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命題情境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1頁
常見命題情境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2頁
常見命題情境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3頁
常見命題情境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4頁
常見命題情境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02常見命題情境與技巧解讀

目錄

情境1學術情境

情境2傳統文化情境

情境3生產實踐情境

情境4生活實踐情境

【情境11學術情境

-題型解讀

學術情境:以學術研究成果或學術問題為命題情境,對學生的綜合地理素養要求較高。例如,以某一地理

學科的研究課題為背景,考查學生對地理原理、規律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對前沿地理知識的了解程度等,

也是近兩年高考試題情境來源的主要類型之一。

■題型專練

典例

1.(2024?湖北?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變暖的今天,北極正上演著“放大器”的戲法,其變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數倍。升溫促使

北極地區水汽含量增加,并帶來降水增多,水循環過程深受影響。育空河是北極地區的主要河流之一,該

河流域96%被凍土覆蓋,冬季降水常以積雪形式存在。觀測數據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深度與降雨

量顯著相關,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凍土退化深度增加約0.7厘米。這些變化,使流域徑流過程變化

顯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徑流量呈增加趨勢,且冬季增幅最大,達16%。如圖示意育空河流域徑

流過程變化的主要途徑。

積雪

⑴說明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凍土層的變化特點。

⑵簡述全球變暖背景下育空河徑流量增加的途徑。

⑶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徑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答案】⑴夏季,凍土融化更多,季節性凍土層變厚,多年凍土活動層變厚;多年凍土層部分轉化為多年

凍土活動層,多年凍土層變薄。

(2)積雪融化,補給河流;全球變暖,雨水增加,補給河流;凍土融化,熱融湖水外泄,補給河流;凍土融

化,地表水下滲增加,地下水補給河流。

⑶冬季河流補給較少;1980~2019年氣候變暖,冬季部分積雪融化和雨水補給河流;夏季地表水下滲增加,

地下水增加,冬季地下水補給河流增多;導致育空河徑流量冬季增幅最大。

【分析】本題以北極育空河流域多年凍土退化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氣候變暖、水循環、凍土變化等相關

知識和內容,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以及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學科素養。

【詳解】(])全球變暖,平均溫度升高,夏季,凍土融化更多,多年凍土層部分轉化為季節性凍土,季節

性凍土層變厚,多年凍土活動層變厚;氣溫升高,降水增多,多年凍土層部分轉化為多年凍土活動層,多

年凍土層變薄。

(2)由圖可知,地表有積雪,積雪融化,補給河流;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冬季的降雪可能部分轉化為降雨,

雨水增加,補給河流;隨著氣候變暖,凍土融化,形成多個熱融湖,熱融湖水外泄,補給河流;凍土融化,

南水、積雪融水等地表水下滲增加,增加了地下水,地下水再補給河流。

(3)冬季氣溫低,河流的補給較少;由材料可知,1980?2019年氣候變暖,可推測冬季部分積雪融化補給

河流以及雨水補給增加;夏季凍土融化,有利于地表水下滲,地下水增加,冬季地下水水位相對較高,河

流水位較低,地下水補給河流增多,最終導致育空河徑流量冬季增幅最大。

【情境2]傳統文化情境

-題型解讀

聚焦傳統文化情境:以傳統文化元素為背景,挖掘其中蘊含的地理知識。比如古代建筑的布局與當地地理

環境的關系,傳統農耕文化中的地域特色等,使學生在理解傳統文化的同時,深入掌握地理知識并能靈活

運用。

■題型專練

典例

2.(2024?全國甲卷?高考真題節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石器時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區一直在沉降。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為河網交錯、局部有小湖分布的

平原地貌景觀。東晉、南朝之際,受長江荊江段興筑堤壩等因素的影響,長江水分兩股進入該地區,干擾

該地區水系,在該地區迅速形成大湖景觀。之后洞庭湖不斷擴張,在宋代達歷史最深。研究表明,宋代以

來,長江含沙量持續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漸由以“春溜滿漲”為主轉變為以“夏秋連漲”為主。至清

代中葉,洪水期洞庭湖面積擴張至歷史鼎盛。圖1示意先秦漢晉時期該地區水系,圖2示意明末清初該地

區水系。

(31)簡述宋代以來洞庭湖洪水由“春溜滿漲”為主逐漸轉變為"夏秋連漲"為主的原因。

(2)解釋宋代以后洞庭湖在面積擴張的同時深度變淺的原因。

【答案】(1)湘、資、沅河等河發源于洞庭湖流域南部(南嶺和云貴高原東部),雨季早(4、5月份)。長江

在洞庭湖以上流域雨季晚且長,形成夏秋連續洪水期。長江夏秋洪水遠大于湘、資、沅等河春季洪水。宋

代之前,洞庭湖洪水主要受湘、資、沅等河影響,以"春溜滯漲”為主;宋代以來,受長江洪水影響越來越大,

洞庭湖洪水逐漸變為以"夏秋連漲"為主。

(2)宋代以后,長江進入洞庭湖的水量增加,進入洞庭湖的泥沙量不斷增加,泥沙在湖盆沉積速度快于湖盆

沉降速度。

【分析】(1)宋代以來,長江含沙量持續增加,洞庭湖洪水特征逐漸由以“春溜滿漲"為主轉變為以"夏秋連

漲”為主。讀圖可知,湘、資、沅河等河發源于洞庭湖流域南部,四五月份即進入雨季,雨季來臨較早;而

洞庭湖以上流域雨季相對較晚,同時受氣團影響,雨季停留時間較長,形成夏秋連續洪水期。長江夏秋為

汛期,洪水遠大于湘、資、沅等河春季洪水,宋代之前,洞庭湖入湖水量主要來自湘、資、沅等河流,這

些河流主要位于長江南岸,流域緯度較低,春季受冷暖氣團影響,多降水,入湖徑流量大,湖泊水位升高,

出現"春溜滿漲";宋代以后,隨著荊江河床泥沙的不斷淤積,洪水位持續抬升,使得洞庭湖受長江來水的影

響越來越大,長江倒灌進入洞庭湖的水量增大,洞庭湖洪水逐漸變為以"夏秋連漲"為主。

(2)洞庭湖面積擴張與其水系受到的人為干擾密切相關。特別是在荊江段修筑的堤壩,改變了湖水的自然

流動模式,使原本以春季為主的汛期轉變為夏秋季節的汛期。這種干擾導致湖水在夏秋季節時水量顯著增

加,進而促進了洞庭湖面積的擴張。洞庭湖水深變淺的原因與長江干流的含沙量持續上升有關。同時,湘、

資、沅、澧四水挾帶的泥沙也不斷增多,這些泥沙隨著水流進入洞庭湖區并逐漸淤積。長時間的淤積作用

使得湖底逐漸抬高,泥沙在湖盆沉積速度快于湖盆沉降速度,從而導致湖水深度逐漸變淺。

【情境3】生產實踐情境

■題型解讀

生產實踐情境:涉及農業、工業等生產活動中的地理問題。像農業生產中的區位選擇、農作物分布與地理

條件的關聯,工業布局與原料、能源、市場、交通等地理因素的相互影響等。這種情境有助于考查學生對

地理知識在實際生產中的運用能力,從近兩年高考試題來看,生產情境是試題情境來源的主要類型之一。

■題型專練

典例

3.(2024?山東?高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吉林省遼源市曾經是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煤炭城市,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一直由遼源礦業公司

經營。20世紀80年代末期,該市煤炭資源漸近枯羯。2001年以來,遼源礦業公司堅持“以煤為主、多種

經營”的理念,通過開發域外煤礦,使原煤產量不降反增,逐漸發展成為一家集煤炭生產、裝備制造、建

筑建材、新能源于一體的現代煤炭企業。

材料二20世紀60至70年代,遼源市紡織林業較為發達。80年代末期,該市國營襪廠效益不斷下降。

2000年遼源市“十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突出紡織、輕工業地位”“壯大襪子產業”,將紡織襪業作為

煤炭產業的接續替代產業之一。遼源市東北襪業園于2005年開工建設,現已發展為全國最大的棉襪生產基

地,園區內企業由最初的40家增至1200余家,通過打造“七天供應鏈”(如圖),園區完成10萬雙以下

訂單的時間較常規節省10余天。

環節1環節2環節3

3“1'時:從接單、報價、打樣、72小時:從蹴、包60小時:物流配

生產排產到原材料準備完成。裝完成送

⑴說明遼源礦業公司域外煤礦開發對遼源市產業轉型的益處。

(2)分析紡織襪業作為遼源市接續替代產業的主要優勢。

⑶從企業生產的角度,分析東北襪業園是如何通過"七天供應鏈”縮短訂單完成時間的。

【答案】(1)避免礦業公司短期內關停、企業工人大量下崗,延緩煤炭產業衰退過程,為遼源市產業轉型提

供過渡期;積累資金,以推進產業多樣化,助力遼源市產業結構優化。

⑵遼源市紡織襪業發展歷史長,有發展基礎,所需投入相對較少;紡織襪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吸

納大量人員就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明顯。

⑶企業生產環節均在園區內完成,生產鏈條完整,各生產環節銜接緊密,能夠縮短生產周期;園區內同類

襪業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企業間可根據需要相互代工,縮短訂單完成時間。

【分析】本題以吉林省遼源市產業轉型為背景,設置3道題目,涉及產業轉型的影響、工業區位優勢條件、

工業發展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地理知識的遷移與調動能力,蘊含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等地理學科核心素

養。

【詳解】(1)本題從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中煤炭產業的有序退出過程提出問題。考生需提取材料一中遼源

市發展背景、遼源礦業公司發展歷程等信息,以形成對企業行為的理解。如果遼源礦業公司在域內煤炭資

源漸進枯竭的背景下未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那礦業公司將面臨短期內關停以及企業工人大量下崗的情

形。產業轉型是一個漸進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遼源礦業公司通過開發域外煤礦,為遼源市產業轉型提供

了過渡期。遼源礦業公司開發域外煤礦的策略帶來了經濟收益的提高,能夠進行資金積累,推進產業多樣

化,助力遼源市產業結構優化。

(2)本題從接續替代產業的選擇角度提出問題,考生需提取材料二中關于遼源市紡織襪業發展的信息,

并結合材料一煤炭資源漸近枯竭的背景進行分析。首先,根據材料二中"20世紀60至70年代,遼源市紡織

襪業較為發達",可以推出遼源市紡織襪業發展歷史長,有發展基礎。相較于選擇沒有發展基礎的產業,選擇

紡織襪業作為接續替代產業所需投入相對較少。根據材料一闡述的"煤炭資源漸進枯竭”等信息可推測,該

時期遼源市面臨工人下崗的問題,而紡織襪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可吸納大量人員就業。因此,紡織襪

業成為了遼源市煤炭產業的接續替代產業之一。

(3)本題聚焦遼源市東北襪業園的企業集聚提出問題。考生需提取材料二中關于東北襪業園以及"七天供

應鏈"模式的信息分析園區如何通過"七天供應鏈”縮短訂單完成的時間。從企業生產的角度來看,生產環節

均在園區內完成,生產鏈條完整,各生產環節銜接緊密,能夠縮短生產周期。作為全國最大的棉襪生產基

地,園區內同類襪業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企業空間集聚為企業生產帶來了益處,即企業間可根據需要相互

代工,縮短訂單完成時間。

【情境4】生活實踐情境

-題型解讀

生活實踐情境:將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考查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分析居住環境的選址與地理因素的關系,或者日常出行中遇到的天氣、交通等與地理知識的聯系等。

這體現了高考命題在不變中求變化的特點,不變的是對核心主干知識的考查,變化的是考查方式,通過生

活情境考查學生邏輯思維、信息提取、知識遷移等能力。

■題型專練

典例

(2024?湖南?高考真題)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緊缺,道路與居民區距離較近,交通排放顆粒物對居民區

有一定的影響,綠化植被可減較此影響。在該都市采樣監測發現,不同植被類型對顆粒物的攔截效果不同。

如左圖示意采樣監測區基本情況。右圖顯示道路中心、自行車道、人行道與道路中心的顆粒物濃度的比值。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道路

區居民區

圖例

茂密植被前的細顆粒

稀疏植被前的細顆粒

茂密植被前的粗顆粒

稀疏植被前的粗顆粒

4.理想的采樣監測天氣是()

A.晴朗微風B.逆溫天氣C.陰雨少光D.風向多變

5.與自行車道相比,關于人行道上積累最明顯的顆粒物及其對應的植被類型,判斷正確的是()

A.細顆粒茂密植被B.粗顆粒茂密植被C.細顆粒稀疏植被D.粗顆粒稀疏植被

6.在優先考慮降低顆粒物對居民區影響的同時,為盡量減少其對行人的影響,該都市從人行道到居民區綠

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

A.從稀疏到茂密B.從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

【答案】4.A5.B6.A

【解析】4.晴朗微風的天氣,當地顆粒污染物受外界干擾較少,有利于監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