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028-2025 大熊貓國家公園 棲息地修復_第1頁
DB51-T 2028-2025 大熊貓國家公園 棲息地修復_第2頁
DB51-T 2028-2025 大熊貓國家公園 棲息地修復_第3頁
DB51-T 2028-2025 大熊貓國家公園 棲息地修復_第4頁
DB51-T 2028-2025 大熊貓國家公園 棲息地修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熊貓國家公園棲息地修復2025-03-19發布2025-04-19實施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前言 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 25基本要求 26調查與分類 27修復 38監測與成效評估 3附錄A(規范性)不同類型退化棲息劃分及其修復措施 5附錄B(資料性)主食竹調查監測表 8附錄C(資料性)野生動物及人為干擾監測記錄表 9附錄D(資料性)調查/監測報告編制提綱 參考文獻 DB51/T202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本文件代替DB51/T2028-2015《大熊貓棲息地修復技術規程》,與DB51/T2028-2015相比,除適用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a)更改了適用范圍(見第1章,2015年版的第1章);b)更改了要素“規范性引用文件”的引導語和引用文件(見第2章,2015年版的第2章);c)更改了“術語和定義”的內容(見第3章,2015年版的第3章);d)增加了“目標”一章(見第4章);e)增加了“基本要求”一章(見第5章);f)更改了核心技術要素為“調查與分類”“修復”(見第6章、第7章,2015年版的第4章、第5g)更改了“監測”部分的監測內容,增加了對“監測頻率”“監測指標”的規定(見8.1,2015年版的h)增加了“成效評估”部分(見8.2);同類型退化棲息劃分及其修復措施”“主食竹調查監測表”“野生動物及人為干擾監測記錄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四川省林業與草原局提出、歸口、解釋并組織實施。本文件起草單位:四川省大熊貓科學研究院、西華師范大學、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滎經管護總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楊彪、侯勤曦、何可、蔣澤銀、潘翰、陳章敏、鐘金岑、楊志松、付明霞、宋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DB51/T2028,2015年首次發布;——本次為第一次修訂。DB51/T2028—1大熊貓國家公園棲息地修復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LY/T2365大熊貓棲息地植被LY/T2653大熊貓棲息地適宜性監測與評估規范退化棲息地修復degradedhabitatrestDB51/T2028—25.1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原生群落調查遵循自然規律,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5.2堅持生物多樣性提升。避免單一樹(竹)種栽培,構建多物種、多層次的植物群落。5.3堅持適地適樹(竹)。以大熊貓棲息地相同演替進型和植物群落組成等。樣方設置和調查內容按照LY/T2653-2016中6.1的監測要求執行,并按照LY/T3在20m×20m樣方內以品字形設置3個2m×2m或1m×1m(冷箭竹等小莖竹)大熊貓主食竹樣方。按齡級記錄樣方內竹筍、一年生竹、二年生竹、多年生竹和死亡竹子的數量,并分別測定活竹子的基徑和株高。調查時間段為竹子發筍期30天之后及冬季之前。提供主食竹調查監測表參見附錄B。6.1.2修復區域調查6.1.2.1植被調查樣方設置和調查內容同6.1.1.1。6.1.2.2主食竹調查樣方設置和調查內容同6.1.1.2。6.1.2.3無人機正射影像調查在修復區域設置固定控制點,采用無人機正射影像航測,詳細了解區域內植被情況,便于了解后期修復成效。根據6.1所得調查結果,結合歷史情況,按照表A.1所列分類特征,將棲息地分為重度退化棲息地、中度退化棲息地、輕度退化棲息地和適宜棲息地。不同類型退化棲息地應對照表A.2采用相應的修復措施,并制定適合于修復區域實際情況的修復方8監測與成效評估8.1監測8.1.1監測頻率每年監測1次,連續監測至少3年,監測時間段為竹子發筍期30天之后及冬季之前。8.1.2監測內容8.1.2.1植被監測監測前期在修復區域內設置調查樣方,記錄樣方內的植被類型和植物群落組成,按照LY/T2653-2016中6.1.2的監測要求執行,并按照LY/T2653-2016中表B.2、表B.3、表B.4要求填寫。記錄新植幼苗的存活數及死亡數,一般在植苗后一個生長期后監測。8.1.2.2主食竹監測監測前期調查在修復區域內設置的大熊貓主食竹樣方。按齡級記錄樣方內竹筍、一年生竹、二年生竹、多年生竹和死亡竹子的數量,并分別測定活竹子的基徑和株高。提供主食竹調查監測表參見附錄B。記錄新植主食竹的存活數及死亡數,一般在移植后一個生長期后監測。DB51/T2028—4在人為干擾較多的區域設立紅外相機對放牧、采伐、挖藥、偷獵、旅游等人為干擾新植幼苗存活率、植被類型、森林起源、喬木層郁閉度、灌木層蓋度、物種豐富新植主食竹存活率、竹子數量、幼竹數量、筍數量、成竹平均a)喬木幼苗存活率(當年存活率85%以上,三年存活率率80%以上);b)主食竹生長更新情況(新植主食竹存活率、竹子數量、幼竹數量、筍數量、成竹平均基徑、成竹平均高度等);c)森林覆蓋變化情況(植被類型、喬木層郁閉度、灌木層蓋度、物種豐富度、平均高度、平均胸徑等);d)大熊貓及其他野生動物利用情況(物種豐富度、遇見率等);e)干擾特征及其變化趨勢(干擾范圍、類型、頻率、強度等)。5(規范性)不同類型退化棲息劃分及其修復措施退化棲息地的退化程度和類型應按照表A.1給出的特征來分類。表A.1退化棲息地分類表群落中樹木以及灌木等已基本消失(喬木層郁木蓋度<5%)。中度退化棲息地上層喬木層缺失或稀疏(郁閉度<0.2);以雜灌構成的灌叢群。上層喬木層缺失或稀疏(郁閉度<0.2);竹子密度高(>20,000株/公頃);下缺乏灌叢、竹類。中郁閉度人工純林上層喬木層郁閉度適中(郁閉度=0.4-0.8);林下有竹生長;上層喬木層郁閉度較高(郁閉度>0.8),喬木層生長良好;林下無竹或少竹。中郁閉度次生林上層喬木層郁閉度適中(郁閉度=0.4-0.8);林下有竹生長;上層喬木層郁閉度適中(郁閉度=0.4-0.8);林下有竹生長(竹子密度為10,000-20,000株/公頃)。DB51/T2028—6按照LY/T2365-2014中7.4規定的流程執行。宜,疏伐帶間隔為帶狀疏伐2-3倍。倍范圍保留1-2株。從,按照竹子保留密度<15株/m2進行疏伐,針對均高1m左右的竹叢,按照竹子保留密度<30株/m2進行疏伐。件下本土樹種,疏伐帶寬以所在區域竹林高度的1.5倍為宜,疏伐帶間隔為帶狀疏伐2-3倍。采用圓形斑塊方式砍除竹(徹底清除栽植窩內的竹鞭)、自然恢復發”。生喬木樹種(參照臨近適宜棲息地森林密度指標進行),實現混交種植,提高棲息地內樹木多樣性。中郁閉度人工純林自然恢復按照GB/T15163-2018全文規定行。生喬木樹種(參照臨近適宜棲息地森林密度指標進行),實現混交種植,提高棲息地內樹木多樣性。DB51/T2028—20257自然恢復竹類生長區域內的光照(森林郁閉度降低至80%以下),按照LY/T2365-2014中7.4規定的流程執行。中郁閉度次生林自然恢復按照GB/T15163-2018全文規定行。8(資料性)主食竹調查監測表主食竹調查監測樣表格式見下圖B.1。大植物樣方編號:竹子樣方編號:竹種:總株數:筍子數:一年生數量:二年生數量:多年生數量:死亡數量:123456789基徑(mm)(離地5cm直徑)高度(cm)非斷尖稈測高度后123456789基徑(mm)(竹筍基部直徑)筍高(cm)注:竹子或筍數量少于或等于30株時,全部測量,多于30株時,抽樣測量30株圖B.1主食竹調查監測表9野生動物及人為干擾監測記錄表野生動物及人為干擾監測記錄樣表格式見下圖C.1。線路編號小地名參加人員巡護時間海拔區間基本信息時間東經北緯時間強度1:2:3:4:5:6:7:8:9::::::圖C.1野生動物及人為干擾監測記錄表(資料性)調查/監測報告編制提綱D.1要求調查/監測報告要表述準確、簡單、明了,有調查監測數據作為支撐,客觀陳述事實,應有概括性要點和結論。D.2提綱示例大熊貓棲息地修復調查/監測報告編制的提綱見下圖D.1。調查/監測報告編制提綱第一章項目目的附表1修復區域植被情況調查/監測記錄表附表2修復區域主食竹調查/監測記錄表附表3修復區域野生動物及人為干擾調查/監測記錄表圖D.1調查/監測報告編制提綱DB51/T202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