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電技術互感器課件_第1頁
供配電技術互感器課件_第2頁
供配電技術互感器課件_第3頁
供配電技術互感器課件_第4頁
供配電技術互感器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供配電技術互感器主要內容一.互感器的作用及工作特性

二.電流互感器

三.電壓互感器第一節

互感器的作用及工作特性

一、互感器與系統的連接

二、互感器的作用

三、互感器的工作特性一、互感器與系統的連接二、互感器的作用1.將一次回路的高電壓和大電流變為二次回路的標準值。2.使低電壓的二次系統與高電壓的一次系統實施電氣隔離,且互感器二次側接地,保證了人身和設備的安全。3.取得零序電流、電壓分量供反應接地故障的繼電保護裝置使用。三、互感器的工作特性(一)電流互感器的工作特性(二)電壓互感器的工作特性(一)電流互感器的工作特性1.正常運行時,二次繞組近似于短路工作狀態。2.一次電流的大小決定于一次負載電流,與二次電流大小無關。3.運行中的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不允許開路。4.運行中當需要檢修、校驗二次儀表時,必須先將電流互感器二次繞組或回路短接,再進行拆卸操作。5.電流互感器的一次電流變化范圍很大。互感器仍要保持測量所需要的準確度。6.電流互感器的結構應滿足熱穩定和電動穩定的要求。(二)電壓互感器的工作特性1.正常運行時,電壓互感器二次繞組近似工作在開路狀態。2.電壓互感器一次側電壓決定于一次電力網的電壓,不受二次負載的影響。3.運行中的電壓互感器二次側繞組不允許短路。第二節

電流互感器一電磁式電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二電流互感器測量誤差及影響誤差的運行因素三電流互感器的準確級和額定容量四電流互感器的接線方式五電流互感器的結構類型和型號六電流互感器的配置原則七電流互感器使用注意事項一電磁式電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二、電流互感器測量誤差及影響誤差的運行因素(一)電流誤差(又稱比差):電流互感器實際測量出來的電流與實際一次電流之差,占的百分數。

(二)角誤差(角差):旋轉180o的二次電流與一次電流之間的夾角。(三)電流互感器運行工況對誤差的影響

(三)電流互感器運行工況對誤差的影響1.一次電流的影響:當一次電流數倍于額定電流(即發生短路時),由于鐵芯開始飽和,誤差隨I1增加而加大。2.二次負荷阻抗及功率因數對誤差的影響(1)誤差與二次負荷阻抗成正比。(2)當二次負荷功率因數角增加時,數值誤差增大,而角誤差減小。反之,當二次負荷功率因數角減小時數值誤差減小,而角誤差增大。3.電流互感器二次線圈開路二次側感應出很高的電勢,對人身和設備都是極有害的。此外,在鐵芯中還會產生剩磁使互感器誤差增大。會引起鐵芯和繞組過熱。三電流互感器的準確級和額定容量(一)

電流互感器的準確級(二)保護級電流互感器的10%誤差曲線(三)

電流互感器的額定容量(一)電流互感器的準確級

電流互感器的測量誤差,可以用其準確度級來表示,準確度級是指在規定的二次負荷變化范圍內,一次電流為額定值時的最大電流誤差。一般0.1、0.2級主要用于實驗室精密測量和供電容量超過一定值(月供電量超過100萬kWh)的線路或用戶;0.5級的可用于收費用的電能表;0.5-1級的用于發電廠、變電所的盤式儀表和技術上用的電能表;3級、5級的電流互感器用于一般的測量和某些繼電保護上;5P和10P級的用于繼電保護,在舊型號產品中用B、C、D級表示。(二)保護級電流互感器的10%誤差曲線

用于保護的電流互感器,對可能出現的短路電流范圍內,要求互感器最大誤差限值不超過-10%。通常,由制造廠提供各種類型電流互感器的10%誤差曲線,以供設計時使用。(三)電流互感器的額定容量

電流互感器的額定容量SN2系指電流互感器在額定二次電流和額定二次阻抗下運行時,二次繞組輸出的容量。由于電流互感器的額定二次電流為標準值(5A或1A),也為了便于計算,有的廠家提供電流互感器的額定阻抗ZN2值。因電流互感器的誤差和二次負荷有關,故同一臺電流互感器使用在不同準確級時,會有不同的額定容量。四電流互感器的接線方式(一)

電流互感器的極性(二)電流互感器的接線方式

(一)

電流互感器的極性

電流互感器在連接時,要注意其端子的極性,按照規定,我國互感器和變壓器的繞組端子,均采用“減極性”標號法。用“減極性”法所確定的“同名端”,實際上就是“同極性端”,即在同一瞬間,兩個同名端同為高電位或同為低電位。按規定,電流互感器的一次繞組端子標以L1、L2,二次繞組端子標以K1、K2,L1與K1為同名端,L2與K2為同名端。如果一次電流從L1流向L2,則二次電流應從K2流向K1。(二)電流互感器的接線方式(a)一相式接線(b)兩相V形接線

(c)兩相電流差接線(d)三相星形接線五電流互感器的結構類型和型號

(一)電流互感器的分類

(二)電流互感器的結構

(三)電流互感器的型號(一)電流互感器的分類(1)按安裝地點可分為屋內(20kv及以下)和屋外式(35kv及以上)。(2)按安裝方式可分為穿墻式、支持式和裝入式(套管式)。(3)按絕緣可分為干式、澆注式、油浸式等。干式用絕緣膠浸漬,用于屋內低壓電流互感器;澆注式以環氧樹脂作絕緣,目前,僅用于35kv及以下的屋內電流互感器;油浸式多為屋外式。(4)按一次繞組匝數可分為單匝式和多匝式。單匝式分為貫穿型和母線型兩種。(5)按電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分為電磁式、電容式、光電式和無線電式。(二)電流互感器的結構

互感器的基本組成部分是繞組、鐵芯、絕緣物和外殼。為了節約材料和降低投資,一臺高壓電流互感器常安裝有相互間沒有磁聯系的獨立的鐵芯環和二次繞組,并共用一次繞組。這樣可以形成變比相同、準確度級不同的多臺電流互感器。

(1)套管式電流互感器(2)充油式電流互感器(3)電容式電流互感器(4)SF6氣體絕緣倒立式電流互感器(5)穿墻式環氧電流互感器(1)套管式電流互感器

單匝式電流互感器的一次繞組由單根直導體構成。二次繞組均勻的繞在鐵芯上,以利減少漏磁。制成的二次繞組套在絕緣套外面,例如變壓器套管電流互感器,穿墻套管電流互感器,斷路器套管電流互感器等都是這類結構。(2)充油式電流互感器

35~110KV電流互感器多數采用充油式。

LCWD1-35型電流互感器有兩個環形鐵芯,鐵芯外面繞二次繞組(一個0.5級和一個P級),一次繞組穿過鐵芯與二次繞組構成“8”字式的鏈狀,如左圖所示。L-110型電流互感器采用串級原理結構,如右圖所示。(3)電容式電流互感器

這類產品采用全封閉結構,由油箱、絕緣套、器身、油枕及膨脹器等部件組成。膨脹器又是互感器的防爆裝置。全密封結構有兩大優點:①與空氣隔絕,能延緩油的老化過程;②油因熱脹冷縮進行呼吸過程中,不會將空氣吸入,避免了互感器因受潮進水而引發爆炸事故。

(4)SF6氣體絕緣倒立式電流互感器LVQB-110W2型SF6氣體絕緣鐘罩形倒立式電流互感器LVQB-110w2型SF6氣體絕緣“T”形倒立式電流互感器

適用于110kv、50Hz電力系統中作電流、電能測量及繼電保護用。該產品主要由軀殼、高強度瓷套、底座、一次導電桿、二次繞組等部分組成。產品頂部裝有壓力釋放裝置,以避免突發性事故的發生。底座上設有SF6閥門及密度繼電器和二次接線板等。電場分布均勻,局部放電量低。倒立式結構,氣體絕緣,抗動熱穩定電流能力大。絕緣性能穩定,無老化現象。維護簡便,運行安全,無爆炸及火災可能。(5)穿墻式環氧電流互感器LA(J)-10型電流互感器為環穿墻式環氧樹脂澆注絕緣產品,適用于頻率50HZ或60HZ、額定電壓10KV的電力系統中,作電能計量、電流測量和繼電保護用。(三)電流互感器的型號六電流互感器的配置原則

1.每條支路的電源側均裝設足夠數量的電流互感器,供該支路測量、保護使用。此原則同于開關電器的配置原則,因此有斷路器與電流互感器緊鄰布置。配置的電流互感器應滿足下列要求:①一般應將保護與測量用的電流互感器分開;②盡可能將電能計量儀表互感器與一般測量用互感器分開,前者必須使用0.5級互感器,并應使正常工作電流在電流互感器額定電流的左右;③保護用互感器的安裝位置應盡量擴大保護范圍,盡量消除主保護的不保護區;④大接地電流系統一般三相配置以反應單相接地故障;小電流接地系統發電機、變壓器支路也應三相配置以便監視不對稱程度,其余支路一般配置于A、C相。電流互感器的配置原則2.為了減輕內部故障時發電機的損傷,用于自動調節勵磁裝置的電流互感器應布置在發電機定子繞組的出線側。為了便于分析和在發電機并入系統前發現內部故障,用于測量儀表的電流互感器宜裝在發電機中性點側。3.配備差動保護的元件,應在元件各端口配置電流互感器,當各端口屬于同一電壓級時,互感器變比應相同,接線方式相同。Y/-11接線組別變壓器的差動保護互感器接線應分別為三角形與星型以實現兩側二次電流的相位校正。4.為了防止支持式電流互感器套管閃絡造成母線故障,電流互感器通常布置在斷路器的出線或變壓器側。七電流互感器使用注意事項1.電流互感器在工作時其二次側不得開路。2.電流互感器的二次側有一端必須接地。3.電流互感器在連接時,要注意其端子的極性。第三節

電壓互感器一電磁式電壓互感器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三電壓互感器準確度級和容量四電壓互感器的接線方式五電壓互感器的配置原則六新型互感器的發展簡介

一電磁式電壓互感器

(一)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測量誤差及影響誤差的運行因素

(三)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結構類型和型號(一)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電壓互感器相當于降壓變壓器。工作時,一次繞組并聯在一次電路中,而二次繞組并聯儀表、繼電器的電壓線圈。因此電壓低,額定電壓一般為100V;容量小,只有幾十伏安或幾百伏安;負荷阻抗大,工作時其二次側接近于空載狀態,且多數情況下它的負荷是恒定的。(二)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測量誤差及影響誤差的運行因素1.電壓誤差:電壓誤差為二次電壓的測量值乘額定互感比所得一次電壓的近似值()與實際一次電壓之差。2.角誤差:角誤差為旋轉180°的二次電壓向量與一次電壓相量之間的夾角。3.電壓互感器運行工況對誤差的影響3.電壓互感器運行工況對誤差的影響

影響電壓互感器誤差的運行工況是二次負荷、功率因數和一次電壓的值。(1)一次電壓的影響。電壓互感器一次額定電壓已標準化,將一臺互感器用于高或低的電壓等級中,或運行中離額定電壓偏離太遠,勵磁電流和角都會隨著發生變化,電壓互感器的誤差就會增大。故正確地使用互感器,應使一次額定電壓與電網的額定電壓相適應。(2)二次負荷及功率因數的影響。如果一次電壓不變,則二次負載阻抗及功率因數直接影響誤差的大小。當接帶的負荷過多,二次負載阻抗下降,二次電流增大,在電壓互感器繞組上的電壓降上升,使誤差增大;二次負載的功率因數過大或過小時,除影響電壓誤差外,角誤差也會相應的增大。因此,要保證電壓互感器的測量誤差不超過規定值,應將其二次負載阻抗和功率因數限制在相應的范圍內。(三)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結構類型和型號1.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分類

2.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結構類型

3.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型號1.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分類(1)按安裝地點可分為戶內式和戶外式。(2)按相數可分為單相式和三相式。只有20kV以下才制成三相式。(3)按每相繞組數可分為雙繞組和三繞組式。三繞組電壓互感器有兩個二次側繞組:基本二次繞組和輔助二次繞組。輔助二次繞組供接地保護用。(4)按絕緣可分為干式、澆注式、油浸式、串級油浸式和電容式等。干式多用于低壓;澆注式用于3~35kV;油浸式主要用于35kV及以上的電壓互感器。2.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結構類型

(1)35kV及以下的電壓互感器。(2)110~220kV電壓互感器。(1)35kV及以下的電壓互感器

35kV及一下電壓互感器的結構和普通變壓器基本一致。根據其絕緣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干式、環氧澆注式和油浸式三種。干式電壓互感器一般只用于低壓的戶內配電裝置。澆注式電壓互感器用于3~35kV戶內配電裝置。油浸式電壓互感器JDJJ2-35型、JDJ2-35型被廣泛用于35kV系統中。110~220kV電壓互感器

JCC1-110串級式電壓互感器由兩臺110kV電壓互感器串接組成的220kV電壓互感器JDX-110型電壓互感器的鐵芯是接地的,為單級絕緣結構。

JCC型電壓互感器有一個二次繞組,供測量和保護用;一個剩余電壓繞組,三相接成開口三角,測量零序電壓用。

JDCF型和JDX-110型電壓互感器均由兩個二次繞組,測量和保護分開,以及一個剩余電壓繞組。防止鐵磁諧振的發生引起事故的措施:降低電壓互感器磁密是減少此類事故發生的措施之一。JCC1-110串級式電壓互感器由兩臺110kV電壓互感器串接組成的220kV電壓互感器電磁式電壓互感器的型號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

(一)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誤差

(三)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結構類型(一)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實質上是一個電容分壓器,在被測裝置的相和地之間接有電容C1和C2,按反比分壓,C2上的電壓為:(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誤差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誤差由空載誤差,負載誤差和阻尼器負載電流產生的誤差等幾部分組成。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誤差除受的影響外,還與電源頻率有關,當系統頻率變化超出50±0.5Hz范圍時,會產生附加誤差。電容式電壓互感器應用范圍及優缺點

結構簡單、重量輕、體積小、占地少、成本低,且電壓越高效果越顯著。此外,分壓電容還可兼作載波通信的耦合電容,因此,廣泛應用于110~500中性點直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