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北京市東城區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北京市東城區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北京市東城區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北京市東城區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北京東城高三一模語文2025.4本試卷共10頁,150分。考試時長15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1—5題。材料一詩歌是人工智能(AI)寫作最早介入的領域,隨著AI算法不斷完善,基于智能創作平臺生成的詩歌文本數量與質量持續提升。盡管如此,人工智能寫作仍存在明顯短板。就詩歌寫作的詩意生成機制而言,詩人們多把詩視作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語言,一個通過意象系統解釋世界的裝置,唯有突破語言習俗和常規觀察習慣,才有可能打破俗常的意義生成鏈條,演繹一場“常規之外”的靈動舞蹈。人工智能寫作的詩意生成機制則恰恰相反。以機器人“小封”為例,它的寫作以自然語言的處理、理解、生成為核心步驟,向一個人類預設的“概念化”語言體系和意義中心聚合,屬于“斂聚式”的意義生成方式。與“發散式”的人類創作思維相比,人工智能寫作更易于精密掌控意緒延展的方向,使其緊密圍繞在設計好的意義中心周圍。就算溢出了常態下的詞語組合規范,制造出帶有陌生意味的語感,通常也不會脫離“中心”。這樣一來,人工智能詩文本就很難通達“神余言外”的境界,對讀者思維寬度的激發、對人類想象空間的拓展仍是有限的。人工智能具有永生性,它通過不斷學習趨于完美的特質,恰恰使其離“仿人類主體”的目標愈發偏遠。因為真實的寫作者都不是完美的個體,他們的生命是有限的,無從被“編輯”或“優化”,人類詩歌的一個核心母題,便是呈現人自身的精神“不完美”,比如恐懼、憂傷等等。缺乏情感意識的人工智能擬造出的孤獨書寫、痛感敘事,是把人類基于體驗獲得的生命感性與思想靈性,固化為基于數據和概率的技術理性,因此很多作品缺乏精神感染力和審美共通感。因為不能“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人工智能詩歌即使模仿度再高,也難以企及“詩”的人文內核。(取材于盧楨的文章)材料二AI能不能寫詩?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AI詩歌比其創作的日常語言更容易通過“圖靈測試”。因為后者必須考慮現實經驗,在擬真度上有很高的要求。AI沒有身體,無法掌握人類的動作順序,在敘述時難免露出破綻,“具身認知”仍然是AI自然語言面臨的難題。詩歌可以回避這一點,因為詩歌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其目的主要在于審美而非實用。它可以采用片斷化、陌生化的筆法,像“翠萍濕空梁,夜深飛去。雁起青天,數行書似舊藏處”這樣的詩句,我們就很難用日常的時間和因果邏輯去理解,而這樣的創作特點恰恰消解了AI面臨的難題。2018年,預訓練語言模型BERT和GPT在提高AI詩歌的質量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簡單來說,其原理是將自然語言轉化為向量,根據詞語之間發生關系的概率,模仿資料庫中的文本。開發者須通曉詩歌,精心挑選風格相似的詩作為AI學習的素材。以目前市面上一個舊體詩AI模型為例,開發者用晚清盛行的“同光體”進行專項訓練,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如以詩人陳三立《夜舟泊吳城》中首句“夜氣冥冥白”生成的三首AI詩,與陳三立的原作已非常接近,充分顯示了風格訓練的成效。詩歌創作向來是“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那么,AI寫詩對人類究竟有什么意義?通常意義上的輔助功能,AI已進化至較為成熟的階段。上述提到的AI模型,已驗證“明七子學唐”“同光體學宋”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結論。這意味著以往被認為抽象的文學風格,可以轉化為具體的數據參數。更重要的是,詩歌本身就蘊含著超越人類經驗的傾向。詞語的重組往往會生成意想不到的結果,而這一點恰恰契合AI寫作的特性。也許AI生成的一些句子,能夠激發詩人的創作靈感,甚至成為詩歌發展中的吉光片羽。從這個維度上說,未來AI有可能開拓出新的詩歌類型和風格。(取材于程羽黑的文章)材料三在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歷程中,詩歌生成具有特殊地位,不僅因為它代表了最早使用計算機進行文本生成的嘗試,還在于它獨特的象征意義:利用千百年來詩歌的崇高精神地位,機器寫詩吸引了人們關注并支持人工智能領域的整體發展;借助詩歌體裁對詞句非日常用法的寬容,詩歌生成的探索描繪了通用文本生成的技術圖景。其背后的預期是,既然能夠用計算機生成某些“詩作”,那么未來也完全有可能生成新聞、報告,抑或小說、散文,產生社會與經濟價值。現在,語言大模型以一種通用的方式,實現了不同體裁文本的生成,詩歌已然不具有當初的特殊地位。要獲得一首機器生成的“詩”,人們只需將自己的需求按照大模型所能接受的格式寫成文本,這與讓機器生成其他形式的文本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機器產生的詩歌自進入公眾視野以來,就受到詩人、作家和批評家們近乎一致的反對。一位當代著名詩人批評說,機器生成的“詩”只是“一些碎片的無機組合”,是“拙劣的”、玩弄“修辭智性”而已。(取材于朱恬驊的文章)1.根據材料一,下列對人工智能寫詩“短板”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通過意象系統解釋世界B.“斂聚式”意義生成方式C.能制造出帶有陌生意味的語感D.通過不斷學習趨于完美的特質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對“詩”的理解有相同之處,下列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兩位作者都認為詩歌的語言具有陌生化特點B.兩位作者都認為詩歌創作需要打破常規邏輯C.兩位作者都認為模仿是學寫詩歌的有效方法。D.兩位作者都認為審美屬性是詩歌的重要特征。3.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機器人“小封”創作的詩具有意緒發散、通俗易懂的特點。B.目前,AI寫詩還無法像人類那樣表現創作主體的獨特情思。C.“圖靈測試”可用于檢驗文學作品的語言是否為人類語言。D.在對AI進行風格化訓練時,資料庫文本類型不能大相徑庭。4.根據三則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的作者主要討論了AI寫詩的局限性。B.材料二的作者主要討論了AI寫詩的可能性。C.材料三的作者從技術發展歷程的角度肯定了AI寫詩的意義。D.材料一和材料三,作者的主要觀點都是AI寫詩的未來堪憂。5.三則材料從不同角度對AI寫詩進行了審視,帶給讀者很多啟發。你認為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應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提供的學習資源?請結合三則材料內容,簡要說明。(6分)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題。(共18分)愚讀《史記·商君列傳》,觀其改法定令,變更秦國之風俗,誅秦民之議令者以數千人,而后法令大行,未嘗不壯其勇而有決也。嗟夫,世俗之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終。使天下之人各陳其所知,而守其所學,以議天子之事,則事將有格而不得成者。然及觀三代之書,至其將有以矯拂世俗之際,則其所以告諭天下者,常丁寧激切亹亹而不倦,務使天下盡知其君之心,而又從而折其不服之意,使天下皆信以為如此,而后從事。其言回曲宛轉,譬如平人自相議論而詰其是非者。愚始讀而疑之,以為近于濡滯迂遠而無決。然其使天下樂從,而無黽勉不得已之意;其事既發,而無紛紜異同之論。此則王者之意也。故常以為當堯舜之時,其君臣相得之心,歡樂而無間,雖其有所相是非論辨,以求曲直之當,亦無足怪者。及至湯武征伐之際,周旋反覆,自述其用兵之意,以明曉天下,此又其勢然也。惟其天下既安,君民之勢闊遠而不同,天子有所欲為,而其匹夫匹婦私有異論于天下,齟齬其上之畫策,令之而莫肯聽。當此之時,刑驅而勢脅之,天下夫誰敢不聽從?而其上之人,優游而徐譬之,使之信之而后從。此非王者之心,誰能處而待之而不倦歟?蓋盤庚之遷,天下皆咨嗟而不悅。盤庚為之稱其先王盛德明圣,而猶五遷,以至于今,今不承于古,恐天之斷棄汝命。既又恐其不從也,則又曰:“汝罔暨余同心,我先后將降汝罪疾,乃祖先父亦將告我高后曰:‘作大戮于朕孫。’”蓋其所以開其不悟之心,而諭之以其所以當然者,如此其詳也。若夫商君則不然,以為要使汝獲其利,而何恤乎吾之所為,故無所求于眾人之論,而亦無以告諭于天下,然其事亦終于有成。是以后世之論,以為三代之治柔懦不決,然此乃王霸之所以為異者也。夫三代之君,惟不忍鄙其民而欺之,故天下有故,而其議及于百姓,以觀其意之所向,及其不可聽,則又反覆而諭之,以窮極其說而服其不然之心,是以其民親而愛之。嗚呼,此王霸之所為不同也哉!(取材于蘇轍《欒城集》)6.下列對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世俗之不可與慮始 慮:擔憂B.將有以矯拂世俗 矯拂:矯正C.譬如平人 平人:普通人D.故天下有故 故:變故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A.

未嘗不壯其勇而有決也B.則其所以告諭天下者令之而莫肯聽而諭之以其所以當然者C.

此則王者之意也D.

匹夫匹婦私有異論于天下則又反覆而諭之故無所求于眾人之論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事將有格而不得成者事情將有受阻而不能成功的情況B.齟齬其上之畫策反對國家的政策C.汝罔暨余同心你們不與我同心D.惟不忍鄙其民而欺之因為不忍心愚弄百姓并欺騙他們9.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堯舜時期,君臣之間雖然不乏爭論,但彼此的關系仍然親密和諧。B.湯武在征伐前反復申明理由,是特定形勢下贏得民心的有效做法。C.盤庚用警告的方式逼迫百姓接受遷都,這與商鞅的做法如出一轍。D.后世之人以為三代君王治理國家缺乏決斷,作者也曾經這樣認為。10.請結合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簡述作者對商鞅做法的認識過程。(6分)11.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共10分)①子曰:“君子不器。”(《論語·為政》)②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1】也。”(《論語·公冶長》)③(季康子)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論語·雍也》)④子貢方【2】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論語·憲問》)⑤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⑥不為人之所器者而后能器人,為人之所器而器人,則非人之所宜。(陳祥道《論語全解》)注釋:【1】瑚璉: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的尊貴器皿。【2】方:議論批評。(1)解釋材料⑤中畫線句的意思,并依據本則材料內容說明其作用。(4分)(2)孔子評價子貢是“瑚璉之器”。對此,朱熹認為“子貢雖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貴者”;陳祥道認為“為人之所器而器人,則非人之所宜”。請從朱、陳二人的解讀中任選一種,結合上述材料中的相關內容,簡要分析其合理性。(6分)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14題。(共12分)前出塞九首【1】(選三)杜甫其三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功名圖麒麟【2】,戰骨當速朽。其五迢迢萬里余,領我赴三軍。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我始為奴仆,幾時樹功勛?其八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擄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注釋:【1】《前出塞九首》:杜甫的組詩作品,約作于天寶十載(751年),唐朝在軍事上采取擴張政策。組詩通過一個征夫的訴說反映其從軍西北邊疆的艱難歷程和復雜感情。【2】麒麟:指麒麟閣,漢宣帝命人繪霍光、蘇武等功臣畫像于其上。12.下列對三首詩歌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三“磨刀”兩句寫征夫看到流水變紅,才意識到磨刀割破了手。B.其三“戰骨當速朽”一句表達的情感與“將軍白發征夫淚”相同。C.其五“隔河”兩句,寫征夫看到敵軍不僅人數眾多且行動迅速。D.其八“百里風塵昏”一句,既寫邊塞自然環境,也指單于大軍壓境。13.下列對三首詩歌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其三前四句凄婉,后四句轉為怨恨,可謂頓挫有致。B.其五運用了對比與夸張的手法,突出了勝利的不易。C.其八寫一次戰役,戰斗過程描寫得簡潔而富有氣勢。D.三首詩均以第一人稱描寫戰爭場面,更顯親切生動。14.前人評論《前出塞九首》:“深悉人情,兼明大義。”請結合“其三”和“其五”的詩句談談對這一評論的理解。(6分)15.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要求:字跡清晰。(共8分)(1)詩人常借自然景物的變化來抒發感慨。如屈原用“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表達韶華易逝之嘆;曹操用“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寄托生命短暫之憂。(2)以史為鑒,可明治國之理。賈誼有感于秦亡國之速,以“______________”強調統治者施行仁政的重要性;蘇洵有感于六國因賂秦而亡,以“______________”呼吁統治者毋懼敵人的威勢。(3)在主題為“學習之道”的班會上,同學們認識到:優秀的學習者并不都是天賦異稟,而是善于借助各種資源實現自我突破,正如荀子在《勸學》中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國人的名字中往往可見古代詩文名篇的影子,科學家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詩經·小雅》“______________,食野之蘋”,畫家劉海粟的名字則使人聯想到蘇軾《赤壁賦》“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16—19題。把自己交給道路騎上一匹馬,你踏上道路。對于馬來說,這條道路通向哪里,路的盡頭是什么,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脫離了拴馬樁的約束,它有了相對的自由了。我每一次跨上馬背,踏上道路的時候,都像從長夢中醒來,我能體會到一個定居者把自己交給馬,交給道路,交給漂泊時的心情。在草原上,我曾經許多次騎上馬,以這樣的心情踏上道路。你是自由的,你的馬也是自由的。你可以選擇一天、兩天或一個禮拜抵達,你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抵達,你甚至可以不走路,而拍馬從草最深、花最艷的那一塊草原穿過。那是你的事。“人生能有多少次機緣,站在這里,向星空仰望!”騎在馬上,我常常想起這句話。如果將這詩變通一下,這樣說,也許可以表達我此時的心境:“人生能有多少次機緣,騎在馬上,自由地在天地間行走!”草原上的道路,嚴格講那不叫道路。只是馬蹄、牛蹄或者昌耀筆下那青海的高車在此之前踩出的一條若有若無的白色細徑。所以你不妨放松韁繩,讓馬兒自己走。馬的四蹄就是道路。在我的經驗中,踏上道路的最好季節是在冬天。一個禮拜落一場大雪,草原被尺把厚的大雪封住了,這時候所有的道路都沒有了,而所有的雪面都可以是道路了。這時你抓住一匹馬,向白茫茫的遠方走去。只消片刻行走,馬身上呼出的熱氣便會結成冰凌,會令所有毛色的馬都變成純白色的。人也一樣,你的服飾,你的胡須,你的眼睫毛,都掛上冰凌,成為白色的了。這時候,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大自然事實上已經將你吞沒了。世界一片空白,你也成為這空白的一部分。在此之前,沒有歷史;在此之后,也沒有歷史。你現在完成了一次逃逸,逃離人類代代相傳的鏈條,你現在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孤零零的一個了。你想說自己是什么就是什么,你是你,你既是偉大,又是渺小,你既是巨人,又是侏儒,你可以給一切以重新估價和命名,你可以肆無忌憚地這樣做。你就這樣在路上完成了自我。你就這樣在路上走著。關于路——草原上的路——以高貴的馬作為人類腳力的路,先賢們對它的描寫很多。而在我,最叫我感動的是俄羅斯民間傳說中道伯雷尼亞的故事。某一天,蒼老的道伯雷尼亞騎著同樣蒼老的馬,向草原深處走去。他不知道走向哪里,他只是松開韁繩,信馬由韁。后來,他來到一個三岔路口,面前出現了三條道路,每一條道路的路口都栽著一塊紅石頭。第一塊石頭上寫著:從這條道路上走過去,你將獲得死亡;第二塊石頭上寫著:從這條道路上走過去,你將獲得愛情;第三塊石頭上寫著:從這條道路上走過去,你將獲得財富。“讓我選擇死亡吧!”道伯雷尼亞沿著第一條路走去。在路的盡頭,有四十個強盜,他們握著刀,撲了上來,道伯雷尼亞從頭上取下帽子,向前一揮,又向后一揮,打敗了他們。道伯雷尼亞嘆息了一聲,撥轉馬頭,重新回到了三岔路口。他抹去第一塊紅石頭上的字,用矛尖刻下:我從這條路上走過了,并沒有被殺死!“現在,讓我選擇愛情吧!”道伯雷尼亞向第二條道路走去。在路的盡頭,有一座輝煌的宮殿,一位妖冶的女王熱情地迎接他。道伯雷尼亞想:我一個老頭子,有什么地方值得女王心儀呢?這里面一定有陰謀。于是他奮力將柱子推倒,宮殿塌了,露出暗室。暗室里關著四十個國家的王子,他們都是風聞女王的美艷而來到這里,中了機關后掉進來的。道伯雷尼亞救出了他們。他又重新來到三岔路口,在第二塊紅石頭上刻下:我從這條路上走過了,很遺憾我沒有獲得愛情。“財富是個好東西,現在,讓我去追求它吧!”道伯雷尼亞重新抖起精神,向第三條道路走去。這次行走比較簡單。道路的盡頭是一座山一樣的大石頭,上面寫著“所羅門王的寶庫”。道伯雷尼亞翻身下馬,列開架式,用肩膀去推那塊石頭。大石頭被推開了,一座金光燦燦的寶庫出現在他面前。道伯雷尼亞喚來草原上所有的窮人,讓他們來拿寶藏,然后自己徑直走了。他在第三塊紅石頭上刻下:我從這條路上走過了,我還是一個窮光蛋!接觸這個俄羅斯民間傳說,已經是許多年前的事了。自那以后,這傳說便盤踞在我的心頭,并且隨著我身體、思想的成長而成長。那騎一匹老馬的憂郁騎士的形象,是如此哀慟,如此孤獨。尤其是當我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停駐和滯留的時候,那形象似乎就在城市的陽臺外召喚。于是我決定終生把自己交給路,交給漂泊的命運。正如萊蒙托夫筆下那在船上生活慣了的水手一樣,不管岸怎么誘惑他,一旦那船的雙桅桅桿出現在海平線上,他便狂喜地不顧一切地向它奔去。在路上我才能得到安寧。至于用什么作為腳力,徒步、騎馬、乘坐青海的高車,或者乘坐現代人的汽車,那都是無所謂的事。(取材于高建群的同名文章)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將這詩變通一下 變通:改動,改變B.人類代代相傳的鏈條 鏈條:指血緣關聯C.盤踞在我的心頭 盤踞:牢牢占據·D.是如此哀慟 哀慟:極其悲痛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中的“馬”不僅是行路的工具,也是作者心靈成長的載體。B.作者用反復的手法,突出人在冬日草原上行走的寂寞與空虛。C.“騎一匹老馬的憂郁騎士”的形象,是忠誠、勇敢等精神的化身。D.作者認為出發上路是最重要的,至于選擇什么工具,并不重要。18.道伯雷尼亞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6分)19.作者為什么“把自己交給道路”?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明。(6分)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6分。20.語言基礎運用(共6分)①從2000年開始,考古學家在浙江省浦江縣上山遺址陸續發掘出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彩陶遺存和定居村落遺跡,充分證明這里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而中華文明形成的基礎就是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②大約一萬年前,時光的罅隙里遺落了一道光,照耀在金黃色的稻穗上。③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栽培,經過漫長的等待,這些稻米終于每年都開出花、結成穗,成為家園邊最美麗的風景。④這些都是何其偉大的發明!⑤他們將脫粒后的稻殼和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將發酵過的米漿存封在罐子里,釀造出酒。⑥他們是最早的農人,是最早生產水稻的先民。(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①句中的“起源地”可以換為“發祥地”。B.③句中的“經過”不可以換為“通過”。C.④句應與⑤句互換位置。D.⑥句有語義重復的語病。(2)請將①句中畫線并用逗號隔開的兩個句子合為一個,與上文銜接緊密。將改寫后的答案寫在答題卡上。(3分)21.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不透露所在學校及個人信息。(1)預制的板材快速搭建成房屋,預制的菜品讓普通人也能成為大廚,預制的短視頻成就了朋友圈的“私人定制”……生活中預制的事物越來越多。你怎樣看待這種現象?請寫一段話談談認識。要求:觀點明確,言之有理。(2)為創設溫馨和諧的文化氛圍,你所在的社區計劃打造“家門口的微型紀念館”。你會向這個紀念館捐贈一件什么物品呢?寫一段文字說明理由。要求:寫清物品名稱,理由恰當。(3)第106個“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請以“我們不一樣”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22.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不透露所在學校及個人信息。(1)即將畢業,很多年輕人會面臨人生中的重要選擇:高中生要面對志愿填報,大學生要面對就業應聘。有人說:“選擇適合自己的舞臺,才能讓光芒綻放。”也有人說:“唯有熱愛,才有燦爛的人生。”其實,不只是升學和就業,在成長之路上,“適合的”與“熱愛的”總會帶給人們無盡的思考······請以“適合的與熱愛的”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2)早春的第一聲雷鳴,大幕拉開前的鐘聲,改變平淡生活的一次突發奇想,重大變革前的勇敢破冰······這些預示變化的先聲,往往比它帶來的結果更值得銘記。請以“先聲”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合理,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北京市東城區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綜合練習(一)語文參考答案

2025.4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1.(3分)B2.(3分)C3.(3分)A4.(3分)D5.(6分)答案要點:①AI可生成新穎多元的學習資源,應利用這些資源,啟發思考,拓寬視野。(2分)②人類的生命感性和思想靈性是機器無法替代的,因此在使用AI資源時應保持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不能用人工智能代替自己的學習過程。(2分)③AI技術有先天的不足,在使用AI資源時應審慎對待,不能完全信任人工智能生成的學習產品。(2分)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6.(3分)A7.(3分)D8.(3分)D9.(3分)C10.(6分)答案要點:①讀《史記·商君列傳》,贊賞商鞅勇敢果斷,認為君主推行法令不必考慮大家的意見,只和他們享受成果就可以。(2分)②讀三代之書,發現古代圣王如堯舜、湯武在治理國家時,注重通過反復說明使百姓理解和支持國家政策,這種治理方式體現了王者之心。(2分)③通過對比,認識到商鞅的做法屬于霸道,三代之治屬于王道。(2分)11.(10分)(1)(4分)答案要點:①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搞好他的工具(2分)②這句話用打比方的方式回答了“為仁”的方法(2分)(2)(6分)答案示例一:朱熹的說法合理。朱熹認為子貢雖然沒有達到“不器”的境界,但也是貴重的容器。這是肯定子貢有才能,可堪大任。(3分)在材料③中,孔子也說子貢通情達理,能夠治理政事,對子貢政治能力很認可。(3分)答案示例二:陳祥道的說法合理。陳祥道認為未達到“不器”的境界卻要“器人”,是不應該的行為。(1分)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樣只有一定的用途,意味著君子還應博學廣進,追求自我完善。(3分)子貢雖不乏從政的才能,但也會譏評他人,這正是子貢未達到“不器”境界的一種表現。(2分)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0分。12.(3分)B13.(3分)C14.(6分)答案示例:①這一評論的意思是這組詩歌深切地反映了人的情感,同時闡明了高義大道。(2分)②“欲輕”兩句表現了征夫遠赴戰場,內心的不安和煩憂,但他又抱有“功名圖麒麟”的建功信念,感情真實而復雜;“我始”兩句表現了征夫身份低微、建功無望的失落與無奈。(2分)③“丈夫誓許國”弘揚了普通人以身許國的高尚情操;兩詩中“欲輕腸斷聲”“軍中異苦樂”等詩句則表現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彰顯了以天下蒼生為重的正義思想。(2分)15.(8分)(1)恐美人之遲暮譬如朝露(2)仁義不失而攻守之勢異也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4)呦呦鹿鳴渺滄海之一粟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16.(3分)B17.(3分)D18.(6分)答案要點:①道伯雷尼亞的選擇和經歷象征著人生道路上的不斷嘗試、思考。(1分)②承接上文,是“路”的具體、形象化表現,為下文寫“我”對人生之路的選擇做了鋪墊。(2分)③故事啟發“我”在人生之路上永不停滯,不斷求索,深化了作品主題。(2分)④故事生動而蘊藉,令人回味無窮。(1分)19.(6分)答案要點:①行走于天地間,可以擺脫種種束縛和限制,擁有選擇的自由和精神上的獨立。(2分)②行走在人生之路上,不斷地經歷、思考、成長,能夠獲得內心的充實與安寧。(2分)③表達了對保持自我覺醒意識、不斷思考和探索的生命狀態的追求。(2分)五、本大題共3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