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京津瓊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壓軸大題分型練題型8信息分析類開放性論述題含解析_第1頁
魯京津瓊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壓軸大題分型練題型8信息分析類開放性論述題含解析_第2頁
魯京津瓊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壓軸大題分型練題型8信息分析類開放性論述題含解析_第3頁
魯京津瓊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壓軸大題分型練題型8信息分析類開放性論述題含解析_第4頁
魯京津瓊專用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壓軸大題分型練題型8信息分析類開放性論述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題型8信息分析類開放性論述題1.(2024·福建福州畢業班質檢,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晚明時期的中國與英國中國英國嘉靖年間(1522~1566年),沿海各地出現倭寇之患。1557年,葡萄牙人起先在澳門定居。此后百年漸漸形成了以澳門為中心的全球貿易網絡,巨量的白銀流入中國。1567年,取消海禁,史稱“隆慶開關”。1581年,張居正推行賦役合一、統一征銀的“一條鞭法”改革。萬歷年間(1573~1620年),江南的蘇州、常州、松江、杭州、嘉興、湖州等六府稅糧占全國稅糧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1590年,李贄出版《焚書》。1601年,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進入北京,次年刊印了《坤輿萬國全圖》。1602年,李贄因“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罪名被捕入獄。1629年,李自成起義,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1644年攻占北京,明朝滅亡。1637年,宋應星寫成《天工開物》。1549年,東盎格里亞爆發了大規模的反圈地農夫起義——凱特起義。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即位。在她當政期間,完成了宗教改革。16世紀60年頭起,英國出現了要求清除英國國教中的天主教教義和教規儀式的清教徒。1586~1587、1597~1598、1622~1623年,英國接連出現饑荒。1599年至1602年間,莎士比亞創作了《哈姆雷特》。1600年,東印度公司成立。1601年,通過《濟貧法》,各教區負責向居民和房地產全部者征收濟貧稅,以此為來源給無力謀生的貧民發放救濟。1603年,詹姆士一世任英格蘭國王,起先了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的統治。1620年,英國早期移民乘“五月花號”到達北美。1640年,英國革命爆發。從表中提取中英相關的歷史信息加以比較,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12分)2.(2024·黑龍江省哈九中一模,42)從大航海時代到互聯網時代,貿易戰關系著國家的命運。閱讀材料,完成要求。20~21世紀初美歐歷次貿易戰時期發生背景相關行業相關舉措貿易戰結果20世紀30年頭大蕭條前期眾多行業提高進口商品關稅稅率并沒有阻擋大蕭條的來臨20世紀70年頭石油危機帶來經濟滯脹農產品、鋼鐵在關稅總協定的框架下通過“反傾銷稅”與“反補貼稅”等合法途徑來變相提高進口關稅稅率第三方市場受損,雙方貿易狀況改善,財政赤字明顯上升20世紀90年頭美歐多國經濟下行公共選購 領域規定商品自產比例限制及自產商品的選購 優先權,豐富了貿易戰的策略美國損失顯著低于歐共體21世紀初全球鋼鐵產能過剩鋼鐵依據國內貿易法條款進行調查后制裁、提高關稅稅率、進口配額、進口許可證、向WTO申訴等歐盟、亞洲鋼鐵行業受損顯著,美國鋼鐵業受益——摘編自《西歐與美日之間貿易戰的新發展》依據材料,探討對“貿易戰”的基本相識,并選取歷史上隨意一次貿易戰加以論述。(要求:至少明確兩點相識,闡述須有史實依據,邏輯清晰。)(12分)3.(2024·廣西桂林、北海、崇左二調,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富強”一詞用法的演化歷史時期內涵與用法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強盛,或指使富強而強盛。因與儒家社會組織原則相沖突,時有貶義。明末清初在明末經世思潮中出現正面運用“富強”的例子。19世紀40~60年頭常用來描述外國國力強大,起先獲得正面意義。19世紀60~80年頭很多人主見以“富強”為中國的目標。“富強”的目標包含工商、國防兩方面的內容。19世紀90年頭運用次數出現高峰,起先包含政治組織方面的內容,如工商、政治、教化等方面的改革。20世紀初隨著反清革命思潮興起而較少運用,但清政府將其含義進一步拓展,包括立憲、地方自治等內容。1919年后“富強”用來概括清末的維新運動,多具指責性。如“原來士紳階級不但不愿革命,而且摧殘革命,幫助反動勢力;名說也要變法維新,要謀富強,而又反對下等社會握權……”——摘自金觀濤《觀念史探討:中國現代重要政治術語的形成》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要史論結合。)(12分)4.(2024·山東青島二模,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圖為1840~1990年中國茶葉生產和出口狀況示意圖。提取圖中某一時期(或時間段)的相應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中外關聯,史論結合。)(12分)5.(2024·山東省濱州市二模,4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國1820年32.51.85.25.53.835.41870年17.28.99.18.96.52.37.61913年8.919.18.35.38.82.68.61950年4.527.36.54.15.03.09.61973年4.622.04.24.35.97.79.42024年14.824.33.93.34.55.91.8——據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等上表為19世紀以來主要大國GDP在世界所占份額簡表(%,世界總量=100%)。從表中提取有效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學問予以闡釋。(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12分)

答案精析1.評分說明:論題:明確且合理。3分。論述:6分。利用2個(或2個以上)的相關史實加以比較,做到史論結合的,給6分;史實精確,但史論脫節的只給史實分,每個史實給1分,最多給2分。結論:1分。須對論述加以總結升華,不能照搬論題。邏輯:條理清晰,邏輯嚴謹,2分。否則不給分。解析材料表格中“中國”講解并描述了明清時期社會發展狀況,包括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體現出一個完全沒落的封建王朝的景象,而“英國”欄則描述了從16~17世紀的英國的狀況,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發展的基本狀況,最終導致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可以看出英國近代化過渡的基本過程,由此可以得出結論,16~17世紀,中國已經起先落后于英國,落后于世界潮流,然后以材料中的史料進行證明即可。2.示例相識:貿易戰又稱“商戰”,一般是在經濟遇到危機的狀況下爆發,國家通過建立關稅壁壘等措施,限制別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同時又通過傾銷和外匯貶值等措施爭奪國外市場,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報復和反報復措施。論述:以20世紀30年頭危機為例,其次次工業革命生產力快速發展,導致供需沖突尖銳,1929~1933年經濟危機爆發。在這種狀況下,各國為轉嫁危機,紛紛提高關稅壁壘,同時實行貨幣貶值,國際局勢日益驚慌。但最終貿易戰并沒有使得歐美逃脫經濟大蕭條的沖擊,相反全球貿易大幅度衰退。同時貿易戰也使各國關系驚慌沖突加劇,最終導致二戰爆發。結論:貿易戰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經濟危機,反而會加劇經濟逆境。因此愛護自由貿易,維護貿易的正常秩序,才能實現互利雙贏。3.示例一:主題:外來入侵和民族危機的加深豐富了“富強”一詞的內涵。論證:①鴉片斗爭后,中國戰敗,一小部分的有識之士見識到英國等國的強大,起先開眼看世界,從而將“富強”的適用范圍由國內擴展到國外。②其次次鴉片斗爭后,中國民族危機加深,部分有識之士意識到中國的武器不如西方,掀起了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的軍事技術,“富強”的含義從經濟拓展到軍事領域。③甲午中日斗爭后,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峻,中國人意識到除了學習西方的技術之外,還應學習西方的制度,興起了維新變法運動,給予“富強”政治性的含義。總結:綜上所述,“富強”內涵從國內拓展到國外,從經濟領域延長到軍事、政治領域,反映出外來入侵給中國社會造成的沖擊不斷加強,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最終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示例二:主題:“富強”一詞運用的改變側面反映了近代國人救亡圖存的路徑。論證:①19世紀60—80年頭,“富強”在工商和國防兩方面的主動內涵反映出部分有識之士學習西方的訴求,他們掀起洋務運動,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在器物層面對西方學習,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②19世紀90年頭,“富強”含義起先拓展到政治領域,反映出國人在甲午中日斗爭的慘敗中,意識到學習西方技術的局限,維新派遂掀起了維新變法,主見建立君主立憲制,在制度層面學習西方。③20世紀初,“富強”一詞政治含義的拓展,反映清政府在經驗了八國聯軍侵華后的奮勉圖強,希望通過清末新政、預備立憲等改革以維持統治。但另一方面,“富強”運用的削減也反映出革命派相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從改革轉向革命,試圖推翻清王朝,建立同等的社會。總結:綜合以上關于“富強”內涵的改變,反映出洋務派、維新派、清政府及革命派試圖通過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在器物、制度層面逐步深化地向西方學習,實現救亡圖存的目標。示例三:主題:社會思潮的演化影響了人們對“富強”的評價。論證:①中國古代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提倡重義輕利的觀念,所以重利的“富強”觀念遭到世人的貶低。②明末清初,針對明末空談心性的弊端,部分思想家沖破理學的束縛,提出經世致用的思想,適應了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此,“富強”觀念得到部分人的認可。③1919年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快速傳播,馬克思主義者要求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維新運動因為維護封建政權清王朝,故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批判對象,這導致“富強”一詞快速貶義化。總結:綜上所述,受社會不同時期思潮的影響,人們對“富強”的評價或褒或貶,客觀上反映了中國不同時期社會發展的狀況。4.示例:論題:1840~1880年,中國茶葉產量和出口量迅猛增長與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闡述:這一時期,歐美國家完成工業革命,發動兩次鴉片斗爭把中國變為原料產地。一方面促進了中國農產品的商品化,使小農經濟漸漸解體;另一方面,使中國的茶葉生產依靠于世界資本主義市場,日益殖民地化。總之,茶葉大量生產和出口,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使中國經濟日益淪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5.論題:二戰后世界主要大國經濟發展不均衡。闡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