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_第1頁
古代詩歌鑒賞_第2頁
古代詩歌鑒賞_第3頁
古代詩歌鑒賞_第4頁
古代詩歌鑒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詩歌鑒賞主講人:XXX題李凝幽居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考點要求1.鑒賞詩歌的語言、形象和表達技巧。

2.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古人非常講究煉字“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詩賦以一字見工拙”“推敲”的典故詩歌語言題一般出題的方式一.結合全詩,看精練詞語在詩歌中所起的作用二.結合全詩,看詩句在詩歌中所起的作用

三.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一.回答“精練詞語在詩歌中所起的作用”這類題的思考步驟:(一)尋找并鑒賞詩句中精練的詞語:1.鑒賞精練的動詞2.鑒賞精練的形容詞3.鑒賞精練的數量詞(二)如何進行語言表述(步驟如下)第一、這個字或者詞有沒有構成語法現象,有沒有用到什么修辭手法以及其他的表達技巧,然后加一些描述性的術語,如精練傳神、繪聲繪色、生動形象等。

第二、給這個詞作具體解釋,再回答它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意境。

1.鑒賞精練的動詞襄邑道中宋陳與義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試對“飛花兩岸照船紅”中的“飛”字進行賞析。1.鑒賞精練的動詞答案:“飛”是一個用得精練的動詞,有“飛快”、“紛飛”之義。既是船中人眼中所見,襯托出行船之快;又描寫了暮春時節落英繽紛的情景。用一“飛”字把一個飛動著的花的世界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2.鑒賞精練的形容詞例1:《晴景》(王駕)“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蝴蝶飛來過墻去,應疑春色在鄰家。”王安石改后兩句為:“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例2:周邦彥的“風老鶯雛,雨肥梅子”2.鑒賞精練的形容詞分析:“飛來”只寫出了蝴蝶飛過來又飛過去的情況,而不能描述出飛的狀態。“紛紛”是疊用的形容詞,“多而雜亂”之意

。描述了蜂蝶紛紛飛過墻去的狀態,只有“紛紛”這樣的側寫妙筆,才能生動傳神地表現出這雨過天晴后的美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總結:

鑒賞形容詞主要從三個方面-----

1.鑒賞疊用的形容詞

2.鑒賞活用的形容詞,主要活用為動詞

3.鑒賞帶顏色的形容詞3.鑒賞精練數量詞《早梅》(齊己)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名句欣賞“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練習.(2003高考題)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過香積寺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欲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生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作具體解釋)“咽”、“冷”兩字(運用擬人、通感的修辭手法)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趣味思考相傳,蘇東坡,一次與他的妹妹蘇小妹及詩友黃山谷一起論詩,互相題試。小妹說出:在“輕風、細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從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蘇東坡當即道:“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蘇小妹卻評之為“下品”。蘇東坡認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說:“有了,‘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屬上品。”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問道:“依小妹的高見呢?”蘇小妹便念了起來:

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趣味思考“輕風”徐來,“細柳”動態不顯,怎能配得上這類較露的動詞呢?(“搖”、“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處,與“輕”、“細”相宜,顯得和諧,并且又把風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繪出輕風徐來,柳枝拂然的柔態,給人以一種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隱”也欠貼切。試想,恬靜的月亮已經輝滿大地,梅花自然沒有白天那么顯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這樣,好一個“失”字,就勾畫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強了這一首詩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輝。作業:P249第2題P250第10題練一練鑒賞詩句題(期中考試題)閱讀下面的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王安石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注:排闥:闖進門來。闥,小門。“兩山排闥送青來”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結合全詩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練一練答案:該句中的“排”“送”兩個動詞,使用了擬人的手法,化靜為動,化無情為有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