3.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興起時間及統治范圍【注意地圖】、統治概況4.希臘化時代的定義和希臘化的影響;5.古代文明交流的總趨勢、重要表現或基本內容(①農耕技術、②冶鐵技術、③神話故事、④雕刻藝術、⑤字母文字、⑥東西方交流)。三、重難點突破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1.文明擴展條件古代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思考】古代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擴展條件?①均位于北緯30度附近;②發源于大河或海洋附近;③獨立發展農耕文明①比較發達的社會分工②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③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必要性人地矛盾突出,需要更多的土地,統治者希望獲得更多稅收可能性具備了穩步擴大范圍和影響的潛能三、重難點突破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1.文明擴展條件海洋文明①自身組織能力、航海技術和武器的優勢;②海洋資源豐富,有利于航海和海外貿易;③工商業發達。三、重難點突破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2.文明擴展表現結合教材,探究農耕文明與海洋文明的拓展存在哪些不同?類型代表原因表現方式特點影響農耕文明古埃及文明①農業的發展需求;②農耕文明水平高;③擴張及爭霸戰爭推動。由于尼羅河南部高山深谷的阻隔,向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勢力曾達到兩河流域。武力擴張(征服)被征服地區變為本國統治地,呈面狀擴展①使文明區的相互交流和聯系;②實現擴張目的,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③給被擴展區域的人民帶來災難古西亞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向周邊地區擴張,首次實現兩河流域的統一,勢力伸展到地中海東岸。亞述帝國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海洋文明
古希臘①環海,山多地少,為了生存;②憑借自身組織能力、航海技術和武器。①以移民方式擴大影響,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地區殖民。②建立了數量眾多的城邦國家。
海外殖民(移民)海外城邦獨立于母國,未形成統一帝國,呈點狀擴展(1)印歐人的遷徙3.游牧民族的遷徙(選必三)三、重難點突破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思考1:印歐人有幾條遷徙路線?與當地人融合后成為什么人(新族群)發源地東歐平原約BC1500恒河流域雅利安人BC3000伊朗高原波斯人BC1900小亞細亞赫梯人約BC2000巴爾干半島希臘人約BC1200凱爾特人約BC2300日耳曼人思考2:印歐人遷徙的特點?①時間:持續時間長。②空間:區域廣泛,以南遷為主。③方式:武力征服或與被征服者融合④形式:小規模,逐漸疊加。⑤影響:形成多種新民族;對早期區域文化發展影響深遠。三、重難點突破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3.游牧民族的遷徙(選必三)(1)印歐人的遷徙項目崛起時間統治區域關鍵詞赫梯人小亞細亞波斯人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巴爾干地區雅利安人公元前600年公元前17世紀推翻巴比倫,建立赫梯帝國;入侵兩河流域;蠶食埃及;《赫梯法典》;馬拉戰車所向披靡伊朗高原…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大帝國;多次入侵希臘;與西亞和希臘文明深入廣泛交流。摧毀舊文明,建立新文明;輝煌的古希臘文明,哲學、科學、文學、建筑和藝術馬和鐵帶到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對東南亞文化產生重要影響。南亞地區公元前2000年三、重難點突破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3.游牧民族的遷徙(選必三)(1)印歐人的遷徙①一定程度上造成地區的動蕩、文化的浩劫,摧毀了舊的文明。如克里特文明和西亞
的巴比倫文明遭到多次入侵;波斯人多次入侵希臘;印度河流域被征服。②通過征服和融合,形成新的民族。(赫梯人、波斯人、希臘人和雅利安人)③促進了不同種族、區域之間交流,推動文化的融合。如冶鐵技術傳播、馬拉戰車和騎
兵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作戰方式;波斯首次將西亞和北非文明區域統一起來;雅利安人把馬和鐵
帶到印度,其種姓制度和佛教對周邊地區產生重大影響。④整體上推動了新的區域文明的形成與發展,對后世影響深遠。赫梯文明、波斯文明、
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等⑤促使字母文字出現與傳播。(腓尼基字母演變為阿拉馬、希臘字母到拉丁字母)【思考點】印歐人的遷徙對早期區域文化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三、重難點突破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3.游牧民族的遷徙(選必三)(2)亞歐民族大遷徙①農耕文明的動蕩與衰落為游牧民族遷徙提供契機;②馴馬與冶鐵技術的掌握提高了游牧民族的遷徙作戰能力;③匈奴人的西進推動其他民族遷徙;④氣候變遷,游牧民族需尋找更適宜的居住地。原因影響政治:改變了亞歐大陸從東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國家先后崛起;經濟:各區域的文化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游牧文明轉向農耕文明;文化:各民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推動本民族文化出現新的發展。【名詞解釋】帝國
狹義:形容由君主(皇帝)統治的強大國家;廣義:形容國力強大、向外擴張、疆域遼闊的國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國家。古代世界的帝國基本上都是奴隸制大帝國。前16C-前11C埃及新王國前8世紀亞述帝國前6世紀—前4世紀晚期波斯帝國前336年—前323年亞歷山大帝國前27年—1453年羅馬帝國赫梯帝國前17C-13C末早期帝國地跨三洲三、重難點突破
(二)古代世界的帝國1.波斯帝國波斯帝國(BC550-BC330)波斯帝國統治概況政治中央:君主專制,君權神授;地方: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
互監督和制約建立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系統,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修筑驛道,發行官方貨幣,統一幣制衰亡公元前4世紀末,被馬其頓滅亡影響在歷史上,波斯帝國第一次把亞洲、非洲和歐洲直接聯系起來;波斯帝國把兩大經濟世界,即農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促進中東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與繁榮;為后繼者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成為東西明交流的重要中介
總督在有關轄區的行政、司法、財政、軍事以及對外交往中,享有非常大的自主權,……在波斯行省之下,并無縣、鄉等更基層的行政體系(與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基層完備的官僚體系形成對照)隨著地方總督世襲變得越來越普遍,總督的獨立性有所增強。——晏紹祥《波斯帝國的“專制”與“集權”》
大流士采用并改進了亞述人所使用的驛站制度。他在全國修建驛道,最長的一條稱為“御道”…大流士還統一幣制,使得境內的商業活動有一定的標準。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例1.(2024·新課標卷·30)公元前5世紀,波斯的一份契約記載,有商人承租了國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費;另一份契約記載,商人將份地、農具和種子等租給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麥、扁豆、芝麻等。據此可知,當時波斯()A.開始出現經營借貸業務的商人
B.地租的征收以實物為主C.成為西亞最早使用契約的國家
D.國王占有全部生產資料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B例2.(2023·江蘇高考·11)下圖是根據大流士一世時期的稅單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國各地繳稅比例示意圖。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波斯帝國()A.統治中心已轉移至印度B.基層社會治理臻于完善C.各個地區文明孤立發展D.財政收入依賴農業經濟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D三、重難點突破
(二)古代世界的帝國2.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形勢圖(BC336年~BC323年)亞歷山大帝國統治概況政治中央: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權神授,實行君主專制,將政治,軍事等大權集于一身;地方:實行行省制,任用馬其頓人和希臘人擔任主要職務;文化推廣希臘文化衰亡亞歷山大死后,帝國分裂為三個希臘化國家影響傳播了希臘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互相融合;緩和了東西方之間的矛盾,開創了希臘化時代(BC323-BC30);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過程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重難點突破1:希臘化世界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入侵波斯,歷經10年征戰,滅亡了波斯帝國,征服了從小亞細亞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建立了一個以巴比倫為首都的疆域廣闊空前龐大的帝國,其版圖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被稱為“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死后,帝國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三個主要國家。這些區域被統稱為“希臘化世界”。——統編人教版選必三P61
他在軍事上征服了波斯,在政治上卻為波斯的制度所溶化。從這一點說他的帝國應當視為波斯帝國歷史的繼續。
——吳于廑《古代的希臘和羅馬》
重難點突破2:希臘化時代(BC323—BC30)1、含義:2、表現:3、特點: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死于巴比倫,直到BC30年,屋大維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間大約300年的時期,被稱為“希臘化時代”。①希臘人和馬其頓人融合,成為統治階級,并以希臘文化為主導;②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亞歷山大城、安條克、帕加馬等成為新的希臘文化中心;③促進希臘與被征服地區文化在各領域的交流發展;④西亞、北非的文化仍保持影響;鄉村地區保持原有的宗教和風俗。①因俗而治;②加強專制;③籠絡當地貴族;④實行融合政策;⑤推行希臘化;例1.(2023·廣東卷·11)圖2所示歷史事件()A.傳播了阿拉伯數字 B.擴大了羅馬法的適用范圍C.開啟了希臘化時代
D.加快了印刷術的西傳進程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C例2.(2024·廣西高考·12)普魯塔克記述:“屋大維感到非常驚訝,亞歷山大竟然沒有意識到,還有比獲得帝國更加偉大的事情,那就是塑造和完善帝國。”由此可知,普魯塔克()A.推崇寡頭政治統治方式B.強調羅馬繼承希臘體制C.肯定元首制的歷史貢獻D.贊揚了亞歷山大的功績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C三、重難點突破
(二)古代世界的帝國3.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統治概況政治實行帝制,大力發展奴隸制;地方實行行省制經濟發展海外貿易,加強地區間經濟聯系法律以羅馬法維護統治文化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衰亡395年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1453年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影響開啟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聯系;擴大了希臘、羅馬文明的影響;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融合;打破了地中海地區的封閉狀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重難點突破3:羅馬政治制度【選必1】1、羅馬帝國簡史A.王政時期:BC753-BC509,氏族向國家過渡;B.共和國時期:BC509-BC27,貴族寡頭政治;C.帝國時期:BC27-AD476,屋大維建立君主專制,1世紀,基督教產生于巴勒斯坦,影響逐漸擴大,到4世紀末成為羅馬帝國國教;D.AD395,羅馬帝國分裂;AD476,官僚體系和職業軍隊使人民的負擔不斷加重,加上北方蠻族的入侵,西羅馬帝國滅亡;AD1453,拜占庭帝國滅亡。
重難點突破3:羅馬政治制度【選必1】2、政治制度【選必1】①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貴族寡頭政治A.權力機構產生方式主要職責執政官兩人,一年一任,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擔任軍事統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元老院由卸任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向官員提出建議,協調行動公民大會全體成年男性公民有權立法、宣戰、媾和與審判,是羅馬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重難點突破3:羅馬政治制度【選必1】羅馬共和國政體的分權制衡B.評價:積極:維護了社會穩定;防止了獨裁;約束了政府官員的行為;對后世權力制衡理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局限:所有官職均無薪金,窮人實際上無法出任。羅馬共和國的公民占少數,婦女、外邦人和奴隸不僅沒有資格參與政治,還受到剝削和多種壓迫。
重難點突破3:羅馬政治制度【選必1】2、政治制度【選必1】②
羅馬帝國(公元前1世紀末建立)——君主政治形成公元前1世紀末,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實際掌握羅馬國家大權,形成君主政治特點皇帝(元首)掌控羅馬國家的權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軍隊聽命于皇帝,是實行獨裁統治的重要工具
重難點突破4:羅馬經濟與社會【選必2】1、共和國時期:①農作物:以谷物生產為主,同時種植橄欖和葡萄。②勞作方式:氏族部落解體后,一家一戶的家庭式勞作日漸普及。羅馬共和國晚期,出現大型奴隸制莊園。③土地制度:長時期實行土地國有,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隨著征服擴張,貴族或富人獲得越來越多的土地,小農逐漸破產。2、帝國時期①
帝國內不同地區經濟聯系加強。海外貿易航線四通八達;帝國道路把羅馬和各行省連接起來,形成“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盛況。②
貿易迅速發展,帝國在1—2世紀空前繁榮。羅馬帝國羅馬共和國王政時代習慣法成文法萬民法《民法大全》羅馬法體系完善《十二銅表法》標志成文法誕生
前509年
前449年前3世紀前27年
3世紀中葉
6世紀
公民法對外擴張,萬民法開始出現
重難點突破5:羅馬法的發展歷程1、定義: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存在于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它包括法律條文、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習慣法等多種形式2、羅馬法的發展歷程:
重難點突破5:羅馬法的發展歷程①形成:習慣法——成文法(《十二銅表法》);②發展:公民法——萬民法;③成熟:自然法(法律觀念);④體系完備:公元6世紀中期,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時期制定《查士丁尼法典》(《民法大全》)。習慣法:介于道德與法律之間的一類社會規范;公民法:只適應羅馬本邦公民的法律。公民法偏重公法輕私法,形式僵化。萬民法:適應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產生于共和國晚期,萬民法形式較為靈活。自然法:自然法觀念是指導羅馬法的基本思想,也是羅馬法區別于其他法律的重要特征。被譽為“自然法之父”的西塞羅提出,自然法不是實在的或具體的法律,而是一種帶有理想和規范色彩的正義論與價值觀,其基本的原則是自然、理性、自由、平等和正義。《十二銅表法》(BC450年左右)P22地位目的內容特點實質評價債務法、繼承法、婚姻法以及訴訟程序等多方面;①按律量刑限制了貴族濫用權力,規范社會契約行為;②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③羅馬法體系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后世歐洲國家的法律制度產生深遠影響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①內容廣泛,條紋清晰;②審判、量刑皆有法可依;③維護私有財產;第五表:凡以遺囑處分自己的財產,或對其家族指定監護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第六表:締結(“現金借貸”或“要式買賣”)契約后又否認的,處以雙倍于標的的罰金。第八表:如有人打斷自由人的骨頭,他必須償付300阿司罰金;如被打斷骨頭的是奴隸,罰金可以減半。第九表:任何人非經審判,不得處死刑。——《十二銅表法》根據史料結合所學,認識《十二銅表法》的特點,并分析其影響維護奴隸主貴族統治的工具為了緩和平民和貴族的矛盾
重難點突破5:羅馬法的發展歷程
重難點突破6:羅馬社會生活與文化1、社會生活:①城市:道路系統和供水排水系統,成為后來西方城市建設的標準。②醫療與公共衛生2、文化:文學盧克萊修、西塞羅和維吉爾是古羅馬時期最杰出的文學家史學李維的《羅馬史》和塔西佗的《編年史》代表了古羅馬史學的最高成就建筑萬神殿、大競技場等是羅馬建筑風格的代表歷法凱撒時期制定的儒略歷后經修訂成為世界通用的公歷例1.(2024·湖北高考·11)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為了維護統治,建立禁衛軍并給予他們特殊待遇。后續皇帝不但遵循給禁衛軍發放大量賞金的慣例,而且發放金額越來越大。禁衛軍甚至認為皇帝的任命必須征得他們的同意。這顯示羅馬帝國()A.軍人集團威脅政權穩定B.經濟繁榮提升軍人待遇C.皇帝賞賜增強軍隊戰力D.邊境壓力增加軍費支出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A例2.(2024·甘肅高考·11)古羅馬時期,家長在家庭中權力極大,子女所獲一切財產均屬于家長。但獨攬大權的屋大維上臺后,軍隊聽命于皇帝,法律規定,子女在軍隊服役期間所獲財物,即軍功財產,可由子女自由處置。軍功財產的特殊性體現出()A.軍隊是皇帝的獨裁工具B.家長制不利于帝國統治C.帝國法律尊重個人財產D.軍功財產獲取極為不易C例3.(2023·全國高考甲卷·32)共和之前的古羅馬部分訴訟中,敗訴方須將用于擔保的牛羊祭神,以贖偽誓之罪。擔保的牛羊多超出訴訟物價值,且影響農牧生產。共和國早期,敗訴方改向國家繳納罰金,到公元前3世紀末,罰金已無足輕重。這一變化表明羅馬共和國時期()A.系統完備的羅馬法體系形成B.法律注意保護公民的權益C.法律事務受到神權嚴格控制D.貴族對法律的解釋權擴大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B例4.(2023·北京高考·11)羅馬共和國時期,元老貴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經商,往往由奴隸或奴釋民(奴隸獲得釋放后成為公民)代為經營。經商發財后的奴釋民也多購買土地,甚至不再經商。西塞羅說:“沒有什么比農業更好……更適合自由人的。”這說明,在羅馬共和國()①貴族因無利可圖而不愿經商②占有和買賣土地是公民的權利③奴隸經商致富可獲得公民權④社會的重農輕商觀念比較濃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B例5.(2023·湖南高考·11)公元前27年,屋大維組織元首顧問議事會,成員包括執政官、行政長官等官員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維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議題,事先都經過這個議事會討論。這一機構的設立()A.推動了民主進程B.顛覆了寡頭統治C.削弱了元首權力D.保留了共和因素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D例6.(2021·海南高考·14)公元前272年,羅馬征服了意大利半島,被征服的意大利人沒有羅馬公民權,而公民權意味著占有土地的權利和機會且具有排他性。約公元前124年,“拉丁官員法”的頒布使得意大利人在擁有本土權利的前提下,可以獲得羅馬公民權。這一轉變()A.緩和了貴族與平民間的矛盾B.有利于羅馬帝國的形成C.消除了公民與非公民的區別D.標志著羅馬成文法誕生B例7.(2021·福建高考·11)據古羅馬史書記載,公元前5世紀,三名羅馬使者被派去雅典以熟悉其制度和風俗,并了解其他希臘城邦的法律。他們抄錄了“梭倫法”,回國后參與制定了“十二銅表法”。這一記載反映了(
)A.希臘各城邦文化的優越
B.羅馬法的包容特征C.希臘文化對羅馬的影響
D.十二銅表法的來源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C例8.(2021·湖南高考·12)早期的羅馬法規定債的關系不可轉移,后來羅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準許他人替代原債權人或原債務人,以實現債權或債務在不同主體間轉移。這一轉變(
)A.動搖了保護私產的觀念
B.旨在保護奴隸主特權地位C.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D.表明羅馬法形成完整體系CC例9.(2021·河北高考·11)在古羅馬城市建設中,水道占有重要地位,相關立法較多。就公共下水道的管理而言,裁判官告示規定:“你讓人在公共下水道中所做的施工或堆放的物,由此使其使用狀況惡化或將變得惡化的,你要恢復原狀。就不得進行這樣的施工和這樣地堆放物,我也要發布令狀。”這說明(
)A.水道管理服從裁判官個人意愿B.國家治理實踐豐富了羅馬法C.私法規則得到進一步補充完善D.官員從政行為依法得到規范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B【知識歸納總結】歸納三大帝國的共同點共同點疆域版圖都通過武力擴張,形成了地跨歐亞非的帝國國家管理本質都是奴隸制君主專制帝國,在地方實行行省制,依靠官僚體系和軍隊維持國家衰亡均因內外交困而亡(外敵入侵、內部危機)影響鞏固和擴大了古代文明區;促進了文明的傳播與發展;推動了古代東西方經濟聯系與貿易往來;加強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融合與互補;成為人類由分散走向整體的一個環節影響區域文明發展進程,給被征區地區帶來災難帝國關系文明的傳承與發展總趨勢:交往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不斷擴大。三、重難點突破
(三)文明的交流文明之交流表現技術傳播農耕技術:西亞→中亞、歐洲、北非冶鐵技術:西亞→埃及、希臘文化傳播神話故事:西亞→希臘雕刻藝術:埃及→希臘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向東西方的傳播演變經貿往來絲綢之路上東西方的商貿往來等(漢朝與羅馬)方式武力擴張、和平友好往來(經貿往來)、人口遷移意義有利于文明的進步與發展;有利于文化的創新;有利于文明成果的共享與傳承;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1)經貿往來:經貿往來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雖然沒有擴張和戰爭引發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經貿往來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類文明的交往形式。(2)人口遷徙:人口遷徙使不同種族、文明的族群產生接觸,從而形成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大大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亞地區的人口遷徙最為復雜,
文明之間的交流也最為活躍。(3)軍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據優勢地位,往往能夠大大加速文明的傳播速度。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進了希臘文明的傳播,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規模交流和交往。(4)國家統一: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由于相對穩定的環境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往、交流將更加便捷,羅馬帝國繁榮時期,亞非歐文明的交流加速,奠定了羅馬帝國繁榮的基礎。【知識拓展】世界文明之間交流交往的途徑例1.(2023·山東高考·10)自羅馬共和國晚期起,拱門形制逐漸成為古羅馬建筑的一個顯著特色。據圖3可知,人類文明交往()圖3A.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融合B.推動了區域文化的統一C.改變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內核
典例分析·真題再現A(2024·全國高考新課標卷·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1)根據材料,概括中國與西歐古代農業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主要差異。(13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說明中國和西歐古代農業對文明發展的影響。(12分)材料一在同一塊耕地上連續耕作,重視水利灌溉、糞肥使用及田間管理,是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特征。先秦出現的連作制在兩漢發展成熟。魏晉南北朝時期冬小麥種植的推廣,為豆類作物與大、小麥的輪作提供了條件,麥類作物收獲量為播種量的44~200倍,唐代北方麥豆兩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術推廣與提升,普遍實行稻麥輪作,同時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現。明清隨著美洲作物的傳入、雙季稻的推廣,輪作物種更為豐富,山地、丘陵等得到進一步利用。傳統農業的不斷發展,為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提供了經濟支撐。
——摘編自趙德馨主編《中國經濟通史》等材料二羅馬帝國時期,農業中普遍采用輪作制。4世紀后,法蘭克人從羅馬人那里掌握了二圃耕作方式,輪流耕種全年耕地的1/2。10世紀起,重犁的采用以及長達300年的大墾荒運動,擴大了耕地面積。三圃制漸漸流行,耕地依自然條件劃分為三大塊,分別進行春播(大麥、燕麥等)秋收、秋播(小麥、黑麥等)夏收和休耕。耕地收割完畢和休耕的土地成為“敞地”,作為公用牧場。13世紀,豆科植物加入輪種,谷物收獲量為播種量的3~4倍。14、15世紀,粗放農業開始向集約農業過渡,農業與畜牧業進一步結合,葡萄、啤酒花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增,近代西歐農業的許多特征逐漸形成。
——摘編白馬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蒙古大學創業學院《建筑電氣消防系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系統與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電訊職業學院《現代儀器分析測試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科技學院《音樂教學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圖形圖像軟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石油化工學院《計算機輔助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甘肅林業職業技術學院《商業智能數據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建筑信息建模(BM)技術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伊春職業學院《機械數字化輔助工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反比例函數函數K的幾何意義市公開課一等獎省賽課獲獎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回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分析報告
- 會議保障實施方案
- JGJ196-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機安裝、使用、拆卸安全技術規程
- 教師專業發展第2章 理想教師的專業形象
- 監獄餐廳承包協議
- 100以內兩位數進位加法退位減法計算題-(直接打印版)
- (正式版)SH∕T 3541-2024 石油化工泵組施工及驗收規范
- 數字孿生+智慧樓宇解決方案-
- 大學生家族史范文3000字
- -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